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当天下午,小凌河边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浮桥,小凌河北面的锦州城周围也聚满了明军的营寨,密密飘扬的旗帜,在冷风中猎猎鼓动声响。

    锦州城行辕大厅内,明军诸将齐聚一堂,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文官们谦虚让座,武将们豪放互吹,人人面露欢喜,皆赞叹皇太子英明,天武军神勇。

    洪承畴抚须而笑,看向厅中诸君,端起酒杯站起,又看向首座的朱慈烺和次坐的方正化,他大笑道:“圣恩浩荡,王师云集,在太子殿下的英明领导下,我三军忠勇将士英勇奋战,这才取得锦州大捷,洪某提议,诸君满饮此杯,为大明千秋贺,为万千将士贺!”

    朱慈烺站起身来,众人也立刻站起身来,举起酒杯,高声道:“为大明千秋贺,为万千将士贺!”

    所有人一饮而尽,随后放声大笑了起来,很是豪迈。

    一杯酒下肚,高大威武的锦州总兵祖大寿走出席位,面对朱慈烺抱拳单膝下跪道:“锦州大战,末将未率兵出城迎敌,向殿下请罪。”

    众人一时间愣住了,暗道祖帅这是干嘛的。

    祖家世授宁远卫军职,是辽东的望族,尤其是祖大寿地位上升后,他的兄弟子侄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祖泽远等十几人,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

    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崇祯皇帝还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吴三桂的吴家也是依附祖家才兴旺起来的。

    可以说,祖大寿在辽东军界是大佬级别的人物,去年被斩杀的援剿总兵祖宽,只是祖大寿的一个家仆。

    祖大寿原本没把这事当回事,在见到他天武军的强悍后,又听闻皇太子对关宁军有不满的情绪,他觉得还是请罪稳妥一些比较好。

    朱慈烺将他扶起,笑道:“祖将军镇守锦州十几年,使得锦州城固若金汤,已是大功,何罪之有”

    祖大寿坚持不起身,他叹息道:“祖家不幸,末将的长子祖泽润还在建奴任固山额真,请殿下准我辞去锦州总兵一职。”

    朱慈烺认真道:“本宫早就听闻奴酋皇太极一直想招降祖将军,数年间送来的招降信不下百封,祖将军忠君报国之心世人皆知,无须避嫌。”

    朱慈烺又道:“奴酋皇太极启用令郎,无非是假意施恩罢了,一旦施恩不成,就会成为反间之计,让我大明调走祖将军,如此雕虫小技,本宫岂能不知”

    听朱慈烺这么说,祖大寿也就放心了,他最担心的就是步他老上司袁崇焕的下场。

    崇祯皇帝曾经三次下诏让他觐见,祖大寿每次都找借口拒绝了,担心一到京师就被捆了,现在皇太子亲临,他心中隐隐担心皇帝会翻旧账。

    祖大寿重重行了一礼道:“末将即便是死,也绝不做那等出卖家国之事!”

    朱慈烺再度将他扶起,说了几句场




第337章 捷报
    庆功宴后,方正化开始核计功劳,分战利品了。

    经过数日的清点,锦州大战的缴获也终于理清楚了,除了少量的粮草,其余大都是火炮和火铳,孔有德的乌真超哈和耿仲明的天佑军基本被打废了,大量的火器没有来得及收走。

    那些沉重的红夷大炮让所有总兵眼热,见识了天武军的火炮打击能力,所有总兵也想整一个炮营。

    朱慈烺自然看得出,他看向这些两眼放光的总兵们说道:“天武军只要那些神威大将军炮,其余的火炮火铳都交给方公公分配给大家吧。”

    朱慈烺清楚,想要收复辽东,光凭七万天武军是做不到的,锦州距离盛京只有四百里,相当于在满清家门口开战,他们能动员的兵力将近三十万。

    若是长期打下去,加上水土不服,天武军的损失将会很大,保守估计损失过半,收复辽东之战并不是天武军一家在打,让九边各镇顶上去消耗是朱慈烺的主要战略。

    朱慈烺话音刚落,几位总兵一致反对,道:“殿下,这怎么行呢天武军最起码得分一半去。”

    锦州大战,天武军是主攻,基本支撑了整场战斗,人人心里都有数,在场谁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争功。

    其他人也都不赞同,觉得皇太子太客气了,搞的大家都不好意思了。

    朱慈烺无奈,只得从中挑选一批质量好口径大的红夷大炮,其他坚决不要了,论质量,满清生产的红夷大炮远不如江南军器总局生产的,朱慈烺是真不敢要。

    尤其是火铳,这都过时多少年了,严格来说比天武军使用的自生鲁密铳整整低了两个版本,谁用这些破烂。

    朱慈烺看不上眼,别的武将却拿它们当宝贝,一个个眼热的不得了,这些火铳没有炸膛的危险,比明军所用的强多了。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后,缴获的火炮和火铳总算分配好了,众人皆大欢喜,尤其是吴三桂,人缘最好,也分得最多,还有几个丧着脸的,显然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如山海关总兵李辅明等。

    朱慈烺都在一旁默默关注着这些人的情绪,可以大致得出哪些人势弱,哪些人抱团,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随后在监军方正化的主持下,开始核记军功,又在小凌河战场为战死将士祭奠招魂。

    此战天武军伤亡较多,朱慈烺决定在乳峰山设立祭坛,乳峰山上有三块石头组成的天然石棚,努尔哈赤曾在此躲避明军追捕,还躺在一块巨石上睡过觉。

    自那后,建奴就开始编故事,说老汗睡过的那块巨石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灵石,极为神圣,老汗是天命所归。

    朱慈烺听闻后嗤之一笑,还灵石呢,怎么不说努尔哈赤是孙猴子转世

    既然建奴编故事神话老汗忽悠人,朱慈烺也借花献佛,把那石棚扩建成忠魂祠,努尔哈赤睡觉的灵石就是摆贡品的祭台........

    三月二十九日,捷报到达京师,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崇祯皇帝更是欣喜若狂,龙颜大悦。

    初战告捷,斩敌过万,崇祯立刻下旨,犒劳三军,对一干有功将士毫不吝啬的加封了一番。

    礼部的《皇明时报》对辽东大捷大大宣传了一番,原本一片沉闷死气的京师仿佛一下子活了,各个生意萧条的茶楼酒肆在短短几日内生意变得异常火爆。

    整个北直隶、乃至受建奴蹂躏最严重的山东等地,阴霾的气氛也一扫而



第338章 统筹作战
    锦州城议事大厅内。

    朱慈烺看向方正化道:“方公公作为辽东监军,对接下来的战事有何规划”

    方正化连忙起身,躬身道:“殿下统筹大局即可,奴婢只负责核报军功,督促粮草,不敢献丑。”

    朱慈烺点点头,对方正化的识相很满意,他又看向洪承畴,道:“那洪总督说说吧,你身为蓟辽总督,镇守辽东,辽东之战你可不能当看官。”

    洪承畴连忙谦逊了几句,然后站起身来,遥望京师方向一抱拳道:“承蒙陛下赏识,殿下信赖,本督觉得,我大明精锐云集辽东,首战大捷,军心可用,当乘胜追击,彻底收复辽东之地,如此才能上报君恩,下牧黎民!”

    此话一出,辽东各将皆是脸色一变,若是彻底收复了辽东之地,那他们这些辽东军阀们还怎么混一年几百万两的辽饷肯定没了,说不定还会被分化在各地,这以后的日子........

    朱慈烺对辽东各将的表情尽收眼底,他含笑坐着,不动声色,同时看洪承畴也越来越顺眼了,这年头,有能力又有眼色的大臣可不好找。

    陈新甲与洪承畴相视一眼后立刻出言支持,他是来镀金的,功劳越大,他的含金量就越高,回去以后升官发财是少不了的。

    陕西巡抚孙传庭相貌堂堂,四方脸,一脸浓密的胡须,顾盼间带有意思忧虑,他罕见的出言支持。

    孙传庭原本是个性格豪气之人,只因无故受到牢狱之灾,让他想通了很多事,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一路上也没跟几个人说过话,这次能出言支持,实属罕见。

    接下来宣大三镇的总兵也开始表态,支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能拿下盛京最好,不过说到后面,他们的底气明显不足。

    不仅是他们,在场所有人都清楚满清的强大,想要打进盛京,难度很大,在众人的计划中,有天武军在,收复盖州海州等地就不错了,要是收复辽阳就是大大的超出预期。

    朱慈烺不等关宁军等辽东各将开口,就已经拍板了,道:“既然大家都有意收复辽东,下面说说该怎么进军吧!”

    天武军几名军士将一个巨大的沙盘抬进大厅,上面绘制着锦州到盛京的一片广袤地形,山川河谷应有尽有。

    朱慈烺来到沙盘面前,指着大凌河的方向道:“奴酋的战略很明显,是想在大凌河北岸再来一场阻击战,消耗我大军,不知诸将有何破解之法。”

    洪承畴抚须道:“我军只有渡过大凌河,才能长驱直入,到时候大凌河边重兵云集,定然还有一场血战,锦州之战,有天武军强渡小凌河,大凌河之役,又有哪部人马为先锋,强行渡河”

    众将相视一眼,皆是不言,强度大凌河的代价太大了,连天武军都折损数千人,要是让他们去,全死光了都不一定有一个能打到对岸的。

    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大家还是有数的。

    众人围着沙盘,开始沉思了起来,同时耳朵竖的老高,想听听有哪位大神愿为先锋。

    果然,猛然还是有人的,沉默寡言的孙传庭当即站起身来,道:“我秦兵愿为先锋,强度大凌河!”

    孙传庭面露坚毅,眉宇间的傲气再度隐隐显露。

    在场的所有武将不约而同的举起大拇指,称赞孙大人牛逼,秦兵牛逼。

    只有陕西总兵贺人龙一脸懵逼,在孙传庭后面偷偷的拽了他一下,孙传庭硬是装做没看到。

    “驴球子!”见孙传庭不理会他,贺人龙嘀咕了一句。

    不过他天生嗓门大,恰巧大厅内一下子安静了



第339章 收复失地
    义州不仅是清军前线的屯粮之地,也是通往漠南蒙古诸部的主要道路。

    如果拿下义州,不仅可以遏制从蒙古来的援军,也可以随时出塞,抢蒙古各部一波。

    让满蒙联盟破裂,是朱慈烺此次平辽要达成的战略目标之一,只有把蒙古人打服了,他们才能老老实实的跟着大明混,不再随便认主。

    然而在场不少人仍然担心,打义州就得分兵,当年萨尔浒之败就是因为分进合击导致的,这个教训对大明实在太深刻了。

    不过计毒莫过绝粮,如果拿下义州,下面根本不用打了,兵不血刃拿下大凌河后,直接可以平推一百里,一路干到三岔河,进入清国腹地。

    经过深思熟虑后,朱慈烺拍板决定,打义州!

    合兵出击就跟锤子一样,挡在大军面前的一切山城堡垒都是钉子,一锤子甩过去就是,一锤子干不掉就再来一锤子,总能砸的明明白白的。

    不过清军依河而守,那就有点恶心人了,锤子砸不好容易掉河里去。

    有时候锤子太大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有些用牛刀杀鸡的感觉,分成两个锤子也能砸掉钉子。

    除去守山海关、宁远、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等粮道和重要城关,明军开往前线的人马足有二十万,就算兵分两路也能每路十万人。

    攻打一座城池,十万人足够用了,再多也是去打酱油的,压根没机会出手砍人。

    朱慈烺直接问道:“兵分两路,谁去打义州,谁去强渡大凌河”

    场中一时间有些冷,各将互相瞪着眼,谁都想立功,就是没人愿意接话,此战天武军应该不会再出战了,没有他们开道,谁都不敢和清军硬刚。

    “末将愿往!”忽然一道洪亮的声音传来。

    众人闻声瞧去,只见请战之人是位国字脸、站姿虎虎有威的将军。

    这位将军声若洪钟,道:“末将锦州副将金国凤,请战攻取义州,还望殿下应允!”

    金国凤朱慈烺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去年经常在塘报上见到他的名字,金国凤常年驻守松山,去年清军入关时,皇太极亲率两黄旗抵达松山,企图占领松山,毁掉锦州的屏障。

    当时松山守军只有不到三千人,金国凤带领全城军民戮力同心,英勇抵抗,硬是抗住了清军的多次进攻,清军伤亡惨重,始终没有攻下松山。

    皇太极派人招抚,遭到金国凤的严词拒绝,无奈之下只能退兵,崇祯问讯大喜,擢金国凤署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卫千户。

    朱慈烺点点头,道:“准!”

    洪承畴斟酌了一番后,道:“殿下,臣举荐宁远总兵吴三桂与金将军一同出兵义州......”

    “准!”

    朱慈烺二话不说,只要请战的一律准,光凭金国凤手里几千人马想拿下义州怎么可能,就算没人请战,朱慈烺也要硬拉几个过去凑数。

    既然洪承畴和祖大寿都替吴三桂说话了,朱慈烺自然给他立功的机会。

    经过商议,金国凤与吴三桂,还有蓟州、密云四部人马共计六万大军出兵义州,秦兵、洪兵、宣大三镇准备渡河,天武军居中机动策应,主要负责打救援义州的清军闷棍。

    明军的粮道则由辽东总兵王廷臣和山海关总兵李辅明负责,祖大寿依然守锦州,这个钉子户朱慈烺没打算挪他,钉得越紧越好。

    &nb



第340章 一路横推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朱慈烺领着各官各将巡视了前线的三岔河前的三岔关。

    辽东水域繁多,小凌河后面是大凌河,大凌河后面是三岔河,过了三岔河才是满清的核心腹地。

    三岔河后面还有太子河、浑河,这些都是大江大河,那些小河流更是不计其数,难怪小冰河时期辽东旱灾极少。

    这里距离盛京只有三百里路,只要过了三岔河,后面的征程将会一马平川,没有丘陵山川所阻。

    平原地带有利于八旗军的骑兵纵横,同样也有利天武军的火炮运送,有数百门火炮在手,三岔河这等河流防御已经阻止不了明军的脚步了。

    大凌河战役就是很好的例子,数百门火炮架在岸边,直接把八旗军轰懵了,明军大队人马安安稳稳的从浮桥上渡过。

    登上三岔关长城,朱慈烺已经出了一身汗,他极目眺望,喃喃道:“谁说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这辽东镇长城都通到鸭绿江了!”

    辽东镇长城西起山海关西北,东抵鸭绿江西岸,是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是关口就有二十一个,这三岔关只是其中一个。
1...979899100101...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