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将军请上座卫若衣厉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萌c
第九十六章 冷战危机
听雪虽然死了,但很多事情却并未因此结束。
将军府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那日府里的暗卫去听雪所在的那处民宅拿人的时候,曾不小心被阳岭城内的某些有心人看见过,何况后来府内又闹出那么大的阵仗,事发后没多久便有人遣了耳朵来旁敲侧击的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
打听的人多了,厉钰索性让厉管家在城墙上贴了告示,将那动静解释为之前提过的那个恶贼偷了将军府的东西,将军府为了缉拿他所以动用了大量府兵,不过很遗憾的是最后依然让那恶贼给跑了。
为了百姓们的安全,城门如今已经加强防守,阳岭城内近期也会加强巡逻,请百姓们积极配合,尽量减少出行和注意防盗。
告示贴出之后城内百姓一片哗然,竟然还有人敢偷将军府的东西,这胆子也太大了!
不过哗然之后却都老老实实的待在了家里。
正好腊月也过了一半儿了,俗话说的好,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前要准备的事情也还多,所以百姓们很快便忘了这件事,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去了。
至于担忧什么的,这基本就是很多余的事情了,恶贼虽然没有抓到,但厉家军还守在阳岭城呢,出事是不可能出事的。
相比于百姓们的热闹,将军府却是冷清了很多。
厉钰和厉衡是照常忙碌,大多数时候都在外奔波。
而往日热热闹闹的落月居已经好几日没有什么笑声传出来了,这日茯苓和白芷伺候卫若衣梳洗之后,便如同前几日那样,双双被赶回去睡觉。
自从那日将军府遭了贼之后,府里的巡逻便多了起来,落月居如今可以说是被保护得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但院子里的下人们却并未因此感到更加安全,而是更加惴惴不安。
茯苓和白芷一人端着木盆,一人拿着托盘从屋子里退出来,轻轻带上门。
走了几步,白芷停下来,有些担忧道:“这都子时了,夫人日日这么熬着,熬坏了身子可怎么得了。”
茯苓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呢。”
白芷有些奇怪:“哎,也不知道那佛经有什么好抄的,现今又不像前朝,整个齐楚也找不出几家佛寺来,夫人好好的怎么突然开始礼佛了。”
茯苓猜测:“听闻抄佛经可以静心凝神,夫人许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吧。”
“那……”白芷犹豫了一下才道:“我们要不要去找折枝姐姐她跟着夫人的时间比较长,也比我们更懂夫人的心思,或许让折枝姐姐劝劝会好些”
白芷这个想法茯苓不是没有想过,但落月居这几日不对劲的不止夫人一个,素来活泼开朗的折枝也突然沉默起来,听落月居别的丫鬟说是她远房的表姐因病去世了,让这样的折枝去劝夫人,怕是只能适得其反。
两人商量无果,各自回房歇了,心里都盼着这样的日子早些结束才好。
夜色深深,落月居一切归于寂静,一道黑色的身影在黑暗中无声注视着主屋的方向,那目光不停,主屋的烛火也孤单的燃至天明。
和落月居的愁云惨淡相对应的,是厉家军一众将士想哭的心情。
厉家军之所以能威名在外,战场上屡屡克敌制胜,离不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练。
卯时,百姓们尚在温暖的被窝中安睡之时,军营的一天就已经开始了。
这样的日子是每一个厉家军的士兵参军的第一日便开始过的,习惯了便也不觉得辛苦。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崇敬的将军——厉钰,在操练一事也从未懈怠,日日陪他们一起,那么,身为下属的他们还有什么借口和理由喊累呢
若是以前,所有的士兵定然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没有,一丝都没有!
但换成今日若有人再问,却会听到不同的答案。
要想打胜仗,少不了一副好的体魄,要想有一副好的体魄,少不了严苛的操练,但是谁能来告诉他们,一天操练三次,一次两个时辰是什么操作!
虽然厉将军也在,但是这真的不能忍好吗!
尤其将军还一直黑着一张脸盯着他们,但凡有人出错立马就要挨罚,挨罚的人越多他脸越黑,他脸越黑挨罚的人越多,如此恶性循环,短短几天之内,伤兵营里就躺了一堆捂着屁股嗷嗷叫的士兵。
对于这种情况,士兵们私下都在猜,是不是年关将近鞑子军又开始挑事儿了,且看这架势,这次挑的事儿还不小,否则怎么会让他们一向冷静的将军如此紧张,甚至有些失了分寸。
如此一想,士兵们虽然觉得辛苦觉得累,但也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毕竟,个人再多的辛苦,都比不上保家卫国来的重要。
如此过了好几日,年关越来越近,将士们虽然不能回乡过年,但将军府却是要过年的。
对于将军府来说,过年可不是自家一个府邸的事情。
作为一方父母官,平时不接见底下的官员和商贾还能有理由说的过去,过年可是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而且年前接待官员和商贾,也是为了将一年的政务进行一个好的总结,算是职责的一部分。
就算是厉钰,往年春节之时只要没有领兵出去打仗,也会对他们进行接见。
这是齐楚由来已久的现象了,不过涉及到何时接见,如何接见这些细节,却是见仁见智的,这也跟官阶,官职和各人喜好以及目的有关。
厉钰如今官居一品,单论官阶,齐楚上下能盖过他的就没几个,但他一心扑在前线,处理政务也勤勉,不过想让他在接见官员和商贾时弄点花样出来,笼络笼络感情什么的,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每一年都是抽出三天的时间,让官员和商贾们统一前来拜访,聊聊正事儿然后散场。
就算是收年礼,也明文规定了种类和数量。
每年春节前三日,将军府门口便会摆一个台子,凡是来摆放的人,须得当众将礼品拆开,然后由将军府的人清点和记录。
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统统不能进门。
珍馐美馔,珍禽异兽,要么收下,然后赠与百姓,要么不收,实在推拒不掉,就放归山林。
厉钰爱马,这一点临郢关内众所周知,有一年一个商贾为了讨好他松了一匹绝世良驹,将军府的人果然没有直接,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厉钰用银子将那匹马买了下来。
中间还有一段小波折,既然是绝世良驹,价格肯定不便宜,将军要买,商贾肯定不敢乱抬价,老老实实说了一个价格,没想到就是这样厉钰也还是买不起,先付清了一部分,剩下的给那商贾打了个欠条,慢慢还。
有了这么一出,下面的人稍微懂点事儿的都不会再往将军府送马了。
堂堂从一品将军,买匹马还要打欠条,多辛酸,多让人心疼啊。
心疼之余,百姓们又忍不住庆幸,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么好的官,赤胆忠心还廉洁爱民。
这么层层卡下来,最后只剩下些再寻常不过的物件儿和吃食。
倒也有一样是再多都会收下的,那就是军资,但凡是送来当军资的,将军府的人二话不说收下,清点物资然后记录在册,不仅如此,还要赠一面锦旗给资助人,也算是一大特色了。
对于将军府年前接见官员和商贾的习惯,卫若衣是知道的,前世嫁与厉钰之后厉钰也是直接将这件事交给她,不过那会儿她心思根本不在这上面,所以干脆的丢给了厉管家去操办。
但今年不一样了,对于未来她有了别的想法,那想法离不开人脉也离不开钱财的支持,所以这次接见,同往年定然是不同的。
前些日子事情多,卫若衣一直没能顾上忙过年的事儿,好在厉管家靠谱,早就准备了起来,这几日卫若衣除了闷在落月居里抄佛经,主要就是忙这个。
腊月二十这日,将军府门口突然贴上一则告示,今年的年关接见,将从二十一日开始一直持续到除夕前夕。
与此同时,关内各大小城池的城主和部分商贾也都渐次收到了将军府的尾牙宴邀请。
尾牙宴,这在临郢关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这番举动很快就在关内传开,因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本来在准备过年的各府邸,尤其各府夫人和小姐们突然纷纷出动,买成衣的买成衣,置首饰的置首饰。
受邀参与尾牙宴的可不止男人们,请贴上可是特意写了,请家眷们共同赴约。
这番热闹让百姓们津津乐道了好久,而有几只信鸽,也在这份热闹中悄悄从关内各地出发,飞往京都的方向。
更有那么一两只,在沉寂的夜色中,飞向了鞑子军军营。
作者有话说:第六十五章更正了关于男主官阶的问题,是从一品不是正一品。
第九十七章 意外昏迷
从告示贴上的第二天开始,便陆陆续续有人上门。
以前只有三天时间,很多人来了也见不到将军,索性便不来,派人送个礼表表心意也就完了。
今年这番动静一下来,大家都明白了点什么不言而喻的东西,是以就在阳岭城内的,或是附近城池的赶忙带了礼物便来拜访。
关内大大小小城池十几座,还不说一些小的乡镇,再加上商贾,会有多少人可想而知。
为了防止人太多府内的下人们出现照顾不周的情况,卫若衣一早吩咐下去,将前院的所有空院子全都收拾出来临时当作客房。
又让厉福全去外面重新招了些下人进来,专门来负责做粗使的活儿,至于府内原本的下人们,则都被调到前院和膳房,负责接待来客。
从腊月二十一一早开始,将军府的热茶和火炉子就没断过。
卫若衣在湖边专门劈出一个临水雅间在里面见客,如此从早忙到晚,往往是一个刚走,另一个便又来了。
若不是前些日子她一直好好调养着,凭几个月前那一副娇滴滴的小姐身子,恐怕还真的吃不消。
这些接见跟百姓们以为的那种接见其实有着天壤之别,趁机溜须拍马的人当然有,但大家费这么大功夫跑来,主要可不是为了这个。
而且若年前接见会真成了溜须拍马会,朝廷也不可能让它一直延续下来。
接见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让管辖地域内东南西北,大大小小的管事们将一年的事务做一个总结,如果还有待解决的问题,也趁机上报,一并解决了。
官员们的政事都是直接汇报到厉钰和厉衡那里的,卫若衣这边接待的更多的是关内的商贾,或是一些村落的村长。
所以这几日,卫若衣每天听到最多的,要么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要么就是生意上的汲汲营营。
折枝的哀伤日从这些人上门开始便被强行结束,每天跟着卫若衣在雅间里听人汇报,直听得她一个脑袋两个大。
但一看自家夫人,不仅不烦躁,还听的十分起劲,
这起劲可不是在人前装的,每晚会客之后,夫人匆匆吃点东西便拿着纸笔在书案上写写画画,折枝这些日子在下庠院学习也算有些成效,勉强可以看出她写的都是白日里那些人说的。
虽然不知道卫若衣为何要这样做,但经过之前那几日,折枝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在听雪的事情上,是听雪率先背叛了夫人,所以才会招来杀身之祸,而且杀死她的还是她自己的同党,所以在这件事上完全怪不得夫人。
最开始她只是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听雪的背叛,也不能接受她的死,才有了前几日的消沉。
她没有夫人那么聪明,凭借蛛丝马迹便可以看破一件事,那日她躲在屋外,很多话都听得一知半解,却也不妨碍她看出夫人其实一直在对听雪手下留情,甚至最后,还大度的让自己去送她最后一面。
她明白,夫人这么做都是怕她伤心,也怕她留遗憾。
何德何能,能遇到这样的主子。
所以,从今往后,不管夫人做什么,她都会无条件的支持,永远永远,都不会背叛。
“想什么呢,这墨都磨到我纸上了。”眼见得折枝手里的墨条都快杵到宣旨上,卫若衣不停不出声提醒。
“啊,抱歉夫人,奴婢一时没注意。”折枝有些慌乱的将手收了回来。
卫若衣放下手里的笔,顺手就是一个脑瓜崩:“再有下次,让你来给我写。”
“不敢了不敢了,夫人您饶了奴婢吧。”折枝立马苦着脸告饶。
她可能天生不是读书的料,虽然已经很努力在学了,但成果一直十分喜人,真要让她写字,还是夫人会看的那种,想象都觉得有些羞耻。
“不敢了那就专心点。”卫若衣也没为难她,说了一句便拿起笔继续写起来。
这些天接见的人,让她对临郢关的了解深入了许多,她现在正在做的,是将见过的人都记录下来,开春后那场战役一直是她心头的刺,偶尔午夜梦回,也会有临郢关失守那日,所见之处一片血流成河的景象。
不愿回想,却不得不回想。
她所能做的,就是在事情重演之前,将主动权掌握在厉家军手中,阻止悲剧重演。
时间不多了,但要做的事情却还很多,武器,粮草,药材,最最重要的还是银子,所以这几天虽然累,但是她是真的乐在其中。
卫若衣慢慢将最后一人的信息写好,晾干之后将那张纸放进了其中一堆。
这几天见过的人她都是这样,将信息写好,然后根据每个人的身份来进行分门别类。
来的人各行各业的都有,纸堆已经分出了二十几堆。
卫若衣将粮商那一堆拿起来,现在苍梧山那边交给了折枝娘去负责,但那里的粮食对于一个军队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且距离开春也只有不到三个月时间了,年后若有必要,这一堆人是要率先接触的。
放下粮商这一堆,卫若衣将剩下的纸堆打量了一圈,最后拿起了盐商的一叠。
齐楚的盐不受朝廷把控,民间商人是可以自由贩盐的,只是关系国计民生,朝廷对于盐商的监管一直比旁的行当来得严格。
不过就算再怎么严格,临郢关这么大个关口,也不至于才两三个盐商吧。
况且,还都是些小盐商。
卫若衣心中觉得不对,如此耐着性子又等了三日,再过两天就是尾牙宴了,除了最初那三个,竟然真的没有旁的盐商来将军府拜见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