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包拯叹道:“现在扬州城里的茶农既然已经开始倾茶,那我们无论如何挽回,都不可能恢复茶商和茶农对官府的信任了。臣之前所定的政策,一定是无法实行下去了。如此,茶农们今年真要血本无归了。”
他原本的政策现在也很难再实行下去——现在人人都知道,官府要茶商买一斤好茶时搭配着买两斤次茶,这种坏印象已经深入百姓的内心了,现在无论官府怎么说,茶商都不会相信了。
你说买一斤好茶只需搭几两次茶?
你说搭这些茶叶不会亏本,我还有得赚?
我凭什么信你!
就算我真的还有得赚,我也不乐意理你了。
我有这真金白银的本钱,我做点别的生意不好吗?
干嘛非得买你这搭配着次茶的茶叶呢?
赵受益点头:“确实,你这个政策实行不下去了。明天一早去衙门,就叫他们贴出公告,允许茶商自由买卖,官府不再逼迫茶商搭买次茶了。先把堆在港口的那几船茶叶卖出去一部分再说。”
他答应了瓜洲渡的茶农,半月之内就会有人来买他们的茶叶。
说话要算话,他一个人肯定买不起五船茶叶,还是得发动广大茶商去买才能让那些茶农都找到买主。
包拯叹气:“为今之计,只得如此。”
“只是可惜了那些茶农,遭此无妄之灾,他们船上积压的那些次茶,估计再难卖出去了。对于他们来说,今年的损失不可谓不大。”
赵受益看着包拯无打采的模样,知道他估计正在心里责备自己,刚想安慰,就见展昭一下子坐在床边,拍了拍包拯的肩膀:“这算什么,包在我身上!我江湖朋友多,一人叫他们买个十斤八斤的茶叶,怎么也不能叫那些茶农亏了本去!”
蒋平忍不住笑了,就见展昭转头对他说:“像他这种家大业大的,直接卖他一万斤。”
赵受益笑着摇头:“南侠,你的江湖朋友固然仗义,可他们能仗义一年两年,难道还能仗义一辈子吗?茶农们回了山场,可是年年都要种茶叶的。再者说,普通人家,闲来无事买那么多茶叶干什么?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只能从根子上解决。”
展昭这才想起他是个皇帝,似乎不应该在皇帝面前这样随意,忙要从床边站起来。
赵受益摆了摆手:“你就坐在那里吧。”
这一位也是够倒霉的,开开心心地喝着酒,忽然自己家大人晕倒了,还一晕就晕这么长时间。被抓到海盗船上忍饥挨饿这么些天,吃了两个烧饼跟人打了一架,好容易才逃脱险境。
之前赵受益没在他面前暴露皇帝的身份就是不想让他在自己面前立规矩,折腾这么久了,好好坐着歇会儿不好么。
展昭坐在包拯的床边,忍不住问道:“若是要从根子上解决,那又该怎么办呢?”
赵受益开了个玩笑:“若要从根上解决,只有从此以后不叫茶农种茶。”
见展昭瞪大了眼睛,赵受益马上道:“这当然是不可行的。治本之策,只有为那些茶商不愿意购买的粗晚黄茶找到合适的买主。”
“可是谁又愿意买那些粗晚黄茶呢?”
赵受益摸着茶杯口:“这话问得好。”
“粗晚黄茶,其味苦涩,沏成茶水味道不佳,所以没有人愿意买它。可是若不用它来沏茶水呢?”
“若是将它碾成粉末,混在点心里呢?或者掺在面药、澡豆里呢?”
“茶叶沏成茶水,佳或不佳,老妪能解。可是与米面糖油、香料胰子混在一起,即使是风雅名士,也只能闻到一股茶意。”
说白了,这些粗晚黄茶下脚料,既然没人愿意买,不如略略包装,进行一下深加工,作为另一种商品上市。
想到后世各种抹茶味点心、茶味洗漱用品,赵受益笑了。
“只怕到时候,江南茶叶供不应求,现在的茶价还要再翻一番呢。”
第40章文武曲星都将归位
要想解决江南茶农手里的次茶无人购买的问题,依靠传统手段是不可能的。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16
无论是朝廷定议的贴射法,还是包拯提出的搭买法,本质上都是将次茶作为一种不利益,互相推卸,试图将这种不利益转嫁给别人。
官府买入次茶无法卖出,于是决定不买了,指望茶农自己消化这些卖不出价钱的赔钱货。
包拯不愿意增加茶农的负担,于是想出了这个搭买的法子,压榨茶商的利润补贴茶农。
这些法子不能说没有可行性,但在赵受益来看,却都笨拙了些。
次茶还是那些次茶,究竟是烂在官府的仓库里,还是茶农的山场里,抑或是茶商的手里,本质上都是对资源的一种浪。
次茶也是茶啊,都是地里种出来的,就这么白白浪了,多么可惜。
不如将这些原料利用起来,加工成各类茶制品。
如此不仅解决了茶叶销路,还能丰富一下北宋市民的饮食文化,一举两得。
连夜敲定了下一步的计划后,赵受益嘱咐包拯:“包卿,你明日去榷货务衙门里,先将废除搭买的公文贴出去,再找几个人假扮茶商去瓜洲渡买茶,做给茶农和茶商看。务必要让人家知道,官府已经改了主意,从此茶叶买卖自由,官府再也不强逼着茶商搭买次茶了。”
包拯点头:“臣明白。”
赵受益又说:“你们衙门里的那个黄公公,若他不碍事的话,不必理会他。若碍着事了,更不必顾及他。他是先帝那时候就来扬州监茶的,其实与现在的朝局无甚瓜葛了。”
宦官与前朝官员不同,官员虽然也依赖皇帝的赏识才能掌权,但还是不及宦官对皇帝的人身依赖性大。官员出京了依旧是大员,宦官出京了可就当不得权宦了。
这位黄公公,当年也是因为太过随遇而安,虽以才被宫里一帮人打发去了扬州这么个养老的好地方。
扬州人烟阜盛,处在要冲之地,对于官员和商旅来说,都是个升官发财的好地方。
但对于宦官来说,再好的地方,只要不是宫里,都只能用来养老。
毕竟官员出京了,可能还会被皇帝想起来,再召回身边。宦官出京了,皇帝哪还记得你是谁呢?
官员有才能,有名望,有人脉关系,这些都能扯着他,将他扯回皇帝的身边。宦官什么都没有,只有皇帝的恩宠。
但皇帝的恩宠太轻浮了,说没就没,说散就散。指望不上。
更何况,黄公公的主人是先帝宋真宗,如今宋真宗作古了好几年了,皇宫如今的两位主人各有一套自己的宦官班底,谁还想得起他呢。
根本不必顾及的。
他说这话是为了让包拯安心,更加放心大胆地整顿茶政。
虽然包拯是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即使黄公公是宫里太后面前的熟人,妨碍了公务,包拯也不会姑息他。但作为包拯的上司,赵受益还是觉得,要给员工充足的安全感才行。
明明前方没有困难,何必自己吓自己,给自己制造出一个困难来。
而且包拯现在只是一个六品小官,尚方宝剑三把御铡都还不知道在哪呢,底气尚嫌不足,还不是只能由他这个皇帝在暗中支持。
包拯道:“臣明白。”
不管那黄公公究竟是何来路,将扬州茶政搅乱成这个样子,包拯都不能饶过他。
若不是小皇帝微服私访,想出了破局之法,今年江南的茶农不就倾家荡产了吗?
这种人绝不能饶!
将包拯打发去了衙门后,赵受益问刘恩:“你与那南侠认识?”
展昭跟着包拯去了衙门,没出门之前可是一直在状似隐蔽地盯着刘恩看,还以为别人没发现。
别说是刘恩了,连蒋平都装模作样地咳嗽好几声提醒他敛一点了。
刘恩摇头:“并不认识。”
想也是,他俩一个是深宫宦官,一个是江湖侠客,年龄上差着十余岁,怎么可能互相认识?
展昭出生的时候,刘恩都进宫有两年了。
“不过,之前似乎见过一面。”
赵受益好奇地道:“在什么地方见的?”
这两人还能有什么见面的机会吗?
“范大人家的后院。”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17
“啊?”赵受益皱眉:“范仲淹家?”
范仲淹是他的近臣,刘恩是他的耳目,他经常打发刘恩去和范仲淹密谈,所以刘恩出现在范府后院并不奇怪。
但展昭为什么也去过范府?他和范仲淹有过节?
范仲淹可是他保皇党的顶梁柱,万以卷入了什么江湖争端,出了什么意外,这后果他想到不敢想。
刘恩给赵受益续上一杯茶水:“之前包拯尚未出京时,我与范大人在后园议事,当时这位展南侠就在树上。我看他并无恶意,于是就没有提醒范大人,只是叫范大人将那树冠修剪修剪,枝叶太茂盛不是什么好事。南侠可能是刚刚认出了我,所以有些奇怪罢了。”
应该是奇怪,何以一个太监竟能有这般高强的武功。
不过范仲淹明显是误会了什么,回头竟然写了一篇文来剖白心迹,让他转送给小皇帝,请小皇帝相信范仲淹绝对一心为国,没有什么旁的想法。
把刘恩弄得哭笑不得,回宫把那篇文拿给赵受益看,赵受益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朱笔圈出两行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赵受益点了点头:“不认识就好,我还以为你欠了他钱。说到钱,咱们从京里带来的钱还剩下多少了?”
刘恩道:“二十贯铜钱这两天打赏店家花完了,三百两黄金之前替茶农付船钱花去一百二十两,剩下的一百八十两刚刚拿给包拯去请托儿买茶了,如今只有那两箱共十万两的银铤子没动用了。”
赵受益计算了一下,发现这十万两白银也就将将能够接下来的一波花,甚至还可能有点不够。
这算个什么事儿!
他这个皇帝做的,怎么这么缺钱呢?
“刘恩哪,”赵受益满怀希冀地看着他:“你武功这么高,能不能用轻功回京城再问狄娘娘要些银两啊?不多,十万两就好。”
刘恩无情地拒绝了他:“属下现在只是初级ai,升级前没有空间挪移的功能。”
赵受益语塞,叹了口气。
不能用刘恩作弊,想要回东京再要钱不现实。
这一来一回的,再带着几千斤的银子,没有个一个多月的根本到不了扬州。
这一个月,他能等,瓜洲渡口的茶农可不能等。
这一笔银子,终究只能从扬州本地榨出来。
扬州固然是天下第一的繁华富贵之地,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但这么多的钱,和赵受益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开始盘算扬州城里究竟哪些人是最有钱的。
扬州之繁华,完全是大运河带来的。
大运河贯通南北,长江横跨东西,这东西南北的交界处,就是扬州。
在铁路运输连个影儿都没有的宋朝,货物、人员的往来完全依赖水运。
无论走东西南北哪条水道,最终都会汇聚到扬州。
而宋朝又创造性地把都城设在了汴梁这个四战之地,这也就意味着汴梁需要大规模地维持常备军。
八十万禁军的口粮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更别提生活在汴梁城里的无数市民。
这些人每年吃的粮食都要从江南产粮地运过来,怎么运?水运。
既然是水运,那就避不开扬州。
久而久之,扬州城里贮藏的财富是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数字。
这是一座用金银堆砌起来的城市。
这座城市里最有钱的人群,无外乎就是经营大宗贸易的豪商巨贾。
粮食、食盐、丝绸、茶叶,这些商人每年从江南购商品,一路周转运往北方,甚至直接运到辽国境内,赚取十倍百倍的利润。
十万两白银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不算什么,就连十万两黄金也不是他们拿不出来的惊人数字。
但,如何合情合理地让他们将钱拿出来呢?
赵受益又不可能直接跟他们说,大家好我是继位时长两年半的宋仁宗赵祯,请大家借我十万两白银,待我亲政封你为一字并肩铁帽子王,君无戏言,钦此。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18
真要把皇帝的身份暴露出去了,人身安全尚且不说,刘娥的那一关他就过不了。
要是让刘娥知道他和狄娘娘勾结起来骗她,刘娥估计能直接剥了他的一层皮。
皇帝的身份不能暴露,包拯的身份又压不住那些商人让他们自愿为国捐钱,以势压人这条道从一开始就走不通。
不能以势压人,就得以利诱之。
赵受益叹气。
利诱就利诱吧,反正他这个皇帝也从来就没硬气过。
他问刘恩:“蒋平呢?”
早上起来就没看见蒋平,不知他去哪了。
这一位也是个大客商来着,虽然估计是拿不出十万两白银来,但利诱不如就从他诱起。
“昨晚就被海盗叫走了。”
刘恩道:“昨天半夜海盗就来了人,说要请他回船上一叙。那时候陛下正和包大人商议事情,我就没让他们进来打扰。”
“被海盗叫走了?”
赵受益奇道:“难道他们的首领也醒了?”
那海盗首领是与包拯一起昏迷的,按理说包拯醒了,她也就该醒了。
只是……
“她不会迁怒蒋平吧?”
毕竟蒋平在她昏迷的时候干了不少好事,像什么私放囚犯带人劫狱的,一听就不是个小事,这位如果想要追究,蒋平估计小命难保。
刘恩摇头:“不会。我观那海盗神情,不像是要秋后算账的样子。”
赵受益皱眉:“只是如今蒋平不在,咱们该从哪入手呢?”
他们在扬州人生地不熟的,没有蒋平这个向导,还真是举步维艰了。
没有熟人引荐,上哪拉投资呢?
这时,忽听楼下有人呼喊:“京城来的赵爷!刘爷!有人拜访!”
刘恩走到楼梯处,就见大堂里坐着七八个膀大腰圆的彪形大汉,为首的一个脑袋上缠着绷带,正是先前被展昭削掉一只耳朵的郑姓海盗。
郑海龙正在楼下扯着脖子等着,见刘恩出来了,忙施礼:“刘英雄,我们大当家的有请!请几位英雄到船上一叙!”
刘恩看见是他,笑了:“你们大当家的醒了?”
郑海龙忙点头:“大当家昨日下午就已醒转。”
刘恩道:“如此,你来的不巧了。那南侠展昭已随着钦差包大人去衙门了,你若是要找他,应该去榷货务衙门里找。”
他料想一定是那海盗头子醒了,看见自己的手下被人削掉了耳朵,想替自己手下找回场子。
谁料那郑海龙却摇了摇头:“我们大当家的说,南侠和包大人都是常见的,赵爷和刘爷却没见过,应当见一见。”
刘恩将脸沉了下来:“大胆!我家主人也是尔等相见就见的?”
郑海龙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条:“我们大当家的说,两位看了这个,一定就想来了。”
刘恩冷声道:“扔上来!”
郑海龙将纸条向上一抛,那纸条轻飘飘的,如何抛得上去,荡悠悠的就要落下。刘恩一甩袖子,那纸条就像有风在底下托着一样,飘到了他手中。
刘恩查看了一下纸条,确定上面没有什么不能让小皇帝接触到的东西,这才把纸条呈给赵受益。
赵受益拿在手里一看,只见那纸条上只写了一个大字——易。
易,易经。
易经第一卦,乾——
他将纸条进袖子里,不由得怀疑,朕的马甲捂得这么不严实吗?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19
怎么好像是个人都能将朕认出来呢?
之前那个神神叨叨的寇窈娘也是,这回这个海盗头子也是。
干脆朕以后也不用微服私访了,大大方方下江南得了。
他小声问刘恩:“咱们两个要是到了他们船上,他们要是对咱们不利,你能带我全须全尾地跑出来吗?”
刘恩也小声道:“我全须全尾不一定,但你一定全须全尾。”
赵受益点头:“行。”
扬声对郑海龙道:“你们大当家的诚意我看到了,敢不从命!”
那郑海龙见他同意了,长出一口气,牵扯到耳朵上的伤口,又“嘶”了一声:“两位英雄请。”
赵受益带着刘恩下了楼,海盗们已经在会仙楼门前备好了马车。
此时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会仙楼又是扬州最热闹的酒楼。这样一群凶神恶煞、一看就不像是好人的海盗聚在会仙楼门前,难引起一阵指指点点,那些海盗也安之若素,好像没看见一样。
赵受益和刘恩坐上了马车,郑海龙亲自赶车,不出一个时辰,就已经出了城,到了江边他们停泊船只的港口。
从马车出来,远远眺望停泊在江面上的那艘巨船时,赵受益清晰地感觉到,这艘船在这两天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两天前的深夜,它是沉睡着的巨兽,那么现在,它醒了。
甲板上依旧有十五人在站岗,与之前的松垮懈怠相比,此时的守卫全都严阵以待,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手搭在弩上,随时准备射杀闯入者。
赵受益估摸着,如果两天前他们闯入的是这艘船的话,那么现在,估计已经变成三张风干的人皮挂在中间的桅杆上了。
郑海龙冲着船上喊了几句他们听不懂的话语,船上马上放下一艘小船,有人划着船过来接他们上船。
赵受益注意到,划船的海盗就是两天前和蒋平吵得最凶的那名海盗。
此时的他也不复两天前的吊儿郎当,而是瞪圆了眼,紧咬牙关,卖力划船,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
赵受益不由得钦佩起了这名素未谋面的海盗首领。
这种威慑力,他还只在高中班主任身上见过。
瞧把孩子都吓成什么样了。
上了船,郑海龙将他们领到一处船舱前,就抱了一拳:“大当家就在里面恭候二位,在下告退了。”
说完,转身就走,赵受益能从他的背影中品出一丝亡命奔逃的意味。
有一个丫鬟打扮的女子从船舱里走出来:“两位,请跟我来。”
赵受益和刘恩跟着她进了船舱,只见船舱里一片豁然开朗,是一方极大极简素的空间,中间摆着一方大书案,案上摆着一副笔墨纸砚,墨尚且未干。
桌案后,坐着一个素衣素裙的女人,那女人素面朝天,拿着一张纸对身边的男子道:“你看,我这一卦起得如何?”
蒋平笑道:“大吉。”
见有人进来,女子转头看去:“原来是贵客到了,请恕云娘有失远迎。”
她将头转了过来,赵受益看清了,她的半张脸上都覆盖着狰狞的刀疤,颇为骇人。
云娘从桌案后绕出来,来到赵受益的面前,双膝跪下:“民女叩见陛下。”
赵受益走到她的桌案前,拿起散落在案上的纸张,只见上面都写着些玄之又玄的卦象,于是道:“学易,不如学礼。”
转头道:“你起来吧,朕也不爱看别人跪着。”
蒋平早跟着云娘一起跪下了,闻言也起来,陪着她站在一边。
赵受益问他:“是你告诉的?”
蒋平摇头:“草民哪敢。”
不是蒋平告诉的,就是自己猜出来的。
赵受益认真思考要不要换个马甲。
“说吧,找朕有什么事情。”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20
赵受益坐在桌案后:“若有什么冤屈,朕也可以为你做主。”
云娘摇头:“民女一生宽阔,没有冤屈。”
赵受益笑道:“没有冤屈,为何一定要见朕?”
难道你也想杀人放火受招安不成?
那这事可暂时不归朕管,你要么再等两年,要么左转进京找寇准。
不过找了寇准之后,再过两年你又是怎么样一个处境,朕可就不敢保证了。
云娘道:“民女要向陛下进献一物。”
赵受益道:“朕富有四海,并不指望着子民上供。”
云娘道:“陛下不指望,做子民的却仍愿意为陛下尽一份绵薄之力。”
说着将桌案下一口大箱子拽了出来,盖子一掀,一片金光璀璨。
赵受益估摸了一下这一口大箱子有多重,打量了一下云娘的细胳膊,又打开她的面板,果然——
武力值92
“关上吧,怪刺眼的。”
云娘闻言将箱子盖上。
赵受益问:“难得你有这一片心,朕就替扬州茶农谢过姑娘义举了。”
卡着这么一个节骨眼给他送钱,一定不是单纯想要贿赂皇帝,而是明白扬州如今发生了什么。
再说了,见过贿赂官员的,谁见过贿赂皇帝的。
1...2021222324...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