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藤芳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东歌li
因为温州人讲诚信,所以温州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抱团做生意,这样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很少遇到敌手,并且我们温州人在各个地方都有一个不被外人知道的小商会。”
陈华听到这里,非常吃惊,“王总,你们温州人实在是太厉害了!在下实在是佩服之至!”
“所以,陈博士你刚才问我,为什么不问你投资的是什么化工项目,我都敢盲目投资,难道不怕你亏损吗明确地告诉你我不怕,原因有三。
第一,你刚从国留学回来,带回来的化工项目绝对是最先进的,而且我们都知道,本身化工产品的附加值就高,你带回来的又是最新的项目,利润空间一定很大。
其二,你的产品只要出来,最不怕销售的就是我们温州人,我们世界各地商会的朋友,都是我们最强大的销售群体,不用说你的是最新的化工产品,就是今天国内生产的化工产品,我们依然能给它卖到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你信不信”
“我信!”陈华点头认可。
王总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陈华岂有不信之理,况且王总的话确属事实,有些事情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424 有钱一起赚
王总笑了,接着说道“第三,国家现在正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无形当中也对各地的发展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我们现在站出来搞投资,当地政府是非常欢迎的,这样的投资环境反而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陈华被王总的话震撼到了,没有想到一个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人,竟然能用浅显的一些话说中了几个投资的重要要素,着实让他很吃惊!
“王总,恕我冒昧地问一句,这第三个观点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陈华的目光附上了一丝疑问。
“陈博士,我哪有这水平!这是我们商会定期请的一些国内的经济学家们讲的,他们会给我们普及有关方面的知识,并帮我们分析当前的一些经济发展方面的大环境。陈博士,我刚才说的难道不对吗”
“你说的非常对,温州商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实在是佩服!”陈华再一次说了佩服二字。
“我没文化,但我对有真本事的文化人是很尊重的,我一看就知道你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反正你记得只要找合资人,一定不要忘了我王万金。”王总看着陈华说道。
“一定的。”陈华点头道。
“那我就先敬陈博士一杯,希望我们能够早日合作成功!”王总端起一杯酒向陈华一举说道。
“我们大家都陪一杯,预祝王总和我儿子能够合作成功!”刘怀庆提议道。
大家纷纷举杯。
王总猛然意识到,陈华和刘怀庆不一个姓氏,眉头微皱了一下,不露声色地看看陈华,又看看刘怀庆。
陈华一看王总的眼神,心中了然,嘿嘿一笑说道“王总是不是奇怪我们父子两个人的姓氏不一样”
王总有些不好意思,但他不会问,只是眼神中带了询问。
“我有两个父母,两个外爷外婆,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对我一样的重要!”陈华不想解释太多,只用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明白,明白!”王总连连点头。
在做生意这件事上,陈华明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是思维突出的主要表现,也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可以说,但凡做生意能赚大钱的人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而温州商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尤其突出,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总是能先人一步找到“滋生财富的温床”。
如果说单个温州商人是一匹生存能力和战斗力强大的孤狼,那么抱团的温州商人就是战无不胜的狼群。
当年,曹操曾青梅煮酒论英雄,而当今的商人群落,如果问哪个抱起团来最无敌,那答案毫无疑问是温州商人!
这种抱团打天下、“生意一起做,有钱一起赚”的团队思维,同样是温州商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温州人的这种做法其实某种程度上和陈华早期创业的思维是一样的,只是缺乏了温州人的这种抱团精神。
陈华看着刘怀庆问道“爸,你们这个特种氧化铝厂的位置在哪”
“初步定在源水城的西面。你还记得前几年你向孙书记和酒县长有过一个建议,就是建一个回转窑的水泥厂”刘怀庆反问道。
陈华点头,“嗯,记得。”
“你当初曾推荐过一位省建材设计院的熊总来做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你可还记得”刘怀庆跟着问道。
“嗯,记得。”陈华继续点头。
“这位熊老就是你当初推荐的熊总,你是不是从来没有见过本人”刘怀庆指着一位几乎一直都没有吭声的白发老人说道。
陈华一愣,看向熊总。他当然知道这个白头发的老人是熊总,一开始刘怀庆就介绍过,说熊总是王总聘请的总工程师,只是他没有把这个熊总和当年他推荐的那个熊总联系在一起。
“怎么回事”熊总不解地看向陈华。
“熊总,您好!是这样的,我当年还在清华上学的时候,有一年春节回来,曾给当时源水县的书记、县长提过一个建议,想让县里上一个最先进的回转窑水泥厂,代替落后的立窑。
我的朋友帮我咨询过以后,知道我省冶金建材设计院的熊总就可以做这个研究报告,所以我就推荐了您,只是我从来也没有见过您,更没有想到今天会遇到您!”陈华立刻解释道。
“呵呵,这么有缘我现在已经退休了,被王总聘请到他们公司,不过院里面早晚有事叫我,我是随叫随到的。”熊总笑道。
陈华明白地点点头,“熊总,现在回转窑水泥厂的效益怎么样”
“怎么你不知道这个厂到现在也没有建成啊!”熊总吃惊地说道。
“嗯怎么回事”陈华的笑容立收,眼睛看向刘怀庆。
刘怀庆见陈华看向他,只好回答道“说起来里面的原因太多了!别的原因先不说,当初你根据地质部门的资料,建议这个厂址选在孔山脚下,孙书记和酒县长也是同意的。
可后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征用土地时,水泥厂与当地的群众起了冲突,无法沟通,出现了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就这么一直拖了下来,到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陈华听后不语,因为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就是目前地方上的一些现状,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会导致一个很好的项目莫名其妙地夭折掉。
“爸,我忘了问了,新成立的源水市的市we书记和市长叫什么名字他们是从什么地方调过来的”陈华问道。
“呵呵,新调来的市we书记可是你认识的,你猜猜”刘怀庆一脸笑容地看着陈华。
陈华的脑子一闪,脱口说道“不会是酒县长又调回来当了书记吧”
“呵呵,猜的真准,正是酒县长。他前几年调到别的地市当了副书记,今年源水市成立,他就调回我们市当了市we书记。”刘怀庆笑道。
“太好了!”陈华心中高兴,跟着又问道“市长是谁”
“市长是位女同志,名字叫马云霞,是从省建材厅调过来的,非常年轻,还不到四十岁。”刘怀庆回答道。
425 工程师的职责
陈华点点头,“新的领导班子很年轻,一定会打开一个新局面的。酒书记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马市长又是一名专业干部,工作起来应该能配合的很好。”
刘怀庆不置可否地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并没有接陈华的话。
陈华直觉有异,不过他也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把目光转向王总和熊总,“王总,熊总,看来你们已经去看过市里面给特种氧化铝厂划拨的地块了”
王总点点头,“今天下午,刘书记和薛总陪着我们去看过地方了,熊总看过后不太满意,熊总你说说吧!”
“陈博士,你也是学化工工程的,我们在选化工方面的厂址时,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首先一条就是污染源和远离被污染区,对吧”
“是的!”陈华点头。
熊总弯腰把靠在餐椅腿上的一个大大的黑色公文包拿了起来,放到自己的腿上,打开取出一份图纸展开铺到了地上。
“陈博士,你来看看,这是厂址位置以及周边的单位的位置地理图。”熊总招呼着陈华。
陈华起身走了过去。
刘怀庆、王总、薛总、姚青阳等人部起身围了过来。
陈华蹲下身子,随着熊总手指的地方看了起来。
熊总边指边说,“源水的西部山区因为在三线建设时,建立了几个大型的军工企业,所以源水的领导在六七十年代建厂时,就把一些重工业企业放到了城市的西面,殊不知这样做完忽略了企业对城市的污染问题。”
陈华点了点头说道“熊总,您说的非常对,城西是源水城的上风口,也是源水城的的水源地,绝对不能忽视。
这个污染问题早在八二年春节前,我就给县里的领导提了出来,所以我才建议回转窑的水泥厂应建在北面的孔山脚下,远离市区。而孔山上的石灰石也是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正好节约了原料的运输成本。”
“你说的没错,当时我到孔山上考察时,也是觉得水泥厂建在那里是最佳的选址,可惜了!
现在这个特种氧化铝厂的选址却是完地不考虑污染的问题,还说什么要把源水的工业企业集中在源水的西部,和山里面的军工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城西的工业走廊,这不是瞎胡闹吗”熊总激动地说道。
陈华的眉毛拧了起来,“熊总,我明天去见见酒书记,一定要改变把城西作为工业走廊这种错误的想法,必须阻止在城西再建重工和化工企业以及所有带污染性的企业!”
熊总用赞许地眼光看着陈华,肚里憋了一下午的闷气,现在终于化解开了。刚才吃饭时,他一肚子的心思,半天都没有吃出饭菜的味道。
“好,陈博士,你明天见到酒书记的话,就跟他说,建企业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不是当领导的一拍脑袋,在地图上画一个圈就行了,一定要综合地去考虑问题,它和城市以后的发展建设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其中包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都应该考虑进去。”
“我知道了,熊总,谢谢您老!您能为我们源水的百姓考虑的如此周到,我们都应该感谢您!”陈华真诚地感谢道。
“我们做技术工程的,眼睛不能光盯着那些冷冰冰的机器和管道,不顾所做的事情是否妨碍了这个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
我们工程师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作为建设的设计者,我们首先要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珍惜天然资源、保存文化资产。这些都是我们在建厂之初首先要考虑进去的,而且时时刻刻都要记在心中。
陈博士,我们建造企业原本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的,因为自己的玩忽职守或者不负责任,最终变成了危害一方百姓的罪人,愧对后人啊!”熊总用沉重的语气说道。
陈华思绪翻腾,他被熊总高尚的情怀感动了,他双眼直视熊总,双手一个抱拳拱手,“熊总,学生受教了,我会谨记您老今天所说的话!”
熊总被陈华的行为弄的一愣,他看了一眼陈华高大魁梧的身材,方正的小平头,眼中出现一丝恍惚,心中嘀咕道“这哪像是一个做学问的,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当兵的,不知道他的两个博士学位是怎么得来的”
陈华看到了熊总眼中的疑惑,他不想过多地为自己证明什么,弯腰帮熊总折叠好了图纸。
“熊总,这份图纸我可以先拿着吗明天我想带着它去见酒书记。”
“陈博士,熊总那一份就送给你,我这里还有一份,不耽误事的。”薛总在旁边说道。
“谢谢!”陈华看了一眼薛总点点头。
“大家继续用餐,熊总,您老刚才都没有吃什么东西,现在有心情了吧我刚才给您点了一份你最喜欢吃的南瓜蒸八宝饭,快坐下趁热吃吧!”王总很贴心地搀扶着熊总回到座位。
陈华看着王总的行为,不禁有些感慨。
早上,陈华和姚青阳在市宾馆吃过早饭,一个开车去了新的市委大院,一个则开着213回了太行山脉北山的家中看望快一年不见的父母。
姚青阳的家是一个地名叫瓮的山中盆地。瓮,顾名思义,就像是一个像装米面的陶器,口小肚大。
解放前,这里非常封闭,因为四面环山,里面住的百姓世世代代都没有离开过这个瓮,大家以为天就是头顶上那一片大。
解放后,政府的工作组进入这个地方,办了学校,人们才开始慢慢走出了瓮。
姚青阳是瓮里面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瓮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瓮的外面是蜿蜒的黄河支流——沁河,当地人也称这条河为蟒河。
姚青阳站在沁河的堤坝上,望着滚滚东去的沁河水,心中的渴望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让自己的家乡能够尽快的富起来。
他在海东呆了八年,看惯了那里灯红酒绿、昼夜喧嚣的生活,乍一回到这个只问鸟叫声,不见人影忙的大山中,反而觉得不习惯起来。但很快,他的内心便随着四周的静谧宁静了下来。
海东和这个山中的瓮同属一个国家的版块,可是两个地方的人们的生活差异却是一个天来一个地。
海东是个霓虹闪烁的不夜城,而他家乡的瓮中人却不知道电灯是个什么东西。
他微闭着眼睛,任凭晚秋的凉风把他的衣角掀起,秋虫在他的耳边不厌其烦地叫着,使他想起了自己还是娃娃时唱的歌谣秋凉,秋凉,快给娃们添衣裳
“爹,娘,乡亲们,我回来了,再也不走了!我们董事长说了,他一定会帮着我,让咱们瓮里面家家户户的屋里亮堂起来。”
426 等人
陈华把公爵王开进了市委大院,他停好车下来锁车时,边上有几个司机围了上来。
“喂,哥们,你哪个单位的,这么牛掰”其中一个司机问道。
陈华知道他说的是自己的车,便四处打量了一下,发现周围都是桑塔纳、上海轿,吉普车。
“目前还没有单位,不过很快就会有单位的。”陈华不想扯上自己在海东的公司。
几个司机吃惊地看着陈华,没有人再说话。
“一会儿见!”陈华挥挥手走了。
陈华走进五号办公楼,刚想上楼,便被登记处的工作人员给叫住了。
“同志,我想见一下酒书记!”陈华朝着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