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子天下第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小小一蚍蜉
脸色悻悻的放下了手里的奏折:“也罢,既然姑父需要避嫌,朕就不强行将压力赋予姑父的身上了。
姑父归位吧。”
“老臣遵旨,谢陛下雅量。”
柳明志再次恭恭敬敬的退回了自己的位置,跪坐在那里跟个没事人一样扣弄着手中的玉笏,好像在研究玉笏上面的纹路一般。
百官心思各异的望着柳大少的背影,思绪纷飞。
柳明志如此平静的模样,他们心里一时也琢磨不透并肩王是因为出征名册上各级将领的缘故,还是真的如他跟陛下说的那样想要避嫌。
百官跟李晔一样,同样猜不透柳明志目前的真正想法是什么样的。
不过他们细细思索了柳明志先前的一番话语。
确实,如果并肩王看了奏折上的出征计划,大龙顺风顺水的一统天下还好,万一出了什么差池,定然会有人将心思引到并肩王的身上。
其原因不外乎柳明志说的那些。
关系,处境都太过尴尬了。
户部尚书姜远明,瞄了一眼柳明志扣弄着玉笏纹路的低沉脸色,苦笑着摇摇头。
以他跟柳大少打交道多年的了解来看,柳大少现在心底明显因为出征名单上那些将领的排序有了芥蒂。
“陛下,老臣姜远明有本启奏。”
“准!”
“谢陛下!”
老姜取出袖口的奏折走向了殿中央,缓缓的打开了手中的奏折。
“回禀陛下,自月前拟定北征计划伊始,老臣以户部之名,向大龙各地州府进行征缴粮草。
现在,各地州府纷纷响应,皆以备足粮草运往北疆,加上国库粮草储备,现已准备五个月的粮草。
后续粮草春税之后便会陆陆续续送往北征大军营中,绝对不会耽搁我朝百万雄师的北征大业。”
李晔默然的神色听了老姜的话终于露出了一些笑容:“好,老爱卿不愧是朝廷栋梁,月余时间便已征缴百万大军将近半年的粮草,可谓是劳苦功高。
待天下定鼎,大军班师还朝之际,朕定有重赏。”
“谢陛下,此乃老臣分内之事,老臣不敢居功。各地州府粮草数目皆在奏折之上,请陛下过目!”
“呈上来!”
“咱遵旨!”
小德子接过老姜手里的奏折,老姜这才退了回去。
李晔接过奏折便放到了一旁,具体内容他无须这个时候便一一过目,只要知道大概有了五个月的粮草便已经知足。
“列为臣公,还有谁有本要奏?”
“回禀陛下,老臣宋煜有本要奏。”
“准!”
“回禀陛下,为力顶北征大业,兵部将作监,将造监,兵造署便已开始不间断打造北征大军所用兵器,甲胄,箭矢。
如今朝廷欠缺各地商户提供材料费用合计一百一十二万七万五百一十三两。请陛下下旨户部拨款,将这批欠款及时给各地商户掌柜一一结算。”
李晔眉头一皱,眉宇间透露着淡淡的纠结之色。
尚未开战,仅仅三军将士修缮各类兵械的消耗就已经一百万两了,这消耗也太大了吧。
没办法,打仗自古以来就打的就是金钱,为了天下一统,一百万两的消耗还算可观。
李晔沉吟了一会看向了老姜:“姜尚书?”
以往因为几万两银子都要扣扣索索的老姜,此次竟然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陛下放心,老臣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把朝廷所欠的银两给供应打造器械的商户们一一结清。”
一直扣扯玉笏的柳明志,听到老姜掷地有声的话语,淡淡的瞄了老姜一眼便收回了目光,继续摆弄着手里的玉笏。
如他所料。
现在朝廷上下放弃了彼此的隔阂,万众一心的筹备着大龙一统天下的北征之举。
如今的户部,兵部就是两个吞钱的无底洞,满朝上下全都齐心协力的填补着这两个销金窟。
李晔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目光炯炯的环视着殿中的百官。
“诸位臣公,还有哪位有本要奏?”
“臣等无本要奏。”
如今朝堂都在围着兵部,户部打转,他们两个没事了,其余人自然不会在这个关节口上拿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朝堂之上哗众取宠。
“列为臣公,朕若是自降身份为北征大军副督军,绝不干涉云老爱卿一切军令,御驾亲征金,突两国。
列位臣公以为如何?”
正等着小德子有本启奏,无事退朝喊声的百官听到李晔突然毫无征兆可询的一句话,全都呆住了。
瞠目结舌的望着站在龙台之上的李晔迟迟没有反应过来。
就连扣扯着玉笏的柳明志目光都有些愕然了,瞄着龙台上的李晔,目光躲闪了一下,暗自思索了一会,眼中闪过一抹明悟之色。
他稍加思索便明白李晔此举何为了。
不外乎立威而已。
李晔的皇位来的太过突然,也太过轻松。
在百官中的威信并不算太重。
他这是想要效仿皇祖父李政,当年身为太子之时便下令北疆三十万兵马大举北出,以军功积累自己在百官心中的威信啊。
想法固然是好的,可是你也太小看朝堂之上那些酸儒的顽固了。
果不其然,回过神来的百官对视了几下,纷纷出言劝阻了起来。
“陛下不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陛下一国之君乎,岂能轻而易举的御驾亲征。”
“陛下,自古御驾亲征者,皆是国破山河碎,江山破坏不堪之际,御驾亲征可以鼓舞士气,借此反败为胜。如今我大龙繁荣鼎盛,名将云集,兵强马壮。
岂可轻而易举御驾亲征,陛下三思。”
“老臣附议,御驾亲征事关国体,陛下应当以龙体为重,请陛下三思。”
“回禀陛下,老臣等尚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何须陛下亲征............”
“..........”
霎时间,方才还万众一心互亲互爱的朝堂变得犹如东街坊市一样混乱,百官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各种各样的谏言。
内容几近相同,皆是阻止李晔御驾亲征的念头。
李晔望着下面纷纷反对劝谏的官员,无奈的点点头。
“列位臣公。”
“列位臣公。”
“肃静!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臣等知罪。”
李晔目光复杂又窘迫,对于百官万金油的这一套臣等知罪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看来自己想要御驾亲征的想法是不可能了。
李晔此刻心底充满了憋屈,憋屈至极。
可是除了御驾亲征之外,还有别的办法能快速积累自己这位当今帝王的威信呢?
“朕给列位臣公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列位臣公不用当真。”
“粮草一到大军手中,即刻北征!
退朝吧!”
“陛下圣明,臣等恭送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晔环视了一下殿中躬身的百官,轻轻地一甩龙袍,龙行虎步的朝着殿后赶去,小德子喊了一声退朝,急忙跟了上去。
脚步声渐渐远去,柳明志直起身子,淡淡的扫视了一眼周围的官员,一挥衣袖一马当先的朝着殿外赶去。
“并肩王留步。”
柳明志听到魏永的叫喊声,回头给了其一个不爽的眼神,丝毫不停的朝着殿外走去,他不觉得自己跟魏永这个老货有什么好说的。
取下解兵架上的天剑佩戴腰间之后,谁都没有理会的朝着宫门的方向赶去。
“王爷等等本官呢!王爷就是这么对待自己的同僚吗?”
“魏相到底想干什么?不知有何指教?”
魏永瞄了一眼目光好奇得看向这边的官员:“王爷,边走边聊如何?”
柳明志无奈的点点头。
“请!”
我娘子天下第一 第六百一十七章女儿的信
柳明志瞥着魏永跟老狐狸一样乐呵呵的笑意,心里有些怪异,他清楚地很,这老货一而再,再而三的缠着自己,绝对没安好心。
深知这个老家伙的心思远比众人看到的更加深沉,柳明志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思虑着应对魏永的话语。
魏永察觉到越来越多的官员将目光放到自己二人身上,置若罔闻的看向了柳大少轻声说道:“王爷,方才为何不力顶陛下御驾亲征呢?对于陛下来说,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树立君王威仪的好机会。”
柳明志回头瞄了一眼跟在身后的官员,目光闪躲而来几下:“满朝文武十之八九的同僚都在反对陛下御驾亲征,本王身单力薄,何必吃力不讨好的跟你们作对呢?
此次北征乃是陛下一力促之,亲征与否,对他树立帝王威仪来说虽然有些区别,但是却别并不算太大。
只要天下一统,陛下的威严在百官之中,在民间自然达到顶峰,朝野上下将无不歌颂陛下的功德。
故而,本王拿一件区别不大的建议与八成同僚交恶,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哦?王爷的本意真的是如此吗?”
“魏相何意?”
“没什么,王爷就当本官胡说八道好了,不过王爷有没有想过,陛下应该希望你支持他御驾亲征的,王爷可是当朝威势最胜的藩王啊!”
柳明志望着魏永精光闪闪的苍老双眸,眼眸微微眯了起来。
“陛下希望有什么,魏相未免太高看本王了,一人力抗八成官员,本王可没有这个本事。”
“呵呵......不见得,王爷昔年一人力抗满朝文武,一言奠定了陛下登基为帝的事宜,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如今区区八成同僚,对王爷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魏相到底想说什么,若是说这些没用的话题,本王就先行告辞了。”
“没什么,不知道王爷想好了如何跟本官为敌了?”
柳明志脚步一顿,猛然停了下来,手指轻轻地抚着天剑的剑柄,目光清冷的凝视了魏永片刻。
“你不配。”
三个字说完,柳明志不等魏永反应过来,便扶着天剑转身朝着宫门的方向赶去。
柳大少走了二三十步的距离,魏永才回过神来,挑着眉头轻笑着点点头。
“本官配不配可不是你我能够决定得了的。”
魏永呢喃了两声,双手抄在袖口里佝偻着身子不疾不徐的朝着宫门走去。
神色平淡如常,显然没有因为柳明志那句你不配的羞辱之词感到上火。
“志.....王爷!”
接过马缰,准备翻身上马的柳明志陡然间听到了伯父宋煜的声音,停止动作翻身上马朝着宋煜望去。
望着宋煜身后三五成群的官员,柳明志动作轻微的朝着某个位置努努嘴,率先牵马走了过去。
宋煜微不可察的点点头,给周围打招呼的官员寒暄了一会,接过禁军手里的马缰也离开了宫门。
“伯父,我在这呢!”
宋煜听到柳明志的声音,目光微微环视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不动声色的朝着柳明志走了过去。
两人身上皆是官袍,官袍的样式一个比一个贵气,引得周围的百姓纷纷退避三舍。
两人见状,朝着一旁的民巷缓缓地走去,直到行人稀少这才开口说话。
“志儿,此次北征将领的名单,你不要放在心上,大势所趋,谁都没有办法。”
“伯父是兵部尚书,敢问此次出征将领的位置何人拟定的?”
“陛下,六部九卿,十二将领,各威卫大将军自行商议。”
“论资排辈?”
宋煜眉头一凝,默默的点点头:“大抵如此。”
宋煜的直白令柳明志一愣,苦笑着点点头:“怪不得会是如此结果。”
“志儿,你也不要动气,云老帅他们不是故意打压你麾下的将领,他们年事已高,没有几年就要退位让贤了。
你跟清儿程将军他们尚且年轻,一统天下在展望西洋的路上还有大把大把的功劳能捞,可是他们不一样了。
他们只有这一次机会了。
一统天下,足以他们为各自的子孙后代将后路铺好,你们的天地才刚刚开始。
若是清儿,程凯他们理解,早就全军比武挑选将领了,你就别耿耿于怀了。”
“是吗?伯父觉得孩儿还敢触碰战功吗?他们又是心甘情愿的吗?”
宋煜嘴唇嚅喏了两下,沉默了下来。
柳明志也不想见到宋煜哑口无言的憋屈模样,只能转移话题。
“我大哥呢?”
“在自己的府邸里,听两个儿媳说每日喝的伶仃大醉,在演武场上舞刀弄枪的打发时间,过一段时间应该就好了,时间一久,什么都能想通了。”
“大哥今年四十了吧?”
“三十有九了,马上就四十了。”
“唉.....四十了,伯父,孩儿说句不中听的,你是一个好官,但是你不是一个好父亲,可是你又是一个用心良苦的好父亲。”
“我........”
柳明志停下脚步,目光复杂的望着宋煜哑然的模样,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大哥没有在将领的名单之上,是你故意为之的吧?大哥这些年升的太快了,你怕他将来的境地跟我一样尴尬对吧。
封无可封的一字并肩王。
只能退不能进的一字并肩王。
忠武王云阳老帅,北越王万明亮叔叔都是世袭,加上年事已高,爵位很快就会世袭为国公了。
你的忧虑是对的,国公才是最能享受荣华富贵,福荫子孙,位极人臣的位置。
王,太大了呢!
尤其是异姓王。”
宋煜望着柳明志低沉落寞的脸色,嘴唇有些哆嗦:“孩子.....老夫....”
“伯父,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孩儿心里清楚你拿我当亲儿子一样看待,否则我也不会跟你说这些了。
孩儿打算这个月而二十带着家人赴北了,走之前孩儿会去登门拜访的。
没别的事情孩儿就先告退了,您慢走。”
“孩...孩子,看来你什么都明白!”
“早已经心知肚明,只是不愿说而已。
有些事情不是孩儿能决定的,只能静观其变了。
告退!”
宋煜望着柳明志翻身上马驰骋而去的背影,嘴唇哆嗦着叹息了一声,转身牵着马朝着自己的家缓缓走去。
“金逸,孩子,希望你不会落一个跟你岳父金逸大将军一样得下场,伯父必须得把你拉下马啊!”
“吁!”
柳明志动作灵活的翻身下马,牵着马缰朝着府中走去。
“少爷,散朝了!”
“恩,你去通知一下诸位少夫人去内院正厅等候,本少爷有事吩咐!”
“是,小的知道了。
对了少爷,有你的书信,什么人来的不知道,用袖剑射进的书房,只写着让你收取。”
柳松从袖口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柳明志,顺手接过了柳明志手里的马缰朝着偏院的马棚走去。
柳明志翻看了一下手里的书信,拆开了火漆抽出信纸看了起来。
先看后面书信的署名。
月儿。
柳明志眉头一凝,四下看了看收起书信若无其事的朝着内院赶去。
我娘子天下第一 第六百一十八章想当皇帝吗
书房之中,柳明志坐在椅子上点燃了烛火,这才取出怀里的书信对着灯火细细的观看了起来。
女儿的回信之快,有些出乎柳明志预料,他寻思着自己要到北疆王府才能收到小可爱的回书呢,没想到这边还没动身,她已经来信了。
“爹爹,女儿月儿拜上。
走了这么久了,爹爹有没有想念月儿啊?
是不是没有想到月儿这么快就给你回书了?
没办法,朝廷金雕传书,月儿跟娘亲快马加鞭赶回都城了。
月儿又求着慧儿姨母借用了提督司传递情报的金雕,所以爹爹才能这么快的收到书信。
月儿回来之后,朝堂之上变得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娘亲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时时刻刻的都在接见朝中的臣公们尚书房议事。
月儿知道,又该打仗了。
月儿从慧儿姨娘那里得知...........”
灯火晦明晦暗,噼啪作响,柳明志将手里的书信对着蜡烛点燃丢到了火盆之中。
研墨润笔,柳明志提着上等的毫笔良久也没有写出一个字来。
目光惆怅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窗前驻足下来,双眸幽邃的眺望着窗外的风景。
大龙以忠武王云阳这位三军统帅,数日以来不停的调兵遣将聚集山海关以南颍州,抚州,济州三城。
至今边境已陈兵百万,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大军开拔,北下攻打金突两国。
金国,突厥整军备战,大有背水一战,倾国之力抵抗大龙百万雄师北下攻城的姿态。
爹爹,月儿怕。
这么多年了,月儿从来没有见过娘亲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的模样。
月儿明白,娘亲也害怕了。
慧儿姨母说,娘亲不是害怕自己会死,她自从登基称帝,便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她是害怕会丢了祖宗的基业。
慧儿姨娘说,大龙兵强马壮,来势凶猛,纵然金国倾国之力,抵死相抗也是困境重重,难逃厄运。
月儿偷听到宫女太监私下议论,说大龙的兵马会抓走月儿去邀功请赏,因为月儿是金国的长公主,身份尊贵,只要抓了月儿就可以封侯拜将,一跃权贵之中光宗耀祖。
如果大龙的三军统帅是爹爹就好了,那样月儿就不害怕了,因为爹爹会保护月儿的。
可惜爹爹不是。
爹爹,你说金国会覆灭在大龙的铁骑之下吗?
月儿会不会被抓走砍了脑袋啊?
那样死是不是太丑了?
不过月儿想了又想,应该不会的。
爹爹一定会保护月儿的,虽然爹爹不在月儿的身边,但是爹爹你说过,不会让任何人伤害月儿的。
回金国之前,你告诉月儿那些话.......
敲门声令柳明志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朝着房门望去。
“谁?”
“小的!”
“进来吧!”
“是,少爷!”
“小松,有什么事?”
“少爷,你说让小的传诸位少夫人正厅等候,现在少夫人们都到了,就等你过去了。”
柳明志一怔,了然的点点头:“差点把这事给忘了,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让她们多等一会。”
“是,小的告退。”
“等等!把你的烟袋留下。”
“是!”
柳松解下腰间的旱烟袋,小心的擦拭了几下烟嘴,这才递给了柳大少。
“小的告退。”
“嗯。”
柳明志一气呵成的对着蜡烛点燃了旱烟袋,轻轻地啜了几口,望着桌案上的宣纸思索了片刻。
一锅接着一锅,柳明志提笔在宣纸上挥写了起来。
换了六次烟叶,柳明志这才将旱烟袋放置一旁,拿着宣纸仔细的检查了一下自己亲笔所书的内容。
检查无误之后,片息间一封封上火漆的书信被柳明志拿着走到了窗前,对着几个隐秘的位置打了几个手势。
“朱雀参见少爷。”
柳明志站在窗口,朱雀只能落在外面对着柳大少行了一礼。
“免礼,以最快的手段将书信送到月儿的手里。”
“是,属下告退。”
‘月儿,你放心,金国,突厥灭亡乃是大势所趋,爹爹管不了,但是你得性命谁也不能动。
想伤你,先问问你三十万叔叔伯伯答应不答应。’
柳明志关上门窗,砸吧着新换上的烟丝朝着正厅走去。
“见过夫君。”
柳明志刚一露面,众女齐齐起身福了一礼。
扫了一眼千娇百媚的众佳人,柳明志乐呵呵的坐到了椅子上。
“坐下,都坐下,跟为夫这么客套做什么?”
“夫君,你找姐妹们来有什么事情吗?”
柳明志看向了问话的齐韵:“赴北,你们待会便回去收拾行礼,明日一早拜别爹娘,乘车北去。”
“什么?怎么这么快?不是说最迟二十再动身的吗?”
“不等了,早去早安心,北疆百姓春耕的事情我始终放心不下,必须要回去治理民生了。
拖家带口,赶路缓慢,你们先行几日,为夫二十日再上路快马加鞭的追赶你们。”
众女对视了一眼,默默的点点头。
“妾身等明白。”
“行,就这样说吧,你们先回去收拾行李吧。”
“是,妾身告退!”
“对了,韵儿,让承志这货来书房找我,我有事交代他。”
“是,妾身知道了!”
翌日,永平二年二月十八,除柳明志之外,柳明志一众妻妾儿女辞别柳之安夫妇,离京赴北而去。
除了柳承志之外,没有人知道柳明志跟他交代了什么。
齐韵也曾问过,见到儿子欲言又止的样子便及时转移了话题,不再过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