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香港1968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汪公子在年

    看到托尔金如此高的评价,霍耀文挑了挑眉头,总算是不枉费他花了小一年的时间来创作,只希望销量也能那么高就行了。

    将《权游》扔到一旁,霍耀文拿起《一千个成功的故事》和销量报表。

    这下,倒是让身边的姚文杰心里一紧。

    “6万册?!”

    霍耀文愣住了,他没想到《成功的故事》在英国发行了快两个月的时间,居然才卖出6万册。

    别看6万册放到香港似乎挺高,可是英国是一个国家,人口最少有四五千万人,最为重要的是,每年英国图书市场都在稳步增长,这说明英国人普遍都有购买新书的习惯。

    霍耀文不敢说有多知名,但他前一本《哈利波特》可是畅销了快一千万册,加上泰晤士出版公司又有全英国的销售渠道,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月才卖出6万册?

    实在是太少了。

    “总经理,可能是我找的翻译人员没有翻译好。”看老板皱眉,姚文杰连忙把责任都推到了自己和翻译员的身上,绝对不会说是老板写的不好,毕竟将小故事成册出版的主意是他提出来的。

    “算了,本来就没指望它能畅销。《教育曙光》报纸弄得怎么样了?”

    霍耀文将书和报表扔到了桌上,像这种鸡汤文如果卖到美国,实际上要比放在英国出版好,因为美国政府这两年都在向全世界提倡美国梦,而他霍耀文曾经又是美国梦的代表人物,出了这本鸡汤文,销量绝对可观。

    姚文杰擦了擦额头的汗渍,说道:“已经帮他们搭建好了雏形,调过去几个编辑和文员,审稿方面教工会的人自己来,至于报纸则是都从我们印刷厂印刷,报亭也帮忙联系了。”

    “别指望在报亭能卖出多少,你晚点通知傅正,让他联系各个中小学甚至是大学,将《教育曙光》报纸推广到学校去,顺带着也能打打广告,提升知名度的同时,也好让全港教师看到有一家专门从事教育给教师们看的报纸。”

    “我知道了老板。”

    “就这样吧,我先回去了,公司有什么事再通知我。”

    霍耀文从老板椅上起身,伸了个懒腰,正准备回去的时候,只听办公室内的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

    扫了眼电话,他没有搭理,毕竟这是姚文杰的办公室。

    姚文杰看了眼老板没有要接的意思,连忙上前接起电话:“喂,我是姚文杰。”

    “什么!”

    刚打开门准备出去的霍耀文,陡然听到姚文杰的一声惊呼,好奇地回头看去,只见姚文杰已经挂了电话,一边匆匆的拿起衣架上的衣服,一边跟他说:“不好了老板,伍老的儿子打来电话,说伍老刚送医院,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

    “什么?!”

    霍耀文眉头大皱。

    ...




330【为良友奋斗一生】
    英国最北部的城市因弗内斯,这里有着海洋性气候,但却是英国所有城市中冬季最寒冷的,温度可以降至-17.8。因为它靠近北极圈,不仅常年处于极寒气候,也有着全英国所有城市里最长的夏季,温度在某些日子可以达到29。

    三月,在别的城市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可是在因弗内斯此刻依旧被冰冷的寒风席卷,遍地都是白茫茫一片的大雪,这座小城市仿佛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雪城。

    艾萨克·安德森是一名伦敦日报的记者,这次来因弗内斯主要是拍摄一下这里的雪景,好带回伦敦给那些正在喝着下午茶,享受美好时光的伦敦人一个可供谈资的新闻。

    “呼,这里可真够冷的。”

    走在大街上,安德森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要不是为了工作,他才不会来到这么冷的地方。

    拍摄了几张被大雪覆盖的建筑,安德森终于是受不了寒冷,准备回酒店温暖的房间休息了。很快,等他到了酒店楼下,注意到不远处有一家书店,心想自己还要在这里带上个把星期,买本书看看也不错。

    十几分钟后,只听“咔嚓”一声,酒店房间的门被打开。

    安德森拿着新买的书走了进去,感受到屋内的温暖,随手将外套扔在了床上,自己则是坐在房间里那个很小的办公桌边。

    “权力的游戏!希望不要辜负我的期望才好。”

    看着封面上的文字和图画,安德森挑了挑眉毛,这本书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再伦敦宣传了,只是等他到了因弗内斯都没有出版,没想到今天居然书店有货了。

    “在权力的游戏中,你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中间地带。夏末将逝,凛冬将至,群狼在夜晚嚎叫……”

    序言很短却非常的精彩,安德森心里忍不住叫了声好。

    “托尔金,我的天,居然是托尔金先生亲自写的前言,看样子这本书应该很不错,否则也得不到托尔金先生如此的夸赞!”

    作为英国人,托尔金的大名几乎人尽皆知,安德森自然也不例外。

    见这位大作家都极力推荐,安德森也是耐着心思开始慢慢的读了起来。

    寒冬的夜晚来的总是很早,下午四点多,天就已经暗淡一片,最后一抹余晖也西下了。

    漆黑的夜晚,城市的灯光照亮了一片,仿佛是寒冷的雪地之中,有那么一团汹涌的火焰,带给人们希望和光明。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晚上八点多,外面呼啸的寒风,如凄惨的哀嚎,是如此的让人惊恐与畏惧。

    《权力的游戏》一个魔幻的大陆,一个权力与**交错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背叛、邪恶、贪念……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宛如一个真实的第二世界,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那一个个充满悬念的剧情,让安德森沉浸在了这本书中。

    “哦,我的天,这个故事太棒了!”

    一直到安德森看的肚饿,他才回过神来发现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忍不住狠狠的握紧拳头,夸赞这本书是如此的精彩。

    为了能够一夜看完,他匆匆的出了门,在附近开设的一家24小时便利店中,购买了一点熟食,就又赶忙跑回酒店内,一边吃着食物,一边看起书来。

    到上午六点多,他才总算是彻夜通读。

    双眼布满血丝的他,不仅没有疲惫,反而感觉精神抖擞,拿起花了两百英镑购买的名牌钢笔,在信纸上写起了这本书的评价,洋洋洒洒一篇千字文章很快就完成了。

    写完之后,安德森又立马找来酒店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把这封信邮寄到英国的伦敦时报。

    安德森浑然不知的是,此刻《权游》在英国伦敦早已掀起了巨大的轰动,作为一部足以比肩《魔戒》的奇幻大作,又有托尔金亲笔写的前言,首周销量就已经突破了十万册。

    泰晤士出版公司的总编,早就笑的牙都要掉了。

    ……

    另一边,港岛圣保禄医院的抢救室外,霍耀文和姚文杰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张承颐看到人来了,起身说道:“耀文你来了!”

    基金会距离医院比较近,接到信息他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老师。”

    霍耀文点了点头,转身看向走过来的伍家中问道:“怎么回事?伍老身体最近不是一直挺好的吗?怎么突然送医院,还下了病危通知书。”

    伍连德可以说是霍耀文最早的得力帮手了,不仅帮他将港大出版社打理的紧紧有条,更是凭借他早年的诸多人脉,给他引荐推荐了不少香港出版公司和写稿的作家文人,关系自然颇为深厚。

    伍家中懊恼不已:“都是我的错,保姆出门买菜,我在书房里忙着处理《良友》的公事,谁曾想父亲他居然自个下床倒水,还摔了一跤。”

    “好了,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医生怎么说的?”

    伍家中梗塞道:“医生说家父本就中风,这一摔,直接脑溢血了,还在里面抢救,只是…恐怕……”

    “唉……”

    听到这话,张承颐深深的叹了口气。

    “咔嚓”

    抢救室的灯光熄灭,一个穿着手术服的医生走了出来,一下子所有人都围了上去,只见医生摘下口罩,面色疲惫之中带着一丝哀色,听道:“不好意思各位,我们尽力了。”

    噩耗袭来,伍家中直接瘫坐在了地上。

    霍耀文此刻的脸色也不是很好,面色铁青,他万万没想到伍老就这么走了。

    一旁的张承颐踉跄了几步,在霍耀文的搀扶下,总算是站稳了脚跟,只见他满脸的悲色,神情多有哀伤。伍连德作为他二三十年的老友,今日尽然就这么天人永隔了,悲痛充斥着他的心头。

    当噩耗传出,与伍连德关系不错的朋友,或者打过交道的人,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悼文。

    而经历三次停刊,两次复刊的《良友》画报,终于在1972年3月12日第三次复刊了。

    复刊的第一期杂志封面人物,就是修复过的伍连德早年个人相片,照片上加厚加粗的字体,赫然写道:《中国画报之父伍连德,一生都在为良友奋斗》

    ...



331【三周破百万】
    徐訏在自己创办的《笔端》杂志半月刊上,写道:“1926年2月25日,我在京城读书,一位上海的朋友邮寄给我人生第一本《良友》画报,也是出版的第一期,9开本24页。

    当时的封面人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尚无籍籍名、往后红极一时的电影演员胡蝶的半身照,她手上拿着一束鲜花,下题“胡蝶恋花图”,封头印着两个美术体大字“良友”。

    陈年旧事,仿佛就在眼前,至今都还记忆犹新。

    三次停刊,两次复刊,《良友》画报成立至今多有坎坷,前不久我曾听闻《良友》准备第三次复刊,当时我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心想终于有能够买到《良友》画报。但昨日从朋友口中得知,伍连德先生已经于3月2日在圣保禄医院不幸病逝,悲从心起,一时竟无法言语。

    年轻的朋友可能很难明白《良友》在那个年代所带来的轰动,如果硬要做个比较的话,以当时出版行业最发达的美国来说,他们当年创办的第一本《生活》画报,落后我们中国《良友》画报整整两年。

    伍连德先生创办的《良友》画报,成立几十年,遍销海内外,不仅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多有赞美。可谓开创了中国之先河,更是傲立于世界。”

    ……

    除了徐訏在《笔端》杂志上发表了悼念伍连德的文章,香港南来文人、诗人和作家,纷纷以各自的渠道,在报纸上缅怀这位曾经开创中国画报先河的画报之父。

    复刊后的第一期《良友》画报,无数知晓这本画报,或者不知晓的人,闻风购买,也因此大卖了五万多册。

    画报卖的多,自然是好事,可因伍连德的去世,诸多名人的悼文和挽联所带来的虚高销量,看起来总有那么一点凄凉和可笑。

    霍耀文帮忙处理完伍老的丧事后,本来是想让伍家中在家里多休息一段时间,好缓解一下失去至亲父亲的悲痛,但被伍家中给委婉拒绝了,他说《良友》是其父亲生前最宝贵的东西,现今复刊自然要做到最好,才不枉父辈付出的那么多的努力。

    见伍家中这么说,霍耀文安慰了几句,便让姚文杰跟他交接了一下画报的主编工作。

    另一边,张承颐或许是因为老友的去世,再加上年岁的确有些大了,基金会那边的事情虽说多是罗巧珍负责,可这段时间心力交瘁,竟然直接病倒了。

    “老师您多休息,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才行。”霍耀文看着老师面色憔悴,心里不由叹了口气。

    张承颐躺在床上,抓住霍耀文的手,拍了拍他的手背,说道:“突然病倒,恐怕是让你难做了。”

    霍耀文眼眶有些红润,想起了这几年张老师多有照顾自己的,不由哽咽道:“老师说的什么话,我还没好好的感谢一下老师您呢,要不是您帮我管理了两年基金会,指不定基金会会变成什么样。而且我也很自责,本来老师您退休在家好好的,看看电视,听听小曲,偏偏被我拉到基金会那……”

    一旁的师母看霍耀文眼眶红红的,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耀文啊,你老师只是最近因为老友去世,身子不舒服而已,可跟帮你管基金会没多大关系。”

    “你师母说的没错。”

    张承颐笑了笑说:“我退休在家的时候也很无聊,要不是你不嫌弃我老,请我去基金会当理事,我恐怕在家里会被闷死。”

    “是,你老师他就是属穆桂英的,阵阵不能落。”

    听老师和师母这番话,霍耀文心里知道是二老的宽慰,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心里感动的同时,倒也没再多说什么。

    陪着张承颐聊到下午三点多,霍耀文这才开着车去了一趟慈善教育基金会。

    不久,等到了基金会,他直接朝着罗巧珍的办公室走去。

    “咔嚓”

    开门声响起,罗巧珍抬头看了眼,见来人是霍耀文,关心地询问道:“张老的身体怎么样了?没什么大碍吧。”

    霍耀文摇摇头说:“医生说老师有点心力交瘁,精神不佳,再加上一些老年病,让他静养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只是日后恐怕不能再做过多劳心劳力的事情了。”

    “没什么事就好,我明天早上过去看看张老。”

    说完,罗巧珍沉吟片刻又道:“最近基金会事情比较忙,张老这一静养,恐怕人手会不足。”

    霍耀文扫了她一眼,见她神色多有疲惫,便说道:“老师的工作暂时交给我,等会儿我让人力部的人对外再多招聘几个人。现在基金会越做越大,人手方面迟早是要补充的,趁着现在一并给安排了,也免得你这么累。”

    现在慈善教育基金会已经不是两年前那般草创了,光今年基金会资助的学生就有三百多人,全港加一块一共有一千二百多人,本来想靠投资和港大出版社的分成,所赚来的盈利来填补这些资助缺口,可根本都不够,没办法只好每个月都举办一场慈善募捐活动,号召全港市民多行善事,多做慈善教育。

    “也好,你这位正会长是该多操劳操劳基金会的事情了。”罗巧珍作为副会长,自然要统管整个基金会的工作,所以自打年后就没睡过一次好觉,的确是有些累了。

    汗……

    霍耀文转移话题道:“我先出去跟人力部的说下,让他们明天在报纸上登招聘广告。”

    “随你。”
1...147148149150151...3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