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汪公子在年
慈善教育基金会能够顺利成立,其中周爵士的功劳甚大,而且之前听罗巧珍说,在向总督推荐自己当太平绅士的时候,周爵士也有一份,霍耀文于情于理都应该去一趟的。
罗巧珍摇摇头:“暂时不用了,等周爵士的讣告吧,讣告出来了你在去。”
“你说的不错。”霍耀文想了想,这时候周爵士应该忙着处理母亲的后世,自己过去对方也不方便。 手机端::
“叮铃铃……”
突然,办公室内响起电话铃声。
霍耀文随手接起电话道:“喂,我是霍耀文。”
“霍社长不好了!”
电话那头传来了朱文庆焦急的声音。
“怎么了?”听出对方话里的急迫,霍耀文眉头一皱。
“伍总编刚刚在开会的时候晕过去了!”
霍耀文一惊:“伍老晕过去了?!”
“是,我已经派人把伍总编送到医院去了,刚刚我通知姚总编的时候,他说社长你回来了,我就立马打电话给你了。”
霍耀文连忙问道:“在那个医院!”
“圣保禄医院。”
236【东方的“时代”周刊】
半个小时后,圣保禄医院的急诊抢救室内。
霍耀文、罗巧珍和张承颐三人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刚到了急诊室的大门外,就见朱文庆在那焦急的来回走动着。
朱文庆立马迎了上去:“社长!”
霍耀文问道:“现在伍老的情况怎么样?”
“伍总编四十分钟前送进了抢救室,到现在都还没有出来。”
“医…医生怎么说的?”张承颐一听,心里那个急啊!
他跟伍连德认识二十多年,关系极好,听老友进了抢救室几十分钟还没出来,心恐是凶多吉少,一时头晕目眩,不知所措。
看张承颐身子晃动,好像要栽倒一样,霍耀文赶忙扶着他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安慰道:“老师你先别激动,伍老还在里面抢救呢,具体情况还要等医生出来再说。”
罗巧珍见状,立马跑到不远处的护士站,从护士那借了一个杯子,倒满热水端了过来。
霍耀文说道:“老师你先喝点水。”
张承颐迷茫的接过杯子,端着热水杯好一会儿,才抬头看向朱文庆,朝着他问道:“朱经理,老伍送来的时候医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好好的开会的时候晕倒了?”
朱文庆迟疑的看了看霍耀文,见社长点头,这才回答道::“送来的时候,听医生说伍总编是中风了。不过张老师你放心,医生说送来的及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中风了!唉……”
张承颐没想到老友居然是中风了,这个病不是个小病,哪怕送来的及时,总会落下很多的毛病。
霍耀文也是心里一紧,他前世的时候,爷爷就是一时中风,导致左半边身子瘫痪,一直到去世都躺在床上。
“踏踏踏……”
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乌拉拉的从外面跑进来四五个人。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刚准备走向护士站的时候,忽然目光瞥到急诊室门外的椅子上坐着一个熟人,连忙跑上前道:“张叔叔,我父亲怎么样了!”
张承颐看清来人是伍连德的儿子伍家中,难受的说道:“家中啊,你父亲还在抢救,是中风了。”
“中风!”伍家中面色一变,身后闻讯走来的伍家众人也都是纷纷皱起眉头。
“咔嚓”
急诊室的灯突然熄灭,门被人从里面打开,众人忙不迭的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医生走了出来。
伍家中快步上前:“医生,我父亲怎么样了?”
“我爷爷怎么样了医生!”
被几个人抓着胳膊,医生没有推开这些心急的家属,神色带着些许疲惫地说道:“老先生送来的及时,手术很顺利,命是保住了,可你们应该也知道中风是一个很难医治的病症,虽说手术成功了,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瘫,你们家属要有心理准备。”
“我知道的,谢谢你医生。”伍家中点点头。
“不客气,老先生等麻醉效果结束后就会送到重症监护室,到时候会有护士来通知你们的。”
说完医生便转身离开了。
还在伍家中等家属之间交谈的时候,霍耀文走上前道:“伍先生。”
伍家中疑惑道:“你是?”
“鄙人霍耀文,是港大出版社的社长。”
“哦,霍社长你好。”
“伍先生我们过去聊聊?”
伍家中想了想,点点头道:“好。”
两人准备找个没人地方聊聊的时候,霍耀文想到什么,朝着身后的朱文庆道:“朱经理你也过来一趟。”
“是。”
片刻,三人来到了医院的消防紧急出口。
伍家中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散给霍耀文和朱文庆,拿出打火机,给自己点燃,默默的吸了一口。
“伍先生,伍老的事情……”
还不等霍耀文把话说完,只听伍家中道:“霍社长我知道你找我来意思,但我父亲中风的事情,跟你们出版社的关系不大,你也无须自责。”
说话的同时,伍家中狠狠的吸了一口烟,又吐了出去,烟雾缭绕中,缓缓的继续说道:“我父亲在担任贵社总编的时候,我就劝过他,一把年纪的人了,还有高血压,在家里溜溜鸟,出去跟老友喝喝茶,安享晚年岂不痛快?可我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早年间创办的良友出版公司倒闭后,他心里就一直耿耿于怀。所以自从担任了贵社的总编后,我父亲每日回家,虽说很疲劳,但笑容比以往多了不少,作为儿女的我自然为他感到高兴。”
闻言,霍耀文微微叹了口气,哪怕作为伍老的儿子伍家中不怪责他,其实他的心里也不好受,不提这两年跟伍老一块工作的情谊,单就自己请他出山到出版社帮忙,现在因工作导致中风,往后极有可能偏瘫一事,就让霍耀文的内心自责不已。
一想到伍老总是跟自己打趣,说他是个“吃闲饭”的人,霍耀文的心里就更加不好受了。
“霍社长你不必自责。”
伍家中看霍耀文一脸难过的样子,十分善解人意的劝慰道:“家父时常跟我说,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忙于自己喜爱的事业,他晚年能够担任香港大学出版社的总编,哪怕因此中风,可能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十几分钟后,麻醉结束后的伍老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黄主任在得知此事后,也是第一时间过来了。港大出版社那边,也有不少部门主编跑来看望伍老。
因为来看望伍老的人数比较多,重症监护室容不下这么多人,再加上担心张承颐的身体,霍耀文跟伍家中说了几句,便同罗巧珍一块送老师回家了。
等把张承颐送回家里,让师母多多照看老师后,霍耀文夹着不悦的心情离去了。
回去的路上。
罗巧珍看着一语不发,面色阴沉的霍耀文,安慰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你大可放宽心。”
“这我知道,只是感叹世事无常。”
霍耀文的确是有些难过,但也没到那种地步,今天他本来是想着先去基金会看看,让后去一趟港大出版社,再去一趟耀文图书出版公司。
可谁知道这行程才走了第一站,就出了伍老中风住院的事情。
罗巧珍见此,也没再多说什么,专心开着车。 手机端::
霍耀文侧目望向窗户外,两侧街景飞速的倒退着,放空的脑子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说道:“送我到耀文图书出版公司。”
一个小时后,耀文图书出版公司,总编办公室内。
姚文杰愣了几秒,诧异的说道:“董…董事长,您要将良友复刊?”
“怎么?不可以吗?”霍耀文反问。
“行倒是行。”
姚文杰想了想,话道:“说起来,伍老的良友自从在内地停刊以后,54年的时候倒是在香港复刊过,但因为当时香港的经济情况,卖的并不是很好,所以在58年的时候又再度停刊了,现在重新复刊的话倒是可行,只不过现在香港没有任何一家画报杂志,我不清楚是否还有读者市场。”
霍耀文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担心,读者肯定是有的,良友发刊这么多年,在东南亚甚至是全球华人界都有一定的名气,我们将其重新复刊,可以说是比创办一个新杂志要简单很多。”
良友画报顾名思义,是以画和照片为主,1926年伍老创办,到1945年在内地停刊,20年间,以八开本刊行,共出172期,共载彩图400余幅,照片达32000余张。
二十年间,画报报道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军政学商各界之风云人物、社会风貌、文化艺术、戏剧电影、古迹名胜等等无不详尽记录,可称为百科式大画报,一本图文并茂的时代性杂志。
当年在世界五大洲都有销路,据说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都有良友,更是赢得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誉。
那时就有评论说:“良友一册在手,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
良友可以说是媲美美国时代的时事性杂志!
237【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伍连德术后没过两日人就醒来了,那天刚好霍耀文前去探望他,听医生和伍家中说,伍老的身体恢复的很好,没有出现偏瘫的症状,但大病一场,身子总是大不如从前,特别是右手老是止不住的颤抖,有时候也会无缘无故的流口水。
对此,倒是伍连德看的比较开,聊天的时候,还一个劲的劝霍耀文抓紧为出版社找个新的总编,说他这个“吃闲饭”的人,总算是离开了。
霍耀文心怀愧疚的同时,也是把复刊《良友》画报的事情,同伍老讲了出来。
“真的!”
听到复刊的消息,伍连德眼前一亮,《良友》画报可以说他一生的心血,也可以说是其一生都在努力的事业。
可时不待他,第一次停刊是41年因为日军侵略的缘故,第二次停刊是45年跟股东闹翻,第三次复刊是58年香港市场经济不好。
可以讲,伍连德蹉跎了半生,最辉煌的时刻,最落魄的时刻,都是《良友》带来的。
霍耀文连忙道:“伍老您先别激动!”
一旁的伍家中紧张道:“是啊父亲,您别激动,医生说您现在不能过于大喜大悲。”
“好好,我不激动,不激动。”
伍连德话是这么说,可内心的喜悦,在面上倒是看的一清二楚。
看到伍老高兴,霍耀文也挺开心的,可是当他注意到伍老的嘴角不禁意的流着口水,而伍老本人却是丝毫没有察觉,任凭口水缓缓的沿着嘴角一路流下,一直滴到了床上时,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伍老您别太激动了,您现在需要多修养,复刊这事不着急,等你病好了再说。”
担心伍老太激动,霍耀文劝慰了一句,也没再多停留,临走前,他把伍家中给叫了出来。
“这是出版社给伍老的医药费,伍先生你别忙着拒绝,伍老这两年为港大出版社尽心尽力,这点只是出版社和我个人的一点心意。”
伍家中连忙拒绝:“这,霍社长,这我不能要,家父治病的钱,我们还是有的。”
“伍先生收下吧,出版社能有今天的发展,我这个社长充其量也就是个招牌,真正让其壮大的人还是伍老……”
“那,那好吧。”
本来伍家的经济情况挺好的,创办《良友》这么些年,还是赚了点钱,只不过54年,伍连德找不到合伙人复刊《良友》,只能自己拿钱硬上,导致后来亏本倒闭,家境一下子落了很多,治病虽然要不了多少钱,可一大家子都需要开销,伍家中虽然有些羞愧,但还是无奈的收下了这笔钱。
霍耀文看他收下,笑着点点头,说起另外一件事:“对了,伍先生,《良友》复刊的事情……”
霍耀文叫伍家中出来,除了给钱外,还有就是《良友》复刊的事情。
想要重新复刊《良友》画报,伍连德现在这个情况,不太可能主持了,他儿子伍家中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之前听姚文杰说,伍家中早年一直是在《良友》画报工作,一直到内地杂志停办,来香港后复刊他也有参与,可以说对《良友》杂志了解甚多,复刊由他担任总编是个不错的选择。
伍家中虽然一直摇头拒绝,可是霍耀文搬出了这是伍老的心血,总不能交给外人负责的话,才让伍家中咬牙点头答应下来。
这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接下来的几日,霍耀文也曾多次去看望伍老,随着时间的流逝,距离3月11号前往美国的日子越来越近,当他买好了九号的飞机票,准备第二天坐飞机去美国参加综合格斗大赛的时候,突然收到了周爵士的讣告。
香港的讣告跟内地有点不同,一些豪门望族会在报纸上发布讣文,公而告知,旨在让社会各界人士知道,周希年也不例外。
周希年母亲周刘氏的灵堂和追悼会设在3月10号,为此,霍耀文让人去机场改签了11号的机票
10号,北角英皇道与渣华道交界附近,车流不息,香港殡仪馆,也就是香港人俗称的“香港大酒店”内,前来吊唁的人士各个面露哀色。
“…先妣(先母)在世之时,同先考(先父)恩爱一生,家庭和睦;教诲子女为人处世,心善积德;对后辈慈祥和蔼,关爱有加……”
周爵士在台上念悼文时,念起先母的种种,可谓是声泪并下,痛苦欲绝,引的前来吊唁的人士各个感同身受,纷纷红起眼眶。
霍耀文坐在第三排,身边的是罗巧珍,她此时也不知是不是想起了什么,红着眼睛,泪水止不住的流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