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落梅河
郑氏长和国随之建立。
长和国三传至郑隆亶时,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借故入朝,长和国遂灭,计共三世二十六载。
长和国灭后,尚未能站稳脚跟的杨干贞,拥立南诏贵胄、长和国清平官侍中赵善政登上大位,称天兴国。
仅仅十个月后,不甘于当傀儡,处处和杨干贞作对的天兴国主赵善政,迅速被杨干贞所废,杨氏正式立国,国号义宁。
杨干贞立国后,暴虐无道,在位仅两年,便折在自己兄弟手中,其弟杨昭(又说杨明),登基后改元“大明”(是不是又有些懵),杨昭登基的第七个年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兴讨,大义宁遂灭,大理国立。
大理国传14世158年后,权臣高升泰于宋绍圣元年(1094年)自立,国号“大中”。
不过两年后——也就是今年,高升泰中道崩殂,段氏复位……
从南诏灭到现在,五华楼上,共升起了六个朝代的旗帜,尤其是自南诏灭到大理立的不过短短三十六年间,竟然经历了四个朝代,真可谓是暮虢朝虞。
因此,算上两年前的那一次,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五华楼也已经见证了五个朝代的皇室贵胄,人头滚滚落地的场景。
而这样的场景,又正是老百姓喜欢看的热闹。
今天也是如此,太子大张旗鼓的拘起来的共156位显贵高官,几乎把半个城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无论在什么时代,人心,总是复杂的。
很多人会齐齐的敬畏、羡慕一些人,同时在潜意识里,未尝就没有期待着那些被敬畏、羡慕的人,有朝一日跌落尘埃,极尽困窘。
太子今日所做之事,就满足了他们心底的愿望。
楼上如何,他们只见天蓝如碧,龙旗猎猎,至于人、声音,都听不到,但楼下,并非就没有热闹看。
看登楼处吧,各大家原本都眼睛长在头顶的那些子弟、管家、丫鬟等,就非常完美的弥补了大家不能看到楼上场景的缺憾。
这些来自各大家,其中包括段氏宗亲,以及高家的人,对把守入口的太子侍卫软磨硬泡,好话说尽,就想上楼去看看,或者哪怕不能上楼,把衣物食水送上去也行。
但不论他们如何恳求、乃至乞求,侍卫们就像庙门口的金刚一样,半点都不为所动。
看着这些惯常被人求的人,如此这般的放下身段求人,关键是还没有任何效果,大家的心中真是,那个说不出的舒爽啊!
尤其是那些因为消息不灵通,没能目睹太子带着那100多人,从东边走到西边的人,这会真的是眼睛都不想眨一下。
更别说,那些往日里没少受这些纨绔祸害的直接间接的当事人,他们是打定了主意,楼上的人不下来,他们就不走。
有没有可能,太子一声令下,那些往日横行霸道的恶少,一会也会被推到楼下,手起刀落,身首异处……
如此乐事,相应的消遣当然也少不了,早有不少小贩,灵活的在这动脚都难的人群中自如的穿梭叫卖,各种小食瓜果、茶水老酒……只要你招呼一声,很快就能送到你手上。
在偏外围的地方,聚集的是那些有些自持身份,不想挤到那一锅粥里去的人,在他们旁边,有人已经见机的摆出了桌椅……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没准等到天黑以后,这边都能搭起戏台来。
西门校场外济世堂医馆的大夫吴春归,就像个悠闲的富家翁一样,双手捧在肚前,笑眯眯的绕着五华楼转,时而跟相熟的人见礼,问起来,只是说担心这里人多,怕万一有个挤撞,能及时搭一把手。
听人回他不愧是医者仁心,他一般都会笑着说,自己原来却是杞人忧天,太子早就有妥善的安排。
最后,就自然而然的变成双方一起吹捧太子大才来。
这也是吴春归觉得疑惑的地方。
要说大理国的这个太子,还真是一个让他不好说的人。
就说半个多月前,因为他的坠马,大理国本已安定下来的局势,差一点就又翻了天,但这才刚安生多长时日啊,他就突然毫无预兆的来了这么一出。
这样一股脑的几
第四十一章 丈二金刚
在楼上的众人,此时无暇去顾及楼下那场意外的热闹。他们现在满心满腹的,只有沮丧,以及屈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样感觉越来越强烈,一些人也越来越焦躁不安,为什么家里人到现在还没出现他们是不想管,还是他们相关,但有心无力
平素在家中不受待见的、庶出的,担心的是前一条,那些一贯在家中得宠的,担心的是后一条。
但后一条就更叫人沮丧。
难道家里人想尽了办法,居然也不能把自己捞出去
如果不是因为那特殊的两个人的存在,这些一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直顺风顺水的人中,保不齐已经出现几个破罐子破摔、歇斯底里的家伙。
那两个特殊的人,并不是宗正段寿昌以及翰林学士黄昊的孙子,实际上,所有和皇室关系亲近的子弟,虽然也觉得沮丧,也觉得屈辱,但在心底,还是乐观的。
无论如何,太子对自己人,总不至于太过。
让大家觉得现在的情形并不是不能忍受,以及并不是没有希望的那两个特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高智昌和高运煊他们两位。
高智昌,那不消说,相国公高泰明的四公子,就是高运煊,也同样了得。
他老父是劝爽爽长,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在九爽之中,劝爽有多大的权利,在场的人也都知道,在宋朝,劝爽所对应的吏部尚书,又被称作天官。
高爽长有多厉害,从这个称呼就可见一斑。
而这兄弟俩,也是在场的156个倒霉鬼中,最倒霉的两位,他们是唯二被太子以及他的侍卫亲自教训过的两位——因此真可以说是实打实的难兄难弟。
这两位外观凄惨的难兄难弟,如今也依然和他们呆在一起。
高运煊就在前面。
只是他现在的形象,真的很难和之前那个翩翩贵公子对上号。
锦袍上又是血又是灰尘,早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脸上虽然已经让御医处理过,但被打的那半边脸,终究是不能这么快就消肿,所以他干脆把半边头发都披散下来。
也不知道是因为心气没了,还是因为真的没了力气,大多数人尚能坚持站着,他是毫不讲究的一屁股坐在地上。
总而言之,那样子,真是他亲娘来了都认不出来,现在的他,不用任何修饰,就可以非常完美额融入到闹市口的那乞讨大军中去。
高智昌并没和他们站在一起,他远远的在另一头的一根柱子下,背对着他们坐着。
说是坐着,其实应该是被绑在椅子上。
虽远远的有些看不清,但只需看到那张椅子不时动起来,以及在那张椅子旁牢牢看着的那两个侍卫,就猜得出来,高四公子,此时一定是身不由己。
现在,四公子坐着的那张椅子,动得也越来越少,想是他即便战力无双,这么长时间折腾下来,也是累了。
太子这样的安排,说来也是给四公子留些体面,不然,要是让他在这一百多人面前绑着示众下去,他的脸面,丞相府的脸面,那真是全都丢了个干净。
那今天这事,怕也真的难以平和了断。
但总之,有这两位难兄难弟陪着,周围还有超过一百五十个可以亲切的称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家伙,大家觉得,这地方,还是能呆下去。
不然又能怎样
难道还能走不成
看看那些侍卫,看看高家那可怜的两兄弟吧!
龚祺伟和赵卓然两个,依然是吊在大队人马的后面,从上楼到现在,龚祺伟一直在时不时的问赵卓然:“赵兄,太子会如何处置我等”
“赵兄,我们家里的大人们,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赵卓然一开始还搭理几句,后偶来干脆就随他念叨,因为这两个问题,他一个也回答不了。
在会宾楼里,在被拘之前,他还有些紧张,现在他则放松多了,事已至此,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爱谁谁,爱咋地咋地吧。
一阵喧嚣声从前面传来,懒懒散散的佝偻着站着的赵卓然来了点精神,他抬头看去,段誉总算是登场了。
他背着手从大殿中出来,一手拿着一个像是一个大喇叭一样的东西,面沉如水。
我说你就别装了,你今天把我们这么多难兄难弟一网打尽,京城里的老百姓,这会指不定怎么赞颂你呢,高家的两个骄子,更是直接折在你手上,你还有必要做出这样一副委屈大了心气非常不顺的样子吗
你做给谁看
一声大喝让他一震:“都给我站好!”
段誉拿着让人临时赶制的卖相一般,但效果尚可的纸筒大喇叭:“看看你们这个样子,连站都没个站相,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贵族,是俊彦”
赵卓然不自觉的站直了,就连坐在地上的高运煊,也被旁边的人拉了起来。
而已经有一些不成器的家伙在求饶:“太子,我知错了!”
“看眼前这么多精英,这么多高才,这么多贵胄,济济一堂,齐聚于此,我只想说,五华楼,何其有幸!”
段誉拿着那个怪异的喇叭的样子,真说不上雅观,但他的话,却清楚的传到了最后一排赵卓然他们的耳中。
但赵卓然真宁愿听不清这话。
这句,还算是委婉,但谁都知道,接下来一定不会有什么好话。
“有人说知错了,我想,各位英才,此时都应该知道,为什么会被带到这里来,”
“具体的原因,我真是懒得一一列举,我是真不好意思列举!”
“有些事,真的是有人做得出来,但我只是说出来,就觉得脸红,”
“你们……”段誉停顿了好一会,目光从好多人面上掠过:“我还是要面子的!”
赵卓然低下了头,要不要这么让人无地自容啊兄弟
“各位英才,抬起头来吧,你们好好看看这天,看看这地,再看看这天地中间的百姓,”
赵卓然抬头看了看天,天很蓝,云很淡,阳光很灿烂;这地,从这巍巍高楼望出去,那是大写的壮美;楼下的百姓,好小,好不起眼。
“我想请各位英才,各位贵胄,我想请你们扪心自问,我们的作为,对不对得起这天,对不对得起这地,对不对得起这百姓,对不对得起读过的圣贤书,对不对得起父母大人的养育教导和期盼……”
这一串的对不对得起,让赵卓然的头越来越低,他也越发的觉得“英才”“贵胄”这些字眼,居然那么的刺耳。
“我……”段誉看着眼前这一大片头都勾着的人,一时有些语塞:“我也是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在场超过九成五的,都是贵族,还都是响当当的,让所有百姓都敬仰的贵族,剩下的少数,也都是前途大好,百姓们见了,都得尊称一声‘老爷’,前途似锦的青年官员,因此将来也注定是贵族,”
“在场的,更全都处于年富力强的好时候,这样的时候,我们就先别说朝廷,至少正是为自己的家,为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出力的好时候吧,”
“可是,看看你们,看看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我家,好像不需要我出力啊赵卓然想。
他估摸着,此时在场的人里,绝大多数会抱着和他一样的想法,我家里够好的啊,我现在这样也挺好的啊。
“有件事,不知道有没有人留意到,至少我个人印象深刻,”段誉继续道:“我们绝大多数人,在被询问的时候,都是这样说,我是某某某,家父是谁谁谁,”
“我就想问大家
第四十二章 怒目金刚
高明顺之所以能上来,那是因为段誉有过交代,只要高家来了一个有份量的人,就放他上来。
无论如何,高家,还是要特殊对待。
他原以为,来的会是高明量,因为高泰明,显然不好这么直接冲在前面,而上一次高家四兄弟中的老大高明清,在自己面前一直处于下风,怕是不会再来。
剩下明顺和明量哥俩,明顺身份更贵重,事情也会更多,这样的事,也不用让他费神,所以应该是派出同样有人望,但身上并没什么要紧职司的高明量。
但来的是高明顺。
这是高家对这事更重视,也就是火气更大,还是还有什么其它要紧的事
段誉思量着,亲热的跟高明顺打招呼:“是明顺啊,怎么还让你这个大忙人跑一趟”
“来多久了走,走,屋里座,”
“回太子,下官也才刚到一会……”
“哎,私下里,都是自家人,还什么太子下官的,”冯一平拉着他的手到桌旁坐下,习惯性的喊:“马平,上茶,”
想到马平已经送回宫里,沉默了一会:“上茶,”
高明顺也跟着沉默,并没有致歉的意思。
大殿内,就那么尴尬的安静了一会,直到茶上来,冯一平才道:“明顺,说起来,我们也是好久没见,近来可好”
高明顺也切身的感受到,这个小表叔,是真的变了,变了不少。
以前,他从来不会这么一本正经的用长辈的身份和自己兄弟几个说话,但看看他现在,真是无时不刻不以表叔自居。
“太子刚才的训话,我听了一些,很是发人深省……”
“哎,”段誉摆手:“不谈这个,不谈这个,明顺,”他又以非常表叔,非常长辈的口吻说道:”你会去告诉泰明表哥,智昌挺好的,白衣长亲自过来给他处理的伤口,”
他早就知道,高家这几兄弟,最不夏欢的,就是自己这个半大小子,一本正经的在他们面前充长辈。
但是,嘿嘿,我就是喜欢你们不爽,但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