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世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芈黍离
“呵......”刘承祐稍微体味了一下,不禁发笑:“这李璟行举,在朕眼中,酷似一畜,众卿知道,是什么吗?”
冯道立刻拱手,迎合问道:“敢问陛下?”
刘承祐扬起手,比划了一下,哂笑道:“李璟在朕眼中,就如一只嗅到鱼腥的猫,心里痒痒,忍不住探爪,却又瞻前顾后,逡巡不定!”
“陛下所言,甚是妙趣,颇为形象!”冯道捋须,满脸附和的笑意:“不过老臣看来,伪唐主也是慑于我大汉的威严。这几年,陛下励精图治,与民休息,大汉国力日渐恢复。大汉若不动,伪唐又岂敢妄动!伪唐主,是不敢不谨慎呐!”
冯道的马屁,拍得刘承祐,都习惯了......
收起玩笑之语,恢复了严肃的刘承祐,使得整座大殿的气氛也肃重起来:“伪唐那边都动了,朕若不动,岂非让人小视。”
“诸卿有何见解?”
这回,率先进言的,却是枢密院都承旨郑仁诲:“陛下,臣有一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扫了其人一眼,郑仁诲的小心同郭威有些相像,刘承祐摆手,一脸坦荡道:“朕召诸卿,本为兼采众议,但请畅言,勿有所隐!”
“是!”郑仁诲眼皮子抬了抬,起身躬腰,谨守臣节,沉声道:“楚王连番请助于东京,希望朝廷能遣兵南下,进屯澧州,以扼荆南、伪唐驰援朗州之路!”
“而今,伪唐既已接受马希萼称臣,赐粮援兵。以臣之见,陛下莫若从楚王所请,派一支军马南下,进驻澧州,以昭示朝廷威严。兵马不消多,只需授意齐国公从襄州出一支偏师即可,如此,还不影响朝廷征淮的准备......”
郑仁诲的话,让刘承祐两眼一亮,忍不住多瞧了他两下,嘴角一翘,问:“郑卿此议,诸位以为如何?”
殿中在席文武,交首相议,还是王朴,朗声道:“启禀陛下,郑承旨此议可!”
言罢,王朴又补充道:“以臣之见,我朝策略,或可更大胆些。陛下不妨遣使伪唐,与唐主李璟相约,诱其与我夹击马楚,得楚地而分之!伪唐若出兵攻楚,再设法陷滞之,拖其精兵,耗其钱粮,我朝再寻机,转攻淮南,届时必可减小征伐困难!”
“并且,联唐分楚,或可释伪唐君臣之疑,否则,我朝强势在北,纵伪唐心存贪欲,也恐难放手击楚。毕竟,湖南广大非闽地可比,伪唐当年敢灭闽,而今却不一定敢攻楚!”
先南后北,攻伐淮南的方略,是王朴率先在朝中提出来的,这两年间,不管明里暗里,可以说整个朝廷的军政运转,都在刘承祐的亲自把控为南征战略坐着准备。
因此故,王朴亲自负责开凿河渠,疏通运河,为兵马调度,粮草输送,提供便利准备,一直任劳任怨。眼下又进此策,显然为了淮南战略,不遗余力,苦心孤诣,致力于彼了。
“呵呵......”略显讥诮的笑声在殿中有些刺耳,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为何发笑?”刘承祐脸一板,甚骇人,盯着陶谷。
陶谷见状一慌,自觉失态,连忙起身,请罪:“臣殿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罢了!”刘承祐声音朝上扬,虎目一瞪:“朕允众卿畅所欲言,尽抒己见,但这轻慢之心,还是少一些的好!”
“是!是!”群臣慑服,陶谷也是连道两声,额头竟生冷汗。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瞥了陶谷一眼,此人属于得志便猖狂的那种,如若不敲打,便容易跳......
稳定心神,陶谷又变成了那个低眉顺眼,谦恭卑顺的良臣,小心道:“陛下,臣只是觉得,王尚书之议,有待商榷。我大汉如虎,伪唐如犬,马楚如羊,伪唐既然对我朝心存忌惮,又岂敢与虎谋羊?”
闻言,却是不得不承认,陶谷这厮,有的时候,考虑事情是确有见解的。
看向王朴:“你怎么看?”
迎着天子与其他朝臣的目光,王朴很是淡定,目不斜视,缓缓叙来:“陛下,伪唐割据江淮,称霸东南数十年,累年经月不曾与中原交锋过,而况其拥水军之力。国力既盛,兵将既众,伪唐主对我朝有所疑忌,虽是必然,但其若说忌惮到何等地步,尚未交锋,却也未必!”
“是故,我朝自为猛虎,然若仅视伪唐为豕犬之类,而小看之,只怕战时受挫!”
顿了顿,余光扫了扫周遭,王朴看起来有些享受这种御殿畅议的感觉,继续道:“再说分楚之议,站在伪唐的立场,我朝隔荆南而取湖南,得之亦为飞地,除非假途灭虢,将荆南高氏一并平灭。伪唐有近邻之利,纵与虎谋,倘有变,只需说动荆南,断我后路,我朝对其威胁必定大减。恕臣直言,以当今的形势,若分楚地,我朝之力,不如伪唐!”
“是故,诱唐击楚的难度,并没有陶舍人想象的那般大!请陛下明鉴!”
“看来,王卿‘分楚之议’,心中早已考虑周全了!”听完王朴的论述,刘承祐轻叹一句。
没有直接表态,在王朴、陶谷、郑仁诲等人的身上扫了一圈,刘承祐突然笑道:“朝中庙算之臣,谋略之才,是越来越多了啊!朕开心呐!”
这回没轮到冯道恭维,陶谷便已抢过马屁:“此皆陛下英明神武,故贤才往聚,效力于墀下!”
大概是看出皇帝已然被王朴说服了,陶谷也很快地转变意见:“陛下,王尚书所虑完备,臣以为可行!”
陶谷的脸上,没有一点勉强的色彩......
刘承祐又问其他人,这种情况下,皆附议。





汉世祖 第18章 权谋手段
殿议既定,刘承祐自可从容发号施令。
“马希广的使者,还在东京吧!”刘承祐问冯道。
冯道点头:“楚使仍在鸿胪寺待诏,未曾南归!”
这个时候,没怎么发言的范质开口了,表情如常冷硬:“楚使有长居东京之意,怕也虑楚王难保其国,意欲托庇于大汉避难!”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观湖南如今情势,马希广败亡在即。这楚使,倒有些见识,竟是何人?”刘承祐来了点兴趣。
王溥适时起身,给刘承祐科普着:“陛下,楚使名为石文德,在楚官职水部员外郎,乃马希范所设天策十八学士之一,臣尝与之交谈,此人貌陋而贤能,是个人才!”
“能入你王齐物之眼,料想也非庸人!”刘承祐颔首,少作思索,即命道:“封石文德为澧州宣抚使,让他即刻回湖南,告诉马希广,朕应他所请,派兵驻守澧州,解他之忧。另,向湖南士民,宣扬此事!”
“是!”
刘承祐又看向陶谷:“记录!”
闻命,陶谷立刻直起身体,铺开册页,提笔准备,其余众臣,也都打起了精神,静听皇帝下令。
“制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由其分襄州兵两千,南下进驻澧州,嗯......听闻齐国公深爱其麾下将校,朕便不夺人所爱,屯澧将领,就由朝廷选派吧。”刘承祐点了点手指,提醒着:“注意斟酌用词,成制之后,即刻下发襄州!”
“是!”
天子,是有机会便不忘打压节度势力,分其兵,便是削其权,还能一举两得。冯道在下稍微琢磨了一下,暗暗感慨,皇帝是越发不好伺候了,这种感觉,老狐狸是日渐强烈。
刘承祐又朝冯道授意道:“派人去江陵,与南平王商量借道事宜,顺便知会他一声,马楚之事,就不劳他多费心了!”
“臣明白!”冯道收束心神,应道。
此前,南平王高保融上表东京,言马希萼邀荆兵南下,共谋湖南,高保融心怀迟疑,不敢自专,遂上书,请汉天子决策。在刘承祐看来,这高保融也是有心无胆,既如此,那便给他个明确的回复了。
“另外,屯澧之军,孤悬于外,粮草供给不便,其驻屯期间,辎费饷用,便劳荆南一并解决了!”刘承祐又补了一句。
此言落,众人皆神情见觑,刘承祐这分明是要占尽便宜啊。兵不用东京出,辎需不用东京供给,将反由中枢选派,真正需要朝廷出力的,只是些制文奔波......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陛下,如此,只怕引起南平王心中愉啊!”冯道嘀咕道。
毕竟,刘承祐之意,着实有些倚势欺人,恃强凌弱,对荆南高保融如是,对襄州安审琦亦如是!
感其疑虑,王朴起身,替刘承祐圆一波,道:“以臣之见,陛下此举,高氏心存愤懑,或是必然,但同时,反可释其疑忌。南派之军,兵卒不加多,粮食命脉又系于其手,其不足忧。否则,纵朝廷动作不大,也难保其不忧恐,朝廷会不会谋算荆南!”
虽然,刘承祐实则并没有王朴考虑的那么“深”,但听其分析,他还是不得不赞王朴一句“深得朕心”。
“陛下思虑周全,老臣拜服!”对冯道而言,什么都没有迎合赞美天子,来得重要。左右,大议已定。
“领军指挥,可有人选?”刘承祐转而问驻屯人选:“澧州当南方三地之要冲,四战之地,且湖南局势复杂,混乱不定,需以一明战略、能持重之战将,主其事!”
刘承祐的要求,让众臣一时都不敢贸然举荐。大汉战将千员是不假,但多勇夫悍士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驻屯澧州,一味的勇并不可行。当然,持重沉稳之将,也不少,随口便能道出郭威、郭从义、刘词等人,但若有这些军中大佬去戍一座桥头堡,就算刘承祐下令,人家还真不一定奉命......
斟酌几许,还是王溥出声,给刘承祐推荐了一个人:“陛下,护圣左厢第一军都校曹胤,性沉厚,谦恭有礼,从军多年,作战经验丰富,可委之以任!”
护圣军作为虎捷军(侍卫司步军军号)下四大军之一,其左厢第一军指挥,也算是中高级将领了,对于此人,刘承祐也是有些印象的。
“嗯?”脑中恍过此人的形象,不过两眼中闪过一抹异样,这抹异样,似乎坚定了刘承祐想法:“此人我知道,确是个沉稳之将,就这样吧,加其为澧州防御使,从速南下襄州,接管兵马,前往澧州!”
事关兵将调动,刘承祐是直接朝枢密副使魏仁浦吩咐。
又看向其他人,严肃提醒道:“襄州、荆南以及湖南那边,朝廷相关部司,当尽力配合,从速落实,确保襄军屯澧,以免贻误,而生佗变!马希广那边,想来是撑不了多久的,此番朝廷的动作,一定要快!”
“是!”
“不过陛下,倘若我军未至,而马希广已然败亡,当如何行事?”魏仁浦趁机,向刘承祐提前做好请示。
“朕这边劳师耗财的,总不能直接打道回府吧!”刘承祐语调轻松,满口的强盗逻辑:“朕既应楚王之请,澧州即为我大汉所辖州县,派驻军马,乃我朝正常之军事调动,马楚难道还有意见不成?”
“再者,马希广若败亡,马希萼还敢犯我天威吗?说不准呐,届时马希萼还会派人,箪食壶浆北上,以犒王师!”
“是!”魏仁浦颔首作揖,也不多言,有皇帝的明确授意即可,他也好提前做出安排嘱咐。
此番殿议,所议者不过“楚王请援”,但从始至终,北汉君臣,都只是就大汉的利益与战略进行考虑谋划,一点也未顾及湖南士民的利益与感情。当此乱世,小势力的悲哀无过于此,而况于,自己还不争气......
而刘承祐,他心里实则还有些享受这等谋划天下的感觉,大权在握,乾坤在掌。
“湖南之事,就此议定!”刘承祐做了个总结,尔后提出最后一个议题:“那么伪唐那边,当以何人出使,说其‘分楚’!”
言方罢,陶谷是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大开大合一礼:“臣愿往!”
观其神态,兴奋难耐,就是不知,是为了出使建功,为国煊威,还是怀念秦淮河上的花舟美人......
事实上,前有出使南唐的经验,并且任务完成得不错,陶谷是个再访南唐的人选,另外,就是王溥了。
刘承祐看了看王溥,似乎也有异动,文臣大抵都有一颗纵横捭阖的心。
眼珠子转悠了两圈,刘承祐看着陶谷:“那就劳陶卿再走一趟吧!自两国修好以来,也有一年半载了,大开榷场,互通往来,边境日渐繁荣,两淮百姓生活日渐安定,此皆唐主开明之功德,朕心感之。你就代朕,去金陵,访问一番,给唐主歌功颂德,表达朕的谢意与敬重......”
刘承祐这番冠冕堂皇的话,含蓄近乎赤裸,说得陶谷一愣一愣的,在场诸臣也都不由侧目,天子的面皮,却是越来越厚了。不过却没什么值得惊异的,毕竟,都是玩政治的,基本功。
“臣奉命,必不负陛下之望!”陶谷的声音中,都张扬着喜意。




汉世祖 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殿议既罢,诸臣散去,无事者自归其府,有任者则奔官署,星夜处置其事。湖南的局势不定,皇帝的决策需要快速落实,容不得拖延。
内侍们动作小心地清理着崇政殿中的狼藉,不敢闹出大的声响,殿中尚且残留着些许油荤味,刘承祐干脆招呼着留下的陶谷与王溥,让其伴驾,在殿外散散步。
深冬的宫室之外,格外冰冷,周遭漆黑如墨,宫灯挂饰不少,却也难敌黑暗。入目者,灯罩之下,孱弱的火光晃动,带给人一种朦胧迷离之感。
不过,安步当车,行思几许,吹了一阵寂冷的夜风,这头脑却是清明了些,胸中混沌仿佛净化不少。
“陶卿,你可知朕留你于宫中,所谓何事?”驻足,身体放松地侧倚在殿前广场边的青石栏杆上,刘承祐瞟了陶谷一眼。
陶谷闻言一讷,两眼精明地转动了一圈,微微佝身,谦敬道:“出使伪唐,不知陛下有何教诲,臣恭听圣训!”
“同你陶秀实交谈,如沐春风啊!”刘承祐探手迎了迎冬风,轻笑道。
此言似乎在夸陶谷机敏,但思之,总有些别扭。
头微仰,面向南方,刘承祐说:“江东之地,人文荟萃,风景宜人,另有秦淮歌舞,吴侬软语,容易使人迷失,陶醉其中,想来只怕也是回味无穷吧......”
大概是心中有鬼的缘故,天子话里的弦外之音又那么明显,陶谷老脸一红,下意识地瞥了同样候在一旁的王溥,低头道:“陛下请放心,臣此次使唐,必定倾心尽力,免为外物所扰,以说唐主,不负使命!”
“陶卿误会了!”看陶谷有些紧张,刘承祐呵呵一笑,一双映着火光的瞳子在黑夜中格外发亮:“美酒佳人,轻歌曼舞,谁人不爱。陶卿喜欢,朕也喜欢,人之本色,勿以为事......”
此言罗,陶谷更加紧张了,稍稍低头,作羞愧状。
看陶谷表情间疯狂的挣扎之色,刘承祐语调仍旧轻松,竖指道:“陶卿此去,只当说动李璟即可,朕也只要结果,不看过程。听说伪唐君臣好饮宴,高谈阔论,嬉戏渔色,如能达成目的,歌舞笙箫,流连忘返,亦不足道......”
“陛下玩笑了!”陶谷讪讪一笑。
朝其摆摆手,刘承祐说:“马楚之事,只是朕闲手一子,成败虽无关紧要,但能起一分效果,便为异日征淮减少一分阻力。而今岁数季冬,国事紧迫,也不看气候了,烦卿辛苦,今夜备好文牒,回府收拾收拾,明日即南下去吧......”
“遵命!”闻言,陶谷松了口气,郑重拜道。
“明日也不用向朕辞行了!”刘承祐道。
“是!臣告退!”
陶谷再拜而退,经刘承祐同意,后退几步,转身而去,踩着冰冷的地砖,脚步匆匆,跟逃似的。
望着其背影,刘承祐感慨道:“陶秀实此人,私德或有亏,但还是可堪一用的。”
这话,还站在边上的王溥,并不好乱接茬。
刘承祐看向他,微微一笑:“齐物,你也想去伪唐?”
王溥作揖答道:“金陵风物,伪唐君臣,臣前番使唐,业已见识过,此次不能成行,纵然少有遗憾,也只是不能亲往替陛下分忧解劳。”
听其言,刘承祐是不得不感慨,这些臣子,说话怎么就这般动听......
“朕非不明齐物心动,只是就如方才对陶谷所说,澧州的布置,无关痛痒。而陶谷此去,不论能否说服李璟,联唐分楚之计,不论能否成行,都非紧要。成固足喜,败,难道朕还能放弃攻淮大业吗?”
刘承祐站直了身体,袖随手动,霸气凛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欲得淮南,还得看我大汉将士之勇,兵甲之精,还得靠战争!”
听天子这番肺腑之言,王溥向来气度如瑾的面上,也不由露出一抹拜服,躬身道:“陛下高屋建瓴,明见万里!”
“你不用夸我!”摇了摇手,刘承祐反倒不领情的样子:“这等恭维的话,从你王齐物口中说出,朕不习惯。”
王溥愕然。
没给他多想的空间,刘承祐问:“自乾祐初年进士及第,你在朕身边已经有两年多了,可有到地方上任职的意向?”
回过神,王溥思维敏捷,立刻问道:“陛下欲将臣外放?”
“你意如何?”
王溥面无异样:“但请陛下指派!”
对此君的态度很满意,刘承祐手指南方道:“朕欲以你为淮北粮料使,前往宿州,修筑仓储,转运粮秣军械。此后大军征淮,必走宿州,你当配合赵匡胤,将宿州打造成我大军的辎需屯所。”
“遵命!”王溥兴致勃勃:“陛下果然未雨绸缪,前番将赵将军派往宿州,想来便已有此意!”
“征伐淮南,侵吞江北,自王朴提出此略之际,便已然开启。而战争的准备,也要开始着手了!用兵筹划,自此而始!”
听刘承祐这么说,王溥忽感压力,使命如山负背,郑重一礼。
摆了摆手,刘承祐摸了下鼻子,有点润,殿外的冷风,当真不适合吹太久。
招呼着朝内走去,刘承祐边走边问:“你推荐的那个曹胤,如果朕记得不错,他是郭威的部曲吧!”
脚步停了一下,又迅速跟上,只是稍偏头,小心地对刘承祐道:“此人年少从军,辗转而投太祖,归郭枢相麾下,但不论从前如何,而今都是陛下的部曲。”
“你不必多想!”听其言,刘承祐淡淡地说了句:“两司禁军之中,似曹胤这样的宿将,倒也不少,将彼辈放与地方,也是发挥其能的不错选择。”
想起了郑仁诲在崇政殿内的表现,刘承祐又道:“那郑仁诲,平日里默默无闻,但适才殿上一观,这也是腹怀谋略的人才啊!”
王溥点头,言由其衷:“郑公端厚谨慎,平易近人,朝中风评甚佳,实乃国士之才!”
“郭枢密的眼光当真不错,其所提拔者,多有一技之长,可扬之才啊!”
面对此话,王溥没敢乱接。
忽地,刘承祐又补了一句:“你王齐物也识人啊,这么久了,内外之臣,每提及,似乎总能评点一二......”




汉世祖 第20章 威临荆南
荆南,江陵,南平王府正堂。
堂间,来自东京的使者以一个倨傲的姿势站着,鼻孔几乎朝天,以此展现中原王朝的强势与霸道。
“有劳天使辛苦传达朝廷制命,还请暂于宾馆歇息,孤已命人备好酒席。借道馈粮之事,孤还需与治下文武商议,再作答复!”面对来使,南平王高保融,陪着笑招呼下人:“来人,引天使下榻歇息!”
汉使奉命,属马不停蹄而来,袍服虽然保持着一丝不苟,但神情之间的疲惫几乎弹额而出。闻言,于在场南平君臣的身上扫过一圈,拱手道:“多谢大王美意!”
“大王需要商讨,此情理之中,然而,此番朝廷之命乃天子意志,容不得迁延。襄州齐国公那边,兵马已在准备,动身南下亦在这一两日,还望大王从速,下官就于宾馆,等候大王的答复,以便上报朝廷!”狐假虎威、恃强凌弱的快感,几乎显于汉使脸上。
退下前,又补了一句:“数十年来,荆南向属中原,大王亦称臣于陛下,天子有命,大王当尽力执行,以献其忠才是......”
等低声下气地送走汉使之后,高保融才松了口气,拿起案上的水猛灌了一口,却无益于化解额间愁绪。
南平王高保融,而今方过而立之年,继位不足三载,本属庸才,性迂缓,不敏于事。此时,面对北汉的“制命”,有些慌了手脚,只是眼巴巴地看着随侍之臣:“北汉所命,如之奈何?”
堂上南平之臣仅二人,一体态瘦弱,面带病色者,乃是高保融胞弟高保勖,原领汉州刺史,高保融继位后,拜为节度副使,领南平王府事。
高保融既非长子,又无长才,不提其如何得立,但此人虽则迂缓,但也有自知之明,将政务无论大小,悉委于高保勖。
高保勖此人,倒是略有治事之才,军政之务处置,还算得当,人心得安。故比邻而居,与马楚的混乱相较,荆南这边王位更替完全可以用顺利平稳来形容了。
不过,年轻人终究年轻气盛,经历了方才汉使的耀武扬威、颐指气使,心中正憋着气,此时闻高保融的问询,当即愤愤道:“岂有此理,欺人太甚!北汉这是将我高氏,视为奴仆役使啊!”
高保融的反应,仍显迟钝,尴尬一笑:“北汉强大,南平弱小,如之奈何啊!”
1...119120121122123...6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