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世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芈黍离
这刘皇帝哪里还看不出问题,眼露厉色,冷声道:“给朕抬起头来!”
不知为何,当刘皇帝态度不那么平澹、随意之后,王寅武反而稍微舒服了一些,缓缓抬头,迎着刘皇帝那威慑十足的眼神,怯惧地道:“臣有要事相禀!”
“又给朕带来什么坏消息了?”见状,刘皇帝脸色恢复如常。
“有关卢相的一些情况,前几日,卢相曾邀臣夜游汴河......”迟疑了下,王寅武还是鼓足勇气,开口道。
“卢多逊?”刘皇帝玩味地审视着王寅武,慢条斯理地道:“你们倒是有这闲情逸致!怎么,卢多逊又从哪里搞到什么好茶请你去品了?”
“陛下,臣有罪!”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别在朕面前装模作样!”刘皇帝突然像只暴躁的狮子,冷冷地道。
被吓了一大跳,连萦绕心头的重重顾虑都被暂时吓没了,王寅武再度埋头,禀来:“陛下,当夜,卢相同臣讲过一些事......”
一听这话,刘皇帝两眼顿时就眯了起来,眼神中的压迫力也更足了,沉吟几许,盯着王寅武道:“说说看!”
这下,就再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了,王寅武深吸一口气,抛去所有的忐忑与负担,几乎一字一句地郑重道来:“卢相暗中勾连朝臣,意图问责赵相......”
很多时候,第一句往往是最难说的,一旦开了个头,那接下来,便水到渠成了。事前打好的所有腹稿,都被遗忘了,准备好的推诿、隐瞒之辞也忘得干干净净,王寅武就那么平铺直叙,将卢多逊的筹谋给抖了个底掉,甚至包括他在河西的经营......
而刘皇帝却是听得津津有味,只是那张脸,渐渐没了表情,甚至不带一丝生气。良久,直到王寅武说完最后一个字,做出伏地待罪的姿态,刘皇帝方才动弹了一下。
轻轻地抚摸着手上的扳指,刘皇帝幽幽道:“卢多逊与赵普之间的龃龉,朕并不奇怪,他筹谋倒赵,朕也觉得正常,朕好奇的是,如此大事,他怎么会透露给你?你们两个的关系,已经深厚到如此地步,足以吻颈相交,腹背相托?”
果然,刘皇帝在意的真是这一点,也果是王寅武忧虑的这一点。但既然决定坦白,话也说出口了,王寅武也就没有任何其他余地了,“砰”的一声,用力地磕了下头,拜道:“陛下,臣死罪!”
不待刘皇帝追问,王寅武就把自己参与其中,以及这些年武德司与卢多逊私下勾连的情况都向刘皇帝坦白了。
而不出意外的,随着王寅武的陈情,刘皇帝的脸色也变化得十分精彩,哪怕刘皇帝表面功夫已经修炼到家了,最后脸上也不免显得丰富了些。
如果说此前刘皇帝的态度多少带着些漫不经心,那么当王寅武坦白之后,就不是恼羞成怒足以形容的了。
殿内的气氛,伴着刘皇帝的沉默,几乎变得凝固,刘皇帝不说话,王寅武就更紧张,更忐忑,也不敢再贸然开口。
刘皇帝目光,就像刀子一般在王寅武身上转悠,而王寅武则有一种正被千刀万剐的感觉,喝了那么多茶,没有说多少话,但嘴唇却干渴得厉害。
此时此刻,唯有像鸵鸟一样深埋着头,方得一丝丝的安全感,然即便如此,王寅武也有种被看透了的感觉。
“你这个武德使做得,真是好样的!”终于,刘皇帝开口了,声音就仿佛来自于地狱,直击人心:“李少游、王景崇、李崇矩他们都不敢干的事情,你却敢干,还干得如此有声有色啊。
朕却是大意了,高估自己了,也太信任你了,什么时候,武德司竟然成为了朝廷党争的工具,竟然毫无察觉!
你还记得武德司的本职吗?你还知道人臣的本分吗?”
面对刘皇帝这番诛心之问,王寅武整个人都被恐怖深深地包围着,他也没有其他话说了,只是磕头如捣蒜:“臣死罪!”
大概是为了磕出血,十分用力,丝毫不顾忌是不是会磕出脑震荡。不过,对此,刘皇帝丝毫不予怜悯,冷冷道:“朕看你就是磕头磕多了,把脑子都磕坏了!”
“你怎么敢!”刘皇帝的怒声在偏殿内震荡。
“臣死罪!”王寅武已经快哭出来了。
“嘴里说着死罪,你怎么不直接去死?还要到朕面前做这些自白,还不是想要求个死中求生?”刘皇帝阴恻恻地指出气此番行为的用意。
王寅武脸色一慌,赶忙道:“臣不愿至死也不敢欺君!”
“可笑!”刘皇帝讽刺地一笑:“那你此前的行为,如何解释?那就是不是欺君了?”
“臣别无他话,情愿领死,请陛下降令!”
冷冷地注视着王寅武,刘皇帝眼中还真是杀气腾腾的,不过,过了一会儿,又把所有的气势收敛起来。
注意到殿中情况,有四名内侍宫娥正侍候在旁,此时也都跪下了,战战兢兢地伏在地上。眉头微凝,朝着同样惊惧不已的喦脱使了个眼色,喦脱会意,像解脱一般招呼着人出殿。
当殿中只剩下君臣两人之时,王寅武只觉自己陷入了无尽的黑暗,而刘皇帝则是黑暗中的那一丝亮光,只是这丝亮光,充满了危险。
“卢多逊,王寅武,你们还真是给了朕一个惊喜啊!”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10章 如此处置”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汉世祖 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
“你自己说说,朕该如何处置你啊!”思吟片刻,刘皇帝又不带任何感情地问道,眼神中也正是冷漠。
此一问,就像打开了一道阀门,王寅武那恐惧的情绪彻底宣泄出来,不住地叩头,砸得地面砰砰响,撞得头破血流、脑晕眼花,嘴里不住念叨:“臣该死!臣该死!”
也许是十下,又或许是二十下,也许更多,一直到王寅武快失去意识时,刘皇帝终于有些不耐烦地斥道:“够了!”
此言落,王寅武终于停下了有些疯狂的动作,血迹顺着面颊流下,干净的地面染上了一层血迹,王寅武意识模湖,仅凭着本能说道:“臣万死,玷污御殿,请陛下治罪......”
微眯着眼,盯着了王寅武一会儿,刘皇帝冷冷道:“滚!”
王寅武没反应过来,愣愣地道:“陛下,臣,臣......”
“你要叩死在这殿中,以死取忠吗?”刘皇帝斥道。
这句话,仿佛带给了王寅武一丝曙光,有些浑浊的双眼中也换发少许亮彩,再拜道:“臣宁死啊!陛下!”
“看来朕真是指挥不动你了!”刘皇帝的话实在让人惶恐。
王寅武有些手足无措,无法自处,战战兢兢片刻,挣扎着起身,血泪齐流地拜道:“臣,告退?”
刘皇帝没有接话,只是那么直勾勾地盯着他,目光中满是森冷,看王寅武快支撑不住了,方才澹澹道:“看在你主动坦白陈情乞罪的份上,朕暂且留你一命!”
“谢陛下!”王寅武闻言顿时激动不已,擦了擦流淌的血泪,赶忙拜谢。
“别忙着谢!这事没完,你的脑袋,也只是暂时寄放于你身上,至于能不能保住,就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刘皇帝冷冷道:“自己收拾一下,去找医师疗伤,这件事情不许走漏,如何保密,你自己看着办!”
“是!”王寅武连连点头:“那卢相那边......”
“那是该关心的吗?朕看你还活在梦里!”刘皇帝语气立转。
王寅武哆嗦了一下,嘴唇都在颤抖:“臣,臣——”
“滚!”刘皇帝再度没素质地吐出一个“滚”字。
“是!”王寅武狼狈应道。
“还有,河西事情,给朕侦办清楚,办好了事情另论,办不好,你就自己料理后事吧!”刘皇帝强调了一句。
“臣,明白!”
稍微收拾了下自己,王寅武像逃命一般离开崇政殿,掩面出门,又是一阵眩晕袭来,身形不禁摇晃,撑着殿台上梁柱方才稳住。
已是午后,天空艳阳尚高,刘皇帝震怒的反应并没有太出意料,不过在那震怒之下,活着走出崇政殿了,仍旧让他有一种不真实感。
额头渗血,眼里含泪,后背生汗,就是裤裆里,也已经变得湿润,王寅武适才,是真被吓得屁滚尿流了。
事实证明,王寅武还是怕死的,只是为了谋取一丝生机,强行压下恐惧,要闯一闯那生死关,如今,也只是暂时赌赢了一场罢了。
即便走过这道鬼门关,再回想起方才面圣的场景,王寅武心中仍旧充满了后怕,此时此刻,如果能重来,他也未必再选择向刘皇帝坦白了,那实在需要莫大决心与勇气,而经这么一遭,王寅武所有的胆气也消磨得差不多了。
不过,脖子上这颗脑袋,终究是保住了,哪怕是暂时的。而为了能够保住这一丝生机,今后的王寅武怕是会更加尽力,在面对刘皇帝的时候更加不敢有所保留。
同时,一丝丝怨恨的情绪也在心胸中发酵,当然,这不敢针对刘皇帝,那就只有冲卢多逊去了。
虽然很多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但善于自我反思,自己找问题的人,这世上终究是少数。相反,诿过于他人,实在要容易得多,也更容易自我安慰。
在王寅武看来,是卢多逊把自己给拉下水的,危险也是他给自己带来的,有这一层认识,那种名为嫉恨的情绪也充斥于王寅武内心,吞噬着他的灵魂。
卢多逊与王寅武这对密友,这对盟友,从相亲无间,到离心背德,再到反目为仇,就在这短短数日间完成了彻底的转变。
世事难料,人心难测,事物发展也总能让人惊掉眼球。才经历了那等大恐怖的王寅武,此时满腹的心思,除了坚决彻底地完成刘皇帝的指令以求宽恕之外,或许想要看看卢多逊会是什么下场。他已经暂时闯过一关,那卢多逊又会如何,以刘皇帝适才的言谈态度来看,卢多逊也绝对讨不了好。
他王寅武愚蠢地参与到朝廷党争,参与到相权的争斗中去,固然犯了大忌,但他卢多逊,身为宰臣的他,私结党羽,勾连武德司,难道不是取死之道?
......
王寅武的猜想,也并没有错,此时的刘皇帝确实充满了恼怒,既有对王寅武,也有对卢多逊的。
这么多年了,他还从来没有像此番这样,对卢多逊不满厌弃,乃至产生了杀心。过去,不论卢多逊有多么不智,都还在他容忍的限度以内,不论他如何与赵普都,都在合理范畴以内。
但是,勾结武德司,显然是突破底线,犯忌讳的事,而对刘皇帝而言,犯了他的忌讳,就别想有好下场了。
武德司这样的特务机构,怎么能成为朝廷政治斗争,用以打击政敌的工具?这种情况,性质同样恶劣,也让刘皇帝深恶痛绝,也是他向来警醒的。
如果方才王寅武只是来通报卢多逊阴谋对付赵普的事,或许他还会稍作按捺,看看热闹,坐观他们斗一斗。
但是,当武德司也参与进去的时候,他脑海中就盘旋着毁灭的念头,既把卢多逊清理了,同时,武德司也要整顿清理一番。
王寅武不知道的是,他的脑袋,就如刘皇帝所言,只是暂时寄存在脖子上,他的结局在刘皇帝心里,也已经决定了。或许,从他与卢多逊勾结到一起后,就已经注定了,不是他主动向刘皇帝陈情乞罪,就能够脱罪免死的。
崇政殿内,喦脱带着两名内侍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残留的血迹,不敢发出大的动静。
刘皇帝则站在一旁,盯着一幅图,一副朝廷人事架构图。赵普的名字高居其上,而刘皇帝的目光则从卢多逊、赵匡义、王着等大臣的名字上闪过,眼神森冷,令人生畏,在赵普的名字上,停留的时间也是最久的。
“去把张德钧给朕找来!”良久,刘皇帝吩咐道。
“是!”
现在,在刘皇帝看来,武德司已经完全不足以信任了,默默反思,问题还是出现在用人上了。
倘若李崇矩还在任上,那么绝对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应该吧?刘皇帝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但很快,那抹后悔的情绪就被刘皇帝给掐灭了,他的决策,怎么会有问题,至多是当初任命王寅武时,太过随意了。
另外一方面,多疑的禀性,又让刘皇帝不得不怀疑,武德司如此,那皇城司呢,张德钧会不会与大臣有所勾连。
阉宦家奴与外臣勾连,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张德钧是聪明,但越聪明的人,愚蠢起来,同样是常人所不及的。
而刘皇帝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赵普。




汉世祖 第112章 幸灾乐祸
皇城司衙,华丽的车驾缓缓停下,侍从才摆好步梯,闻讯的王守忠便快步迎上来,殷勤地搀扶张德钧下车。
虽然自己筋骨尚健,但对义子这种贴心的侍候,张德钧还是觉得很欣慰的,也不拒绝,任其搀着下车。
很明显的,张德钧心里装着事,脸上的表情有些丰富,满面凝思,但又给人一种似喜非喜、似忧非忧的感觉。
作为长期侍奉张德钧的义子兼下属,王守忠自然能够察觉到张德钧的异样,一边搀着他往衙内走去,一边小心地问道:“父亲,陛下此番召您,是否出了什么事?”
闻问,张德钧偏头看了他一眼,轻笑道:“你倒是机敏!倒也不是什么大事,被官家责问一番,狠狠地斥骂了一顿!”
王守忠闻言顿时惊诧不已,十分纳罕,观察着张德钧那澹然的表情,有些凝重地问道:“为何?莫非还是因为河西桉情?”
张德钧摇了摇头:“河西的事,武德司为主,皇城司为辅。差事办好了,我们有功,办不好,也谈不上过!”
“那是为何?”王守忠显得很重视。
张德钧的富贵来源于刘皇帝,他们的荣华则来源于张德钧,当听闻义父被皇帝责骂了,他自然难免紧张,这么多年,张德钧可很少受到皇帝斥责,而一旦出现,那绝对是大问题。
王守忠此时心里想的就一条,可千万别失宠了,不然他们这些人怎么办......
“进衙再说!”看王守忠比自己还紧张,张德钧笑了笑,伸手前指。
回衙,直入张德钧处理公务的衙堂,仆役打上清水,王守忠亲自挤好一张毛巾递给张德钧,又取来一盏茶,双手恭敬奉上。
见王守忠十年如一日的殷勤模样,就仿佛看到了当初他侍奉刘皇帝的模样,感慨道:“论品阶,你也是朝廷的五品官员,整日像个仆役一般伺候我,倒是委屈你了!”
对此,王守忠自是一番恳切陈辞,表示尽孝之意。这义父子之间,明明是以富贵荣华为联系纽带,却非要表现出一副父子情深的样子。
张德钧笑了笑,谈起适才的话题:“官家天威降临,固然惶恐,不过,我高兴的是,王寅武那狗才,离死不远了,即便保得住脑袋,今后他也难与我们作对了!”
听张德钧这么说,王守忠地微诧,“憨厚”的面庞上也露出一道笑容,请教道:“倘若如此,那倒是一桩喜事,喜从天降!只是,各种缘由,还请父亲赐教。”
观察了一下周边,张德钧压低了声音,含笑道:“王寅武与卢多逊勾结之事,事发了,为官家所知,你说说看,官家怎能不龙颜大怒,那贼子怎能长久!”
王守忠恍然,不过,很快眉头蹙起:“原来如此!不过,此事早有征兆,他二人之间的关系,在朝中也不是什么秘事,陛下也早知晓才是。”
“那是你不知,这二人勾结是如何之深!”张德钧啧啧叹道。
“此事怎么突然上达天听?事前我们竟没有收到一点风声!”王守忠疑惑道。
提及此,张德钧脸上露出了点可惜的表情,说道:“是王寅武那厮,主动进宫向官家坦诚此事!可惜呀,若是由人检举揭发,他怕是已经人头落地了!我早就看出来了,似王寅武者,与大臣结交深厚,哪怕做出一副君子之交的样子,也是取祸之道。
当年尽节从西北归来时,就曾讲过,卢多逊与王寅武这二人,在河西就是沆瀣一气了,这祸根是早就种下了。
此前还那般忌惮此人,还是高看他了,聪明人能做出此等犯忌讳的事?”
见张德钧开怀,王守忠也陪着笑容,道:“还是父亲英明,那王寅武一直与我们作对,如今,自取其祸,也属天谴!”
张德钧摇了摇头,笑容逐渐收敛,还是一副错失良机的样子,道:“王寅武与卢多逊之事,我原以为还可多酝酿一段时间,拖得越久,爆发出来,情况就越严重,足以致其灭亡。
然而,这厮不知出了什么问题,竟然自己向官家捅出来了,这倒让我们手中,少了一把对付他的利刃!”
“陛下为何会责您?”王守忠脑海中念头闪动,不由问道。
张德钧感慨道:“自然是责我,是否知晓此事,为何不上报?卢、王二人勾结如此之深,皇城司若是毫无察觉,便有失职之嫌啊!”
“您是如何应对的?陛下不会真的迁怒于您吧!”王守忠关心地问道。
张德钧澹澹一笑:“官家恼怒归恼怒,我自有应对之法。自然不能说毫无察觉,我只告诉官家,手中掌握的证据不足,捕风捉影的事,贸然上报,只怕被误以为谗言中伤,心存顾忌之下,未敢进言。我与王寅武之间的恩怨,那也是明面上的事......”
“这样的说法,陛下能接受吗?”
张德钧眉毛微挑,说:“左右,也只是给官家一个解释罢了!官家如今有十分怒,怕是有九分都是冲王寅武、卢多逊去的,剩下那一分,我还是能够承受得起的!”
“那王寅武他......”
“这一点,是我最想不通的,官家既不杀他,也不下狱,甚至还让他回武德司主持,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张德钧凝眉。
不过,眉头很快就舒展开来,轻笑道:“这也不要紧,官家已然下令,让我将收集的关于卢、王两者之间的情况,如实上报,另外,让我们加强对王寅武以及武德司的监视!这意味着什么,你不会不明白吧!”
王守忠雀跃道:“这王寅武已然尽失圣心,陛下,怕是又要对武德司做一次整顿了!”
“不只如此,我看卢多逊,也难过这一关,朝廷中,又将再起风波了!”张德钧感慨道。
“这个时候,我们得全力动作起来,加强对东京、朝廷舆情的监控,不得任何放松!”张德钧语气严肃起来:“你吩咐下去,让底下人,最近都给我安分些,规矩些,若是让陛下把矛头指向我们了,谁惹的麻烦,那么我就找谁的麻烦!”
这陡然转厉的语气,惊得王守忠心肝一颤,赶忙表示道:“儿明白,立刻通知下去!”
点了点头,张德钧又问道:“河西之事,终究还是不能放松,官家心中挂着此事,我多少得有些建树!”
“是!”王守忠道:“四弟尽节已然亲自赶赴西北了,他对西北的情况了解,这些年也负责着西北及北方事务,有他出马,想来不会让父亲失望的!”
“但愿如此!”张德钧颔首。
目光一转,又盯着王守忠:“我知道你们兄弟之间有些不和,平日里也就罢了,但在公事上,要全力配合,把差事给我办好!”
微微一惊,王守忠哪敢有其他态度,只是保证道:“儿明白!”
四个义子之中,张德钧当然还是更加倾向于王守忠、王守义这二人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姓王。而张德钧,本姓也是王,只是因为被其养父收养,改姓张,不过,自从其养父老死之后,他已经琢磨着,要恢复原姓了。
张德钧虽然是个宦官,却也还想着传宗接代的事情,尤其是他这样一个有地位、有权力、有资历的大太监。到如今,除了刘皇帝的事情能让他始终记挂之外,也就家族传承了。
深深地看了这个义子一眼,张德钧摆了摆手,吩咐道:“你去吧!把与王寅武有牵扯的那些桉档、证据整理一番,我要亲自上呈官家!”
“是!”王守忠撅着屁股,恭谨而缓慢地后退出房,还不望轻柔地把门掩上。
待王守忠退下后,张德钧脸色逐渐阴沉下来,他的心里,并不如表面那般轻松,刘皇帝的质问,又岂是容易的。
真正让张德钧有些忧心的,还是怕武德司那把火跟着烧到他皇城司来,虽然他一直渴望打倒王寅武,但是,现实的情况,也让他很清楚,皇城司是不可能一家独大的。
他想对付武德司,也只是想压制对方,而事情,也不敢做得太过火,他自己都在皇城司内、在他的义子中搞平衡,刘皇帝玩平衡的手段,他又如何不知道呢。
当然,张德钧最担心,还是自己,王寅武犯了大忌,也让他有种心慌感。在私结大臣方面,他也不是完全干净的,只不过,没敢有过深的来往罢了......
指的就是赵普。




汉世祖 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
崇政殿内呈现出一种暗色调,帘幕也不似过去大开,没有点烛照明,只有丝丝阳光透过门窗的缝隙渗入,带来少许光辉。
这大夏天的,也就是室内放着一些降暑的冰块,带来少许凉意,否则以刘皇帝那忌寒惧热的身体,也早就受不了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与心性的变化,刘皇帝越发喜欢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之中,光明似乎成为了他的敌人,黑色仿佛也成为了他的保护色,带给他安全感。
此时的崇政殿内,所有内侍都被屏退了,包括大太监喦脱也被排除在外,御桉前,正跪着一个人,黑衣黑袍黑帽,整个人身上似乎都释放着一种黑色的气质,与殿中的氛围倒也相衬。
1...558559560561562...6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