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孙翊听出话音不对,眉头蹙起。孙策刚刚给他安排了单独的住处,孙权比他年长,怎么可能没有住处。“他又不是三岁小儿,怎么还住在阿母处?女眷来往,好生不便。我去找他,让他来和我一起住吧。”
孙策转过头,盯着孙翊看了片刻,摇摇手。“叔弼,算了,些许小节,不必太在意。我问你一件事。”
“王兄你说。”
“你觉得,我是不是待仲谋过于严厉了?”
孙翊冷笑一声。“王兄,臣弟觉得你对他还不够严厉。若是像当初对臣弟一样狠些,或许他不会这么放肆。阿翁因他而死,他还不悔悟,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太固执。依我看,他呀,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总以为自己天生异相,当有一番作为。”
孙策微怔。“天生异相?你是说……”
孙翊自知失言,脸色微变,可是在孙策的逼视之下,又不敢隐瞒,只得将小时候孙权觉得自己相貌与众不同,暗自称许的事说了一遍。不过他很不以为然,觉得那不过是小孩子不懂事,自以为是,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王兄的功业天下人都看在眼里,他还那么认为,未免愚蠢。
孙策险些笑出声来。原来孙权还有这么一个心理暗示,怪不得如此固执,真是受害不浅。
“走吧,去见阿母。”
“王兄,你……”
“放心吧,我不会拿他怎样,毕竟是自家兄弟。”孙策拍拍孙翊的肩膀,收起笑容。“记住,兄弟相残的事,我永远不会做。”
孙翊松了一口气,快步跟上。“王兄,我信你。你对伯阳都那么好,怎么可能亏待自家兄弟。”
“孙叔弼,你这是什么话?你是自家兄弟,我是外人?”袁耀从不远处的长廊里站了起来,肋下挟着一只酒瓮,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当道而立,横眉冷对孙翊。“内弟不是弟吗?要是这么说,你们几个到稻香殿蹭饭,是不是不太合适?”
“伯阳兄,我可没这意思。”孙翊连忙上前,与袁耀套近乎。“我也是一时失言,并无他意。你是我兄弟,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行不行?”
“算你识相,没辜负了我这瓮美酒。”袁耀将酒瓮塞到孙翊怀中,换了一副笑脸,凑到孙策身边。“王兄,你说臣弟说得对不对?”
孙策瞅瞅袁耀,笑道:“我也不知道,待会儿见了权姊姊,请她评一评,她说对,那就对。”
“那还是算了,外人就外人吧。”袁耀倒退而行,躬身施礼。“臣耀,见过大王。”
“别装了,在这里候着,不仅仅是为了等叔弼吧?”
“大王你看你说的,叔弼不把臣当兄弟,臣可将他当至交呢。听说他回来了,特地带了珍藏以久的好美来招待他。为了这事,臣还和内人吵了一架呢。”
“哪个内人?”
“当然是我家那谢夫人,小环才不会和我吵呢,她乖得很。”
“且!”孙策忍不住啐了一口。吕小环乖?
“谢夫人舍不得酒?”孙翊恼了。“那我给她准备的礼物不给了。”
“叔弼,你别听他胡扯。伯阳,谢夫人温静娴淑,谁不知道?况且她经营着酒肆,酒窖里的各地美酒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会因为一瓮酒与你吵架?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王圣明。”袁耀面不改色,笑嘻嘻地说道:“大王说得没错,她不差钱。”
“求官?”孙策脸上的笑容还在,眼中的笑容却淡了几分。“为你还是为她父亲?”
袁耀一摊手。“臣求什么官?臣就是一根藤蔓,依附大王而生的藤蔓,有大王这擎天大树靠着,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前程。大王往上长一尺,臣跟着长一尺,大王长一丈,臣跟着长一丈……”
孙策原本有些不快,被袁耀这一胡扯,倒是有点绷不住。他知道谢煚等得有点心急了。他随杨修回来之后一直赋闲,开始还挺开心,辛苦了几年,总算可以与家人团聚,过几天安生日子。时间久了,难免有些心焦。他要做事也不难,但他自然不想再做普通的事务官,要做点清要官。
读书人嘛,这习气很难改。
孙策想了想,虽说杨修不至于他要找尚书令的事说出去,可是尚书令空缺了那么久,谢煚不可能不知道,瞄上了这个职务也很正常。他原本钟意祢衡,可是看祢衡这两天的表现,这人太放肆,的确不适合做尚书令,还是谢煚更适合些。
但他也不能让谢煚这么轻易的如愿,要不然以后谁想做什么官都来要,这还怎么搞?
“伯阳,正好有件事想问你,你有没有想过将来封在什么地方?”
“没想过。随便封在什么地方,反正臣只想跟在大王身边,做个富贵闲人。”
“那可不行。”孙策笑了起来。“要不这样吧,让谢煚走一遭,看看哪儿适合你建国。他不是想做官吧?你有了封国,他就是外戚,想做什么官,还不是你说了算?”
袁耀却心生寒意。“大王,你不会……将臣封到万里之外、蛮荒之地吧?”
“怎么会。”孙策笑道,伸手一指东南方向。“最多九千里。”
袁耀绝倒。
三国小霸王 第2403章 贤内助
虽然还没确定,将来定都洛阳已成共识。
会稽到洛阳三千八百里,新发现的夷洲离会稽不到三千里,离洛阳最多七千里。九千里在夷洲之外,绝对是汪洋大海。
万一孙策是以建业为来计算,那九千里就不知道是哪个鬼地方了。袁耀不敢再纠缠,生怕孙策一怒,真的将他封到海外去。辞别了孙策,他越想越不安,转身去找姊姊袁权商量。
袁耀跑了,孙翊也有些忐忑。“王兄,你不会是说真的吧?”
“什么真的?”
“将伯阳封在海外。”
孙策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叔弼,你可以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考题,想想看,怎么处理才最妥当。不要急,慢慢想。”
孙翊应了。两人来到吴太后所住的小院时,吴太后正与孙权说话,见孙策、孙翊兄弟俩走进来,孙权立刻起身施礼。孙策打量了孙权一眼,嘴角微挑。
“仲谋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日……下午。”
“没遇到路粹?”
孙权心中不安,强笑道:“遇到了。臣弟随他来行宫,本打算去拜见王兄,听说王兄事务繁忙,不敢打扰,便先来见母后,想着稍后去见大王……”
吴太后插话道:“大王,是我留仲谋用饭,说得久了些。他本是打算去的,我怕他打扰你休息。”
孙策没再说什么,上前向吴太后行礼。他让路粹去码头迎孙权,要求孙权先请见,再见吴太后,结果孙权还是先见了吴太后。究竟是为什么,他并不打算追问,但是他一定要让孙权知道,他很不高兴。
吴太后也看出了孙策的不悦,不敢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便拉着孙翊问起了近况。孙策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孙权犹豫了片刻,走到孙策面前,撩起衣摆下跪。孙策也不阻拦,看着他跪在面前,一言不发。
孙权双手交叠,以额抵地。“臣权,拜见大王。”
孙权的声音很大,正在说话的吴太后和孙翊听了,都闭上了嘴巴,眼神复杂地看着孙策。
孙策双手抚膝,打量着跪在面前的孙权,沉吟片刻,不紧不慢地说道:“仲谋,自家兄弟,又是在母后面前,行此大礼,你是有什么话要说吗?”
“……是。”孙权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那就说吧。”孙策不叫孙权起身,眼睛都不看孙权,轻轻抚着膝盖处的衣褶。孙权要在吴太后面前进言,自然是希望他还能顾念亲情,希望借助母亲吴太后的意见。十有八九,是和韩当有关。他不让孙权起身,就是告诉孙权这事要公事公办,绝不会让他这么糊弄过去。
“臣……臣闻许子将来了汤山,臣想请大王恩准臣与许子将一见。”
孙策微怔。孙权要见许劭?他明知自己根本不在乎许劭会说些什么,为什么还要见许劭?见了许劭又能如何,扬名士林?况且这种事,似乎也不必如此郑重其事吧。
“可。”孙策沉吟片刻,给出了一个简短而直接,非常官方的答复,带着毫不掩饰的不快。
“谢大王。”孙权再拜,起身退到一旁,低着头,拱着手,一声不吭。
孙策摇了摇头,起身对吴太后拱了拱手。“母后,政务缠身,我就不陪你了。叔弼,你难得回来,这两天就住在阿母这儿,陪母后说说话。有什么需要的,对伯海说便是了。”
孙翊连声应着,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吴太后也有些慌乱,还没等她想好说什么,孙策已经转身走了。吴太后又急又气,跺足道:“仲谋,你这是作甚?不是说得好好的,向你王兄认错吗,怎么又变了卦?”
孙权苦笑道:“阿母,不是我不肯认错,只怕我要认的错并非王兄愿听的,认也白认。”他躬身一揖。“无王命,我不可在此逗留,与其为难伯海,不如自己走。阿母,叔弼,我就不陪你们了,先走一步。”
说完,孙权退了出去。吴太后接连叫了几声,孙权也没答应,径直出门去了。孙翊阴着脸,一句话也不说。他刚刚回来,孙权连一起吃饭的机会都不给,显然是把他当成了王兄的拥趸,连话都不肯和他说了。
他怎么变成这样,守墓一年守傻了吧?
“叔弼,你说这……”吴太后手足无措,泪水涟涟,连连拍腿。“这可如何是好。”
“阿母不用担心。王兄大度,一时生气,不会做出手足相残的事的。”
“可是……”
“阿母放心吧,王兄刚刚亲口对我说的。”孙翊把刚才孙策说过的话复述了一遍,吴太后听了,这才放了点心,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我生了你们兄弟四个,三个都好,偏偏仲谋像是中了邪似的,处处不顺。虽说没有兄弟相残,却也离反目不远,我每次想起来,这心里都难受得很。叔弼,你教教阿母,我该怎么办?”
“阿母,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
“不管?”
“是的。以我孙家此刻的形势,家事、国事已不可分,你若插手,形同干政,反倒让王兄不好处置。仲谋倚阿母为援,常怀侥幸之心,不肯自省。不若阿母放手,任由王兄处置,反倒简单些。”
“话虽如此……”吴太后急得直搓手,犹豫不决。
正说着,孙尚英走了进来。“阿母,叔弼说得有理,仲谋是什么性子,你还不知道吗,不到山穷水尽,他是不会认错的。你越护着他,他越是不甘心。你不管他,他或许倒能老实了。”
吴太后一声长叹,流泪不止。
孙策出了吴太后的别苑,心中恼怒,也没多想,信步去了袁权的院子。
袁耀也在,脸色却不太好,一脸的委屈。孙策一看,就知道他肯定刚被袁权训斥了,不免遗憾自己怎么没有一个这样的姊姊。说起来,阿母吴太后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不知怎么的,如今看起来却和一般的家庭妇女无误,一味的偏心弱子,哪怕孙权已经二十出头。
或许是自己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也说不定。
见孙策来了,袁耀立刻换上一副领了赏似的灿烂笑容,借口告辞。孙策也没留他。袁权从里面出来,见袁耀走了,孙策却在,多少有些诧异。
“大王什么时候来的?”袁权一边请孙策就座,一边说道。
“刚从太后那边来。”
袁权眼神一扫,抿嘴笑道:“遇见仲谋了?”
“嗯。”
“时机不对,早了。”
孙策不解地看着袁权。袁权也不急着解释,只是让人准备晚餐。等一切准备妥当了,这才说道:“仲谋是否请求见许子将?”
“你怎么知道?”
“许子将随叔弼回来的消息,就是妾转告阿母的。大王,家事比国事难断,你又不是那等冷血无情之人,做不出手足相残之事,不如让一步,让别人来做。”
“许子将能做?”
“大王不信许子将,阿母信啊。当年阿翁曾重金求许子将一评而不可得,二十多年过去了,阿母还念念不忘。若是许子将为仲谋一评,认定他不可为将,阿母自然死心。没有阿母宠爱,仲谋只能俯首听命。”
孙策觉得袁权说得有理。人的思维有严重的惯性,他不信许劭,不代表别人不信,许劭在外十年,如今穷极而归,依然有无数人趋之若骛,阿母与孙权信他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以许劭的智商,再加上钟繇、荀彧指点,想来许劭不会作死,鼓励孙权继续犯倔。
试试没坏处。
暂时放下孙权的事,孙策又问起了袁耀的事。安排谢煚是迟早的事,可是对谢家讨官,他很不舒服。袁耀最近也有点胡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袁衡有了身孕,袁家的地位稳了,有点忘乎所以。
就袁术那不靠谱的基因来说,倒也不是不可能。
“他就是皮痒了,欠收拾。”一提起袁耀,袁权就没好话说。“依我看,万里都不够,最好送他去那什么美洲,和殷商后人做伴去。”
“你舍得?”
“有什么舍不得?反正袁家也不缺子嗣,像这种做事没章程的,送得越远越好,免得连累家族。原本以为谢宪英是个稳重人,没曾想也跟着胡闹。过两天找个机会,我要跟她说道说道。再胡闹,收了她的酒肆,让她们父女跟着阿耀一起出海,早走早省心。”
袁权说着,忽然停住,转头打量着孙策。“大王,有句话,我可能不太方便说,却又不得不说。”
孙策不动声色。“什么话,这么严重?”
“我听说,会稽死了两个人,一个是中山茶商,一个是汝南纸坊收竹子的,案子并不复杂,却迟迟未破。有人说,这是会稽人为了抢生意,冒充山越杀人,国仪不敢做主,案子报到建业来了。”
“你从哪儿听来的?”孙策抬起头,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军情处还在查,怎么袁权也知道了?他知道郭嘉不会说,种夫人和袁权也知道规矩,可正因为如此才更麻烦,说明这事已经瞒不住了。
“建业都在传。”袁权听得孙策语音不对,抬头一看,露出惊讶之色。“大王,这案子……不会是报到军情处了吧?有这么严重?”
孙策盯着袁权看了片刻,点了点头。
三国小霸王 第2404章 许劭评孙权
不瞎不聋,不做家翁。
治国亦是如此,很多事情不能太细究,否则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孙策虽然有心理准备,可是当江东各郡陆续将信息汇拢过来,他还是吓了一跳。
当然不是因为山越。几个山贼能闹出什么大事,就算再冒出许昭那样自称皇帝的蠢货,江东也乱不起来。温饱有余,有几个普通百姓会选择造反。
他吃惊的是江东世家牵连之深,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几乎每个郡都有人牵涉其中。他视江东为家乡,视江东人为子弟兵,想方设法的培植江东人,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的江东人都满意,心怀怨言的人不在少数。
真正的大族不多这些家族基本都在朝堂上有了一席之地,不会冒险主要是一些中小家族,影响力不出县,甚至只有乡里有点小名声,在朝堂上没能分享到权力,只能在乡里称雄,争夺本地的资源、产业带来的利润。
之所以发生冲突,还是因为利益分配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吃了亏,大部分利润都被中原人、河北人赚走了,他们只赚了点辛苦钱,这才勾结山越,攻击、杀害外地来的商人。
这里面有多少是受人蛊惑,又有多少是军情处的细作夸大其辞,孙策也说不清。但是他相信,这背后一定有朝堂上世家的影子。他们不出面,却可以纵容其他人闹事,以便从中取利。没有人嫌利润多,而江东商人的实力的确不如外地商人,尤其是对茶业这种往北销售的生意来说,经销渠道掌握在别人手中,原产地能得到的利润自然有限。
严格来说,孙策并不紧张,即使背后闪烁着西蜀细作的身影,这依然是利益引发的冲突,没有人愿意两败俱伤。矛盾既然存在,就要进行调整,打一批、杀一批,再做一些平衡,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话虽如此,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他要借着这个机会看看各方面的反应,包括袁权背后的汝颍系。
袁权也有些不安。案子由军情处接手,说明这件事已经超出了生意的范畴,孙策随时可能动用军队进行镇压。在孙策即将登基的时候出现这样的事,显然不是什么让人开心的事。
“大王打算如何处置?”
“不急,先让他们蹦一会儿。”孙策拿起筷子,夹了一些菜送进嘴里,慢慢咀嚼。
许劭拱着手,迈着方寸,缓缓走到吴太后面前,躬身施礼。
吴太后长身而起,欠身还礼。一旁的孙尚英跟着施礼,曹琬拽着孙尚英的衣角,瞪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许劭。
孙权、孙翊在另一侧拱手而立。孙权强作镇静,孙翊却有些不以为然。他和许劭一路同行,对许劭有礼敬,没敬畏,对母亲如此郑重其事的请许劭来并不赞同,只是在母亲面前,他不敢太放肆。
行礼完毕,吴太后问了许劭近况,表达了景仰之情,说起当年江淮之间无数英雄贤达渴求许劭一评的故事,仿佛又活到了年轻的时候,眼睛都跟着亮了几分。
许劭受到了感染,原本有些萧索的心情多了一丝亮色。
气氛融洽,吴太后委婉地请许劭看看孙权、孙翊。许劭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假意推脱。
“太后谬赞,劭感激不尽。只是岁月变迁,江山代有新人,劭年过半百,不复当年之勇。不是劭奉承太后,论识人之明,不在别家,当以太后长子当今吴王为最。太后何必舍近求远?”
吴太后笑道:“先生此言,妾自然知晓。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王与仲谋兄弟,朝夕相处,又有血脉亲情,是局中之人,未必看得清楚。先生是局外人,或许能看得更公正些。”
孙翊听了,忍不住说道:“阿母,王兄看人做事,向来冷静,对我们几个也无偏袒之意。若是以是否统兵为标准,那岂不是对季佐更不公平?不如将季佐一起叫来,请许先生看一眼。”
吴太后也知道这话不妥,却不好反驳,只好顺势让人去叫孙匡。孙尚英见吴太后窘迫,瞋了孙翊一眼。孙翊无奈,只好闭上了嘴巴,免得说出更难听的话。
许劭见状,心中暗笑,脸上却不露声色。见推辞不过,他勉强答应了,向孙权招了招手。
“请足下近前来。”
孙权起身,走到许劭对面,重新跪坐好。许劭上下打量了他片刻,问道:“足下都读过什么书?”
孙权将自己读过的书说了一篇,又取出一些准备好的文稿,递到许劭面前,请许劭指点。许劭一边翻看着,一边和孙权聊天,有的是孙权的经历,有的则和孙权的文稿有关,听起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什么条理,又往往不说透,浅尝辄止,孙权刚刚准备展开畅谈,他就转了话题,让孙权应接不暇。
过了片刻,许劭点点头,将文稿还给孙权,示意他可以回席了。孙权一头雾水,额头全是细汗,气息也有些紊乱,却不好说什么,默默的回到座位上。
许劭捻着胡须,微蹙着眉心,久久不语。吴太后、孙权都很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许劭。孙尚英也有些好奇,静静地等着。孙翊嘴角微挑,斜睨着许劭,看许劭究竟说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许劭才轻轻的吁了一口气,抬起头,向吴太后施了一礼。“太后,令郎仲谋可得八字。”
吴太后连忙说道:“请先生赐字。”
孙权屏住了呼吸,就连孙翊都郑重起来。
“一方诸侯,半世英雄。”许劭一字一句地说道。
孙权眉头紧蹙,看向吴太后。吴太后也看向孙权,眼神茫然。她想了想,又对许劭说道:“妾愚昧,还请先生详言。”
许劭面露为难之色,却还是点了点头。“令郎仲谋,长上短下,非久为人臣之辈,宜为一方霸主。只是才具有限,恐怕不能平天下,只能制一方。故为一方诸侯。”
吴太后倒也不意外。有孙策珠玉在前,孙权显然不可能和孙策相提并论,能做一方诸侯,她已经很满意了。就算是孙权自己,也不敢有坐天下的野望,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和孙翊、孙尚香一样做一方诸侯。
“那半世英雄,又做何解?”
许劭再次打量了孙权一眼,露出几分难色。“欲为一方诸侯,不仅要有才能,更要有仁德,德能兼备,方能传国长久。令郎虽然有治理一方之能,心性却未免狠了些,能善始,不能善终,故为半世英雄。”
吴太后“哦”了一声,看着孙权,眼神纠结中带着遗憾。她当然希望孙权能够裂土分国,坐镇一方。可若是孙权只能做半辈子,最后还有可能不得善终,那她就要考虑考虑了。
孙权将信将疑,追问道:“权虽才疏,自问并非残忍之人,何以先生有此评?”
许劭抬起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足下目有青碧,此乃性凉之相。若能善加克制,不过主威严,令人敬畏。若身居高位,生杀在我,无人克制,则难免作威作福,杀戮过重。足下多读史书,好杀之主,有几个能善终的?”
孙权语塞,面露颓丧之色。
吴太后若有所思,微微颌首。
孙翊诧异地看着许劭,欲言又止。
许劭还没出吴太后的别苑,消息就传到了孙策耳中。
孙策品咂着许劭的八字断语,忍不住笑骂了一句。这老狐狸,忽悠人的水平见涨啊。这八个字断得太巧了,连他都有点相信了。历史上的孙权可不就是一方诸侯,半世英雄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