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孙策定睛一看,眼前这人身高七尺五寸左右,脸略长,双目炯炯有神,鼻梁挺直,嘴唇略薄,唇上两缕又黑又亮的短髭,身材偏瘦,腰细腿长,手里握着马鞭,配着一身精致的铁甲,脖子里还围一条火红的布巾,精神抖擞。即使孙策见惯了帅哥,自己也是一个货真价值的大帅哥,也不得不赞一声这大叔帅气。

    见帐中有人,还有生面孔,帅大叔韩当收起笑容,脸色一整,犀利的眼神左右一扫,目光在周瑜脸上停了片刻,又看向孙策,顿时眼睛一亮,重新露出笑容。伯符,你什么时候到的?

    孙策连忙躬身行礼。见过义公叔叔,今天刚到。

    好漂亮的小子。韩当上下打量了孙策两眼,抬手轻抚唇上的短髭,朗声大笑。看来从现在开始,我韩当要退居其次了,营中当以你为魁首。

    孙策大汗。两个大男人比美,你得多骚气啊。虽说知道汉人重颜值,魏晋更是把这习惯推向极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他还是不能接受这些,宁愿素面朝天也不愿意与人比美。他连忙说道: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义公叔叔最美,策岂敢与义公叔叔并肩。

    韩当再次大笑,快步走到孙坚身边,坐了下来,拱了拱孙坚的肩膀。现在可以说了吗?

    孙坚轻笑一声:义公来了,自然可以说了。公瑾,你把你的建议再向程司马和韩司马说一遍。

    周瑜应声而起,向程普和韩当行礼。孙策却是心里咯噔一下。孙坚和韩当这么亲密,明显不是普通的君臣应有的表情,莫非老爹和他有什么不可描述的关系?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三国志·韩当传上有这么一句:以便弓马,有膂力,幸于孙坚。还有一句:当勤苦有功,以军旅陪隶,分于英豪,故爵位不加。终于坚世,为别部司马。他当年看到这两句的时候,还因为幸于孙坚这句话该怎么解和人争论过,觉得对方抠字眼。现在看来,陈寿用这个字不是随便用的,大有深意。

    怪不得孙辅特意提醒他,这里面有故事啊。

    孙策心中腹诽,连周瑜说了些什么都没注意,等他回过神来,周瑜已经说完了,孙坚还没说话,韩当一拍案几,大声说道:好,这个计策好!虽然我们只有三四百骑,打刘表却是绰绰有余了。襄阳以南皆是平地,正适合骑兵奔驰,且庄园处处,可以战养战。德谋,你以为如何,愿不愿意走一趟?这里最适合出战的也就是我们两个了。

    程普笑着摆摆手。义公,你别忘了,这里骑射功夫好的不仅有将军,还有伯符。他虽然年轻,武功却是将军亲传,并不比你我弱。

    韩当一拍脑袋。没错。想当年,我还教过伯符骑射,他一学就会,一练就精,的确是个习武的奇材。伯符,要不要跟我们走一趟,我给你挑两匹好马。这可是真正的辽东马,从幽州来的。

    孙策连连摇头。我就不去了,还是陪着父亲,学习用兵之道,准备攻击樊城。不过,我会备好酒宴,恭候二位叔叔凯旋。开什么玩笑,我是来救老爹的,做的是统筹全局的大事,哪有时间跟你去劫粮草。换作以前的孙策也许没问题,我嘛,没时间。

    韩当惋惜不已,又劝了几句,孙策坚决不答应,他也只得作罢。计策已定,孙坚随即下令将营中骑兵集中起来,交给程普和韩当,让他们带上十五日的辎重军械,择地渡过沔水,去袭击刘表的辎重队伍。

    三百余骑悄悄出了大营,消失在夜色之中。

    孙策随孙坚一道,送程普和韩当出营。站在营外,孙坚看着骑兵消失在远处,突然叹了一口气。

    伯符,程韩二位此去,必能大有收获。不过现在被骑兵袭击的是刘表,将来被骑兵困扰的却是我们。你觉得南阳真的守得住吗?若董卓从武关来,或袁绍从昆阳来,我们都将面对拥有骑兵优势的对手,胜算不多啊。

    孙策知道孙坚在担心什么,他在策划控制南阳的时候就和周瑜讨论过这些问题,要不然也不会他一提袭击刘表的粮草辎重,周瑜就想到了骑兵。南阳号称天下之中,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之地,各方争夺是很自然的事。虽然董卓很快就挂掉了,袁绍也没能挥师南下,但张济叔侄从武关入南阳,曹操取道昆阳征荆州,孙坚的这个担心一点也不多余。

    阿翁,正因为难,所以才要尽早准备。如果阿翁都守不住,后将军更守不住。

    怎么守?

    拒敌于境外,远交近攻。

    孙坚转过头,盯着孙策看了片刻,又看看周瑜。你们是说徐州牧陶谦?

    孙策摇摇头。徐州太近了,我们说的是幽州的公孙瓒,还有黄巾。




第020章 偷梁换柱
    孙坚不解其意。

    联合公孙瓒还可以理解,虽然公孙瓒远在幽州,但他一直想进军中原。他缺战马,公孙瓒的优势就是战马。白马将军威名赫赫,白马义从天下精骑。幽州又在冀州之北,正可以南北夹击袁绍。

    可联合黄巾有什么用?一群流寇,消耗的粮食很多,战斗力却很低下,纯粹是累赘。

    孙坚拨转马头,缓缓而行。伯符,黄巾虽众,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当不得大用。

    孙策不答反问。阿翁一直不攻樊城,是因为兵力不足,还是因为粮食不够?

    孙坚语塞。这不是一回事。

    阿翁心里知道,这其实就是一回事。孙策放缓了语气,耐心的解释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年高皇帝擢萧何功居第一,不是因为萧何能冲锋陷阵,而是他能足食足兵,所以高祖才能屡败屡战。反观霸王项羽,虽然百战百胜,却越战越弱,垓下一战,四面楚歌。为何?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没有足够的粮草和兵源。粮草从哪儿来,兵源从哪儿来,黄巾就是最好的选择。

    孙策说完,又不动声色地夹了一句私货。项羽虽勇,不能用人,终究不过是匹夫之勇,一时称霸,转瞬即亡。

    孙坚瞪了孙策一眼,笑骂道:竖子,刚夸你两句就胡言乱语,诋毁前贤。你若能有霸王半分功业,乃翁我就算是死,也能含笑九泉。他顿了顿,又道:黄巾的确可以用来屯田,但在哪里屯田比较好?中原人满为患,可没什么空闲的土地。

    孙策看了一眼周瑜,示意他可以出马了。周瑜心领神会,把来的路上遇到刘辟龚都的事说了一遍,极力称赞孙策转移黄巾去江南屯田的建议。有骑兵突袭刘表粮道的建议在前,孙坚对周瑜的谋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可,此刻再听到让黄巾屯田的想法,虽然没有立刻点头赞同,却也没有反对。

    孙策知道,这已经超出了孙坚本人的眼界,需要给他一点时间去考虑,不能操之过急。他陪着孙坚回到大营,又陪着孙坚说了一阵闲话,夜色已深,这才出帐。

    孙辅领孙策周瑜去休息。孙策想起韩当的事,说道:多谢国仪提醒。几年不见,我对韩义公都已经有些陌生了,若非国仪,险些冲撞了他。

    伯符毋须在意。你与众不同,就算是韩司马也要礼让三分的。孙辅看看周瑜,又说道:周君胸有甲兵,不仅叔叔对你很是欣赏,几位司马也服气得很。以后有事还要向周君请教,望周君不要嫌弃我粗鄙愚笨。

    国辅兄言重了。周瑜浅笑着还礼。你是伯符的兄长,就是我的兄长,我初来乍到,还要国辅兄多多指点才对。对了,今天没看到尊兄,是不是已经进逼到樊城下了?

    孙辅哈哈一笑。没错,我兄长与黄司马为前锋,在樊城之下,一时半会的回不来。他们都有重任,就我没用,只能在叔叔身边帮些杂事。

    国辅兄说笑了,将军托以腹心之任,怎么能说是杂事呢。

    孙策听孙辅和周瑜搭讪,心中却是一动。孙辅是孙坚身边的贴身侍从,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孙坚死的时候,孙辅应该是离孙坚最近的人,孙坚被一个无名小卒射死,孙辅有无法推脱的责任。就算是孙坚好独行,作为贴身侍从,孙辅也应该紧随其后。后来孙辅和曹操相通,被孙权发现,软禁而死,会不会是在这里留下的根子?

    不管是不是,孙辅这个人做贴身侍卫是不称职的,不能让他留在老爹身边。

    国辅,程韩二位司马渡水袭扰,还需要一个人统兵接应,你可有兴趣?

    孙辅他说了半天好话,其实就是想这个差使。在孙坚身边呆了这么久,他早就想统兵作战,建功立业了。刚才听孙坚安排战事,他就心动了,只是不敢向孙坚提。见孙策主动问起,他连忙说道:我能行吗?

    我觉得能行。如果国辅愿意的话,我明天可以向阿翁进言。

    孙辅大喜,连连称谢,更加殷勤。安顿好孙策和周瑜之后,又亲自为周瑜的随从安排住处,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去。周瑜出帐相送,再三致谢。回到帐里,周瑜打量着孙策,笑着摇了摇头。

    孙策瞥了他一眼。有话就说,别装深沉。

    明明是你的计策,为什么要让给我?

    孙策笑而不答。让周瑜露脸,尽快在营里站稳脚跟,比他露脸更重要。身为孙坚嫡长子,不管是谁都得给他三分面子。而周瑜则不同,他是世家子弟,和程普韩当甚至孙坚本人这样的寒门有着天然的隔阂,不显点本事,很难被接受。周瑜是他的心腹,周瑜露脸就是他露脸,这个理由很明显,以周瑜的聪明,他肯定猜得出来。

    不过,周瑜只能猜到浅层次的原因,猜不出真正的原因。

    初来乍到,拥有两千年的知识积累,他对天下大势可以把握得非常精准,但具体到某件事,他却没什么经验可言,处理得未必能比孙辅妥贴。而周瑜在这方面优势明显,由他出面,出纰漏的可能性非常小。就算出了纰漏也是经验不足,考虑不周,不会是与这个时代不符的大笑话。

    这些话,他不能和周瑜说,不能和任何一个人说,只能藏在心里。

    公瑾,看得出来,我阿翁对你很器重。你也看到了,他身边也缺一个像你这样的人。你能否委屈一段时间,代替孙辅做我阿翁的幕僚,为他察漏补阙,时时进谏?

    周瑜沉吟片刻,提醒道:其实这个位置最适合的不是我,而是你。

    孙策心知肚明。论身份,当然是他最合适,奈何他是个赝品,暂时还帮不上忙,要不然他也不会拜托周瑜。我没有你合适。我是他的儿子,他信任我,却未必会听我的。你是我的好兄弟,他会信任你,同时还能听你的建议。公瑾,在庐江,我把家人托付给你,在这里,我要把父亲托付给你。希望你能用心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见孙策说得这么郑重,周瑜心中激动不已,长身而起,拱手施礼。

    敢不从命。



第021章 我要和你决斗
    孙策没有食言,第二天就向孙坚进言,派孙辅去接应韩当程普,他空出来的位置则由周瑜接任。

    孙坚有些意外,但一点反对的意思也没有。周瑜的家世不用说,一天接触下来,周瑜表现出来的能力绝非孙辅可比,由他来参赞军机比孙辅强多了。

    对孙策来说,安排周瑜在孙坚身边,基本可以确保孙坚不会落单,而周瑜也可以趁机熟悉军事,早点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再聪明的人也要有学习实践的机会,大将不是读两本兵书就能炼成的。诸葛亮是三国杰出的军事家,但他大放异彩却是在三国中后期,而且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如果刘备能够早点让他统兵作战,三国也许是另外一个局面。

    不动声色地置换了孙坚身边的人,孙策主动请缨,陪孙辅一起去接应韩当程普。孙辅能力有限,很难独当一面,做具体事却没什么问题,和他正好互补。更重要的是他选中的接应地点是鱼梁洲,鱼梁洲上住着襄阳有名的隐士庞德公,要与这样的名士打交道,除了周瑜,也只有他合适了。

    孙坚非常满意,挑选了一百义从交给祖茂,由他负责孙策的安全。这些义从全是淮泗游侠和吴越剑客,算是孙坚麾下最精锐的步卒,也是他这么多年积累的实力。这个祖茂也不简单,他就是三国演义里为掩护孙坚逃跑,被华雄一刀砍死的那个人。不过现实历史中,他不仅没有死,而且活得好好的,是孙坚的心腹之一,与韩当一起统领孙坚的义从。

    能以身代死,祖茂的忠心毋庸置疑。有这样的勇士保护,孙策的安全就有了基本保证。就算遇到危险,也有逃脱的机会。

    孙策带着孙辅和两千士卒,辞别了孙坚和周瑜,离开了大营。

    沿淯水南下,不到五里就是淯水注入沔水的宛口。宛口处有三个小沙洲,小沙洲向南,河道变得平坦,水流也变缓,长年累月的沉积形成了一个大沙洲,这就是鱼梁洲。鱼梁洲北部浑圆,南部尖细,像鱼背,故名鱼梁洲。南北有十余里,东西有五六里,西面正对襄阳城。不过襄阳城离沔水西岸还有十来里,刘表的防护重心在襄阳城和沔水北的樊城,东侧防线仅在沔水西岸,并没有在鱼梁洲上部署人马。

    虽然沔水还没有浅到涉水可渡,但孙策也没遇到什么麻烦。孙辅安排人扎了十几个木排,很轻松地就将两千多人运上了鱼梁洲。他们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意思,一登洲,孙辅就带人在洲西扎营立阵,所以沔水西岸的襄阳军很快注意到了他们的出现,立刻汇报给了刘表。

    刘表会有什么反应,孙策不在乎。上了洲,他就直接去了庞德公家。

    庞德公家并不大,只是一个普通小宅院,前后两进,左右三间,周围全是桑树。正值秋末冬初,桑树叶子已经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孙策来到门前时,大门敞开,却没人。孙策敲了半天门,出门迎接的是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庞山民大约二十出头,看起来比较文弱,但傲气却一点也不弱。他上下打量了孙策一眼,又看看孙策身后祖茂率领的义从,不经意的皱了皱眉。

    将军是

    江东孙策。孙策微微一笑。家父就是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孙文台,庞君应该听说过。

    庞山民哼了一声: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的那位孙将军?

    放肆!祖茂大怒,厉声喝道,唰的一下拔出了半截长刀。

    庞山民无动于衷,如泥胎木偶。孙策摆摆手,示意祖茂收刀。他早就估计到这种情况。孙坚干的那些事看起来爽,影响却很不好。夺兵就夺兵,动辙杀人就没意思了。世家名士之间同声相求,又喜欢发表意见,很容易形成不好的舆论。是不是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重要的是阵营。

    没错,家父不仅杀过荆州刺史王睿,还杀过南阳太守张咨,庞君听到的并不是谎言,只是不全面而已。

    是吗,不知孙将军还有哪些英雄事迹?

    家父击退逆贼董卓的西凉军,收复洛阳,你知道吗?

    庞山民眉毛一挑,哑口无言。

    家父清理邙山诸陵,掩埋诸帝被发掘的遗骨,你知道吗?

    庞山民露出几分尴尬,不知如何回答。

    家父扫除大汉宗庙,祀以太牢,你知道吗?

    庞山民被孙策接二连三的反问激起了怒气,反驳道:孙君言之哓哓,为令尊扬名,可是山民乡里村夫,见识有限,不知孙君所言真伪,也没兴趣和孙君讨论令尊的伟业。孙君请回吧。说着,退回门槛内,伸手就要关门。

    孙策早有准备,抢先一步,伸手按住门上。他的力气岂是庞山民能比的,一只手轻轻松松的按住,庞山民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关上门,气得脸色发青,大声喝道:孙君,你这是访客之道吗?

    孙策嘿嘿一笑。你道听途说,对我父亲不敬,我辩解几句,你理屈辞穷就要闭门谢客,这是待客之道吗?再说了,我又不是来拜访你的,你着个什么急?俗话说得好,辱人父母,便是仇敌,你说我父亲的不是,我现在就算是杀了你,也没人能说我什么,对吧?

    庞山民脸色大变,盯着孙策看了又看。孙君兵精将勇,武艺高强,要杀便杀,何必找这么多理由?

    家父杀人,只问是非,不作口舌之争。我略有不同,我杀人,就喜欢杀个心服口服。孙策缓缓拔出腰间长刀,伸手一指,用刀尖挑出祖茂腰间长刀,递到庞山民面前。你对家父不敬,我要与你决斗。你,敢应战吗?
1...678910...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