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诸天老不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锋任怨

    

    随即改变方向,朝着藏书阁走去。

    

    王中孚也更加坚定在私塾学习,以后加入全真的念头。

    

    毕竟全真教不需要出家,每几日一节思想品德课也教导大家保家卫国。

    

    这与自己的志向一点也不冲突。

    

    “奇怪,明明没下雨,怎么地上这么多水。”王中孚低头看着鞋上附着的泥水,满脸不解。

    

    周凡刚刚前往后院,令两人看不见自己的法门,正是新研究的正立无影,也称为隐身术。

    

    此法脱胎于曾经的螺旋九影,是周凡这几年观察日出日落而创。

    

    每当日出或者日落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只不过是光线经过大气层产生了弯折,才让人观察到太阳在天上。

    

    而因为不同光波的波长不同,弯曲程度不同,造成人们看见的太阳是红色。

    

    大气层之所以能让光线弯折,是因为大气层外疏内密,介质密度不均。

    

    而周凡正是依照此原理,将自己包裹在密度不同的透明冰球内。

    

    使光线绕开自己,再回到原来的轨迹,这样便实现了隐身。

    

    这也是没办法,哪怕周凡能通过逆知未来改变轨迹,但是金蟾道人毕竟是一代宗师,其他方式根本无法改变他的行动。

    

    若是周凡不亲自出场阻止,王中孚便会因为想学习高强的武功而加入华山道统。

    

    星星眨着眼睛,月光透过老槐树的树叶,在地上筛下稀疏的斑点。

    

    金蟾道人站在树下来回走动,走几步便看一眼天空,好像在计算什么。

    

    过了一会,鬼鬼祟祟的沿着走廊,往周凡的居室行去。

    

    来到周凡的门外,金蟾道人心中纠结不已,不知该不该敲门。

    

    “进来吧。”

    

    屋内传来苍老的声音。

    

    闻言,金蟾道人推门而入,进门对着盘膝在床上的周凡施礼道“晚辈白日得前辈提示,让晚辈亥时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周凡睁开双眼,看了下面前恭恭敬敬的金蟾道人,温和道“老道知晓你想要收中孚于门下,好传你华山道统。”

    

    金蟾道人一听,好像被人捉奸一般,神色尴尬道“前辈勿怪,老道并非与全真过不去,实在是中孚对我华山道统意义重大。”

    

    周凡摇了摇头,轻声道“无妨,待中孚拜入全真后,你亦可将其收入门墙。

    

    我全真道统全在知识和思想上,只要将这些真理传承下去便可,门户之别,并不重要。

    

    无论全真弟子以后是要入朝为官,出家为僧还是隐世修道皆可。

    

    只要中孚将全真知识学会后,便可投入你华山道统。

    

    当年扶摇子不也是学了三教知识,才创立你华山道统么。”

    

    金蟾道人一脸激动道“前辈境界高深,已脱离门户之见,金蟾佩服。

    

    多谢前辈肯让中孚拜入华山,请受金蟾一拜。”

    

    说罢,躬身拜到。

    

    之前金蟾道人便怕收了王中孚会让周凡不喜,毕竟这是裸的挖墙脚。

    

    可今夜周凡的一席话,算是彻底解了金蟾道人的心结。

    

    

    

    




第九十四章 数学考试 华山重阳
    两年后……

    京兆府全真私塾的学堂内,周凡手持戒尺,坐在高位,望着下方正在奋笔疾书的二十六名学生。

    桌上摆着一铁制香鼎,鼎面雕刻着精致的花纹,鼎中燃着一柱长香,烟雾袅袅。

    今日是大班的最后一场毕业考试:数学考试。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周凡发现,不知为何,此年代的人学习现代知识很难很难。

    也不知是时代的原因,还是因为所谓的天道意志干扰。

    为此,周凡已经把难度降到很低的程度,可却依然令学生们抓耳挠腮。

    王中孚经过前段时间的题海战术,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堪堪做到最后的压轴题。

    此刻却也是满脸大汗,悄悄抬头瞧了一眼。

    长香还剩三分之一,会心一笑,看来时间够用。

    平复慌乱的心情,仔细审题,然后傻眼了。

    只见题目写到:

    张三和李四两名轻功高手,从相距六百四十七里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张三跑了两个时辰后,开始原地打坐回复内力了一个时辰。

    从开始跑的第三个时辰后两人还相隔四十七里。

    已知李四的速度是张三的两倍,问张三一个时辰能跑多少里

    王中孚喃喃道:“这道题似曾相似,好像是属于《二元一次方程》里的内容。

    没想到毕业会出这么深奥的题。”

    想了半天也无有头绪,王中孚扶了扶额头,眼神一瞟,心是又凉又庆幸。

    一眼望去,周围的同窗眉头紧皱,汗如雨下,纸上都是一大片空白。

    “咳咳。”

    听见周凡轻咳一声,王中孚赶紧埋下头。

    周围的人写的还没自己多,抄是没得抄了,不过自己应该是属于拔尖的,毕业没有问题。

    待长香燃尽,周凡用戒尺敲了敲桌面,沉声道:“停笔。”

    众学生只得恋恋不舍的将毛笔斜放在砚台上,端端坐好。

    陈道生主动将同窗们写好的纸张收起来,交予周凡。

    周凡挨着一张张进行批改,其实在半炷香前,周凡就已经推算出诸位学生哪些题做对,哪些题做错。

    现在批改只不过是装装样子,弄点仪式感。

    大约一刻钟后,周凡便批改完毕,无奈的叹了口气。

    学生们皆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顺利毕业。

    周凡开口念道:“席祁二十一分,童元白四十七分,王中孚七十二分。。。陈道生六十二分。”

    周凡承认,自己撒谎了,陈道生数学其实只有十六分,只不过他毕竟是全真大师兄,再留级的话,有点扫了全真教的面子。

    最终按综合成绩,这一次有十一人顺利毕业,并且这十一人均要加入全真教,其中便有陈道生和王中孚。

    之所以都要加入,完全是因为不想加入的根本就没参加考试,早就退学了。

    全真入教仪式异常简洁,除了陈道生,其余均是俗家弟子。

    周凡端坐在位置上,每一位弟子轮流着上前行礼,敬茶,接受仙人抚顶,同时被暗中种下“仙种”。

    只不过在轮到王中孚时,周凡将先天功的经脉流转图传入其脑海。

    想要看看待他得授金蟾道人的先天图后,会不会创造出比原本轨迹更强的功法。

    待所有仪式做完后,周凡开始对新弟子进行第一次讲道。

    内容便是简单易学的全真心法。

    屋外,烈日高悬于天空,静寂的热气在大地上蒸腾,闲散而轻柔的晃动着,俨如在溪里游动的鱼。

    院子中槐树下的树荫里,金蟾道人一直在来回走动,隔一会便驻足望一眼学堂。

    待会便能将王中孚收入门墙,自己这么多年的心愿也就了了。

    午时临近,周凡讲道结束,弟子们皆行了一礼,纷纷告退。

    “中孚,你先留下。”周凡轻声道。

    王中孚早就知晓自己会同时拜入全真和华山,也不意外,静静的站在堂中。

    不一会,接到传音通知的金蟾道人走入学堂,对着周凡躬身拜道:“多谢前辈成全。”

    周凡微笑着点了点头,起身离去。

    毕竟人家要收徒,估计要说些门内秘事、传承根本,自己还是应该回避一下。

    “老道我不喝茶,跪下磕个头就行了,赶紧把师拜了好吃饭。”金蟾道人阻止了想要去端茶的王中孚。

    王中孚讪讪的笑了笑,虽说自己一直对金蟾道人没什么敬畏之心,不过马上要拜师了,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双膝下跪,对着金蟾道人磕了三个响头。

    金蟾道人只感觉像大热天喝了一碗冰镇葡萄酒一般舒爽,连连说道:“好好好,以后你便是我华山道门第四代传人,赐予道号:重阳子。”

    随即将王中孚扶起,开始讲述门派来历:“咱们华山道门,祖师爷是陈抟老祖,人称睡仙。

    大宋还未建立之时,曾与赵匡胤下棋,赌赢了整个华山。

    陈抟老祖门下三名弟子:陈踏法、邵雍、张无梦。

    咱们这一脉便是师承安乐先生邵雍,也就是老道的师尊。师尊曾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等。

    老道身为师尊第二位弟子,有幸得师尊传授《先天图》。

    此图集天地大道、社稷治理、修身养性、绝世武功、算卦堪舆于一体,玄妙无穷,够你穷尽一生参悟。

    来,今日师尊便将此图,与为师的心得注解传于你。”

    说着,金蟾道人便从怀里拿出一卷图和一本泛黄书籍,交到王重阳手中。

    王重阳接过书图,恭敬道:“重阳多谢师尊传道之恩。”

    “好徒儿,你自行参悟,若是想为师,可以去华山寻我,为师走也。”金蟾道人如释重负,终于可以重新做回曾经的闲云野鹤,在这个地方待了近十年,实在是一刻都不想再待。

    脚尖微点地面,身体仿佛化作轻风往屋外飘去,飘至院落里,整个人腾空而起,越过院墙。

    王重阳奔至院中,金蟾道人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

    当即跪在地上,对着其离去的方向磕了几个头。



第九十五章 变数来临 乞丐柯洪
    在王重阳拜入全真教之时,他本身的气运一股脑的融入全真。

    王重阳身上所俱气运,可以称为气运胚胎,只有加入教派才能开始起作用。

    金蟾道人便是冥冥之中前来孵化胚胎之人。只不过被周凡抢了先。

    从另一个视角可以看见,当王重阳加入全真之时,气运胚胎开始发挥作用。

    儒释道三教气运尽皆远离全真教运,给予其足够的发育空间。

    这也是为何金蟾道人那么着急离开的原因,只不过他自己并不知晓。

    估计近几十年,全真教众很少能遇见三教之人,更不会与其发生冲突。

    永舆军路与西夏交界处:萧关。

    天元军已被调至此处镇守,朝廷主要是怕杭州之事引起天元军哗变。
1...3536373839...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