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老不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锋任怨
明教总舵除了方腊以外,早已空无一人,而城外那些老弱妇孺只要愿意的,都已经随着范辰砂往他处逃命去了。
方腊盘坐在总舵的空地上,两眼空洞的望着杭州城的方向。
他心里明白,明教已经不属于他,人心变了。
这些日子明教的所作所为他也知晓了,明教完了,自己这个教主还真是没用啊。
远方的天际线出现了一抹黑点,正在渐渐变大。
不一会,便看见一老人年骑着骏马往总舵而来。
两人行至距离方腊不远时,铁狂对着黄裳喊道:“黄大人,那人便是反贼方腊。”
黄裳闻言,手掌蓦然出现一股吸力,路边一颗小石子被其吸入手中,真气灌入石子,石子剧烈的颤动着,运劲一弹。
“嗖”
石子带着破空声极速射向方腊,因速度太快,甚至产生了丝丝音爆。
方腊只觉浑身汗毛炸起,生死危机就在眼前。全力运转残缺的乾坤大挪移,身前顶着厚厚的气罩。
石子击中气罩,使其往内凹陷变形,方腊将全身真气拼命涌入气罩。
“啵”
气罩不堪重负,破碎开来,原本瞄准方腊的心口,不过因气罩的阻挡,石子微微偏离路线,却是击中了他的左臂。
一抹血花飞扬,整条手臂被打的扭曲,内部骨骼尽皆碎裂。
正当黄裳准备再来一发时,方腊忍着剧痛,大声喊道:“先莫动手,可否容在下说两句话。”
黄裳闻言,停止运转的真气,刚刚吸入手中的石子重新安稳了下来。
纵马来到方腊跟前,也不下马,冷冷的瞧着他。
方腊一张坚毅的脸白得毫无血色,颤声道:“两位定是朝廷中人前来取方某性命。
方某自知死罪难逃,请求两位大人,能否只诛首恶,放了明教那些普通百姓。
他们只是被方某蛊惑而已。
此事,方某愿一力承担。”
说罢,身子微微直起,双腿改为跪姿,对着黄裳以头触地。
黄裳面部微微有了一丝表情,轻声道:“你们明教的高手已经全部伏诛,如今只差你了,你是束手就擒还是负隅顽抗。”
“只要能放普通教众一条生路,方某愿受千刀万剐之刑。”方腊坚定道。
“好,本官答应你,你且起来。
铁大人,你将他带到府衙大牢,明日游街示众。”黄裳苍老的声音传来。
方腊闻言起身,不作丝毫抵挡,任由几道劲力袭来,将全身功力经脉封住。
……
朦胧的月色消失了。月,不知躲去了哪里。浓墨一样的天上,连一丝星光都不曾出现。
夜已经很深,府衙大牢内,方腊和众多明教教众被关押着。
大牢已经快要装之不下,还有陆陆续续的明教教众被捕快捉拿,押入大牢。
得知明教高层被一网打尽,剩余的教众人心惶惶,东躲西藏。
一路大军也在此时行至杭州城外,在杨戬的督促下,也不安营扎寨,举着火把冲入城内。
每条街道均有禁军士兵巡逻,但凡遇见有人争斗,只要不听劝阻,就地格杀。
黄裳一个人盘坐在沦为废墟的府衙之中,听见外面的响动,走出大门。
只见府衙外的街道站了一排皇城禁军护卫。
街道尽头,身穿蓝色锦袍太监服的杨戬正在护卫的保护下往府衙走来。
“哎哟,奴婢见过黄大人,此行可否顺利呀。”杨戬对黄裳还是很客气的。
毕竟黄裳年事已高,又不属于任何派系,为人刚正不阿,深受陛下看重,与其交恶没有半点好处。
黄裳疑惑道:“杨总管令大军前来是为何事,明教高层尽皆伏诛,只余方腊一人,明日便游街斩首。”
杨戬笑了笑,低声道:“黄大人你看这杭州府衙已经沦为废墟。这些都是那些邪教之人干的。
不止这些,杭州城基本上所有的富绅人家都惨遭毒手,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已经不止是作乱,而是造反。
陛下有令,明教之人一个不留,黄大人请看。”杨戬从怀中出去圣旨,交予黄裳。
“哎,陛下有令,那本官只得听令行事了。”
翌日,东方天际由白变黄,由黄变红,万道金光射穿玫瑰红色的彩霞,给江面撒下一层碎金,随着微波漾动,像是金蛇起舞。
方腊瘫坐在囚车里,刚刚从大牢出发,游街示众,前往菜市口。现如今各个街道有着禁军护卫巡逻,大多百姓怕被误认为明教之人,都不敢出门。
街道边的百姓各个将窗户打开,往囚车里扔着污秽之物。
方腊心存死志,对这些无动于衷,忽然,看见几名护卫从一百姓家里提溜出一明教之人,验明身份后,直接手起刀落。
方腊猛地握住囚车的铁栅栏,喃喃道:“他骗我,他说过放过普通教众的。”
猛然醒悟,回头望去,街道尽头,一名名明教之人被驱赶着,沿着自己行进的道路走来。
菜市口,临时搭建的行刑台上,黄裳与杨戬端坐于高台之上。
方腊被押解到行刑台上,等候行刑。
方腊望着台上二人,颤抖着问道:“大人,你昨日答应方某,放普通教众一条生路,此话还做不做数。”
黄裳不知该如何回答,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呵呵呵呵……啊……”方腊笑了两声,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终是嚎啕大哭。
“吉时已到,行刑。”
随着黄裳一声令下,杭州的动乱,彻底平息。
第九十一章 中孚入塾 数据网络
永舆军路,京兆府中,周凡已经开始招收第四批学生。
第一批的学生,大班毕业了十人,其余十五人要么留级,要么中途退学。
毕竟周凡所授的,并不全是儒家经典,不适合立志于科举之人。
或许是时代的原因,这十人都比较偏科,数理化生在周凡眼中极差,但也只能矮个子里挑高个,不然一个毕业的也无。
周凡的大弟子陈道生唯一的优点就是……不偏科,学了六年刚刚考入中班。
毕业的十名学生,有九名选择加入全真。
周凡挨着对他们进行仙人抚顶仪式,种下‘仙种’。
并嘱咐弟子,以后若要招收门徒,必须要经此仪式。
周凡并未传授这些弟子先天功,而是类似于易筋锻骨功的功法全真心法。
此功依旧有着行走坐卧均能修炼的特性,并且极其简单易学,适合以后门人弟子传下道统。
毕竟先天功太过复杂,随着全真壮大,总不能一直靠着周凡传功。
周凡每日除了教导学生,便是将曾经读过的书籍,自己懂得前世知识默写下来,存放在后院的藏书阁里。
全真弟子可以随意进入翻阅,无论三教经典还是数理化生,应有尽有。
只要将藏书阁里的书籍读懂一部分,足够门人弟子领悟出属于自己的绝顶功法。
……
“中孚啊,你只要随了老道回华山修道,老道便将先天图传授于你。
这可是老道的师尊,安乐先生集一生心血之大成,堪称道教绝世经典。
不但能修身养性,还能练出绝世武功。
怎么样,心不心动。”
王府内,金蟾道人正在尽力的游说(哄骗)眼前的小孩。
王中孚看着眼前这个丑不拉几,邋里邋遢的‘乞丐’,嘴巴一瘪,求助的望向旁边的父母,哭喊道“中孚不要修道,中孚以后还要娶一群小娘子,生一堆小中孚。”
暗自庆幸的王员外对着黑脸的金蟾道人说道“道长,你看我儿也不愿意跟随你修道,你就不要勉强了。
强扭的瓜不甜,六年了,此事还是算了吧。
算我家中孚没有这个福气。”
金蟾道人也有些灰心丧气,这六年来,每隔一段时间便来嚷嚷着要收徒。
一开始王员外还觉得他是个骗子,哪个有本事的高人不是心高气傲,怎么可能一直恬不知耻的抢着收自己儿子为徒。
也不能算抢,毕竟根本没有其他人跟他争。
只不过王员外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怎么可能让其出家修道。
于是便将金蟾道人赶了出去……
后来渐渐被他的诚意打动,王员外也不好冷言冷语。
这一次终于松口,一切由自己儿子做主。
结果……
金蟾道人心中无奈,王中孚乃是华山道统祖师爷“扶摇子”从易龙图中推演到的能带领道教大兴之人。
只不过如今道教已经大兴,自己的几位别系师兄弟认为祖师爷推算有误,所以才没人与自己争抢。
金蟾道人想了想,灵光一闪,对着王员外道“看来老道与中孚无缘,不过中孚如今年龄也不小,是时候去私塾了。
那全真私塾的老夫子已达双杖之年,学识渊博,不如便让中孚前去念书识字。”
王员外怀疑的瞧了眼金蟾道人,想了想自己儿子确实到了入学的年纪,便点了点头,同意了此事。
……
金蟾道人却是不知,自己年年压金线,徒为他人做嫁衣。
一切顺其自然的,王中孚便到了周凡碗里。
当然,此事纯属天意,只不过天意本就是人为。
……
六年前,太和山顶的那个夜晚,周凡便感知到宋朝境内的儒释道三教气运在京兆府此地糅合重叠。
留下了一道全新的气运,因在大宋境内,所以以道教为主。
王中孚可以说是三教气运之子,刚好符合周凡所传全真道统。
原本轨迹中,金蟾道人的华山道统乃睡仙陈抟汇集儒释道三家所创,同样与王中孚气运相合。
只不过现在被周凡截了胡。
果不其然,短短四年时间,王中孚便精通儒释道三家经典,只不过还是因为偏科严重,留在中班。
一般来说,反而是家境不怎么好,父母都不识字的孩子学习数理化生比较容易。
四年前收下的全真弟子已经被周凡派到京兆府各地建立私塾。
周凡所建立的全真教,只不过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不需要门人弟子出家,只需要好好学习,为国出力,顺便将仙种传播下去便可。
或许是气运的作用,仙种种在教中弟子体内,不断感染其体内的细胞,使这些细胞同样拥有一部分仙种的特性。
所谓的气运,只有本能没有思想,周凡也无法操控,只能用来收集讯息。
待以后天下到处都有身怀仙种的全真弟子之时,周凡便可以通过全真气运感知其他气运,然后用因果定律来改变未来。
换个现代的说法,每个全真弟子都是一台电脑,自己就是服务器收集信息,也就是大数据。
而因果定律便是蝴蝶效应,以小博大,改变事物发展轨迹。
每一位通过仙人抚顶种下仙种的弟子,便是代表这台电脑连接了互联网。
周凡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见弟子所见,闻弟子所闻,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并且周凡还发现一点,只要自己心念一动,弟子们体内的精神力便能沿着网络传输到自己体内,反之亦然。
为此,周凡亲口传下了一句请神术口诀天灵灵,地灵灵,祖师爷快显灵,降魔护道卫我身。
只要有弟子念动此口诀,便代表着需要周凡帮助,只要不干坏事,周凡自然会传输精神力帮忙。
当然,若是遇到危机时刻,周凡也会主动传输精神力帮忙。
不过每个人能承受的精神力有限,这个便要看个人修为了。
周凡捋了捋胡须,将来对抗蒙古估计是稳了,手捻黑衣,面带自信,落子天元。
陈道生看了半天,挠了挠头,疑惑道“师尊,好像您已经输了。”
“输一盘棋,救一条命。”
第九十二章 六门奇甲 逆知未来
西北风吹的槐树沙沙作响,周凡输完棋后便闭目养神,不再言语。
陈道生识趣的起身,施了一礼,往藏书阁去。
算了算时间,刚刚好。
周凡起身出门,慢悠悠的往槐桂坊而去,踩的每一步仿佛都有特殊含义。
路过一街头时,将路边的小石子踢到转角处。
“大师兄。”同样刚进藏书阁看书的尹冬麦瞧见了陈道生,向其问了声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