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攻略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书过
每当一个人背下昨天的那六句话后,王族的军士就会解开他们的绳索,让他们过去打饭。
等到吃上香喷喷的食物后,这些人皆在内心发誓,以后绝对不再和别人打架了。
而其余部落的人,看到这些被捆了一整夜的倒霉蛋,心中也是警惕了起来,暗暗告诉自己,以后不能步入他们的后尘。
等到吃完了食物,一个巨大的木头箱子搬了上来。
然后这些先一步来到阳湖的人在王族军士的安排下,过来抽签。
箱子里面装满了四千块身份牌。
每个王族的军士,都需要负责一批人。
而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面,带的人是谁,都要从这次抽签中决定。
四千人,被分成了二十个小队。
分别由二十名王族军士带领。
第一小队,是那些抽到一号到两百号的成员。
第二小队,是从两百零一号,到四百号的成员。
以此类推,每个王族的军士,都会带领两百人。
至于剩下的十名军士,则是直接听从王伟的调遣。
一千多人被彻底打散,编进了不同的小组。
因为语言的不通,沟通起来比较麻烦。
所以仅仅是让他们明白分组,都花费了足足一天的时间。
而这一天里,他们各自也认清楚了各自小组的首领是谁。
第三日。
又是一批人被送了过来。
和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王族补充过来的一批食物。
食物都是用草鹿驮过来的。
现在王族的木匠们除了造船,还在制作一些木头轮子,内寸青铜环的那种。
等到以后轮子造出来后,有了车,就能够用马匹拉食物过去了。
新来的人照样被打乱,分进不同的编组。
有些人不愿意和自己的族人分
不过在听说了昨天王伟给那些打架者的惩罚后,他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多说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面,不断有人和食物被送过来。
王伟每天都要接收上百人。
而先来的那些人,已经逐渐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每天学说几句王族的话,一天吃三顿饭,他们的首领闲着的时候,会教他们怎么干活。
例如如何用锯子伐木,怎么用铜镰割草,骨耜挖土如何省力等等。
但最让他们不解的是,从第四天的早上起,王伟每天早晨在吃饭之前,都会带着大家绕着阳湖的边沿跑步。
有时候跑的距离长,跑完了太阳都升得老高了。
有时候跑得距离短,身体才刚热上没有多久,就开始返程了。
而每个王族军士带领的二百人大组,也在这几天的时间里面,被详细的分成了二十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推举出来了一名组长。
而二十个小组长,又推举出来了两个大组长。
王族军士有命令,直接对大组长下达,再由大组长传达给小组长。
最后再由小组长传递给自己的组员。
在这种小组模式下,部落的羁绊开始变得没用了。
赏罚皆是在组内,所以自己的队友,好像在这个时候对自己的帮助比族人更加强大。
而这几天的时间,众人也能够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当然,说的都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话。
例如请假拉屎,吃饭,休息,干活,拿工具等等,复杂的话语,暂时是不可能说得出来的。
一个星期后,各小组的成员总算是到齐了。
王伟除了教他们汉语外,几乎每天都会定一些特别奇怪的规矩。
若是有谁触犯了这些规矩,惩罚的后果轻则和木头捆在一起,重则不准吃饭,再严重的话,甚至有鞭刑或者驱逐回原部落。
这些规矩很是奇怪,例如在营地附近拉屎必须去指定的地点。
河里面的鱼虾等东西不准生吃。
喝水必须要喝烧过的水。
每天都要对居住的木茅草棚进行维护,打扫棚里面的环境。
每隔三天,必须要洗一次澡等奇怪的要求。
虽然在这里的生活很是奇怪,但对众人来说,却是比在部落里面要舒适很多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天都能吃上三顿饭。
而且这三顿饭都管饱。
不用狩猎,虽然每天都要学习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总比在部落里面饿着肚子,或者去野外和野兽搏斗要强太多了。
有了充足的食物摄入,这些骨瘦如柴的家伙们,皮肤也开始变得红润,身上的力气也变大了起来。
最主要的是,不管有没有活,哪怕就是成天跑步,王伟都没有让他们闲着,外加上每天学习汉语,大脑始终处于运转中的,干净的居住环境,让他们的精气神,比最开始来的时候要强上太多。
当然,也有人很是好奇,自己不是过来修建关隘的么,为什么眨眼间都快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王伟却没有丝毫捉急的样子。
终于,又过了一个星期,当王伟觉得这些家伙的身体都养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个个的组,开始分配任务了。
他们有的组负责做饭,有的组用铜镰去割草,有的用骨耜去在指定的地点挖土,有的被调进松林伐木,有的需要去湖边拾取蚌壳,甚至有的还需要去山上砸石头,反正要干的活千奇百怪,唯独没有任何一项活看上去和建造关隘有关的。
不过在这里,任何时候都不准质疑上面的命令是最大的铁律,所以哪怕众人心中不解,最多也只是暗地里讨论一番,但最终该干什么,还是继续干什么。
在这期间,王伟每天在他们之前起床,安排一天的事宜。
安排下去的工作,有什么众人不懂的地方,王伟都会亲自下手教他们。
晚上,王伟居住的草棚里面,油灯往往也是最后一个熄灭的。
众人知道,他是为明天的安排做着计划的。
四千人集体劳作,若是没有一个大脑统一指挥,很容易就乱了套的。
别的不说,单说伐木。
将松木放倒后,主干不动,但是那些枝丫却需要锯下来运回去使用。
要么制作木筏,沿着阳湖运送木材,要么就是当做燃料或者制作各种工具。
若是王伟不安排好的话,锯木头的人太多,运输的人太少,碎木就会堆积起来。
几天下去,这些碎木头里面就会躲进去一些毒虫毒蛇,不仅会威胁到大家的安全,还会导致负责伐木的人速度受到影响。
而王伟的工作,就是将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确保这四千人始终处于高速运转中的。
虽然那十名不负责带队的王族军士一直跟在王伟的身边学习统计和工作的安排。
但是双方的差距太过明显。
期间王伟回了王族一趟。
那一次,王族种植的麦子发芽了,他需要回去安排下一步的任务。
仅仅两天的时间,任务交由王族的军士发布。
结果那两天的工作进度明显的变缓了许多。
后来王伟回来了,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一切又调整了过来。
(iishu)是,,,,!
第二百四十八章 修路
【】(iishu),
一棵棵巨大的松木被伐倒,零碎的枝丫大多都被运到阳湖边的石山那去。
但是剩下的主干太过沉重,根本没法运输,只能留在原地。
而那些树枝稍微晾晒后,就开始放在石壁旁燃烧了。
松木富含油脂,烧起来劈啪作响,哪怕木质不是太干,火焰也会越烧越旺。
等到火焰即将熄灭的时候,旁边早已经准备好的工人们拿起球果切成的水瓢,忍受着高温,一瓢瓢的朝着石壁上泼水。
热胀冷缩的情况下,石壁纷纷龟裂破碎,然后哗啦啦的落下满地的碎石。
而这个时候,工人们则会远远的朝着石壁丢石头,将更多的石头敲下来。
等到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无数人一拥而上,他们要么清理危石,要么将碎石装筐,倒在一旁的空地上。
剩下的人,则是在石壁下面继续架起松木堆。
靠着这种办法,坚硬的石壁被一层层的扒了下来,碎石堆积成山,一堆堆的蔓延开来。
与此同时,阳湖那边的砖窑也开始修建了。
这短时间的语言学习已经初见成效。
至少绝大部分的人,都已经能够连比带话的用汉语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了。
可以语言指挥,原本一些无法沟通的活变得简单了许多。
二十个砖窑同时修建,各个小组各司其职,每一项任务,都被安排到了具体的人手中。
这些比较细致的活并非是王伟安排的。
而是那些跟着他一直学习统计的王族军士来安排的。
统计学其实是一项很有用的学科。
用在工作上,将各项工作需要的人手和进度统计出来,然后对人手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就能确保大家相互协作,最大效率干活了。
如此一来,工地上忙而不乱,一切工作进展的井井有条。
而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王伟能够借助系统里面的天气预报,预知接下来一周的天气,然后按照天气情况,对工作进行调整。
和砖窑同时动工的,还有专门修建的,能够用来晾晒砖坯的草棚。
等到砖窑的修建接近尾声的时候,一批人手被抽调了出来,开始炼泥,制作砖坯。
与此同时,一堆堆松木制作的燃料也开始在砖窑附近堆砌。
等到砖窑修建完成的时候,砖坯刚好晾晒完,且松木燃料也都准备齐全,一刻也没有浪费,直接开窑烧砖。
与此同时,修建砖窑的人也撤了下来,有了修建砖窑的经验,这些人再建造别的建筑就要得心应手了许多。
他们被安排到了石山那边去,一部分人负责在不会浸水的高处建造仓库,一部分人挖掘地基,修建高炉,最后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开始烧炭。
和砖窑相比,能够烧制简易水泥的高炉要麻烦许多。
砖窑用黄泥混合着石头,修建成一个带着大大的烟囱和地下回温设置的拱形建筑就可以了。
对于材料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温度的浪费也没有那么严格。
但是高炉对温度的要求很高。
必须要用蜃灰和砖头修建成标准的形状。
这样才能保证炉内的温度不会扩散太多。
等到第一批的砖块烧制完毕,走水路,在阳湖上运到石山那边的时候,高炉的地基刚好修建完成。
这些已经有了一些建筑经验的工人们开始在王伟的指挥下面对新的挑战。
按照严格的图纸要求建造高炉。
为了确保第一个高炉能够顺利完工,王伟几乎每天都待在石山那边的。
手把手的教这些没有任何砌墙经验的未来瓦工如何使用瓦刀,怎么配灰,怎么掉线找垂直,怎么找水平。
高炉在一天天的成型,而瓦工们的技术也在一天天的变得熟练起来。
在两百人日日夜夜不懈的努力下,半个月后,这个世界,第一个能够烧制水泥的小型高炉总算是成功修建出来了。
与此同时。
在高炉附近,新建的木棚仓库里面,已经堆积起来了小山一样高的松木碳。
有了一,再有二就简单了。
以现在简单的材料,想要修建像地球上那种大型的水泥炉子是不可能的,只能使用这种早已经被淘汰了,一旦烧起来,方圆数千米内灰尘滚滚的简易高炉了。
这种高炉不仅污染严重,对燃料的利用率也极低,浪费极大,烧出来的水泥数量不仅少,合格率也难以达标。
不过在这个时代,一切只能将就着点了。
烧制的水泥数量少,那就用高炉的数量来弥补。
有了第一个高炉的经验,后面的高炉修建起来就快了。
一个不行,我就修十个,十个跟不上水泥的供应,我就修建二十个。
区区四千人的工程队,最后会被调去砌墙的,最多只有一千人,其余的人,都是在忙烧砖,烧水泥或者运输这些后勤工作。
二十个高炉,满足你区区一千人的水泥用量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