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攻略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书过
他将和陶厂的工人们都留在这边。
第一次烧陶,他担心出现意外,所以这炉陶器出炉前,他哪都不会去的。
至于鳄鱼他们的庆功宴,没有了王伟,自然还有老妪来安排。
该给他们的东西,一点都不会少的。
在陶厂这边,王伟待了两天的时间。
当天空中第一滴雨水落下来的时候,陶窑的火焰也随之熄灭。
早已经准备好的木板被拿了过来,盖在了窑顶的填料口,以防雨水进入窑室。
等到窑室内的温度降到一定的程度后王伟则是带头进入窑室,将里面烧好的陶器一件件的给取了出来。
第一百六十章 被困,打牌
最先取出来的,是那些最外面的陶币。
陶币是所有陶器里面,制作最简单的东西。
王伟特意打造的一个空心铜管,将厚薄均匀的陶泥截断成一个个圆形的泥片。
接着,在泥片的正反两面,都会印上简易的文字。
正面印的是王,而背面,则印的是用来防伪的批号。
例如这一批的陶币,一共烧了八百枚,所以批号就是一,而后面跟的数字则是八百。
族人暂时并不明白陶币的用途,对其自然也不会重视。
在他们看来,烧制的这一批陶币,应该是王伟做的小玩具。
否则的话,这种形状的陶器又有何用。
但等到将来,陶币的作用逐渐明显起来的时候,它们的价值肯定也会随之升高。
那个时候,不乏会有人冒险自己烧制。
而这些批号和数量,就是王伟为了提前预防那种情况所制作的防伪标志。
陶币被清点装筐,王伟是需要带回去的。
等到王伟清点完所有的陶币后,陶窑里面其余的东西也都被拿了出来。
王伟亲自捏制的陶缸被摆放在正中间,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其余的陶器摆放在两侧,延伸出去很远的距离。
旁边的族人看着如此多的的陶器,激动的直搓手。
有了陶窑,和火道就是不一样。
以前的火道,一批只能烧制几十个陶器。
若是占地方的陶罐烧的多了,那总体数量就会下降。
而且火道的空间有限,能够烧的最大的陶器,也不过是上次合欢节的时候,她们所尝试的那种小半人高的小陶缸了。
相对于王伟烧制的陶缸,女奴们烧制的算是矮冬瓜了。
尽管如此,她们烧的陶缸,最终也只有一个勉强能用。
而经过检验,王伟所烧制的这些陶缸,没有一个损坏的,全部合格。
不仅如此,其余的陶罐陶碗损坏率也极低,相比于火道烧制的陶器来说,合格率要高上很多。
看到了这次的收获,今后专门负责烧陶的这些人恨不得现在就开工,继续烧制陶器。
只可惜,现在大雨倾盆,封闭式的陶厂尚未建好,草棚里面的空间太小,根本无法制陶,众人只能将烧制出来的陶器收好,各自去休息,等待着雨停了。
大雨下了一整夜的时间,次日清晨依旧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王伟看了手环里面的天气预报,接下来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面,将有五天都会有雨。
虽然雨水很大,但温度并不低。
白天在草棚里面吃过早饭,王伟留下来了一部分人挖掘排水渠,修缮漏水的草棚,随后便带着一部分陶器,朝着部落走去。
大雨过后,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一脚下去,踩入黄泥中去,想要将脚抽回来就很是费力了。
到了最后,王伟他们干脆将草鞋脱掉,用草绳挂在脖子上,赤着脚朝前走。
天上电闪雷鸣,地上暴雨倾盆。
毒虫毒蛇这个时候也早就找好了避雨的地方躲了起来。
没有找到的,大雨下了一夜现在也差不多都被淹死了。
终于,到了小河边上。
隔着老远,王伟便看到了小河的河水上涨了不少。
原来最宽处不过六七米宽的小河,现在变成了十来米宽。
而且水流浑浊湍急,谁也不知道水下是个什么情况。
原本架在河岸上的独木桥早已经被水淹没了。
现在指不定被冲到哪去了。
隔着小河,王伟看到了河对岸,一脸焦急的老妪。
虽然下着大雨,但老妪却淋着雨一直在这等着自己。
看到王伟他们,老妪连忙上前,走到河边大喊道“伟,水深,又急,千万别下水啊”
喊完了,老妪又担心王伟没有听见,又让旁边的王壮等人帮忙喊了起来。
王伟摸了摸鼻子,自己是那么傻的人吗。
这么湍急的水流,人下去了根本就不可能站得稳,自己好端端的干嘛要下水呢。
看到王伟没有冒险涉水过河,王壮在老妪的示意下又开始喊了起来。
“伟,我这就让鳄鱼他们上船,将你们接过来”
听了王壮的话,王伟猛然一惊道“别,千万别动船,水流太大,根本控不了船,你们把船拉到岸上来,千万别让船被冲走了,我在窑厂那边什么都有,你们不用担心,等到雨停了我再过来”
双方隔着十几米远的距离,风雨声太大,天上又电闪雷鸣的,王伟好不容易才将自己的话给说清楚了。
接下来,王伟又交代了他们一些事情。
例如趁着这场大雨,好好的查漏补缺,看看哪些屋子漏水。
另外,也要检验院落的排水系统,需要拓宽的拓宽,需要疏通的立刻疏通,丝毫不能懈怠。
而最重要的,自然是鹿圈和猪圈了。
草鹿和草猪有木棚遮风挡雨,又地势颇高,自然不用担心它们被淹了。
但鹿粪和猪粪排的是一个坑,那个坑的地势稍低,若是粪水漫上来了,那画面太美,王伟简直不敢想象。
不过风雨声太大,双方交谈太过麻烦。
老妪年纪又大了,王伟担心她不能淋,干脆不再多说,选择了相信他们。
毕竟,以前没有自己的时候,部落几十数百年不也一代代的传承下来了么。
现在不能说少了自己,他们什么都做不成吧。
陶厂那边食物齐全,武器什么的都有,住的草棚虽然简陋,但现在窑室也开不了火,用砖头垫着木板就是床,自己和陶厂的人倒是可以先体验一下砖房的感觉。
所以王伟干脆不再多说,跟老妪她们打了个招呼后直接转身,朝着陶厂走回去。
唯一让王伟比较蛋疼的就是这次不该带这么多陶罐陶碗的,一个个都死沉死沉的,路又不好走,实在是费力的很。
一路上几人倒是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天阴沉沉的,头顶连个鸟都没有。
举目四望,在雨帘之中最多只能看出去百来米的距离,啥玩意都看不到。
等到他们几人费力的又回到窑厂后,发现留在窑厂里面的人都缩在窑室里面聊天的。
窑厂地势较高,这里的建筑又不多,不存在积水的可能。
窑室的排水沟又宽又顺,根本就不用处理。
所以他们一个个的都闲着没事干了。
在窑室里面,一团炭火生了起来。
王伟他们在雨水里面将身上冲刷干净后,便进来烤火了。
很快,他们身上的草裙和头发都烘干了。
走到陶室的门口,看着外面的滂沱大雨,王伟叹了口气。
可以确定了,这么大的雨,啥玩意都干不了。
有了王伟在陶室,其余的人都有些拘束。
看着大家小心翼翼的样子,王伟自己也有些尴尬。
事情基本上没有需要安排的地方了。
武器,食物等东西早已经拿到了陶室中来。
一张张的木板都被铺好了,这是大家夜晚休息的地方。
陶室的地面经过高温的灼烧,并不会像普通的泥地那样遇到水就起浆。
看了看天气预报,自己接下来至少会被困在这里一个星期的时间。
既然如此,总不能和他们总是如此尴尬的面对吧。
想到这,王伟笑了起来道“在这待着挺无聊的,我来教大家打牌吧”
“打牌”有人重复着这个新的名词,搞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而王伟则是笑道“谁去把我们烧的那些陶币拿过来,顺便找几块比较尖锐的石头过来,要那种能够在陶币上刻出划痕的”
第一百六十一章 砖的需求
很快,一堆陶币被拿了过来。
接过陶币,王伟在上面刻画了起来。
旁边的族人见状,好奇的凑了过来。
王伟说,给他们找个好玩的东西,他们也想看看,王伟所说的好玩的到底是什么。
“2,3,4,是数,这个我认识,这是数字”有人看着王伟在陶币上刻画的数字笑道。
不过,当王伟将j,q,k,a画上去后,众人一个个都懵逼了,搞不懂这些奇怪的符号都是什么意思。
不过没关系,等到收好多余的陶币后,王伟跟他们解释了起来。
什么叫做顺子,啥是三带一,哪张牌最大,什么牌最小,打牌的规则如何,玩法是什么样的等等。
最后,最先明白规则和学会认牌的三名族人上场,和王伟玩起了跑得快。
规则很简单,硬碰硬,谁先出完谁就赢。
打这个牌王伟主要是为了消磨时间和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的,自然不会有什么彩头。
而打牌不愧是最容易烘托气氛的方法。
不一会,王伟他们身边便围满了人。
当大家差不多都熟悉了规则之后,场中人的身后,都站满了一个个的狗头军师。
“上来就四个二带一对王,你个蠢货怎么这样出”
“这样最大,谁都管不动”
“你三带一那么多零牌不带,为什么带个三,少了三,你的四五六七怎么跑”
“三最小,不带三带什么”
看着场上的选手跟个二币一样乱出牌,后面跟着的狗头军师们都快急疯了。
到后来,大家都熟悉规则了,干脆实行淘汰制,输的下场,换下一批来。
王伟的打牌技术虽然甩了这些初学者十条街,但架不住运气差。
最终在一把满手散牌的时候被淘汰掉了。
而这个时候,窑室里面的人和王伟之间再也没有最初的那层隔阂了。
相互之间称兄道弟,说话之间也不像最初那样尴尬了。
来到窑室的门口,看着外面如同发生了天漏一样的暴雨,王伟不禁思索着院落那边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蜂箱应该没有问题。
暴雨天气,蜜蜂不会出去的,有蜂箱的保护,它们也不会被淋湿。
猪圈那边的问题也不大。
草棚能够避免它们被雨淋,老妪也一定会安排人用木板和干草给那些草猪挡风保温的。
经过这几个月的驯养,当初那如同小老鼠一样的小草猪已经长大了。
这种小草猪的体型不大,成长期也短,这个时间段的小草猪已经性成熟了,在不愁吃喝的环境下,有的草猪已经怀孕了。
对于怀孕的母猪,王傻照顾的十分周到。
哪怕老妪没有想到,王傻也不会让它们淋雨受冻的。
至于鹿群,本身就不怎么怕淋雨,鹿圈里面又有草棚供它们休息,哪怕有些漏风问题也不会太大的。
剩下的,就是部落中那些奴隶居住的窝棚和围墙的问题了。
王伟未曾想过,这里夏季的雨水会如此磅礴。
从天上掉落的雨点一个个比黄豆还大,砸在身上隐隐作疼。
泥糊的围墙最怕的就是这种大雨了。
它们不像是屋子那样还有延伸出去的屋檐来保护墙壁不受侵蚀,而是就这么暴露在雨水的冲刷之下。
王伟估计,等到大雨停歇,自己回去的时候,那一圈围墙恐怕就只剩下中间用来当做支撑柱的竹竿了。
想到这,王伟觉得,既然陶窑已经建好了,以后也许该将重心放在砖窑的建造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