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原始人攻略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书过

    在王伟建造陶窑的过程中,那些闲下来的瓦匠,也在陶窑附近建造出来了两排简易的木棚。

    一排木棚的棚顶比较高,距离陶窑较近,是将来干活的地方。

    另一排的木棚则比较低矮,四面除了进出口外,都用整块的木板给封了起来。

    那是暂时用来居住的地方。

    部落里面负责烧陶的人被迁到了陶厂。

    采土的,和泥的,塑形的,烧炭的,足足调遣了二十人过来。

    这二十人中,除了最初跟着王伟学习制陶的四个女人外,剩下的都是男人。

    制陶是个体力活,有了陶窑,自然可以烧制一些体型更加庞大,用途更加广泛的陶缸了。

    庞大的陶缸需要用人力一点点的捏出来。

    配置的陶土相比于陶碗陶罐的陶土也要干燥很多。

    成型的陶缸只要晒干了,哪怕不经过烧制也能够短暂的装满水,坚硬厚实的缸币哪怕有些磕碰也不用担心会坏掉。

    这一点,是小而薄的陶碗陶罐所不能比拟的。

    这样的陶缸,根据体型的大小,往往重大几十甚至上百斤,女人和男人天生有着体力上的差距,所以想要烧好陶缸,必须要男人来做不可。

    在陶窑每天都施水,然后等待它自然阴干的过程中,这些来到新家的众人也没有闲着。

    一部分人由那四个女人带着,继续制作小型的陶碗陶罐。

    而王伟,则是挑选了自己可信的族人,教他调配制作陶缸的坯料。

    陶缸的坯料调配好了后,还需要像和面那样和泥,在案板上不断的揉捏,摔打。

    一天的时间下来,王伟的两条胳膊感觉都不像是自己的了,稍微用力就酸痛难忍。

    活好的泥需要用树叶或者兽皮密封起来保持水分,等到次日,王伟就开始捏缸了。

    在没有机器挤压的时代,陶缸的制作就像是挤牙膏一样,做好并不复杂的缸底后,再将陶泥搓成长条,沿着缸壁一层层的垒上去。

    缸壁是否圆滑只能靠着肉眼来观察,每一块陶土是否连接紧密,只能靠着经验来琢磨。

    辅助的工具只有一根稍带弧度的方形木棍。

    也因此,想要培育出一个能够独自捏出陶缸的工匠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正因为这个原因,制陶一行才有了陶碗陶盆只三天,陶缸重器需三年的说法。

    王伟的技术是根据手环学习的,同时学到的,还有手感,经验等看不见的东西。

    所以,在他的努力下,仅仅一天的时间,两个一米高的大陶缸就被捏出来了。

    陶缸的表面非常的光滑,经过训棒的捶打,看不出来任何指痕的存在。

    缸壁厚薄均匀,这样烧制起来,最不易发生受热不均而产生裂纹。

    跟着王伟学习的族人看着王伟举重若轻的模样感觉十分简单。

    但等到他们自己上手的时候,才发现有多困难。

    一整天下来,捏出来的陶缸根本没有上训棒校正的机会。

    要么厚薄不均,厚的地方足足有三四公分,薄的地方还不足一指。

    要么就是圆缸被捏成了扁缸。

    总而言之,他们一天的劳动成果全部白费,这些浪费的材料需要重新揉练才行。

    王伟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将他们留了下来,继续捏缸。

    浪费材料不可怕,但手上的活不能停,要用时间换取经验。

    争取半个月内,能够捏出来一两个勉强能用的陶缸。

    而经过这几天的阴干,陶窑的蜃灰也算是凝固了。

    窑内用来支撑的模板木柱都开始拆除。

    而一些干柴也都搬进了窑室内,开始空烧试火。

    这样的空烧会持续两三天的时间,算是一种对陶窑的检验。

    如果烧完之后在窑顶泼上水,窑顶能够经受住热胀冷缩的变化而不损坏,那就证明这个陶窑是合格的,能够投入使用的。

    反之就要重新修补甚至是重建了。

    相比于族人捏缸的缓慢,那四个女人带领的人这几天可是成果斐然。

    一排排的陶碗陶罐就摆放在那,看上去煞是喜人。

    第一批的陶罐已经阴干了,就等着上釉后入窑烧制了。

    以前她们是不会做出这么多的陶坯的,因为火道烧制的速度有限,陶坯太多无法烧完,时间放长了是会龟裂的。

    不过这次不用担心那种情况的发生了。

    阴干后的陶胚也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

    在陶室里面,这些陶罐陶碗至少能够摆放个五六层高。

    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花费了几十人的劳动力和二十只草鹿来来回回数天的运输,若是这个陶室一次只能烧个百八十个陶罐,那王伟不是瞎忙的么。

    所以,第一次烧制,王伟打算烧八个陶缸,两百个陶罐,一千两百个陶碗,以及大量盖有印章,将来充当货币使用的陶币和一些用来给陶室分层的陶板陶柱。

    三米高的陶室,哪怕堆砌上五六层的陶罐也不过一米多高。

    剩下的空间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所以,陶室的分层是很有必要的。

    等到陶板和陶柱烧制出来后,就能够将其隔断,分成两层。

    这样一来,一次的产量就能够翻倍,可以说是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

    又花了两天的时间,王伟捏出来了四个陶缸后疲惫不堪的回到了部落。

    那些专门负责烧陶的人已经在陶厂那边居住了。

    王伟因为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所以每天都会被王笋他们接回来。

    今天没有月亮,这两天没有月亮,甚至连星星都没有。

    天空中乌云密布,谁都知道,即将要下雨了。

    而王伟通过手环上的天气预报,能够更准确的知道,后天将会有一场至少持续五天的暴雨。

    而现在,出去采盐的鳄鱼他们一点消息还都没有传回来。

    因为天气阴沉的原因,大河又太过宽阔,现在已经无法从这边看到河对岸石湾中岩盐一号的情况了。

    王伟最为担心的,就是那边忘记了时间,一个劲的开采盐矿。

    等到暴雨落下来后,河水上涨,岩盐一号上浮,扯断缰绳,一旦水位上涨,淹没了石湾,船就会被水流冲跑的。

    想到这,王伟就有些忧心忡忡。

    次日天不亮,王伟便带人来到了河边,打算升起一团烟雾,催促一下鳄鱼他们。

    这是王伟和他们的约定,若是见到烟雾升起,不论采到多少岩盐,都一定要尽快赶回来。

    只不过,看着水雾弥漫的大河,王伟也不清楚,这边烧起来的烟雾,那边能不能看得到。

    老妪她们也跟了过来。

    烟火越烧越旺,但是对面一点反馈都没有。

    王伟眉头紧锁,一句话都没说。

    老妪走了过来,拉着王伟的手道“放心吧,鳄鱼他们不傻,看到变天了,一定会尽快返回的,我们要相信他们”

    王伟笑了笑道“留几个人在这看着火,现在湖面起雾了,他们回来的时候若是没有参照物很有可能会迷失方向的,若是划到了下游那就麻烦了。”

    几名族人被留了下来,而王伟则是带着老妪他们准备去陶厂那边,检验陶窑的硬度。

    陶窑是用砖盖起来的,王伟曾和王二打了个赌。

    若是砖块建造的房子能够比石头还硬,那王伟答应送给其余部落的陶罐就算作废。

    反之王二就要跟着老妪一块去养蜜蜂。

    昨晚陶窑已经过了火,而今天正是检验砖房硬度的时候。

    王二对于这个赌注很有信心。

    因为他自己就亲自参与过烧砖。

    那些烧出来的砖块确实比陶器稍硬一些,但和石头却是没法比的。

    只要自己今天能够用石头在砖窑上砸出一个破洞,那赌注就算是自己赢了。

    那个时候,自己不仅不用去养蜜蜂,还能为部落省下一大批的陶罐。

    就在王伟他们转身的时候,负责留下来烧火的族人突然大喊了起来。

    “船船回来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拆墙
    听到这个声音,王伟的心顿时激动了起来。

    回过头,看到下游的方向,岩盐一号正在缓缓的驶来。

    在船头处,一个黑乎乎的人影正在朝着这边招手。

    人群欢呼了起来。

    老妪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

    所有人快步朝着岸边跑去,一条正在岸上休憩的小鳄鱼远远的看到这些冲过来的人,吓得猛然跳了起来,然后甩着尾巴逃回了河里。

    岩盐一号靠岸,从吃水线上来看,此行带了不少的岩盐回来。

    他们找到了小河,船上的众人一起努力,将船驶入了进去。

    “丢缰绳,把缰绳丢过来”王伟在小河边上喊道。

    船头的那个已经看不清面容,浑身污垢的家伙听了王伟的话,直接将缰绳甩了过来。

    几名族人抢到了缰绳,奋力的朝着上游拖动。

    “你们几个回去,带运货的草鹿过来,船吃水太深,走不了多远,就在小河里面卸货对了,来的时候带上炸的白虫和蜂蜜”王伟指着烧火的那几个人道。

    往回跑的族人刚跑出去两步,又跑了回来问道“带多少蜂蜜”

    “所有的”王伟喊道。

    随后他也冲了上去,拉着缰绳将大船朝上游拖去。

    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岩盐一号很快就被到了船舱触底的水域。

    当岩盐一号被固定好后,船上的木板被放了下来。

    王伟登上船,看着浑身脏兮兮的,几乎看不清容貌的鳄鱼,给了他一个大力的拥抱。

    鳄鱼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其余的船员也纷纷笑了起来。

    “伟,这次咱们再也不用担心盐的问题了”鳄鱼大笑道。

    随后他掀开了舱板,露出了里面的情况。

    一股咸腥的味道传了出来,船舱里面堆满了晶莹的岩盐。

    王伟拿起一块,放入口中。

    苦涩的咸味顿时布满味蕾。

    王伟哈哈大笑道“你们辛苦了今晚想吃什么由你们定”

    鳄鱼笑道“吃什么都行,带过去的食物还没有吃完,只要能睡个好觉就行了,我们这些天几乎都没有睡,夜晚打着火把在洞里面凿盐,白天运盐,这次真后悔没有带两头草鹿过去,竹筐都快把我们的胳膊给勒断了”

    王伟看着鳄鱼他们肩膀上那深深的勒痕,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很快,回去的人带着草鹿过来了。

    接下来,一块块的岩盐被运到岸上,然后装筐让草鹿运回去。

    直到半晌午的时候,所有的岩盐才都被运完。

    鳄鱼他们几乎已经到了筋疲力竭的地步,王伟就让他们在船上稍微控制一下方向,然后带着众人,合力将岩盐一号拉了回去。

    回到部落,早已有准备好的食物在等着他们。

    吃饭的时候,女奴打来了热水为他们清洗身上的污垢。

    有的船员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王伟让人将他们抬回屋子,让他们好好的睡一觉。

    鳄鱼到最后也扛不住了,给王伟说了说此行的情况后,也回去睡觉了。

    这次运回来了一整船的岩盐着实出乎了王伟的意料之外。

    他本以为,在工具不趁手的情况下,这次鳄鱼他们带回来的岩盐能有小半船就算了不起了,谁知道他们夜以继日的挖盐运输,仅仅十三天的时间,就带回来了整船的盐。

    有了这些盐,算是解决了部落的燃眉之急。

    此时此刻,部落里面的盐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了,前面几批过来的部落,将储备的盐都换走了,就连王伟,都已经有两天没有吃到带盐的肉汤了。

    早已经蒙上了一层灰的卤池被重新启用,大雨就快要落下了,而在下雨之前,必须得提炼出一批盐来供族人食用。

    部落里面盖房子,制作木船的人都被抽调了出来,他们负责将大块的岩盐粉碎,筛选。

    强壮的女人们则是去竹山采集竹叶,用来将煮化了的盐水过滤,用竹叶和几种草叶吸附里面有害的物质。

    当然了,这些干活的,都是王族,王伟可以信任的人。

    盐的提纯和陶土的配方一样,都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这将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王族制霸其余部落的压胜之物。
1...7475767778...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