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原始人攻略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书过

    不过一点小亏王伟并不在乎,千金买马骨的道理他自然懂得。

    这些石头的交换,只是为了展现王族的诚信。

    不过还别说,最后还真的让王伟找到了两种比较有用的矿石。

    一种是硫磺,一种是比较富足的银矿。

    硫磺是石族带过来的,而银矿,则是另一个部落带来的。

    当这两个部落的人从王伟的口中得知,这两种矿石果真能够在王族这里换到东西的时候,一个个欣喜若狂。

    这些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的石头在他们的部落遍地都是,只需要捡起来,再运到王族,就能变成食物,食盐,甚至是弓箭鱼笼和陶罐,他们怎么可能不开心。

    随后,便是各种种子的交换了。

    种子的交换王伟在合欢节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各个部落送过来的种子必须要说明是什么植物的。

    长大后,结出来的果实是什么样的。

    第一次运过来后,王族暂时不予交换,但却会将其记录下来。

    等到王族尝试种植后,能够人工种植的,种出来的东西能够食用或者有用的才会评定价格。

    最后,再通知这些部落,这些种子的交换比例。

    这种交换,一时半刻是不可能兑现的,但石族他们并不担心。

    因为王族陶罐和他们换了,石头也给出了价格。

    这已经展现了王族的诚信。

    所以,他们愿意相信,等到这些东西种植出来后,王族会拿出东西和他们交换的。

    更何况,种子这种东西并不沉重,运送起来也比较方便,哪怕最后王族不和他们换东西,他们也亏不了什么,完全都是捎带的。

    所以,这第一次的交换,除了几个陶罐外,也就是石族用一些漂亮的兽皮和几十斤的硫磺换到了半罐盐和几颗鱼饵。

    另外两个部落,食盐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没有石族所换到的东西多。

    虽然交换的东西不多,但却亲眼见识到了王族的强大,友善和诚信。

    所以,当他们回去后,王族的名声将会再一次传开。

    也许他们下次来,就会带来王族目前迫切需要的奴隶和劳力了。

    交换完毕,王伟询问了这些人路上的经历。

    听到他们说,路途太过遥远,又不知道王族的具体方位,期间数次想要返回的时候,王伟沉默了。

    最后,王伟告诉他们,等他们回去后,若是碰到前来自己部落的其余人,可以帮忙指引方向或者直接出人带路。

    而每带一个部落过来,他们就能得到王族赠送的食盐陶罐等东西。

    可以说,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交换了。

    等到事情都商讨完后,王伟又带着这些人开始参观自己的部落。

    带着他们用手摸了摸部落里面已经养大了的软尾巴狼,又和他们一起,给鹿喂了草。

    让他们参观了已经扩建过的猪圈,进入房子,亲眼看看里面的居住环境。

    最后,还带着他们去看了看烧陶的火道。

    当石头他们得知陶罐是用泥土烧出来的后,一个个的眼睛都在放光。

    他们每个人都在仔细的观察着王族是如何烧陶的。

    都在想着,等回去后自己一定也要亲自烧陶。

    对于他们的想法,王伟丝毫都不担心。

    烧陶表面看上去很容易,但在没有陶土的配方,制作不出来陶轮,没有前置科技烧炭,也不了解火道的运作原理的情况下,想要效仿,消耗的人力物力根本不是一两个部落能够承受的。

    盲目的模仿,只会让这些部落因为浪费时间而陷入食物危机。

    反正陶罐用泥土烧出来的事情是不可能瞒得住的,让这些部落尝试仿造一下,了解了其中的难度后,也能让他们明白烧陶的艰难,算是从侧面提升一下陶器在他们心中的价值吧。

    当晚,这些人在王族的安排下睡在了房子里面。

    房子里面用黑木熏过,黑木燃烧后,散发出类似芹菜的香味。

    一些虫蛇对这种味道很是敏感,选择避而远之。

    而窗台上燃着的黑木枝,能够有效的阻止一些飞虫进屋来骚扰众人。

    可以说,这个夜晚,是这些人这段时间睡得最香的一晚了。

    次日清晨,王伟给他们备好了回去路上的食物,送他们过了小河。

    临走的时候,王伟再次告诉他们,不管是植物还是石头,交换起来都不如用人,或者劳力交换来得靠谱。

    他们部落若是有意愿的话,可以抽调一部分人来王族打工。

    只要这些来的人听话干活,王族不仅管他们的食宿,更会给他们发工资。

    工资可以用陶盖代替,也能够用王族一切能够交换的东西代替。

    来的人越多,挣得工资就越多。

    若是有部落愿意举族迁过来的话,男人女人都去干活,王族还愿意代他们照看他们的孩子。

    每个孩子至少每两天就能喝上一杯早上他们喝过的,那种香甜可口的鹿奶。

    王伟的这番话,明显令得不少人都心动了。

    但在当下,他们也不可能直接答应王伟的要求。

    可以保证的是,他们回去后,绝对会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族人的。

    从今天起,这些部落除了渔猎外,又多了一种新生活的选择。

    那就是来到王族打工,照样能够养活他们自己。

    而且通过王伟给他们算得账,若是王伟没有骗他们的话,那在王族打工,收益甚至比在自己的部落打猎捕鱼还要划算。

    王伟站在原地,一直看着这些人不见了身影。

    在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就像是蒲公英妈妈一样,而这些人,就是一个个的蒲公英,此次回去之后,将会把自己的种子,带往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

    等到他们开枝散叶的时候,就将是王族飞速崛起的时刻了。

    有了第一批的访客,第二批的人肯定也将不远了。

    这一天,王伟又从建造木船的人手里面抽调了五人出来,去了陶厂那边挖土。

    靠着火道这烧陶的缓慢速度,是会拖累部落的发展的。

    从今天起,陶厂的建造必须得加快脚步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增加了人手后,挖窑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仅仅用了四天的时间,一个四四方方,四米宽五米长,三米深的大坑就被挖出来了。

    接着,王伟又用了一天的时间,带着人挖平了一侧的出口。

    而这几天的时间,负责建房的族人则是带着人来修剪了两个临时用来避雨的草棚。

    草棚的墙壁用木板隔开了,顺着木板堆砌了不少的石灰和蜃灰。

    石灰自然是石灰石烧制的,而蜃灰则是用蚌壳烧制的。

    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泥的成分为石灰加上硅酸钙,所以烧制后的蚌壳,算是一种最为原始的水泥了。

    这些蜃灰和石灰都是用角鹿运过来的。

    对于饲养这些草鹿,其实不少族人都有话说的。

    王伟给了陆含三个人专门负责草鹿的饲养。

    但随着部落附近的草料都被割完了,这个人手被增加到了六人。

    并且按照陆含的说法,明年若是鹿群的规模再一次扩大,还需要更多的人手去割草才行。

    若是不想割草,那就需要王族自己种植草料了。

    七个人手,每天都在养鹿,对于族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他们觉得,这些草鹿已经成年了,完全可以将大部分的雄鹿都杀掉,只留下来能够生崽的母鹿和少数繁衍的公鹿就行了,没必要将这些鹿都养着。

    因为再养下去,它们的体型也不会增加了,最后杀鹿的时候,得到的肉也不会变多,养一天,就等于浪费一天的人力物力。

    不过对于这些建议,王伟一概反驳了回去。

    他养这些鹿,可并不只是为了冬天杀掉吃肉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驯养,草鹿们逐渐明白了谁才是它们的衣食父母。

    陆含对于鹿的习性最为了解,仅仅用了八天的时间,就成功的将笼头套上了鹿头。

    被锯掉了角的雄鹿们就像是被阉割的公猪一样老实,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具有攻击性了。

    套上的笼头就跟牛的鼻环作用是一样的,主要是指引鹿的行走方向的。

    说实话,草鹿体型虽大,但它的牵引力,和牛马比起来要差得远。

    至少草鹿是用来耕地的。

    牛能够耕地,用得是脖子的力量,马能够拉犁,用的是胸脯的力量。

    草鹿不管是脖子还是胸脯的肌肉,都不能和牛马相比,若是让其拉动的东西并不沉重也就算了,若是太过沉重,牵引绳就无处捆绑了。

    安在它们的脖子上会勒得它们无法呼吸,绑在胸口两条腿前又迈不开,所以它们最合适的用法,就是像骡子一样,在背上挂着两个竹筐,垂落在它们腹部的两侧。

    货物的话,就将其放在竹筐之中,人在前面拉动笼头上面的绳子,带着它们前进。

    大部分的石灰和蜃灰都是这样运过来的,接下来,就是运送砖块了。

    一块砖的重量大约在六斤左右。

    若是在不伤草鹿的情况下,它们一次差不多能够驮动两百斤的重量。

    每天除去吃喝休息,在驮重的情况下,能够行走四十公里。

    院子距离陶厂有三公里的路程,来回一趟就是六公里,不过回来的时候因为不用负重,速度会快上许多。

    所以一头鹿一天差不多能够跑满十趟的路程。

    一万两千块砖,净重七万六千斤,二十头鹿,用了两天的时间就都运过去了。

    这么多的砖头,若是用七八个人来运输的话,没有半个月的时间怎么也运不完的。

    见识到鹿的运输能力后,族中那些对养着这些鹿颇有微词的族人再也不出来蹦跶了。

    同时,族人们对于驯养的牲口,也有了一种新的认知。

    原来养着这些牲口,除了用来吃肉外,还能帮助自己干活啊。

    砖块,蜃灰都准备好后,剩下的就是建造陶窑了。

    而在陶窑动工,开始填地基的第一天,部落里面的第一艘木船也彻底完工。

    五米长,三米宽,两米高的木船在族人的眼中确实是个庞然大物。

    这艘木船是没有配备桅杆和船帆的,驱动的方法就是靠着船桨人力划行。

    大河的水流虽不湍急但也不慢,若是顺流而下或者逆流而上都不困难。

    唯独在水流的冲击下,朝着两岸穿行起来比较费力,主要是怕水流会将船只朝着下游冲去。

    若是没有好的驾驶技术根本无法驾驭这艘纯人力的船只。

    所以,这艘被命名为岩盐一号的木船第一次下水,王伟是极为重视的。

    安排好了陶厂那边的人充填地基后,王伟匆匆赶回了部落。

    而这个时候,在族中三十多名壮汉的努力下,岩盐一号也在滚木的帮助下被推到了小河边。

    部落旁边的小河既能够被称之为溪,又能被称之为河。

    河水不过半人深,最宽的地方,也只有六七米。

    上游狭窄的地方,甚至不需要架独木桥,助跑之后就能跨越而去。

    而岩盐一号,需要在小河里面下水,让负责架船的人在河中掌握了它行使的诀窍后才可顺流进入大河。

    这个耗费了族中不少人力的木船下水仪式自然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看着这个造型奇特的家伙,他们很是好奇,这玩意下水之后会不会直接沉底。

    这样的玩意,真的能够代替竹筏穿越大河两岸吗。

    岩盐一号斜放在小河最为宽敞的地方,这处水域足足有六七米宽,但相比于岩盐一号五米长的船身来说,还是显得有些狭窄。

    这段时间没有下雨,河水又比较浅,所以哪怕就是王伟都有些担心,岩盐一号下水之后会不会有意外发生。

    不过再怎么担心,下水还是要下的。

    王伟一声令下,族中的壮汉们开始抬动岩盐一号下面垫着的木头。

    当木头倾斜到一定角度的时候,靠在上面的岩盐一号开始往下滑去。

    最后,它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一声巨响,落入了小河之中,溅起了漫天的水花。

    但随即,岩盐一号也因为惯性,大半个船身都没入水底,甚至看深度,船檐都抵住了水下的淤泥。

    “翻了,翻了”有人惊呼。

    王伟也是十分的紧张。
1...7273747576...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