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教主难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扬秋
不过刘二拉了他的袖子,黎漱就道,“让他们兄弟领我们去书房等你吧!”临出门前,接到了南楚捎来的信,其中就有张长老岳家捎来的。
张长老交代儿子们好生招呼客人,就随刘二走到小径旁的大树下,“有事?”
“欸,给。”刘二从怀里掏出信来给他,张长老一看封面的字迹就笑了。
“原来是谢家来信啊!还真是麻烦你们了。”大老远的替他们捎信来。
刘二挠挠头,“这不是啥大事,就是,听说他们三天两头的就去分闹腾,逼着人家替他们送信,三天一封,也是够呛的了!”
刘二看着张长老的眼问,“三天一封信,连着几回了,看来是遇到大事了。”
张长老哼笑,“在他们谢家人的眼里,从我这里掏不到钱了,就是大事。”
刘二笑了,“你不怕他们在老家败坏你名声?”
张长老摇头,“不怕,大家都有眼睛,都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就是把女儿嫁了个女婿,扶持着女婿有了出息,然后就全家就赖着女婿养着了吗?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不过别家因为选的女婿有长辈,不敢像谢家这样吃定了张长老,也或许是张夫人太过强势太过偏向娘家,别人家的媳妇不像她,心里眼里只有娘家,连亲生的儿孙都要退让。
大概是因为,张长老是个知恩的人,早年长期待在矿山,家里的事全由妻子一肩扛起,遇到难事,她不找娘家人帮忙,还能找谁?久而久之,娘家人在她心中的地位,跃升至第一位,别说丈夫儿孙了,就是她自己,为谢家连命都可以不要了!
所以当她快要活不下去时,她娘要她要求自己的丈夫纳妹妹为妾,且在自己过世后扶正对方,她虽恨,可还是答应了。
张长老转头就把消息散布出去,谢家人既然要得好处,就别想有好名声。
“你放心,我啊!已经不是当年任由他们谢家欲取欲求的傻小子了。”张长老拍拍刘二的肩头。
刘二看着他良久,“你心里有数就好,到底是你儿女的外家,跟他们撕破脸,你儿女也不好受。”
“放心,放心。对了!听说那个姓黎的女人来了?”说完了自家事,张长老连忙转移话题。
“是啊!”刘二叹气,“那女人对大教主还没死心,前些天还天天堵上门来,跟她说大教主不在,她们愣是不走,就是守在门外。”刘二冷笑,“当年给大教主下药的那个丫鬟也还在。”
张长老闻言一怔,忙问,“处置她了吗?”
“还没,大教主压根不知道这人的事,也不想听黎名医的事情。”
张长老恼了,一把揪住刘二的衣襟,“你们什么都没做,就这样摆着,是想放过她吗?”
刘二伸手拨开他的双手,用力的正了正衣冠,“怎么可能,教主说了,这事啊!没完,回头就让她主子知道她干的好事。”
张长老闻言张大了嘴,“你们,没瞒着教主?”
“怎么瞒?”刘二用力瞪他,“这事关乎大教主,当初如果没发生这事,说不定,说不定……”说不定教主的娘就不会死,教主小时候也不必受那么多苦。
刘二忘了,他赶到黎家小院时,长孙氏都已经过世了。
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的黎浅浅在他到来之前,也已经冻死在小院里了,只不过是一抹来自异世的灵魂成为了今世的黎浅浅。
寻找长孙氏一事,其实是不少老鸽卫心里的痛。
因为自她被卖之后,大家就一直在找她,其实严格说起来,难度不算高,一发现她被卖,他们就立刻行动了。
只是大家没想到的是,有人在背后扯后腿。
任谁都没想到,长孙氏竟然会在南城,而且还嫁给了大教主同宗。
得知她几乎就在自家眼皮子底下时,所有鸽卫都傻了!
他们没想到啊!完全没想到她就在离他们总坛不远的南城里。
还以为人伢子会把她卖到北晋、东齐或赵国,也或许是在那个小国,跟长孙夫人买下长孙氏的人伢子是个精明人,看人身上穿的虽是简陋粗鄙的衣服,但人身上的气质,一时半会儿是很难改变的。
尤其长孙氏自小除受到良好的教育外,还有来自天盛王朝遗留下来的老仆们教导,那教的可是宫中的公主才会学的东西。
人伢子虽贪却不傻,把人卖出去的时候,就长了个心眼,往南楚瑞瑶教的总坛附近卖。
本以为按黎漱他们找人的劲头,应该很快就能找到人才是,谁也没想到,大长老从中作梗,将长孙氏在南城的行踪抹去,甚至还散布假消息,让鸽卫们在中州大陆上疲于奔命。
结果人,就在南城附近。
可惜啊!刘二赶到黎家小院时,长孙氏己过世多日。
张长老与黎漱自小关系好,自然对长孙氏印象深刻,她虽比黎漱大,却比张长老小,是个温温柔柔的像水一样的女孩儿。
张长老之所以会娶谢氏,也是受到长孙氏的影响,他看谢氏就如长孙氏那样,殊不知长孙氏也有爆脾气的一面,谢氏自然也会有缺点。
“你老实跟我说,咱大教主不会娶她吧?”
“不会,教主说了,那一位既是宇国君王所爱,自然要让人家君王得偿所愿。”
刘二把黎浅浅说的计划告诉他,张长老大乐,“行啊!回头的发展如何,记得跟我说一声啊!”
“知道。”
接下来的日子,黎浅浅夫妻两个就忙着在丽阳城布置宅子,黎漱还是维持着他那个老习惯,走到那里置产到那里。
夫妻两个每天忙得很起劲,闲暇还不忙画画设计图,间中还派人往南楚送节礼。
有间客栈开幕,冷门主等人齐聚一堂,就想着再见凤公子一面,虽不知要跟他说什么好,但见了面,总会知道想说什么的。
可惜,开幕式由凤老庄主主持,就连黎漱也不见人影。
其实他们都待在专为东家留的院子里,院里有座小楼,盖得特高,足有七层楼高,可供人登高望远。
这日赵国皇帝终于醒来了,国都一时欢腾不已,不少人欣喜若狂,皇帝无恙,赵国国朝安定,再好不过了!
然有心大位的人,就难免气恼不已。
显亲王就病倒了!
听说病得不轻,还吐血了咧!显亲王妃为夫解释说,是被女儿给气的。
定国郡主与丈夫和离了,她本来想休夫来着,不过她爹说了,好歹也皇帝留点颜面吧!毕竟女婿的祖父是皇帝得用之人,她之前养面首,已经让蔡家脸面无光。
现在虽是蔡家做错了事,可是真要敞开来论是非,指不定大家要指责是定国郡主先起的头,怪不得婆家怕她生了儿子后,更加无法无天,只能想方设法把她打压下去。
毕竟有这么一个小辈在,长辈们的脸都让她丢尽了,不找机会把她压下去,日后其他人要是有样学样,当家人还怎么管这个家?
这个时候,定国郡主才尝到当初恣意妄为的苦果。
如果她没有养什么面首,也不会被蔡家那对婆媳拿捏住,现在逮到她们两作歹的证据,也能痛痛快快的惩治她们一番了。
可就因她理亏在先,她们出手在后,外人要说起来,只会说她的不是,而对蔡家婆媳多有体谅。
再说了,世人都同情弱者,那个外室势弱,她不是有意要苛待肚子里的孩子,实是逼不得已,做娘的为孩子的将来打算更是天经地义,她的孩子体弱,同个父亲的孩子,为什么她的孩子就该养不活?
而郡主的孩子就可以身强体壮,健健康康的?
她不服啊!
所以她算计郡主,把自己的女儿当成郡主生的,把郡主生的当自己的儿子养,有什么不对?反正都在蔡家,还是同一个父亲的孩子啊!
那个妾室的怒吼在她死后,仍频频回荡在显亲王的耳边。
他不免要想,同是父皇的儿子,凭什么皇帝高高在上,而他就只能拜服在他的面前?
所以他动手了。
只是他不懂,为什么皇帝没有在睡梦中死去?而是一直昏迷着,也因为这样,原本与他结盟的那几个家伙临时抽腿,一个个奔外头找名医去了。
显亲王一开始还冷笑的看着他们四下奔忙,皇帝是死定了!他不可能活的。
他们都只是在无用之功!
果然,都是皇子,没有一个人甘于平淡,没有人甘于平凡,甘于做个富贵闲人,就连荣国公那个蠢货也一样。
只要一撩拨,知道自己有机会坐上龙椅,就没有人不心动的。
便是因为如此,他方能如此轻松的让人给皇帝下药,动手的是七皇子,大家都以为他没有野心,错了!
显亲王一眼就看出来,诚王也就是七皇子心大着呢!
皇帝对这个儿子毫无防备,喝下他递上去的茶水,没多久就昏倒了。
可笑的是,整个宫里,在场的人都看到诚王给皇帝递茶水了,可皇帝昏倒,却无人怀疑过那杯茶水有没有问题,真是太可笑了!
然而显亲王未能一直笑到最后。
当皇帝迟迟未醒,病情也没有急剧恶化,他就知道出事了,可是与他合作的人实在太多,因此被他怂恿给皇帝下药的人也不只七皇子一个。
偏偏那个药分了好几种,还要按次序,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差池,药就不能完全发挥功效。
当初他就不想用这么复杂的药,可是幕僚们说,只有这样子才能把每一个参与的人全都拿捏住,逼他们每一个人都去给皇帝下药,如此大家才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结果现在他都搞不清楚究竟是那一人没去下药了。
显亲王一直安慰着自己,错有错着呗!也许,也许皇帝就这样一直昏迷下去,没法吃饭,身体自然就变弱了,日子一长,他也就寿终正寝了!
那会儿,显亲王还自认自己是做了件好事,毕竟他让皇帝在昏迷中毫无痛苦的死去嘛!
现实很快就赏了他一个大耳括子,狠狠地的把他打醒了!
皇帝醒了!显亲王才接到消息,皇帝的人就到了,显亲王被强灌了药,吐血昏迷的人就轮到他啦!
显亲王妃等人全都被控制住,她们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定国郡主气得要拿鞭子抽人,结果被接下来的圣旨给打蒙了。
夺显亲王亲王爵,废为庶人,夺显亲王妃亲王妃爵,废为庶人,并将挪往西园圈禁,废显亲王世子世子之位,废定国郡主郡主爵位,收回显亲王府,并限他们一家即刻离开。
此举将全国都的人都吓傻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好好的夺显亲王的亲王爵位呢?还圈禁?连他儿女的爵位都废掉了,还把显亲王府收回?
显亲王夫妻两因要被圈禁,所以显亲王妃被人押着,送上马车,与丈夫一同前往西园,天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她在国都生活了一辈子,连听都没听过啊!
世子夫妻带着孩子,狼狈的被赶出王府,世子妃手上抱着一个手,手里牵着一个,世子也是抱一个牵一个,他的几个弟弟们也同他一样,平时侍候的丫鬟、仆妇,因为还要验证身份,所以没一个跟出来的。
最惨的当数定国郡主了,她没抱过孩子,更没带过孩子,现在儿子得自己带,得自己抱,她平时抽人鞭子的时候,抽多久都不觉得手疼,现在才抱一会儿,就觉得压手了。
可是没人能帮她的忙,没看她哥哥嫂嫂都是手里抱一个,还牵一个?
“哥,我们现在要去那儿?”几位爷儿们平时都有侍从小厮跟着,遇事从来不用自己花脑筋,现在被赶出家门,大伙儿都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子。
世子想了想,道,“行啦!你们不是都成亲了吗?老婆都有嫁妆吧!先到她们陪嫁的铺子先歇一晚,之后咱们再作打算。”
世子妃点点头,转头看向几个还未成家的小叔子和小姑子们,道,“你们就跟着大哥、大嫂吧!”
至于定国郡主嘛!世子妃压根没理她,在她看来,显亲王府一直顺风顺水,日子过得好极了,一切倒霉的开端,不就是这一位作出来的吗?
穿越之教主难为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谁都不傻
显亲王府的败落,昭示着皇帝的病是人为的,而这个人应该就是显亲王无误了!
否则怎么皇帝病才好,就派人发落显亲王了呢?
哦,如今也没有显亲王了,只有庶人赵元平。
本来两位次辅建议将庶人赵元平逐出宗室,夺其姓氏,不过首辅持反对意见,认为没有必要做到如此。
按说谋害皇帝的主犯该处以极刑,全家腰斩,但赵国皇帝听从首辅的建议,将庶人赵元平灌了宫廷秘药,让他从此有口不能言,听得见看得见,却不能说,四肢虚软无力,没有自主行为能力。
对他的儿孙们,也没有流放或关押,而是放他们在外生活,只是不再拥有宗室身份的他们,名下也不再有产业,他们的外家与妻子的娘家,不再有王府护着,往日靠着王府名头,日子过得火红的这些人,往日风光不再。
往日高高在上的王孙公子,如今只能靠着妻子的嫁妆度日。
有两个才嫁进门的新媳妇,当天就由家人做主,和离了。
于是依靠世子夫妻两过活的弟弟,又多了两个。
世子为此对妻子深感抱歉,很自觉的,把他那些侍妾们全卖了换钱,至于良妾……人家一得知王府倒了,就主动提出放妾要求。
亏得世子妃娘家还算是家底丰厚,给她的嫁妆是一百三十六抬,这些年在王府操持家务,她也从中获利不小,一时半会儿,要养这些小叔子、小姑子,倒也还成。
不过唯有一人,她是无论如何都不欢迎的,那就是定国郡主。
其实不说她,就是世子自己也对这个妹妹意见颇多。
只是带着这些庶弟庶妹,却不肯带她这个嫡妹,难免有些说不过去。
“先安顿下来再说。”
好不容易叫来马车,众人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此事看似告一段落,殊不知后续还在进行审讯,显亲王平常做事并不避着长子,可这回,他却瞒着长子,也许是因为,近来一连串的事情,让他发现长子与自己的预期渐行渐远。
与显亲王合谋的这些人,得知显亲王第一时间就被灌了药,心里都暗松口气,觉得皇帝因震怒未及审问,就处置了显亲王,他们也因此逃过一劫,不用担心被揭发自己被胁迫给皇帝下药一事。
谁知,皇帝之所以第一时间就收拾了显亲王,是因为他早就知道,那些人与显亲王合谋了。
于是没几天,后宫里接连有嫔妃因故失宠,有被打发去冷宫的,也有白绫一条自行了结的,她们的母家也没逃过一劫,纷纷中箭落马,夺官的夺官,流放的,砍头的比比皆是。
就连荣国公也不例外。
他比显亲王好一点,虽被夺爵,但荣国公本就是个富贵闲人,没有实权,世子不再是世子,他也没觉得有何差别,毕竟他还是宗室啊!比显亲王的儿孙们强了。
没了爵位的荣国公,就是一白身,他早就身无分文,以前还能靠着国公爷的身份被人巴结讨好,现在走在路上就跟平民百姓一样。
国公夫人不明白,为何丈夫会在这一波被处置的名单中,找上来宣旨的太监一问,才晓得丈夫作死,竟然被显亲王说动,与他合谋,给皇帝下药。
荣国公被妻子暴打一顿,不免委屈万分抱怨道,“我真没给陛下下药啊!真没有,我哪有那个胆啊!”
以前他都是喊陛下哥的,自被申斥失宠后,他就很自觉的改口喊陛下了,可是陛下没有因此就再如以往那样命他改口,而是就这样默许了。
荣国公又不傻,总算明白,以前是自己太过托大,皇帝说的不过是客套话,他却就那么理所当然的当真了。
可明白归明白,心里也不是不气的,你说你不乐意我喊你哥,要我喊你陛下,你就派个人跟我说一声,我也就改口了嘛!何必这样暗搓搓的憋着气不高兴呢?
其实皇帝身边的人不是没提醒过他,就连他亲娘也叫他该对皇帝恭敬一些,但荣国公全当过耳旁风,没听见。
便是因为如此,显亲王派来的人与他那么一抱怨,他就乖乖的上勾了。
然后就答应对方,让人给皇帝下药。
他这时会说,他没胆给皇帝下药,那是因为下手的人不是他啊!他确实是动用了贤太妃在宫里留下的人脉,让他们伺机给皇帝下药,只不过他不晓得的是,贤太妃的那个人早就投靠皇帝。
接到荣国公传来的消息和药包后,他立刻就卖了荣国公,把药呈了上去。
这也是赵国皇帝之所以能占先机,未让显亲王得逞的主因。
至于为什么未对显亲王这个主犯施以极刑?
嗯,别说赵国朝臣们好奇,就是黎浅浅他们也觉得奇怪。
这天晚上,大伙儿在听完刘二汇报关于显亲王一事的最新消息后,不免七嘴八舌热烈讨论起来。
最后还是黎漱凉凉的说道,“这还不简单吗?从犯不是被斩首,就是被流放,连他们的家人也不例外,可是始作俑者的显亲王本人却只被圈禁,而他的儿孙毫发无伤安然在外如常过日子。如果你是从犯的亲戚、朋友,见此落差会作何感想?”
“那肯定是逮到机会,就狠狠的修理这些昔日高高在上王孙公子们啊!”春寿冲口而出,说完之后随即讪讪的看向众人。
黎浅浅朝她安抚笑了下,“所以赵国皇帝这一招,是借刀杀人啊!”
他不对罪魁祸首动手,还得了个仁厚良善的好评语,不少人大概还觉得皇帝心慈手软,太软和了,面对想杀自己的兄弟,竟然还这么仁慈,啧啧啧,不怕日后有人有样学样吗?
呵呵,但事实告诉我们,大家大错特错了!
外界都以为显亲王好好的被圈禁在西园,殊不知显亲王在第一时间就被皇帝下药了,如今的他已经算全残了!每天有专人来侍候他起居,顺便把外头的事告诉他,包括世子等人在外头生活得如何艰辛。
显亲王妃如今有点半疯颠,所以被单独圈在一个屋里,每天也是有专人去侍候她,并约束她的行动,免得一个不注意,跑去把显亲王给弄死了。
世子他们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想做生意,没本事也没靠山,如今全是庶人,想象往日那样,仗着宗室名头打发上门要钱的混混?别傻了!
世子妃把小叔子们全放到嫁妆铺子里去做事,不做事?那就没得吃。
以前他们要是受了委屈,只要回去跟姨娘、侧妃撒娇告状,就有人会去显亲王耳边吹枕头风,然后就有人替他们出气了。
现在?
侧妃、妾室还在验证身份呢!没人跟出来,就算跟着出来了,世子夫妻也没义务养着她们,她们自有他们的儿女来奉养。
而还没成亲,还得靠大哥大嫂养活的爷儿们,想到自个儿吃苦受累尚吃不饱,还得养亲娘?就都有点抵触,不想去把亲娘接出来了。
至于已经成亲的,家里还得靠妻子的嫁妆过活呢!还有小的要养,在看到大哥把妾室全卖了换钱后,他们也很自觉的照做,就怕妻子和那两个新进门的弟媳一样要和离。
于是有娘家的侧妃和妾室,只得寻娘家人将她们赎出去。
上了玉牒的侧妃们,是别想再嫁了,但夫主成了庶人,她们呢?这一问,才晓得她们也成庶人了,就算显亲王给了放妾书,她们庶人身份依然不变,有嫁妆的便拾缀起来,把儿孙接过来同住。
只是日子过得拮据,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挥金如土。
除此之外,还有人不时上门找麻烦,理由千奇百怪,让人烦不胜烦,找官府来处理,衙役们姗姗来迟不说,来了之后还伸手要红包。
世子妃对小姑子们的要求不多,让她们为自己绣嫁衣,以前有钱有权,不会绣活儿,绣娘多的是,由她们代劳便是,现在嘛!全都自己来。
显亲王府失势之后,世子妃这些天接待的,清一色是上门退亲的。
导致她现在天天找媒婆帮说亲,得在最短时间内,把这些小姑子嫁出去。
其实她们已经很好运了,没有被送进教坊。
不过饶是如此,也还是有刺头惹麻烦的,叫世子妃气得不行。
以前她不好收拾这些娇滴滴的妹妹们,现在嘛?呵!吃穿全靠老娘一人扛,还敢给老娘耍脾气?日子过得太好了是吧?
饿,饿一顿不成,那就饿一天,再不行就继续让她们饿下去。
反正不让她们饿死就成。
统统得嫁出去,给老娘换聘金进来。
显亲王妃,纵使已经疯疯颠颠,但听到庶女们被长媳收拾,还是会哈哈大笑乐得开怀,显亲王就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可怜喔!
夫妻两个只有在听到定国郡主的事情时,才会一致的露出极为复杂的情绪。
对这个女儿,夫妇两个是又爱又恨。
尤其是显亲王,倘若不是这个女儿引来前女婿那个外室说的那番话,他不会起心动念,下定决心去做这件事。
他是拚了一把,奈何失败了!
人嘛!总是习惯推卸责任,因为无法接受那样沉重的负荷。
其实显亲王本来就野心勃勃,否则定国郡主不会被养成那么跋扈张狂,比宫里的公主还嚣张啊!
再来嘛!他自认自己有那个能力可拚搏一番,毕竟他外祖遗留下来的定国军,在军中势力不小,若不是当时年幼被皇帝压着,指不定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是谁呢?
便是以上种种,在听到那女人不平的怒吼之后,他才会起了心思,终于放手一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