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万古一逆贼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秽多非人
清方照例派了一名护送委员,还有四十多个骑兵马弁前来护送。洪景来这次是副使,就免去了很多陋规。只是按照规矩,赠了那委员一柄金漆的织绢扇子,还有一个日本进口来的银装唐样大刀。
在盛京得到了相当的招待,这次没有沙俄使节团一道了,人家是十年“朝贡”一次,不像朝鲜一年朝贡次。注1
这一趟好在有林尚沃陪着,多了一个可以聊天打屁的人,不然不知道有多枯燥。到是金平淳,金芝淳这个从兄对他的照顾仅限于替他多备了一匹马,雇了两个随从照顾他的起居,连话都不愿意和他多说。
还是洪景来在义州帮他介绍了几个本地行商,以他的马夫的名义加入使节团,多少替他弄几个本钱,好去燕京倒手挣些银子。就算能吃饱穿暖,但是再怎样,挣些钱买些汉籍,给他母亲买两匹丝绸也是好的吧。
于是金平淳就死皮赖脸的凑到了洪景来的小队伍里,和他亲爱的洪大哥愉快的交流起来。
除了普通的求学之外,那些经义文章洪景来也就是靠原主的记忆才能通晓,但是发散开来讲些成功学啊,心灵砒屏蔽霜什么的这就是洪景来的拿手好戏了。
上次去燕京,洪景来可是一悠悠读书uu整套什么做生意不是赚取钱财而是赚取人心的说辞把林尚沃忽悠的纳头便拜,现在亲亲切切的叫洪景来大哥。
那时候林尚沃都做了湾商本店的书屏蔽记,见了好几年世俗人情,都能被洪景来忽悠成功。现而今金平淳不过十四岁,涉世未深,那还不是一忽悠一个准。
通俗点说,就是小伙子被忽悠瘸了
不过两个人还是有观点不同的地方的,洪景来认为如果能够设法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那么导致一定范围内的天主教传播也是可以容许的。
毕竟这年头朝鲜能接触到的欧洲人主要也就是传教士和外交使节,如果要把他们掌握的技术都学习到,传播开,不可避免的就会夹带许多天主教的内容。人家就是传教士,其他的才艺不过是附带而已。
但是金平淳似乎很排斥包括天主教在内的各种宗教内容,他坚决捍卫朱子学的正统地位,认为一切“异学”、“伪学”都应该彻底消灭,学习的人应该施以流放,让他们改造思想和灵魂,再回来重新修习正道。
这倒是很符合朝鲜惯来的“崇儒抑佛”方针,大部分的儒生都极为排斥佛道,当然也同样排斥新接触到的天主教。
最直接的体现就在废主燕山君时期,这位原本还算不排斥佛教的君主,在仁粹大妃去世后,先是撤去三角山藏义寺的佛像,赶走寺内僧侣,将教宗首刹兴德寺的佛像废去,寺院改为官用。大量没收寺院的土地和庙产,还俗僧众。
到了1504年,燕山君直接毁废朝鲜禅宗首刹兴王寺,移佛像至桧岩寺,甚至将名刹圆觉寺改为妓院。自王氏高丽以来所举行的僧科制也被迫废止。不久后,兴天、兴德寺相继被焚,禅宗、教宗本寺俱毁,宗务转移他处。
没错寺院做妓院,比“三武一世”灭佛还要厉害
这些旧账不翻也罢反正金平淳这小伙子一心向学肯定是好的,就是古板了些,小小年纪居然也有些不知变通。洪景来心下苦笑,但也不准备纠正什么。你一个三十岁的大人,去和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争论该不该学习新科学知识,基本上是你也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最终互骂傻批为结局。
所以洪景来也不和他纠结这个问题,只管和他聊天打屁,讲些奇闻异事,甩出些八道掌故。能吹吹水,打发时间也就得了。
加上林尚沃这个好帮手在,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快活的很
照旧过山海关,转永平府,也就是现在秦皇岛市那一块,直隶总督吴熊光派了两个候补官过来迎了一迎,因为是去圆明园拜见嘉庆,所以不用急着往燕京奔,当夜就歇在永平县。
正睡得香,洪景来梦里正不知道神游到何处,突然间就被恐怖的地动山摇给惊醒哪里还有什么迷糊,幸好身上还有裤衩和里衣,掀开被就往外跑。
嘉庆十年闰六月十一日1805年8月5日,震中昌黎北纬397°,东经1192°,震级55烈度7。
地震情况再,据永平府属昌黎县知县何安澜禀称闰六月十一日丑时昌黎地震,该县衙署、监狱、仓廉墙垣,俱有坍塌;在监人犯,先经提出看守;仓谷盘量另贮。儒学、祠庙墙垣,震倒数处。复赴四乡查看,惟近城十里内之五里铺、泗涧村、前后山庄、何家庄、八里庄等处,房屋墙壁,间段倒塌。
注1实际是有沙俄使团的,不过人家走的是恰克图和广州两处,而且由于这次不肯练习磕头礼仪,被嘉庆严旨遣送回国了。
18.洪景来暂充大使
地龙翻身,昌黎县城内毁倒房屋二百五十余间,但是灾情却不太严重,或者说伤亡不太严重。
说来道理也简单,永平地方的百姓他们修房子屋顶用的是柳枝编的那种长席,修起来很简单,当然塌下来也就很简单。不过这玩意儿就算砸下来也砸不死人,总不能会被柳枝席给砸死吧,那你这也太不走运了。
反正只穿着行褂连个便帽都没带的昌黎知县何安澜旋风般的跑来馆舍,那真就是吓得够呛。这要是朝鲜使臣有谁死在永平府,第一个吃挂落的肯定是他,甚至这个官都有可能算是做到头了。
一面召集衙门的快壮两班,把那些平时住在县城内外的上千在册的不在册的衙役帮闲都给叫起来,沿街查访灾情。一面就是赶紧来馆舍查看使节团的情况,有无损伤。
等看到穿着大裤衩和里衣在院子里有些惊慌失措的洪景来,何安澜长舒一口气。起码副使是屁事没有,只要正使再没事,就算死个把随从通事之类的人员,那完全可以报一个病故之类的。
“正使安在”都这时候了,随时可能会再发生余震,何安澜也顾不上礼仪不礼仪的,安全与否才是最重要的。
“啊不知啊”
洪景来突然被揪住,本来就刚经历地震,你再镇定的人这会子肯定也慌神了,自己的小命都差点没了,哪里还能想到别人。
“哎呀”何安澜也知道问了不管用,只好放下洪景来再去寻人。
这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家走了水,除了喧闹之外居然还升腾起浓烟火星。城内房舍密集,轻忽不得,何安澜真是两头大,火烧全城的话他也是一个完蛋,真就是恨不得爹妈给他生八条腿。
正忙乱着,院里终于有了信,金芝淳那间房很不幸塌了一半。由于这是官修房舍,当然不会是和老百姓一样用柳枝编个席就做屋顶的。别看房梁屋瓦俱全,实则偷工减料不少。
本来外面样子尚可,住着也还行,如果啥事不发生,呆上一夜使节团就走了,明年又可以申请经费继续修。可偏偏今晚上地震了,是啥扑街样子立马显露无疑。
外边民房还不过只是塌掉半拉屋顶,而昌黎城内的大量官方建筑却几乎倒坏一空。监狱塌了,官仓塌了,县衙也塌了真事嗷,可不就是闹着玩呢嘛
就算有官不修衙的惯例,可你连县里的大狱都塌了,你这偷工减料什么的也太过分了,真就是糊弄事情呗。
不过也好在他偷工减料,你要是货真价实的房梁砸下来,那金芝淳一条小命就直接丢这儿了。可那大梁是个样子货,早就朽了。人是被砸到了,但是好像问题不是太严重。
何安澜只听人受伤,心下就凉了半截,立刻组织人手清理废墟,理出通道,把金芝淳给弄出来,请医延治。
而且朝鲜正使出了事情,这绝对瞒不住了,立刻派人连夜去保定通知直隶总督吴熊光,请大佬出面处理。他一个小小的昌黎知县如今也就只能跑跑腿,在职待参罢了。
另外就是使节团自己赶紧写一道呈文送燕京,告知受灾情形。毕竟使节团在清国内的行程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一站一站,有兵丁护卫跟随,有官吏沿途指引。
金芝淳现下伤了,走不得了,整个使团就只好停下来,等待清方的处置。
除开正使金芝淳,使团内还有些随从家人受伤,但大家的情况都不太严重,主要就是外伤,金芝淳经过诊治也确定只是伤到了骨头,但没有骨折,只要安心静养那么个把两个月应该就好了。
大家长舒一口气,此时吴熊光和嘉庆的旨意差不多也一起到了。
这年头的官修建筑是什么货色,做到了直隶总督的吴熊光清楚得很。他自己的直隶总督衙门都不见得好到哪里去,顶多是结实一点罢了。至于昌黎这边的,那倒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真就是被使节团给碰上了呗。
所以他也不废话什么,一方面赶紧去天津和保定找好大夫,一方面也赶来看望金芝淳和洪景来。
话里话外,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等将来进了京或者去了圆明园,嘉庆肯定是要召见的。召见的时候,肯定也会问这桩事情。反正就是不要提什么屋舍的情况,哪怕将来真问起来也含糊其辞敷衍过去。
真要说什么建筑偷工减料,导致朝鲜国谢恩使身受重伤。那这问题就更大了,申领、督办、监修、报销、核算等等等等,整条线上所有人都没有好果子吃,牵连大了去了。
吴熊光堂堂直隶总督和金芝淳老弟长老弟短的,可算是屈尊降贵,不仅说的诚恳,还暗中派家人给金芝淳和洪景来各送了一笔汤药费。
人家都做到了这个地步,大家都是明白人,没必要做的太绝。金芝淳就算心里有点气,这下也消了。大家自然不可能再去提这个窟窿,你我心知肚明,就说地龙翻身,屋椽震落,受伤至此。
看着洪景来写完呈书,吴熊光夸了一句“老弟的奏文真是一绝”后,就快马送往圆明园去了。
和他一道来的嘉庆的旨意倒是十分“体贴”,允许使节团就地委有司衙门妥善照顾,供给衣食和医药。暂缓去往圆明园也没什么大事,如果金芝淳的伤势较重的话,也可以送到燕京高丽馆安置。
另外就是嘉庆还派了一位天使,带着太医院的太医和许多跌打药来永平了。以显示他圣天子爱护属国百姓的的天恩浩荡,以及怀柔万国的阔大心胸。
过了三天,新旨意又到。嘉庆大概是担心昌黎县的医疗条件不行,让地方有司妥善把使团送到燕京高丽馆去。
既然正使金芝淳受伤不能起身,副使洪景来直接来圆明园就得了。反正不是贺圣寿或者贺正旦这种大事的使节,李朝来的这么勤,李王的忠诚他嘉庆已经知道了,有这份心意就好了。
19.巧遇故人有眉目
洪景来和金芝淳算是老相识了,当年庆兴大捷的时候,担任咸镜南北招讨大使幕府掌书屏蔽记的就是金芝淳。
庆兴大捷能坐实大捷,且广为传扬,有很大一个原因是金芝淳的文笔好。他写了一封报捷文书,一路从庆兴飞马传到汉阳,使得地方上的士庶真就是老少咸知。
洪景来因为那次边功,很幸运的起复任官,最后授庆尚道东莱府分巡判官。
而金芝淳作为幕府掌书屏蔽记,那可是运筹谋划,总理机要,苦心孤诣,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当时朝议就定为了功臣第三,要不是因为崔正基“守土不溃”拿了个第二,指不定金芝淳就是闵廷爀以下第一人。
所以咯,最后闵廷爀做了议政府右参赞,而金芝淳稍微转了一圈,就做了咸镜道观察使,而后又调回汉阳,做了吏曹参判。
人家这个升迁速度,那才算是坐上了火箭,洪景来和他一比,真就一个啥也不是呗。要不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呢,有个大哥叫金祖淳可不就是这么爽
也因为有这段因缘,加上金芝淳也知道金祖淳现在比较器重洪景来,愿意借由洪景来拉拢丰山洪氏,登庸丰山洪氏的子弟。所以对于洪景来暂时处理使团的大小事宜,他并没有什么不满,反而还很放心的吩咐洪景来。
“尽管放手施为”
他大哥金祖淳连数千训练营兵都准备交给洪景来照管,就不用说这么一个使节团了。大家都是外戚一方的自己人,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既然人家愿意做甩手掌柜,洪景来也无所谓什么。干就干呗,反正不管是正使还是副使,只要肯给嘉庆三跪九叩就得了。其他的事情,使节团上上下下的人早就做熟了,按部就班即可。
接了嘉庆的旨意,吴熊光和何安澜立刻找来一辆太平车,这车比普通的二轮马车大,倒不是因为他特别坚固或者什么的,纯粹是因为这车是四个轮子
放心,没有什么新奇的机械设置,转弯的时候照样抓瞎
只不过就是车大,能让金芝淳安安稳稳的躺好,不至于受太大的颠簸。垫上好几层褥子,虽然软和,但估计能帮金芝淳捂出个痱子来。
接过了朝中拟好的谢恩表文,就算是正式接过了出使的重任,以后和清方交涉什么的,就先由洪景来出面处理了。
入驻燕京高丽馆,分配好大小房屋,使团那些做熟了清朝贸易的行商早就急不可耐了,各自撒欢似的去找自己在燕京的老主顾。
而洪景来则是要等嘉庆派遣给金芝淳的慰问天使过来以后,才能在清方的引导下,去往圆明园拜见圣驾。
去圆明园的也就小几十人,剩下的绝大部分使团成员都留在燕京,一方面照看不能行动的金芝淳,一方面就是快活的做生意。
洪景来把自己的那些“股东”一股脑儿的都打包交给了林尚沃,做生意的事情,不会有比林尚沃更加轻车熟路且放心的人了。至于老恩师曹允大点名列清单要的东西,也一并托付给他。
“大人,天使已至,就在前厅”正和林尚沃吩咐着,一个侍从过来禀报。
洪景来听了立刻起身,他哪里敢让带清的天使久等。
可到了前厅,洪景来一见面,差点高兴的跳起来。这来的是老熟人啊,而且是喂饱了的老熟人
“下国使臣洪景来,参见天使”虽说是熟人,可跪还是要跪的。
“起初还以为只是巧合,没想到果真是洪老弟。”说完那清使就立刻让洪景来起来。
不是当初交还龙川漂民的倭兴额又是谁
先不叙旧,带着倭兴额去给金芝淳宣读一下圣天子嘉庆的关怀口谕,然后是两名太医过来问诊一番,最后赐下御药若干。
天恩浩荡啊天恩浩荡
两人这才有了坐下稍微闲话几句的功夫,和洪景来当初预估的一样,倭兴额回燕京后就因为办事得力升了礼部的郎中,转头就补了军机章京。
因为出身实在是太好了,资历上又完全够格,两个月前,满班的领班军机章京出缺,就由他题补上来。现而今这位乃是货真价实的“小军机”之首,圣眷正浓。
由于随侍在圆明园上,前头在昌黎由吴熊光送达的李朝使团呈文就是由他送到几位军机面前的。他看了一眼之后,惊奇的发现使团的谢恩副使居然是当初那个很“乖觉”的洪景来。
于是自请前来慰问,顺便见一见故人。联络一下感情,加深一下友谊。
洪景来正愁金祖淳吩咐的为思悼世子追复一事无从下手,现而今堂堂的领班军机章京就在面前,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表面上那是竹筒倒豆子,把一概情由都分说明白。当然啦,像什么英宗饿杀思悼世子,朝野党争酷烈之类的隐秘内情都一概略去。
只说纯宗大王想到自己的亲祖父思悼世子由于早逝,而没有继承王位。在他父亲正宗大王时就希望能追封自己的“本生”父思悼世子,只不过由于尊孝章世子为亲父,一时不方便向带清解释,这才拖延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