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鲁班的诅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圆太极
.





鲁班的诅咒 第二册|5.弦音寻
.
点绛唇尽卷疑云,高宅临水动杀机。
暗尘不起。碧血凌波地。
小路未行,仿佛轮回道。
音如水。楼堂刃气,软语吴歌里。
格里是偏厅,嗯吾到堂前间瞄瞄。柳儿嘴里说的堂前间就是一般说的正厅或者堂厅。可这座楼是后院的一座独楼,应该是这园子的戏楼或者书楼,不是宅子的几进连房的正楼厅,所以就管它三开间结构的中屋叫做堂前间。
柳儿的话五候从来都只有听的权利,所以等鲁天柳已经从旁门进到堂前间好一会儿了,他还站在原地没敢动弹。那是因为鲁天柳没让他跟着。但他还是忽然意识到什么,回转身来,伸手去拉那已经虚掩上了的花格漏门。
秦先生明明看到鲁天柳和郑五候往前厅方向拐过来的,可是现在却瞬间不见了。他往回走过来,在这三开间的楼厅前站住。这座楼没有横匾,只是在正屋八门的两侧立柱上挂了一副对联:一声唱媚满江河海,三杯茶香落日月星。从这对联上来看,这里应该是个戏楼。是主人邀亲会友品茗听戏的地方。
他走到门口,看了看这八扇门都没搭扣。那么这门肯定是开着的,要么就是从里面栅住的。他打开藤箱,从里面拿出一个铜摇铃。这个和酒瓶差不多大的铜摇铃是个摄魂死封铃,什么意思呢铜铃里的撞球是个固定死的空心球,这铃铛摇动是没声音的。不,应该是这铃铛摇出的声音人是听不见,只有鬼才能听见,少数一些具有特异听觉的动物也能听见。
铃口翻转过来的边沿是锋利的刃口,秦先生从来没觉得这刃口能派什么用场。他会些三脚猫的功夫,那是在龙虎山学法时。那些道士高兴时他教一招,你教一招拼凑起来的,他一直觉得自己是有本事的人,但在这方面他很有自知之明,他从没觉得这些是真正的技击功夫,用来教训教训地痞流氓也许还能凑合。下山时,老道士们也觉得对他有些说不过去,就送了他这么个铜摇铃,叫他在紧急时用这做武器,按天师法中收魂法的摇铃路数格击。可这法子他从没用过,不但这法子没用过,其他法子也没用过。他这辈子就没打过架。
他站在立柱旁,侧身把手伸出,用铜铃推了推最旁边的门,门没动。他横着移动了一步,又用铜铃推了推第二扇门,也没动。于是他又横走一步,准备再次推门。
扑啦啦。是羽翼扇动的声音。秦先生的耳朵和眼睛的余光告诉他,在往花房去的叉道口处,有团黑乎乎的东西一条直线般朝他飞过来。他身体赶忙一个斜侧,那东西从离他挺高的地方飞了过去,可是飞过的同时却丢下一些东西落在他的脖颈处。
秦先生站直身子,回身望去,飞过去的那团黑东西正扇动翅膀,在空中调转方向。空中调转方向时的速度是很慢的,这也就让秦先生看清了,那是一只黑色羽毛的鸟儿,黄嘴黄爪黄眼睛。他对鸟不是太懂,但他见过以前那些用鸟儿衔签算命的同行有这样的鸟,好像叫蜡嘴鸟。这种鸟的喙粗短而且厚实,坚固有力,特别能啄咬。它在空中的飞行也可以快速转换方向,很是随意和灵活。
其实秦先生对这鸟是真的不懂,不止他不懂,这世上还真没几个人知道这鸟。眼前这鸟叫瞿雎,是极具灵性的怪鸟。外相和蜡嘴鸟很像,实际上是有很多区别的,据说早已灭迹不见了。
上荒禽经有记载:沿水有鸟焉,其状如乌,喙、足、眼黄,善啄,喜食尸脑毒物,是名曰瞿雎。
蜡嘴,在秦先生的眼中他依旧是蜡嘴。它在空中已经掉过头来,再次朝秦先生直冲过来。秦先生这次是正面朝着那只扁毛畜生,所以他看得很清楚,这畜生是要啄他的眼睛。
对于这样的攻击武器和攻击形式,秦先生一时竟找不到对付的办法,只能还是一个弯腰低头躲过。可这次与第一次不一样了,它弯腰低头,那蜡嘴鸟竟然也随之下落低飞,他这一躲的幅度比第一次大,反倒只是险险地躲过。蜡嘴鸟是紧贴着他的头顶飞过去的,一直飞到往花房去的那个岔道口,轻巧地收翅落在一只平伸着的手背上。
一只洁白的手,修长的手指,优雅的手形,黄嘴黑毛的鸟儿落在上面一动都不动,手和鸟连在一处就像是一座温润的青田石雕。
只看得见手,却看不见人。架鸟的人被栏外的剑形假山石遮住了。
秦先生深吸了两口气,摸了摸蜡嘴鸟丢在他脖颈处的东西,湿湿的,黏黏的,一股冲鼻的味道。秦先生自嘲地笑了笑,他知道这是什么,鸟屎这扁毛畜生倒还懂得以势取人,先不啄你,先拉你一头屎,恶心恶心你。
秦先生看着那手,他知道那是对家的人。对家的人出现了,就意味着除了已经知道你们来了,而且该布的坎都布了,该撒的扣儿也都撒了。现在到了各凭技艺本事的时候了,生死在两可之间,也在眨眼之间。同时,这也是最后的警告,怕死的话,现在走还来得及。
秦先生自嘲的笑一直就没有消失,并且笑着朝那只手缓步走去。他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
蜡嘴鸟头一伸,背一弓,脚一蹬,又直线般朝着秦先生冲飞过来。秦先生还是弯腰低头,但他多加了个动作,弯腰的同时他还朝左侧跨步。
蜡嘴鸟的飞行速度比刚才快多了,方向的改变也比刚才迅疾。幸亏是秦先生往左跨出了一步,这鸟才和他的脸成平行状,贴着他的右脸颊飞过去。他不但感觉到翅膀带过的风,也感觉到羽毛拂过的柔软。他知道,要是不侧躲的话,他的眼珠就可能已经少了一只。
秦先生没敢停步,他不再缓步前行,而是突然迈步纵向那剑形石头,带着些微喘,纵向剑形石头。
其实在那鸟儿脱手飞出的瞬间,一个青色的身影无声地朝花房那边隐去。秦先生看到了那个身影,他不会让这身影逃脱,他也不能让这身影逃脱。他要找到柳儿和五候必须抓住这个身影,他要保证他们此行无恙也必须抓住这个身影。
秦先生随着那青色的身影一起隐入了花房巷子中的淡淡雾气里。
一阵琵琶的弦动声从戏楼的二层传到下面的堂前间,琵琶的声音很清脆很悦耳也很急促,就如同盛夏的雨点,也如同五侯急促的心跳。
弦声渐渐慢了下来,雨点渐息了,五侯的心跳声也在减缓,突然间那心跳仿佛停止。
雨息了,风却来了。一阵突起卷起的银色狂飙,笼罩了整个厅堂
郑五侯刚刚才意识到秦先生没有跟上来,他回身去拉那两扇虚掩的花格漏门,这时他才发现,这门不是虚掩,这门关死了。这门虚掩的样子其实就是关死,已经无法再拉开了。
五侯没有费力继续拉门,他想到的是柳儿。这门既然已经封口,那么进到堂前间的柳儿不是更危险吗于是他连个眼都没来得及眨,两三个纵步也冲进了堂前间。
这堂前间和一般的正厅没什么两样。也是只有太师椅和茶几、长几之类的,有所不同的是这厅内比一般的正厅多了四根立柱,在厅堂的两侧。这大概是因为戏场放在二层,所以要特别加固,看戏的时候人多,木制的楼层要承受较大的重量。
厅堂内除了一般的摆设外,还有个人直直的站在那里,那人不是鲁天柳。
那人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袍,长袍很干净也很服贴,都有些像是裹在身上。站立的姿势很是僵硬,打眼看还以为是这厅里多出的第五根柱子。
郑五侯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怕,面前这样一个人他也没觉得可怕,这是年轻人的优点。可是他的心却在狂跳,那是因为不见了柳儿。他心里怕了,他心里也乱了。这是年轻人的缺点。
二层传来的琵琶声让他觉得自己必须上去,上去的楼梯有两道,是对称的燕尾式双楼梯。可两个楼梯口都在厅堂的后墙处,过去必须经过那黑衣人的身边。当然,这身边的概念是指可攻击的范围。
琵琶声的急促调起了五侯的肝火,他有些不管不顾地往前靠近。可是他马上就止住了步子,将朴刀摆了个圈儿刀左斜劈的起势。因为他发现琵琶声也调起了黑衣人的杀气。随着弦音,那人摆出了一个怪异的姿势,如同是在舞蹈,可五侯眼中更像一把剑,一把有些弯曲的剑。这人让他想到了师傅讲的那些剑侠刀客故事里说道过的吴钩。
琵琶声渐慢,那黑色的吴钩杀意却渐浓。弦音欲止,吴钩锋芒已现欲杀。
五侯的圈儿刀,也就是旋风杀刀法,是没有闪躲避让的招式的,所以他必须抢到先机,否则就算能一刀功成也是同归于尽的局面。
刀风骤然而起,是旋风,银色刀芒带起的旋风。五侯的身体在旋转,一圈接着一圈,随着这旋转,刀风越来越急,刀力越来越劲。五侯带着刀旋转成一个必杀的漩涡。
吴钩虽然也是利刃。但他只是一把能曲直的剑。轻巧的剑身肯定受不住朴刀卷起的狂飙。所以他只有退让,退让,再退让。是的,他只能往后退让,而无法往旁边躲闪,因为那刀芒的旋风已经封住了整个厅堂的宽度。刀风中木椅、茶几的碎块在飞溅。
那退让的步法姿势合着琵琶的弦点,真像是舞蹈,怪异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突然,黑色吴钩停住不动了。他难道不再需要退让开旋风的锋芒了不是,是因为这狂飙般的刀芒再也碰不到他了。
旋转砍杀的五侯疏忽了一件事,在这里,技击功夫是其次,真正厉害的是布局,是坎面儿,是扣子。吴钩不再退是因为有扣子落了,而且他能保证五侯肯定落扣。
天网罗雀是一道坎面儿的名字,其中头扣是一张韧藤马鬃网,这不是死扣,是个定扣。为四足一头的布置,扣子就架在那两边的四根立柱上,那四根多出的柱子各牵一角为四虎足,动弦的扳扣为一凤头。
吴钩已经快退到了后墙,他挡不住那刀风,所以他必须退。他要拉弦,所以他也必须退。
他突然止住退后的步子不动了,是因为他的左腿已经踩到了凤头,那是一块翘翘板样的青砖。青砖被踩下,凤头抬起,虎足便扑。
机括非常灵敏,弦子动得很快,那韧藤马鬃网像片乌云直直地往五候头顶罩落下来。
五候的身形依旧在旋转,他没一丝其他反应就被罩裹在了网中。舞姿的收式让那黑色吴钩变成笔直刺向空中的龙泉,旋转的刀风离他只差了半寸。
半寸的距离可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半寸的距离可以成为一个高手一辈子的骄傲。
瞬间变成龙泉的黑衣人自信的微笑并没来得及从嘴角翘起,就已经改换成一个怪异的表情,那表情很复杂,但能肯定这里面有难以置信的成分。
左额到右嘴角处画出一道笔直的红线。这红线意味着不管他是吴钩还是龙泉,他已经断裂了他的剑头。
刀风斜着在他脸上画出的红线只切入了半寸深,可刀力却贯穿了整个脑袋。
四足挂鬃网,鸦雀逃无隙。不管你是何等高手,入到其中便再难脱身,更别说继续攻杀。
郑五候也无法脱身,但他可以继续攻杀。他不是什么高手,他只是个工匠,一个最善于建房立柱的工匠。进到这厅里别的没看清,这厅堂里有几柱几架、位置距离、高度落差他已经了然于心,这眼量的技法是立柱一工的基本。网落下时,他清楚自己的位置,他也清楚网的位置,所以这两个位置告诉了他牵网的索儿是怎样一个角度。
他的旋转没有被落下的网阻止。因为他的刀法是靠旋转来增加力道的,就如同奥运会项目链球、铁饼一样。他每多旋转一圈劈杀的力道便增加一份。此时他已经旋转了许多圈了,积聚起的力量已经足够他在全身裹满网之后,抗拒网绳的挂绊再多旋出一圈。这一圈的旋转他足尖轻点让身体稍稍跃起了一个小小的高度。
跃起的小小高度改变了网角上索儿与柱子间的夹角,也改变了五侯所在之处与柱子间的直线距离。
这直线距离多了一寸,仅仅多了一寸。所以从网子眼里伸出的刀尖也仅仅比刚才多前进了一寸。一寸的长度减去刚才与吴钩之间半寸的间隙,便多出了半寸必须从吴钩的脸面里走过。
吴钩半边的脑袋斜着滑落时,也许带着许多的没想到。身体是随后才倒下的,倒下时,半个血瓢般的脑袋狠狠地砸在后墙的墙板上。咚的一声大响犹如鼓音,这是给那琵琶曲调收尾的鼓点,也是给他生命收尾的鼓点。
他毕竟不是真的吴钩,也不是龙泉,断了剑头的剑还能杀人,断了头的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断了头的他做了一件事,一件要人命的事。摔倒了他的身体,也就松开了他脚下的青砖。凤头重又落下,凤头落下能为何是为啄食,是为取命。天网罗雀,罗到的可能是活雀子吗
天花顶板齐动,五侯的头顶之上露出了这道坎面的二扣,那是已经被簧机绷得紧紧的九十九支凤嘴飞矛
鲁天柳走入堂前间的时候没发现鲁联和自家老爹。她本想回头还回到偏厅与五侯再商量。可是一股味道吸引了她。
她的嗅觉可以发现污秽的东西。可是他闻到的绝对不是污秽之物的味道,那味道在她脑海中本该是呛人的、灼热的,可是在这里却是晦涩的、阴寒的。
味道从二层楼隐隐传来,并不强烈,是一般人无论如何都闻不出来的。这味道让正在收敛心神的鲁天柳心轮一抖,眉间微跳。这细微的感觉让她决定上到二层去,而且一个人上去,不能带着五侯。
她走到楼梯口,是右楼梯。本来应该左上右下,左天右地。可是鲁天柳意识里却觉得上面的二层更像是地,那种味道一般只有地下的些东西才会有。所以她走的是右楼梯。
踩上第一节楼梯的时候,那脚感松软的梯阶木板就让她觉得是在往下走。踩上第二节楼梯的同时,他隐约听到一声枯涩的弦音,音不高,只一声,就像是收紧琴弦时卡边的弦子落下档口。这一声却让她认为自己确实在往下走。
随后便是迈一步就有一声弦音。她的步法变得越来越疲趿,迈出的步子也一撂一撂的,落在梯阶的木板面上声音很重,那样子看起来真的像是在下楼梯。
上面有什么或许应该问下面有什么不知道,鲁天柳真的不知道,她现在的神情看上去可能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她只知道迈步,寻着那味道而去,寻着那弦音而去。不管此去是往地狱还是仙境。
.




鲁班的诅咒 第二册|6.匣中刺
.
楼梯上到一半有个折,是全折,也就是要拐一百八十度的弯。从这里往上的楼梯不再上空到顶,楼梯上面有二层偏房的木板底。楼梯上抬手几乎都可以摸到那些宽木条铺成的层面。折处是在后墙角,这里的转折平台是架在后墙和山墙上的。
折过弯来,鲁天柳踩上了第一节梯阶,第二节梯阶,第三节梯阶,她的样子依旧像是在往下走,琵琶的弦音也在继续。所不同的是在第三节的时候,弦音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崩簧的弹出声。
第一节梯阶的阶面没有变化,第二节也没有所有的阶面都没有变化。梯阶面板没问题,可是四、五、六、七、八这五级梯阶的撑板却瞬间全都打开。
五排,每排五杆梨花枪迎面刺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般人没法躲过。只有两种人,对这有防备的技击高手和没防备的轻功奇人,他们可以在瞬间往上跃起或者后纵退让躲开。
是的,这两种人理论上可以躲开。而实际上就算是绝顶高手都不大容易,因为这里往上和往后有顶有墙。顶和墙断绝了可躲避的空间。
虽然只要有一点间隙,就可以给踩坎的人一些生存可能,虽然踩这样坎面的一般不会是无能之辈,他们都具备利用一切机会逃生的能力。但实际的情况告诉我们,在这里,躲避的空间已经不是可谈论的话题,因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空间。
撑板打开的同时,头顶的宽板条也打开了,五排同样的梨花枪刺下。背后的山墙上青砖也洞开,同样的五排梨花枪刺出。
这时只有往旁边跃出才能躲过被枪林刺穿的结局。而往旁边跃出是高手正常反应不会使出的招式。更何况旁边的一侧是后墙,没有出路。唯一的出路是跃向下面那半层楼梯。这样的出路有道楼梯栏杆阻挡,这就要求逃生的人既要横向跃出又要同时跨过扶手的高度。这身手速度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没有。
坎面儿是个精绝的老坎面,叫做匣中刺。就是利用特定的位置和环境,将人如同关在一个匣子中刺死。唐武周时,太平公主隐藏私密的侍佛楼就布置有这样的机关坎面。
大周公主续记记载:暗建侍佛楼,皆密,无可上,梯上具匣中刺。
在这老坎面中逃过性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在宋代,是个钻天飞贼,他不但轻功路子别辟奇径,而且还会瞬间缩骨,坎面动时,他是身体快速侧向扑出,从楼梯栏杆的缝隙中钻出,逃过三面刺。还有一个是在元代,是个横练功夫极好的矮子,踹碎楼梯的木面掉到楼下,他躲过三面刺的方法是打破匣子。
因此,从有这老坎面起到现在,这坎面的扣子只改动过两次。一次是将侧面楼梯的最上三层改作翻板百刃坑或者虎齿陷夹,因为考虑到有人能钻过栏杆,就有人可以越过或者撞断栏杆,所以最好的法子是让侧向逃脱的落脚点也变成死扣。还有一次是将楼梯木面的转折处改为钢面或者将木板面格档做成锋口豆腐格,让有能力砸碎匣子往下逃的人绝了指望。
迈着怪步子的鲁天柳如何才能躲过这可怕的坎面呢让琵琶琴音带动着有些失魂的她能否成为逃过这坎面的第三人将名副其实的工匠手艺和半调子技击功夫汇集于一身的姑娘家,真的能在已经改良得无缝可钻的匣子和必死的刺杀中创造出个江湖神话吗
不能,肯定不能。这样的匣子别说是她这么个姑娘家,就算是九天仙女也未必躲得过。
那么鲁天柳就必死无疑了也不是,她不但没死,她连汗毛都没断一根。
因为她根本就没陷在坎面中,因为她从来就没到匣子中去。
简单的擦拭扫洗不是鲁家之力的辟尘,那只是打扫。辟尘是之力中唯一需要练习轻身功夫的,辟尘所谓的尘首先是指犄角旮旯,花格缝隙里的尘垢,还有就是躲藏在阴槽暗格、封孔背阳等地方的一些恶破和秽毒,这些东西有故意设下的咒蛊降头,也有无意间遗落的钉头木刺和一些污印划痕,再有就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脏东西。本来辟尘一工要壮年男性才可胜任的,可柳儿偏偏要学此工。而且鲁承宗拜访了几位半仙高人,他们一番推算后都说柳儿操此工犹胜阳刚男儿。
鲁天柳为什么必须聚气凝神,那三觉才可以发现到一些东西不聚气凝神也可以发现,不但她能发现,好多人都可以发现。那发现的状态叫被迷,也叫失魂。因为发现后你就无法控制自己,而被那发现到的东西控制。柳儿的聚气凝神是为了能做到污不入心、秽不入神。能做到这点的人又怎么可能被一声单调的弦音所迷。
鲁天柳疲趿的步法是为了迷惑二层弹琵琶的主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需要这么走,这样的步法可以探到机关坎面,步子的沉重可以震动消息使弦扳脱扣动作。
她是在上楼,但她走的不是楼梯的阶面,她从做辟尘之工就很少正经地走阶面,因为她平常做事的方位是楼梯的外边角、底沿、底面。今天她走的是楼梯阶面的的搁边。她只用两根手指搭住栏杆的扶手的外边角,上楼的感觉和别人从阶面上走没什么两样。
她没踩到坎面,她只是踩在坎面的边沿上,但重重的落脚力道让边沿上受的到较大的力,也让坎面的机栝受到不大的力。机括是很灵敏的,不大的力已经让它崩紧的弦簧动作了。
坎面动了,匣子合了,匣中刺也刺了。可这都和柳儿没关系。那些刺儿都在她的身边竖立着抖动着,其他那些翻板百刃坑、虎齿陷夹也好,钢板阶面、锋口豆腐格也好,跟她就更不搭界。
她继续迈步上楼,但已经不是刚才那种怪步子,而是轻巧无声的弹跃。坎子面一直布到第八节梯阶,这是楼梯的最高一节。也就是说楼梯上没其他坎面了。
站在二层的楼梯口,她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矮矮的戏台,戏台上有一桌两椅,这样的布置应该是唱苏州评弹的台口。
中间桌上放着一把小三弦,两边椅子上都坐着人。一边是个丰腴的女人,还有一边是位枯瘦的老者。
老者真的很枯瘦,枯瘦得像是一具骷髅。而且让人恶心的是他还搽了满脸的粉,很厚很厚。厚厚的白粉在脸上粘挂不住,掉落得满身都是,旧得变色的暗青色长褂被弄得白花花的。那老者的坐姿也很奇怪,整个身体直直地斜着,后脑搭在椅背上,只搁一点在椅面上。样子像是在小睡,可口眼却朝天花顶大张着,一动也不动。
女人很丰腴,脸上也是厚厚的粉,但她是抹的油粉,白且亮且滑,除了油粉,她脸上还画了许多油彩。腮红、眼影、鼻影、眉线一应俱全,就连指甲也均匀地涂满颜色,涂满深黑的颜色。她坐得很端庄,怀里抱着一把琵琶。
鲁天柳听过几次评弹,是秦先生带她去的,虽然那些演员也化妆,却从没见过这样浓的妆。这样的浓妆应该用在其他场合,比方说刚入殓的尸体。
女子见到了鲁天柳,拇指一横按住了琵琶弦。她的眼睛也大睁着,表情是惊愕而茫然的。出现这样表情的原因应该来自匣中刺,这个厉害坎面竟然没陷住面前这个姑娘家家。
她的确应该感到意外,所有知道这坎面的人都应该意外。现在的匣中刺竟然还有人能逃过,这真的可以说是个神话。
二层的楼梯口那怪味道更加浓烈,鲁天柳在这怪味道的笼罩下对面前这两个人的感觉就是诡异和龌龊。可是这种感觉的来源是什么她并不清楚。
鲁天柳眼光从那两人身上反复扫视过几趟,她在认真地观察,她没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面前这两个是什么玩意她大概猜到了。
1...2021222324...1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