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古代搞科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晴空之下
大婶很贴心,不但给军屯舀了一大勺豆腐,还多给了一个粗面馍。
“是第一次吃辣椒吧,慢些吃,刚出锅的还热着,小心烫到嗓子眼。”
这些军屯都是封家送来宗门学农课的,人家都交了口粮,可不能亏待了。
军屯连连点头,一边走一边呼吸着盘中食物的味道,被刺激得脚软。他就近找了张空桌坐下来,迫不及待地挖起一块豆腐,直接就放进口中。
“呼……呼……好辣!好烫!”
就算是烫的舌头发麻,他也舍不得把豆腐吐出来。
这特么是什么神仙豆腐啊!和他以前吃的完全不一样,哪有那种寡淡的味道?!
口口鲜香麻辣,还混合着猪肉的香气,豆腐爽滑鲜嫩,被油脂浸润得入味,嚼咽一下还能吃到豆瓣和肉末,口感十分丰富。
当然冲击性最强的,还是那种火辣辣的感觉。
与茱萸的苦涩辣味不同,这次辣中带香,香中略麻,麻中溢鲜,微微回甘,让人就算被辣到流眼泪,咳嗦不止,也还是想要一口接一口地不停下,浑身出汗的感觉太爽了!
军屯狠狠咬了一口粗面馍,麦香冲淡了麻辣的刺激,菜肴的鲜香越发明显。
“这……这是啥菜啊?”
军屯额头冒汗,两眼放光,小声地问柳老头。
“牛婶豆腐,食间的拿手菜,今天这么多人都是排这个豆腐的。”
柳老头将一勺豆腐放在粗面馍上,狠狠咬了一口,然后满足地吐了一口气。
“好吃!好吃啊。”
第138章
不得不说, 牛婶子在做饭这件事上极其有天分。虽然酱油是在宁非的指导下酿造出来的,但宁锯子本人并不会做饭,后续的使用和菜品开发, 全部都是牛婶子一手完成。
闭关可不是白闭的,酱油诞生后三天, 牛婶子宛若新生, 直接甩给食间一张新菜单。
这张菜单上的很多菜肴,后来都成了宁非招待封家兄弟的主力, 成为封小弟的心头好。
听说定安城里的少爷都吃得赞不绝口, 牛婶子的心里越发有了底气。她直觉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结合自己以前造酱用酱的心得,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一些风格独特的菜肴。
其中便有这酱瓣豆腐。
豆腐是墨宗坞堡最常见的食材,豆腐味道寡淡素净, 看似是百搭,可真想做好了也很花功夫。
墨宗弟子日常劳作,一早就习惯了味道浓重的口味, 现在换成了没什么味道的豆腐,开始的时候还吃着新鲜, 等吃过一段时间之后, 很多人便开始觉得没甚滋味了。
酱瓣豆腐是牛婶子最早发明的食谱,采用她最顺手的酱炒法, 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但不知道为什么,牛婶子总觉得缺了点东西, 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明显提升。
直到有一日, 种植组把新获的辣椒送到食间,闲来无事的宁锯子便建议牛婶子做些辣椒油。
滚烫的油汁浇上红色粉末的瞬间,全场的人都能感觉到, 牛婶子散发着肉眼可见的斗志和野望。
定安城,老娘包了。
“好吃!好吃啊!”
年轻的军屯一口豆腐一口馍,脑门上沁满了被辣出来的汗珠,脸上的表情却无比欢快。
“老爷子你们天天都吃这个吗?你们吃的也太好了!”
听他这样说,旁边的几个军屯也纷纷应和。
“虽然都不是啥贵的吃食,但味道就是不一样啊!”
“这辣辣的……是什么啊!咋越吃越想吃,越吃越有瘾呢?”
“可不,我都停不下来,又添了一个馍了!”
虽然一早就猜到了结果,但亲耳听到对方夸宗门,柳老头的心里还是喜滋滋地。
“那叫辣椒,是咱们种植组栽种出来的好东西。吃了是不觉得浑身出汗?那就对了,这玩意能御寒能除湿,可有用了!”
听说是种出来的,几个军屯都觉得神奇。
墨宗才到关外几年,比不了他们世代军屯的时间,咋人家就能种出来这新鲜玩意。
难怪大公子要拔人来墨宗听学,墨宗的确有两把刷子。
“这才哪到哪儿啊。”
柳老头继续高调的谦虚。





我在古代搞科研 第146节
“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等你们真去学堂上课,还有你们惊讶的呢。”
老军屯觉得这墨宗兄弟有点吹牛。
他和那几个毛头小子不一样,他是见过世面的。墨宗在九凌湖建的水龙车他都见过,还能有什么更让人惊讶?
可等真进了学堂,老军屯才发现自己还是看轻了墨宗这群老小子。
原来之前的桌椅食间,那都是在打个垫脚的,真正的大招还在后面。
吃完午饭,墨宗农科的教学就正式开始了。
30名军屯走进教室,发现原本空荡荡的桌面上已经放了些物件。
“这是什么?”
老军屯在桌前坐下,视线落那巴掌大的方块和炭条笔上。
这方块是用线装订好的,里面层层叠叠,也不知道订了多少张,手感光滑细腻。似布非布,似绸非绸,薄如蝉翼却又平整有型,老军屯从没见过如此神奇的物事。
“这这这这这……这是个啥玩意?!”
他看向站在台上的柳老头,难得破音。
“这一张一张的,是布帛吗?”
老军屯年纪大,资历深,是本批学员中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能让他如此失态,其他军屯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来。
刚才光顾着研究炭条笔了,没注意另外一样东西。现在听老军屯一说,众人才发现差点错过最大的宝贝。
“你们……你们墨……墨宗怎的这样壕气?竟然……竟然给……给生员发布帛习字?!”
一个中年军屯失声叫道。
“这……这玩意不……不不不是世家郎君才用得起的吗?!”
“哈。”
柳老头抬头挺胸,低调地超·大·声炫耀。
“啥世家才用得起?!世家比咱多长了两只手吗?!”
“这不是布帛,叫纸,是咱们宗门自己造的。墨宗的娃开蒙都用沙盘,学好了才能在纸上写,可比那丝帛和竹简考验功夫!”
“因为是墨宗秘宝,产量不多,本子暂时也不能给你们,只让你们记录和答题用,走的时候还要回来的。”
“所以啊,干货还是要装在脑子里,记在心里,走的时候才能带回去,以后到啥时候都能用得上。”
说着,他又怀里摸出一个大笔记本,“哗啦啦”翻了几页。
“我也有一本,叫讲义。我老头子就按这上的东西给你们讲课。”
“一会儿你们也有一本,我讲的重点都在上面,下课你们可以拿着复习。但是要小心保存,坏了破了都要赔的,走的时候还要给宗门留下。”
“别小看了咱们这农塾,可不比那些供世家讲经论道的学堂差哩!”
被柳老头大吹特吹,惊艳了一众军屯的纸,在宁锯子看来,其实不算个成功的尝试。
之前他在暮野兄面前吹牛,言说天下局势不明,如今还不是造纸的时候,农耕才是最要紧的大事。
结果没过两天,宁锯子就自己打脸了。
原因无他,牛背山上的桦树林都要秃了。
最近墨宗的桦树皮消耗极大,克莱带着一众小孩漫山遍野地找树林,但集的树皮纸还是供应不上需求。
勘察乌知河的水文记录,地形测绘图,九凌城管道施工图、水力织布机和水力锤的设计,所有需要记录的都要树皮。画图宁锯子能找鱼忻当小工,但树皮却不是马上就能长出来的。眼看着树再扒就要挂掉,现实不容得宁锯子再矫情。
宁非也曾想过用竹简凑活,然而那种极其不友好的书写方式,让由奢入俭难的锯子直接掀了桌,心中万分怀念手写板和绘图软件,哪怕给张草纸也能凑活啊!
啊……对啊,还是要造纸。
但是之前都把话放出去了,现在还不是造纸的时候……
想了又想,到底还是跪倒在逐渐积压的工作面前,宁锯子抱着被自己打肿的脸皮失声痛哭。
就……就造点纸吧,就造一点,概不外传。
于是,厚脸皮宁锯子亲自下场,找来自己用惯了的工程师小团队,开始研究造纸。
造纸说起来简单,但真开始动手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小麻烦。造纸的方法宁非虽然知道,但前世资料中适合造纸的植物并不存在于牛背山,到底什么能成为替代品,还要小团队一样一样去尝试。
于是,“牛背山小霸王”克雷再度发挥了作用,带领一群“小弟”四处出没,并借此为由逃课三日,给造纸项目组提供了不少可以使用的植物。
最终,宁非选定了来自三岔沟西坡的龙须草。
龙须草是塞外最常见的野草,耐寒耐寒,生命力强,经常一长就是一整面山坡。
龙须草纤维细长,叶片坚韧,只要不伤及根须,即便被剪掉了叶片也会迅速生发,用作基材不致对环境造成较大伤害。
经他实验比较,龙须草的纤维素含量是众多草本植物中最高的,几乎与木本的马尾松相当,而且极易漂白,非常适合造纸。
当然,用木材造纸,质量更好。不过林木生长不易,一旦破坏可不是短时间能恢复的,宁非可不想开生态破坏这个头。
有了材料,造纸项目组就按照宁锯子提供的工艺开始试做。
浸泡,粉碎,蒸煮,漂洗。加水配成纸浆、展平后烘干切割,史上第一批纸顺利诞生。
诞生归诞生,但这批实验品并不完美。
配浆的时候加水过多,导致纸质异常稀疏,某些地方还粘着没有完全粉碎的纤维,厚薄相差巨大,纸面也不够光滑。不甘失败的宁非试着用墨汁在上面写字,结果刚一着墨就晕染成一大片,简直惨不忍睹。
虽然在他的带动下,墨宗弟子已经全员改换成炭条笔,用炭条笔在纸上写字,晕不晕染并不重要。
但业朝最主流的书写方式还是笔墨,身为一个略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处女座,送这批纸出去见人,那就等于在刮宁锯子的脸皮。
不行!不行!不行!
除了便宜、轻薄就没卖点,这种产品宁非坚决不接受!
于是,这批黑历史一诞生就被雪藏,成了宁锯子卫生间里的厕纸。别说,若是用在如厕上,轻薄稀疏吸水性强,这些反而全部变成了优势,谁用谁说好。
于是,有小道消息在新食间流窜,言说矩子最近内痔发作,如厕频繁,正在努力研发擦屁股的神物,已经小有进展。
用了矩子的神物,身心舒爽,强身健体,还可消臭止泻。
气得宁非火气上攻,差点真的如厕不顺。他发狠放话要造出点好纸给众人看看,然后便一头扎进小伙房改建的个人实验室,也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呵,古法造纸不好掌握,那他就改良吧。
造纸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制浆环节,传统制造草浆一般采用碱法和亚硫酸法,废水排放量大不说,水中还含有很多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而龙须草有个特点,那便是含有纤维素非常高,所以宁非的想法是,在制浆这一环引入白腐菌,通过生物降解木素和果糖果胶等杂质,制造清洁无污染的纸浆。
于是,克雷再度出动,漫山遍野去给矩子找长白毛的烂木头。
至于网部和压榨,这就要木工班和铁匠坊的配合了。
捣浆和粉碎可以借用铁匠坊废弃的小型碎料锤,烘干有现成的炼焦炉,焦炭冷却的余温足够烘干纸张。
宁锯子又带着刘通、柳铁这两个得力下属,花了三天造出长网多孔平面筛,为了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大规摸生产,铁三角还做出活动帘床纸模备用,顺便参照织布机的模式,造出了可单人操作的简易纸张流水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克雷依旧不负众望,终于在成山的烂木头中,找到了宁矩子需要的白腐菌。
培育和筛选菌种,渣统这次出了大力。它按照宁非提示的特性,借用系统物种评估说明面板,直接把菌落中比较适合的制浆菌群挑了出来,大大节省了筛选时间。
花了这么大的功夫,第二批纸终于造了出来。
这次宁非是下了苦工的,从化浆到成纸,每个环节他都亲自参与,成果也十分不错。
纸质依旧轻薄平整,柔韧性非常不错,但因为没有漂白的缘故,色泽略有些暗黄。
宁非对这一点不太满意,但实际结果已经足够惊艳墨宗众人,明明看着只是薄薄的一张,却可以随意折叠扭曲,看得大家啧啧称奇。
“拿笔墨来。”
宁锯子点了点头,决定试验最关键的部分。
他接过克雷递过来的狼毫,提笔抬腕,在摊平的纸上写下了一个“墨”字。
手感顺滑,字迹分明,无下渗,无晕染。
“成了!”
刘通欢呼一声。
“矩子大才!”
“此物比丝帛廉价,比竹简轻便,若是传扬出去,世人必要为之疯狂!”
“没想到塞外野草也能制出如此平整洁净!简直太神奇了!”
柳铁抓了抓头,“……矩子,此物也是为纸?”
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小声问道。
“用此物擦,太糟蹋了啊……”
因为之前造纸的乌龙,如今墨宗大部分弟子都把“纸”与“如厕”牢牢联系在一起,觉得“纸”这种东西,只能用在茅房。
宁非最听不得这话,他瞪了柳铁一眼,觉得自己必须要把这股歪风矫正过来。
他略一思索,再度提笔抬腕,刷刷刷写了一封亲笔信。
信是写给封大公子的,用另外一张纸做信封,盖上泥印,然后递到柳铁面前。
“去送到大都护府,用你的眼睛看清楚,这纸真正的价值吧!”
第139章
柳铁觉得自己大概又得罪矩子了。
十有八九是因为厕纸的事, 虽然不知道矩子为啥忽然变脸,可用纸擦的的就是比用树叶子好啊。
当然,写字的效果更好, 又便宜又好用,他们以后再也不用去扒树皮了。
但是能一个用途, 难道不是好事?不明白矩子为什么纠结。
其实宁非一点都不纠结, 他就是觉得,纸这样一个改变时代的产物, 其初登场应当更加惊艳壮丽, 而不是沦为茅厕中的消耗品。
这以后让史学家们怎么写?墨宗某任矩子因如厕不便创造厕纸, 然后又因厕纸改良,成为文化传承,普及知识的利器?
这不等于真坐实了他内有隐疾的谣言了么!




我在古代搞科研 第147节
他都已经能脑补出史书的标题了!
而且还有一部分人, 诸如柳铁之流,竟然没能第一时间看出纸的价值,这让宁锯子十分失望。
算了, 好东西还是要找个识货的,这样才不会被辜负。
于是柳铁便成了史上第一位邮递员, 怀中揣着自家矩子亲笔写给封大公子的信件, 踏上了前往定安城的路。
定安城柳铁是驾轻就熟的,来回也不知道走过多少次, 用不了半个时辰就到了大都护府。
门口的兵丁查验过信物,便进去通报消息, 柳铁等了一会儿, 被告知目前大公子不在府上,要过了晌午才能回来。
于是,他便被带到门房等候。
柳铁被查验的时候, 一架马车也正好驶入侧门。车上坐着的是三堂妹和二小姐,两位小娘子今日与友人约外出去踏青,此刻刚刚回城。
“咦?”
正朝外面张望的三堂妹轻呼一声,引来二小姐的侧目。
“华蓥,可是外面有事?”
听到堂姐叫自己名字,三堂妹摇头。
“无事,就是看到一个墨宗的小子。”
这个黑大个三堂妹有印象,上次去石沱坡验看陌刀的时候,这个黑大个就跟在宁小先生的身后,陌刀螺口的使用方法也是他给演示的,令人印象深刻。
她忽然探出头,伸手朝正蹲在门房里的柳铁招呼了一声。
“喂,你是来给大哥送东西的吗?”
“华蓥,别……”
封二小姐立刻阻拦,但门房里的柳铁已经顺着声音看了过来,惊得她连忙坐到帘子后避开。
封二小姐伸手去拉堂妹。
“华蓥,你快把帘子放下,这太失礼了!”
边塞受胡人影响,民风开放彪悍,但年轻的小娘子直接招呼一个外男,即便是在定安城,也不是个有身份的闺秀该做的。
“没事。”
三堂妹挥了挥手,朝堂姐狡黠地眨眼睛。
“我识得他,是个西海活计,不会乱说话的!再说咱们车都进了家门了,也没外人看见呀。”
封二小姐又好气又好笑。
她堂叔一家对三堂妹是真的疼爱,竟然也不拘着她的性子,就这样放纵她天真烂漫,肆意妄为。
可现在是在家中一切好说,将来若是嫁去别人家,对方若是个规矩多的地家族,那三堂妹怕是要吃些苦头了。
她正想着,却听到三堂妹在问外面那男子的话。
“哦……就只是信吗?没有别的东西?”
很快,三堂妹又做了回来,颇有些无趣地念叨。
“是给大哥的信,我还以为宁小先生又造出什么新鲜玩意呢。”
她见二堂姐又要教训她讲规矩,连忙举双手求饶。
“好了好了我知道我知道,我是个大家闺秀,要知节守礼,不能坏了名声。”
她一边说一边凑到封二小姐跟前,笑嘻嘻地打趣她。
“阿姊莫要为我担心呀,反正我又不用嫁入世家……倒是阿姊你,听说南郡有书信给老太太,莫不是要求娶你呀?”
封二小姐脸上一红。
南郡陆氏的确有信,是母亲找了嫁去南郡的手帕交从中搭的线,据说是陆家的旁支。
虽然是旁支,但也让母亲十分满意,言说陆氏百年世家,旁支也是血统高贵,非世家女不娶的。
以她的身份,能搭上旁支已然是高攀,那还是多亏了外祖家的名声和地位,不然她一个出身军户的女孩,哪能加入百年世家?!
她能获得这门好亲,全都靠了母亲的经营和坚持。不然若是依了封老太君的想法,她早就被嫁给那个姓宁的西海小子,沦为商家妇了。
一开始的时候,封二小姐觉得嫁给宁小先生也不是像母亲说的那样不能接受。
她素来聪慧,把这一年定安城里的变化都看在眼里,也品出了几分滋味。
那位宁小先生,能得了大伯父和大哥的看重,那绝对不是一般商贾那样简单,更别说祖母还曾想和人家联姻,宁小先生对封家的重要可见一般。
若只是为了那些花皂牙膏,封家犯的着如此郑重?
之后,定安城里便出现了豆腐。
四处可见的豆腐,连自家餐桌上都有一盘。据说是一个行脚商人贪心不足,想要私下贩卖闻名京城的“玉膏脂”,不料被人戳破了把戏。
“玉膏脂”,薛家号称是玉中华,结果只是用最廉价的豆做的,高价蒙骗世人几十年,暴敛无数财物。
现在的“玉膏脂”,一个大钱一块,人人都吃得起,好多人还开起了豆腐坊赚钱,养活了不知道多少百姓。
她猜这事多半和那位宁小先生有关。
薛家有龙泉剑坊,西海商人卖横刀,西海的刀让家里的爷们都跟着疯狂,直接把薛家比进了土里。
那时候恒寿薛家来人,母亲其实是想把她嫁去薛家的,最后被老祖宗骂了个灰头土脸,回来还与她抱怨。
但封二小姐却是看得明白,西海商人与薛家有怨,自家一早就做了选择,祖母骂人不是没道理的,是母亲自己没有看清楚形势。
所以,那个悄无声息地把方子散播出去,无偿教给大家做豆腐的人,多半就是宁小先生了。
这样的品性,就算只是个商贾,那也是值得尊敬的。
但她也知道不可能。
只要母亲在,她的亲事就一定落户世家,哪怕像外祖一样空有其表的世家,这才不会辱没了母亲的身份。
如今搭上的又是那个陆家,那个母亲一直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陆家。
三夫人一遍又一遍的念叨,听得封二小姐自己都开始茫然。
也许母亲说的有道理,像她这样不是出身世家的女孩,能嫁到南郡陆家,已然是祖坟冒青烟,也圆了母亲终身的遗憾。
挺好的,不是么。
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嫁谁都一样。
心里虽然这样说,但偶尔的偶尔,还是会想起在宁村作坊那惊鸿一瞥。
也许陆家的那位旁支郎君,也会那样风仪洒落,清雅高洁?毕竟,那可是百年陆家啊……
封二小姐的婚事,封大都护也正在跟儿子念叨。
“你说陆家是什么意思?不是非世家系谱不娶么?怎的忽然看上了咱们家的闺女?”
“不一定是看上。”
封恺刚检视完新一批送到的陌刀,心中十分满意,略随意地回道。
“是三婶找了嫁去崔家旁支的一位姐妹,从中搭上的关系。据说那家是陆氏旁支,十几年岐江城沉船的时候站错了队,现在过得颇为潦倒。”
“嗤?!”
1...6465666768...1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