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所以说,一名免税额度为万亩农田的大儒,拥有十多万亩农田甚至几十万亩农田,都不足为奇。

    走进钱家的田庄里,李国栋发现,水稻田极少,只有一些低洼地有一点农田,其余的地方都是遍布河沟,河沟和河沟之间垫高了,密密麻麻的都是桑树林,忙碌在农田之间的农民,看起来精神挺好的。一些坐在家门口泡茶的农民,身上穿的衣服甚至比北方的小地主还好。

    “伯爷,江南物产丰富,只要肯卖力干活,就不会饿肚子。甚至一些农民还经常可以吃到鱼肉。”管家钱福贵向李国栋介绍道。

    “是挺不错的,租上十几亩地,大部分种了桑树,留下一、两亩地种上水稻和蔬菜,河沟里面养鸭子,一家大小吃穿不愁了。”李国栋看着那些农庄,轻轻点了点头。

    那么点水稻田种出来的粮食,肯定是不够江南消耗的,佃户种一点水稻田,基本上只够自己一家吃,江南的粮食,甚至还要从湖广进货。不过江南不差钱,种植桑树,种植茶叶,卖出的银子可以买回粮食。

    不过江南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人口太多了,土地不够多,佃户想要租到好地,还需要同地主有一定的交情才能租到地种。更何况,种植桑树,养蚕又不需要那么多农民,这就更难租到地了。因为人多地少的缘故,很多农人已经不再从事种植业了,而是进入作坊从事工业生产,这时候的江南,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样子了。

    李国栋看着一些河网之间的沼泽地,都是白白荒废在那里了。于是他心生一计:“钱管家,我有个办法,可以让你们的收成提高不少,提高翻倍不敢说,提高一半还是可以的。”

    “有何良策难道是开办工场我们老爷也有丝绸作坊,还有陶瓷作坊和茶叶加工作坊。但原材料总得有人生产吧总不能把生产桑树和茶叶的农田都荒废了改成工场。”钱福贵连忙问道。以他的能力,江南种植桑树是最好的收入来源了,养蚕收入远超过种植粮食,还有什么办法能更好的提高收入了他实在是想不通了。

    钱家自己就有不少作坊,受益于李国栋的新式织机,钱家作坊产量不低。钱谦益不愁他的货卖不出去,因为钱家同郑家关系匪浅,钱家生产的丝绸,国内消耗不了的,都可以通过郑芝龙运出海外。

    郑芝龙同江南的士绅关系密切,因为江南是他的出口货物重要产地。

    江南士绅和海商,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若是利用得好了,就能诞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所以说,李国栋真正要打击的是粮商和盐商,那些人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对社会也没有任何进步作用。

    在这个没有疫苗的时代,想要大规模工业化养鸡是不可能的事情,试想一下,几万只几十万只鸡拥挤在小小的养鸡场内,只要发生一起鸡瘟事件,所有的鸡就全部死光光了,那么养鸡户岂不




第556章 田庄改农场
    李国栋道:“钱先生,其实这种方案,就是把一部分的田庄由佃改雇,把佃户变成雇农,以发薪金的方式雇佣他们。”

    钱谦益问道:“可是这样,佃户变成雇农,他们就旱涝保收了,我们若是遇上灾年,岂不是我们就亏了”

    “所以说,农场不需要钱先生您自己来经营,您可以从富农中找出一批愿意合作的人,把改造过的土地租给他们,佃租可以适当加高。毕竟您改造土地,也是花了成本,提高点佃租,也是理所当然。”

    “可是佃租加高了,他们会愿意来租了”钱谦益微微皱起眉头,“对善于经营的富农,我们也不愿意给他们提高佃租,他们从不拖欠,我们租给他们旱涝保收。若是把那批人吓走了,租给那些家里都揭不开锅的泥腿子,他们拖欠佃租我们怎么办”

    经营土地也是一门学问,有些农户经常拖欠佃租,而且他们确实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催租都催不过来,士绅还能怎么办拿他们的家人为奴抵押好像别人还巴不得进入富户为奴了!若是把人卖了有些人连白送给人都没人要,还卖了所以说遇上一些拖欠佃租的家伙,士绅也只能捏着鼻子自认倒霉,催债的话,能逼出一点是一点,想收回本就别想了。

    至于说让那些佃户去借高利贷来还士绅那就别想了,他们连高利贷都没有地方借。

    在繁荣发达的江南,只要自己勤快点,就不可能会饿死,在江南富庶之地还能吃不起饭的人多半是自身有问题。

    通过这段时间,李国栋了解到,放高利贷的,一般都是放给急缺资金的商人,有店铺、房契、地契作为抵押,才敢放。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来借高利贷,谁敢借中学课本上学到的什么杨白劳,其实他也不是一无所有的贫农,他本来是豆腐作坊老板,因为赌博输了,这才欠下了黄世仁的高利贷,最后黄世仁收走他的店铺,还不够抵债,只好卖掉女儿。

    李国栋想了下后道:“钱先生,其实就算不增加佃租,我们也不会亏本。因为改造成农场之后,每亩田地的产量上去了,我们收到的地租也高了,而且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可供租出去的土地就更多了。原本那些河沟不计入农田,改造之后,可以计入水田出租。”

    坐在边上一直没有说话的卢象升开口了:“钱先生若是有什么顾虑不愿意干的话,卢某干了!”

    说完,卢象升转头对李国栋道:“国栋贤侄,你这套方案,老夫可以先试行!我相信你!就通过你改造贾庄击败建奴一事,老夫就信得过!你这改造方案肯定不会亏本!老夫可以让族人投入银子。你说个数吧,改造卢家全族三十万亩地,要花多少银子”

    “十万两足矣,改造完后,三年之内绝对回本,以后都是白赚。不过你们可以不用把十万两银子给我,我入股份,入一成股份吧。”李国栋回道。

    “好!十万两老夫一个人出不起,族中的人凑一凑,还是可以拿的出来。”卢象升满口答应下来。

    虽然说三十万亩水田的地价折合最少三百万两,李国栋只相当于出了十万两银子,只有三十分之一,但卢象升很清楚,按照他的改造方案进行下去,给他一成股份绝对值得,回报肯定比投入要多。一个能改造贾庄的人,改造农田,兴建水利,肯定不是问题。

     



第557章 蚕吃人
    李国栋笑道:“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投献土地的农户不愿意的话,那么他们的地就不用改造,让他们自己弄。弄不下去了,也许他们就会干脆把地低价卖了。愿意改造的农户,以后他们的土地也一并租给善于经营土地的富农,他们自己领田租。那点田租自然不够他们养家糊口,所以说他们愿意进入农场当雇工,或是进去工场干活,给他们优先权。”

    “这办法倒是不错。”钱谦益摸着胡子点了点头。

    当然改造成了农场的农田,一样是不给朝廷缴纳税收,还有一部分田地还是祭田和学田,祭田是一个家族的公共田产,用来祭祀祖先、赡族等;学田是地租供入书院,作为教师薪俸及补助读书人士等的开支。学田和祭田不仅免税,即便是钱谦益哪天犯了事被捉拿下狱,要抄没家产了,祭田和学田都不受影响。

    事实上土地兼并,除了利用功名让农民投献之外,在明朝土地兼并之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一些非法商人恶意打压粮价,使得自耕农和小地主破产,他们再低价买下自耕农和小地主的土地;更有甚者,一些商人引诱自耕农和小地主赌博之类的,再向他们放高利贷,夺取了他们的土地。

    商人夺取来的土地,自然也是投献到有功名的人名下,他们收取的地租和士绅分成。

    那些商人帮着士绅掠夺土地,这才是最恶劣的土地兼并。

    李国栋给卢象升和钱谦益指导的这条路子,事实上对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没有任何改善效果,反而会加剧土地兼并,而对大明来讲,也不可能增加一块铜板的税收,对大明朝廷没有一点好处。

    但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挽救大明朝,这个已经彻底烂掉的朝廷,也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李国栋需要借助李自成、张献忠和多尔衮的力量来重新洗牌,至少清洗了北方士绅和奸商,那样就干净多了,再利用崇祯,对东林党实施打压和转型双管齐下的办法,完成社会变革。

    谈妥了田庄改农场的事情之后,卢象升和钱谦益都同李国栋签订了协议,由李国栋安排人来对田庄进行改造,改造完成之后,卢象升和钱谦益把土地的佃租分给李国栋一成。改造的时间从秋收之后开始,到来年春耕之前。

    要引导江南士绅转型,最重要的还是工业化的事情,水利纺织机和水利纺纱机的出现,使得工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产量也大幅度提高,用不了多长时间,丝绸和棉花的产量就会跟不上工场的需求,到了那时候,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就会让更多的农田变成桑林和棉花地。

    桑叶和棉花的生产,明显不需要水稻田的人手,到了那时候,士绅阶层将会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失去了生活来源的农民,也就只能进入工厂做工养家糊口,那就是蚕吃人的时代到来。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李国栋又献上了一种新式的犁。他要让蚕吃人的时代提前到来,那样才有利于江南士绅提前转型。

    “你们请看,这是新式的犁,也是在水稻田里专用的犁,以一个人来操纵,需要三头到四头水牛来牵引,但是耕地效率比一人一犁可是提高了五倍!”李国栋指着一张新式犁的设计图说道。

    钱谦益和卢象升看着这台奇怪的犁,只见此犁和他们以往见过的犁完全不一样,这是一台有一排五颗轮子的犁,轮子上面有刀片一样的东西,经过李国栋的解释,他们才知道,人坐在犁后面的座椅上,驱赶水牛前进,水牛牵引犁往前推进的时候,犁轮滚动,自动就把水田里的泥土给翻滚松软了,插秧的时候就很方便了。

    “好!好东西啊!这种犁就应该普及,一旦普及了,我们佃租也能收得高了,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了!”钱谦益大喜道。

    “这东西一出来,原来的一户人家就能干



第558章 筹划船场
    李国栋在江南留下了一堆赚钱利器,其实也是让江南士绅转型的利器,之后就离开江南,前往福建了。

    这次是直接从长江上乘坐郑家军的大福船,从崇明岛南面的水道出了长江口。

    崇明岛上,有明军水师驻扎。控制了崇明岛,对于从长江出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江口正处于剧烈的造陆运动之中,若是没有崇明岛水师引导海船,出入长江口的船只不是触礁沉没,就是搁浅。这也是后来郑成功第三次北伐的时候,没有提前占领崇明岛造成战败之后,损失惨重的严重后果。

    崇明岛是长江门户,大明朝廷因为海禁,朝廷的造船技术基本上全废了,也没有朝廷的商船队进出,所有进出长江口的船队,都是士绅和海商的船队。说白了,按照明朝的规定,只有月港才是唯一对外开放贸易的港口,进出长江口的这些船事实上都是走私船。但驻守崇明岛的水师官兵根本就不会管走私船。

    郑家军船队出了长江口,一路向福建方向航行。

    说实话,农历六月份的时候是台风季节,李国栋乘坐海船出海,心里有几分担心,只怕遇上台风就完了。谢天谢地,他没有遇见台风。夏季的大海,只要没有台风就是风平浪静,航行十分平稳。不过李国栋打算回去的时候还是不要坐船了,在这个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万一归途遇见台风,那一切都玩完了。

    六百料的大福船在海面上航行了四天三夜,终于抵达郑芝龙的家南安安海镇。

    船队在码头上停靠下来,施福带着李国栋前往郑芝龙府邸。

    海面上,一座四里多长的跨海大桥横跨海湾,这就是著名的安平桥。郑芝龙的府邸,就在安平桥一边的安海镇上,这是一座四进的大院,建筑风格有着浓厚的闽南味,红砖红瓦,下半部分是白色石条,大门口两根粗大的雕狮大石柱,朱红色的大门外,站着两名明军士卒。

    “新晋武威伯李国栋前来拜访主公。”施福对门口的卫兵说道。

    卫兵认得施福,连忙进去向郑芝龙禀报。

    只过了一小会儿,郑芝龙就亲自出门迎接,他见到李国栋,双手抱拳道:“原来是李兄弟啊!错了,现在应该叫伯爷了,欢迎欢迎!”

    李国栋回了礼,便跟着郑芝龙走进府内,施福也跟在他们后面。

    来到大厅,分主宾坐下。

    “伯爷再度拜访郑某,是有何事”郑芝龙问道。

    “郑军门,李某想要在长江边建造造船场,建造战船。至于建造船场费用,李某不会少了郑军门的银子。”李国栋回道。

    “你造战船有何用”郑芝龙不解的问。

    “自然是用来对付建奴,建奴早有吞并我华夏野心,今后建奴很可能会攻占了北方,直逼长江边!若是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建奴便无法渡过长江,不要说长江了,李某保证他们连长江边都到不了。”

    郑芝龙哈哈大笑:“郑某还以为,你打造水师是打算造反呢!”

    “皇帝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李某怎么可能造反自然是为了朝廷分忧解难。倘若建奴真的入中原了,李某怎么说都要帮助朝廷,保住我大明半壁江山。这不仅仅是帮助大明,也是帮助天下汉人,以免我华夏第二次亡天下!”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虽然汉人丢失了北方,但还是保住了南方的半壁江山,所以没有算亡天下。北宋灭亡,南宋在南方坚持了一百五十多年,这一百五十多年之中,也没有算亡天下。但蒙古人攻灭了南宋,这就是汉人第一次亡天下了。若是没有李国栋,再过几年,满清入关,一直攻下了江南,灭了南明,那就是第二次亡天下。

    “原来如此!”郑芝龙点了点头,“伯爷之前也帮过郑某大忙,若是要造船,郑某自然愿意帮助!不过伯爷要



第559章 大旱灾(上)
    十六艘大型战舰,无论是十八丈长的大船还是十五丈长的略小一号的战舰,主甲板下都有两层舱室,事实上属于广船和西洋船的结合,吨位和大福船差不多,但是吃水比大福船浅,不过抗浪性一点不比大福船差。这种船出了外洋,虽然摇晃厉害,却又如不倒翁一样,摇晃得再厉害也不容易颠覆。

    大一号的大型战舰,可以安装三十二门十八磅红夷大炮;小一号的大型战舰,可以安装二十八门十二磅红夷大炮。这种船的火力,在长江上就是无敌的。

    六十艘蜈蚣快船,大小都是两百官料左右,船长八丈,宽一丈,火炮安装在主甲板上面,船头船尾各有一门六磅炮,船两舷各有四门三磅炮。主甲板下只有一层船舱,内设桨手舱,共有三十二名桨手划船,可桨帆并用,航速可达十节以上。

    运河小型炮舰,大小为一百五十官料,船长六丈,宽一丈五尺,中部安装有一门三十二磅臼炮,头尾各有一门三百斤佛郎机,两舷还各有四门百斤佛郎机,这种船主要是在水面狭窄的运河作战的,因为运河宽度不如长江,所以运河小型炮舰的作战目标是岸上目标,主要用来攻击对手的岸上部队,以免水师遭到来自陆上的攻击。

    至于五百艘小型战船,是既可以进入运河作战,也能在长江,甚至外海作战的小型战船,这种船的大约一百官料,折合排水量五十吨左右,头尾各有一门三磅炮,航速快,灵活,配合大型战船作战,能保护大船不受对方火攻船攻击。

    几千条舢板是不带火炮的小型桨船,用来近距离作战,运输士兵渡江等用。

    郑芝龙答应帮李国栋修建船场,船场的位置就在太仓江边,那里是钱谦益的地盘,以建造海商船队的名义建造一座船场,能够得到东林党的保护,也不会有人弹劾李国栋,给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确定了位置,得到了郑芝龙的同意之后,李国栋给了郑芝龙十万两银子的会票当成订金。在安海镇就过了一个晚上,次日一早便立刻南安,返回北方去了。回去走的是陆路,通过仙霞关,进入浙江境内,再坐船去杭州,然后从杭州坐船回到淮安。

    李国栋又一次回到斗湖城寨,见到了王全,把自己南下江南,又去福建办理的事情对王全说了一遍。

    “请大哥放心,帮卢督师和钱先生兴建农场的事情,还有建造船场的事情,都包在小弟身上了!”王全排着胸脯打了保票。毕竟造船的事情对他来讲可是最重要的事情,目前王全的水师,只有几条渔船和小舢板,连运河上的运输船都没有,运输货物都要租别人的船。有了自己的船队之后,挂上武威伯的灯笼,一样可以免税。
1...122123124125126...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