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李国栋道:“兄弟你先跑一趟江南,去见一下卢督师和钱先生,把第一件事先确定下来。等到秋收过后,江南就得开工了,这一切都拜托兄弟你了!我得回北方了,估计杨阁老很快就要出师剿贼了,他必然会点我的名,不去不行,若是拒绝了那就是抗旨。”
“请大哥放心,您交代小弟的事情肯定不会耽搁了。”
李国栋回到了襄陵城寨,途径山东,山东的一些无主之地已经落入李国栋手中,收编的一部分流民被安排到无主之地上。因为去年清军入寇劫掠,那些无主之地都还没有人耕种,现在种植农作物已经太晚了,种植冬小麦为时还早。
收编的流民们被编成了军户,正在荒废的农田里卖力干活。虽然还未到冬小麦的种植季节,但是这些土地需要翻耕,把土翻松了,等到秋收季节过去之后,就能种下冬小麦的种子。
粮食还没有开始生产,更不要说收成了,这些新编军户的吃住,都是由李国栋提供。提供的粮食都是番薯、玉米之类的粗粮。吃得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不会让他们饿死。
而那些山东当地的百姓,今年的生活也不好过,一场大规模的旱灾又席卷大明北方各地,从去年清军入寇之前,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各地就没有一场降
第560章 大旱灾(中)
刘老根用了一带五斗的玉米粉,换回了一名十二岁的小姑娘。可是他不知道,他给的这个价格其实是太高了。这个年景,一个小姑娘也就只能换回两个杂面馍馍!因为两个杂面馍馍,可以让一家大小活下去了!
这年头,真的是人命贱如狗。
年近四十的刘老根喜得媳妇,自然是高兴得得意忘形。那个脏兮兮的小孩子洗干净了,居然是一位长得挺清秀的小姑娘,虽然不算漂亮,但还是挺耐看的。虽说瘦弱,但骨架比较粗大,养上一段时间,绝对是一名身强力壮,能够干农活,又能生养的好女人。
但刘老根很快就发现问题来了:他送出了五斗粮食,那是他两个月的口粮啊!少了两个月的口粮,其实他一个人的话,支撑到明年粮食收成还是可以的,可是问题是,现在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巴了,这要怎么支撑到明年粮食收成
再把媳妇卖掉吧,刘老根又舍不得,那么好的一个小媳妇,要卖还买不上价格,就这样卖掉,多亏本啊。
无奈之下,刘老根只好厚着脸皮去找百户借粮食。
百户的家和他们这些军户从外表上看,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都是用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建造的,外墙是青灰色的,看起来十分坚固,房子大小也都一样,一排的两层楼,每一户军户住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没有专门的厨房,各家各户都在走廊上烧饭。就连百户,居住的也是这样的房子,只不过百户家里人比较多,所以分到了两套一室一厅的,给打通了,变成三室一厅的房子。
“刘老根啊,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也是陕西流民出身的,伯爷发给我们的口粮和你们一样,我们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借给你啊。不过你年龄那么大了,娶个媳妇是好事,还是让兄弟们一起凑一凑,就熬过去了。”百户回道,随后,百户给刘老根提供了一升粮食。新首发 www m
告别了百户,离开了百户的家,刘老根准备回去向弟兄们凑一凑,先把这一关给过了,明年估计就好过了。
这座新的百户所军堡,造得还是挺不错的,外围是一圈看起来就很坚固的城墙,四个角上四座棱堡,城墙外面还挖掘了一圈壕沟。空心棱堡内可以驻扎火铳手,易守难攻。
百户所内,有食堂,操场,公共浴室、零售店。若是自己懒得做饭,要在食堂吃饭,必须上交口粮,换到一张张被称之为饭票的小纸片,吃饭的时候上交小纸片,就能坐在食堂里面吃饭了。饭票还有个用途,可以在零售店里面买到东西,譬如说买烟买酒之类的,食盐不需要自己买,军户所会发下去。
城堡内还有一座戏台,前段时间,就有文艺队来演出过了,演出的时候,不仅是军户们饶有兴趣的看戏,就连附近的百姓也纷纷涌来。几部戏都十分精彩,令人看完之后感慨万分。
如此壮观的军堡,从施工到完工的时间,居然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就说明了那种新式建筑材料的厉害之处。
就在刘老根思索着要如何其他兄弟们借粮食的时候,却听到外面一声长喝声:“伯爷到!”
刘老根连忙跑到门口,站在那一动不动,等待伯爷到来。听到长喝声,军户所中所有军户纷纷冲出家门,身上穿着红色的鸳鸯战袄,站在门口,排着整齐的队形迎接。
头戴银色白缨凤翅盔,身穿银色明光铠,披着白色披风,胯下一匹照夜玉狮子,手持白缨马槊的李国栋带着十多名骑着黑色战马,身着黑盔黑甲,披着红色披风的夜不收向城堡走来。
“卑职见过伯爷!”身穿山文甲,头戴六瓣尖顶红缨铁盔的百户带着几名头戴尖顶红缨宽檐铁盔,身披棉甲的总旗小旗,以及一群头戴淡黄红缨笠帽,身穿红色鸳鸯战袄,套着红色皮罩甲的军户们走出城堡迎接。
李国栋进入军堡大门内,环视了一圈新军户们。
军户制度到了明末,变成了落后的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但是无论是卢象升,还是孙传庭,到现在的李国栋,又恢复了一定的军户制度,因为要安置无家可归的流民,军户制度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是这种制度
第564章 李自成出兵
晋阳军在河南境内行走了五日,连续五日下来,李国栋连一个活人都未曾见到。
旱灾加上蝗灾,也不至于让整个省的人都死光了,更何况当年还有宗族势力,一些族中有大士绅的大族,士绅多少会拿出一些粮食支助族里的穷亲戚,只是时间长了,谁都承受不起,那怎么办呢自然是背井离乡,跑路了。
那么人都跑哪里去了呢只有一小部分跑去了山东,或是跑去了淮安,被王全给接纳了,那些人活了下去。更多的人,却是去了豫西。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商洛山中,从崤函山区赶来的高夫人高桂英带着健妇营前来同李自成会合,高桂英除了率领她的数千健妇营和万余闯军士兵,还顺便带来了前来投奔闯王的十多万灾民。
“乡亲们,都不用担心,到了闯王这,你们就能活下来了!”健妇营的女兵们安慰那些逃难百姓。
去年清军入寇之前,李自成差点就被孙传庭灭了,被打得只剩下十七骑,狼狈逃入商洛山中。洪承畴和孙传庭准备围山,对商洛山实行十面撒网,拉开密集搜索,试图一举歼灭李自成。谁知道清军入寇,洪承畴和孙传庭被迫放弃了对李自成的最后一击,带着兵回京勤王去了。
洪承畴和孙传庭这么一走,李自成很快又恢复了元气。
在李自成复出之前的十个月内,他先是收拢了失散的旧部,接着就以伏牛山为中心,在周围四处出击,收编了当地的杆子,打掉了不少乡绅土豪,富家大户,夺取了大量的粮食。所以说现在那些饥民来投奔,李自成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他们。当然了,吃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给他们吃个半饱。那些人逃过了饿死的命运,接下来就得上战场给李自成当炮灰了。
说起来,这河南大灾年,闯军不仅没有怎么去危害百姓,反而是救活了不少老百姓,尽管他们最后还是给闯军当了炮灰,但毕竟还是有人活下来。若是李自成没有接收他们,他们迟早饿死。而给李自成当了炮灰,至少有一半的人能活下去。
一座座粥棚搭建起来,李自成拿出粮食,熬粥提供给这些拖家带口前来投奔自己的灾民。高桂英和红娘子的健妇营女兵们在粥棚里忙忙碌碌,维持秩序,给排队的灾民打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
粥虽然很稀,所用的是粗粮混合了米糠和野菜熬成,却能让那些饿得瘦骨嶙峋,或是全身浮肿,或是吃观音土吃得腹胀的老百姓能够吊住一条命,能够活下去。
“草民谢闯王活命之恩!”
“闯王大恩大德,我等愿以性命相报!”
“闯王说要打哪个豪强,我等当赴汤蹈火!”
一碗粥下肚,活下来的老百姓摩拳擦掌,纷纷表示愿意为李自成卖命。一时间,闯军士气高昂。
至于说李自成屠杀河南,其实杀的都是一些为富不仁的士绅和宗室,并未对无辜百姓动手。若是说干的坏事,水淹开封,淹死无辜百姓这个锅倒是跑不掉。
崇祯十二年到崇祯十五年的大灾,刚好给了李自成蓬勃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崇祯十三年的大灾,不仅仅北方遭了旱灾蝗灾,就连南方都遭遇了灾难:湖广和苏州、松江等地遭遇了大水灾!
说起来崇祯十三年真的是太不幸了,北方大旱,南方大涝,这贼老天怎么就不会把南方的降雨分一点给北方呢
崇祯十三年南方产粮地遭灾,更是给穷苦不堪的百姓雪上加霜,北方粮价直接飙升到十多两银子,甚至二十两银子一石!折让本来就缺少粮食的北方老百姓要怎么活下去
幸亏李国栋已经开始在南方做出布局了,他帮助卢象升和钱谦益改造农场,其实王全他们还要做一件事:修建堤坝!
加高了江堤,再挖掘水塘,加宽河沟,这样可以挡住暴涨的江水倒灌,又能疏散洪水,减少了灾情,李国栋的这个看起来似乎无意的举动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活下去。
商洛山区,地形复杂,逐渐恢复元气的李自成打了大户之后,就有当
第565章 贼将军左良玉(上)
当一名细作,能像陈铭杰那样暴露身份被人抓出来,肯定是不合格的细作。但事实上陈铭杰是一名优秀的特工,他是故意暴露的。而在李自成新收入的难民之中,其实还混入了一批李国栋的亲卫军特工。只要他们不想暴露,就凭李自成的反间谍技术,根本奈何不了他们。
李国栋帮助李自成,并不意味着他就完全认同农民造反的行为。凭良心来说,为何有些人会成为大地主和大士绅,有些人却连饭都吃不上了,其实原因十分复杂,并不能说那些有钱人就有原罪,一部分有钱人的钱是祖祖辈辈努力积累下来的;能考取功名的人,其实也不容易,当年的科举制度,能够考上一个秀才有多难更不要说举人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其中的付出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
错的不是个人,而是文贵武贱的制度,士绅免税的制度!
有钱人偏偏不用纳税,穷人却不断的加派,有这样的制度,大明不崩溃都奇怪了。真正有罪的,是那些贪官污吏,是一些为富不仁的藩王,譬如说福王之流。
至此历史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李自成会不会在九宫山被几个农民用锄头打死就不知道了,如果不会,那么李国栋不介意让自己的特工队出手,帮助历史走上正轨。
崇祯十二年十一月初五,李国栋率军来到襄阳。
远远的看得襄阳城,只见城头上一面“左”字大旗随风飘扬,未曾见到杨嗣昌和其他人的旗号。
“上面的人赶快开门!我们是奉了朝廷诏令和杨督师之命,特意前来协助剿贼!”李国栋让骑兵在城外列出整齐的队形,再让一面大嗓门的骑兵上前去喊话。
趁着这个时候,李国栋仔细观察了一下襄阳的城池,只见这座城确实不愧是天下第一坚城,虽然城墙高度没有南北两座京城高大,可是护城河极宽,最宽处接近百丈了,这样的护城河简直可以算是湖泊了!难怪当年襄阳可以阻拦蒙古人长达六年之久。这天下第一坚城,确实不是浪得其名。
但是在李国栋的记忆中,襄阳城后来被献军所破,攻破襄阳城的献军将领正是张定国,那位白衣少年智勇双全,智取了襄阳。后来张定国还击败过秦良玉,确实是很会打仗。
想到张定国,李国栋觉得那样的良将应该是要招揽他。这时候,李国栋才想起来,其实在自己的山西,还有一员良将,名叫王辅臣。之前居然把这个人给忘记了。等这次回到山西以后,一定要把王辅臣从姜镶那给挖过来。
“大帅,晋阳军来了!已经抵达城外。”城内,左良玉的部将徐勇前来禀报。
左良玉问道:“是大败建奴,赫赫大名的晋阳军”
“回大帅,正是。”
“他们来了多少人马”
“大约六千余人。”
“怎么就那么点人啊!不是听说晋阳军有三万余人来了那么点人,是打算跟在后面捡便宜的”左良玉眼睛一瞪。
徐勇连忙回道:“大帅,听说是杨督师让他把主力步兵都留在北方了,没有带来。”
左良玉心中对李国栋很不服气,在他心底,李国栋本来就是塞外马贼出身,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了,居然才积蓄了三万人马的实力。而现在的左良玉,已经有了二十多万大军。只是他根本就不会明白,他的二十多万大军真遇上李国栋的三万人,输的肯定是他左良玉。
“走,我们登上城头看看去!”左良玉站了起来。
左良玉带着左梦庚、张勇、徐勇、卢光祖、马腾蛟、李国英、吴学礼、张应元等一干将领登上了襄阳城楼,隔着宽敞的护城河,远眺在护城河对岸列队的晋阳军骑兵。
 
第566章 贼将军左良玉(中)
李国栋带人进入城内,询问了他人才知道,杨嗣昌没在襄阳,前几日他南下武昌去了,过几日才会回来。
“武威伯大驾光临,欢迎欢迎!”左良玉大大咧咧的从城楼上走下来,向李国栋抱拳拱手。
左良玉长得面白少须,看起来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但你要是认为左良玉是个老实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此人很有头脑,之前跟着曹文诏的时候,杀贼也算尽心尽力。曹文诏战死之后,左良玉对上级长官的命令就是阳奉阴违,每次对上农民军,胜少败多,是有名的逃跑将军。但他无所谓,只要有便宜捞的时候,他就去杀良冒功,再俘虏一批流民编入自己的队伍。
这年头,反正只要不去投贼就好了,至于他的军队干的事情是不是比贼寇还坏,没有人敢管他。崇祯皇帝虽然也知道左良玉劣迹斑斑,可是朝廷需要这样的军阀,所以崇祯也不敢对左良玉开刀。
李国栋回了个礼:“李某见过平贼将军!”
“武威伯不远千里赶来,请到寒舍一坐,左某备了一点粗茶淡饭,劣酒杂食,还请伯爷共饮几杯。”左良玉满脸堆笑道。
“好,恭敬不如从命,那李某也不客气了!”李国栋脸上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道。
他带着两百夜不收,来到左良玉府上。左良玉在襄阳的府邸,原本是一户商户的四进大院,被左良玉吓唬了一番,以便宜的价格买下,就变成左良玉在襄阳的临时府邸了。
左府内,仆人丫鬟不少,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后院假山流水,亭台楼阁,一看就知道建造这座府邸花费了不少银子。
李国栋的两百夜不收当然不可能全部跟入府内,于是只有十人跟他进去,其余的都在府外待命。
走进客厅内,左良玉令人摆上酒宴。
不一会儿功夫,仆人丫鬟如穿花蝴蝶,端着一盘盘美味佳肴上了桌,把一张大圆桌摆得满满当当的。
“粗茶淡饭,没什么好东西,还请伯爷见谅。”左良玉指着满桌的菜热情的招呼道。
见桌子上有鱼有虾,有各种精致的菜肴,李国栋笑道:“这还叫粗茶淡饭啊李某在山西的时候,根本吃不上那么好的吃食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