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你能造炮”李自成大喜,“只要一日可造十门大炮该不是欺骗额吧”

    “卑职哪里敢骗闯王!请闯王给卑职十名木匠,即可在一日之内造出炮。”这名站出来说能造炮的汉子,名叫万顺,是一名浙川乡下的饥民,但李自成不知道,此人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李国栋的亲卫军特工!

    万顺带着十多名木匠上山去砍伐木头,砍伐的是木质坚硬的松树。砍下来的松树,在万顺和木匠们手中很快就变成了一门门火炮。

    “这,这,这炮能打得响吗不会炸膛了吧”李自成目瞪口呆看着这些木头挖出来的大炮。

    “回闯王,可以打得响,打三发,保证不会炸膛!”万顺信誓旦旦的向李自成保证,“若是三发之内炸了,卑职愿意献上脑袋!”

    “好!有十门炮,一炮打三发,这也就有三十发炮弹了!足以攻进去!”李自成大喜。

    万顺道:“闯王,稍等一下,我们还要造一批木板,一些当成盾牌,另一些木板铺在沼泽地上,让弓箭手冲过去!我们打三十发炮弹,未必能摧毁土城,只能压制城头。炮弹即将打完的时候,就把木头铺在地面,冲过沼泽地。”

    “好!那就依你的!”李自成高兴的拍了拍万顺的肩膀,“万顺啊,想不到,你还能想出如此妙计!”

    “多谢闯王!”

    闯军开始攻寨了,十门松木炮一字摆开,炮口对准了寨子。

    寨子内的家仆家丁们看到对准自己的炮口,早都吓得两腿发软。这座寨子虽然易攻难守,可是对手有大炮,那还怎么打啊看那大炮的样子,就是红夷大炮啊!

    结果是,闯军只打出一轮炮弹,寨子内的人就投降了。闯军冲入了寨子内,抢光了粮食和金银财宝,住在里面的豪强变成俘虏,被李自成一刀给砍了。

    李自成大军抵达浙川县城,这座小县城城池本来就不很坚固,城内守军极少,完全凭借躲入城内的士绅组织的民壮抵抗。

    &nb




第571章 李自成四打南阳
    三边总督府,一名信使连滚带爬的闯入了府内。

    “郑督臣,大事不好了!闯贼出山了!连破十余座县城,正在攻打南阳!”

    三边总督郑崇俭脸色大变,当时李自成被打得只剩下十八骑的时候,若是郑崇俭能够严令贺人龙搜山,或许李自成就彻底灭了。结果不知道是他的神经性搭错了,还是脑子被门夹了,竟然下令撤军。

    现在好了,李自成复出。看到战报,郑崇俭懊恼不已,当初要是派兵搜山,李自成根本来不及收拢残部,可能就被抓住了。而现在呢陕西、山西、河南大旱,漫山遍野的饥民,都是李自成最好的兵源。

    郑崇俭知道自己惹上大祸了,他一方面,令陕西巡抚丁启睿和四川巡抚邵捷春务必严防,坚决阻止张献忠和李自成合兵一处,同时自己亲自率兵剿贼,还给杨嗣昌写了一封信,让杨嗣昌分兵,协助自己剿灭李自成。

    襄阳,督师行营。

    “啪”杨嗣昌看完了郑崇俭的来信,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郑崇俭!误国啊!去年若不是他撤军,闯贼已灭!”

    随后杨嗣昌就上奏朝廷,弹劾郑崇俭。后来郑崇俭崇祯一封诏书夺了三边总督职务,还被锦衣卫缇骑捉拿进京,给投入大狱。后来张献忠破了襄阳,李自成破了洛阳,襄王朱翊铭,福王朱常洵相继被杀,杨嗣昌也在重病中死去,崇祯皇帝勃然大怒,郑崇俭被斩首弃市。当然,那是后面的事情了,如今李自成正在进攻南阳。

    南阳是唐王朱聿鐥的封地,原本轮不到朱聿鐥当唐王的,只因为他的哥哥朱聿键被崇祯皇帝废为庶人,并给拿下,关到凤阳监狱面对列祖列宗思过,这才轮到朱聿鐥当上唐王。

    朱聿鐥的哥哥朱聿键,就是历史上赫赫大名的隆武帝,只不过现在,未来的隆武帝还在凤阳大牢内,而且因为拒绝了守陵太监石应诏的索贿,结果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只是后来路振飞当上凤阳巡抚,看望了朱聿键,并上奏朝廷,崇祯皇帝下令斩了石应诏,救了朱聿键。

    朱聿键为何落得被废为庶人,又关入凤阳监狱就是因为清军入寇,朱聿键率军进京勤王,这就违反了祖制,明朝可是把藩王当猪养,未得到朝廷允许,决不允许藩王离开驻地。而朱聿键擅自带兵离开驻地出征,更是犯了大忌,哪怕他是带兵进京勤王,都不允许。

    结果朱聿键的弟弟朱聿鐥因祸得福,成为了唐王。

    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朱聿鐥当上了唐王,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此时,李自成正在猛攻南阳。这是李自成第四次打南阳了,前面三次攻打南阳,都没有攻破,反而损兵折将。

    因为河南的大旱,给了李自成绝好的发展机会,他的大军已经拥有二十多万人了。

    之前连续攻破十多座县城和几十座豪强城寨,并没有给朝廷带来强烈的震撼,为了把事情再搞大点,李自成把目标瞄准了南阳的唐王府,他要攻下南阳,杀了唐王,制造声势,让更多的流民来投靠自己。

    南阳城下,李自成的三万精锐大军在后面,前面是充当炮灰的一万饥民。这些饥民,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为了一口饭吃,纷纷自愿给李自成充当了作战的炮灰。

    “杀!”饥民们表情狂热,拿着五花八门的兵器,很多人,只是拿根棍棒罢了。在一声战鼓后,立时疯狂的叫喊,扛着简易壕桥和简易云梯等临时打造的,简单粗糙的攻城武器,拼命呐喊着向南阳城冲去。

    前面的饥民举着以木板打造的简陋大盾,有些人推着临时打造的简陋攻城冲撞车,还有人推着临时打造的简陋投石机,一步一步向城墙方向接近。

    投石机停了下来,饥民的妇孺老弱在闯军士卒指挥下,牵动绳索,把一筐筐石头发射出去,再往筐内装入石头,然后再次牵动绳索。这些妇孺老弱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把石头发



第572章 开封城外
    最终,李自成还是放弃了进攻南阳府城,而是在周边收拢饥民,攻打小县城和豪强城寨,获得大批补给物质。

    李自成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攻打洛阳做准备。他当然知道,只要攻破洛阳,不要说躲在城内避难的士绅,单单洗劫一个福王府,得到的粮食和补给都够闯军用上一年了。谁不知道福王有钱洛阳王府,富于京城皇宫啊。

    “闯贼攻打南阳失利,我们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杨嗣昌看到南阳送来的战报,深深舒了一口气。

    “督师,武威伯派遣信使来了。”外面有人向杨嗣昌禀报。

    “让他进来吧。”

    李国栋的的信使给杨嗣昌送来一封信,在信中提到,说李自成出了商洛山之后,就利用河南大旱的机会,大肆招募饥民,各地方的官军是屡战屡败,如今观闯军势头,大有席卷河南之势。若是不加以控制,恐怕后患无穷。所以李国栋主动请缨,希望能让他带兵对付流贼。

    “好,老夫即将亲自领兵入川,中原无良将,还是让武威伯去中原也好。”杨嗣昌捻着胡子点了点头,随后提笔修书一封,令信使交给李国栋,让他出兵河南。

    三日后,李国栋收到了杨嗣昌的回信,立即同左良玉和贺人龙的军队脱离,带上他自己的六千二百兵马,离开川陕交界的平利,转身往东,前往河南境内。一路过去,沿途看到的流民,都被收拢起来。每天晚上安营扎寨的时候,李国栋都会令人把附近的难民召集过来,在大营外面搭建粥棚,给难民施粥。

    只是那些百姓之前被明军祸害惨了,明军剿贼的时候,经常干杀良冒功的事情。见到官兵到来,这些百姓哪里敢靠近

    流民之中,早就混入了李国栋的亲卫军特工。见到晋阳军抵达此地驻扎,那些混在难民中的特工人员开始喊话宣传:“各位乡亲们,来的是武威伯的军队,武威伯仁心宅厚,当年我们山西遭了难,就是靠着武威伯连续一个月施粥,这才活下去的。“

    亲卫军特工,不仅有男人,也有女特工,甚至当中还有小孩子,一些男女特工假扮夫妻,再救助一两名孩子,看起来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这样就不会被人怀疑。这些特工人员的作用,不仅仅的在老百姓中做宣传,还有对流民进行鉴别,可以起到杜绝清军细作和流贼细作混入自己军中。

    听到那些衣衫褴褛,和自己一样的难民喊话,老百姓们这才打消了顾虑,壮着胆子靠近了晋阳军。

    “军爷,这里真的会施粥”一名老汉望着大营外搭建的粥棚,战战兢兢的问道。

    “当然了!”韩大山笑着道,“这位老人家,您在这里稍候片刻,粥熬好了,就能吃了。”

    过了半个时辰,在粥棚内忙碌的士卒们抬起大铁锅,把热气腾腾的粥倒进木桶中,又在锅内添加了水和粮食,熬下一锅粥。

    “老人家,快来吃吧。”韩大山亲自扶着老汉,走到木桶跟前。

    “我们都是从百姓中来,我们的父母姐妹也是老百姓,是老百姓给了我们吃穿,是老百姓养大了我们……”将士们唱起了歌,歌声传出,令更多的百姓壮起胆子,靠近了晋阳军营寨。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下肚,饿得奄奄一息的百姓咽下口水。先来的人已经领到了粥,坐在地上,捧着碗大口大口的喝着。刚刚那名老汉捧起一碗热粥,也不顾烫嘴,迫不及待的就往嘴里送。

    粥的香味引来了更多的百姓,虽然百姓还有些害怕,担心官兵会不会杀良冒功,可是他们已经饿了好几日了,若是再不吃点东西,很可能就会饿死。与其饿死,还不如去碰碰运气,即便是官兵反目,杀良冒功,被人杀死总比活活饿死好受。

    当老百姓们拖家带口,接近了这些军人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支军队和他们以往遇见的军队完全不一样,这支军队从军官到士兵,都对百姓十分和蔼,他们热情的给百姓盛粥,给百姓介绍自己的军队。

    “好孩子啊!都是一群好



第573章 大洪水(上)
    一支庞大的船队沿着运河南下,这支船队是湖广粮商的船队,船队打出的旗号是马世奇和堵胤锡的旗号,船上挂上官府灯笼,沿途过去,漕运总督兵丁不敢阻拦,沿途也没有人敢收税。

    马世奇是叶茂才门生,虽是东林党,但同湖广士绅却交情极好。原本叶茂才就同运河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叶茂才死后,一些商人就依靠他的学生罩着。

    这支船队平时运送粮食北上进京,回程也捎带点货物,但根本装不满船舱,几乎都是空船回跑。

    可是现在,这支船队却装满了南下的工程队。

    吴国明便是南下工程兵的一员,他原本是河南人,前不久,就在他饿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一支军队途径他老家,搭建粥棚,给饥民施粥。于是吴国明得救了。获救之后,跟着军队一直来到开封。

    到了开封,有一些南方来的,头戴红缨笠帽,身穿鸳鸯战袄的军官前来,在饥民之中挑选人手,询问是否愿意加入淮军,每日两餐管饱,每个月军饷一两银子。

    吴国明是一名二十岁出头的精壮汉子,听说招募士兵,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参了军,毕竟当了兵可以填饱肚子。

    当了兵之后,吴国明才明白,自己当的是工程兵。队伍拉到徐州附近,每个人发了一套鸳鸯战袄,一顶红缨笠帽。换上新的军服之后,便登上船南下。

    无论是沿着黄河东进,还是乘坐运河船只南下,一路上都是两餐饭管饱,杂粮糙米饭不限量,菜是两菜一汤,是以卷心菜、大白菜、豆腐等做成的菜肴,偶尔还有一点鱼干肉末,伙头兵做出来的菜里面加了一些红色的东西,味道有些辣,但特别鲜美,很下饭。杂粮糙米饭、杂粮粥和窝窝头不限量,随便吃。每顿饭吴国明都放开肚皮大吃,吃得饱饱的。

    吴国明是一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现在过上这样的日子,算是很不错了。

    “仁杰啊,你家里有妻女,怎么也和我们这些单身汉一样,也南下修堤坝了”吴国明问坐在船头看风景的叶仁杰。

    叶仁杰世世代代的河南的自耕农,因为他种地水平比较高,家境还算不错,于是娶了媳妇,还给他生了两个女儿。但是这两年,天降大灾,庄稼颗粒无收,朝廷还要来催交粮饷。他把地卖了,都买不上价格,这年头,遭了灾的河南,人少地多,有哪个傻子还会去买地买了地也种不了庄家。

    可是朝廷的粮饷交不出来,据说交不出粮饷,要卖掉老婆女儿才能抵债,或者就等着进大牢吧!实在活不下去了,也加入到流民之中,背井离乡,踏上逃难的路。本来他打算去投奔闯王的,但是在半路上遇上了一支官军,一开始遇上这支官军,他还感到害怕,只怕被官兵抓了,送去官府,他带着一家出逃,逃税一事就事发了。后来他的老婆女儿饿得实在受不了,闻到熬粥的香味,便上前了。

    这支官军和叶仁杰见过的其他官军完全不一样,对待百姓十分和蔼,每日都给这些跟着他们的灾民施粥。

    灾民们自愿跟着军队一路东下,因为跟着他们有饭吃。

    到了开封之后,就有人来招募新兵了。考虑到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军饷,叶仁杰也选择了当兵。

    “他们帮我把老婆孩子都安排去了山东军户所了,反正去了,老婆孩子饿不着肚子,我就南下,多赚点外快。听说山东那边,给我们这些当兵的一人分了三十亩地,有那么好的条件,为何不当兵”叶仁杰笑着道。

    船队一路南下,从扬州的瓜洲进入长江,再渡过长江,便来到了繁花似锦的江南富庶之地。

    工程兵抵达了宜兴,挨着事先到来的老兵的兵营安营扎寨。在吴国明和叶仁杰他们到来之前,已经有工程兵抵达宜兴。他们到了河边,下了船,只见河岸上的士兵挥汗如雨,正在挖掘河沟,修建堤坝。

    “你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跟着那些老兵好好干活,他们干什么,你们也跟着干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多问问他们老兵。”一名军官向吴国明和叶仁杰他们交代了注意事项。

    “把这片池塘挖



第574章 大洪水(下)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王全也没有办法在那些士绅阻扰之下施工。并非这些工程兵没有兵器,若是动粗的,只怕这些士绅会策动御史弹劾,鼓动士子闹事,那么王全就下不了台了。

    王全虽然是李国栋的人,但他属于军户系统,不是晋阳军的募兵系统,两人在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所以他没办法拿武威伯的名号来压住那些士绅,也就只能放弃了对这些低洼地的施工。

    “长官,他们不让我们施工,我们怎么办”武彪问道。

    王全冷笑一声,压低了声音道:“既然他们阻拦我们施工,那我们就不管他们了!此处河堤年久失修,一旦洪水到来,这一片的低洼地都会成为一片泽国,我们在周围拓宽河流,把水引走即可。至于这些家伙的地,到时候淹了就淹了。把这些士绅的家淹了,也是活该。”

    “可是这里居住的百姓不少,他们可是无辜的。”

    “洪水到来之前,我们提前通知百姓即可。老百姓东西少,就那么点家当,一收拾就跑了,比不上那些家大业大的士绅豪强,大水一来,他们要跑,就得放弃家当。”

    既然那些自私自利的士绅不配合,那到时候就让他们的家被淹了好了,他们人可以跑了,家当都会被淹入水中。到时候王全可以带着工程兵驾船前来,从淹没倒塌的房子中,把他们来不及带走的金银财宝、精美瓷器和家具都给捞走。至于来不及带走的粮食,那就没办法了,粮食被水洪水泡过,基本上就作废了。到时候把那些士绅粮仓的粮食打捞起来,以清水洗干净了,在短时间之内还能食用。

    转眼就进入了崇祯十三年五月份了,又到了长江两岸的梅雨季节,今年的梅雨季节,时间特别长,雨下得特别大。

    江南,钱谦益府,大厅内,钱谦益坐在中间主座上,卢象升、陈子龙、陈名夏、夏允彝、史可法等人聚集在大厅内。这场大雨令人担忧,虽然李国栋派了王全和张世文,在江南进行了施工,但他的防洪手段到底能有多少效果,钱谦益等人心里没底。
1...125126127128129...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