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两军会合之后,三千轻骑兵往东北方向的河边奔跑。

    马守应率军在后面紧追不舍,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追入到河流和湖泊的夹角中了。

    这里后世叫郑家湾的地方,在当年有一座湖泊和一条河流,刚好河流入湖处形成了一个半岛,这对于没有水师的马守应骑兵来讲,就是进入死胡同了。

    张炜率军往张家湖方向奔跑,到了河边,只见前面河面上横着一座浮桥,浮桥两边,无数水师战船严阵以待。

    “快过去!”施琅冲着飞奔来的轻骑兵大喊道。

    三千轻骑兵依次上了浮桥,很快就全部冲过浮桥,去了对岸。当最后一名轻骑兵冲上浮桥的时候,施琅就带着人把木板拆除了,浮桥是由船只加上木板组成的,刚刚拆掉几块木板,马守应的骑兵就赶到了。

    “开炮!”施琅大喊道。

    河面上一排火光闪过,黑色的炮弹下暴雨一般砸在马守应的骑兵阵型中,只听到战马嘶鸣,士兵惨叫,骑兵群中腾起一片弥漫的血雾,贼军骑兵顿时人仰马翻,倒下了一大片。

    “砰砰砰”战船上的水师士兵鸟铳喷出一排排火光,密集的弹丸扎入贼军人群中,又是一大片贼军惨叫着倒下。

    “中计了!快走!”马守应大喊一声。

    贼军骑兵纷纷拔马就跑,水师战船沿着河流追击,一路火炮轰击,鸟铳射杀,打得贼军骑兵倒下无数。

    马守应跑得飞快,他是一名已经从贼十五年的老贼了,这十五年来,大战小战打了没有几千场,也有几百场,战败次数不计其数,每次都被他跑掉,跑路的功夫自然是无人能及。

    但这一次,他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马守应带着残存的一千余骑,往出口处跑去,却见签名出现了一队黑色的骑兵,挡住了他的去路。

    “马守应,今天便是你葬身之地!”为首一名全身紫金盔甲的大将大吼道。

    “冲出去!”马守应大吼一声,带着马光玉和孙昂等部件,向前面的明军骑兵发起了决死冲锋。




第678章 战后利益分配
    马守应死了,他的武功再高也挡不住三千重骑兵的碾压。当李国栋带着三千重骑兵冲上来的时候,马守应躲过一根马槊的刺杀,回手一刀把那名明军骑兵砍落下马,可是李国栋从后面杀到,马槊借助着战马的冲力,撞击在马守应的胸口,一槊就把他刺了个透心凉。

    此战,李国栋的晋阳军和王全的淮军,共计斩首三万五千余级,俘虏十多万人。十多万俘虏中,有马守应的老营兵两万余人。对这两万余人,李国栋的进行了鉴别之后,再做处理,其中六千余神族兵,被李国栋下令全部斩首;还有八千余作恶多端的老贼,也全部斩首,共计斩首近一万五千人,首级全部计入阵斩数量,送去京城献功。另有五千余老营兵,被送去新兵营洗脑改造,之后会编入炮灰营。俘虏的八万多流民,不是编入工程兵,就是编入军户屯兵,还有一部分没有妻儿老小的流民,被编入商队护卫队的新兵营,准备送出海外充当护卫。

    荆州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崇祯龙颜大悦。

    “好!好!好!”崇祯皇帝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收复荆州,马守应授首,武威伯再立大功!朕要给他封侯!”

    可是崇祯的想法不要说写下诏书递交内阁票拟通过了,第二天朝会上只是提了一句,立即遭到朝中群臣铺天盖地的反对,群臣纷纷要求,可以给李国栋赏银,但不能封侯。崇祯没有银子,从哪里拿赏银给李国栋收复荆州,阵斩马守应,斩首五万余级,俘虏八万,如此空前大捷,不得要给百万两银子的赏格让崇祯去哪里生这百万两银子

    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好提笔写信,要李国栋见谅,朝中实在没有银子,只好打出一张白条,等到贼寇平定,恢复了生产,税收上来之后,再把前两次欠李国栋的赏银一并补上。

    李国栋的武威伯虽然没有变成武威侯,而且除了一纸白条,没有一块铜板的赏银,但他的妻子何秀英却得了个一品诰命夫人的头衔,还得了令其开发荆襄无主之地的封赏。

    等到宣旨的天使离去,韩大山愤愤不平道:“伯爷,我军剿贼又立大功,可是朝廷连封赏都没有!就看到一张白条!朝廷还欠我们不少银子,打建奴那次,上次打闯贼,哪次不是大获全胜可是银子呢我们为朝廷卖命那么多年了,军饷都没见到几个铜板,所有开销,几乎都是我们兄弟们自己挣来的,就靠着赏银来赏给弟兄们,可是现在倒好,连赏银都欠了三次了。”

    就连曹变蛟都叹息一声:“伯爷,没想到朝廷缺银至此!卑职在关宁军的时候,朝廷倒是从来不欠军饷和赏银。”

    王全道:“大哥,朝廷总是给些没用的口头封赏还有白条,我们兄弟几个原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我们挣的银子不比那些江南士绅少!可是大哥您全部拿去补贴军用了!依我看啊,还不如把军队交给别人,我们去江南过富家翁的日子好了!”

    “此言差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们若是没有了军队,去和那些东林党人一起过富家翁的日子,一旦大明完了,我们的好日子又能过几天贼寇来了抢光我们,建奴来了也是抢光我们!大丈夫当以国为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李国栋反驳道。

    曹变蛟感动的说道:“大哥真是忠心耿耿啊!”

    “小曹兄弟,其实说句实话,要说忠心,李某还真没你想象的那么忠心,只是国家若是没了,我们这些人的结局会好吗”

    荆州贼寇平定的消息传来潼关,孙传庭欣喜若狂:“荆州收复,闯贼腹背受敌,贼军无力出兵骚扰,我等可以修生养息,待到兵强马壮,再出潼关剿贼啊!”

    孙传庭之所以不愿意趁机发起进攻,是因为他刚从监狱里被放出来,就经历了柿园之役的战败,需要舔伤口,养精蓄锐方可再战。而左良玉和刘泽清根本就不听从调遣,孙传庭的粮草又不足,朝廷已经没有粮食发给他们了,孙传庭的粮食都是依靠自己屯军种田收获的粮食。在孙传庭入狱之前积蓄下来的精锐部队和粮草,全被崇祯派的几个无能之辈败光了,所以说孙传庭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督师,”高杰提议道,“既然平贼将军不听从调遣,您为何不让武威伯发兵北上攻打襄阳”

    孙传庭摇了摇头,轻叹一声:“武威伯麾下虽为精锐之师,无奈人数太少,若是强攻襄阳坚城,恐怕损失太大。此番攻打荆州,虽只用了一日时间破城,可是损失也不小啊,他只有六万人,荆州一战折损近万,这还只是打只有十多万人的马守应;若是攻打拥有百万大军的闯贼,恐怕力不从心。要打闯贼,还需兵多将广的平贼将军来。”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人才,孙传庭当然明白,李国栋的兵马少,但十分精锐,并不适合攻打襄阳这样的天下坚城。别的不说,就说宽达八十丈的襄阳护城河,这就需要多少人手来填只有炮灰众多的左良玉才能做得到。

    刚刚收复了荆州的李国栋现在忙得很,一方面他要防着左良玉这贼子来抢夺武昌,另一方面他要把荆州百姓给安顿下来。

    比不久前刚刚收复的武昌好一点,武昌的情况是贼军带走所有青壮逃走,武昌周围几乎没有青壮年男子了,想要恢复农业生产,李国栋只能从外地调人过来。而荆州城是被攻破的,抓获了大批俘虏,有很多俘虏都是当地农民。

    “各位,你们都是当地人。贼人杀光了当地士绅,把土地赏给了老贼。现在贼军已经被我击败,本伯就做主了,这些土地从此就分给你们,你们每年只要上缴十分之一的粮食给本伯即可,没有额外的地租,也没有朝廷的苛捐杂税(废话,崇祯皇帝还欠着自己银子呢,就拿这里的税银来抵消朝廷的欠款就好了),除了这十分之一的地租,其余的粮食都是你们自己的。只是有一点,你们收成的粮食若是要卖出,都必须卖给本伯,本伯以市价收购。好了,现在你们每个人去领取新的户籍之后,就可以回去同家人团聚了。”李国栋站在台上,对那些沦为流贼的当地农民大声说话。

    被俘的流民,原本以后不是被抓去当奴隶,就是被充军当炮灰,甚至可能被斩首,没想到李国栋居然放他们回家同家人团聚!而且还把土地分给了自己,这个太令人意外了。

    收取十分之一的地租,就不用缴纳朝廷的苛捐杂税了,这样的好事,他们平日里想都不敢想啊。

    之前一部分农民是自耕农的时候,朝廷的苛捐杂税都加派到他们的头上,没有办法了,只要去投献土地给士绅和宗室,投献了土地之后,要给士绅和宗室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当成投献费用。

    表面上来看,投献的土地随时可以要回来,可是很多人投献出土地后,久而久之,那些土地就被人巧妙的夺走了。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就成为真正的佃户,租地的费用达到一半都算是地主很有良心了,正常的地租是六成,甚至七成、八成的都有!

    现在只要缴纳十分之一的地租,而且没有苛捐杂税,那么好的事情,去哪里找

    不仅是被李国栋放回的当地人俘虏,他还令人在当地重新登记户籍,所有的农民全部得到土地,那些土地名义上是李国栋的,农民耕种这些农田,只需要缴纳一成地租就好了。

    听到这些消息,当地农民欢呼雀跃,纷纷给武威伯磕头谢恩。



第679章 屯田军南下
    夺回了贼人的土地,挂在武威伯名下,交给农民耕种,只收十分之一的地租,看起来李国栋明显是吃大亏了,毕竟这些土地早就超过了他伯爵的免税数量,这些地李国栋可是要向朝廷缴纳税收的,也就是说,他收上来的地租,甚至不够缴纳朝廷税收,还得自己倒贴银子!

    可是李国栋并不认为自己吃亏,朝廷税收朝廷可是欠了自己三百多五两银子,崇祯皇帝前后打出三张百万两巨款的白条,拿着这些白条可以减免两年税收不过分吧

    至于两年以后都不用两年以后,还有不到半年,闯贼就要打入京城了,到时候自己保护崇祯南狩江南,那时还缴个屁的税啊所以怎么说,李国栋都不可能自己倒贴银子帮农民交税。

    李国栋可以巧妙的免税,哪怕只有一成收入,都是净收入。而且农民的粮食只能卖给自己,这样他等于无形中又赚了一笔。那些农田本来就不是自己的,是贼人杀了士绅和宗室,从士绅和宗室手里抢来的,现在又被李国栋抢走了,这只进不出的无本生意当然赚钱了。

    除了农田之外,因为荆州城被攻破太快了,贼军又是全军覆没,贼人抢来的大量金银财宝也都落入李国栋手中,这又是一大笔财富了。

    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谁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拥护谁。如果谁让他们活不下去了,那就将相王侯宁有种乎。

    李国栋不仅给他们极低的地租,而且还帮助他们兴建水利工程,教会他们建造新式庄园,还以便宜的价格卖给他们新式农具,并提供耕牛,发展立体化的农业,把农业、水产养殖和养殖业都建立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生态圈,这些由小生态圈组成的农庄,收益比以前的老式耕作方式提高了至少翻倍。

    至于李国栋对他们提出的,修筑军堡,加强城防,平日里进行军事训练,把农民变成民兵的制度,并未受到农民的反对,毕竟天下大乱,荆襄之地实在不太平,贼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李国栋教给百姓自保的办法,没有人有理由不采纳。

    被俘的外地流民都被李国栋送走了,这些外地人留在荆州不安全,毕竟他们都从贼过一段时间,很多人身上已经粘上了流寇气息,若是不对这些人进行军事化管理,进行训练和洗脑教育,直接分给他们土地留在荆州的话,很有可能会对当地百姓造成祸害。所以李国栋把这些俘虏都给送到淮安、山东等地,同当地的屯田军户混编,由那些老军户看着他们。

    李国栋留下一批人,负责处理荆州战后事情,他自己带着两万精锐步兵乘船回到武昌。

    武昌附近的农田要恢复生产,比起荆江一带要更加困难,毕竟人口损失过大,严重缺少青壮男子,需要从自己的军户和工程兵之中调人过来补充到武昌附近。

    瓜洲码头,白正明跟着别的军户们一起登上一艘船。

    “长官,真的要把我们送去武昌吗”白正明小心翼翼的询问小旗军官陶开然。

    “当然了!”陶开然正色道,“我们伯爷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伯爷从不食言。”

    “武昌啊,湖广之地好啊!”白正明喜笑颜开。

    “不仅给你们发武昌附近的农田,还能让我们这些光棍汉都娶上媳妇呢!”陶开然笑着道,“陶某今年三十有六了,也该娶媳妇了。”

    听说能娶上媳妇,白正明也十分心动,他已经三十二岁了,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的父母亲死得早,家里也没有兄弟姐妹。如果有姐妹的话,可以拿出来和别家换亲有些穷人家里兄弟多,没有姐妹,就干脆几兄弟合用一个媳妇。

    当年甚至还存在一种情况:叫招养夫,家里男人得了重病,或是伤残了,没有男人养家糊口,照顾老人和抚养小孩,只好招一个男人回家,同病重的丈夫共享一个媳妇,由这个男人来养家糊口,女人帮这个男人延续后代。

    还有的是出租媳妇,譬如说某家人家欠下租子交不出来了,欠下赋税交不起了,又不想借吃人的利滚利,就把老婆租给给能够给自己换钱的单身汉子,等生下孩子后再回来。

    什么程朱理学,什么三从四德,在那些穷人之中是没有的事情,穷人能有个媳妇给自己延续后代,已经是偷着乐了,哪还有那么多讲究什么三从四德,裹小脚,都是士绅家族的事情。这种几兄弟共享一个媳妇,甚至是招养夫、出租媳妇的现象,一直从南北朝延续到红朝才消失,即便是大清和光头时期,这种现象都存在。

    白正明身子骨不是太好,去给人当招养夫他身子扛不住,去租媳妇他比那些还不上租子的人家还穷,哪有钱帮人还租子还赋税所以三十岁的白正明一直是单身一人。直到后来有一天,他被贼军裹挟,成了一名流民,本来还想着跟着贼军抢一个媳妇回去。可是不久之后,白正明在第一次开封之战中被俘,被送去山东当了军户,现在又跟随屯田军南下。

    至于他们的小旗军官陶开然三十六了还单身,是因为他早在十四年前,在通州的时候就从了军,跟了李国栋至今了。最早跟着李国栋的时候就去了塞外,那里男多女少,哪来的媳妇回明之后,也打了好几年仗,直到受了伤退役,被分配给王全的淮军,成为一名屯田军户的小旗军官,但是在屯军中,也是男多女少,长相丑陋,又伤残的陶开然自然就很难娶上媳妇。

    虽然陶开然至今还未娶上媳妇,但他对李国栋却是感恩戴德的,他逢人便说:“若是没有伯爷,早在十三年前我就死在建奴手里了,或是被建奴抓去关外当奴隶,活活累死在关外。伯爷对我恩重如山,现在对我也很好,都让我当上小旗了,家里还是有些钱。”

    当别人问他:“陶长官,你家里又不是没钱,为何不买个女人回来”

    每当别人这样问他的时候,他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买回来的没感觉啊。”

    调往武昌的军户们乘坐的船只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天色黑了下来,陶开然坐在船舷边缘,他脱下了鞋子,两脚从船帮边上垂下,冰凉的江水不时拍打在他的光脚丫上,他很喜欢这种感觉。

    陶开然从怀里摸出一块质地低劣,做工粗糙的玉佩,看着玉佩,他流下眼泪。在十四年前,陶开然其实有个贤惠的媳妇,他的媳妇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他们还有一个女儿。可是十四年前,后金军入寇,他的媳妇和女儿都被抓走了。陶开然躲在一口枯井里面躲了三日,一天他饿得实在受不了,爬上地面,却遇到一群后金军。若不是李国栋的夜不收及时赶来,他也被抓走了。

    “也不知道你们在关外过得怎么样。”陶开然心里暗暗道。

    船队到了武昌,早有明军在码头上迎接他们了。白正明下了船,由他们的总旗军官带队,来到武昌城内的登记处报道。

    “白正明!”登记处的一名军官喊道。

    “到!”

    那名军官在登记册上写了些字,然后把一块木牌和一本地契递给白正明:“这是你的新腰牌和地契。”




第680章 军户安置
    白正明拿到了木牌和地契,被人带到了他们分配到的一块农田边上。
1...165166167168169...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