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这里就是新分配给你们的土地,这些地的原主人,不是被贼军杀了,就是被贼军带走了,目前这些地都是无主之地,我们重新给这些地登记造册,做了新的地契,地契一式两份,一份在你们手里,另一份留在武昌官府。”陶开然指着新分配下来的水稻田说道。

    水稻田有半年多没有耕种了,没有灌水,田地都已经干硬了。屯军领到了田地之后,就开始耕种。

    陶开然、白正明和其他军户们一起开闸放水,往水稻田里灌入一定的水,让田地泡透水,变得松软之后才能耕种。

    “根据大帅的命令,这座村子的房子要全部拆掉,该建一座军堡。”陶开然指着前面的一座村子说道。随后他蹲在地上,从竹筒中取出一张图纸,铺在一块大石头上,摊开图纸,这是一幅军堡的图纸。

    屯田户的军堡,周围一圈城墙围起来,对着武昌方向的北面开了一个城门,南面也有一座城门,军堡周长四百步,每一边长一百步,在四个角上都各有一座棱堡。走进城门内,有一条环绕军堡内一圈的街道,街道的外侧是高过城墙的建筑物,里面是军营和堡垒一体化的建筑物,从构造上来看,有些像闽南闽西的土楼。街道内侧,是一座高大的圆形堡垒,最顶部有四座炮塔。

    军堡内,除了有军营之外,还有食堂、公共浴室、锅炉房、小店铺、仓库和小作坊,事实上就是一座小型的城镇。

    “长官,这样的建筑可是对付建奴才用得上的,我们这里地处长江以南,有必要建造这样的军堡吗”白正明不解的问道。

    “当然有必要了,不造军堡,伯爷的主力走了后,贼军再来怎么办无论是闯贼、献贼还是左贼,来了我们就打!”陶开然哼了一声。

    其实陶开然也不知道,这样的军堡还真的是用来对付清军的,李国栋知道,清军入关以后,东路多铎的清军他可以挡在长江以北的扬州,可是西路豪格的清军肯定会过江,到时候就依靠这些军堡给清军制造麻烦,能拖住清军时间,等李国栋率领的主力大军歼灭了多铎之后,再回头过来对付豪格。

    建造这样一座军堡,对于已经拥有了水泥的工程兵来讲不是难事,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说服前面这座小村子里的村民们,让他们答应拆掉他们的家,给军户腾出地盘建造军堡,之后再让村民们也住进军堡。

    “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这里的村民只剩下妇孺老弱,只要你们能够说服他们,让女人嫁给你们,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亲自下来视察军垦田和军堡建设工作的李国栋对军户们说道。

    白正明大喜,失声叫了出来:“太好了,那我也能娶媳妇了。”

    “哈哈哈!老白啊,哪家大姑娘小媳妇还能看上你这个老头子啊”一名军户笑了起来。

    “哈哈,老白啊,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就你,我们还不知道身体又不太好,自己的活都干不完,还想养一家大小”另外一名军户也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可别小瞧人啊!我白某自从跟了伯爷之后,天天吃得好穿得暖,又每天训练,早就不是以前的身子骨了。”白正明回击道。

    “老白啊,你还是太老了点,还是把女人让给我们兄弟几个吧。”有人笑着道。

    李国栋站在一边,笑眯眯的看着这些军户们相互开玩笑。就在此时,陶开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伯爷,我们就这样进去,是不是太冒失了些”

    “哈哈哈!”李国栋哈哈大笑,“你们放心去吧,这附近的村民,本伯早就帮你们做好思想工作了,只要你们大胆点,保证都能找到媳妇。这位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陶开然把右手放在胸口,行了个军礼:“回伯爷,卑职姓陶,名开然。”

    “小陶啊,你是小旗,条件好,赶快去物色一个媳妇吧。”李国栋笑着说道。

    陶开然却回道:“伯爷,卑职就不找了,还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弟兄们吧。”

    “为何”李国栋不解的问。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还是等打败了建奴,卑职再找媳妇。”

    “好,有志气!”李国栋拍了拍陶开然的肩膀,“你带人过去和他们交涉吧,贼军走了,把精壮汉子都抓走了,就剩下一些妇孺老弱,他们也需要男人照顾。能不能成,还得看你们自己的,本伯还有别的事,先走一步,去别的地方看看。”

    “伯爷慢走。”军户们纷纷起身给李国栋送行。

    之后陶开然就带人去那座小村子里,说是去谈判,其实就是带着弟兄们去相亲。还未走进村子内,就看到村口站着几名小孩子,正好奇的向他们张望。走进村子内,果真看到不少女人,不过都是又黑又粗壮的大脚婆娘,长得好看点的就没有。

    其实之前李国栋也来看过,在附近几座村子都走了一圈,也没有见到几个长得好看点的,都是粗壮的大叫婆娘,即便是十几岁的小姑娘,也是又黑又丑的居多。毕竟在这个年代,这些农村女人从小就要干粗活,常年的风吹雨打烈日暴晒,就算底子再好的女孩子也变得不好看了,劳累的劳动,使得她们皮肤变粗,脸上布满皱纹。就算鲜有的几个好看点的女人,早就被贼军都带走了。

    可是对于那些娶不上媳妇的穷汉子来讲,有个女人就好了,管她长得好看不好看的而且长得结实粗壮的女人还更合适,她们可以和男人一样干重体力活,这样男人也能轻松些。

    “来了好多当兵的啊。”

    “那么多男人啊,他们是来给我们当男人的吗”

    “家里没有一条汉子,生活难过啊。”

    女人们早就议论纷纷了,不仅是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就连年幼的小女孩和年过四旬的中年女子,也在议论纷纷,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好男人来支撑这个家。

    蔡氏是一位二十九岁的女人,她和当年大部分的农村女子一样,没有名字,只有姓氏,因为是从十多里外的蔡家村嫁过来的,所以别人都称她为蔡嫂。他的男人被张献忠抓走了,家里十四岁的大儿子和十二岁的二儿子也被张献忠抓走了,就剩下她、公婆、十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小儿子,公公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就她和婆婆两人支撑着这个家,幸亏女儿和小儿子懂事,也能帮忙干点农活。

    “要找汉子,你们找吧,我不找,我能干得了农活。”当有人上门让蔡嫂出去看看的时候,被她拒绝了。

    来的那妇人说道:“蔡嫂啊,军户们要把我们的村子拆了,改一座军堡呢,若是嫁了汉,等军堡新盖起来,就能住进去了。”

    “我就不相信了,我不找,他们把我们的房子拆了,还能不让我住进去万一找了个男人,对公公和婆婆不好呢对孩子不好呢”




第681章 集体婚礼
    总旗军官同村民们的谈判十分顺利,只说了几句话,村民就答应以李国栋所说的“相亲会”的方式,给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和寡妇安排同军户们见面,搞一次相亲会。

    之前李国栋来过,村民们对威风凛凛的武威伯一开始十分敬畏,但后来发现这位伯爷平易近人,手下的兵不像别的明军那么凶神恶煞,他们就不再抵触那些当兵的。毕竟当地村民们被贼将军和张献忠轮番祸害过了,在他们眼里,兵和匪没有区别,甚至兵比匪还要凶恶。

    李国栋带着一群夜不收,亲自来到村子里后,村民们就对这些兵的印象完全改观了。这些精锐夜不收帮着村民们砍柴挑水,还拿出糖来分给小孩子吃,军医还给卧病在床的老人开药方抓药。老百姓们何时见过这样的军队自然就答应下来,愿意接受李国栋的提议,给村民和军户们配对,拆迁了村子,改建军堡。

    当李国栋离开村子的时候,不少村民们甚至要把自己家里的小姑娘送给李国栋当丫鬟,毕竟村民们都知道,给大户人家当丫鬟,肯定要比在自己家里的日子好过,说不定还能拿回一些月例银子补贴家用。

    李国栋最后只收下两个家里看起来就特别穷的小姑娘,然后给了他们家里一户人家二十两银子,当成买下了女儿。二十两银子的价格,在当年是很高了,北方遭了灾的一些地方,一个活生生的小姑娘,能换到两个馍馍都算好的。

    其余的村民要求,都被李国栋给拒绝了,他对那些村民们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们,请你们相信我,你们的好日子就快要来了,真的没必要卖儿卖女。本伯麾下那些小伙子都算好小伙子,你们嫁给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总旗军官同村民们谈判结束,次日就开始了相亲会。

    相亲会开始了,本着李国栋提出的:恋爱自由,尊重男女双方意见的前提下,先由女方开始挑选,找到对上眼的人,然后是男方选择。两人都对上眼了,就配对准备结婚了。

    经过一整日的相亲会后,最后白正明和陶开然两人还是光棍汉子一条,陶开然是主动当光棍,他拒绝了好几个看上他的小媳妇、大姑娘、小姑娘和年轻寡妇,因为他心里无法放下自己被建奴掳走的妻儿。至于白正明,则是根本没有一个女人看上他,所以又老又丑的他就再一次被剩了下来。

    总旗军官林淼最幸福,他年龄不过二十岁出头,长相比较帅气,又是总旗军官,有十多户人家的大姑娘小姑娘抢着愿意跟他,最后他选了一个虽然看起来很邋遢,全身脏兮兮的,但一双眼睛很亮的小姑娘当正妻,又收了两个小姑娘当丫鬟。他让新媳妇洗了澡,发现还是一个长得挺清秀的小姑娘,就是因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看起来不太好看罢了,若是好好养几年,也算是个小美人儿。

    女人之中,蔡氏没有找到郎君,不是没有人喜欢她,是她自己不愿意挑选。当最后大姑娘小媳妇小寡妇都挑了男人,就剩下她一个了,白正明看中了她,却被她给拒绝了。

    崇祯十六年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巧节,也叫七夕节这一天,武昌城外方圆数十里内的新到军户们同当地的村妇村姑们举行了盛大的集体婚礼,周围五十二座军户所同时举行了集体婚礼,可谓是场面浩大,武昌地界内热闹非凡,从武昌城外开始,到下面的各个村子,锣鼓喧天,爆竹轰鸣,一对对新人披红戴花,准备举办婚礼。

    “弟兄们,今天是麾下弟兄们的大喜日子,我们下去走走。”这天一大早,李国栋就把韩大山、张炜等部将,以及自己的夜不收都叫来,安排大家去参加集体婚礼。

    几乎每一名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都分配到一座村子,代表李国栋去参加弟兄们的集体婚礼。而李国栋自己则带着铁锤和十多名贴身的精锐夜不收,一起去了陈家湾,也就是陶开然他们的村子。

    这座村子在后世的时候已经不靠湖边了,但是在这个时代,村子外面就是湖泊。

    李国栋等人还未进入村子,就远远的听到锣鼓声和鞭炮轰鸣声,放眼望去,只见村子内挂红披绿,张灯结彩,一片热闹景象。

    “伯爷!”门口放哨的卫兵见到李国栋一行人过来,连忙上前行礼。

    “哈哈哈,今天可是大喜日子,本伯就来你们军户所蹭饭吃了。”李国栋笑道。

    “伯爷赶快里面请!”那卫兵弯腰道。

    “你们就留在这里放哨吧,虽然今天是各位兄弟的大喜日子,可是你们也不能放松警戒,我们要防范,万一贼将军还是献贼来偷袭。明哨暗哨可都有布置好”李国栋问道。

    “回伯爷,都布置好了,若是有贼人来袭,我们第一时间就会发出报警信号。”那哨兵回道。

    “做得不错!”李国栋点了点头。其实他并不怕左良玉还是张献忠来偷袭,在军堡尚未完工之前,李国栋的主力大军就留在武昌城内,他的夜不收和轻骑兵都四面撒出去了,江河湖泊上,都有李国栋的水师警戒,可以说武昌周边戒备森严,无论是张献忠还是左良玉,都没有任何机会大规模来袭。

    之所以不放松警戒,是担心左良玉还是张献忠派遣小股部队伪装成老百姓混进来搞破坏。虽然知道他们每那么大的能耐,可是李国栋做事从来都小心谨慎,不会留下一点漏洞给人抓住。

    李国栋一行人刚刚走到村口,就听到里面一声唱名:“伯爷到!”

    正在忙碌着准备婚宴酒席的军户和当地百姓纷纷转过头来,见到李国栋一行人走过来,人们纷纷跪地行礼。

    “各位,都起来吧,今天本伯是来你们这里蹭饭吃的,各位不必见外了。”李国栋做了个虚扶的手势,哈哈大笑道。

    “哪里的话,伯爷能赏脸来我们村子,乃是我等的荣幸,”林淼连忙行礼道,“伯爷,今日这里的酒菜,也是伯爷您给属下们备下的,伯爷来吃自己的饭菜,怎么能叫蹭饭吃只是这里的厨子粗劣,恐怕菜肴难入伯爷法眼。”

    李国栋哈哈大笑:“这有什么之前我们几个兄弟在塞外的时候,连厨子都没有,还是本伯自己动手烤羊肉呢。”

    村子内,军户们和村民们忙碌着,杀猪宰羊,有人在杀鱼刮磷,还有的人在洗菜备料。其实这样的婚礼和典型的农家婚礼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大锅在炖菜,大蒸笼蒸菜,饭菜做好之后,装入一口口大碗内,然后端上桌。这里的猪羊,都是李国栋让人给他们送来的,粮食面粉和各种调味料,也是李国栋出银子买来的,只有鱼虾和蔬菜,是当地村民自己捞来的。为了麾下军户们的这次盛大婚礼,李国栋可是自己掏了几万两银子,为一万多人同时举行集体婚礼。

    到了中午的时候,婚礼正式开始,新娘新郎们二拜高堂的时候,李国栋被军户们挑选出来,坐在父亲的位置上,代替高堂。因为这些军户们不是没有父母,就是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挑选了德高望重的李国栋充当他们的高堂。



第682章 南下长沙
    集体婚礼结束之后,外来的军户们和当地的妇孺老弱就成为了一家人。虽然大部分的军户娶的媳妇都不是黄花大闺女,可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这些原本是北方的饥民,后来又被李自成裹挟成为流民,之后在战争中被李国栋俘虏又成为了军户,他们能够娶上媳妇给自己传宗接代,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哪里还在乎什么媳妇是大姑娘还是小寡妇

    其实很多所谓的小寡妇,她们的丈夫这个时候可能还活着。可是在这个年代,男人被贼人抓走了,那就是九死一生,就算是活下来,他们也没有机会回家和妻儿团聚了。

    真实历史上,这些男人被张献忠抓走之后,大部分都战死了,少数活下来的男子,后来跟着李定国反清,最后还能幸存下来的男人也是跟着李定国去了缅甸,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再回来同妻儿团聚。

    可是这些女人还要生活,要赡养公婆,要把前夫留下的孩子养大成人。在原本的时空,这些女人肩扛重担,把丈夫留下的孩子养大成人,也为汉人血脉的延续做出了贡献。而在这个时空,有一批男人来替她们扛起重担,帮她们赡养公婆,养育孩子,她们自然接受了这些男人。

    已经成为一家人的军户和妇孺老弱们就开始兴建军堡了,武昌地处水陆交通的十字路口,是四战之地。军户们和他们的家人一起,把原来的小村子都拆除了,在原来的土地上挖掘地基,修建军堡。不久之后,一座座带有棱堡的军堡就出现在武昌周围地面上。

    “启禀伯爷,朝廷强令孙督师出兵,孙督师无奈,只好出兵潼关剿贼。”一名张书恒派来的亲卫军特工来向李国栋禀报。

    听闻此言,李国栋感叹一声:“崇祯啊崇祯,你就和光头一样,不仅是运输大队长,还是一个微操大师啊!孙传庭此战必败!”

    “什么光头什么微操大师”韩大山不解的问道。

    李国栋突然反应过来,很尴尬的笑了笑:“光头就是微操大师,一个愚蠢的家伙,你们不认识的,我也是在梦里见到过这个家伙。”

    当然没办法向身边的人解释什么光头和微操大师之类的,李国栋只能以梦里见到过来搪塞过去,还好韩大山这个人比较忠厚,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要不然还真难回答了。

    李国栋喝退了左右,对送信的人说:“大明败局已定,已经无可挽回,回头告诉张书恒,让他注意救下孙督师一家就好了,朝廷不知道孙督师的情况,强令他出兵,这是大败招啊!”

    “诺!”那人退了下去。

    东面消息传来,总之不是什么好消息:左良玉三十万大军在长江对岸,只是忌惮李国栋的实力,不敢带兵过江来取武昌。
1...166167168169170...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