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李国栋不动声色缓缓道:“吴军门,无功不受禄,陈姑娘似乎是吴公子的爱妾吧李某岂能横刀夺爱”
吴襄道:“伯爷,末将一片忠心想要报国,只想要去山海关,同犬子共同抵御建奴,只可惜陛下不肯放人。还望伯爷能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放末将去山海关吧。”
想跑路李国栋心中冷笑,吴襄是肯定不能放他走的,必须把他带到江南去,用来牵制吴三桂。虽然李国栋知道,吴三桂这样的枭雄,肯定不会考虑父亲的亲情,可是手中多了一个筹码,总比没有筹码要好吧。
“吴军门,北有建奴,南有闯贼,吴公子何必还死守山海关不如南下,随李某一起护送陛下巡幸江南吧。到了江南,你们吴家必能封公封侯。”李国栋道。
“建奴要给我封王!”遥远的山海关,吴三桂打开了多尔衮的信。
只可惜吴襄还不知道大清要给他儿子封王的事情,他说道:“伯爷,封公封侯虽好,可是末将的家业都在京城,若是去了南方,末将除了身上带的那点银子,就什么都没了。还望伯爷能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
“吴军门,陛下不松口,本伯也无能为力啊。陛下也劝吴公子能够南下。”李国栋回道。
吴三桂南下是不可能的事情,吴襄也说了,他们的家业都在北方。虽然带了不少银子逃出京城,可是这个时代,像吴襄这样的有钱人,银子只占了家业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产业还是田地、店铺、借条之类的。田地和店铺是带不走的,借条去了南方就成了废纸,谁能拿着借条回北方来讨债啊
见吴襄面露难色,李国栋安慰道:“吴军门,钱财乃身外之物,等去了南方,李某一定帮你们弄到更多产业。只要我们有刀子在手,还怕弄不到田地、店铺至于吴公子那边,本伯会派人去山海关,若他要南下,李某自会派船接他。”
“那末将就先告辞了。”见无法说服李国栋,吴襄只好站起身来告辞。
“吴军门,等等,陈姑娘和两位侍女”李国栋站起来。
吴襄道:“伯爷,她们就送给您了,今后末将去了江南,还须武威伯您多多关照。”
听吴襄这样说,李国栋也没有再推脱。把陈圆圆暂时留在自己这里,总比在吴襄那要好。反正崇祯不会放吴襄去山海关,吴襄只能跟着自己南下。到时候吴三桂投了满清,万一崇祯皇帝一怒之下,抄斩了吴襄满门,陈圆圆若是那时候还在吴府内,就难免落得一个被送到教坊司的下场。
算了,勉为其难的收下陈圆圆,也算是做了件好事吧。
“天色已晚,都去歇息吧,明日一早,本伯还要出使闯营。秋菊、冬梅,带三位姑娘去歇息,给她们安排几间干净的空房间。”李国栋让丫鬟带陈圆圆和两名侍女去歇息。
“伯爷,”陈圆圆娇滴滴的叫了一声,“既然奴已经入了伯爷府,还是让奴来伺候伯爷吧。”
“陈姑娘,去歇息吧,李某还要考虑怎么对付李自成这个巨寇。另外,等吴三桂南下,本伯自然要把你完璧归赵。”李国栋回了句。不过他心里很清楚,吴三桂绝对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妾,放弃了大清给他封王的条件,跟着皇帝南下去当一个公侯。
更何况,吴三桂麾下很多官兵早都蠢蠢欲动了,都想着投降大清。因为在大明这里,当兵没有地位,更没钱。而去了大清那,看看人家三顺王麾下的兵,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
第735章 出使闯营(上)
李国栋不让陈圆圆侍寝,令陈圆圆心中失落。
陈圆圆,原名邢沅,父亲是一个挑担沿街叫卖的货郎,母亲早逝,固寄养于姨夫家。结果被姨夫卖给了梨园。成名之后,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然圆圆不为正妻所容。她还同冒襄有过一段情缘。后来被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强买进京。
当时田贵妃病重,田弘遇以给皇宫献女为借口,去江南以低价强行买下陈圆圆。
可是用脚指头想一下都知道,崇祯怎么可能让陈圆圆这种地位的人入宫所以纯粹是田弘遇贪恋美色,才凭借着锦衣卫的身份强买陈圆圆,其实是自己占有。后来因为田贵妃病故,田弘遇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是把陈圆圆献给了拥兵自重的吴家。
说起来陈圆圆也是个可怜人,先后经过了贡若甫、冒襄、田弘遇和吴三桂四个男人,到了李国栋这里至少已经是五手车了。若不是李国栋来到这个时空,陈圆圆还要再被刘宗敏、李自成轮番使用,最后又回到吴三桂身边,直到年老色衰失宠,因为同吴三桂的正妻和其他小妾不合,最后出家为尼,了却一生。
作为一个女人,还不是想要找一个依靠吴襄把自己送给了李国栋,李国栋又对自己不冷不热,她心中自然不舒服了。
为了不给吴三桂借口,李国栋提笔修书一封,告诉吴三桂,说吴襄把陈圆圆送给自己,但自己没有碰她,希望吴三桂能够深明大义,放弃山海关南下,若是吴三桂愿意,李国栋会派遣水师接他南下,等他南下,就把陈圆圆还给吴三桂。
写完信后,李国栋让一名锦衣卫想办法把信送到山海关交给吴三桂。
李国栋自言自语:“吴三桂啊吴三桂,我把你的借口全断了,明日一早,我再找陛下给你一份诏书,我看你还有什么借口投敌!若是你连父亲的生死都不顾了,那到时候就别怪陛下对你不留情了。”
次日一早,李国栋又进了充当崇祯行宫的巡抚府内,见到了崇祯之后,李国栋上奏道:“陛下,微臣早就怀疑吴三桂有投敌之嫌疑,请您下诏书一封试探吴三桂,让人把诏书送到山海关,令吴三桂放弃山海关,乘船南下。倘若吴三桂不肯南下,让他宁可降贼,不可投降建奴。”
“李爱卿,你为何说吴三桂会投建奴”崇祯问道。
李国栋把吴三桂会投降满清的关键原因都一五一十的说出来,还说了三顺王在满清那边待遇明显比在大明高得多了,手下的官兵待遇也提高了很大一个档次。
最后李国栋说道:“陛下,您有了这个诏书,今后吴三桂若是再投建奴,率军攻打我大明,您就能处置吴襄了。”
崇祯点了点头,立即让王承恩取来笔墨,写下诏书,然后让几名锦衣卫坐船走海路送去山海关。
之后,李国栋又同崇祯交谈一会儿,崇祯给定下了同李自成谈判的底线:“可以结盟,可以卖给闯贼粮食,但不给李自成封王,大明也不可能向贼寇称臣。”
李国栋向崇祯告辞之后,便去大狱接红娘子。
牢房的门开了,张书恒道:“红姑娘,你可以离开这里了。”
红娘子走了出来,李国栋看了她一眼,见她精神气色还不错,看样子看守大牢的锦衣卫没有折磨她。
“红姑娘,我来带你回去和李公子团聚。”李国栋笑道。
“这就放我回去了闯王撤军了吗”
“没,我就是要去闯王大营,同闯王当面谈谈。”
“你还敢去闯王大营不怕被闯王一刀砍了”红娘子瞪圆了眼睛,不敢相信的看着李国栋,俏丽的脸上写满了疑惑。
“我当然怕啊,所以先带你去李公子那,不然我哪敢就这样去见你们闯王”
红娘子不敢相信的上下打量着李国栋,过了片刻才开口道:“好,李大哥也是个好人,奴家答应带你去见李公子。不过是否真要去见闯王,你考虑清楚了,奴家可不想看到伯爷你脑袋落地。”
李国栋换上了闯军蓝色箭衣,头戴白色毡帽,跟着红娘子坐船渡过河,去了北城,再从北城出了城门,前往李岩的大营。
门口的卫兵自然都认得红娘子,见到红娘子带着一名老营兵回来,连忙把他们放了进去,还有人跑回去向李岩禀报。
听说红娘子回来了,李岩连忙迎接出来。
“娘子!”李岩紧紧搂住红娘子,“你落入官狗子手里,我还以为你回不来了。”
“武威伯仁心宅厚,他把奴家放回来了。公子,我们回你的营帐,有些事在这里不方便说。”
回到了李岩自己的营帐,红娘子这才介绍说:“公子,他就是武威伯,是他亲自把奴家送回来的。”
李国栋摘下帽子,李岩定睛一看,认出此人就是李国栋,他大吃一惊:“李老二,你怎么敢跑来我们闯营了看在你救了我娘子的份上,我不把你交给闯王,你赶快走吧!要是被闯王知道了,你就走不掉了。”
红娘子又把在洛阳城时的事情对利用说了,李岩大吃一惊:“武威伯,没想到你也是个英雄好汉,你和那些贪官污吏不一样,学生我也听说过,你在百姓中名声很好,你快走吧。”
“李公子,我来找你,就是让你带我去见闯王的。”李国栋笑道。
“见闯王”李岩眼睛瞪得更大了,“武威伯,你双手沾满我们义军鲜血,你就不怕闯王一刀砍了你”
“此一时彼一时,李公子,你可知道现在闯王面临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李国栋反问道。
“自然是北面的建奴。”李岩是个聪明人,一下就回答上来了。
“这就对了,”李国栋笑着点头,“所以我们大明希望能同你们合作,共御建奴!”
“这个理由不好,”李岩摇了摇头,“闯王肯定会以为,你们官兵是要拿我们大顺来当箭靶子,帮你们朝廷抵挡北面的建奴。你们可别把闯王当成傻子了。”
“闯王乃一代枭雄,我们当然不会当他是傻子,我只是来找闯王,向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当今天下局势,这样闯王就会知道,应该要和谁合作了。你们可以从京城的贪官污吏手中抄查出银子,可是银子能当饭吃吗你们的粮食,还不是要从南方购买李公子,现在你们虽然占了京师,可是大顺岌岌可危,北面的建奴虎视眈眈,山海关的吴三桂随时可能投贼。”
李岩问道:“武威伯,你帮我们,对你们又有何好处”
李国栋笑道:“如今局面已是天下大乱,关外的建奴,京师的大顺,江南的大明,江西的左良玉,四川的张献忠。纵观各路,当属关外的建奴实力最强,你们第二,我们大明第三,其余的不足为惧。事实上,三分天下的雏形已经形成。既然建奴最强,为何我们不先联手对付建奴,却要自相残杀”
李岩皱起眉头略微思索片刻,焦虑的说道:“武威伯,我只担心你见了闯王,闯王一怒之下一刀把你砍了,还不如学生帮你把这些话传给闯王吧。”
第736章 出使闯营(中)
红娘子也劝道:“武威伯,你就不要执意要去送死了,听我们夫妻一句劝,赶快回去吧。你要对闯王说的话,我们帮你传达。”
“实不相瞒,以前我也曾经帮过闯王,他总不至于恩将仇报吧”李国栋道。
“可是你杀了马守应,这就不好说了。”李岩道。
“马守应是马守应,闯王是闯王,还是两回事,至少以前你们义军被困河曲,在最困难的时候,我没少帮过你们忙,那时候李公子和红姑娘都还没加入义军。再说了,陈永福曾经射瞎闯王一只眼,不也是没事”李国栋回道。
李岩最后还是答应把李国栋引荐给李自成,不过他告诉李国栋说:“你换个身份,乔装打扮一下,千万别说你自己是武威伯。”
李国栋嘴巴上答应下来,但他决定,在必要的时候还是表面真实身份,可以增加谈判的成功率。不过李国栋其实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除了要如何说服李自成之外,他的蓝色箭衣内藏有最精良的铠甲,最内层是一件贴身的镶铁软棉甲,外面一件密连环锁子棉甲,再外面又是一层镶铁棉甲,如此三层重甲防护,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
一旦李自成翻脸,李国栋可以凭借身上的厚甲从李自成的中军大营内冲出去,身上的两层软甲一层硬甲,甚至在遇见钝器的时候,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他在进入李自成大营的时候,早就看好了马厩的位置,只要冲出李自成的中军大帐,可以抢到一匹马逃走。
“好,那你跟我走吧。”李岩见李国栋答应下来,便带着他去了李自成的中军大帐。
“大王,天津的官兵派遣使者到来,希望能同闯王谈谈。”李岩走进大帐内,向李自成躬身道。
“官兵使者把他轰出去,寡人和官兵没什么好谈的。到”李自成独眼一瞪,不耐烦的就要赶人。
李岩道:“大王,他说是大明愿意同我们联手,共同抵御关外建奴。他还说要提醒大王一件事,前往小心山海关的吴三桂引建奴入关对付我们。”
李自成仰天大笑:“本来额到了京师,就想和崇祯皇帝好好谈谈,给额封个王,额就帮他灭掉献贼,抵挡建奴。可是额做梦都没想到啊,固若金汤的京师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落入额的手中,额还有必要他崇祯给额封王如今我大顺已是天下共主!过几日就要登基为帝了,他崇祯这时候还有资格和我们谈判他就应当老老实实的投降,退一万步说,崇祯小儿应该向我们大顺称臣!”
“大王,可是我们现在缺的是粮食,若是能联明抗虏,我们可以获得大明提供的粮食,何乐而不为”李岩道。
粮食的问题击中了李自成的软肋,他要想控制北方,那就必须保证粮食供应,养不活老百姓扯什么都白搭。之前他依靠在各地打土豪,短期內的确可以保证军粮供给,甚至让那些吃不上饭的老百姓跟着获利,但时间长了他同样也必须面对北方粮食减产造成的饥荒。即便李自成在河南部分地区和关中采取了鼓励生产的策略,还是无法弥补粮食方面的缺口。
无论北直隶、关中还是中原,此时的粮食产量因为小冰河期影响,本来就已经无法养活百姓,更何况闯军席卷之处,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大批百姓被裹挟为流民,令小冰河期的北方更是雪上加霜。
而在原本的时空,因为崇祯挂在煤山的歪脖树上了,南明朝廷提出了联虏灭寇的脑残战略,不仅没有给北方汉人提供粮食,反而通过海运给满清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火药和军用物资,这进一步削弱了李自成的力量,增强了满清的力量,南明的做法和宋朝当年联金灭辽、联蒙灭金的错误战略十分相似。
而在这个时空,李国栋耐心说服了崇祯,一针见血指出了鞑虏才是大明最大的敌人,崇祯同意了李国栋的建议,给出的谈判底线就是,可以结盟,可以给大顺提供粮食,但既不承认给李自成的伪帝,大明更不可能向大顺称臣。
有了联顺抗清的底线,李国栋就有信心谈判成功。
李自成思索了许久,拿不定主意。
顾君恩道:“大王,李公子说得没错,关外的建奴才是我大顺最大的敌人。而我大顺缺少粮食,同大明联手,对我大顺有益无害。”
牛金星却唱反调:“大王,何必同官狗子联手我军如今兵强马壮,何惧建奴实在不行,我们大不了投降建奴。”
李过大怒,指着牛金星的鼻子斥责道:“牛金星!要投降建奴你去投降!老子肯定不会投降建奴!”说完,他转头向李自成躬身道:“大王,投降建奴要剃发易服,要留着建奴那种难看的金钱鼠尾,小侄宁死也不愿意投降建奴!”
李国栋在民间造势,到处宣扬说满清的剃发易服,所有投降满清的人,无论军民官员,都要剃发易服,这些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不仅是民间都在流传此事,就连闯军中都在流传剃发易服的事情。
可以说农民起义军的骨气远超过大明官兵和士绅,历史上坚决反清,坚持到最后的还不是李定国、李来亨他们闯营改编来的忠贞营到后来的夔东十三家,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所以说李国栋同情农民起义军,仇恨士绅是有道理的,真正的乱臣贼子正是那些士绅。现在醒悟过来的崇祯,也认为天下士绅皆可杀。
“寡人也不会投降建奴!”李自成点了点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