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听阿济格都同意豪格所说的,诸王和贝勒们纷纷附和,觉得应当同大顺结盟,双方和谈,商议如何瓜分大明,等以后再谋求发展,稳步推进,待到兵强马壮,人口众多,再谋求南方。当然也有提出,应当立即南下灭顺,不过这种说法虽然得到多尔衮的赞同,却是少数,根本就形不成主流。

    福临像是一个木偶一样坐在龙椅上,看着大殿上两边争论不休。看到没几个人支持多尔衮,福临小小的心中只觉得特别出气:哼,让你欺负我额娘!气死你才好!

    坐在福临前面的多尔衮脸色阴沉,他当然不知道福临暗中诅咒自己,他是被自己的亲哥哥阿济格给气的,如果这次不是阿济格站在豪格那边,大清都准备发兵入关了。没想到那个目光短浅的亲哥哥,居然看不懂其中利害关系。

    李自成上次就拒绝同大清和谈,还骂跑了大清使者。即便是能同李自成谈判成功,联顺灭明,灭了明之后,大顺占据南方,再一次形成了南北朝的局面,可是到了那时候,大顺和大清谁死在前面还不知道,北面的蒙古虽然大部分已经归顺了,可是西面的蒙古人、突厥人都不服气,后面还有罗刹人。

    罗刹人都已经跑到北面的黑龙江了,多尔衮担心的是若是不能尽快统一天下,只怕最后又被蒙古人,甚至是罗刹人捡了便宜。当年的宋金,金被灭了,宋还多活了几十年,这可是个血淋淋的教训啊。

    早在今年初,多尔衮就已经派遣使者去见李自成,邀请大顺共同灭明,谁知道使者被李自成赶了回来,李自成还大骂他们是建奴,说自己坚决不与蛮夷合作。

    遭到李自成拒绝之后,多尔衮准备不同李自成结盟就杀入京师,趁着大明主力都被顺军牵制在山西一带的机会,绕过山海关入口大明,一举攻克京师。谁知道多尔衮的行动慢了一步,被李自成捷足先登,攻下了京师。

    “范宪斗文程洪亨九承畴怎么还没来”多尔衮焦急的暗暗道。

    就在多尔衮苦苦等待的时候,外面有人来报:“范大学士和洪宪台来了!”

    “太好了!快,快传他们进来!”多尔衮连忙说道。

    “摄政王!”豪格站了出来,冷笑连连,“这是我们大清亲王贝勒的商议,那两个狗奴才哪有资格进来”

    “豪格!本王的话你都不听了”多尔衮冷冷道。他心里暗道:豪格,你就这水平,还好没让你当大清国天子,如果你当了天子,这大清国永远都别想入主中原了!你和你爹的水平可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啊!

    范文程和洪承畴走进大殿,两人打了个千,向坐在龙椅上的福临跪下:“奴才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快让两位爱卿平身吧。”多尔衮转过头去,向福临一拱手。

    “两位爱卿,平身。”福临奶声奶气的说道。

    “谢皇上!”范文程和洪承畴站了起来。

    多尔衮走到两人面前,他先向范文程一躬身道:“范大学士,你卧病在床,却让你抱病赶来,本王对不住你。”

    范文程见多尔衮给自己行大礼,连忙跪地:“主子爷对奴才大恩大德,奴才唯有以死相报!”

    多尔衮又轻轻拍了拍洪承畴的肩膀:“洪宪台你可总算来了,此次事发突然,刚才本王同诸王贝勒商议,也没有个结果。你上书本王也见过了,本王觉得你说德很有道理,大明京师已经落入贼寇之手,希望洪宪台能给本王指出一条明路。”

    “多谢主子爷爱戴!奴才誓死效忠主子爷!”洪承畴也连忙跪地。

    “两位快起来吧,你们说说你们的看法,你们谁先来”多尔衮扶起了范文程和洪承畴。

    洪承畴自知自己的资格不如范文程,于是向范文程递了个眼色,让范文程先说。

    范文程道:“王爷如此抬举奴才,奴才便直言不讳了。闯贼攻入京师,奴才也是料所不及,虽然奴才早有上书王爷,说大明早已腐朽不堪,但未料如此不堪一击,竟然被贼寇破了京师!这是奴才疏忽,若各位主子们能早一点下手,我们现在已经坐在京师了。但是王爷,大明皇帝被驱出京城,对我们来讲未必不是好事,这样我们少了一个敌人,可以专心对付流寇,只要拿下流寇,便可一统江山,成就大业!”

    “好!范大学生说得好!”多尔衮点了点头,又转头看着洪承畴,“洪宪台,你也说说看吧。”

    洪承畴拱了拱手道:“奴才也赞同范大学士的说法,流寇攻入京师,大明皇帝生死未卜,对我们来讲是个大好机会!流贼仇视士绅,必然也为天下士绅所仇视,只要王爷能够善待汉人士绅,答应重用读书人,再打出讨伐贼寇,为崇祯皇帝报仇的谢文,相信大清天兵入关之后,天下士绅会纷纷响应,这样天下便触手可得。”

    范文程和洪承畴的话,引起了大殿内的骚动,诸王和贝勒们议论纷纷。

    “诸位安静!”多尔衮打了个手势,示意大家安静,“诸位,事已至此,京师为流贼捷足先登,但我们的机会更大,我们应当趁着闯贼尚未站稳脚跟,一举入关,夺取京师,必可平定天下!”

    就在此时,外面有人来报:“山海关吴三桂使者到!”

    “吴三桂使者”多尔衮先是一愣,立即反应过来,“快,宣他进殿!”

    祖泽溥走进了大殿内,先向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福临跪下叩拜:“大明使者叩见大清皇帝陛下!”

    福临被这突然出现的大明使者弄得呆若木鸡,多尔衮却向福临拱了一下手:“皇上,快让大明使者平身!”

    “平身。”福临道。

    祖泽溥站了起来,把吴三桂的信递给多尔衮:“王爷,这是我们大帅给您的信,请王爷过目。”

    多尔衮简单的看了一遍信,先是脸上露出了笑容,转而脸又板了下来。

    “王爷,发生什么事了”洪承畴问道。

    “洪宪台,你自己看看吧,”多尔衮把信递给洪承畴,“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第740章 崇祯南狩
    洪承畴看完了信,向多尔衮一拱手道:“王爷,吴三桂肯向我们借兵是好事啊,王爷,您可以让皇上给吴三桂封王!只要吴三桂肯为我所用,就让吴三桂对付流寇好了,我军跟在后面捡便宜就好。”

    多尔衮道:“可惜了,崇祯没死,被锦衣卫救了出来,李老二还怂恿崇祯同流寇和谈,洪宪台你的为崇祯报仇的檄文没用了。”

    “王爷,奴才以为,什么大明、流寇都不足为惧,李老二才是我大清心腹大患!”洪承畴咬牙切齿道。在他心里,他已经是投敌了,既然他自己已经是投了鞑虏,那么就干脆帮助鞑虏打下江山,这样所有人都在鞑虏的统治之下,就没有人敢骂他了。

    崇祯获救,对洪承畴来讲确实是当头一棒,本来他都帮多尔衮设计好了,制定好了大清一统江山的战略计划,结果因为崇祯被人救出,他的计划难度就加大了。更可恶的是,李老二居然怂恿崇祯同贼寇和谈,这不是联手起来准备对付大清

    洪承畴当然知道,一旦大清垮了,他将要面临的是被人当成烤鸭给片皮了。

    多尔衮转头向福临一拱手:“皇上,让奴才们都先退下吧,本王还要同洪宪台和范大学士回府商议事情。”

    “退朝!”福临道。

    多尔衮让洪承畴、范文程和多铎三人跟着自己回他的摄政王府。

    “李老二确实是厉害,本王听说,他的三万人马,打得左良玉八十万大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左良玉被吓得都不敢出城浪战了。如此强悍的明军,乃我大清最大的祸害啊。”多尔衮感慨一声。

    洪承畴笑道:“王爷,其实左良玉根本就没有八十万大军,左贼号称八十万,其实有三十万都算多了,三十万之中,扣除了辅兵流民,真正能战的只有十万。李老二以三万战十万能够取胜,也是正常。王爷,请恕奴才直言不讳:李老二的兵马战力同您的八旗军相当,以三万八旗军击败左贼十万,岂不是轻轻松松”

    多尔衮感慨一声,把他不愿意承认的事情说了出来:“我大清天兵遇上李老二,可是屡战屡败,还未曾打过一场胜仗,所以说,此人军队的战力尚在我八旗军之上。”

    洪承畴道:“王爷此言差矣,李老二的军队战力最多等同八旗军,之上此人善于计谋,尤其善于利用地形。王爷,请容奴才说句难听的,若是大清天兵到了江南河网之地,恐怕会被此人利用地形打得惨败。”

    多尔衮哼了一声:“我大清天兵为何要深入南方河网之地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南北对峙。”

    “王爷,大清必须南下江南!否则被李老二在江南发展起来,此人必然会北伐,到时候大清连京师都守不住,只能退回关外!”

    “那么洪宪台你说一下,又要如何对付李老二”

    洪承畴道:“其实要对付李老二也很简单,我军入关之后,攻城不可强攻,尽可能智取,以招抚为主;入关以后,不可劫掠富商和士绅,取得他们的支持;最后就是,以投降明军为我所用,让他们去和李老二打个你死我活,我军精锐在后面以逸待劳。李老二最大的弱点就是兵力不足,虽然其军队十分精锐,但人数不多,无法占领更多地盘,而我们可以利用投降明军来抢占地盘,逐渐对他实行合围之势。”

    范文程也说道:“王爷,奴才也补充一条,明国要守住江南,必须守住两淮。守江必守淮。一旦流贼被我军击败,他们会退往湖广。李老二极有可能利用流贼在湖广抵挡我军,那么他自己的精锐部队就会集中在两淮之地。我军在两淮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同李老二决战!”

    洪承畴表示赞同:“若是能招降明军,我军可得百万之众,只要对降军进行整顿,以严厉的军纪对待,他们就能一战。我军可在两淮之地集中百万大军,首先消灭李老二的主力!”

    多尔衮问道:“李老二诡计多端,倘若他不远在两淮之地同我军决战,又该如何是好他的大军退入江南河网丘陵地球,可令我军寸步难行啊。”

    “他必须死保南京,想要守住南京,就必须守住两淮之地。奴才以为,决战地点不是淮安就是扬州!”

    多尔衮点了点头,对范文程道:“范大学士,你去找吴三桂的使者,就说本王同意他的要求,可以给他封王!”

    这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沿着运河南下了,李国栋的三万六千大军护送崇祯沿着运河南下,巡幸南京。

    运河两岸,骑兵、步兵、辅兵和牵引着火炮的马匹沿着河堤,缓缓南行。十多万逃难百姓跟在淮军的后面,拖家带口,艰难的往南行走。中间的运河河面上,一支船队正顺流而下,船队最中间是一艘装饰奢华,船楼高大的皇帝龙船,头尾都有战船护送。

    皇帝的船队沿途过去,一路上都有百姓加入了逃难百姓的队伍中,十多万人的百姓队伍迅速壮大起来,不过一日时间,难民的人数就剧增到了二十万人。

    老百姓拖家带口,跟着淮军长途跋涉南下,虽然路途艰苦,可是到了南方,他们才有活下去的希望,遭灾的北方,已经是不可能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他们了,至少要到两淮之地,才有足够的粮食。

    “娘,我走不动了,能不能歇会”老百姓人群中,一名大约六岁的小女孩央求道。

    “不能歇,一歇就跟不上天子御驾了。”母亲拉起小女孩。

    “娘,为什么我们要跟着天子一起走”

    “孩子,跟着皇帝一起走,我们就不会饿死了。”

    崇祯皇帝乘坐的大龙船是一艘有三层楼高的大船,甲板下一层水手和侍卫居住的底舱,甲板上面两层,一楼是可以临时上朝的大厅、书房和厨房,二楼是皇帝、皇后和公主的寝宫,这艘船就像是一座浮动在水面的行宫。但是没办法再大了,无论是运河的宽度、水深都不够,也不可能更高了,再高就无法通过一些桥梁。

    大龙船的二楼虽说是寝宫,可是楼层并不高,否则就无法通过运河桥梁了。

    朱媺娖站在船尾平台上,眺望河岸上衣衫褴褛,拖家带口的百姓,她落下眼泪:‘父皇,今日我等南下,为何则多百姓宁可背井离乡,也要随我’

    “娖儿,是朕愧对百姓啊。百姓若尚留北地,何以活命”崇祯感慨道。

    就在此时,河堤上传来了嘹亮的军歌,只听到淮军将士放开嗓门齐声高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一曲南园十三首其五唱罢,接着将士们在李国栋指挥下,高声唱起了《满江红》,雄壮豪迈的歌声直冲云霄,令人肾上腺激素加快分泌,全身热血沸腾。

    李国栋还让将士们唱了精忠报国,听到雄壮的歌声,崇祯凭栏远眺,看着岸上这支精锐之师,也跟着激动万分:“真是精忠报国的精锐之师啊!”

    “这更是一支仁义之师。”周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了,感慨万分的说道。

    “只是朕这一走,把列祖列宗都丢在京城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去啊。”崇祯哀叹道。



第741章 别让昏君南下
    入夜之后,船队在沧州府境内的岸边停靠,岸上的淮军沿着运河岸边安营扎寨,把崇祯的船队保卫在中间。

    北面官道上,一名锦衣卫策马疾驰而来。

    锦衣卫把情报送到了张书恒手中,张书恒看了之后,立即请示,要登上崇祯的龙船,有要事要上奏。

    “陛下!微臣的探子已经探明,吴三桂非但不肯南下,还打算借虏平寇。探子在盛京发现了吴三桂的使者祖泽溥,吴三桂似乎打算打开山海关放建奴入关!另外,建奴原本是四月份打算攻打京师的,只是被闯贼捷足先登了。”张书恒见到崇祯,向他奏报了军情。

    “吴三桂!”崇祯气得脸色铁青,“朕带你不薄,你非但抗旨不遵,反而要投降建奴!来人啊,把吴襄给朕叫来!朕要杀了他!”

    李国栋连忙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吴襄现在留着还有用,只要吴襄还在我们手中,吴三桂就不敢全心全意帮建奴。若是现在杀了吴襄,吴三桂就真的投降建奴了。陛下,即便真要杀吴襄,也是等到了江南之后再杀。”

    “李爱卿言之有理,那就暂时饶了吴襄一命。”崇祯冷静下来,赞同了李国栋的提议。

    “陛下,既然吴三桂打算放建奴入关了,我们的动作得快点,否则一旦闯军战败,建奴就会追上来了。这样的行船速度太慢了,今日一大早出发,到了晚上,只走了不到八十里路程,若以这样的速度,恐怕还没到山东,建奴就追过来了。”李国栋道。

    崇祯问道:“要如何才能快点”

    “把百姓抛在后面,暂时顾不上他们了!我们的船队先走。微臣的军队倒是不担心,他们可以跟上船队。”

    “朕岂能抛弃百姓独自逃生!”崇祯摇了摇头,表示不愿意舍弃百姓。

    李国栋道:“既然陛下不肯舍弃百姓,那微臣令人打造车辆,让妇孺老弱乘车南下。”

    崇祯见李国栋说完事情,还是不肯退下,于是问道:“李爱卿还有何事”

    “陛下,微臣曾听说,逆贼原毓宗同山东一些奸商有勾结,是否让锦衣卫把那些奸商的家给抄了也刚好让陛下您多些银子。”李国栋道。

    “抄!全部抄了!”崇祯大吼道,“此等乱臣贼子,不抄了他们的家,还留着作甚”

    “皇爷,还有一些降贼官员的家也一并抄了,山东河南都有,让锦衣卫去办吧。”王承恩也开始献坏主意了。

    “抄!全部抄了!王伴伴,有曹大伴在朕身边就好了,你这几日就同张爱卿一同去办此事吧!”崇祯道。
1...192193194195196...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