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皇爷!”王承恩激动的跪在地上,“奴婢一定帮皇爷抄了那些乱臣贼子的家!把他们的银子全部抄没给皇爷您!”

    整整一个晚上,淮军的水师官兵和大部分的辅兵都没有睡好,他们四处拆除房子,打造推车,经过一晚上努力,淮军打造出了五千多两独轮小推车。次日上午,用过早餐之后,明军和逃难百姓再次上路了,有了这五千多辆推车,队伍行动起来速度就快得多了。

    难民中部分妇孺老弱被安排乘坐水师船只,还有一部分坐在小推车上,由青壮推着他们。这样队伍行动起来,比昨日是快了许多。

    这一天,崇祯南下的队伍一日行走了一百二十里,比昨日速度提高了一半。

    崇祯南狩队伍,在三万六千淮军和二十多万百姓的伴随下,沿着运河一路南下。由于让百姓乘车坐船,速度快多了,第三日又走了一百余里路程,到了第四日中午的时候,崇祯的南狩队伍便进入了山东境内。

    可是队伍到了山东境内,却无法再南下了,被山东士子堵住了运河。

    “陛下,大明之江山非陛下之江山,乃太祖皇帝之江山,臣宁死不能坐视陛下弃淮河以北,使中原百姓为逆贼荼毒,陛下,此时我有十万大军山东百万义民,何惧闯贼,臣请陛下回师,臣与山东义士为陛下前驱还都京师扫清宗庙。”从京城逃出来的张凤翔跪在崇祯面前。

    “请陛下还都京师,扫清宗庙!”外面运河左岸和南面的河面上响起了如雷般的请愿声。

    崇祯站起来,走出船舱,往岸上望去,只见河岸上密密麻麻跪着无数百姓,若是崇祯眼力好的话,可以看出来挑事的其实是人群中一些读书人前面的河面上堵满了小船,把运河都堵死了,所有水道出口,全都涌出这样的小船,密密麻麻遮蔽了运河,船上也跪满了人。

    “陛下,您看到了没有”张凤翔从船舱内走了出来,指着河岸上和河面上的百姓,痛哭流涕,“陛下,您可怜可怜这些百姓吧,若是您南狩江南,山东百姓将为贼寇荼毒。这些都是请愿的百姓。”

    李国栋早就看出来了,这场所谓的民变,就是以张凤翔为首的一群山东士绅搞出来的名堂,他们必须拦住崇祯南下,因为他们的田地产业都在这里,一旦闯贼来了,他们跑都没有地方跑。不错,人是可以跑掉,可是田地、店铺怎么办那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失去了田地和店铺,就算是带着银子南下江南,他们还剩什么那点银子带到繁华的江南,很快就坐吃山空了。

    在江南购买田地、产业还得看东林党答应不答应了。东林党怎么可能看着北方士绅到自己碗里抢肉吃到时候这些北方士绅带着银子去了江南,恐怕连一亩地,一间店铺都休想买到。

    就算是从农民,还是没有后台的商人那买下来,东林党还不乖乖的让他们吐出来

    所以说这些山东士绅已经是走投无路了,他们必须把崇祯拦下来。崇祯身边不是还有李国栋的四万精锐大军还有跟随崇祯一起南下的二十多万百姓,从那些百姓中再招募一批人,不就有十万大军了凭借十万大军,完全可以打回京师。

    “京师有百万流寇,关外有十万建奴,朕区区四万人马,能挡住建奴和流寇夹击尔等不欲为北官,何不随朕南下”崇祯缓缓道。

    “陛下,臣等能走,可是山东百姓能走吗”张凤翔苦苦哀求道。

    “山东百姓也可随朕南下!”

    张凤翔大义凛然的站了起来,厉声斥责:“无道昏君!抛弃京师,意欲逃往南方丰饶之地!坐视北方饥荒饿殍遍野,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宗庙蒙尘之时不顾廉耻以北方之民饵贼,以万里河山换汝之苟安,以千万黎民之尸骨换汝之升平,无道昏君简直厚颜无耻!”

    崇祯被骂得老脸通红,一时说不话来。

    张凤翔的骂声很大声,河岸上跪满一地的士绅都听到了。

    听到了张凤翔正气凛然大骂昏君,人群中几名读书人模样的家伙趁机煽动:“父老乡亲们,无道昏君要抛弃北方土地,抛弃百姓南逃!我们拦住昏君,不能让他们南下!”

    “昏君坐拥数十万精锐,竟然眼睁睁看着宗庙蒙尘,不思还都京师,反而狼狈难逃,我们不能让他们过去!”

    混乱的喊叫声响起,前面的密密麻麻的小船上也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吼声,河道完全被堵死了,崇祯皇帝的龙船根本就过不去。




第742章 炮击刁民
    “陛下,看到了没有民意不可违!”义正辞严骂完了崇祯的张凤翔指着河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甚至还有浮桥、沉船,对崇祯说道,说着他一躬身,“还请陛下还都京师!”

    从未离开过京城的崇祯也是第一次见过这的场面,之前他也曾听说过,他爷爷万历年间,南方就曾经发生了大规模民变,从万历二十七年开始的反矿监税监民变,听说那可是几万人闹事,太监和锦衣卫都被人打死了。

    万历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四,山东临清数千人冲入税使衙门,打死皇帝派遣的税监,最后放火烧毁衙门,共有四十多人死于这件事同年七月,湖北荆州又发生了数千人冲击税厂,御马监太监陈奉被撵走,太监和东厂番子被人打伤,税厂被人点火烧毁,万历皇帝可不是软柿子,派遣锦衣卫镇压,把上奏官员全部免职。但是锦衣卫到了武昌,准备捉拿冯应京的时候,引发了数万人的骚乱,税厂被烧毁,东厂番子和锦衣卫六人被人打死丢进长江。

    万历二十九年,苏州织佣之变,数万人闹事,税使衙门被烧毁,来不及逃跑的税官被杀万历三十四年的民变闹得最凶,云南税监杨荣被丢进火中烧死,两百多名东厂番子和锦衣卫被人打死同时,凤阳的李三才买通监狱中的死囚,咬死山东税监陈增是幕后主使,结果李三才把陈增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都杀了。

    这次,山东“百姓”堵运河,让崇祯皇帝回想起当年他爷爷时代的民变。刚刚又被张凤翔骂了一顿,却不知如何反驳,只能铁青着脸,呆呆的坐在龙椅上。

    “王督公,此等闹事刁民后面都有士绅,挑头的是张凤翔和陈名夏这些原朝廷官员。”张书恒附在王承恩耳边,轻声耳语几句。

    “尔等要逼迫陛下回京送死”忍无可忍的王承恩终于大吼起来,“张都司何在”

    “下官在!”张书恒站了出来拱手躬身。

    “令锦衣卫驱逐堵河刁民!”王承恩铁青着脸,拉扯着尖细的嗓门吼道。

    “你这阉狗!老夫打死你这阉狗!”张凤翔正气凛然的拉扯着王承恩的袖子,挥起老拳就往王承恩脸上招呼。

    王承恩用力一甩袖子,张凤翔站立不稳,摔了一个嘴啃泥,牙齿都掉了好几颗。毕竟王承恩只有三十多岁,又经历过京城保卫战,天津保卫战等血战,还亲手杀过贼人,他的体力可不是一把老骨头的张凤翔能比的。

    张凤翔站了起来,潇洒了拍打了一下身上的尘土,指着王承恩的鼻子,正气凛然怒骂道:“阉狗!老夫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汝何人何敢在此教训老夫”

    张书恒大怒:“大汉将军何在!”

    “卑职在!”数名大汉将军站了出来。

    张书恒指着张凤翔道:“这条老狗辱骂天子,羞辱督公,是可忍孰不可忍!把这条老狗架起来,叉出去!”

    “诺!”数名大汉将军拿着棍子,一下就把张凤翔掀翻在地上,以棍子把他叉了起来,走下大龙船,登上一条小船,小船到了岸边,大汉将军把声嘶力竭吼叫的张凤翔往河堤上一丢,便驾船回大龙船了。

    “王伴伴,张爱卿,这样做不太好怕恐怕会激起民变。当年神宗皇帝年间,民变频发,连东厂番子和锦衣卫都被他们打死了。”崇祯指着在岸上大吼大叫的张凤翔,对王承恩和张书恒说道。

    “陛下!”张书恒跪在崇祯面前,“当年的民兵,还不是那些朝廷官员和地方士绅相互勾结,背后捣乱陛下,您难道现在还看不清那些官员和士绅的真面目闯贼来了,他们投贼若是鞑子来了,他们肯定投鞑!所谓的正气凛然,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不与民争利所谓的民,就是他们自己!暴民阻拦天子南狩,当以雷霆手段镇压!”

    张书恒对那些士绅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他本来是一名孤儿,之所以被害得背井离乡,还不是拜那些士绅所赐所以他心里仇恨士绅。而李国栋和王全救了他,没有李国栋,他早就饿死了。现在主公要他效忠大明天子,他就听主公的,效忠天子,有谁和天子作对,他可以不惜一切手段铲除那些人。

    “可是,他们很多都是百姓啊,朕不忍伤害无辜百姓。”崇祯感慨一声。

    “陛下,这些人当中,骨干力量是致仕官员、士绅和读书人。其余的人是运河上的船工。因为陛下您巡幸南京,今后就用不着漕运了,这些船工便受到士绅挑拨闹事。”张书恒道。

    “可是船工也是无辜百姓啊。”

    “自从他们受到士绅挑拨,阻拦圣驾南狩的时候开始,他们就不是无辜百姓了,而是一群抗旨不遵的刁民!”

    “哎,可是这件事”崇祯长叹一声。

    “陛下,镇压刁民不是您的旨意,是微臣自作主张!还请陛下暂时回避。”张书恒大声道。

    王承恩也站了出来:“陛下,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奴婢和张都司担着!”

    “陛下,还有微臣!这个罪责就让微臣来担!”李国栋也站出来。

    这种事情崇祯肯定要暂时回避了,大龙船踏上了返航的航程,在河面上调转船头,缓缓往回航行。镇压读书人和刁民的事情,自然就让王承恩来背锅了。王承恩跟着李国栋和张书恒,登上了李国栋的中军旗舰。

    “伯爷,难道真要动手这些人当中可是有不少士子啊。”王承恩还是无法最后下决心。

    李国栋哈哈大笑:“当然动手了!他们抗旨不遵,当然要杀!若是洪武朝,抗旨是什么下场,王公公知道吗”

    岸上,看到天子的大龙船转向往北航行了,岸上的船工和士子们欢乐的哄笑起来。

    王承恩突然大吼道:“尔等刁民,阻拦圣驾南巡,罪大恶极!抗旨不遵,乃是大罪,合该问斩!”

    李国栋令身边的亲兵摇动旗帜,发出旗语信号。

    “淮军将士听令!火绳点燃,装填弹药!弓弩上弦,骑兵准备冲击!步兵结阵!”看到了旗语信号,各级军官迅速下达了命令。

    水师内河战舰上的官兵们忙碌起来,一门门大炮掀开了炮衣,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前方河面上的小船。

    “开炮!”一艘内河炮舰上的军官大吼一声。

    “轰轰轰”炮口喷出火光,炮弹带着破空的呼啸声,伴随着士子们绝望的尖叫,瞬间撞在了船上密集的人群之间,也就百步的距离,实心弹的威力几乎没有什么衰减,在炮弹的贯穿中,小船上一片血肉飞溅,从前向后那些读书人恍如推倒的骨牌般倒下。

    由于船工的反应要快得多了,听到炮声,他们就已经跳河了,留在小船上的都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结果一排炮弹打了过来,小船上血肉横飞,木屑喷溅,成排成排的读书人惨叫着掉进河水中,小船也被砸开了破洞,带着受伤的书生和书生的尸体,缓缓下沉。

    “阉狗杀人了!”没死的读书人纷纷划着小船,拼命的往岸边划去。



第743章 阉狗杀人了
    装填完毕的炮手再次点燃火炮,一排炮弹带着破空的呼啸声飞了过去,不过这次命中率下降了许多,大部分的炮弹都落进水中,腾起一道道冲天水柱,只有两枚炮弹击中了小船,打死打伤了七、八名书生。

    “天杀的阉狗!纵兵杀民!“张凤翔老泪纵横,声嘶力竭的大吼。

    事情还没有结束,河面上堵路的船工和书生们成鸟兽散了,岸上的人还未散去,或许他们以为,堵住河面,堵住了天子龙船,被人杀也旁无责贷,可是官兵和锦衣卫敢杀岸上的“无辜百姓”吗

    结果令他们失望了,李国栋这个敢于屠杀士绅和读书人的刽子手就真的下令动手了。

    “大明天子巡幸江南,大明骑兵疏通官道,闲杂人等散开!”三千骑兵呐喊着,缓缓从阵型中走出,迎着密密麻麻堵在河堤上的人群走去,开始慢慢加速。

    “官兵冲过来了!我们快跑啊!”一些读书人在刚刚明军水师战舰开炮的时候就吓得尿裤子了,现在看到骑兵向自己冲过来,脸色苍白,吓得拔腿就跑,有些人连鞋子都跑掉了。

    “别跑啊!官兵不敢纵马践踏我们!”混在人群中的陈名夏声嘶力竭的大喊道。

    陈名夏身边十多名“不怕死”的书生也纷纷拉开嗓门大喊:“不要走,我等心中有正气,可挡百万雄兵!”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几十名不怕死的读书人唱起了正气歌。

    “羊驼啊!还正气歌真以为心中有正气,就能挡百万雄兵就这些读书人,建奴的刀子架在他们脖子上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投降得快!建奴来了,头发都剃了,还说什么正气可挡百万雄兵”李国栋骂道。

    “打死这些奸臣!就是他们怂恿天子放弃北地!”有人指着冲过来的骑兵大喊道。

    无数石头铺天盖地,向冲来的骑兵砸了过去,还有一些被教唆闹事的船工拿起了自制的简陋弓箭,向冲来的骑兵射箭。弓箭手之中,甚至还夹杂了一些明军的制式军用弓箭!其实在骚乱的暴民中,还混入了一些漕运兵,他们手中的弓是明军标准装备的五力小稍弓。但这些弓箭手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训练,射出的箭矢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淮军冲在最前面的又是铁甲重骑兵。

    弹丸夹杂着箭矢,射入重骑兵人群中,都被骑兵身上厚实的铠甲弹开了。

    看着战马扬起的滚滚尘土,听着马蹄撞击地面的轰鸣声,身披铠甲的骑兵在自己的眼帘中逐渐放大,这些书生和被他们蛊惑的百姓才开始感到害怕了,人群中出现了溃烂,书生和船工推搡着想要跑下河堤。

    已经来不及了,前面的战马冲入了人群中,马槊借助着战马的冲力,把最前面的人给串成了一串串人肉糖葫芦,马槊强大的弹力,在回弹回去的时候,已经断气的尸体被挑起来,飞出数丈之外。紧接着战马在人群中撞击,践踏,被撞上的人横飞出去,被战马踩在脚下的人肠穿肚烂,被踩成了肉泥。

    河堤上,到处都是被踩得稀巴烂的尸体和重伤倒地的重伤员。

    明军步兵跟了上来,对着四处溃散的人群开火射击,铳声连绵不绝,弹丸下雨一样扎入了人群,铺天盖地的箭矢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在闹事的人群头顶。

    惨叫声此起彼伏,无数的人倒下。不过真正被杀死的船工不多,真正的船工见势不妙,早就跑光了,留下来的都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一点都没错,打不能打,跑又跑不过,在淮军面前就是任人宰割的土鸡。

    所幸的是,淮军将士也没有放开手脚大肆杀戮,而是把人群驱散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锦衣卫来办了。

    锦衣卫缇骑、校尉、力士纷纷冲了出来,看到普通船工和农民,只是拔出绣春刀吓唬他们,驱散他们;看到穿着书生衣服的人和秀才、举人的人立即踢翻在地上,以绳索捆绑了,那些穿着丝绸衣服的士绅、盐商、粮商之类的,一个都没有放过,全部一脚踹翻在地,两名锦衣卫伺候一人,捆成粽子一样。

    “阉狗!天杀的阉狗!丧尽天良啊!”张凤翔老泪纵横,双手朝廷,哭喊着骂道。

    一只大脚一脚踹翻了张凤翔,把他踢了一个嘴啃泥,接着两名身强力壮的锦衣卫就摁住了他,一条麻绳套在他头上,把他捆了起来。

    “必须抓住陈名夏!此贼是主谋之一!”张书恒向锦衣卫大喊大叫。

    陈名夏是个什么东西崇祯十六年探花郎,复社名士。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户兵二科都给事中。在真实历史上,他先是投降大顺,清军入关之后,又向大清投降,可以说是经历了明、顺、清的三朝元老。
1...193194195196197...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