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多铎令绿营炮灰连续进攻了七日,除了消耗了李岩一些火药和炮弹之外,什么都没得到,还留下了满地尸体。
“一座小小的凤凰山堡,攻打了七日,损兵折将,连城头都靠不近。这仗还怎么打?”多铎气得已经摔碎了好几个杯子了。
孔有德道:“王爷,这凤凰山军堡实在坚固,奴才的红夷大炮打上去,一点效果都没有。原本估计,最多五日即可轰开城堡,如今看来,一座城堡一个月都攻不破。”
“棱堡,棱堡,”多铎自言自语嘴里念着,突然他有了一个主意,“有了!我们何必攻打棱堡?来人啊,笔墨伺候,孤要给皇父摄政王上奏折,明狗可以修建棱堡,我军为何不行?”
孔有德道:“王爷,修建棱堡十分耗时,耗费银两无数。明狗在山东修建这些棱堡,可是自崇德四年开始修建,动用了数十万流民,耗时五年方才建成。若是我军也修建鲁西棱堡线,岂不是五年内无法南征?”
多铎哈哈大笑:“瑞图啊,我军又不需要修建这种坚固棱堡,只要修建砖木堡。贼首李岩手头只有骑兵,并无大炮。最简单的砖木堡,即可抵挡李贼骚扰。”
京城的多尔衮收到了多铎的奏折之后,不敢怠慢,立即下令召见洪承畴。
洪承畴赶到了摄政王府,见到了多尔衮,跪在多尔衮面前打了个千:“奴才叩见主子爷。”
“亨九啊,快起来,”多尔衮笑眯眯的扶起了洪承畴,“来,随孤到书房。”
洪承畴见到了多铎令人送回的奏折,大吃一惊:“明国这棱堡怎么如此坚固?恭顺王的几百门红夷大炮轰了七日,竟然无法轰开?”
多尔衮点了点头:“对,李老二耗时五年,动用了几十万流民在山东修筑了固若金汤的棱堡防线。本来孤也听从了亨九你的意见,对明军棱堡线不理不睬。可是如今明军骑兵以棱堡线为依托,骚扰直隶南部和鲁西,鲁西和直隶南部已有诸多士绅惨遭荼毒,明军竟然袭击我大清驿站和粮道,令本王烦不胜烦,这才令定国大将军东征山东。只可惜了,山东明将李岩诡计多端,若不是定国大将军机警,恐怕已经被李岩那狗贼烧死在济南了!”
“李岩?可是那反贼李岩?”
“正是此贼,明国招安了此贼,如今此贼被明国任命为山东巡抚。此贼归降明国的时候,还带去了五千骑兵,就是这些贼骑,来去自如,我大清绿营军遇上贼军,屡战屡败啊。”
“王爷,奴才早就说过了,平定闯贼之后当直下江南。只要平定了江南,剩下山东孤地不足为惧。”洪承畴道。
“孤也是想放弃山东,可是李岩贼子利用骑兵,不住的骚扰我军。”
洪承畴又仔细看了一遍多铎的奏折,说道:“主子爷,豫亲王爷此计可行。反正修建砖木棱堡,又不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修建棱堡容易,可是需要留人马驻守,若要守住千里粮道,至少需要十万大军。如今我大清兵力不足,又要派谁驻守粮道?”
洪承畴连忙跪地打了个千:“主子爷,奴才愿意为大清驻守粮道,合围山东,擒获贼首李岩!”
“亨九有何破敌良策?”
“主子爷,明国的棱堡给了奴才一个想法,奴才也以棱堡稳步推进,步步为营,以棱堡限制明军骑兵机动,逐渐蚕食明国的地盘。只要以棱堡逐步推进过去,斌擒获贼首李岩。”
“可是兵呢?亨九去哪里招募那么多兵马?”
“主子爷,奴才可以让直隶士绅和鲁西士绅出粮出银,就地招募当地农民为绿营,为我大清效力!”
“好!”多尔衮点了点头,“孤这就去上奏皇上,让多铎暂停攻击棱堡,集中全力南征江南!再派洪先生你去山东。”
多尔衮立即拟了圣旨,令多铎部退回鲁西,派遣洪承畴在鲁西修建棱堡线,用来防御山东明军的骚扰,保护粮道安全。多尔衮写好了圣旨,连夜入宫,把圣旨交给皇太后布木布泰。
大玉儿看了一眼怒容满面的多尔衮,柔声道:“摄政王不必担心,奴这就去把福临叫来。”
第823章 清军棱堡
不一会儿,慈宁宫的大门一被股大力推开,福临脚步如飞进入了慈宁宫。“儿臣叩见母后。”福临跪地打了个千。
“皇儿,快起来吧。”大玉儿道。
福临突然看到了站在自己母后身边的多尔衮,他惊恐的看了多尔衮一眼,再低下头的时候,眼中满是仇恨。
“皇儿,玉玺可带来了吗?”大玉儿问道。
“回母后,儿臣听说母后有急事召见,就把玉玺带在身上了。”福临说完,让随他一起来的太监解下包裹,从中取出玉玺。
大玉儿拿起玉玺,在多尔衮起草的圣旨上慎重的盖下了大清皇帝的大印。
盖完印,大玉儿把玉玺还给福临:“皇儿,时候不早了,你回去早点休息。”
福临瞥了多尔衮一眼,又转头问大玉儿:“母后,那皇父摄政王呢?他怎么还不出宫?”
大玉儿道:“皇儿,母后还要同摄政王有要事商议,你先回吧。”
福临向多尔衮行了个礼:“皇父摄政王,儿臣先回了。”
多尔衮满脸堆笑的一拱手:“陛下,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吧。”
福临走出了慈宁宫,等到走得远了一点,福临突然咬牙切齿的说道:“多尔衮狗贼!朕迟早有一天要把你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身边的心腹小太监吓了一大跳,连忙跪在地上:“主子爷,您小声点,这宫内多有摄政王的眼线。”
“小桂子,平身。”福临道。
福临心里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的一日午时,他中午睡不着,偷偷的溜去慈宁宫要见母后。谁知道到了慈宁宫门口,却听到里面传来自己母后的叫声。于是福临一个箭步闯入慈宁宫内,门口的侍卫见是福临,哪里敢拦住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福临闯入大玉儿的寝宫。
“啊!”只听到卧榻上响起了多尔衮的惨叫声。
福临一个箭步冲上前,第一眼看到的是多尔衮那张苍白、毫无血色的脸。等到多尔衮坐了起来,福临看到被多尔衮压在下面的赫然就是自己的母后,此时母后衣冠不整,头发凌乱。
“让你欺负我母后!让你欺负我母后!”福临挥舞着小拳头,拼命的捶打多尔衮。只可惜他年龄太小了,小拳拳锤在多尔衮身上,就像是给他挠痒一样。
多尔衮刚刚被突然闯入的福临吓了一大跳,刚刚有点硬的小玩意儿,一下就软了下去,估计都被吓得萎了,可能几日内都无法再硬。
“哼!”多尔衮冷哼一声,穿好衣服,看了福临一眼,大摇大摆的走出慈宁宫。
“母后,那贼子欺负您了。”福临上前抱住母亲,哭着道。
“皇儿,”大玉儿紧紧搂住儿子,“娘这也是没办法啊,若是娘不屈身于摄政王,恐怕我们娘儿俩的命都保不住。”
福临愤怒的说道:“母后,我们可以招募一批死士,然后宣旨让多尔衮进宫,趁其不备,把他碎尸万段了。”
大玉儿紧紧搂住儿子,摇了摇头:“皇儿,万万不可!你皇叔身经百战,那点人根本奈何不了他。更何况这宫中多有摄政王眼线,若要实施此计,必然失败!再说了,摄政王也是为了我大清,若是没有摄政王,哪有我大清的今日啊。”
多尔衮自己写的圣旨让大玉儿盖上玉玺之后,就把圣旨交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谢过皇恩,谢过多尔衮的知遇之恩,便带上几百名戈什哈和一队一千人的绿营兵南下山东。
从京城到济南近千里路程,洪承畴只用了四日便到了山东。
多铎终于等来了圣旨,于是率军撤离济南,退回鲁西。
洪承畴也确实很有能力,到了鲁西之后,洪承畴立即发动士绅,利用士绅对闯军的仇恨,再加上清军的屠刀威胁,令当地士绅出钱出粮,资助军饷。
有了银子和粮食,还怕招不到人?这年头,已经连续多年遭灾的北方,银子和粮食是稀罕物,可是人遍地都是,多得是从陕西和山西等地逃难来的流民,还有一些被八旗兵圈地之后驱赶出来的直隶流民。洪承畴有了银子,招募一批当地百姓和逃难的流民,把他们编入绿营。
八旗兵入驻京城之后,就开始跑马圈地,京城附近的大批百姓和地主失去了土地,一部分人留了下来,沦为八旗兵的包衣奴才,大部分的百姓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再加上山西、陕西等地闯军和清军交战,也产生了不计其数的流民,有些流民想方设法逃去南方,也有的去不成南方,就在山东境内流浪。
人数众多的流民,给洪承畴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在很短的时间内,洪承畴就招募了十多万绿营兵。
这些绿营兵虽然不属于正规军,可是他们的军饷和大清的普通绿营兵一样,每个月得饷银一两三钱,发米三斗。有了军饷,这些由当地百姓和逃难流民组成的绿营兵就能给大清朝廷卖命。
“哼,读书人就是读书人!洪大人不过一介书生,他以为打仗人多就有用了?他招的那些兵,上了战场不是白送死?”孔有德对洪承畴招募的这些新兵很不屑。
不过接下来洪承畴的表现就让孔有德、耿仲明这一帮粗人目瞪口呆了:只见洪承畴把这些绿营兵分成了一百多个小队,每队百人,洪承畴然后向多铎要了地图,先看地图,再亲自去勘察地形。回来之后,以朱砂在地图上标注出一个个记号。
多铎见洪承畴在地图上做出的标志,都是交通便利的重要位置,每个红点,都同附近的村庄相互成犄角,相互依托。选好地址之后,洪承畴立即组织绿营兵,就地拆除房屋,拆卸下来的木头和砖头充当建筑材料。
绿营兵挖掘土方,堆成了夯土,压实之后,就把砖块覆盖在夯土上面,然后再扎入木头,构筑成了砖木棱堡。
多铎对洪承畴的效率赞口不绝:“真是神速啊!洪大人五日修建一堡,若是以此速度,不消一年,即可平定山东贼寇。”
事实上绿营兵修造砖木棱堡的速度更快,由于是多组绿营兵同时施工修建棱堡,只用了半个月时间,清军就在鲁西修建了一百座简易的砖木棱堡。虽然这些棱堡十分简陋,根本扛不住大炮轰击,可是李岩手里缺少机动炮兵,只有骑兵的李岩遇上这些砖木棱堡,就束手无策了。
多铎退回鲁西的任务,就是保护洪承畴修建棱堡。如今棱堡完工,多铎的任务自然是南下江南。
阿济格的大军在占领了陕西之后,闯军退出陕西,逃到了襄阳一带。阿济格追击闯军残部,都快追到长江边了。
驻扎九江的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袁继咸,原本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准备去湖广上任,可是因为张献忠攻克武昌,袁继咸未能去成湖广,就留在九江。
再后来,就是闯军攻入京城,崇祯难逃,南方的弘光伪朝成立,袁继咸被左良玉扣押,无法离开九江。
第824章 奔袭睢州
多铎南下时间出现了偏差,已经崇祯十八年二月初二了,多铎才刚刚到离开山东。原本的时空,这时候多铎已经到了河南,可是现在,多铎大军才准备从山东出发。“高杰领旨前往睢州,准备见许定国。”锦衣卫送来了消息。
前几日,就有细作来报,说许定国几个月前就已经同多铎有书信往来,还把儿子送去满清当做人质。
“该来的还是要来,”李国栋转头,当机立断传令下去,“立即点起本部五千骑兵,轻骑两千,自生火铳骑兵三千,一人三马,立即出发,长途奔袭睢州!”
李国栋亲自带兵,率领部将曹变蛟和王辅臣,五千骑兵一人三马,作战的战马均为上好的贝尔修伦马和顿河马,骑乘马匹使用蒙古马。当天下午就从扬州出发,先登船前往淮安。
五千骑兵全部上了船,施琅下令开船。
“施将军,到了淮安之后,你们就帮我换小船,我要在徐州下船,赶去归德府的睢州。”李国栋对施琅说道。
施琅问道:“大帅为何急忙赶往归德?”
“河南总兵许定国要叛国投敌!我必须去阻止他!”
“叛国投敌?”施琅一惊,“此贼要叛国投敌,为何不直接率军北上投敌,却要先以子为质,还赖在我们大明的地盘上?”
李国栋愤怒的说道:“他想要更大的功劳!直接率军投敌,他在建奴那得不到多少好处。若是留在我大明土地上,可以献城再投敌!哎,高杰啊高杰,你这是送上门去给许定国的功劳!”
“可恶!”施琅骂了一句。
扬州到淮安三百余里,淮军水师快船队只用了一日一夜就到了淮安,这都得益于快船的两班水手轮番划桨,再加上硬帆具备有西洋软帆船纵帆的优点,可以逆风行船。
西洋软帆船只有纵帆船才能逆风行船,一般的软帆船无法逆风,而且操作十分复杂。但西洋软帆船的船帆面积大,航速高,适合各种海况航行,而中式硬帆只适合在沿海和内河航行。所以说,软帆和硬帆各有优缺点。
时值西北风,但对于在大海上长大的施琅来讲,逆风行船根本就不是事。快船队桨帆并用,在河面上疾走如风。遇上完全逆风的河段,就降下帆,完全依靠人力划行。拐弯过去之后,再升起帆,只要风向同船航行的方向有夹角,船队就能逆风航行。
水师快船队抵达淮安之后,李国栋率领骑兵下了快船,换乘小船,赶往徐州。
小船完全依靠水手划船,没有风力可用,航速较慢,不过每一名水兵都奋力划桨,累了之后就换班。小船队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走完了淮安到徐州三百六十余里航程。
“施将军,你们就在这里等我们,我们办完事立即回扬州。”李国栋向施琅交代道。
“请大帅放心,施某一定会等到大帅回来。”施琅拱了一下手回道。
李国栋又交代说:“若是我们还未回来,建奴就来了,你们就别等我们了,赶快回去,我们自会走陆路回扬州。”
“多谢大帅爱戴,施某心里有数。”
离开了徐州,李国栋的五千精锐骑兵一人三马,在黄河以南的平原上一路飞奔,直往归德府方向赶去。
三百五十里路程,按照李国栋的要求,必须在两日之内赶到。这时候已经是二月初六了,李国栋要求在二月初七傍晚之前必须赶到睢州,看能不能拦下高杰。
五千骑兵快马加鞭,马不停蹄的赶往睢州,二月初七上午,李国栋在半途中遇上了河南巡抚越其杰、睢州兵备道袁枢和河南巡按御史巡按陈潜夫。
李国栋令人把三位文官请来,越其杰、陈潜夫和袁枢三人到了李国栋面前,行礼道:“下官见过国公爷。”
“三位不是陪同英吾(高杰)将军同去睢州?为何三位先行回来了?”李国栋问道。
“国公爷,下官怀疑许定国早有叛意,苦劝英吾将军不要进城,可是将军他执意要进睢州城内,下官苦苦相劝,将军就是不听。”越其杰拱手道。
袁枢也拱手作揖道:“国公爷,下官也苦苦相劝,可惜英吾将军就是不听劝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