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可是眼前的这些锦衣卫,除了对老乡贤和那些读书人凶狠一些之外,他们看着老百姓的眼神都很慈善,而领头的那位身穿慢跑,头戴无翅乌纱帽,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头子,除了脸孔黑点,身上有股不怒自威的气息之外,也和常人无异。还有一位穿着绯红色飞鱼服,头戴无翅乌纱帽的锦衣卫大官,长得胖胖的,面带笑容,看起来就像是笑脸弥勒一般。
“难道,这就是笑面虎?”老百姓心里还是直打鼓。
那位不怒自威的黑脸汉子走了出来,这个人不用说也知道,就是张书恒。他走到台上,面带笑容环视一圈:“各位乡亲们,我就是传说中的锦衣卫指挥使,人称活阎王的张书恒。但是,叫我这个外号的都是些什么人?是投敌叛国的官员士绅,是谋反叛乱的罪官和士绅,还有就是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也曾经是一名祖祖辈辈种田为生的老百姓!我年幼的时候,父母双亡,流浪天涯,所幸是锦衣卫救了我,所以我加入了锦衣卫!”
张书恒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我大明乃朱家的天下,大家都知道吧,太祖爷他老人家本来也是一名老百姓,太祖爷起兵讨伐暴元,夺得了天下,他是真正为了老百姓的好皇帝!只可惜后来土木堡之变后,朝廷逐渐被贪官污吏控制住了。到了当今天子上位,那些文官同地方士绅沆瀣一气,欺骗当今天子,残酷压迫百姓,逼反了西北的老百姓。今上在京城将破之际恍然大悟,陛下他发誓,要吊民伐罪、替天行道。令天下百姓尽得平安饱暖,铲除一切土豪劣绅!正因为今上对百姓的善举,结果触犯了既得利益者,他们才会推出伪帝,意图谋反!”
只可惜张书恒说了老半天,那些老百姓就是不懂,北方老百姓造反?不是说北方西北那些人不服王化,当了贼寇吗?至于崇祯皇帝为何被攻破京城,还不是因为他是昏君一个?
老百姓只知道,士绅如何爱护百姓,在民间修路造桥,有时候还接济受难百姓。在农村里,当地的士绅就是老百姓的天。
第884章 打土豪分田地(七)
既然士绅就是村民们的天,现在张书恒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个天打破。“各位乡亲们,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除了留下次年的种子之外,可有谁有盈余的?有谁能积蓄下银子的?恐怕没有吧?因为你们的地租在六到七成,大部分的劳动所得都要上缴给东家,自己只留下养家糊口的一点粮食,如果遇上灾年,你们还要欠下东家永远还不完的高利贷。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张书恒拉开嗓门大喊道。
当几名锦衣卫把张书恒说的话翻译成粤语和客家话的时候,所有的村民们都低下头,这名锦衣卫指挥使说得一点不错,事实就是这样。
张书恒又继续说道:“我大明天子仁心宅厚,要让天下百姓都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抄没叛逆所得土地,全部充为皇田,所有原租种佃户,变更为租种皇田佃户。所有皇田佃户,不加任何赋税,不服劳役。我们将会在县城设立锦衣卫小旗所,专门负责皇田收租。”
几名锦衣卫分别把张书恒的话翻译成粤语和客家话,以便于那些村民们可以听懂。
“真有那么好的事情?”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话,那么我们今后日子就好过了。”
“别想多了,这些朝廷鹰犬说的话能当真?”
“崇祯那昏君要真的那么好,怎么可能被人赶出京城去?”
老百姓们议论纷纷,他们都不敢相信世界上还能有这样的好事,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了。
人群中,有人说了一句:“听说上麻坑村就这样分地了,地虽然不是自己的,可是都化为皇田,只要四成地租啊,若是遇上灾年,可以减免到二成,三成,甚至可以酌情不交租,朝廷还能发放粮食。”
“此事当真?”
“当然,千真万确,我有亲戚在上麻坑,今天一早好多人去县衙办理租皇田一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抄家的锦衣卫从老乡贤家的后院中搬出了堆积如山的粮食、布匹、食盐、丝绸、茶叶、瓷器、腊肠等物品,全部堆放在庄寨中间的空旷地上,堆成了一座小山,还有锦衣卫牵来了牛羊猪狗等牲口,把鸡鸭鹅等家禽赶到空地上。
这些物品都是锦衣卫抄家所得,其实金银财宝早就被人装箱了,从后门拉了出去,而这些货物和牲口、家禽都被搬到空地上,准备分给农民。
“各位乡亲们,这些粮食、布匹、食盐、茶叶、腊肠、牲口和家禽,都是我们锦衣卫从这位老乡贤家里抄出来的,本来这些东西就是从各位乡亲们身上搜刮而来,我大明天子悲天悯人,不与民争利,这些物品全都物归原主了,寨子里的每个人都可以领一份。”张书恒道。
“这是真的?”农民们都傻眼了。
“一个一个来,只要是人都能领一份!”张书恒喊道。
话音未落地,数千村民就像疯了似的往前冲。别看他们刚刚还抖抖索索、战战兢兢的,在粮食、食盐这些生存必需品面前,全都失去了理智,是锦衣卫挥舞着皮鞭在地面上不断噼啪炸响,才勉强维持住了秩序。
老百姓们是真的激动啊,他们租种老乡贤的土地,起早摸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生产所得的大部分收成都交了租子,这还不算,县里的衙役下来村里,老乡贤家里办些喜事丧事之类的,老百姓还得多花铜板。
所以说,老百姓只能把交完地租之后剩下来的粮食都换成了番薯之类的杂粮粗粮,才能勉强养活一家大小。至于一些欠下老乡贤高利贷的村民就更惨了,每年收入所得基本上全部都要送到老乡贤家里了,自己连养家糊口的粮食都没有留下,只能吃野菜,喝米糠熬成的粥,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需求,那样的家庭饿死人是家常便饭。
锦衣卫努力维持秩序,让那些村民们排着队,一个个的来领走粮食、食盐、布匹、茶叶、腊肠和家禽等物品。
猪牛羊之类的牲口也分了,但那些牲口不可能每户人家都分一头,而是采取了几户人家合分一头的办法。譬如说,两户人家分到一只羊,四户人家分一头猪,六户人家分到一头牛。
一名老男人抱着分给自己的粮食,左手紧紧抓住一串腊肠,哭得天昏地暗。村子里的人知道这个老男人为何哭,几年前,他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都活活饿死了,而自己欠下东家还不起的高利贷,只好把女儿抵给了东家当丫鬟,这样还是还不起高利贷,只好把媳妇都卖了。
要是当年锦衣卫就来抄掉老乡贤的家,这个老男人怎么可能家破人亡?
村民们欢天喜地的领到了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拿到东西的百姓们,看着锦衣卫的眼神,就感觉锦衣卫不像是乡绅们说得那么可怕了,而是一群亲切友善的好人。
被捆绑在柱子上的老乡贤亲眼看着这一幕,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碎了,这些东西可都是自己家的啊,积累了那么多粮食,目的就是为了在灾难的时候能够卖个好价钱,至于食盐和丝绸,那可是等同于银子的硬通货。现在好了,自己的东西都被锦衣卫分给了那些泥腿子!
锦衣卫是拿着他家的东西来收买人心啊,这简直就是无本生意!
令老乡贤绝望的事情还在后面,只见锦衣卫拖出了一口箱子,打开箱子,里面全部是地契、卖身契、高利贷借条、租地契约等字据。
这些字据被锦衣卫拿出来后,立即有人搬出了桌椅,锦衣卫现场办公,把原地契全部更改了,改成了皇田,随后拿起县衙的大印,在新的地契上盖了一个印;高利贷借条全部被锦衣卫没收。卖身契被拿出来,登记点名,点到名字的奴仆丫鬟上来,领取了新的户籍,锦衣卫拿着县衙的大印在上面盖了印。租地契约也重新签订,佃户按下手印,锦衣卫拿着大印在契约上盖印。
接下来,卖身契、老的租地契约和原来的老地契被丢进火盆子里,一把火烧成灰烬。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财产化为乌有,老乡贤的身子不断抽动,他狂叫着,想要扑上去阻止锦衣卫,可是越挣扎,绳子勒得越紧,老乡贤终于大叫了一声,嘴里喷出一股鲜血,接着就翻了白眼,不再动弹了。
一名锦衣卫走上前,在老乡贤的人中上一探,转头对张书恒说道:“长官,这条老狗死了。”
“这就死了?让他逃过正义的惩罚,太便宜他了!不过他的直系亲属,还要接受我们的审判,附逆之罪,九族之内都要查。”张书恒冷笑一声。
老百姓们欢天喜地的拿到了新的租地契约,虽然拿到手的不是地契,可是这份新的租地契约就等于自己拥有皇田的使用权了,租种皇田,地租低不说,遇上灾年还有减免权,而且这份契约可以子子孙孙一代代传下来的,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保障啊。
“天子圣明啊,派来了青天张大老爷!”老百姓们手里捏着新的契约,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第885章 组建民兵
淮军在龙川一带横扫所有的士绅乡贤大地主的庄园,周围几个县城的士绅阶层几乎被一网打尽。一座座士绅的庄寨,在淮军的大炮面前不堪一击,淮军每到一处,架起几门大炮,轰上几轮,寨子就破了。遇上一些比较坚固的寨子,打造几辆粗制滥造的简陋盾车,后面跟上八旗俘虏弓箭手,再后面跟上火铳手,最后是大炮和散兵压阵,盾车抵近了,放下装满火药的箱子,就炸开了寨墙。
淮军冲入寨子内,后面的锦衣卫紧跟着冲入,然后又是愉快的打土豪分田地了。
这里没有江南那样动辄几十万两银子、上百万两银子的大户,每攻破一处,能够抄没十万两银子的士绅都算多的,一般的庄寨内也就抄到三万两到五万两银子之间,但是积少成多,周围一圈打了个遍,也抄到了白银百万两,黄金八万多两,珠宝和其他的值钱物品不计其数。
淮军顺路横扫过去,除了连续拔掉了三十多座庄寨之外,还顺手牵羊攻破了兴宁、长乐(非福州长乐,而是今五华县)、程乡(今梅州)、平远、镇平(今蕉岭)等多座县城。
这些县城在淮军强大的攻势之下,也是不堪一击,除了长乐县令直接开城投降,没有受到惩处之外,兴宁、程乡、平远、镇平等县城被攻破之后,县令都被移交锦衣卫关押调查,等候他们的,将是株连九族的命运。其实李国栋的株连九族和之前的一样,尽量少杀人,以抄家、没收财产为主。
周围一圈的县城被拿下了,淮军的下一步该打哪里呢?
李国栋提出了建议:“我们应该先打下叛军兵力薄弱的潮州,毕竟潮州是一座府城,我们攻破了那么多县城,有不少士绅还是跑了,除了一部分跑去广州,一部分跑去惠州之后,其余的士绅全部跑去了潮州。若是我们不先打掉潮州,就直接往西进攻,那么那些跑掉的士绅他们会甘心自己的失败吗?答案是肯定不会的!他们必然会在潮州总兵车任重的配合下,组建还乡团打回来!如果我们大军已经西进了,那么一旦还乡团来了,我们之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还乡团?”众将面面相窥,“这是什么?”
“就是那些士绅他们被我们打了土豪分了田地之后,肯定不甘心失败,组织起来的反动武装,一旦被他们打回来,锦衣卫和东厂新招募的当地锦衣卫和东厂番子肯定会被他们杀害,在打土豪分田地中最积极的老百姓也会被他们杀害,不久前获得解放的老百姓,也会重新回到原来的水深火热之中。”李国栋解释道。
虽然将领们不知道什么还乡团、反动武装、解放老百姓等新的名词,但听李国栋这样一说,大致也就理解了是什么回事了。
还乡团,就是地主士绅为了夺回自己的既得利益组建的武装力量,反动武装,就是那些地主士绅的武装,解放老百姓,就是给老百姓分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能有些人认为,所谓的地主阶级,是祖祖辈辈一代代勤劳致富积累下来的财产,购买了田地,这才成为地主。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都有大量的地主被杀,很多朝代初期,还有均田法,每个农民都分到了田地,明初,朱元璋也杀了很多地主。可是为什么后来又出现了地主呢?是因为每个人勤劳程度不一样,肯吃苦耐劳的农民就变成了地主。
可是在明末,上述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明朝中期那些单纯依靠勤劳致富产生的地主,只要家里没有人考上科举,早都破产了。
明朝的功名免除赋税劳役制度,导致没有功名的单纯地主,根本竞争不过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你没有功名,土地越多赋税越重,到了明末的时候,没有功名的地主根本承受不起这样重的赋税,相继破产。
而有功名的读书人,凭借他们的功名,免除朝廷越来越重的赋税,所以不管外面怎么样,他们的日子都非常好过。
家里有地,但是没有功名的地主,被迫把土地投献给了读书人,发展到最后,那些土地也被有功名的读书人给夺走了。
按照崇祯说过的一句话,天下文官皆可杀,所以说即便是曹变蛟这种从大明朝廷出来的将领,也对杀那些士绅毫无罪恶感。别说曾经被文官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武将了,就连同样文官出身的孙传庭,这时候也对杀士绅完全没意见。
王全问道:“国公爷,我们可以留下少量兵力留守龙川,卡住叛军进入粤东的道路。可是我们拿下了潮州府之后,最终还是要西征广州。那时候我们走了,您所说的还乡团如果来了,那些老百姓怎么办?”
“好办,现在需要的,就是给老百姓一些时间!我们去打潮州,就是给老百姓训练的时间。我们可以把皇田上的老百姓都训练成民兵。只要民兵训练好了,还乡团敢来,打他们就是了!”李国栋回道。
淮军准备进军潮州,李国栋留下了五千人驻守龙川,以防惠州叛军逆流而上反扑,这五千人除了负责守城之外,还要训练民兵。
“当当”一名新招募的锦衣卫力士走进了上麻坑村内,敲锣打鼓:“招募民兵,保卫家园!”
“民兵?这是干嘛的?”村民们围了上去。
现在的上麻坑村的村民们已经不再惧怕锦衣卫了,因为是锦衣卫推翻了骑在他们头顶拉屎拉尿的乡贤老爷,把土地变成皇田,然后以极其低廉的佃租比例租给他们耕种。锦衣卫在村民们眼里,简直就是亲人一样。
“墙上有公告,你们可以自己去看。”这名锦衣卫力士指着一面墙壁说道。
墙边,站着两名锦衣卫力士,正在张贴一张公告,公告的最后面,有楚国公的印、东厂和锦衣卫的官印。
“可是我们不识字啊。”一名村民说道。
“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张贴,你们找个识字的人念给你们听。”锦衣卫道。
这时候,一名村民走到公告下面,大声道:“我识字,我给你们念吧。”
公告的内容,是楚国公的军队要东进,那些被打倒的地主士绅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所以肯定会带着武装家丁反扑。为了应对地主武装的反扑,为了保住农民的土地,因此厂卫希望当地百姓能够组建一支民兵,所谓的民兵,就是平日里是种地的农民,打起仗的时候,就是拿起武器的兵。至于民兵的武器,自有淮军提供。民兵的训练,也有淮军老兵帮他们训练。
“那些乡贤大老爷,他们要让我们回到过去,你们答应不答应?”叶春生突然站了出来,大声吼道。
“不答应!”村民们齐声高呼。
“那我们就响应锦衣卫,弟兄们都去领取武器,去当民兵!保卫我们自己的土地!”叶春生拉开了嗓门大喊道。
这座有三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几乎每一家都出了一名青壮,前往县衙报到,申请加入民兵。
第886章 民兵训练
听说地主士绅要组织“还乡团”打回来,叶春生决定誓死捍卫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淮军和锦衣卫没有来的时候,叶春生租种叶憬舟家的十亩水田,需要每年交出超过七成的收成给地叶憬舟,还要缴纳苛捐杂税,剩下的连吃顿干饭都是奢望,平常时节每天也就两顿米糠熬成的粥,再加上番薯之类糊口。稍有收成不好,一家人就得靠野菜甚至草根树皮渡日,而且官府可不会为了农民吃不饱而免除税收,为了交税还得去借高利贷。
什么田赋,丁银,徭役折银,什么火耗,乱七八糟苛捐杂税,压得叶春生一家根本喘不过气来。
东家叶憬舟是一名举人,家里肯定是有免税的地,可是那些免税的地轮不到他叶春生来种啊,那些免税的地,都是叶憬舟的亲信奴仆或者沾亲带故的人种了。叶春生种的地可是要交税的,田赋之类的,都转嫁到了他们佃户身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