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快打到海边了,海边的渔村,和传统种地的村子又有所不同。”从当地招募的向导告诉李国栋说。
“有什么不同?”李国栋问道。
向导回道:“国公爷,海边渔村土地稀少且贫瘠,渔民们家家户户也就几分菜地,自己不产粮食,全凭出海捕鱼,换取粮食为生。但那些海边渔民,渔船不是他们自己的,都是各头人的,那些头人不住在渔村内,而是居住在小镇里。渔民向他们租船出海捕鱼,捕捞所得要上缴租金,出售水产换取粮食,也要经过那些人的手,渔民自己无法出售捕捞所得,自然无法换回粮食,只能把捕捞所得廉价卖给他们,再从他们手里高价购得粮食。”
李国栋点了点头:“这不是和盐户中的豪灶差不多了?普通盐户穷困潦倒,可是那些豪灶家财万贯,甚至可以媲美扬州盐商。”
“正是如此,”向导道,“渔户也是穷得叮当响,冒着生命危险辛辛苦苦出海捕捞所得,大部分都被头人占了,自己只能换回一点粮食勉强养家糊口。”
“为什么要换粮食呢?”韩大山不解的问道,“渔户捕捞来的鱼儿,若是不卖给那些头人,扣除了租金,自己留着吃都吃不完。”
李国栋哈哈大笑:“大山啊,若是让你每天只吃羊肉,不吃粮食,你能顶得住几天?”
“韩某五天十天不吃粮食还行,可是几个月不吃粮食,恐怕就是真正的蒙古人都顶不住。”韩大山挠了挠后脑勺道。
李国栋笑道:“渔户也一样,他们天天吃鱼,吃得看到鱼都反胃了,若是长时间不吃粮食的话,人根本受不了。更何况,他们出海一次,若是遇上风浪,连命都没了。可是那些头人,错,应该叫他们渔霸!他们坐在家里,坐享其成,赚的银子,都是渔户的血和汗,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向导又说道:“海边渔村的渔户,都还是正经良民。可是广东外海诸多岛屿,那些岛上的渔人,却是半民半匪,他们平日里捕鱼为生,有时候却充当海匪,打劫过往船只。”
“水师就没有剿灭他们吗?”王全问道。
“剿什么?水师还打不过他们呢。”
王全又问:“难道郑家水师也打不过他们?”
“他们当然不是郑家水师对手,可是郑家军哪里顾得上那么多啊?自己福建沿海能经营好就很不错了。广东岛屿众多,谁知道那些海匪藏身在哪里呢?“向导回道。
中国历史上的海盗,是一直到了红朝建立才清除。沿海岛屿不计其数,尤其是南方,海匪不计其数,除了被招安的,就是逍遥法外的。明朝的倭寇,其实很多都是中国的海盗。
淮军去解放渔户,比起打地主要容易得多了。那些海边小镇,多半是在当地海边军户所的庇护下,这里隶属于海门所管辖。
海门所和潮阳县卫所(今汕头)并列,共同负责海防。
淮军开始攻打潮阳,驻守潮阳的那些卫所兵没有半点斗志,淮军只是架起几门炮,还没开始炮轰城池,只是让人射了一封劝降书,潮阳县城的大门就打开了,县令、县丞、百户、典史等一干人出城投降。
县令主动投降,李国栋不好把他移交锦衣卫,只好让他回南京吏部报道,等候今后安排就是了。
“国公爷,下官这一回南京,恐怕这辈子都只能在南京养老了,下官一家大小都指望下官那点火耗养家糊口啊,若是回了京,俸禄还不够打点上面的,下官一家恐怕得饿肚子了。”县令央求道。
大明官员俸禄极低,潮阳县令若是被发回户部等候安排,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外出为官了,只能在京城安排一个闲职,那样的话,那点俸禄根本不够开销。
不要说一个七品的小官在京城,就算是当年左都御史邹元标那么大的官,堂堂朝廷二品大员,相当于后世的最高检察官,就因为他没有贪墨银子,住的房子都是四面透风的,一家人吃饭几乎看不到荤腥。这就是大明的俸禄太低,一般小官在京城根本就养活不了自己。那些在京城当小官的,不是家里有点钱,就是想方设法巴结上大人物,然后从中捞点。像潮阳县令这样的人,回到京城就是准备饿死。
第889章 解决卫所问题
李国栋回道:“你不必担心,你回到京城暂时担任一个闲职,其实也用不了多久,李某将会率军北伐,到时候需要地方官的县城就多了,到了那时候肯定会有你外派的机会。这样吧,本国公仁心宅厚,既然你是主动献城,本国公可以赏你一千两银子,这些银子足够你在京城生活好几年了。”“多谢国公爷大恩大德。”县令千恩万谢,拿了李国栋赏他的银子后,就离开了潮阳。
之所以李国栋宁可自掏腰包,赏给开城投降的县令一些银子,让他回京去户部,也不愿意把县令留在当地继续当县令,就是因为县令在当地肯定多少和当地人有些瓜葛,若是让他留下来继续当县令,有些事情就不好处理了。可是他是主动献城投降的,又不能随意给他定罪。若是投降的人还要获罪,今后还有谁敢投降?
潮阳县,地少人多,仅有的一点良田,都掌握在潮阳卫所和海门所手中,当地的百姓不是依靠给商人当帮工,就是依靠捕鱼为生。
可以想象得到,若是没有李国栋,广东落入大清手中之后,清廷颁布了禁海令和迁海令,这里的老百姓将会有多么悲惨!
潮阳地少人多,满清朝廷为了防范郑成功,强行迁走海边百姓。结果老百姓被迫放弃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大海,到了内陆,连可以种粮食的地都没有,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饿死。在执行迁海令的过程中,也不计其数的百姓死在半路上。
迁走了百姓之后,吴六奇在海边修建了防线,一旦发现越界百姓,不是就地斩首,就是送去衙门处斩,血淋淋的人头挂在海边,警告那些试图出海捕捞的老百姓不得越界。
不过现在的吴六奇在李国栋军中,而且他也没机会当汉奸了,更不可能坚决执行禁海令杀害百姓。
这次吴六奇跟着李国栋打到了潮州,也算是回老家了。吴六奇从小家中贫困,就去了一家寺庙当火工,偷学了武艺,他天生力大无穷,又学了精湛的武功,只可惜一直没有报国机会。吴六奇是遇上了李国栋,结果很快就从一名小兵提拔上去,升官的速度就像是坐火箭。
这次吴六奇回到了老家,也算是衣锦还乡,在家乡人面前,可是赚够了别人羡慕的眼光。
攻克了潮阳县城之后,淮军直奔海门所而去。
海门所,原本是一座水师的卫所,陆战能力本来就差,早在大明中期的时候,那些卫所边军就已经不堪用了。倭寇来袭,他们只敢躲在卫城内闭门不出,眼睁睁的看着倭寇烧杀掳掠,根本不敢出城一战。
就这样的垃圾兵,李国栋的两千淮军绝对可以轻轻松松让他们投降。
李国栋下令,架起火炮,然后派遣一名神箭手,把一封劝降信射入城内。
劝降信上面写着,给海门所半个时辰的考虑时间,时辰到,若是还不开城投降,淮军将会攻城。一旦攻破城池,海门所内所有总旗以上的军官全部斩首。
距离最后期限有半个小时,李国栋带着几名亲信在海门所城外走了一圈,只见这座卫所位于江口,控制住了练江出海口,卫所对着大海和练江的那两边城墙上,都修筑有炮台,不过听说那些大炮都是正德年间,甚至还有洪武年间的老古董了,能不能打得响不知道,充其量只是拿来吓唬人的。
这座卫所三面环水,西南方向是练江,东北方向是韩江,东南方向是大海,只有西北方向毗邻潮阳县城。
韩江的对岸,是澄海县,也就是后世的汕头金平区和龙湖区。海门所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可是半个时辰还没到,就见到卫所城门打开,城内的守军出城投降了。
“投降就对了,都是咱大明的军队,何必自相残杀?”李国栋笑着道。
尽管卫所是自动投降的,但是那些卫所军官不可能还让他们继续留在这里,骑在军户们头上敲骨吸髓的剥削了,李国栋得要给这些世袭的卫所军官安排去处。
“你们虽然已经投降了,而且是主动开城投降,可是按照惯例,你们不能留在海门所了,海门所的田地全部收归皇田,本国公将会安排你们带上人去开疆拓土。不过如今,大明内乱未平,北有建奴,你们几个就先跟随本国公平定内乱,再北伐中原吧!”李国栋对那些投降的卫所军官说道。
虽然这些卫所军官祖祖辈辈侵吞军户田地所得的土地,就被李国栋三言两语给全部剥夺充公了,可是他们也没有后悔自己投降的决定,因为不投降的话,他们的脑袋已经落地了。而且他们投降了之后,他们家里的金银财宝还能得到保留。
这些卫所军官被李国栋安排进入了淮军工程兵,反正不指望他们能够打仗,就让他们担任修建工程,运输物资的职务。等到大明准备殖民北美大陆的时候,再把这些人都派出去。
虽然经过两百多年下来,这些世袭军官已经烂到极点了,可是他们毕竟是祖祖辈辈练武下来的,在把他们送去海外,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就能恢复血液中原本的凶悍,还是不错的军官。只是开疆拓土,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那几名军官只能道谢之后,离开了卫所,暂时先跟着淮军走了。
淮军接管了海门所,首先就对原本的卫所边军进行重新挑选,一些老弱病残的全部变成农民,专门负责种地就好了。那些精壮汉子,都改编成募兵,负责驻守炮台。同时,还对炮台进行修缮,用来保护潮州府的海上大门。
卫所的田地全部没收充公,划为皇田,租给原来的军户耕种,军户和耕种皇田的农民一样的待遇,只交佃租,不收赋税。
对于处理军户所的问题,李国栋早就给崇祯上奏过了。大明经历了近三百年,那些军户所不但不是保家卫国的武装,反而变成了大明的累赘之一。
大明的累赘有三:第一是宗室,宗室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灭了许多,极大程度的减轻了负担。
第二个累赘是文官士绅集团,北方的文官士绅集团已经降清了,以后李国栋会慢慢收拾他们,南方的文官士绅集团,在李国栋的分化之下,变成了两种:一种是江南的工商业士绅,那些士绅得到李国栋的支持,将会变成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有一种是传统的土地士绅,李国栋会逐步消灭那些土地士绅,有些是军事打击消灭,譬如说广东等地的从逆士绅。湖北和江南的土地士绅,没有借口处理的,将会通过合法的竞争手段,把他们转变成工商业士绅。
第三个累赘就是各处卫所了,那些卫所也占了不少良田,却不缴纳税收,财富都落入那些卫所军官手里。可问题是,那些剥削军户的军官们能打仗也就算了,他们根本就无法打仗,大部分的人都是废物点心。所以李国栋要逐渐把卫所的土地都变成皇田,卫所军官清理出去。
第890章 鑫源堂广东分号
淮军攻下了潮阳,周围两座军户所都被清理了。清理了军户所之后,居住在海边小镇里的渔霸就失去了保护伞,锦衣卫一口气抓了潮州府海边的三十多名渔霸。这些渔霸拥有渔船,出租渔船给渔户,收取租金;他们还控制了市场,低价从渔民那购入海产品,高价卖出,从粮商那平价购入粮食,高价卖给渔户,从中获取了大量不义之财。而且这些渔霸还放高利贷、欺男霸女,坏事干尽。而且这些渔霸还贩卖私盐,海边的渔户不缺盐,男人出海捕鱼了,家里的女人小孩,经常会煮一些盐。那些盐自己家里吃不完,也是卖给渔霸。
可是当锦衣卫把这些渔霸押到渔村,开公审大会的时候,渔民们却并没有因为这些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渔霸被打倒而感到高兴,反而心里忧愁万分。
“青天大老爷,这些人虽然坏事干绝,可是没有他们也不行啊。您把他们都打倒了,我们捕来的鱼要卖给谁?”
“锦衣卫大老爷,我们就指望着卖掉辛苦捕来的鱼,换点粮食、棉布和日用品勉强维生。可是没了这些人,我们的鱼都要臭在家里了。”
张书恒问道:“各位乡亲们,难道你们自己就不能去县城和镇子里卖掉鱼?再买回粮食和布匹?”
“可是没有人收啊,我们出海一次,捕捞了那么多鱼,谁能全部收走?”一名老渔民说道。
其实就和两淮盐户的豪灶一样,那些人控制了销路,如果没有豪灶,盐户辛苦煮出来的盐都没地方卖。这些渔村的渔民也一样,他们自己手中没有销售渠道。
张书恒也没办法帮助渔民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李国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王全兄弟,你的鑫源堂可以在潮阳开个海产品批发市场,把渔民手里的货都收了。”李国栋转头对王全说道。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张书恒道。
王全却愁眉苦脸的回道:“大哥啊,这些海产品若是卖不出去,都要臭了。我们现在可是把广东士绅都得罪遍了,小弟要是在这里开个海产品批发市场,进的货能卖给谁?”
这年头,除了渔民没办法,被迫天天吃海鲜之外,能够来收购海鲜的,只有富人、酒楼和青楼了,一般的贫穷老百姓,谁买得起?一边是渔民手里的海鲜多得都臭了,另一边是吃不起海鲜的农民。
李国栋哈哈大笑:“可以变通一下啊,收来的海产品,卖不掉的一部分拿来晒干了做成干货;另一部分拿来做成罐头不就好了?”
这个年代,海鲜主要就是难以长途运输。只要做成了干货和罐头,就能长途运输了,只要运到像广州、杭州、南京和新兴的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就不愁没有销路。
李国栋又提议道:“发展渔业,也能解决食物不足的问题,除了制造鱼干和鱼罐头之外,我们还能弄些船专门贩卖鲜活海鲜,船上装海水,把活鱼活蟹活虾放在里面,运往大城去卖。”
接下来,李国栋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北方比较罕见的番薯,在广东这里比比皆是,番薯多得根本吃不完。而农民每天吃这种东西,吃得看到都怕了。
“海产品批发市场,看来要改成综合市场了,干脆鑫源堂在广东开个分号,除了收购海产品,也收购农民吃不完的番薯,我们可以把番薯晒干了运去北方卖,也可以制成番薯粉,制成番薯粉条之类的,运到北方去肯定可以赚大钱。”李国栋提议道。
“运送粮食去北方?”王全吃了一惊,“那不是资敌吗?”
“可是北方的老百姓也是我们大明的老百姓啊,他们在建奴铁蹄下日子过得多苦?就算我们不送粮食去北方,难道建奴就饿死了?”李国栋回道。
确实就算南方不送粮食去北方,大清国的八旗兵、汉人官员、绿营兵也不会因此而饿死,就算老百姓全部饿死了,这些大清国的中坚力量还是有足够的粮食活下来。
北方八旗兵现在圈地都圈得不成样子了,满蒙汉八旗兵跑马圈地,只要被他们圈起来的耕地,都变成了他们的土地,而那些土地的原主人,无论是士绅还是农民,都被驱赶出去。若是不像离开的,则变成了八旗兵的奴隶。
驱赶圈地中的百姓,那还是清军刚刚入关的时候干的事情,现在八旗兵圈地,是连人一起都圈了,被圈中的土地上的老百姓,都自动变成了八旗兵的农奴!
被迫变成奴隶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他们宁可选择逃亡,也不愿意去给八旗大老爷当奴隶。
结果满清又出台了逃人法,逃人法规定,土地上的农奴第一次和第二次逃跑被抓住,鞭一百;第三次被抓住,就地正法!而窝藏逃奴者,绞立决、妻子家产,籍没给主,家人流徙关外给八旗兵为奴。
逃人法十分严酷,在原本的时空,贵为三顺王之一的耿仲明,因为在军队中藏了三百多名逃奴充当士兵,结果被多尔衮查到了,由于担心受到严惩,结果自尽了。
就连贵为王爷的耿仲明,在触犯了逃人法都被迫自尽,可以想象得到,有谁敢窝藏逃奴?
只要触犯了逃人法,不管是旗人还是汉人,不管是满八旗还是蒙八旗和汉八旗,都是一个死。
而且举报窝藏逃奴者,还有奖励。据说耿仲明的事情,是张存仁举报的,耿仲明听说自己的事发了,就自尽了。
“我们现在运送粮食去北方,并非是资敌,而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活下来。满鞑子出台了极为严酷的逃人法,多少被他们强迫充为农奴的老百姓只能活活饿死,我们送去一批粮食,能够让他们活下来。”李国栋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