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无尚随风
南湾城主府,李佑正在和三子还有狗子两人谈着事,一个手下人来报,说牧建德求见。
“让他进来吧。”
牧建德一到,便对三人一礼:“小的拜见家主,三管事,李管事。”
“牧建德,你可有事”李佑问道。
135 流放民的打探
四艘船的船队从流求出发去了驩州,栈桥上,望着远去的船队,小野麻吕对身旁的几个倭国武士说道:“你们三人回国之后,便去寻找武智长信,若是他与家人都还在,务必让他考虑前来流求,这里虽远离故土,但总比在国内四处躲藏要强上很多。”
武智长信是长屋王的亲信,当年他可是没在平城京的,算得上是躲过了一劫,小野麻吕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当年他们两人可是极为要好的,现在自己算是安定下来了,他不禁想到了昔日好友。
“小野士佐,我等应当到哪里去寻找武智士佐呀”一个武士问道。
“他应当在藤原京附近的山里,你们只要仔细探查,应当会有消息的,若是实在找不到,这便说明他已经不在世间了。”
好在上回他们还留有一条倭国的船,要不然,想要潜回去可是很难的。
驩州,李佑建立的营寨里,一千一百余人在这里训练,他们通过数月的磨合,已经有较强的战力了,再训练几个月,他们就将对客瓦邦发起进攻了。
此时的金龙县照旧砍伐着树木运往海界县,海界县的出海口,几艘船拖着木材往广州而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丝毫看不出什么异样来。
五月,海界县的早稻已经成熟,秦风准备今年便把早稻提交给州府,这样一来,他这的政绩也就又增加了。海界县能把城建好,这已经让驩州官场极为震惊了,去年的考功簿上,秦风算得上是出彩的,今年要是再来一功,他三年任期一到,铁定是可以升上一级的。
倒是高怀亮这里,李佑还在思考到底该怎么帮助他,若只是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这可不算什么大的政绩。看样子也就只有拓土一条路可以让他居功离任了,真要是这么做,那可就得要扫平客瓦邦了,而不是只把金龙山给占了。
正想着事,狗子进了屋,李佑见他一身农夫打扮,也是开口问道:“你们就是这样去和人家商谈的”
这身打扮确实是让李佑有点皱眉,他让狗子等人前去义山县和那些流放民接触,至少希望他们穿的好一点,像是那么回事,现在一看,估计这事有点悬,还不知道狗子到底带回来了什么样的消息。
“少主,您别看咱们就穿了这身,人家可是真信咱们,我们已经和九十余户说好了,就等入冬之后前往吕宋了。”
狗子很是得意的说完,这倒是真让李佑有点惊讶,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跟人家说的,也是好奇的问道:“你们究竟是如何对别人言说的我们给的条件是他们无法拒绝的,可他们又是怎么信任你们的,我对此可是尤为好奇。”
“少主,其实这不难,我们的人就说自己也是流放民,就住金龙县和海界县两地,如今有大唐之人打算往吕宋去,再把给房给地给钱的条件一说,哪还有不去的呀!你是不知道他们过得有多惨,许多人家一人做活便要养两三口人,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手上根本就没有余钱,上阳村一户流放民,若非是小的给了他们些药材,估计这顶梁柱就没了。”
李佑是没想到这些家伙用的是这招,但不管如何说,事只要办成就可以了。义山县只要能带走五百人,加上金龙县的人,应该差不多八百人,有这些人在,估计吕宋那边就差不多了。
“你们还有多少户没去相询”李佑又问道。
“还有百余户
136 太子结党1
去年之时,杨洄原本是挺高兴娶到咸宜公主的,可当他知道咸宜公主并非是清白之身时,差点没爆发出来。好在他没有把此事戳穿,真要把事点破,不光是他杨家丢面子,皇家同样丢面子,但这口气他实在是咽不下去。
咸宜公主身在宫内,并未嫁人,外出也都有宫人陪伴,他就着实想不明白,咸宜公主是怎么失了身子的,他也算是很有毅力,四处差人查探,足足花了一年时间,这才敢肯定,咸宜公主就是去年去梨园时失的身,而对方竟然是咸宜公主的亲哥哥,太子李鸿。
对于此事,杨洄是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原本咸宜公主和太子的关系就不错,可现在在杨洄眼中就变得极为不堪了。原本他也是同太子等人关系不错的,每每皇帝巡幸洛阳之时,他们都会一起出游,一起饮宴,但现在,情况却变了,他要想扳回一局。
李清是武惠妃想要推上太子位的人选,而武惠妃也一直在伺机对付太子,杨洄便认为这是个机会,武惠妃他平日里可是见不到的,但有一人,他却是相见就能见到的,那就是寿王李清,有些话和他说也是一样的。
寿王府上,今天杨洄拿了些白酒过来,这是李家最新出的酒,酒精度数不高,酒味还挺浓,喝起来也不烧口,算是不错的好酒了。客厅里,李清和杨洄两人碰了碰杯,杨洄仅是小酌了一口,反倒是李清,一口便把酒杯中的酒喝了下去。
杨洄也是明白,李清这是为了什么,自从皇帝下旨封杨玉为寿王妃开始,杨玉就没再笑过,李清也再没有见过那个可人爱笑的杨玉了,他虽然和杨玉已经成婚一年,但这一年他过得很郁闷,原本以为抱得美人归,可谁想到,杨玉根本就不喜欢他。
每次房事时,杨玉虽然都是逆来顺受,但每次都是毫无反应,在杨玉身上,他根本找不到丝毫的快感。而这种事,他又不能和其他人说,也仅仅告诉过杨洄。
杨洄也好不到哪去,他更不敢把自己的心事往外面说,所以两人经常没事就一起喝闷酒。
但是今天,杨洄却有了新的话题:“寿王,你说,若是你坐上了太子之位,寿王妃会不会对你有所改观,毕竟有时候权势和地位是会让他人为之侧目的。”
李清摇了摇头道:“玉儿并非是那种看重权势之人,我虽并非是太子,但父皇与母妃对我的宠爱尤盛,这可非是他人可比,即便如此,玉儿不一样对我冷冰冰的。”
杨洄又说道:“这可不一定,太子是储君,这可有着极大的不同,我相信,一但寿王你真的得了太子之位,寿王妃定会另眼相看的。”
李清虽然知道自己的母亲极力想把他推到太子位上去,但这事实在是太难了,都不说外臣会极力反对,自己父皇那一关就没法过,太子又没有犯大错,是决不会轻易被废除的,想要争这个位子太难。
“太子行事,从来都是小心谨慎,深怕惹来麻烦之事,莫说我本就无力一争,即便有母妃相助,父皇也定不会轻易废除太子之位的。”李清有些无奈的说道。
杨洄把酒斟满后,又和李清喝了起来,随后他才说道:“太子,鄂王,光王可是对陛下大为不满,说陛下太过宠溺于寿王和母妃。照这般下去,指不定何时会结党。”
结党这两个字可是能要人命的,杨洄这么说,肯定是听到了什么消息,要不然,他可不敢随意胡说,李清放下杯子,直勾勾的看着杨洄,想了想,他才想起来,杨洄平日里便和太子等人私交不错,看样子,应该是听到了什么。
&
137 太子结党2
至于李林甫和张九龄,这两位也是一直不对付的,这事还得从当时李林甫被任命为宰相时说起,当时李隆基经过武惠妃的推荐,想要重用李林甫,还询问过张九龄的意见。而张九龄的意见当然是不同意,毕竟李林甫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除了能画一副好画外,论文不行,论武不行,论政也同样不行,能爬到侍郎位已经算是顶点了。
李隆基本意仅是找个人来帮着自己,并协助张九龄处理公务而已,至于李林甫这个辅助,并不需要太多的才能,要不李隆基也不会让他来出人相国,却没想到张九龄会严词拒绝。
张九龄说的是:“一国之宰相,关系国之安危,无论如何。不可让无能力之人担任之,陛下此时若真重用于李林甫,臣只恐他日此人会成为江山社稷之隐患。”
张九龄这话可是说的有些重,原本以为这样对李隆基一说,李隆基便不会让李林甫出任相国,就能将他排除在群相之外,可他低估了另一人,武惠妃,没想到李隆基还是让李林甫成了他的宰相同僚,而且还很迅速。
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但张九龄不甘心与李林甫这样的人做同僚,确实是因为李林甫根本就不具备宰相之才,因此他便想找机会把李林甫给踢出去,而张九龄的反对之言自然是传到了李林甫的耳朵里。
在这一年时间里,李林甫还真是夹着尾巴在做人,但他对张九龄的恨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也想找机会把张九龄给踢出去。
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张九龄贵为中书令,地位显赫,处于明显优势,但实际上,这场争斗根本就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原因在于两人对人和事的态度,还有两人的性格。
张九龄向来是对事不对人,尽管他对李林甫真的没什么好感,但他从不刻意找麻烦来针对李林甫,更不会去研究李林甫有什么弱点。但李林甫就完全不同了,从他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琢磨起了张九龄,琢磨着他的弱点,琢磨着要如何才能将张九龄给扳倒。
今天宫里来人,给李林甫带了话,让他明日去一趟寿王府,他立刻就想到了这是武惠妃要对付太子了,而他更是联想到了张九龄。张九龄虽然并非是什么太子的人,但他过于正直,一但太子之位有风险,张九龄绝对是会出言相劝李隆基的,那这事说不定还能成为打击对手的一件好事。
次日下午,李林甫便去了寿王李清的府上,武惠妃今天可是一早就到了这,就等着他过来了。
前厅里,李林甫大礼参拜之后,武惠妃便直接屏退了左右,等人都出去后,她才伸手言道:“李相国请坐。”
李林甫又是躬身一礼之后,才坐了下来,此时,便听武惠妃说道:“昨日本宫听闻太子与鄂王还有光王对陛下有诸多不满,更是有心要对本宫与寿王不利。”
武惠妃淡淡一笑,李林甫则是眉头紧皱,等到他眉头舒展开来后,便小心的说道:“太子与二王结党!”
此刻的武惠妃笑容更盛,看来李林甫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之后她并没有多言,而是端起了茶杯喝了起来,等她把茶杯放下后,李林甫接着说道:“娘娘,此事可不易呀,有张相谏言,只怕此事并不会对太子造成实质的伤害。”
倒是武惠妃说道:“想要以此扳倒太子,定然不行,可此事一发,陛下可就对太子有了防备之心,只要.....”
“只要其后再动,必定一击而中。”李林甫说完,武惠妃极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这么简单,太子李鸿便被带上了一顶大帽子,还是一顶极为危险的大帽子,而他们兄弟三人还一点未知。
&nb
138 太子结党3
三天后,袁颌带回了消息。大殿内,袁颌躬身道:“陛下,臣已查知,太子这段时日与鄂王和光王确实走的有些近,前日还一同前往申国公府上饮宴,而参宴之人其中便有到洛阳奏事的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和司农少卿皇甫惟明。”
李隆基听到这,已经是眉头紧锁了,高仙芝可是安西军里比较有威望与实力之人,就连他自己都很看重此人。皇甫惟明虽为司农少卿,但他确是河西军的人,这不得不让李隆基相信太子真的有结党之意。
李隆基没有表露什么,面色如常的对袁颌说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李隆基虽然没有表露出什么,但不管是袁颌还是高力士都知道,这事恐怕会对太子不利。但他们可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对太子传什么信,搞不好自己就会被拖累进去。
等到袁颌出去后,高力士便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太子一向不与外臣来往过密,此事会否只是碰巧。”
他这话说的虽然很客观,但在李隆基心里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原因是高力士没有想到的,那就是李隆基认为太子有可能已经有些等不急了,因为他在皇位上已经待得太久了,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皇帝了。
“是否碰巧,朕心里清楚,大将军,此事不可外传。”
高力士一听便明白了,这是对他说的,这是在警告他,千万不能传消息给太子。“圣上放心,老奴决不敢外传。”
到了晚上,武惠妃总算找到了机会,她要在李隆基面前再加上一把火。
李隆基到了武惠妃这里,见她在铜镜前呆坐,便抬手示意内侍和宫女们退下了,脚步很轻的走到了武惠妃身后,原本还想给她来个惊喜,可当他一把抱住武惠妃的时候,才看见镜前的美人正在流泪。
这可是把他吓了一跳,他不知道是什么引得往日里笑颜常驻的爱妃这般模样。武惠妃拭去眼角的泪痕,告罪道:“妾身不知陛下前来,还望陛下勿怪。”
“出了何事,竟引得爱妃你暗自流泪”李隆基揽着她的身子问道,语气中已经带着不悦了。
武惠妃摇了摇头,微笑着面对李隆基,只说了一句:“臣妾无事,还望陛下勿要担忧。”
她越是这么说,李隆基便越想知道,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小事,在一番追问下,武惠妃便给李隆基跪了下来,这可是把他给吓着了,武惠妃可从没有这样过。
“爱妃何故如此,你先起来,能有何事是朕都无法解决的说,究竟发生了何事”这时的李隆基已经有些心浮气躁了。
“陛下,臣妾听闻太子等人斥责陛下,说陛下是因臣妾才冷落他们母子,本无意告知陛下,可谁知相传他们竟然阴谋结党,还要加害臣妾母子,臣妾害怕。”说到这,武惠妃已经有些哽咽了。
但她还是接着又说道:“臣妾乃武氏之人,多为朝臣诟病,清儿更是不敢多有僭越,生怕朝臣们说他依仗臣妾之宠谋夺太子之位,过的也是如履薄冰,如今听到这种传言,臣妾不知道该如何了。”
见美人流泪,李隆基是真的有些愤怒,但他还是没有失去理智,问道:“此话爱妃是听谁所言”
武惠妃依旧梨花带雨的啜泣道:“臣妾是听杨洄所言,他与太子他们走的有些近,无意之中探知的。”
李隆
139 丛林之战1
今年,客瓦邦的人没有往年那么好运气了,出去的两百人就没有回来一个,事发地便是大唐治下的金龙县。
在杀了客瓦邦潜入金龙县的两百人后,李佑从战俘那里得知了距离他们最近的一支客瓦邦驻军,就在金龙山以西十里,那里驻扎着一千余人,而且还得知了七天之后,还会有人陆续到达这里。
怎么做,李佑需要考虑,是先把已经在此驻扎的人消灭,还是等人到齐后一口吃下,想了半天之后,他还是决定现在就动手,这也没有办法,原本最好是等到客瓦邦的人聚集得多一些再动手,这样一来,也免得他带着人大范围的穿越密林。可现在已经杀了对方的人,要是不趁机下手,等到对方察觉有异,势必会有所防范,这样一来,想要突袭可就难了。
李佑把人分了三队,自己带一队,陈邠带一对,狗子带了一队,准备了几天的干粮后,他们便全副武装朝西而去。对于李佑所带的这些人来说,想要灭杀千余人,根本就费不了什么事,应该说是极为简单的。
原本李佑等人还认为客瓦邦的士兵应该是比较正规的军队,谁料到,这些人除了武器稍好些外,和其他的原住民区别并不大,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地理熟悉的缘故,这才成了气候,但真要说对战,李佑相信,这些人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哪怕是整个客瓦邦和他们大打一场,他们依旧是可以打赢的。
金龙山以西的一处山脚林地里,这里便是一部分客瓦邦人的驻扎地,这些人到这来是为了来掠夺附近的州县,可现在,他们却成为了目标。
陈邠和狗子所带的人是自己人加上流求人混编的,只有李佑带的人是五百土团兵。陈邠和狗子两人带着人一左一右开始包围起了这处密林地,他们没有声响,只有脚下踩在枯木枝上会发出响动来,而这点声响也早被密林里的鸟叫声和树上的猴子所发的声响所掩盖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