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云长歌
韩熠苦笑:“然而他这是给了我一个祖宗啊。”
这东西他睡觉都得抱着,万一被人弄走做出点不利的事情,到时候颜徵怕是要凉。
韩熠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背着人在那个箱子里面放上了一沓新纸,然后交给褚非叮嘱说道:“我不在的时候,你就守好这个箱子,寸步不离,但凡有人想要靠近,杀无赦!”
褚非愣了一下:“这……郎君不怕……”
韩熠摆手:“我既然敢让你留在府中,并且让你跟着我上任就不会怀疑你,更何况这箱子我用了机关锁,哪怕是墨荇和墨求都不一定能打得开,你想打开都打不开,除非直接破坏盒子,不过还会调两个侍卫过来守着,你这么做他们一定会发现,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韩熠想的十分周到,褚非反而松了口气,觉得韩熠十分坦然,倒也没什么不高兴的。
他抱着箱子郑重点头应道:“郎君放心,纵然拼了性命我也不会让箱子落入他人手中。”
韩熠顿时有些心虚说道:“若是真的遇到危险,你就一把火烧了这个箱子就是,反正没有这东西我也不至于什么都做不了。”
褚非应了一声,等他离开之后,韩熠这才将真正的太子谕令折好放在一个袋子之中贴身携带。
事关颜徵,除了自己,他谁都信不过。
褚非手上的那个箱子,不过是用来吸引别人视线的道具而已。
第158章
有关于芙蓉县, 韩熠在一路上也算是做了点功课, 芙蓉县的面积不小, 一千八百万亩的面积,换算一下就是一千二百多平方公里,而人口却只有区区十万。
就算刨除上湖所占的面积,也有大量的地闲置, 导致荒无人烟。
当然这也可能是战争导致的,毕竟之前这里是秦赵两国的交战区, 很多人要么逃走了, 要么就死在了战争之中, 能够活下来已经是比较幸运的了。
所以韩熠面临的不仅仅是治水, 基本上也算是废土重建。
颜子荐把他推过来也算是煞苦心, 废土重建是很容易出成果的,而且就算韩熠什么都不会,这边人口少影响自然也不大。
然而到底是数十万人口, 现在韩熠只恨中枢那边有关于芙蓉县的各种资料不多,只有一些基层工作者的资料给了他。
而这年头基层官员的职责划分其实是非常混乱的,基本上就是县令一言堂,县丞啊,师爷啊这种配置就别想了,都是县令一拍脑袋想让谁干就让谁干, 至于工资……那就是县令发。
县令发工资也是从税中扣的,本地税一部分上交国库,一部分就用来维持县衙的运转。
韩熠在来之前已经做好这个县很穷, 说不定标准税都达不到的程度,他也想过,首先就是先恢复耕种生产,然后促进人口增长。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 第148节
但这样首先要保障的就是百姓的入,只有他们娶的起妻养的起子之后,才会这么积极,否则就是一纸空谈。
韩熠在来之前就跟颜子荐要了一部分权利,那就是更改底层官职构架的权利,颜子荐觉得这点东西也不至于动摇国本,所以就随他去了。
是以韩熠有自己的任命权,为了分清职责,他需要任命不少官员,这样工资就要发很多,但是他不打算在增加税,是的,税除了国家定制的标准之外,现在的各地还能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定制,但只能加不能减。
毕竟每年规定交上去的税交不上去,那就等着挨拾吧。
为了让治下百姓过的宽松一些,韩熠准备就按照国家最基本的标准来征,至于官员工资……他自己出!
他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身家,觉得给在这些人发几年工资还是发的起的。
更何况,他还有一项任务是治水,治水这方面颜子荐将总览交给了颜徵,也就是说韩熠如果有需求就只需要向颜徵报告,颜徵自然会给他批资源。
以他跟颜徵的关系,他倒是不担心自己被卡,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这样拆东墙补西墙。
更何况,治水是个大工程,他需要实地考察之后才能确定方案,到时候朝廷资源够不够他用还是个事儿呢。
为此韩熠专门写了一个条陈,准备到当地之后先梳理一下当地的情况,人口分布啊,耕种面积啊,亩产量啊,还有税情况。
把这些摸清楚之后,也不能着急,先一点点的改进,把县衙整体框架搭起来,然后减税。
不过,他觉得只要税降低一部分,可能就有很多人愿意过来了。
至于增长人口啊,城市建设啊,这些都要慢慢来,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等韩熠写完条陈,掐指一算,这特么没个五年十年搞不定啊,尤其是人口增长,如果纯靠本地人,那至少以十年为起步,他这是要扎根基层的节奏?
不行不行,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的重心不该在这里啊,他是要回去帮颜徵的,哪怕不能制定国策,闭关研究先进武器都比在这里磨洋工强!
所以还是要从人口着手,吸引人口就只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本身有能够吸引本国国民迁移过来的东西,二是移民。
然而现在芙蓉县一穷二白,谁愿意来啊。
所以……他不仅仅要保障本百姓生活,还要努力发家致富才行。
韩熠顿时觉得脑壳有点痛,他恨不得转头回去问问颜子荐他就管治水行不行?
之前他觉得治水工程让人脑壳痛,毕竟现在这年代什么公式之类的都没有,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现在他觉得比起这个,治水真是太容易了。
韩熠将写好的条陈放起来,忧郁地看着窗外叹气。
一旁的褚非有些好奇,在他的印象中,韩熠是十分意气风发的,脸上也经常洋溢着笑容,似乎没什么事情能够难倒他一样。
现在这个样子实在少见,他忍不住问道:“郎君可是遇到什么难题?”
韩熠没忍住对着褚非大吐苦水,褚非一开始听着还点头觉得有道理,等到韩熠说到后来……他也跟着茫然了。
等韩熠说完,他只好说道:“这个……这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褚非很尴尬,他自忖也算是有点才华的,虽然年少时期放浪形骸了一些,但跟在他爹身边的时候也算是经过见过,并且他爹都说他一点就透,是个好料子,奈何……他自己被宠坏了,一开始压根就不愿意劳心劳力了去干活。
更何况他跟褚世英的关系在家族之中也不算什么隐秘之事,他爹对他十分不满,便也放任自流。
结果没想到啊,他知道的那些东西,似乎……没有任何办法能解决当下韩熠的困境。
韩熠当然也没指望这褚非能够干什么,当初褚家没有落难的时候,褚非乃是一介贵公子,看到的都是国家大事,就算出仕品级也不会低,哪里会研究农耕之类的小事呢?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颜子荐让一个伯爵去当县令,本身就很奇怪,也就是还有治水这件事情遮挡,才让大家没有太多异议。
否则,肯定会有人抗议。
倒不是说韩熠多么受欢迎,而是现在的官场升迁已经有了一点点固定规律,谁辛辛苦苦爬上去,有了爵位也不想再回去当县令啊,所以这件事情必须要打回,哪怕是王上的意思也不行。
就算这样,颜子荐都跟大家保证这是特例,给韩熠县令的身份只是为了让他不必为了跟当地协调而浪时间,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比较方便。
韩熠跟褚非吐槽过后,也算是舒心了一些,不管怎么说,困难都在这里了,只能一点点去解决,发愁也没用啊。
当然首先要解决的可能就是当地人对他们的接受程度问题。
毕竟是新占地,当地人对他们可能会有很大的排斥,不把这个解决好,那无论是什么工作恐怕都不好推广。
不过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然而韩熠没想到的是,他们到了当地之后,并没有受到什么排斥。
路上那些正在耕作的百姓看到这样绵延的队伍,也不过就是抬头看了两眼,然后继续麻木耕种,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趁着天时好多干点活来得重要。
韩熠从中原一路向东而来,路上从沃野千里一点点的到荒无人烟,老百姓也从面带笑容到了面有菜色,等到芙蓉县的时候就更加过分了——路上遇到的百姓无不面黄肌瘦,甚至连年幼的刚刚会走的孩童都在田间帮忙。
而这些孩子一个个的都有一个硕大的脑袋,当然并不是脑袋太大,而是他们的身体太过瘦弱,所以才显得脑袋很大。
这样的景象,韩熠只有前世在网上的时候看那些非洲难民的孩子才见识过。
然而照片跟现实终究是两回事,看照片只是觉得那些孩子挺可怜的,关上电脑就忘了。
而亲眼看到这些孩子瘦骨伶仃的样子,韩熠只觉得震撼。
“怎么会这样?”韩熠紧紧皱着眉头,他原本已经做好了当地不太富裕的准备,然而现在……何止是不太富裕,简直是贫困到了一定程度。
可芙蓉县这里虽然是新占地,实际上并没有经历太长时间的混乱。
他来之前翻过一遍过往的战报,芙蓉县从开始攻打到彻底攻占一共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而带兵的是蒙先,蒙先在占领这里之后并没有掠夺当地百姓。
当时韩熠还觉得蒙先有良知,现在看来……这根本是没什么好掠夺的吧?
所以这个地方在赵国手里的时候,百姓过的就不怎么样?
韩熠觉得自己的工作好像又增加了难度,等到了当地之后,有当地小吏过来迎接,韩熠二话不说直接让把各方面的资料拿出来看,至于宴请啊什么什么的……都穷成这样了,宴请也不过就是吃糠喝粥啊!
小吏见韩熠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也松了口气,战战兢兢的过去让人抱过来了一堆竹简。
竹简虽然看着多,但实际上也没多少数据,都是秦国接手芙蓉县之后对人口和土地的梳理,至于以前赵国记录下来的资料……不好意思,让蒙将军给烧了。
韩熠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给蒙先记了一笔,然后再看其他。
等他看到下面税情况的时候,不由得瞪大眼睛:“怎么回事?为什么税这么多?是谁定制的?百姓都穷成这样了,哪里交的上来?你们这是疯了吗?”
这样还想贪污,能贪几个钱啊?你就算想贪把当地发展起来,大家有钱了不就贪的更多了吗?
当然他不是鼓励贪污,但问题是这么干根本就是竭泽而渔,也太鼠目寸光了!
小吏苦着一张脸说道:“伯爵,县令,这已经是最低的税数目了,没办法再低了啊。”
韩熠愣了一下,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新占地跟秦国原本的国土税比例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秦国普通百姓的一到两倍这样,交上三四年之后,才能跟普通国民一个待遇。
真是万万没想到啊。
韩熠等小吏说完之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说道:“多谢你了,今日天色不早,你先回去休息吧,等明日我们继续详谈。”
小吏见他面色不虞,赶忙退下。
韩熠将这些数据往旁边一扔就开始给颜子荐写奏疏。
他的奏疏到咸阳的时候,颜子荐正在跟重臣开会,因为人不多,相当于小朝会了。
颜子荐一边让高府令念奏疏一边笑着说道:“阿熠恐怕是遇到困难了。”
其他人也都心领神会的笑了笑,多少都觉得出了口气——这货虽然走了,但还留下了一个整改朝廷的概念,这两天他们可累得不轻。
结果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直接被韩熠骂懵了。
第159章
韩熠给颜子荐写奏疏掰着手指头数都是有数的, 不……应该说他基本上就没写过什么奏疏。
这一次递上来的流程特别的正式, 而且好像还很厚的样子, 一开始搞的颜子荐还有点感动。
不过因为这封奏疏递上来的时候正巧他把人喊过来开会——六国都有点打不下去了,严格来说是五国有点撑不下去,赵国已经先撤了一部分,跟秦国更多是在大眼瞪小眼, 基本上没啥进攻行为。
其他国家一看你不动,光等着我出力?于是也都不肯动。
于是一时之间天下进入了一个诡异的和平时期, 只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谁也不敢撤兵。
可是这样耗下去的话, 对于秦国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粮草的耗, 大量青壮不能回去耕地, 这都是问题。
是以颜子荐直接带着奏疏去开了会,大家商讨之后,觉得还是议和比较好, 反正秦国现在算得上就是战胜国,在议和的过程中还是能占便宜的。
在定下这个方针之后,大家就轻松了很多。
仗打了这么多年,不论是老百姓还是官员其实都很疲惫了,老百姓担心涨税征兵,而官员则提心吊胆生怕传来战败的消息。
谁都不容易, 赶紧议和让大家松口气吧。
在这个过程中,颜徵这位太子也适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的想法是不要分开议和, 最好同时议和,这样可以让六国来不及互通消息,以他们联合起来向秦国施压。
更甚至还可以派人去游说一下各国官员,反正……每个国家都会有那么几个带路党,只要给的好处足够多,他们不会吝啬帮秦国说话的。
颜徵这个提议算不上君子,不过国与国之间的交锋,谁要当君子谁吃亏。
在这个过程中,颜徵顺利的将李通古推出去当谋士去游说各国。
这是他给李通古的一个机会,一方面是让李通古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另外一方面则是想要看看这个口气那么大一张嘴就是要“灭诸侯”的李通古到底像不像他嘴上说的那么厉害。
没有人反对颜徵的提议,就在颜徵也放松的时候,听说韩熠送上了奏疏,也是眼睛一亮,然后……他也懵了。
韩熠的用词犀利又激烈,基本上把朝廷上下骂了个体无完肤。
他也是很服气了,人家打下了新占地,为了避当地人的抵触情绪,一般都会给与一点宽松政策。
当然这个也看情况,一般只有汉族,确切说是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汉族会这么做,而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土狍子们,刚上位的时候也不懂这个,外族就更不用说了,遇到了外族入侵不烧杀抢掠就不错了。
但一般汉族占领了当地之后,哪怕不减税也不会加税,结果谁能想到现在居然还有这么一条规矩呢。
而且韩熠翻了一下他带来的资料,发现这个政策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存在的,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东西。
韩熠觉得……这年头的老百姓没有立刻造反大概就是因为日子还没到完全过不下去的地步。
可真到了那种地步……秦二世而亡,这可是血淋淋的例子啊。
韩熠怎么也不能让秦国走到那种地步,所以为了体现出重视,他的用词就激烈了一些。
重点就在于你们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是竭泽而渔,不说老百姓会不会造反的问题,就说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饿死了,人口越来越少,将来你要跟谁税去?
而且大家都知道被秦国占领之后会缴纳高昂的税,这些老百姓会乖乖归顺吗?他们拼死也要抵抗啊,你们这是嫌前线将军们打仗太容易?
有你们这么开朝廷的吗?
孝公当年为了人口做出了多大的努力?甚至制定了许多国策,这才让秦国的人口一点点多起来,而现在人口多的国家实力就强,结果你们可好,反其道而行之,你们对得起祖宗吗?
本来韩熠写着写着写激动了差点写出当年公孙衍变法怎么怎么样,但是等他写完了想一想,虽然当年秦国变法是公孙衍一手推动,也是他提起的,但在秦国这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罪人,韩熠只好涂改了将变法的功劳全放到孝公身上。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 第149节
反正如果没有孝公这个变法也推行不起来,公孙衍有天纵之才也没用!
更何况孝公祖宗嘛,用他们祖宗骂他们,没毛病!
高府令本来也没把这封奏疏当回事儿,结果打开就念了,然后念着念着发现不太对,声音就逐渐消失,最后颇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颜子荐。
颜子荐也被骂懵了,回过神来之后就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他看了看下面,发现大家都是一脸尴尬,想了想,反正他也没有独骂我一个,而且这项政策也不是我定的,于是他就心特别大的让高府令给读了下去。
颜徵这是第一次听韩熠骂人,当初韩熠为他出头的时候,只有拿出地图那次他在场,后来无论是他跟褚世英的争斗,还是他落入赵军圈套,他只知道韩熠力压众人,但具体怎么压的并不知道。
今天……算是见识了。
这从面到点的喷人方式,他……他觉得韩熠对他真的是很温柔了。
就算韩熠不同意他的想法,也从来没有用过特别激烈的词语,一般都是先犹豫,然后才小声说自己的意见。
当然更多的时候,韩熠压根就不会反对他的想法。
越是想,颜徵就越是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这么一想,韩熠恐怕喜欢他许久了吧?
只不过对方一直没有开口,是不是在顾忌着什么?
于是在韩熠把所有人都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大佬们都一脸菜色,只有颜徵一脸微笑,还笑的特别温柔,仿佛韩熠递上来的不是骂人的奏疏,而是当众表白的情书一样。
等这封奏疏念完了之后,现场一片安静,颜子荐轻咳一声说道:“大家……说说看吧。”
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喷回去了,鉴于韩熠不在这里,他们就只能成了互相吐槽大会。
大庶长自从王后被废之后就很边缘,但颜子荐一直也没把他撸下去,他平时也不多说话,此时终于是忍不住开口说道:“芙蓉县令真是异想天开,就算是休养生息也不该在交战之地,谁知道什么时候那里又成了他国领土?难道还要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众人纷纷点头,这项国策的定制就是建立在这个时代常年征战的基础之上。
像是这种交战区域,今天是秦国的,明天就可能是赵国的,休养生息繁衍人口,这都是长远之计,这边国家贴着钱辛辛苦苦弄了半天,转头就成了别国领土,这些百姓也成了别国百姓,给别国交税去了,难道不呕心吗?
正确做法当然是在占领这片地的时候尽可能的掠夺,将现有的资源都转移到后方,这样哪怕那个地方被人夺走了,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
因为大庶长一句话,现场瞬间展开了对韩熠的批评大会。
最后大庶长出来总结道:“芙蓉县令太过年少,不懂这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从他们争吵开始,颜徵脸上的笑容就在逐渐消失,不过他没有冒然搭话,此时听到大庶长这么说,便淡淡开口说道:“我倒是觉得芙蓉县令这样做也是有依据的。”
众人一阵安静,太子在朝会上发表意见的时候并不多,但是每一次都能一针见血,久而久之大家也不太敢轻视他。
更何况,谁都早知道颜子荐看重韩熠,但韩熠严格来说却是太子的人。
现在他们都开始思考,太子会为韩熠出头到什么地步。
颜子荐懒洋洋的靠坐在椅子上说道:“哦?那太子就说一说吧。”
对于韩熠骂人这件事情,颜子荐其实挺麻木了,反正韩熠跟他翻脸都不是一次两次,这一次韩熠还是温柔的,因为骂的是朝廷整体,并没有指着他鼻子说他对不起祖宗。
他对韩熠的奏疏不太满意,更不满意的是大庶长的态度。
韩熠是他派出去的,现在大庶长话里话外都是韩熠年轻不懂事,不适合做这件事情,岂不是在说他识人不明?
本来颜子荐还在思索怎么把这个面子给圆回来,现在颜徵开口,他乐得让儿子去为他冲锋陷阵。
颜徵淡定说道:“若是别人,大概会担心芙蓉县什么时候可能就又回到了赵国手里,但是芙蓉县令,晸悦伯,他是不会有这个担心的。”
大庶长挑眉:“哦?太子难道是说赵王会因为他而网开一面?”
韩熠跟赵王之间的恩怨许多人都是知道的,当即就有人嗤笑一声:“怕是赵王巴不得连人带地一起都拿回去呢。”
颜徵看了他一眼,发现是新上任的中更,这位跟大庶长没什么关系,很可能是单纯看不惯韩熠。
他也没有跟中更计较,而是说道:“因为他是韩熠啊,他到了那里,赵国这辈子都别想将芙蓉县再夺回去了。”
中更问道:“太子殿下这般说可有凭证?”
“就凭他带着五千人打败了赵军一万人,并且以极小的代价灭七千赵军!别说在座各位,就算是将所有将领都加起来问一问,可还有人有过这样的战绩?”
第160章
颜徵几句话就将众人说的哑口无言。
大家面面相觑, 好像……还真没有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韩熠过于年轻, 还是因为过于好看, 很少有人将他跟能征善战的将军联系在一起。
但人家真的带过兵,并且实绩过硬。
在场没人吭声,因为大家知道太子其实还是留着余地的,韩熠干掉那七千人的时候何止是用了极少的代价, 他压根就没有付出代价!
不一兵一卒灭掉赵军七千人,并且还附带削平了一座山头, 这件事情真的不能深思, 否则越想越可怕。
1...7273747576...2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