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答案揭晓了:蓝礼并没有被无视,他依旧收获了属于他的肯定!首次正式挑战黑色喜剧,大获成功!
欧格斯代替蓝礼登台领奖,在文森特发表得奖感言之后,欧格斯站到了话筒前,因为太过意外而不知所措,他不得不深呼吸了好几次才平复情绪——现场观众都非常意外,又不是欧格斯得奖而是蓝礼,欧格斯如此激动确实显得有些异常。
但随后欧格斯就在得奖感言之中说明了原因。
“其实,蓝礼不是我的首选,严格来说,一直到作品开拍,我依旧对蓝礼有着偏见和不满,他不符合我对角色的要求,但他是制片人,他掌握着整个剧组的命运,我无法反抗,老实说,我发自心底排斥他的加盟。”
全场直接惊呆:放眼全球,胆敢如此直言不讳攻击蓝礼的,估计也就是欧格斯一个了,而且还是在戛纳。难道欧格斯不知道,蓝礼是戛纳宠儿吗?两次登陆戛纳就是两座奖杯,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但欧格斯依旧满脸真诚,“但他证明了我的偏见是如此愚蠢。”自嘲的话语让现场轻笑起来,而欧格斯是认真的,“蓝礼总是保持着专注与投入,他对角色的研究、对剧本的理解、对故事的领悟都赋予了我无数灵感。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奖杯与荣誉背后,蓝礼的付出与投入,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
“如果你们翻阅蓝礼的剧本,就可以发现他的准备工作是如此庞大又如此繁琐,哪怕是最简单也最普通的一场戏,他都需要明白大卫为什么选择这样做,就好像大卫真实存在一般。我可以说,没有蓝礼就没有现在的这部作品,我需要感谢蓝礼的付出,同时也需要表达我的歉意。我真心实意地感谢!”
通篇称赞却显得朴实无华,欧格斯的真挚与诚恳,让人可以清晰感受到,话语背后沉甸甸的重量。
比起记者的赞誉和同行的肯定来说,欧格斯作为导演,给予了蓝礼最高赞赏,以更加专业也更加独特的视角,向普罗大众展示了电影拍摄的幕后工作,关于蓝礼的敬业和专业,为什么人人都说非常难得。
简单的话语,却分量十足。
当欧格斯和文森特携手离开舞台的时候,全场观众再次送上了掌声,为了欧格斯,也为了缺席的蓝礼。
最佳男演员颁发完毕之后,最佳女演员也出现了双蛋黄:
“卡罗尔”的鲁妮-玛拉与“我的国王”的艾玛纽尔-贝克特(Emma)携手赢得了戛纳最佳女演员奖。
对于两位女演员来说,这都是第一座戛纳奖杯!
如果说艾玛纽尔能够得奖稍稍有些意外,那么鲁妮的登顶就是众望所归了。
继前年的“地心引力”之后,鲁妮再次凭借着内敛而细腻的表演赢得重要褒奖!也许,从商业推广效应来说,鲁妮暂时无法与詹妮弗-劳伦斯相比较——“X战警”系列和“饥饿游戏”系列确实是难以逾越的高峰,但在表演层面来说,鲁妮脚踏实地地不断打磨自己,却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在Y世代年轻演员之中,鲁妮正在逐渐赶上詹妮弗的脚步,与蓝礼并肩闪耀。
从戛纳的反馈信息来看,鲁妮在颁奖季也具备了冲击力,谁知道呢?说不定鲁妮今年也能够更进一步。也许,“卡罗尔”就将成为鲁妮职业生涯的又一部代表作。
隐藏在背后的一个小小信号就是,西西弗斯影业真正站稳了脚跟:继“夜行者”和“爆裂鼓手”两部作品之后,“龙虾”和“卡罗尔”两部作品也双双收获了赞誉,这家独立电影制片厂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令人不得不侧目;更何况,接下来西西弗斯影业还将在商业领域进一步暂开探索:
“女间谍”、“它在身后”和“荒野猎人”正在赶来的路上。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戛纳电影节的颁奖典礼还在继续。
墨西哥电影“慢性”赢得了最佳编剧奖,年轻导演米歇尔-弗兰克(Mico)俨然已经成为了墨西哥新生代的代表人物。
孝贤-候凭借着“刺客聂隐娘”斩获了最佳导演奖,这是继“最好的时光”之后,导演时隔十年重返戛纳,轻而易举虏获了所有影评人的狂热追捧,本来“刺客聂隐娘”是金棕榈的最大热门之一,但最终仅仅赢得最佳导演奖,难免令人有些扼腕。
尽管如此,孝贤-候登台领奖的时候,依旧赢得了全场起立鼓掌的独特待遇。
单项奖颁发完毕,前三名的综合大奖也相继公布结果——
第三名,评审团奖,“龙虾”。
第二名,评审团大奖,“索尔之子”。
第一名,金棕榈,“流浪的潘迪”。
至此,第六十八届戛纳电影节彻底落下帷幕。
2396 低调行踪
又是一年戛纳落幕,万众瞩目的金棕榈奖爆出惊天冷门:
场刊评分只有二点五分的法国作品“流浪的潘迪”最终胜出,以黑马姿态为第六十八届戛纳电影节画下句号,着实跌破了无数眼镜——
不是影像风格独树一帜的“索尔之子”或者“刺客聂隐娘”,也不是情感动人的“我的母亲”或者“山河故人”,甚至不是剑走偏锋的“龙虾”或者“边境杀手”,最终颁奖结果确实在戛纳内外引发了一片惊呼声。
尽管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审团制度屡屡制造意外,冷门屡见不鲜,但“流浪的潘迪”还是打破了预期,甚至有法国媒体怒不可遏地斥责,“十年来的最差金棕榈”,哪怕这是一部法国作品也丝毫不给面子。
除了“流浪的潘迪”之外,“龙虾”赢得评审团奖和最佳男演员两座奖杯,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都是双蛋黄,这些选择也都饱受质疑,法国媒体认为科恩兄弟缺乏“决断能力”,最终把戛纳电影节理解成为了金球奖。
远在大西洋彼岸的金球奖表示:再次无辜躺枪。
争议就是争议,每一年电影节落幕之后——又或者说,每一年颁奖典礼落幕之后,争议都无法避免。
即使是年初的奥斯卡也是如此,“爆裂鼓手”击败“鸟人”和“少年时代”登顶,遭遇到了不少媒体的质疑。
但颁奖结果却已经无法改变,终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对于“龙虾”来说,一个第三名、一个最佳男演员,两座奖杯已经远远超出预期,甚至比欧格斯备受赞誉的“狗牙”来说也毫不逊色,这也意味着,他首次挑战英语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导演职业生涯终于打开局面。
聚焦在蓝礼身上的视线也引发了更多讨论:比起年初奥斯卡的二封小金人来说,年纪轻轻就第二次戛纳封帝,这显然更加疯狂也更加轰动。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没有脉络也没有规律可言的,一次得奖就已经困难无比,短短三年之内二次登顶则堪称神话,甚至无数演员的主演作品就连主竞赛单元都进不去,又谈什么争夺最佳演员的头衔呢?
这让人不由联想起了九十年代的西恩-潘——1996年柏林影帝、1997年戛纳影帝、1998年威尼斯影帝,三年三级跳,从三十六岁到三十八岁,短短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影帝大满贯。
客观来说,如此奇迹是运气大于实力的。在整个漫长影史长河之中,也就只有唯一一个西恩-潘完成。
现在则轮到蓝礼了。
比起西恩来说,蓝礼的“三级跳”显然逊色许多,2012年柏林影帝、2013年戛纳影帝、2015年戛纳二封,目前为止,蓝礼依旧缺少一座威尼斯影帝,暂时还没有能够完成大满贯,但短短四年时间内三次登顶,这也已经足够疯狂了。
戛纳电影节落幕之后,蓝礼的超强成就再次引发欧洲和北美各大媒体的无数热议,聚焦声浪远远比奥斯卡更加疯狂也更加热闹——
当然,讨论内容也不再是老三样了,不是关于蓝礼“如此年轻就赢得如此赞誉是否合适”,也不是关于蓝礼“是否具备如此实力赢得如此赞誉”,而是……“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蓝礼还将继续创作什么奇迹”、“蓝礼未来的高度到底如何”、“如此历史记录是多么困难”、“蓝礼的奇迹之旅到底会走到什么位置”,“蓝礼的下一步又将如何”。
诸如此类等等。
从舆论风向就可以看得出来,质疑声与讨伐声已经逐渐消失不见,人们渐渐已经习惯了“蓝礼得奖”的这件事,同时也渐渐习惯了“蓝礼出品等于质量保障”的品牌信念,更多只是惊叹于蓝礼成绩的不可思议——
即使习惯了不断创造历史的辉煌,就如同丹尼尔-戴-刘易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一样,但还是忍不住发出赞叹。
“只有天空才是极限”,原本这是一句用来形容前途远大、潜力无限的俗语,现在却成为了用来总结蓝礼职业生涯的最佳语句,这也使得普罗大众开始热血沸腾起来,期待着能够见证蓝礼继续创造奇迹。
而从戛纳前线媒体反馈信息来看,“卡罗尔”、“索尔之子”和“龙虾”,应该有希望在北美市场更进一步。
这是不是意味着……蓝礼有希望持续刷新自己所保持的奥斯卡连续提名记录?
在蓝礼之外,鲁妮无疑是媒体瞩目焦点——必须注意的是,娜塔莉-波特曼和詹妮弗-劳伦斯都暂时还没有能够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有所斩获,这也使得她成为了Y世代女演员的第一人,再次打破了新生代演员的竞争格局。
蓝礼和鲁妮,两名Y世代演员在欧洲的备受瞩目,绝对是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他们之外的其他演员里——
迈克尔-法斯宾德带着“麦克白”登陆戛纳,本来备受期待,不少人都认为这位凭借着“羞/耻”进入大众视线的演员,非常有希望再次赢得赞誉,但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从作品到表演都没有能够激起波澜,场刊评分只有一点八分;与马修-麦康纳的处境颇为相似,在戛纳引起了一片扼腕的叹息之声。
反而是带着“边境杀手”低调登场的艾米莉-布朗特,意外收获了一片好评,男配角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oro)也是赢得了无数赞誉,堪称一批黑马,非常有希望在年末的颁奖季上有所作为。
不管如何,一片熙熙攘攘之中,戛纳电影节正式宣告结束,又是一年的落幕、又是全新一年的开始。
叽叽喳喳的喧闹讨论却没有能够影响到蓝礼,大溪地就如同与世隔绝的上帝后花园一般,将所有消息与新闻都隔绝在外,不要说戛纳电影节了,就连电影和表演都暂时被蓝礼抛在脑后,全身心放松。
不仅保罗出现在了大溪地,瑞恩-高斯林也偷偷跑了过来。但瑞恩从来不曾冲浪过,这也不是他的风格,结果就是他开始向蓝礼、保罗两个人学习冲浪,闹出了不少笑话,每天都在用肢体制造爆笑时刻。
这应该是重生以来,蓝礼第一次彻彻底底隔绝所有关于表演的思绪,完完全全摆脱演员的身份与光环,只是单纯地享受片刻安宁,因为一次冲浪而雀跃、因为一杯威士忌而享受、因为一个日光浴而幸福。
生活重新回到纯粹而简单的状态。
蓝礼足足在大溪地停留了两周时间,踩着冲浪板在碧蓝色的海浪之中穿行,皮肤都被晒成健康的小麦色,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阳光的气息,连带着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似乎终于卸下了肩上包袱。
假期结束,保罗和瑞恩双双返回洛杉矶,而蓝礼则低调地返回纽约。
虽然蓝礼也想念着洛杉矶的阳光与沙滩,他完全可以在马里布继续享受假期——保罗和瑞恩也不由吐槽蓝礼“现在还居住在纽约”;但蓝礼终究还是无法拒绝纽约,总觉得那些阴冷潮湿有着熟悉的味道。
飞机降落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他没有通知内森前来接机,让内森能够继续享受难得假期,取而代之地,马修-邓洛普出现在了机场,他的行踪没有引起任何记者的注意,顺利地瞒天过海,完成接机。
“你准备什么时候搬家?”马修用视线余光扫描了一下神清气爽的蓝礼,由内而外散发着一股轻松的气息。
蓝礼抿了抿嘴角,“我不介意,任何时间。今天,怎么样?”
马修满头都是黑线,但他早就已经习惯了,“打包行李需要时间,至少提前两天准备一下,才不会手忙脚乱。”
“那就后天好啦。”蓝礼理所当然地说道,“这次回来纽约,暂时还没有被记者发现,可以趁着机会赶快搬家。”
不是说现在的公寓有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因为记者和狗仔已经摸透了公寓的状况,如果他们愿意,他们甚至可以闯入蓝礼的家门——
因为公寓安保设置非常普通,这依旧是当年安迪-罗杰斯刚刚签约蓝礼的时候,由安迪租赁下来的公寓,考虑也就没有那么周全。
其实,这些年来安迪一直劝蓝礼搬家,因为狗仔的骚扰着实烦不胜烦,前年拍摄“爆裂鼓手”的时候甚至还被同剧演员跟踪;但蓝礼始终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他大部分时候都在拍戏,停留在公寓的时间不多。
去年购置王子花园房产的时候,蓝礼也依旧没有特别的想法,甚至还调侃安迪的担忧根本就没有必要。
但后来,经历了伊迪丝的事情,尤其是狗仔围堵伊迪丝的意外,这完全激怒蓝礼,促使了蓝礼进一步保护私生活的念头,这才决定在纽约购置房产——兜兜转转这些年,就连伦敦和洛杉矶都已经购置房产之后,纽约才终于提上议程。
不过具体情况稍稍不同,王子花园是作为霍尔家的大本营,面积和布局都需要更多考量,而纽约则依旧是蓝礼的私人宅邸,可能偶尔伊迪丝、亚瑟或者其他朋友会过来借住,但终究不是家族的门面。
相关工作,蓝礼还是委托给了马修办理。年初金球奖之前,买卖就已经正式落定,而后菲利普-登巴也专程赶来纽约,协助马修进行一些装修工作,一直到五月初,所有装修工作完成,接下来就可以入住了。
“你呢?你都已经搬好了?还是说,等着我一起搬呢?”蓝礼笑容满面地询问到,“其实你可以帮助我直接搬家的,没有必要再折腾一番。”
马修和安德烈也双双在纽约购置了房产,就在蓝礼的楼下。就连伊顿都蠢蠢欲动起来。
2397 购置房产
熟悉纽约的人都应该知道,曼哈顿的上/城名流云集、中/城商业繁华,而曾经是艺术家聚集地的下/城则在凶猛的华尔街冲击之中渐渐衰败下来——
曼哈顿越来越高昂的房租、物业和管理费用,让独立小店和艺术作坊的生存越来越困难,。
因为纽约州的税率补贴政策,某些地段的门面店铺保持控制状态的话,反而能够为店主减免税款,比租赁出去更加减少亏损,这也使得越来越多店主毫无顾忌地抬高租金,根本不担心商户不继续租赁下去。
现在的下/城,依旧不再是十年前的那番模样了。
尽管如此,格林威治和西村依旧是纽约最具特色也最具风情的区域,吸引着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们前来;只是……艺术家们的来来去去也更加频繁了,很少人能够成功留在曼哈顿,倒是布鲁克林渐渐兴盛起来。
如果想要购置高级公寓,尤其是安保手续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公寓,那么上/城是毋庸置疑的最佳选择;而如果想要购置独栋别墅保持私密,那么曼哈顿旁边的长岛则是最佳选择,那里是富人的天堂。
但蓝礼依旧选择了下/城,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意外。
“因为那里才具有真正的生活气息。”
这是蓝礼的原话,居住在上/城或者长岛,只不过是霍尔家生活的延伸而已,伦敦的王子花园就是如此;但在纽约,蓝礼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尤其是在好莱坞镁光灯的密切关注之下,偷得片刻安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