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女士?
伊丽莎白听到了呼唤声,抬起头来,接过了她的咖啡,但是并没有离开咖啡屋,而是径直走到了旁边的座位,掏出了自己的笔记本,开始快速敲打起来。
这是一部令人心碎绝望又令人爱不释手的电影。
当敲打完这第一行字的时候,伊丽莎白有那么一瞬间的出神,脑海里再次浮现出最后一个镜头里雅各布的眼神,舌尖泛起了一股苦涩,长长吐出一口气,然后手指就在键盘上快速地敲打起来。
德雷克多雷穆斯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简单到容不下多余的角色:
美国青年雅各布和英国留学生安娜坠入了爱河,但却因为安娜违反了签证停留协议,被遣返回去伦敦,拒绝再次入境,两个轰轰烈烈地爱上的年轻情侣,却不得不生活在大西洋的两岸,试图找到一条重新回到过去的道路。
整部电影的镜头无比温柔无比敏感又无比脆弱地停留在这两个年轻人的身上,构建起了一个世界。无疑,这是一个十分个人十分自我十分小资的故事,小小的剧本架构里几乎容不下太多的社会重量,完全落脚于两个年轻人的爱情生活里。
所以,当人们听到这个故事时,往往很容易就会做出直觉的判断
为什么雅各布不能到伦敦去呢,然后他和安娜在伦敦开启新生活?又或者,为什么两个人不能结婚呢,然后通过结婚签证重新团聚?再或者,为什么两个人不能到另外一个国度,开启新生活呢?还是说,两个人不能就此结束,解放对方,也解放自己?
事情似乎很简单,有着无数种解决办法,寻找到了任何一种办法,结局走向都可能截然不同。但,’爱疯了’就是借助着这一系列的’为什么’,探讨了一个归属感的问题。
人们到底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我们到底爱上的是那个人,还是那个人出现的时间地点,以及那个瞬间的感觉。
人们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最为特别的’那个人’,苦苦寻觅,但也许,这样的’那个人’从来就不存在。
生活的周围充斥着千千万万的’一个人’,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一个人恰巧出现了,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于是就会认为这就是’那个人’,于是,飞蛾扑火地爱上了。
可事实上,特别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时间地点和感觉,让’一个人’成为了’那个人’。那是不是意味着,在另外一个时间地点和感觉出现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也可以成为’那个人’?
在记忆深处,总是有一个人不可取代,人们总是有一种错觉,认为这就是’那个人’,但或许,我们所怀念的不是’那个人’,只是我们曾经失去的美好遗失的青春,还有回不去的过去。人们常常以为自己深深地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人们只是在怀念曾经的自己,那个肆意张扬疯狂绽放的自己。
当时过境迁,即使我们终究追回了所有的一切,那个人也不再是’那个人’,离开的那个瞬间,’那个人’已经不再是记忆之中的那一个,而我们自己也不再是从前的那一个,那一份相似的感觉也就不复存在。
雅各布之所以拒绝留在伦敦,因为在那个陌生的城市里他找不到归属感;安娜之所以愿意前往洛杉矶,因为那片土地珍藏着她的美好回忆。但,雅各布终究还是选择了安娜,安娜终究还是选择了雅各布,因为他们曾经属于彼此,却又不再属于彼此。
这才是整部电影最为现实也最为精彩的核心思想。他们曾经属于彼此,他们曾经深爱彼此,他们现在依旧深爱彼此,但,他们却终究错过了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个瞬间,于是,他们也就错过了彼此。
残酷,苦涩,悲伤,却真实,让人无能为力。
端起桌面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意式浓缩咖啡的苦涩顺着舌尖炸裂了开来,就连心脏都蜷缩了起来,伊丽莎白转过头看向了窗外,帕克城洋洋洒洒地开始飘洒起了雪花,电影院门口依旧热闹无比,一大群观众熙熙攘攘地出现在视线之内,准备观看午夜场。
远处,工作人员正在将爱疯了的海报模板收走,看到这一幕,伊丽莎白的眼睛就涌上了一股温热。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收回视线,伊丽莎白继续在电脑上快速敲打起来。
353 个人取向
多雷穆斯的镜头始终有种游移不定的剥离感,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流动的梦境,将故事里的幸福美好从现实基础之上剥离出来,制造出了一种割裂的观影错觉,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电影里寻找到自己似曾相识的影子,恍惚间可以看到大屏幕上的不是雅各布和安娜,而是自己和曾经的回忆。
德雷克多雷穆斯和本约克琼斯撰写的剧本细腻而富有洞察力,电影特别的地方不在于讲述了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而在于探讨了爱情本来的面貌:没有对错,一切都是时机的问题,即使深深相爱的两个人,也在阴差阳错之下错过了彼此。
同样的故事,如果放在二战的背景之下,又或者是种/族歧视的年代,也许它会被赋予一种历史的沉重和史诗的壮阔,命运的交错让人唏嘘不已,继而成就’本杰明巴顿奇事’那样的鸿篇巨著。
但电影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剥离了这些所有的附加因素,将命运的恢宏压制到了最低,将社会的力量回归到本质,进而放大’爱情’这种情绪,牺牲了电影的格局和框架,却成功地让每一位观众代入其中。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并且只关于爱情的故事。
学习编剧的人可以研究一下电影里的细节,雅各布的素描本,雅各布送给安娜的椅子,安娜喜欢的威士忌,安娜的日记本这些细节都展现的恰恰就是归属感,将两个人逐渐拉近距离却又将两个人逐渐推开的归属感。
令人扼腕的是,多雷穆斯在这些细节的处理上显得有些急躁和稚嫩,在电影的最后,安娜喝完了曾经热爱的威士忌之后,她到卫生间呕吐了出来;而雅各布的素描也失去了曾经的灵性,开始变得平庸起来。
这让细节的功能都刻意凸显了出来,将导演的意图展现得淋漓尽致,反而缺少了一些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从某种程度上,电影给出了属于导演自己的答案。
但无疑,这依旧是一部出色的电影,依托在一个简单到纯粹的爱情故事上,却诠释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和深度。在这一点上,’爱疯了’比’和莎莫的500天’更加深刻,却又稍稍逊色于’蓝色情人节’。
值得一提的是,蓝礼霍尔,这部电影作品仅仅只是他的第二部大屏幕之作,但是他的表演却成为了整部电影最亮眼的闪光点:细腻而深刻,内敛而复杂,仿佛什么都没有说,却又仿佛什么都说尽了,时间的沉淀和变化情感的动荡和纠缠,在他的表演之下,变得生动而真实起来。
惊艳,除了惊艳还是惊艳。继’活埋’之后,霍尔再次奉献了奥斯卡级别的精彩演出!
撰写完影评之后,伊丽莎白仔仔细细地了一遍,发现有些语句其实不是太过通顺,而且个人情绪还是或多或少可以看得到痕迹。
纽约时报的主编很有可能会挑剔一番,甚至可能被打枪,但这就是她此时此刻的所有想法了,她喜欢这部电影,非常喜欢,甚至超过了蓝色情人节。
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吗?不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它还有不少改进的空间,而且剧本的力道也略微逊色断背山。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她的个人喜好。
突然,伊丽莎白就有些明白罗杰埃伯特的评分系统了,客观评论是一回事,主观判断又是另外一回事。
想了想,伊丽莎白最后打出了九十分的评价,然后就将稿子发送了出去。去年,她给蓝色情人节的评价是八十八分。
确定邮件已经发送之后,伊丽莎白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靠在椅背上,肩膀沉重地耷拉了下来。端起咖啡杯,看着窗外缓缓飘落的雪花,烦躁的心情总算是逐渐平复了下来。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遇到爱疯了这部电影,挺好。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伊丽莎白不是唯一一个受困于个人情绪的影评人,综艺杂志的史蒂芬霍登也觉得一阵棘手。
这一篇爱疯了的影评,他已经删删改改了五次,却依旧觉得不太满意,可是想要继续修改,却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
这部电影十分特别,看起来没有什么,可是细细品味之后,却有着太多太多令人深思的东西了。其实史蒂芬观看完电影的第一个感受时,它像是蓝色情人节,但没有蓝色情人节好。这就是他的结论了。
去年他给了蓝色情人节八十五分,所以爱疯了就七十五分到八十分之间徘徊吧。
可是坐在电脑面前之后,撰写了影评,他却发现脑海里的思绪始终在翻滚汹涌着。
他不是初出茅庐的菜鸟了,为综艺杂志撰写影评已经有四年时间,在此之前的经历就更加漫长了。能够得到好莱坞最为权威最为专业杂志的认可,这本身就是对史蒂芬能力的认可。但对于爱疯了这部电影,他慢慢地回味之后,却总是有着更多的发现。
当电影的片尾曲开始响起,观众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细细地品味着电影留下来的结局,苦涩之中带着一丝无奈的怅然,想要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却终究失败了,所有的情绪终究化作一声叹息。
这就意味着,’爱疯了’取得了成功。
1989年,’当哈利遇到莎莉’上映,这部细腻而真实的电影呈现了两个陌生人渐渐变成了朋友,到最后又成为了恋人的过程,细节的成功铸就了一部精彩绝伦的爱情电影,并且成为了载入史册的经典。’爱疯了’让我想起了这部电影。
不同于’当哈利遇到莎莉’清楚明确地将十五年以坐标的形式呈现出来,’爱疯了’的时间线十分隐晦,甚至几乎丢失在电影那朦胧的情绪之中,稍稍一个不注意,就会错过时间的流逝。
编剧将所有的细节隐藏在对话之中,然后通过情节的转换以及演员的表演来呈现出这种时间变迁的强大力量,那种看似粗糙实则细腻的情感微妙变化,在镜头之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相遇相恋,到离别厮守,再到精疲力竭,最后到心灰意冷。爱情从萌芽到消失的过程,真实到残忍。
电影结束的时候,一切都是如此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从虚幻对接到了现实,它留下了一个困惑一个难题一个迷思,交给现实的每一位观众来解决。没有希望,没有绝望,也没有答案。这也是电影比’当哈利遇上莎莉’更加优秀的地方,它不是好莱坞的浪漫童话,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爱疯了’完成了一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完整地呈现出爱情起承转合的过程,却没有将过错责备在任何人身上,将爱情最原始的面貌呈现了出来。也许,它没有’蓝色情人节’那么残酷那些血腥,但它却更加饱满更加生动,同时,也更加完整。
这是德雷克多雷穆斯的第三部长片,色彩饱满的镜头真实有趣的细节恰到好处的控制,呈现出了一部完成度十分高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但电影真正的成功之处还在于选角,菲丽希缇琼斯和蓝礼霍尔奉献了圣丹斯电影节揭幕以来最为精彩的表演,成就了这部电影。
二十二年前,观众见证了哈利和莎莉十五年的长跑,有情人终成眷属;二十二年后,观众见证了雅各布和安娜的心碎浪漫,团圆的结局却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史蒂芬把手中的烟头熄灭,再次了一遍自己的稿子。
此时此刻,他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不是电影后半部分残酷到令人窒息的片段,而是当雅各布和安娜到卡塔利那岛去旅游的那个片段。雅各布为了逗乐安娜,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不惜笨拙地跳舞起来,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曾经,他也为了博取那个女孩的一个笑容,而竭尽一切努力;但现在,他们却在执行分居,等待着时限一到,然后自动离婚。
他们尝试过努力过坚持过拼搏过,但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他们依旧深爱着彼此,试图寻找到一个解决方式,也试图寻找到一个出路口。可是现在,他却终于明白了,他没有错,她也没有错,只是,他们错过了彼此,仅此而已。
就好像雅各布和安娜一样。
想了想,史蒂芬在结尾的部分又补充了一段。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电影,同时也是关于现实的电影。我们在电影里寻找着现实的真相,又在现实里寻找着电影的虚幻,德雷克多雷穆斯出色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美妙而动人,真实而深刻,细腻而残忍,绝对堪称是2011年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然后,史蒂芬在末尾敲上了分数,直接把邮件发送了出去。
愣愣地看着邮件,而后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他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可是手指总是能够毫不费力地摁下数字,此时已经是午夜一点了,电话响了好一会,这才接通,她没有说话,只是一片寂静,但他知道,她就在另一端。
沉默了一小会,他开口说道,我们离婚吧。
等待了一会,电话里传来她熟悉的声音,好。
史蒂芬的视线落在了电脑屏幕上
九十分。邮件的最后如此标识着。
354 赞不绝口
纽约时报,九十分!
综艺,九十分!
爱疯了首映式后的第二天,圣丹斯电影节官方场刊第一时间公布了影评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首当其冲的,赫然是这两家顶级权威媒体的评论。
两家媒体双双给出了九十分的超高评价,让人眼前一亮,这对于一部小格局的爱情电影来说,堪称不可思议,足以和去年大放异彩的蓝色情人节相媲美,这也为爱疯了的媒体评价奠定了基础。纽约时报和综艺的评论得到了不少影评人同行的认可。
圣丹斯的官方评论立场鲜明地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喜爱,演员们衣冠整洁,但电影的其他部分却是如此赤/裸,毫无掩饰地将爱情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这部爱情电影让其他同类型作品看起来是如此肤浅如此无趣如此乏味。
这是来自官方场刊的官方肯定,不仅如此,圣丹斯的官方评论还给出了满分一百分的评价,这也是本届圣丹斯揭幕以来,官方给出的第一个满分。仅仅是这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他们对爱疯了的推崇和追捧了。
刹那之间,爱疯了就成为今年评审团大奖的头号热门!
圣丹斯不是唯一一个给出满分一百分的媒体。名利场和今日美国也都双双给出了一百分。
克劳迪普格为名利场撰写的评论里表示,这是一部独一无二令人惊奇的小成本独立电影,足以让那些投资巨大的大型电影感到羞愧。时间的力量,空间的压迫,生活的洪流,在整部电影里都沦为了配角,爱情,只有爱情,德雷克多雷穆斯奉献了一部动容到心碎的美好电影。
今日美国的凯瑟琳朗沃什则如此表示,多雷穆斯在这部作品里展现出了他对情感的细腻触感和现实的生动诠释,反思汹涌;但如果没有两位主演那精彩绝伦浑然天成的表演,以及两个人之间那炙热汹涌真实可信的火花,这部电影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三个满分,足足三个满分,爱疯了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今年圣丹斯揭幕以来最受好评的作品,而这还是不是结束,村之声的詹姆斯伯纳德给出了九十五分。
在评论之中,詹姆斯认为,‘爱疯了’讲述了一个简单而纯粹的事实:爱情是令人疯狂的,但有时候就好像生活原本的面貌一般爱情是伤人的。德里克多雷穆斯讲述了一个细腻而真实的故事,唤醒了人们对’蓝色情人节’的美好回忆。还有’断背山’。
好评,好评,好评!清一色的好评将爱疯了推向了难以置信的口碑巅峰,圣丹斯的官方场刊上一共刊登了十二家媒体的评论,其中九家媒体给予了好评,两家媒体给予了中间评价,仅仅只有一家给予了差评。
这个差评来自娱乐周刊的丽莎施瓦兹鲍姆。
有心人可以注意到,丽莎对之前的活埋和太平洋战争都并不感冒,双双给出了差评,且不管她是否与蓝礼有个人恩怨,但可以看得出来,对于这位短时间之内快速蹿升的演技新星,丽莎却是没有太多的偏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