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他们终于战胜了无数困难,走到了一起,为什么要伤心呢?生活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嘛。
呜呜,就是就是因为他们好不容易走到了一起呜呜,所以看到雅各布的眼神,我才如此伤心呜呜
好看!好看!真的太好看了!啊啊啊,我还想要再看一次!导演和演员在哪里?我要向他们表白!
汹涌的人群走了出来,上一场的爱疯了刚刚结束,退场的观众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叽叽喳喳的声音不绝于耳,可以明显看得出来,大家的争论十分激烈,甚至不少人都一脸严肃地展开讨论,那热火朝天的讨论本身,就是对电影的最好肯定。
在圣丹斯,如果一部电影仅仅只是让大家纷纷称好,那不足为奇,因为这样的电影数不胜数,往往在某一方面达到标准之后,就能够赢得称赞;但是一部电影能够引发讨论引发争议引发辩论,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好电影
不是争执电影的好坏,而是争执电影本身的东西:剧情,思想,表演,框架,剧本,内涵等等。
伊莱转头看向了年轻人,眼底荡漾着错愕。即使是去年的蓝色情人节,也没有得到如此待遇。
年轻人耸了耸肩,我说过。这不是一部能够简单概括的电影。就好像他刚才所说的,他自己其实不喜欢这部电影,却又不由深陷其中。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他的感觉也着实错杂,难以一言蔽之。
脑海里灵光一闪,伊莱开口询问到,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蓝礼霍尔怎么样?
天才。年轻人选择了这个词语,最为简单,却又最为直接,事实上,我还没有看过’活埋’,但我打算电影节落幕之后,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天才,这似乎是大部分人对蓝礼的印象。
的确,仅仅三部作品,就取得了如此匪夷所思的成绩,而且每一个脚印都是如此扎实,令人侧目。没有比天才更加合适的词汇了。
如果蓝礼知道,他估计就要笑了。他不是天才,从来就不是,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每一次表演背后的艰辛和坎坷,每一个角色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首映式的热烈反响,到官方场刊的一片赞誉,再到电影票的一票难求,爱疯了已经成为第二十六届圣丹斯电影节最奇特最热闹最盛大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这之中,先后交出了活埋和爱疯了两部作品的蓝礼,毋庸置疑地收到了狂热的追捧。但,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威力正在缓缓蔓延,以雅虎社区为中心,爱疯了这部刚刚登场的电影,名声犹如超声波般广泛地蔓延了开来。
三十二个帖子,单纯从数量来说,并不算多,跟活埋举行点映之后的热潮根本无法相比较。但爱疯了目前仅仅只是在圣丹斯上映而已,观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本来就没有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能够出现三十二个讨论帖子,着实太过难得。
作为蓝礼最忠实的支持者,威廉泰勒也在第一时间撰写了自己的观影体会。
电影用了一种简单而清新的方式,展现出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爱情,从来不仅仅是爱情,即使是再疯狂的爱情也会被时间和生活一点点碾碎消磨,只是内心深处那抹最真挚的爱情,到底有多少分量,却因为生活的沉重而有了不同的答案。
爱情的炙热甜蜜缠绵享受陪伴纠结苦涩痛苦背叛悲伤别离,电影拆开了掰散了碾碎了细细地道来,真实而残忍,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到让人不忍心继续看下去,轻轻扯动心底的伤痛,胸口犯堵发闷,细腻到苦涩,却回味深远。
每一个曾经爱过现在爱着憧憬爱情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电影的最后,两个牵扯多年的恋人终究还是走到了一起,却已经物是人非。
在这部电影里,少爷又一次奉献了令人惊叹的表演。那深入灵魂却又了无痕迹的演出,真正地将心碎无声欲哭无泪诠释了出来。唏嘘和落寞,哀伤和痛苦,犹如一首诗歌般,美好得让人顶礼膜拜。
经过小半年的活跃,威廉在雅虎社区也交到了一群朋友,这篇帖子发布之后,短短十二个小时之内,吸引了六千多个回复的讨论,同时还有四万多的点击。在蓝礼的支持者之中,引发了诸多讨论。
尤其是威廉将视角锁定在了爱疯了电影本身之上,而不是以粉丝的视角对着蓝礼的表演赞不绝口,这对于广大电影爱好者来说,着实是再好不过了。许多正在帕克城参加电影节的网友们也都纷纷给予了回应,帖子正在变得越来越热闹。
不过,雅虎社区在过去三十六小时里,最引人注目的帖子却不是威廉的,而是白兰度狂热。
又是白兰度狂热,又是客观强贴,成功地制造了话题,并且创造了焦点。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片段:雅各布飞抵了伦敦,和安娜重聚,安娜带着雅各布和朋友一起到酒吧喝酒,安娜和朋友们相谈甚欢,开心不已,完全享受着这个夜晚的美好。站在旁边的雅各布,却无所适从。
雅各布试图加入谈话之中,他专心致志地倾听着她们的谈话,时不时点点头,眼神专注而认真地看向正在说话的人,偶尔还发出一些应和的声音,谈话的间隙时,他的视线还落在了安娜的侧脸以及肩头,那温柔的目光仿佛足以让月光融化。
一开始,他还可以跟上她们的节奏,甚至积极主动地试图和安娜的朋友们交流。但渐渐地,她们就将他遗忘了,不是有意的,仅仅只是因为那些话题,他都不熟悉,也无法加入其中。
雅各布的眼神渐渐黯淡了下来,他依旧在微笑着,依旧在注视着,依旧在倾听着,但眼底深处的落寞却带着一丝茫然。在这一刻,他不属于这里。
饰演雅各布一角的蓝礼霍尔,他的表演几乎看不到痕迹,只是眼神嘴角神态的一些细微小动作,他甚至没有烦躁和不安,微笑从始至终挂在脸上,但那淡淡的疏离感却道尽了整个故事。
这就是蓝礼。
他赋予了表演一种细腻却又深刻的触感,不经意间的琐碎却能够将浓郁的情绪迸发出来。整个镜头不过十秒而已,但他已经讲述完了故事的来龙去脉。
这样的蓝礼霍尔,值得一项奥斯卡提名。因为’活埋’,也因为’爱疯了’。
白兰度狂热的这一篇帖子,不仅发在了雅虎社区上,而且还以截图的方式,发在了照片墙上,广泛的传播开来。
帖子的热度第一时间就爆表了。
此时距离金球奖才刚刚过去一周,记忆依旧没有模糊,经过如此一提醒,人们顿时想了起来,赢得了两项提名的蓝礼,最终空手而归;而且冲击奥斯卡提名的声势也一落千丈,渐渐被127小时拉开了距离。
但现在,白兰度狂热再一次唤醒了人们对活埋的记忆。也许,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观看爱疯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活埋的表演确实惊为天人。
于是乎,短短三十六个小时之内,白兰度狂热的帖子就收获了十五万的点击量,同时还有超过三万的回复,广大网友们都开始纷纷为蓝礼造势,呼吁着更多人应该注意到蓝礼在活埋里的精彩表演,那是绝对值得肯定的。
与此同时,照片墙上的点赞数也突破了九万,甚至有人发起了蓝礼奥斯卡提名的话题,开始在脸书和照片墙上转播。短时间之内,这个话题已经跻身了流行趋势,虽然还没有进入前十名,但上升势头十分迅猛。
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爱疯了在圣丹斯的强大声势,开始带动蓝礼在颁奖季的势头。
虽然圣丹斯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但由于其独立电影的属性,所以前往的主流媒体相对有限一些,更多的媒体还是留在了洛杉矶,时时刻刻地关注着颁奖季的走向。
突然之间,媒体们就发现,蓝礼的呼声再次异军突起。8)
357 疑似天才
圣丹斯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好莱坞的颁奖季更是进入了冲刺阶段,昨天是韦恩斯坦兄弟,今天是娜塔莉波特曼,明天是詹姆斯弗兰科
私人派对几乎每一天都在举行,新闻更新几乎每一天都可以完成数条,往往是上一条新闻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下一条传闻就已经引爆又一轮的八卦了。你方唱罢,我登场。
距离奥斯卡提名名单的投票截止时间越近,好莱坞的喧闹就越浓烈,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任何一条重量级的新闻都可能扭转乾坤改变局面。
比如说娜塔莉波特曼的替身风波。
如果负面新闻是在此时爆出来的话,福克斯探照灯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公关,那么娜塔莉的奥斯卡前景将会立刻充满变数,甚至被踢出提名名单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新闻在两个多月前就爆发了出来,留给福克斯探照灯足够的时间,慢慢处理公关,慢慢消化影响,此时想要改变整体格局,就已经后继乏力了。
当然,提名是一回事,得奖又是另一回事。这件事对娜塔莉冲击小金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少,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娱乐版更新一篇新闻,准确来说,是一篇专题报道,轻而易举地就吸引了全美的注意力。
聚光灯之下的天才,y世代领军人物之争翻开新篇章:蓝礼霍尔闪耀圣丹斯。
这篇专题报道出自布莱德利亚当斯之手。这位资深娱乐记者,从太平洋战争首映式时期就对蓝礼颇有关注,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之后,终于厚积薄发,撰写出了这篇报道,真正地将蓝礼推向了公众视线范围之内。
在报道之中,布莱德利详细介绍了太平洋战争和活埋两部作品,并且对爱疯了也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评论,他对蓝礼的表演赞不绝口,三部作品呈现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蓝礼的表演方式也都有着细微的差异,让人看到了他的强大可塑性,这对演员来说着实难能可贵。
布莱德利认为蓝礼是劳伦斯奥利弗eneoliver)和马龙白兰度的结合体。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扎实的舞台剧功底,对台词的解读和演绎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每一句台词都渗透了深厚的剧本重量。奥利弗无疑是戏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莎士比亚演员,现在,这位同样来自英国的年轻演员身上,再次看到了奥利弗式的台词功底,让人不由想象,如果由霍尔来演绎莎士比亚,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在他身上,还可以看到爆发力十足的表演力道,瞬间迸发出来的情感力量,透过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展现出来,这让人不由联想起了初出茅庐的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这部电影里呈现出的那种粗粝原始强势蛮不讲理却又张力满满的表演。
布莱德利没有单纯地评论爱疯了这部作品,而是站在了总结性的高度,郑重其事地向广大电影爱好者介绍这位闪亮登场的新人演员。
如此隆重的待遇,着实罕见。
在这篇专题的最后,布莱德利表示,连续三部作品的出色演出,充分展现了霍尔在表演方面的绝佳天赋,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今年仅仅只有二十一岁,可是他在表演之中展现出来的老辣稳重和内敛,却打破了年龄的束缚。天才,毋庸置疑的天才。
也许,我们正在见证着又一个’马龙白兰度’的崛起。又正在成为’蓝礼霍尔’创造历史的见证人。
整篇报道洋洋洒洒,并且结合了目前为止蓝礼的所有信息,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的经历,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屡屡碰壁的现实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当下对蓝礼最为全面也最为深刻的分析。
布莱德利酝酿了将近半年,终于抓住了颁奖季巅峰的准确时机,一口气抛出了自己准备已久的戏肉,震撼了整个北美大陆。
天才。
这是布莱德利对蓝礼的总结,但却又不仅仅是天才,他还借用了劳伦斯和马龙这两位载入史册的顶尖演员作为类比,几乎是将所有的赞誉之词都送给了蓝礼,洋溢着心潮澎湃的崇高敬意。
这对于一名新人来说,分量着实是太重了,即使是詹妮弗劳伦斯去年凭借着冬天的骨头横空出世的时候,即使是爱德华诺顿凭借着处女作一级恐惧技惊四座的时候,都没有能够享受如此待遇。
可仔细想想,虽然蓝礼仅仅只新人,但一年之内三部作品,无一不是备受肯定的作品,不要说太平洋战争和活埋了,正在圣丹斯火热上映的爱疯了也毫不例外。
翻阅一下报纸,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关于圣丹斯的新闻,爱疯了都轻而易举地占据了头条重磅的位置,要么是一票难求的盛况,要么是媒体赞誉的狂潮,要么是观影之后的喧闹这部作品俨然已经成为了过去四十八小时之内最受关注的电影话题,即使比起颁奖季的热闹来说也毫不逊色。
那么,这一切似乎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但,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家媒体,不是隔三差五就惊呼天才出世的名利场,也不是把天才当做形容词来使用的娱乐周刊,这是纽约时报,独一无二的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全美第一权威大报,平时主要以政/治经济社会等严肃新闻为主。虽然说为了与时俱进,娱乐新闻自然也包含其中,但报纸的整体风格依旧比较严肃工整,关于电影之类的娱乐新闻也更多展现出了专业的姿态。
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影响力冠居全美,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顶尖之中的顶尖,每一篇新闻都足以代表北美大陆东岸精英阶层的主流意见,不仅仅是娱乐方面,又或者是经济方面,而是真正地具备全方位撼动社会改变生活的强大能力。
现在,就在颁奖季喧嚣甚笃的当口,纽约时报发布了如此专题。虽然说,不是在实体报刊上,而是在官方网站上,但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依旧没有折扣,毫无保留地为蓝礼冠上了天才之名,这一影响力,着实难以估量。
从圣丹斯经过雅虎社区的网络传播,传递到了纽约时报这样的传统权威媒体;然后纽约时报的强大影响力又经过雅虎社区的酝酿和发酵,在网络上引爆了议论狂潮,最后重新辐射到圣丹斯。
伴随着强烈的关注度,蓝礼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之下,连带着,活埋和爱疯了这两部作品也都聚集了来自北美各地的灼热目光。
谁能够想到这样的结果呢?
一部投资三百万,制作班底来自西班牙的偏远地区,导演和主演都是无人知晓的无名小卒,宣传费用甚至还不到五十万美元;一部投资二十五万,制作团队是英国为主的班底,被好莱坞嫌弃的外来人士,剧组成员都是在独立电影打滚的边缘人士,宣传费用基本为零。
但就是这样两部独立电影,却因为蓝礼而联系在了一起,活埋的优异口碑成就了爱疯了在圣丹斯的名声,而爱疯了的出色表现又推动了活埋在颁奖季的步伐,很难割裂开来说,到底是谁对谁的帮助更大一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部宣传阶段举步维艰的作品,却另辟蹊径地守望相助。
脸书和照片墙之上,蓝礼奥斯卡提名的话题,强势上位,在纽约时报的逆天号召力带动之下,已经进入了全球热门话题趋势,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
但有趣的是,太平洋战争已经播放完毕,dvd光盘暂时还没有发售,hbo的点播回看是唯一收看途径;活埋的公映院线数量还没有超过一千五百间换而言之,小众之中的小众,目前累计票房数字也证明了这样的观点;而爱疯了才刚刚登陆圣丹斯电影节呢。
也就是说,即使大家想更多地了解蓝礼,他们也找不到有效途径。这种感觉真是憋屈。
无数网友们开始在网络上发泄自己的情绪。
艾特蓝礼霍尔,我想看你的作品,要到哪里去看啊?
谁知道蓝礼霍尔的脸书或者推特?为什么我都找不到他的信息?
新布朗费尔斯的电影院里,’活埋’已经下线了,哭晕在厕所。
天哪,坐标丹佛,我走了三间电影院,居然都买不到’活埋’的票呢!谁能告诉我,我要怎么才能看到这部电影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