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日本战国走一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秽多非人

    尤其是夯土这种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才可以,如果糊弄事儿,下几场雨那土塀就能垮了。如今能把御馆本城外的一圈土塀结结实实的夯筑好,也算不容易。

    “实在不行,在城外树栅栏,树上三重五重的,也不求什么深堀,配一条半间深的浅壕即可。”

    “这倒是可以,等年贡征上来我就办!”

    “还有一桩事,以前拖欠的年贡咱们可以豁免,但是今年的已经减半,不许任何一个田主和小名拖欠,务必锱铢必较,分毫征明。”

    “就一点,武田氏(实际上就是穴山氏)所领的年贡似乎还是六公四民。与家中不符。”向西南望了望,那边是甲斐下山城的方向。

    “只要不生乱即可,如果生乱,在可控的情况下倒不妨让他闹大一些,伤一伤他的筋骨。”

    “希望一切顺利吧,甲斐不能生事!”

    两个人边走边谈,绕着御馆外的土塀看了一圈。小平太时不时捶两下墙壁,确认整条土塀夯的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用灰浆好好的粉刷一遍,不仅能防火还能防暴雨侵蚀。甲斐明明被富士群山阻隔,但是战国历史上居然几次遭到台风侵害,甚至还出现过龙卷风这种极端恶劣气候,也是没谁了。

    甲斐的人民除开勇猛善战之外,他本质上还是农民,战国农民的市侩、狡猾、精明,全都和其他地方的农民没有任何差别。

    由于以前武田信玄在世时,在甲斐实行的是大小切分别征税制度,不是纯粹的征收大米,而是以土地实际出产什么就征收什么来进行年贡的完纳。

    而收税收习惯了的武田家臣们,几个月前都被小平太下令一刀砍了,可是苦了改派过来的山内同心众。

    本来有的人交荞麦,有的人交大豆,有的人交小麦,这就够烦了。偏偏山内家检地时,都是直接按目测能产大米多少来计算的。

    比如某块地,实际上地产大豆一石。当时检地的同心估算的则是可产大米一石二斗,于是就写成亩产作物价值三百钱,在可以生产信浓味噌的山内,大豆一石比米一石还贵一点点。

    然后按照山内家五公五民的政策,年贡是永乐钱一百五十钱(减半就是七十五钱),但人家扛过来的不是捡地时估算的大米,而是大豆!

    好了,扯皮吧,到底是按照信浓的物价折算大豆,还是按照甲斐的物价折算。

    而且由于山内氏一般是允许领民钱米各半缴纳年贡,而武田氏则是允许全部实物缴纳。山内氏猝不及防之下居然没有足够的仓储,来收纳这些实物年贡。

    甲府城下那真的是比菜市场还闹!

    山内家锱铢必较,甲斐的农民也一样锱铢必较!

    人家可以为了山内家使用的升斗与甲斐武田氏原本使用的略有不同,而在城下大吵一个小时。

    真的惹了山内武士不高兴,就往地上一跪,梗着脖子。

    你砍吧!周围都是甲斐的有产农民,或者说是那支曾经名震东国的甲斐足轻众。你砍了他一个,一个小时以后保准上千甲斐足轻武装起来收尸。

    妥协!再度妥协!

    一切以完成表面上的年贡征收为目标!

    民风彪悍,士民习狠斗勇,各个都是身经百战。交年贡时又是这样的刁滑,算计的精明程度比洛阳的行商人还要厉害。

    武田信玄能降服这帮人也是真的厉害!

    不过吵归吵,闹归闹,城下林列着的山内旗本常备一千众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上了弦的长弓,擦的亮堂堂的枪管,无一不在宣示着山内氏武力的强大。

    而儿子被裹挟去府中城做人质的穴山梅雪也知道这是个获得山内家信任的机会,主动跑来帮助山内家征收当年的年贡,并安抚甲斐各地的地头和军役众,让这些有产农民好好交税。

    有惊无险,闹了十几天,巨摩、八代、都留、山梨四郡的年贡全部征收完毕。

    至于杂税钱,也就是地子钱、栋别钱、段钱等等由于武田义信一把火烧了所有的簿册,完全就是一笔糊涂账。全部都是有产者们自己申报,他们说多少是多少,不知道逃了多少税。

    总之山内氏在甲斐的第一度年贡征收完毕,山内是对甲斐的统治确立了起来。




12.信长布局围朝仓
    在将一千旗本常备众留在甲斐府中城后,小平太押运着部分米和钱回往山内。

    终究是害怕甲斐生乱,防御稍显薄弱的甲府城,还是需要增加足够的常备兵力。过了这个冬天就好了,小平太如此安慰自己。

    毕竟小西原左卫门从伊那郡饭田转封至甲斐国山梨郡石和四千贯,统共也就能拉六百人出来,这点人如果遇上事情,缓急不济。

    如今都是预备着而已!

    小心驶得万年船!

    回了山内,连判众们再次坐下,这回大家都空了,就开始讨论与织田家的关系问题。这次没有给织田信长面子,但双方又没有到撕破脸的地步,还是要维持起码表面上的亲密无间的。

    一个是匡扶幕府的大忠臣,一个是幕府的第一有力亲藩,且互为后背。合作中有提防,合作又甚于提防。

    山内家身侧有北条这个庞然大物,织田身边则更是无数虎视眈眈之辈,双方都明白需要彼此。必然要释放友善的信号,以达成暂时的和睦。

    山内这边很直接,山内茶筅丸过年十三岁,按照日本战国的惯例,这个年纪元服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而山内主计的长女被山内义治收养后嫁给了细川采女,他的次女本来就是为了招女婿过来继承家门的。如今正好,和山内茶筅丸结缘。

    大家议了一议,最终确定为山内茶筅丸取名为山内义雄,这名字还是小平太提的。当时大家议论时,小平太说顺了嘴,毕竟茶筅丸在另一个平行线上就是唤做信雄。如今改做义雄也不是什么坏事,雄字蛮好的。

    细川春宫老岳父亲自出马理发,今川义亲则为这位宗法上的弟弟加冠。从今往后山内义雄就彻底是山内氏的一份子,将继承山内主计头的家业。

    为了显示郑重,甲斐巨摩郡宫泽四千二百贯的庞大领地也加封给了山内义雄(山内主计享有其中一千二养老料)。顺路去信岐阜,让他那个曾经的亲爹织田信长为他表奏官职。

    这种事情织田信长答应的很快,而且毫不犹豫的给他曾经的儿子弄了个好的,从四位下侍从。起步非常之高,远胜山内氏诸臣。以后他也能被尊称一句甲州宫泽侍从义雄殿了。

    朝廷方面的武家传奏飞鸟井雅春还传递了一个信号过来,经由织田信长的推举,加上足利义昭的首肯。身为足利氏一门众,且贵为下马众的山内氏在政治待遇上享受足利连枝众,也就是御一门的待遇。

    也就是说,山内氏的近枝亲族,以后叙任官职,可以不从从五位上叙起,而是直接叙任从四位下的位阶和官职。

    信长也算是用这个向山内家表达亲近的善意,而且为了恭贺山内义雄的元服,信长还送来近江国友铁炮一百支,钱千贯,以作为贺礼。

    这边山内家也用信浓驹十头作为回赠,感谢织田信长的热情。

    总之表面上双方维系的最重要纽带之一,山内义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小小年纪就受任山内太郎的御小姓头,管理和统帅山内太郎的小伙伴们。

    山内家这么重视和培养山内义雄,除开培养后辈的理念外,也是借此表明双方的盟约坚不可摧,不会因为些许小事而出现裂痕。

    …………

    信长其实也很快把这桩事情抛诸脑后,既然山内氏不是那种压迫之下就会忍气吞声的软骨头,信长自然会调整策略,重新布局。

    攻打朝仓氏的决定不会改变,但江北豪强浅井氏还没有彻底安抚住,马上又要入冬。越前会落下恐怖的大雪,积雪可能会厚达一米,不是用兵的好时机。

    以明智光秀和刚做了信长儿女亲家的细川藤孝两人为说客,京极高吉终于放下了所谓累代名门三管四职的荣耀虚名。接受了织田信长赐予的三千贯知行安堵,而彻底放弃了他们京极家最后保有的北近江守护职宣称权。

    雪还没落下,浅井长政被任命为北近江守护的御教书就到了小谷。虽然不过是一个虚名,但是仍旧让浅井长政心生欢喜。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说得好,非名衔耀俗士也,固勇者荣名衔耳。

    浅井长政说到底也是人,看到自己的大舅子对自己还是上心的,重点是老婆的枕边风那是日吹夜吹。就算之前气的要死,当时不报现在气也消了大半。

    阿市和浅井长政这对夫妻恩爱非常,那可是九年抱了四个。这速度,基本也就是上一个刚周岁下一个就已经怀上了。这夫妻要是不亲近,干不出这种成果来。

    信长允诺的半个郡也划给了浅井家,当初浅井亮政起来造反,一起做贼的江北国人们虽然还有不满,但是正是分田分地正忙的时候,整个年下都在小谷城和浅井长政表忠心,讲故事。

    我为浅井立过功,我为浅井流过血,我是浅井的大忠臣!

    分我一个乡!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浅井家暂时稳住了,山内家也稳住了。织田信长继续发力,刚刚被朝仓家揍了一顿的丹后守护职一色右京大夫义道被织田信长以足利义昭的名义召到了京城。

    一顿忽悠,把一色义道说的义愤填膺。作为还能保有一定势力的旧幕府四职之一的一色氏,足利义昭也很是看重。

    经由足利义昭的中介,织田信长允诺,如果一色义道能够出兵夹击朝仓氏,将来若狭守护武田元明一定会酬谢他西若狭六千贯的领地。

    而且织田信长倒手还赠送了一色义道五十支国友铁炮,作为他前来朝拜足利义昭的赏赐。

    一色义道心想我是足利义昭的家臣,你织田信长也是足利义昭的家臣,我和你这样的暴发户合作确实有点丢面子,但是那是我上司足利将军发的话,那也就勉强给你织田信长一个面子吧。

    虽然足利义昭在攻打朝仓氏的问题上还有些举棋不定,但是由于有北畠氏的例子在。他认为织田信长就是谗人家朝仓家的小滨和敦贺,朝仓家肯定不会灭亡,大概率也就是塞个儿子兄弟去继承朝仓。

    想想织田信长平素尚算“恭顺”,对于他大拉朝仓包围网的动作,足利义昭既没有明确反对,也没有什么特别帮助。

    信长的盘越来越大!



13.深冬盛雪落纷纷
    今年冬天细川春宫的身体差了很多,十分畏寒,整日里离不开火炉。加上信浓的冬天真的很冷,今年的风还格外的大。

    阿绫放不下心,天天都回家。小平太不知怎么的,总感觉这不是什么好预兆。毕竟老岳父今年六十多了,确实在这个年头也属于高寿。

    在战国时代的武士群体中,这个年纪也算是长寿中的长寿了。想想外面那些大名四十多岁蹬腿的数不清,已经算赚了。

    不过反正年下的事情忙完,小平太也暂时有了一些空,每天早上起来,就陪阿绫去看一眼老岳父。几步路的事情,其实就是对过。

    “今年天气格外冷些,老大人注意取暖!”小平太感觉细川春宫的屋里温度很一般,只有火炉附近显得暖和。

    “哎呀,上了年纪,总有这一天的。哈哈哈哈…………”

    老头看女儿女婿过来了,就从榻上直起身来。细川采女递了一个扶手几过来,老岳父也就斜靠着和大家说两句话。

    “父亲既然起来,正好吃些吧。”阿绫帮细川春宫披上外套。

    “也好。”

    侍女从外面端了早餐进来,可能是顾虑到老头的胃口不太行。小平太看了一眼,豆腐味噌汤,一碟萝卜片,一碗豆饭,还有一大壶热茶。

    细川春宫双手合十念叨了几句话,先端起汤碗喝了一口,似乎是热汤让他很受用,发出了一声舒服的长呼。然后才拿起筷子吃了一口饭,咀嚼了很多下才咽下去。

    吃饭对细川春宫而言好像也不是什么很容易的事情了,小平太上前看了看,老岳父那手只剩下皮包肉。皱纹深深地堆砌起来,像是海边被风侵蚀的悬崖,脸上也没有油光。

    “父亲多用些吧!”看细川春宫才吃了四五口就放下碗,阿绫上前劝到。

    细川春宫摇摇头,把豆腐味噌汤端起来,又喝了两口,便把碗放下。似乎是想到汤里有豆腐复又端起来,小口的喝了起来,直把豆腐露出来。这才拿起一根筷子,拨着豆腐,轻轻吸进嘴里压碎咽进去,才放下碗。

    看样子是劝不进了,大家暗自叹了一口气,也不再劝。

    阿绫帮他爹起床穿衣服,细川采女则帮他爹收棉被。老岳父吃了早饭,动了动,脸色还红润了一些。不用人扶,自己站起来走了几步。

    “到底是劳碌命,站起来走两步反而比躺着松快些。”

    似乎是在自嘲,似乎是在感叹,细川春宫走到门边,拉开障门,一股寒风猛地灌进来。老头被吹得一晃,小平太赶紧上去扶了一把。

    “没事,想当年我在八王子,那年的雪比这还大,我就站在山口,城下是二十倍的敌军,我一样没有事!”

    “老大人还能再战二十年!”被甩开了手的的小平太也不恼。

    “哈哈哈哈哈,二十年是不敢想了,宰相公是我保扶继位的,羽林殿又是我看着继位的,我现在就想看着下马殿上洛执掌天下!只可惜,我怕是没有这个时间了!”

    “父亲,只要过了冬天,就都好了,快进来吧,外边风冷!”细川采女过来关门。

    “唉,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吃到明年的新味噌。”

    …………

    “请越前守想想,上越本就是春日山管领的根基,如今中越的上田长尾氏父子蹈死,中越也几乎全部落入管领手中,那下一步必然是下越诸将!”

    “这用得着你说?我不知道?”

    “下越的中条氏转封至越中,毛利氏(北条氏)转封上野,管领已经在下手了!”

    “那又如何,还能转封到我头上?”

    “越前守勇武非常,在扬北众中首屈一指,自然是不虞被转封。但其他诸将渐次削弱之后,管领倾三越雄兵而来,越前守难道仅凭一城以抗之?”

    “你这么说,安得什么心思我不知道?”

    面貌威严,孔武有力的座上大将正是本庄越前守繁长!坐下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的自然是北条氏来使,大道寺骏河守政繁。

    以御由绪众首席的身份亲自出动对本庄氏的调略,北条氏下的功夫不可谓不深。

    “不过是越前守殿下与本家各取所需罢了,哈哈哈哈哈!”大道寺政繁知道本庄繁长被说动了。
1...181182183184185...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