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走一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秽多非人
家里的味增都是河边村里阿吉的爸爸自己做了送来的,河边村由于纲良叔父的发达,大部分人都鸡犬升天脱离了辛苦的农民生活。现在在村里耕作的少部分是足轻的家属,大部分是买来的生口和招募的流民。
出产的米麦蔬菜也主要是供应纲良叔父和小平太一家人,以及两人麾下的足轻武士们食用。因为没有重赋,反而成了乱世里的一片乐园,纵使是买来的生口百姓也不愿意走了。
小平太就这样在山内府中城悠哉了两天,辰三来禀报说平六回来了。人已经进城去向山内义治汇报此行的任务完成,并将织田信长和鹈殿长照等人的回信呈送给他。
“这么说你是去了尾张上总介处公干咯,上总介突然要这么多火绳做什么”小平太看着匆忙赶来的平六,他还是比较在意织田信长的动向的,所以想问问。
原来是尾张的织田氏又发生了内讧!
当然啦,这回是岩仓城的织田信安那一支发生了内讧。戏码也很平常,岩仓城主织田信安喜爱幼子织田信家,长子织田信贤一看不对劲啊。
 
37.本多平八作近习
自从因为小一郎这个烂大街的名字而错过了大和大纳之后,小平太就对名字开始上心了。
这玩意你知道香阪弹正没用,你要知道他以前叫春日虎纲,你知道马场美浓也没用,你要知道他以前叫教来石景政。
而小平太现在就在回忆,锅之助,这个名字似乎很耳熟,似乎又不那么耳熟。感觉上应该是个太阁八百人物卡之一,可是不太确定。
至于问苗字什么的,很抱歉,那帮大佬换苗字换的和撒欢的疯狗一样。就连德川家康一辈子还换过四个苗字呢,你以为打听了苗字就能知道人了不存在的!
不过小平太实在没有头绪,而且在那里苦思冥想的样子让平六夫妻两个很是不解。锅之助这个名字难道有什么不对值得堂堂的秭小路弹正在这里低头苦思
“在下托大问一句,锅之助的父亲是”小平太想了想还是先问问人家的爹吧,总归是个线索。
“锅之助的父亲是本多吉左卫门。”平六显然之前也问过。
“本多本多!不是本多平八郎吗”小平太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人,如雷贯耳,名声赫赫。
“本多平八郎那是锅之助的祖父。”倒是小夜开口答了一句。
小平太这下子已经彻底确定了,这个孩子还能是谁不可能再有别人了。
“冒昧的问一下,锅之助的父亲是否称呼为本多忠高,祖父则称呼为本多忠丰”说吉左卫门、平八郎什么的要是来个同名同姓呢,小平太最后还是确认一下。
“没错,确实如此。”
这下子确认无疑!东国无双!本多平八郎忠胜就是眼前这个八岁的小男孩!
小平太高兴的大笑出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锅之助,你愿意来做我的近习吗”小平太难掩内心的喜悦,这可是一个绝佳的好苗子,不能错过的。
平六被擢入奉行众,阿吉被擢入旗本众,小平太身边只剩一个侍候起居的辰三和持旗的七规,连个得力的小跟班都没有。
按照正常状况来说确实也不像话,小平太现在登城连个照看马匹和收拾斗笠太刀的随从都没有,有失他身为高级武士的身份。
所以确实需要再召两名侍从,作为自己的帮手。平时做跟班,战时也做杂活和步兵。
小平太开口要人,对平六夫妻两个来说算是天降之喜。平时跟在小平太身边吃好穿好这是起码的,然后还能跟着小平太认字读书,见识到许多高级武士乃至于大名领主。
战时又能够跟着小平太,学习组织行伍,布置军营,调度粮草,分配物资。
再加上小平太的不少与力都是武艺精熟的名武士,金井明五郎的太刀术,小笠原长政的流镝马术,乃至于岩濑元政的枪棒,清水吉纲的操船。虽然这些人不会把这些东西教授给锅之助,但是平时多看多学,那也是受益无穷的。
可能是贫困的生活锻炼了锅之助,他听到小平太要收他做近习也是十分高兴,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弹正大人厚爱,小人必定全力以赴。”颇不似这个年纪的孩子会说出来的话。
“好了好了,那就说定了,年后你就到我身边来。等你们安置好之后再提,不急不急。”小平太今天这个意外之喜实在太大,现在才勉强收住高兴的心情。
“平六啊,你留下,我和你有话说。”平六就把小夜和锅之助给送了出去,他好赖也是百贯的武士了,在山内有一个小院子,算是有个家了。
两个人随后开始商量关于味增的事情,平六毕竟在酱油店里
38.挪借资金做买断
“是啊,信浓今年的豆价似乎上升了三四成,不过与我而言并无大碍。”助左卫门说话自然有大商人的气度。
原来他们这些大商人都不怎么和农户直接对接,他们一般是直接和领主大规模的采购。而且由于秋收后农作物大量上市,他们还能压低价格,甚至直接不给钱白拿。
毕竟大名领主日子也不好过,欠了这个大商人钱的不在少数,拿农作物去还债,那就更加不值钱了。
也就是助左卫门他们纳屋在山内地方的势力不太大,没有办法直接对接领主,所以他才亲自赶来布置人手,各村各庄的收购豆子,以完成他所必须的采购计划。
“那么助左卫门,畿内西国今年的豆价如何”小平太开始套话。
“九州今年夏末遭了一次风灾,丰筑等国的豆麦都大受影响,至于萨向等国今年的年景很好。四国的大豆今年更是丰收,丹波的黑豆我们纳屋插不上手。浓尾嘛,来前还在内战,伊势湾都是等待收货的迴船,反而定价比信浓这边高。”
助左卫门满饮了一碟酒,对于这些面上的消息毫不遮掩,反正小平太的主职业是砍人的武士,副职才是挣钱的奉行。他也不怕小平太和他抢生意,很真实。
“味增的生意助左卫门可知道啊”小平太终于引入正题。
“嘿嘿,弹正原来意在味增啊。”助左卫门商业头脑这么敏锐,立马反应过来。
但是很快他说的话就让小平太开始头大起来,甚至开始犹豫此次的决策。
原来和我们认为的战国时代的普通商业模式,也是小户农户或者小商人进行生产,由大名领主直接出面销售,或者由大名领主指定商众进行承包销售的模式不同。
味增既不是大商屋独立生产,垄断经营,也不是大名控制对外销售。而是由小商人甚至挑担的货郎以散户的方式进行经营,大商屋似乎是给了小商人们一条生路。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东国的开发程度不足,以及水运的不便!
西国九州味增可以大规模垄断经营的原因就是濑户内海极为便利的航运,几乎任何一国都可以通过水运直接到货。而东国的地形大家应该多少都知道,抛开关东大平原,其余地方那个山路十八弯啊!
走不通!
只能依靠小商人和货郎们手提肩挑,人拉马拽,在群山之中开辟商路,将味增送到群山丘陵间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聚落。
所以信州味增这种看似薄利多销,实则利润很大的生意,至今居然还没有任何一个大大名或者大商屋插手。因为这个生意纯粹赚的辛苦钱,根本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挣的。
当然啦,如今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商人明年会非常难过,因为信浓大豆绝收,他们的生计就有可能完蛋。
小平太突然盯着助左卫门,如果能统合信州味增的收购和销售,把已经开辟出来的商路掌握在手中,吸收轻车熟路的小商人货郎。这样不仅能把纳屋的触手伸到关东各国,还有可能获取每年数万贯的巨额收入。
助左卫门也盯着小平太,两个人肯定想到一处去了。
“心有余而力不足。”助左卫门还是叹了一口气,明年确实是他们插手信州味增的大好时机,可是一旦他们要全盘插手,那么起码有两年多的时间,这条销售线上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和家属就需要他们纳屋来养着。
&n
39.万事俱备欠东风
开篇前先说明一下,关于信浓大豆绝收,信州味增绝产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
写手从一份1567年的关东某佛寺文书中曾经看到当年味增价格暴涨至一千七百永乐钱每石,也即每升味增价格高达十七钱,这与平时的四至五钱的价格差别巨大。
随后写手又曾经从某位历史发明家所发布的一篇机翻喂鸡百科的内容中发现,前两年信浓和甲斐等东国的许多分国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另一份资料来自《甲斐国志》里关于连年干旱,导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有领主被迫拿出宝贵的永乐钱从外地购进粮食,挽救一下自己领内的百姓。
由此才得以彻底验证,战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一次味增价格巨大波动的事件。
对于百姓这是一个遭难,对于提前预知了此次事件的小平太则不的不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现在小平太头疼的是堆场的问题,山内府中城的米仓倒是很大,但是很抱歉那是官家的公库,私人怎么能用。其次今年山内义治收上来的那点粮食他早有预见,根本没出手,全屯着预备着灾荒了。
小平太没得办法,急的抓耳挠腮,四处去找山内府中城的粮商询问租用仓场的事。
可是山内这些在地的坐商注1粮商早就精的和鬼一样了,他们也已经发现信浓今年的旱灾十分酷烈。
如今不光是山内的粮商,诹访、松本、葛尾、善光寺等地的粮商都已经开始暗中筹备。原本信浓今年秋收以后的北信就大规模的减产了,一贯四石米的价格,才不过秋末冬初,就已经飞扬到一贯二石了。
果然能在战国乱世里扑愣的,没有一个不是人精的,小平太无法,只能盯上了为柿漆专门搭建的仓场。
之前小平太曾花费了数百贯的巨资,去往下野守护宇都宫氏的领内购买太谷石。如今石头早就到了,仓库也已经搭建了不少。
一般而言,普通的仓库就是普通的木材构建,使用歇山顶间架式构顶,然后再雇佣草葺工匠,搭建茅草屋顶。
好处是搭建的快,而且很便宜,甚至随便什么杂木板都可以用。而且草葺屋顶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差劲,在现代的兵库县神崎市有一栋八十年以上的草葺屋顶房屋。中间只雇人大规模维护过一次,完全没有问题。
而小平太特意要用的太谷石,和我们国家太古县没有任何关系。他是一种数百万年乃至数千万年以前的海洋中藻类植物堆积之后形成的一种石材,具有极强的防火性能。
在现代一般多使用在教堂、寺庙、政府部门、雕像等地方。因为太谷石本身具有较为“柔软”的性质,非常便于切割成型,雕刻各种花纹和形象。最有名的使用太谷石作为外墙的建筑,就是那座臭名昭著的日本国会大厦咯。
但是古代,也就是小平太所看重的还是他易于切割同时防火性能非常高的特殊性质,它不能用以建筑城墙石壁,因为毕竟他很软。但是也许是由于是藻类形成的石料,同时它还有较好的透气性,可以使得它所构建的仓库避免封闭环境中的闷热和极寒。
多废话一句,同样是石头,差别大到难以想象。不是什么石头采下来就能用的,很多起点大作家上百度地图搜索一下当地有个采石场,就敢说拿来建一座石垣,建一个石城。
呵呵一下!
最适合拿来做石壁的是不生产于丹波国的丹波石,开采下来就一块一块很方正
40.信州农民甲东国
你要说人这个东西吧,主观能动性确实一般都很差。可是这个老天爷一逼迫,你就会发现,天呐!战国时代的农民简直666啊。
因为至今还是下霜而不下雪,很多没有沟渠和河川的畑今年就全部直接被弃耕了。种了也白搭,没有水,种啥都没用。
然后已经种上麦的田地里,全都都是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但是手挽手并排踏苗的农民。他们做的事情我们国家北方农民也做,知道人的应该很多。
小麦大麦种进地里,下雪前天气还不算太冷。麦苗都抽发出来了,但是为了保证明年麦子能茁壮成长,让他在开春前根系更加发达。农民们会把长出来的麦苗全部踩断踩折,让麦苗都死球不消耗养分。
然后明年开春,根系发达的麦子才能长得更好,发育的更快,这就是所谓的“春前踩麦”。我国河北地区有的农民甚至开着摩托拉着石碾子,直接在地里碾一遍,很是有科学道理的。
其次是在无法耕作的缺水的畑上,信浓的农民们可能科学文化水平几乎为零,但是他们居然大多知道“寒霜破土法”!
日本的东国地区拥有水利条件和地形条件最好的关东大平原,为什么到了战国时代农业开发程度还是低于西国呢
百度喂鸡和起点大作家、逼乎大v们张口闭口就是河流泛滥成灾,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全,战乱频繁,没有一个统一政权进行完整的规划治理。
这种东西都是嘴皮子碰一碰,脑门一拍,张口就来的东西。请大家务必当笑话看就好了,不用去理会。
除开水利设施这个大问题之外,关东平原本身不适合耕种!没错!不能种地!
包含信浓、甲斐等国在内的大范围关东地区,属于地理环境上的关东红土层!现在去关东平原上,随便找块平地往地下挖一米多就会碰上黏度极高的红壤。
这种红壤不仅泥土十分团结,而且酸碱度测试中酸度偏高。与正常农作物所需的弱碱性土壤有极大不同,大部分农作物根本无法在红壤上种植存活,即使存活下来,也由于土壤的黏度太高而根本无法扩展根系,最后全部扑街。
在《尚书禹贡》也提到扬州地方厥田惟下下,就是因为如今的太湖平原,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地在古代也是酸度较高的黏性土壤。根本无法耕种,难以农业生产。
我国的江南持续开发到唐代,才开始进入扬一益二的时代。此刻距离河姆渡文化等先民活动时间已经超过了六千年!什么概念!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改造持续了六千年,才成功使得当地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
日本的农业技术本就薄弱,他们能有这么长的农业耕作时间改造吗当然没有!
所以为什么到德川家康入国,关东还是那副死腔样子。被天下人都普遍认为是穷乡僻壤,明明平原广阔,却由于开发不足,土地不能耕种。
再回到信浓,写手本人就此推定,家康在信浓学习过“寒霜破土法”!
在秋末冬初下霜的时间里,翻地,起码掘出离地三十至四十厘米的泥土。这些不适宜耕作,已经黏结在一起的土块,在白天太阳日照的情况下被水汽侵入,气态的水渗透进土块的各个角落。
等入了夜,气温降低,水汽凝固成固态的冰。由于凝固成的冰的体积较大,在自然的力量下,黏结在一起的土块中间就产生了无数的细小的冰粒,土块就不再黏结在一起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