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任怨




第十一章 下钓饵 上
    得,赵晏晏直接闭上了嘴巴,她还能说什么?再说什么都没用了,胖子已经喝了。

    看胖子喝的那么痛快,赵晏晏的眉头微微一皱,心里想着自己用的杯子被胖子使用,总有些怪怪的。不过看胖子全身上下的汗水仿佛蒸桑拿一般的往下流淌,那些不痛快的话也就说不出来了。

    王教授有些按捺不住,就想要去看看胖子到底做成什么样了,不过刘老却沉得住气,拉住王教授让他放宽心。

    办公室里有热水,赵晏晏没法计较胖子的失礼,有些恼恨恨的撕开方便面的包装,给他泡面。自己从小到大,还没这么伺候过人,赵晏晏心里再次笃定,一定要哪天还回来。

    泡面很快,胖子去洗把脸的功夫,回来之后也就差不多了。

    看起来胖子是饿坏了,泡面虽然差不多了,但还稍显有点硬,可胖子却已经顾不了那许多,抄起筷子就吃。

    因为吃的太急,连吹带吞,唏哩呼噜的声音让赵晏晏再次皱眉。

    胖子,你要是在我家,这么吃面,早被我妈打死了!实在忍不住,赵晏晏还是说出了这句话。

    那是你没饿到。胖子嘴里还含着面条,含糊不清的说道:饿极了恨不能拿手抓了,还在乎这么点声音?

    算了,胖子在干活,看在他辛苦出力的份上忍了。赵晏晏心里这样想着,不在这件事上面纠结。

    做了多少?等胖子吃了一包,看起来已经垫住底,不那么心慌了,赵晏晏才开口问道。

    余量留了差不多有5丝,做起来比较费劲。郭泰来这次自己泡面,不用麻烦美女,边动手边回答道:叶片不是很硬,倒是不难加工,已经差不多快完成一面了,还有四分之一的样子。

    看看表,胖子大概从八点开始干活,这才十二点半,四个半小时,竟然已经快要完成一面了?

    赵晏晏也好,王教授也好,都是一副惊喜交加的表情,倒是刘老比较淡定,胖子出手快他已经知道的不是一天两天,一点都不觉的意外。

    那么多数据,你都背下来了?王教授心里有了底,笑眯眯的问道。

    怎么可能?我又不是她那种妖孽。胖子正在盖饭盆的盖子,也没注意,随口就是一句:笔记本就摆在旁边看着就行。

    郭泰来说完才意识到不对,怎么把心里话说出来了?一扭头,就看到赵晏晏脸上浮现出一片如花的笑容,可目光中却闪烁着一道道的寒光:胖子,我这种妖孽是什么意思?

    夸你呢!夸你呢!胖子急忙大声的分辨道。

    放心,我都记下来了。赵晏晏双手交叉抱着胸,笑眯眯的说道:等哪天你再慢慢和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师妹,什么叫妖孽。

    胖子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刘老和王教授。目光所到之处,两人很默契的看向了两边,对胖子投过来的求助目光视若未见。只有赵晏晏似笑非笑的盯着郭泰来,让郭胖子坐立不安。

    好容易等到第二包面泡好,郭泰来也顾不上烫了,用比第一包面还要快的度一扫而空,连带着热汤也倒进肚子里,然后如同中箭的兔子一般飞消失在办公室,直奔工作间。

    小赵啊,平时没事不要总欺负胖子。刘老等郭泰来彻底消失了,这才慢慢吞吞的开口道:胖子是个老实人,他又不是故意的。

    刘老,我知道轻重。赵晏晏面对刘老,又是一副面孔,又乖巧又听话,让人连一句重话都舍不得说。

    老王,胖子真值得培养,别的不说,就他这一手钳工手艺,我的老底这几天都快被他掏空了。刘老又转向了王教授这边,不厌其烦的为郭泰来说好话。

    恩,过了这段时间,我就去系里登记一下,先把胖子订下来。王教授早已经动心,马上点头。

    郭泰来浑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光荣的留校保送读研中的一员,还在那个单独的工作间当中挥汗如雨。

    这次胖子不是用的锉,锉刀面积大,没办法做出这种按点要求精度的活,他用的是刮削。

    刘老工具间当中最小的一把刮刀,胖子拿在手上,几乎是一个点一个点的在刮削。每次只削下来差不多1丝细的一根细微金属丝,这也保证他每次都能在相应的点上加工到位。

    整个工序,其实和数控的加工顺序是一样的,一点一点的连成线,然后线又变成面。这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每一个点都要集中全部的精力,不能有丝毫的抖动,更不能被丝毫的打扰。

    已经做完的一面,就是胖子用这种方法一个点一个点的刮出来的,现在胖子刮的是第二面。

    之前做曲轴的时候,主要因为是规则表面,哪怕有曲面也是圆弧形的,用锉就可以。此刻的工艺,比起那时候要复杂了不知道多少倍,疲惫程度更是成数倍数十倍的增加。

    要不是胖子现在有纳米机器人帮助稳定控制,最多半个小时他的手就会抖的无法控制。胖子不想这么劳累,这也是为什么他说要用两天时间的原因。

    有两天可以缓冲的话,每个小时休息十五分钟,能让胖子更有效的集中注意力。不过可惜,时间要求的急,胖子也只能豁出去,彻底靠着纳米机器人强撑。

    刮完之后,基本上尺寸就已经到位。胖子的加工精度高,已经不需要精磨,直接抛光就行。刮完的时候是六点半,抛光完成后,已经到了七点半。

    完成了,让我睡会!胖子实在是太累了,走进办公室里说了一句话后,就直奔那张唯一的弹簧床,连外骨骼座椅都没有拆卸,也顾不得会硌着自己,一头扎到了床上,没等刘老他们反应过来,就已经出了呼噜声。

    让他好好睡会。刘老知道胖子是用的什么手艺,略有些心疼的看了看胖子,声音压低,冲着王教授和赵晏晏说道:我们去看看他做的工件,看看符合不符合要求。

    //



第十一章 下钓饵 下
    这种复杂曲面的制作相当的麻烦,可测量检验同样的麻烦,先在这个钳工车间就是绝不可能的,只能拿回实验室,用唯一的激光测距仪取样测量。

    所谓取样测量,就是没办法检测整个曲面上所有点的精准度,只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者随机来取出几百个几千个测量点,来代表整体曲面接受检验。

    通常来说,取样点越多,测量的结果就越准确。没办法,现在就只有这种方法,除非以后也开一个带着数控功能的激光测量设备,精度和数控机床一致,也许可以逐点的检测。

    在刘老的工作间当中,一片水轮机的叶片静静的置放在细绒布上,明亮的镜面光泽显示出叶片经过了良好的打磨抛光,精致光滑的曲线让人看着就赏心悦目。

    这是纯手工能做出来的?王教授和刘老年纪大见多识广,见过无数次类似的场景了,并不觉的惊讶,可是赵晏晏就不同了,她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或者做自己的研究,这次只是帮忙,并没有见识过手工高手的作品,看着叶片当即就出了赞叹声。

    围着看了两圈,三个人谁都没有伸手,生怕这么一伸手就破坏了那个完整的光滑曲镜面。

    他用的是什么工艺?赵晏晏再次出了赞叹般的疑问,她不是质疑,只是好奇郭泰来的手法。

    看这边。刘老一眼就看出了胖子的手法,指着工作台上那级细的粉末,冲着两人解释道:他应该是按照表格上的坐标参数,一个点一个点一丝一丝的刮下来的。

    王教授如同看着宝贝一般的看着那个叶片,脸上的笑容遮都遮不住:刘老,你赶紧把最后压箱底的本事教给胖子,明年他毕业后我就收他做我的研究生。

    虽然还没经过测量,但在刘老和王教授这两个经验老道的人眼中,这曲面几乎十全十美了,就算是用高精度数控,也就这个程度了,纯手工一夜打造,还想怎样?

    你们去测量,我看着胖子让他睡会。刘老也是十分的满意,现在对外胖子就是他的关门弟子,这么有悟性的弟子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可不能让他累坏了。

    王教授和赵晏晏不知道郭胖子一夜的工作量,刘老能不知道吗?此刻他除了对胖子极度的满意,老怀大慰之外,就只剩下对胖子的心疼,怎么也要让自己这个关门弟子休息好。

    刘老擅长钳工和装配,在这种现代测量方式面前也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测量的阶段完全可以不用出现。王教授小心的将叶片用细绒布包好,放到一个盒子里,亲自双手捧着,直奔9oo3大楼。

    路上赵晏晏想要帮忙都被王教授拒绝,王教授生怕她女生力气小把这个完美的叶片磕碰一下,到时候可就不完美了。

    赶到9oo3大门口的时候,正好看到那个托了关系找到他们头上请他们帮忙加工的小老板。小老板似乎很急的样子,见到王教授的问候了一声之后,再次开口就是询问叶片加工的消息。

    做完了!王教授脸上立刻显现出了一种说不出意味的笑容,小心的拍了拍手中的盒子:我的三个研究生录入了一天的参数,昨天晚上就加工好了,这不今天一大早过来测量一下。

    太好了!小老板兴奋的一拍大腿,感恩戴德一般的说道:昨天晚上客户那边就开始催上了,着急的不行,要不咱也别测量了,直接拿到他们那边测量就行,他们有全套的测量设备。

    王教授和赵晏晏目光碰了一下,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那一丝莫名的光芒,两人的目光中,都带着一股隐隐的笑意。

    你先看看。王教授把盒子小心的放下,然后打开来,让小老板看到了那片精致的叶片:这是成品。我们要测量也只能是抽样测量,等到测量好估计又得一天多两天的时间,那边要是有测量设备的话,那就去他们那边。这样吧,我和你一起走一趟,看看结果,顺便看看测量设备能不能买一台。

    可不敢再麻烦您跑一趟了。小老板一阵愕然,赶忙推脱道:这么精致的叶片,绝对是合格的,我去跑一趟就够了,哪敢麻烦您呢?

    教授,你今天上午还有个学术会议。旁边的赵晏晏很是凑趣的在旁边提醒道:不能缺席。

    啊?我都忘记了!王教授一拍脑门,很是为难的看着小老板:那就只能麻烦你了。测量结果能不能详细的给我们一份?这对我们的研究很重要。

    没问题没问题!小老板忙不迭的答应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一系列的手续之后,小老板签了字,带走了叶片。走的十分匆忙,出了楼门就坐车飞离开,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学校唯一能出入汽车的西门外,正有两辆车等着跟踪他,看他把叶片送到什么地方。

    你说他知道内情吗?赵晏晏看着小老板的车子驶离,冲着王教授问道。

    最多只是个被高额的加急加工费刺激,赚钱迷了心窍的普通人而已。王教授摇了摇头:可能他的客户知情,或者更上一层的客户知情,他只是被人利用的一颗棋子。

    王教授判断的没错,小老板拿着叶片,很快就送到了京郊的另一个工厂,拿到了一笔加急的加工费,美滋滋的走了。而他的客户,同样很着急的带着叶片,直奔东二环的一处写字楼。

    不到两小时之内,叶片就到了一个西装革履的日本职员手中。看着盒子里那平滑如镜的正反两面曲面,日本职员出了一声惊呼:怎么可能?他们难道真的做出来了?

    从下单到现在,不过才两天多点的时间,去掉重重找下线以及那个小老板找上水木大学求助的时间,最多也就一天一夜。按照了解到的情况,录入参数就耗费了一整天,加工只剩下一夜的时间。

    就算给完整的一夜,人工加工的时间也不够,除了高精度数控机床,基本上就再没有别的可能了。

    职员不敢怠慢,把叶片包好,亲自带着上了回日本的飞机。

    //



第十二章 废了他们的研究 上
    这不可能!绝不可能!在日本的某个检测机构中,某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失态的大叫着。

    在他的面前,有一份详细到极致的检测报告,再前面的桌子上,则摆着那个精致的叶片。那个叶片上闪烁着的光芒,就如同在嘲笑他一般。

    华夏人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精度的数控机床?中年人依旧还在咆哮着,周围的几个人,却都默然不语,都在低头看着各自手上的一份同样的检测报告。

    详尽的检测报告上很明显的写明,那个叶片的加工完全符合他们的设计预期。甚至于他们怕被看出问题只要求了1丝的精度,可是对方加工出来的工件却达到了低于05丝的加工精度。

    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华夏至少已经有了5微米的高精度四轴加工中心,甚至有可能是五轴,也许还只是实验室当中的样品,可是的确已经达到了这个精度。

    只有这个可能性,才能解释为什么水木大学的实验室能够在短短的一天一夜之内连同输入参数到加工出成品。要知道,这次可没有给样品,完全是让华夏国内自己出材料自己加工的,不太可能借着已经加工好轮廓的半成品来精加工。

    靠手工打磨出来?一天一夜?那是绝不可能的,只有数字加工才有可能。

    是不是其他国家的产品?德国,美国,英国,是不是用其他国家的机床加工出来的?看报告的人当中,一个头发略有些发白的男子很沉稳的问道。

    我们调查过水木大学的外购产品清单,没有高精度数控。旁边一个年轻人立刻恭敬的回答道。

    秘密引进的呢?白发男子又问道。

    我们也私下里和欧洲美洲的竞争对手沟通过,在封锁华夏的立场上,大家是一致的,并没有哪家秘密卖出过任何一台加工中心。依旧还是那个年轻人飞快的回答。

    那个王教授的资料呢?白发男子又追问了一句。

    这次换成了另外的一个西装中年人飞快的将资料分发下去:水木大学精仪系这些年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王安福教授就是其中的学术领头人。此外,精仪系cis(数控机床)一直是他们的一个支撑专业。

    也就是说,从水木大学实验室的角度分析,他们是存在研究出了5微米加工中心的可能的?白发男子翻看了一番资料之后,冲着众人问道。

    在场的几个人谁都没有说话,过了一会之后,才有人艰难的点了点头。随后,剩下的几人也都一个一个的开始点头,哪怕是最不相信这一点的那个中年男子,也在最后点了头。

    从可能性上分析,的确是存在这种可能的。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而是第二次了。第一次的精加工曲轴,第二次的水轮机叶片,一次可能看做是偶然,可同一个地方两次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高精度工件,那就绝不是偶然了。

    那么,如果存在这么一个高精度加工中心,它可能会有什么性能?白发男人又问道。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它有至少5微米的加工精度,虽然还没达到我们最好的加工中心的精度,但已经在慢慢追赶上来。侧面的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站起来分析道:不过他们的控制系统应该还有差距。

    请参考这两次我们了解到的加工过程。眼镜男子也不等发问,主动的接下来分析道:两次都有同一个步骤,就是耗费了一天的时间录入参数。固然和我们没有直接给他们数字图纸有关,但有很大的可能是他们的数据和我们的控制数据不兼容。

    还有更大可能是他们的控制系统还不够完善。最开始开口的中年人在承认了华夏可能有了高精度数控之后,也不再坚持什么可能不可能,而是很主动的加入了讨论:否则他们不会迟迟没有推出成品。

    我这里有个情况。负责发王教授资料的年轻人补充了一句:从我们收买的华夏内部人士处了解到,王教授在前两个月提交了一篇论文,题目是《高精度机床控制系统的设计,据称是实验室阶段性成果,相信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
1...7891011...6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