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愿(全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阿琐
“来人。”苏麻喇忙到殿门外下令,“宣太医,来人把格格抬出去。”
宫人们一阵手忙脚乱后,东莪被带走了。
玉儿拿出自己的丝帕,走到多尔衮的棺椁前,为他轻轻擦拭烟尘,宽阔庞大的棺木是新换上的,上头雕龙刻凤,比起在喀喇城赶制出来的要体面隆重得多。
也不知道这棺材,最初是为谁准备的,宗人府的人,倒是给现找出来了。玉儿绕过一圈,问苏麻喇:“你说,他们是不是也为我准备好了棺材。”
苏麻喇摇头,不言语。
玉儿将手帕叠好,交给苏麻喇命她焚烧给多尔衮,她跪坐在蒲团上,仰望着多尔衮的牌位。
姐姐、皇太极、姑姑、齐齐格,到如今多尔衮,还有她的阿哲,她最爱的人,最爱她的人,都变成了冷冰冰的木牌,把巍峨壮丽也动荡不安的大清,留给她和福临。
福临还少,还有她这个娘,到如今,她还有什么?
玉儿忽然笑出来,带着凄惨泪水的笑容,看得苏麻喇心如刀绞。
“苏麻喇,你说我究竟是什么命……”
两日后,福临下旨追尊摄政王多尔衮为“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
此举引朝野哗然,八旗上下反对之声无数,但皇帝心意已决,之后更逐日累加谥号,至出殡前,已是“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义皇帝”,可谓无上哀荣。
多尔衮身前培植的势力,依然把持着朝堂,但苏克萨哈、詹岱等已经把心投向皇帝。
他们审时度势,明白眼下能保全他们的只有皇帝和皇太后,他们依靠拥簇皇帝来保存实力,不然迟早会被压抑许久的其他各旗打压瓦解。
因义皇帝葬礼依帝制,属国邻邦以及蒙古西藏皆派人入京,各地文臣武官也纷纷归来,强壮盛年的多尔衮会猝然死去是谁也想不到的结果,所有人都觉得,他最终会成为皇帝,会把持大清数十年。
如今,他真的成了皇帝,却只是死后哀荣。
鄂硕是多尔衮一手提拔的武将,惊闻噩耗,独自奔入京城,佟图赖在城外迎接他,师出同门的兄弟,分别多年,彼此拍着肩膀,垂泪无语。
他们回城时,路遇一队人马飞驰而过,为首的人高马大,十分惹眼。
“是鳌拜?”鄂硕道,“他也回京城了?”
“是皇上下旨召回的。”佟图赖轻叹一声,“哥哥,两黄旗的人都回来了,我们以后的日子,只怕不好过。”
鄂硕道:“你多次救驾有功,皇上不会不念旧,何况眼下除了英亲王被软禁,还没有人敢动两白旗的人。”
佟图赖叹道:“早一些晚一些吧,你我自求多福。”
皇宫里,巴尔娅带着宫女,将刚煮好的参汤送到慈宁宫书房里,玉儿手里正看着选秀的花名册,抬头道:“你怎么又来了,这肚子可是随时要生的,且小心些。”
“苏麻喇姑姑说,要奴才多走动走动,这才好生养,宫里接生婆乳娘都备着,哪怕生在路上也不要紧。”巴尔娅怯然笑着,“太后娘娘,您别担心。”
“你这孩子,什么都听她的,她在逗你呢。”玉儿无奈,命宫女们送她回去,见巴尔娅走到门前,忽然又将她喊住。
“是,太后娘娘,您有什么吩咐?”巴尔娅恭恭敬敬地问。
“后天,科尔沁的王爷要到了。”玉儿道,“这一次,未来的皇后也会来,你留在自己的屋子里,别出门,别撞见他们。”
巴尔娅神情一紧张,玉儿起身来,走到门前,肃然道:“吓着你了?”
“奴才、奴才没有……”
“别害怕,有我在,有皇上在呢,皇上不是怪疼你的吗?”玉儿淡淡一笑,摸了摸小福晋的肚子,“回去吧,好好歇着,保重身体要紧。”
不久后,苏麻喇归来,玉儿问她怎么又差遣巴尔娅,她并不希望和巴尔娅太过亲近,是怕自己的恩宠会害了那孩子,苏麻喇自责不谨慎。
“也不是怪你,你是好心,巴尔娅那孩子是讨人喜欢,可惜出身低微,又可惜咱们皇上还太年少。”玉儿轻轻叹,合上了选秀的花名册,对苏麻喇说,“有件事要交代你去做,要仔细些,别让人察觉。”
“您吩咐。”苏麻喇走近了一些。
“把瓜尔佳氏的孩子,从第一轮就筛出去,让她们回去自行婚配。”
“您是说……”
“别让鳌拜家的姑娘进宫。”
琉璃愿(全集) 第383章 让他看看整个大清
科尔沁的队伍,快马加鞭,比预定的时日更早到了京城,吴克善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多尔衮一死,悬在他心头的忧患也彻底解除了。
自然,他依旧不受亲妹妹的待见,也有自知之明,入京前对女儿孟古青再三交代,要她谨慎小心,不可轻狂乱说话。
兴许太后此次要孟古青一并入京,就是要看看她的品貌,若是不入眼,之后再为皇帝另娶他人,也不是不可能,这全凭皇太后一句话。
吴克善知道女儿有一件事不能忍,那便是福临已经有了女人,且即将为他生下皇子公主。
为了这件事,孟古青在家不知闹了多少回,要他写信给太后,让太后打发了那个女人,吴克善都是一面敷衍女儿,一面又不敢对大玉儿说半个字。
说来,这么多年过去,吴克善的大福晋早就换了人,孟古青的额娘也走得早,但新福晋很害怕孟古青,这都是雅图在信中对玉儿说的。
阿图产后不久,没有随行,只有雅图和他的额驸,随吴克善一同入京奔丧。
而雅图平日里,并不插手吴克善的家事,也不会和孟古青发生冲突,姑嫂二人还算相安无事。玉儿早就告诫过雅图,不要到了科尔沁去做大王,在她的丈夫继承亲王之位前,出手干预只会招人话柄,她冷眼旁观就好,自然孟古青也从不敢招惹雅图。
女儿在信里提过,孟古青那孩子,欺软怕硬,明又乖觉。
所有的对于未来儿媳妇的描述,都不是玉儿所喜欢的,她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聪明人总比傻子来得好。
傻子可做不了大清的皇后,只要孟古青将来能为大清为皇帝尽心尽力,她没有不疼的道理。
她心里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但这一次借着多尔衮去世再见到侄女,孟古青果然是亭亭玉立,美得耀眼。
那白皙的肌肤根本不像是草原上的姑娘,站在一群女眷中,一眼就只能看见她。但若要说能与姐姐海兰珠相媲美,玉儿是不屑的,她的姐姐,是举世无双的美人。
孟古青随众给皇太后行礼,又单独向姑母行了大礼,规规矩矩一板一眼,合上这美丽的容颜,倒也瞧着叫人喜欢。
玉儿没得一见面就挑人的不是,命苏麻喇下了赏赐后,便只道:“宫内俱缟素,人人悲伤难过,不宜为你们接风洗尘,也无可玩的去处,下回再入京,再叫你的嫂嫂带你各处转一转。”
“多谢姑姑。”孟古青应着,并没有多说什么,在上位者面前少说话多说“是”,是初次见面该有的规矩。在玉儿看来,至少该教的,吴克善也都教了。
等他们一家子退出慈宁宫,雅图才坐到母亲身边,玉儿怪她:“我的孙子呢,怎么不带来。”
雅图软绵绵一笑,依偎着额娘:“就想和您腻歪着,带了您的宝贝孙子来,您眼里还能有我吗?”
玉儿欣慰地看着女儿,忽然眼眶一热,雅图在一瞬的惊慌和心疼后,便将母亲搂在怀里,轻轻抚摸她的背脊,宛若曾经自己被额娘呵护着,温柔地说:“额娘,我回来了,您的大闺女回来了。”
“孩子,额娘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和女婿去办,但这件事,千万千万不能让别人察觉。”玉儿抬起泪容,无助地看着雅图,“答应额娘,一定漂漂亮亮地办下来,可好?”
“你先说什么事儿,办不成的我可不逞强,回头坏了您的事儿。”雅图倒是实在,对母亲说,“我在这北京城里,人生地不熟的,可做不了什么厉害的事,额娘您别期望太高。”
玉儿附耳低语,将自己想要做的事,细细地告诉了女儿,果然引来雅图的惊愕,她连连摆手:“额娘,不成,这怎么成?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万一有个闪失,我是没什么的,可人家该怎么说您……”
玉儿用手指抵住了女儿的红唇,镇定严肃地看着她:“雅图,一定要帮额娘做到。”
雅图咬着唇,眼含热泪,最终是妥协了,拉着额娘的手哭道:“要是搞砸了,您千万不能怪我。”
数日后,皇帝为摄政王发丧,葬礼之隆重,几乎与当年皇太极驾崩时不相上下。然而,除仪仗人数上略有删减之外,再有一不同之处,是为了安慰东莪的丧父之痛,发丧之前,将摄政王的棺椁送回王府停灵一夜。
盛大的丧礼之后,朝野上下,像是猛地缓过一口气,所有人都疲惫不堪,有些发懵,时下临近除夕,繁华的京城却是静的吓人。
这日一早,停朝数日的福临回复早朝,福临离开暖阁时,吴良辅告诉他,皇太后去公主府探望长公主了。
福临嘀咕道:“额娘怎么这么早就出门,不如迟一些,等朕一道去。吴良辅你预备着,等下散了朝,朕也去皇姐家里瞧瞧。”
但之后,朝堂上,就有苏克萨哈等人上奏请皇上来年亲政,为了议论这件事,朝会迟迟不散,福临满心期待自己能亲政,一时也把这件事忘了。
然而天将大明时,玉儿早就由女婿女儿护送来到了西苑南台[1],一叶小舟泛于湖上,玉儿将骨灰撒入了南海之中。
“剩下的,你一路回科尔沁,将他们撒入山川河流。”玉儿静静地看着南海上波光粼粼,对身边的雅图说,“我们去不了南方,河流会带着他去,让他身后,能去看看整个大清。”
“额娘为什么要做这样冒险的事?”雅图此刻想起来,依旧心惊胆战,她竟然和自己的丈夫,在摄政王府偷尸。然后在城郊义庄,在那些无家可归无名无姓的人火葬的地方,偷偷地将十四叔的尸身火葬了。
“我不想他死的不安宁。”玉儿道,“可以预见,很快他就会被剥夺帝王封号,很快就会被从现在的埋葬之地挖出来,我答应过你婶婶,要让他死得体面些。”
“您不怕挖坟开棺的时候,被人发现十四叔不在里面吗?”雅图道,“一定会掀起轩然大波,两白旗的人不会善罢甘休可。”
玉儿淡淡地说:“我自然会让福临给他的十四叔最后一些体面,挖出来就直接烧了,福临能做到的。”
一阵寒风吹过,湖面上的波涛渐渐汹涌,仿佛多尔衮在回应玉儿的安排和用心,她洒下手中最后一缕骨灰,仰望看他们扬起在风里,便吩咐道:“冷了,回去吧。”
风里,听见雅图很轻声地问母亲:“额娘,您对十四叔动情了吗?”
可是风声很大,玉儿觉得自己没听见,既然没听见,她也不用回答。
之后回宫,玉儿独自在书房坐了很久很久,前朝传来消息,大臣们请求皇上亲政,苏麻喇欢喜地说:“皇上一定高兴极了。”
玉儿淡漠一笑:“他的苦日子,这才开始呢,他今日高兴,就让他高兴,不必扫他的兴。”
苏麻喇立时严肃起来,紧张地看着主子。
玉儿满身疲惫,不知为何,多尔衮的死,会叫她毫无忌惮地哭泣,虽然在人前不会流露出来,可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时,她都会流泪。
而当年皇太极丢下她时,整整一年,她都想不起来要哭。
她很累。
门前的宫女,轻声唤苏麻喇,苏麻喇去了又回来,向格格道:“索尼大人,和鳌拜大人,一同求见。”
玉儿缓过神,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衣裳,起身道:“去换件衣裳再见人吧,丧礼过去了,不必这么素净了。”
注释
[1]西苑南台就是后来的瀛台。
琉璃愿(全集) 第384章 未来的皇后
多尔衮不在了,玉儿从此要带着福临正式开始与一班大臣斗智斗勇,而她早就在心中盘算了无数遍,要如何笼络人心,如何消除一切对皇权存在威胁的势力。
眼下阿济格已经由软禁转为囚禁,刺杀多尔衮的事,全推在了他的头上,要让两白旗窝里斗,别让他们把矛头冲向皇帝。
但朝堂上的事,瞬息万变,之后的路真正走起来,唯有奔着遥远的目标,走一步算一步,一刻都不得松懈。
曾经好奇而憧憬的世界,如今变成了每天睁开眼就要面对的一切,才知其中的辛苦,才知帝王之路有多不容易。
甚至于才明白,皇太极当年是如何拨冗心思,来面对她曾经的一次又一次“挑衅”,而他是多么地爱着姐姐。
鳌拜和索尼来见皇太后,俱是叩首行大礼,历经沉浮,到如今他们的仕途前程,都是太后所赐。
玉儿很和气,命苏麻喇赐座赐茶,提起福临来年亲政,玉儿知道这二人的来意,他们必定是希望自己能垂帘听政,再辅佐皇帝几年。
“这些话,二位大人离了慈宁宫就忘了吧。”
当索尼说出口,恳请太后垂帘听政以稳固朝纲,玉儿浅浅一笑,拒绝了。
“皇上是大清入关后第一位帝王,汉民百姓虽恨我大清铁蹄毁其家园,但我相信大部分人若有的选,他们依然期望安定平静的生活,那么朝廷和皇上就要尽快把这样的日子还给老百姓。可若朝廷,先是摄政王把持朝政,接着又是太后垂帘听政,在他们看来,皇上永远长不大,百姓没有主子,会不安。”
索尼起身道:“太后所言甚是,臣等愚昧。”
“索大人和鳌大人,怎会是愚昧之辈,我明白,你们是担心皇上亲政不成又冒出什么辅政大臣来,不如由我垂帘听政,去这一麻烦。”玉儿和气地笑着,请他们继续坐下,说道,“八旗之中有资历能和多尔衮比肩的,就剩下郑亲王,但郑亲王年过半百,积年辛苦伤病,他早就向我请辞,自言不能担当此重任,自然也没别的人合适。”
索尼与鳌拜互相看了眼,不等他们说话,玉儿先笑道:“我若没记错,索大人也要五十了吧。”
“多谢太后厚爱,还记着臣的生辰年岁。”索尼躬身谢恩,但紧跟着就挺直了背脊,“太后娘娘,臣觉得自己,还不老。”
“是啊,盛京的风水养人,索大人去了皇陵那么些年,越发后生了。”玉儿落落大方,又对鳌拜说,“倒是鳌大人,在外头经历风霜,辛苦了。”
鳌拜与皇太后对上目光,心中不禁一颤。
玉儿安然道:“鳌大人,你受委屈了,过去的事,都忘了吧。从今往后,与索大人范大人等,共同扶持皇上,我们好不容易得了这样好的江山,一定要让他变得更强更富饶。皇上一人之力,不足以,全靠你们。”
玉儿起身来,与二人道:“我在这里,先谢过二位。”
索尼与鳌拜大骇,纷纷劝阻,说他们受不起太后大礼。
一番客气之后,该说的话也都说完了,不敢再多叨扰太后,二人便一同告辞。
走出慈宁宫,鳌拜若有所思,他明白,刺杀多尔衮这件事,从此烟消云散,他若不忘,皇太后也会让他忘,等皇太后出手,他也到头了。
“鳌拜啊。”索尼在一旁道,“你看,范文程说的不错,我们俩是白来了。”
鳌拜回过神,应道:“是白来了,但心里也踏实,太后是光明磊落的女子。索大人,我一介莽夫不懂朝政,但皇上和太后既然委以重任,我责无旁贷,往后还请索大人多多指点。”
慈宁宫里,玉儿看着小宫女们将茶具杯盏走,起身慢慢踱到屋檐下,灰青色的天,依然低沉,可北京城的这场雪,就是不来。
但不论如何,饭还要吃,除夕仍旧要过,元旦朝贺也不能,皇帝要亲政,事事都要图个吉利。
除夕这一日,皇帝早晨下旨追封多尔衮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敬孝忠恭义皇后,而“敬孝忠恭”四个字,是去年齐齐格去世后,多尔衮自己为发妻选的谥号,他也是破天荒头一个,追封自己发妻为元妃的亲王。
如今福临再将婶母追尊为皇后,齐齐格终于成了皇后,多尔衮也终于成了皇帝,可他们曾经一定没想过,会是这样的结局。
早晨的旨意颁布后,夜里慈宁宫就摆了家宴,济尔哈朗、岳乐等几位亲王贝勒及家眷受邀,蒙古科尔沁的亲王台吉们也一同列席。
家宴很简单,没有歌舞升平,也没有爆竹烟花,不过是太后对众人道一声辛苦,一道吃顿家常饭。
但是家宴上,太后也说了,天亮了就是顺治八年,一切都该有新的开始,言下之意,多尔衮那一页,要彻底翻篇了。
孟古青随父亲入宫享宴,虽说只是简单一餐,可规矩也大如天,一有人说话就要停下筷子,面前的菜夹不了几口就被撤下,宫女太监不断地在身边穿梭,叫她这样在草原上自在惯了的姑娘很是拘束。
席中借口要解手,由小宫女领着离开了,可夜里黑灯瞎火,随行的宫女一个疏忽,就把人给跟丢了。
孟古青倒也不是故意要独自跑开,人生地不熟,紫禁城又大,她不敢乱跑,于是就冲着光亮的方向走,想着总能走回宴席上。
路上遇见一行宫人端着食盒炭炉匆匆而过,天色暗瞧不真切,他们只当是宫女,吆喝着:“赶紧闪开,别挡着道儿。”
孟古青是什么脾气,顿时就气上了头,骂道:“你们是什么东西,敢叫我闪开?”
那宫人也是急,不等问清楚就嚷嚷:“我们给巴尔娅福晋送吃的呢,耽误了福晋肚子里的小阿哥,你担当得起吗?”
边上的人说:“别废话,给福晋送吃的要紧,饭菜要凉了。”
他们一阵风似的过去了,孟古青怔怔地站在原地,腮帮子气得鼓鼓的,将手里的丝帕死死地缠在手指上。
这些年,她对未来的丈夫福临,并没有什么清晰明确的印象,直到这一次,才真正凑得近仔仔细细地看了眼她的未婚夫。
比起草原上的少年们,福临简直可以说是细皮嫩肉,他的肌肤是那么的白,孟古青第一眼是愣住的。
福临个头高,虽然瘦长,龙袍穿在身上,帝王就是帝王,与生俱来的贵气,耀眼夺目。
这次相会,孟古青才真正意识到,她很快就要嫁给皇帝,她也要穿上这明晃晃的龙袍,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可恶的是,福临竟然先有了女人。
她不明白姑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多年,她知道父亲不被姑姑待见,也知道自己不招姑姑喜欢,于是乎很自然地认为,太后和皇帝这么做,就是为了恶心她。
“有本事,就别娶我,既想靠着科尔沁,又不待见我。”孟古青含恨念着,“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她恼恨的时候,又有一波人从身边走过,似乎还是去给那怀孕的什么福晋送东西。
孟古青不自觉地跟了过来,绕过慈宁宫,进了一座小院子,门里灯火通明,时不时有笑声传出来。
门前没有值守的人,她大喇喇地闯进来,只见个大腹便便的女人站在桌边,手里捧着红彤彤的小衣衫,对身旁的人说:“这么小的衣裳,能穿吗?”
边上的宫女笑道:“这还嫌大呢,小阿哥生出来您就知道了。”
忽然有人注意到了孟古青,屋子里顿时静下来,小宫女上前询问孟古青是谁,不等孟古青回答,巴尔娅福晋心中便是一紧,似乎已经明白眼前的人的来历。
她心里一阵翻腾,犹豫着要不要向未来的皇后行礼,直觉得身下一热,慌张地说:“嬷嬷,我怎么流水了……”
琉璃愿(全集) 第385章 大皇孙
除夕夜里,巴尔娅福晋要生了,消息传回宴上,玉儿淡定地命苏麻喇前去照应。
但见福临有些不安,虽然觉得皇上未不够大气,可他在这个年纪就能心疼自己的女人和孩子,不容易,玉儿很欣慰。
之后见酒过三巡,菜也都上齐了,便大大方方地说:“今日不能多留各位,咱们宫里要添喜了。”
众人听闻巴尔娅福晋即将分娩,纷纷恭喜皇帝和太后,到这会儿吴克善才突然发现,女儿不见了。
这是福临的第一个孩子,虽然巴尔娅出身低微,可象征着皇权和皇室香火的传承,对于福临尚未大婚就亲政,是极好的助力,玉儿当然要表现得重视。
母子二人一同来到巴尔娅的住处,才进院门,就看见孟古青孤零零地站在一旁。
福临狐疑地瞪了眼他的未婚妻,急匆匆地进门去看巴尔娅,苏麻喇则从门里进来,温柔地对一旁的孟古青说:“格格,天这么冷,您怎么还在这里。”
孟古青轻声道:“我怕我走了,事情说不清楚。”
苏麻喇愣了愣,便见小姑娘走向她的姑母,行礼后道:“姑姑,那个女人突然就要生了,和我不相干。”
玉儿眉头紧蹙,但见苏麻喇朝她摆摆手,便按捺下情绪,温和地说:“你怎么在这里?”
孟古青说她离席解手,和领路的宫女走散了,不知不觉走到这里,才进门,那个女人就说她流水了,然后一群宫女嬷嬷就慌慌张张地说什么要生了,小姑娘口齿伶俐条理清晰,倒是说得很明白。
看得出来,侄女是个聪明的孩子,可她骨子里的骄傲似乎有些过了,失去了一个皇后该有的尊贵稳重。
自然,孩子还小,玉儿本就没太大的期望,唯有盼着将来能慢慢培养磨合,让她成为可以和福临一起并肩面对天下的皇后。
“额娘。”福临站在门前,喊着,“额娘您快来看看,巴尔娅她怎么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