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而这几日,显然很是热闹,这酒肆中的客人,几乎都是非富即贵,如今他们谈论的,却多是朝中关于天下设三十七镇的争议。
大唐有三百余州,有一千五百七十三县,地域广大,本来朝廷是依靠十五个道来分领诸州县,只不过道只是负责监察而已,并没有实权,而如今,韦弘敏、韦安石以及诸人上书,要分天下为三十七镇,设都督,赐旌节,一时之间,朝廷哗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无数的言论,自然而然也就映射进了这酒肆之中。
张毅成的职责,是上报酒肆里的一些消息,至于是否证实,就不归他管了。
此时他已下笔,在纸上泼墨:“更有传闻,工部尚书王琴极力反对,韦后震怒,次日,万年参军王振为人状告谋反,即日收监。万年参军王振,乃工部尚书王琴次子也,今日王琴已上书告罪,朝中反对者,顿时闻之色变,诸人尽皆三缄其口。”
“以某愚见,建镇之事,已是水到渠成,魏王韦玄贞府邸,今已门庭若市,多有长安诸豪强拜访,似有借此获利之心,楼中近来又盛传,河北诸镇,多由韦氏族子代领。江南诸镇,亦是如此,边镇获利者。韦氏族人诸多,关陇五姓。亦多有涉猎,即便清河崔家,似也有崔詧之子领剑南凤翔镇之传言,由此可见,诸姓反对者寥寥,却多有借此牟利之心。”
写完这些,张毅成叹口气,这显然是一次狂欢。韦家等于是将李氏的财富一次打包,统统来了个所谓的私有化,这一招,比之武则天篡唐更狠,因为武则天篡唐,固然会让一群酷吏得利,可是他们的利益只是一时,而韦氏却是将这天下分割,除了保持朝廷一定的控制能力,在各道保留一部分朝廷直辖的州县。维持一支足够强劲的禁军之外,却是将天下的州县还有百姓,俱都分割成一块块。除了自肥之外,便是送给那些天下豪族了。
即便是已经被排斥出了权利中心的清河崔家,居然也有布置,将他安置在了剑南的凤翔镇,这凤翔镇虽然偏僻,不过却是临靠着西南的边镇,某种程度,关系也是紧要,显然那位被排斥的崔侍中。此时见此情景,也未必会跳脚反对了。
这世上。所谓的加官进爵,所谓的封赏钱粮。其实对于真正的豪族来说,都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们的田庄已经足够,他们大多数已经位极人臣,他们几乎是与皇室来联姻,他们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可是这赐旌节,几乎是加封其为诸侯国主,对于许多人来说,不啻是莫大的吸引力。
就如那崔氏的凤翔镇,虽是偏僻一些,这一次洗牌中,其实并非分到足够的好处,可是崔家家大业大,数百年的家业,无数的人才积攒,即便只是被封去了剑南,只需要族中支持,用不了多久,凤翔镇便可成为剑南道数一数二地大诸侯。
也正因为看到了希望,所以崔家对此的态度暧昧不清。
反观关东士族,却是未得一分半点的好处,这显然是一次韦家和某些特定人士的狂欢,纵有反对之人,亦是螳螂挡车。
张毅成感觉到悲哀的是,这个天下真正的主宰,即天子陛下,居然在这件事上推波助澜,李氏的宗亲,捶胸跌足者不计其数,只是可惜,当初武则天篡唐之后,对于李氏宗亲全力打击,早已使李氏的宗亲几乎不堪一击,李显登基之后,韦氏对这些亲戚也大多明里敬重,暗中却是疏远,甚至是打压,如今他们即便是想要反对,朝中竟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毅成也是读书人出身,某种程度,他曾是拥李派,从前反对武则天,后来反对韦氏,在他看来,眼前一切的祸乱根源,都来自于那些作乱的妇人和外戚,只是他为了生计,不得已而进入朱楼,为上官辰效命。
而如今,当他写下这一行行洛阳的见闻之后,心里只是苍凉。
从前总是觉得,一切的乱源是妇人,可是现在看来,真正让人心寒的却是陛下啊。
他将奏报小心翼翼的塞进了竹筒里,便将竹筒藏在了袖中,笑吟吟的下了楼,楼下则是雅座,宾客们吃酒享受着菜肴,听着吹拉弹唱,不亦乐乎,有醉醺醺的人大叫道:“大唐要完了,要完了天子被奸贼蒙蔽了啊”一旁的人捂住他的嘴,厉声道:“周兄酒醉,莫要胡说,慎言,慎言。”
又一处的雅房中传出大笑的声音:“忠武镇极有可能燕国公黑齿常之镇守,黑齿将军与我哈哈”
另一人道:“据说河南府要设神策镇,那弘农郡王,亦要敕为神策都督,也是要赐旌节吗这岂不是,洛阳不再是东都了。”
“只怕这是娘娘早有深意,东都东都即便天子不在,那也是都啊,都里还有个上皇,若是都没有了,上皇”
“秦少游必定不肯的。”
“不肯又如何,如今是大势所趋,眼看着就要水到渠成了,他的洛阳,又能如何来着”
张毅成不禁驻足,皱起了眉,他对于这些,尤为的反感,猛地,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都当自己是大唐的子民和臣子,可是以后呢,以后只怕就真正是天策镇的治下之民,从此以后,是真正的无论从行动还是心底深处,都为秦都督效命了吗
他摇摇头,目光变得清澈起来,就好似放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心里不禁在想:“这想必就是天命吧,天命不可违,宗室,想必是永远再无法翻身了。”未完待续。
.
唐朝小官人 第四百七十三章:十万火急
.
张毅成终究还是下了楼,在百凤楼后门,早有一匹快马在此等候。..
如此重大的消息,当然不能随意叫人传送,非要他这驻洛阳的头目亲传不可,于是他翻身上马,勒马往长安的渡口飞奔而去。
一路舟车劳顿,待到了洛阳城,洛阳城的景象,却是让张毅成有些惊愕。
张毅成就是洛阳人,一年多前,才奉了上官辰之命前去长安经营百凤楼,那边事务繁忙,张毅成几乎没有机会回来。
可是现在,刚刚抵达洛阳渡口,看到那无数的船只,待好不容易舟船靠岸,上了栈桥,过目看去,这巨大的港口错落着十几个码头,每个码头功能不一,又延伸出无数的栈桥,停泊货船的,停泊客船的,还有兵船、官船的,目力所及,这各色人等,不下万人,无数脚夫背着货物来回穿梭,无数的客商匆匆而过,更有一个个穿着皮甲的官兵全副武装,卫戍在各处,来回逡巡。
这些官兵很是奇怪,既非是禁军的模样,又不是府兵,和神策军更是天差地别,他们穿着皮甲,裹着披风,腰间插着长刀,精神倒是奕奕,依稀有那么一点神策军的影子,不过靠近一些,便可看到他们的胸前绣着河南郡洛阳团结营的字样,张毅成心里明白,这些人应当就是神策府的府兵了,这些府兵,单看他们的武装和精神气,应当比禁军差一些,和神策军相比那就更差了不少,不过比寻常的府兵却显得彪悍的多。
张毅成还发现,靠着港口不远,有一处山丘,山丘上似乎还有道路蜿蜒而上,偏偏那儿没有什么寻常人,沿途却有不少这样的团结营官兵驻守,在那山丘上,搭建了石头筑的围墙。围墙后头,有一个个黑黝黝的巨大炮口显露出来,炮口的方向,是几处重要的河道闸口。
火炮的事。张毅成多少知道一些,而这样巨大的火炮,张毅成却是不曾见过,心里感叹之余,他却不敢怠慢。寻了个码头附近的里亭,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神策府为了加强各地治所和军中的联络,在唐朝驿站的基础上,在整个河南府内部设立了数百个里亭,尤其是码头和渡口,都有专门的人员驻守,有专门的舟船和健马作为交通工具,但凡有大事,可以做到在十个时辰之内在河南府内以最迅捷的速度传递消息。
当然,这某种程度只是一个比驿站制度更加耗钱的项目罢了。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在这个基础上,砸了无数钱粮而已。
这个钱粮当然是值得的,很多时候,消息的快捷传输,某种程度带来的效益本就及其客观,无论是公文还是军令的往来,即便只是快几柱香,都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
神策府在这方面,从来不肯吝啬。
里亭的差役察验了张毅成的腰牌。验明正身之后,很快便准备了一匹健马,这种健马往往脖下系着铃铛,一旦跑动。便叮当作响,有提醒沿途行人躲避的意思,神策府更有规矩,但凡是这种快马奔驰而过,所有人乃至于是议员或者是神策府中的高官都需回避,任何人躲避不及。一旦被撞,一切后果自行负责,若是损伤了传报的人员,甚至还可能要惹上官司。
因此这叮当声一响,张毅成只埋头催促着坐下的健马,也不管街上的熙熙攘攘,沿途的人远远听到这叮当声,也纷纷都避开,只过了几盏茶功夫,那快马已是吃不消了,一路的疾驰,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等到了朱楼门前的时候,只能扑哧扑哧的打着响鼻。
张毅成不再管马,径直手持着腰牌入内,门口的侍卫不敢阻拦。
而在片刻之后,上官辰便在里厅会见了这位洛阳城布置的眼线。
只是略略的询问了几句,紧接着张毅成便呈上了竹筒,竹筒里的文书抽出来,上官辰脸色阴晴不定的端详。
几柱香之后,秦少游便抵达了朱楼。
任何朱楼的急报,都会分为三六九等,而一般的较为重要或者不甚重要的消息,都会由朱楼进行清理,而后会以日报的方式,呈送到神策府一些相关重要人士的案头上。
只有重要的消息,才会不计任何时间,都会立即传送到神策府最核心的人物手里。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消息,即最为重要,这种消息一经送到,还未传送,也就是说,张毅成刚刚抵达洛阳,就会有里亭里专门的人送信去神策府知会。
而这样的消息,一年到头,怕也未必会有一件,这就说明是十万火急,半分都马虎不得。
秦少游性子急,知道肯定长安那儿发生了大事,所以他不愿意干等,况且今日本就在洛阳办公,索性直接往朱楼去。
听说秦少游亲来,上官辰忙是迎接。
这个酒色财气样样都不拉下的家伙,非但没有显露出太多的疲倦,反而皮肤更显细腻,整个人满面红光。
秦少游总是觉得,这厮天生下来,只怕就是纨绔的命,他没有和上官辰寒暄,只是道:“人在哪里。”
“殿下请。”
当秦少游坐在张毅成面前的时候,张毅成的心情颇为激动,弘农王殿下他是闻名已久,却从未见过,而如今,看到这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一脸凝重之色,张毅成忙是行礼,道:“见过殿下。”
秦少游先是看了传报,这一目十行看过去,一下子明白为何这是一份十万火急的快报了。
韦氏这一次倒是够狠的。
当初的时候,武则天曾警告秦少游,说是狗急还会跳墙,若是情况对韦家不利,韦家一定会祸乱天下。
当初的秦少游,倒不是没有将武则天的话当做耳边风,只是他万万料不到,这韦家败相还未显露,他们就已经急不可耐的捋起袖子为祸了。
所谓的都督,某种程度就是节度使,而韦家现在所做的,和历史上的唐朝温水煮青蛙式的节度使制全然不同,若说历史上的唐玄宗还只是无可奈何之下,慢慢的将权利分散出去,在一些较为敏感的地区,设置节度使的辖地,尽力的维持着朝廷的实力,而这韦家,简直就是直接拿着一柄锤子,把这口锅直接砸了个稀巴烂。
天下彻底的分为了三十七份,除了关中的朝廷尚且占据了最强的实力,并且坐拥天下一部分的赋税以及十数万精锐的禁军之外,其余各镇几乎是都督总镇一方。
而且很明显的是,与河南府接壤的几个军镇,如昭义、神威、崇德三镇,一个是盘踞河北,一个是镇守山东,一个则是固守淮南,这三镇下辖的州县最多,每一镇的实力,都是惊人,俱都各领近二十州,辖县百五十以上。
其中都督的人选,除了一个淮南崇德镇的黑齿常之,河北的昭义韦弘敏,还有就是山东的神威镇王方翼,燕国公黑齿常之乃是边镇大将,战功彪炳,乃是朝廷防范边患的最重要的军事大员之一,而如今,却是敕其为军镇都督,分明是有防范秦少游地意思。
而另一人王方翼,也是战功赫赫,早年曾威震西域,立下战功无数,却遭了武则天的猜忌,将其流放岭南,不久之后,李显登基,韦氏立即提拔了此人,先在禁军中任职,如今则命其镇守山东神威镇。
这韦弘敏,自是秦少游的死敌,黑齿常之和王方翼二人,都是大将出身,军中威望极高,而且他们的共同特点却多是受武则天所猜忌,固然他们对秦少游没有太多的恩怨,只是武则天在一日洛阳,这二人就绝不可能与秦少游媾和。
更何况,如今总镇一地,管理一地的钱粮,招募兵马,这等于是将辖地当做了自己的私产,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本身就与神策府有着天然的利益冲突。
这三镇,显然就成了针对武则天与秦少游地第一道防线,韦弘敏乃是侍中,素有有些干才,再加上黑齿常之与王方翼两员虎将,背后又靠着朝廷,这几乎,是把河南府箍成了一个铁桶,要活活的将秦少游和神策府勒死其中。
至于其他各镇,也多由韦家和一些门生故吏充任,更有不少功勋之后,以及关陇子弟充塞其中。
韦弘敏这个侍中,等于是亲自坐镇到了河北,又得到了两员虎将的支持,此番分明是对河南府争锋相对而来了。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
唐朝小官人 第四百七十四章:江山色变
.
ds_d_x();
ds_d2_x();
将奏报放下,秦少游倒是并不急躁,遇到这样大的变故,显然就算急躁也是无用。
秦少游沉吟片刻,目光落在了张毅成身上,他道“长安那儿,还有什么其他的消息?”
“殿下的话。”张毅成道“长安那儿,也是议论纷纷,不过此事是水到渠成,朝廷的旨意,按着以往的规矩,多半也就是这几日就下。其中最古怪的,反而是天子”
说到天子的时候,张毅成露出了痛心疾的样子。
秦少游的脑子里,立即浮现出了李显的模样,那个人也不知好不好,不过此人是个昏君,却是显而易见,某种程度来说,他固然是个好人,可是实际上,却是一个木偶,秦少游心里只是叹息,秦少游面无表情“天子如何了?”
“天子对此,也是极力赞成,甚至亲自至宣政殿,宣召诸大臣,说此事要及早实施,不得有误。”
“呵”秦少游也只是笑笑,他反而更关心的是上官辰和张毅成。
他们二人的表情很是丰富。
上官辰也算是李显的好友,此时他脸上尽力的平静,如今的他,作为神策府的特务头子,多少消息在他手里汇聚,天子在长安做了什么,他岂会不知,可以说,今日的情景,他早已预料了,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有些不太自然。
张毅成的脸色最是丰富,他脸上的复杂更重,这个时代的人,已经习惯了大唐李氏的正统,也已经沐浴了李氏带给他们的荣耀,可是如今,这些东西随着几十年的折腾,已经越来越遥远,乃至于最后一丁希望,似乎也被斩去。
秦少游两世为人。对这个朝廷,固然不会有太多的忠诚,他唯一感怀的,不过是曾经的故友李显罢了。至于天子李显,他更多的只是怜悯而已。
秦少游道“陛下此举,这是要动摇国本了,动摇国本尚不自知,本王在此。说句不好听的话,当今圣上,望之不似人君啊。”
上官辰和张毅成都是沉默。
他们不愿意听这句话,可是某种程度来说,他们又认可这句话,不死人君,固然大逆不道,可是血淋淋的事实却是摆在了面前,不容人反驳。
秦少游又道“今日就借一借这朱楼,让本王在此与大家商议商议此事吧。 要看 ? 此事事关重大,你叫张毅成?辛苦你了,你明日即刻长安去,长安那边,本王还要仰仗。”
张毅成头,道“诺。”便告辞而出。
神策府最核心的人物,如今一个个被请了来。
即便是侍中杨再思,还有狄仁杰二人,也俱都已经到了,除此之外。便是方静、王琚、杨炯、杨务廉人等,上官辰自然也陪坐一旁。
殿下突然相召,是人都明白,必定是有大事生了。所以许多人的表情都很凝重,尤其是王琚一见上官辰那平时嬉皮笑脸的模样也为之收敛,心里便暗暗嘀咕,此事可能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惊悚。
待诸人坐定。
秦少游倒也不急,只是慢悠悠的喝茶。
而上官辰则是将传抄好了的急报一份份的下下去,人手一份。
大家没有多言。都是低头去看那急报。
许多人的眉头,都是皱紧。
犹如是杨炯、杨务廉、狄仁杰,更是露出忧心忡忡之色。
反观杨再思、方静、杨务廉、王琚,表情还算淡定,他们对于朝廷的昏聩之举,更多的是冷眼旁观,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事,或许是他们的心思,早已扑在了神策府之上,所以他们对于朝廷,更多的是漠不关心。
杨炯这样的大儒不同,他虽是效命于神策府,可是内心深处,对于李氏宗亲,总是有那么儿难以割舍的情怀。而狄仁杰,就自不必说了。
狄仁杰几乎已经拿捏不住手中的传报,一下子,那薄薄的一张纸摔落在地,他脸色铁青,最后抬眸“消息确实吗?”语气之中,带着无力。
秦少游道“诏,想必也就这两日会下,自是千真万确。”
狄仁杰闭上眼睛,两行老泪顺着眼角落下来,他深深的吸口气,张开了眸子,却还是显得镇定自若,尽力使自己不去失态,最后道“朝廷此举,误国误民,遗祸无穷,事情怎会坏到这样的境地啊,哎”
重重叹息,带着无奈,从前为了说服武则天立李显为皇太子,他是费尽了心机,无论有太多的困难,他也是迎难而上,而如今,他却现自己再没有气力去抗争,去争辩,狄仁杰现自己有些累了,身心俱疲,从前的是庙堂上一员勇敢的战士,可是战士已经垂垂老矣,再不复当年之勇。
杨炯很快就恢复过来,他道“这定是韦家的主意,韦家此举,是要陷我河南府于水火,眼下,木已成舟,多言无益,河南府应立即想出一个应对的方略,决不可小看了此事。”
他对宗室也曾抱有期望,可是现在,开口的第一句,却是河南府该怎么办,由此可见,在他心里,神策府才是他的根本,他的家族,他今日的一切,都与神策府绑的太紧,已经不容他去为远在天边的朝廷感伤什么了。
众人纷纷头。
气氛有些凝重。
倒是王琚笑了笑,这个当初为了李氏贸然去行刺武三思的‘豪杰’,如今居然没有一丁感怀之心,反是呵呵笑道“杨公所言甚是,朝廷做什么,是朝廷的事,可是河南府不能因此陷入囹圄之地。”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
本书最新更新地址请百度搜索一下 .来. 即可获得本书的最新章节观看.
.
唐朝小官人 第四百七十五章:动真格的
.
ds_d_x();
ds_d2_x();
大致的方略,自然是各抒己见。
起先是杨炯道“货物流转若有什么困难,关东士族那儿,老夫可以去说项,固然各地都设了军镇,这各地的都督,对咱们的商贾也有防范,可是士族终究人脉甚广,只要他们肯出面,总能寻到一些关系,事情就有转圜余地。况且这天下,无商可不成,那些军镇都有私心,多半会从设卡收税开始着手,此事急不得,徐徐图之为好。”
杨务廉倒是凝眉,道“好不容易修了运河,减免了运费,如今出了各镇,这些军镇的总督,定是吃人不吐骨头,今年诸多商贾只怕会艰难,殿下是不是开一些工程,好教大家共度难关?”
倒是方静一直沉默不言。
其实那些都督走马上任之后,到底会有什么举动,谁也不知。不过有一样却是肯定的,都督们上任,先便是需要积攒钱粮,钱粮从哪里来?其一是田埂中的农人,其次,便是途径的商贾罢了。而这其二,就是征募镇军,这些官兵,则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本,谁兵多将广,谁的拳头就更大,因此这是重中之重的事,而在这个时代,无论是钱粮和官兵,都需要人,人是最紧要的东西,这就使都督们决不允许人口外流。
这些诸多的措施,某种程度来说,对于河南府来说,都有极大的害处。
诚如在另一个世界里,一个统一的德意志能大大促使工商的繁荣,有利于培养资本市场和促进工贸,而一个一盘散沙、诸侯林立的德意志联邦却使其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强,数百个诸侯,一个分裂的市场,再加上大小诸侯们各自设立的税卡,足以让任何一个商贾为之窒息。
而眼下,王琚却没有担心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却不是当务之急,他反而沉默了很久,等大家纷纷言,他才突然道“殿下。朝廷此举,用意尤为明显,河南府难道就不该有所作为吗?”
秦少游目光落在王琚身上,道“王先生的意思是”
王琚道“河南府必须要有所举措,绝不能让人看轻。韦氏的打算,是借用都督来遏制河南府,可是这些都督必定外姓居多,未必就都肯为他们尽心竭力,人心都是如此,无非就是欺软怕硬罢了,殿下,下官以为,神策府理应要有所行动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方将军,商贾做不成地事,就理应是神策府来做,若是神策府也无能为力,那么你们神策军,就成了咱们最后的依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