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奥尔良烤鲟鱼堡
无论是隔离墙后面的黑板报,还是在环海路上蹬自行车,手牵着手搀扶追踪凶残的悍匪,或者在枇杷树的红墙小院里补习。都是她人生中一段难以割舍的时光。
只是这样的时光会被距离,会被时间所隔离淡忘,总有一天,留下的是回忆起来就心情澄澈平静的美好,平息的却是曾经那胸腹深处磅礴的跳动。
不过程燃知道,他和姜红芍同时所说的再见,却不是同一个意思。
也许在此时的普罗大众看来,从山海一中半途依靠转学考试进入蓉城那所超级中学,就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给自己订了个先挣到一亿的小目标,放在哪里都可能贻笑大方。
现世不可超脱的规则,时光洪流中的险峻峭石,甚至于浩然生活中不可跨越之距离,都好像是程燃这重来一次生命的意义之所在。
再见,不是追逐你的轨迹。
而是要穿越风霜到你的前方去,在某个晨雾弥漫的清晨,平静的挥挥手,说声哈啰。
他从山海来要跨越山与海。
和姜红芍通完电话,搁下发烫的话筒,时间也已经指向了十点半。之间徐兰已经从窗口多次路过,狐疑的看着对着电话那头又说又笑的程燃了。
程燃伸了个懒腰,这次走回了桌上,把抽屉里的书翻了出来,摊在了面前。他可不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有的事活了两世就该明白,既然确立了目标,那就该有向这个目标持续前进的内动力。
以前他的人生内动力,无外乎就是钱和名利。到头来身死名利场,什么都没带走,什么也没留下。
现在的内动力,似乎因为看在近处的父母,因为老姜,因为周围每一个不容错过的人和事,而发生了转变。
当自己年迈老去之时,能得出一句不愧于心,不畏过往的结论,那就很好了。
徐兰再度出现在窗前的时候,看到的是程燃已经坐在了桌上摊开一张试卷刷题的场面。她还有点转不过弯来,这咋回事?聊开心了做做作业压压惊?
对于转学考的数学题,程燃现在是有百分之**十的把握,也就是说在规定时间内把转学考试的题目做完,同时能保证**十的正确率。和所有蓉城此类的顶级高中一样,原则上来说没有政策允许他们在中途招收转学生,而类似这样的转学考试,光有钱,再加上成绩好,也也都是不太可能得到招收的。
以曾经打听转学过来的十中某个负责招生的主任的话来说,那就是成绩好的人多了去了,关键是能好到什么程度。
因此为了筛选出真正有资格让十中顶着上层压力也要招收的学生,定然是这方面最为妖孽的存在。譬如历来转学题目中,就不乏很多奥数题,理科上面的竞赛题。
最关键的是,这些题的题型,往往在转学卷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其次才会转移到全国的各大竞赛试卷上出现。无他,出题的老师本就是十中的,是优先把自己准备好出的题目拿出来,然后先搁在十中转学考试上烤焦一批不自量力的,再把题目丢到竞赛题上,虐一虐参赛选手们。
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周末开局,程燃倒是先没有做这些理科卷,虽然他能保证**十的把握,每做一套这样的题目也是在和背后的出题人斗智斗力颇有意思的过程,但对于脑细胞的杀伤还是太强了,每次都能明显感觉到脑力的消耗和肚子里饥饿的感觉。
所以今天还是打算拿语文卷开刀。
他打开了资料中对应的95年,也是公认最难一年的考试题目。
摊开卷子粗略的扫描了一遍,本以为信手拈来的程燃,当时就在几个题面前大眼瞪小眼了。
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具体是哪十二个各有特色的女性?请补齐其余九人
《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帮域之中矣’的邦域,是哪个国?
程燃看得头大,确定这是高中题目,而不是语文知识竞赛题?
原本以为理化和数学上面最为考人,现在看来,要这一次也是这样的难度,证明对方对于出题范围,广度和变态度,还要更为惊人啊。
但也没有办法说理去,人家在资料上面就明确罗列了一大堆相关的出题范围,其中就包括了高中语文的全部拓展训练内容,甚至还有语文纲领上每个时期推荐的名著。
看来接下来,还真是恶战连连啊
升级打怪!更新送到!稍微有点晚哈,晚安!
第二十一章 留住
就在程燃备战转学考的这个周末,他其实也并未闲着,有时候也会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新闻。
实际上程燃自这个学期开学以来,经常会收看新闻联播,以往在上学期间,家里是严控程燃看电视的,但这一年里,因为程燃的改变,徐兰和程飞扬渐渐已经不再管程燃的个人行为,果然还是成绩好就是一切的真理啊。程燃完全有自我管理生活的能力,只是徐兰觉得奇怪的是程燃也不看什么电视剧电影,当时流行的各种剧目,程燃最多就是吃水果零食的时候陪他们看一下,这和程燃初中以前的生活,完全不一样,直至最后徐兰也只能归结为上高中懂事了。
但程燃看新闻,而家里订的程飞扬的报纸,程燃也是每天都会看,往往是这头她在看电视,旁边的程飞扬批示公司的各项报告,而程燃就看程飞扬的报纸,看完之后,就完成了某些工作一样,回自己房间做题去了。
有时候程飞扬也会对这种情况做出表扬的评价,报纸和新闻联播分析时事,有助于锻炼思维,看清楚社会和世界,这也是一种锻炼。
其实程燃只是在关切着,九八年大事件的动向。
时间进入九八年,三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召开,国家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宣告成为了过去,职能由新成立的信息产业部和国家邮政局接管。随后的信息产业部会议,程飞扬在京城一个部门级会议上面,公示了伏龙的主动呼叫系统和其应用前景。
在去年年底伏龙在研究未来项目方向的时候,程燃就曾提出过这套系统的建设,当时程飞扬就说可以搞啊,只是让谁来搞?
包一农和郑剑锋这样的首席工程师,手头上都盯得是大项目,自然没有办法抽身,于是这个项目就划给了程飞扬的徒弟,当时还在筹划新一年新项目的李明石。
基于伏龙基本法搭建起来的伏龙内部研发氛围很宽松,甚至可以底层的研究人员有新的点子,向上汇报,然后自己组建产品项目施行的情况。
程燃的这个念头,与当时正研究信令系统的李明石一拍即合。
于是李明石用了三个月时间,主导了这套系统的开发,全称是fl12121信令120路系统。
三月份信息产业部成立,伏龙的成果献礼中,就是向上面展示了这套系统。
只是这套系统当时出来的时候,这方面的巨头根本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上面。
毕竟伏龙只是在西南一隅有些拔尖的公司,放在那些年销售额几十上百亿的电信设备业巨头面前,根本只是一个小爬虫而已,就是中海贝拓方面对在西南崛起的这个公司有些眼中钉的意思,因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对方对蓉城市场的威胁,不过这些未必真能引起这么大一家公司的应对,其实也不好应对,一个拳头怎么打一只蚊子?
更重要的是贝拓高层,压根没把伏龙当成是一个什么威胁,只觉得自己只需要提升一下服务和设备升级,就能把这个意图进入市场的小公司给挤死在门缝上了。
所以当伏龙在给领导的成果展示一项中,公示他们的主动呼叫系统,对于电信巨头们来说,就有些微末小道的感觉,说到底并不入流。电信设备商也看不上这种依靠小软件小硬件需求的市场,和他们在全国跑马圈地天文数字的营收来说,这些一套几十万的钱也挣,果然只是小公司才做得出来的。
放在电信业上面,这种类似和电信合作的小信息平台或许不入法眼,但是根据程燃的规划,这套系统的诞生,本就不是主要服务于电信业,在谢侯明走动京城的关系,牵线搭桥之下,这套系统平台被盛放到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办公室。
国防总的副总指挥陈文义是谢侯明的老同学,也是谢侯明每年到京城会拜会的对象,这次在谢侯明牵线下,陈文义和程飞扬在京城吃了个饭,饭局之上,程飞扬展示了这套系统,陈文义当时大感兴趣,然后让程飞扬把这套伏龙研发的系统留在国防总讨论研究。
这个时候的这套系统,已经从信产部会议上展示的笼统名称主动呼叫系统,优化更名成了
灾害防治预警系统。
然后在四月上旬,主持召开了国家防总199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分析了98年全国旱涝趋势,确立了长江和北方地区两条多雨带的预测和长江可能发生洪水灾害的判断,会议部署了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
而就在这次会议之上,三月份程飞扬呈给陈文义的预警系统,进入了会议各方的视野里。
其实早在97年五月,也就是程燃重生的那一个月里,就发生了本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
而根据历来的国家气象监测,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均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
这一次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直接导致了长江流域气候异常。
屋漏偏逢连夜雨。
持续不断的人为对森林砍伐围湖造田侵占河道的破坏,97年冬季高原积雪偏多,98年年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亚洲中纬度环流异常,这一系列的气候反常事件,其实早已经预兆了那场世纪末最后大洪水肆虐的阴影。
当时的人们已经有所预兆了洪水的来临,甚至提前密集性的对防洪应急工程和病险工程进行了检查,各项防洪工作都有条不紊进行,然而仍然是太过于乐观。
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一个又一个一连串的因素重压下,那场洪水,来得是那样的迅猛,以至于时隔几十年后,人们对对于那场天灾**导致的洪水的印象,还是那样历历在目,犹有余悸。
程燃当然不认为自己面对那样的自然宏伟之力,能够有什么抗衡逆转的可能。
每一个人,在那样不可抗衡的伟力面前,都渺小如尘埃。
但如果任其不管不顾,他是否会在未来某一天,觉得自己能知晓这一切,而却什么都没有做而后悔?
有些本可以挽留的,这一世,就不要再失去了。
一会再来一章怎么样?
第二十二章 记忆
星期天晚上,程飞扬在家里接到了谢侯明的电话。
没过多久,谢侯明的车就进了大院,径直来到单元楼下面停下,谢侯明闯门而入,老程!陈文义那边已经给我回复了,国防总批准采购了你们的灾害预警反拨系统,将在明天正式给你们通知,他让我提前跟你打个招呼,让你有所准备!还愣着干嘛啊,去把酒给我开了,这消息值得你几瓶茅台吧?
程飞扬赶紧把谢侯明给让进来,徐兰赶紧去厨房炒菜加餐,程飞扬又挨着拨打电话,最终还是没给陈文义打过去,陈文义在这个当口通知谢侯明,本身就是跟他通气,另一方面,也避嫌了他那个位置的某些禁忌,毕竟这事还是有商业往来的。
没过多久,李明石来了,谢侯明是要亲眼看看打造这个系统的功臣。郑剑锋也来了,田丰来了,孙广振,包一农也陆陆续续来了。
伏龙八大金刚里面,除了在外地的罗永春,刘波,杨杜,其他高层在今天齐聚一堂,挤在程燃家七平方米的餐厅里面。
灯火通明,徐兰炒了几个菜,又炸了一盘油酥花生米,田丰还唤着,嫂子,别做了,别做了,就整点花生米我们下酒就够了!我们就跟谢总老程喝几杯!今天高兴啊!
伏龙高层围着圆桌坐着,每个人面前一个二两酒杯,程飞扬把几瓶茅台五粮液贡献出来,餐厅角落还长年放着两件雪花啤酒。
暖色灯光的映照下,空气中金黄的轻絮微漾。
这种局面,在餐厅旁边自己卧室里的程燃当然也就没办法安静,搬了根板凳坐在了餐厅角落。看着眼前这群伏龙群雄,总有一种身处历史中的感觉。
谢侯明直接点名让李明石这个功臣讲讲整个系统研发的初心。
李明石也大大方方道,当时也就在师父家里面,师父让我们每个人写新一年的项目规划,我还苦于没有着落,找他商量来着,程燃就跟我说了,一直在说撤销邮电部,明年人代会上肯定有大动作,明年是伏龙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现在要争取的是声誉,说白了就是名气。有名气,品牌才立得起来,怎样立品牌?一个是从市场上面争取,这方面,巨头太多,不说跨国巨头,大兴南北,哪一家是吃素的?想要通过争市场立品牌,时不我待。那就只能走另一条路了,剑走偏锋,曲线立口碑!
大家都听着,包一农,郑剑锋盯着李明石,得到消息后,他们第一时间是感叹这小子运气太他吗好了,但没办法,该人家的,现在自然也想知道他这念头怎么生出来的。
程燃让我研究了一下,97年出现了世纪最大的厄尔尼诺事件,每次厄尔尼诺事件之后第二年,我国明显夏季降雨都会升高,我后面查了相关资料,做了一个图表,还真是这样每次这种时候,就是国内对于地质灾害防范最严密的时候,但千防万防,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却没有人想过利用计算机和我们信息通讯的便捷技术,来减轻这种灾祸的危害。
一大群人,那些无论是法令纹深的,沧桑的,睿智的,矍铄的一张张面容,同时撇转过头,目光齐刷刷的朝向了角落里的程燃。
程燃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原本认为李明石多数也是放在夸耀他的功绩上面,没想到这家伙这么实诚,把自己当时忽悠他的一个字不漏的复述了出来。
其实这也是程燃带着重生者的优势,纵观二十世纪初以前的地质灾害,国内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当然是一个主因,但另一个侧面是,没有建立起真正对灾害预防减损的信息系统。
这方面的尝试者固然有之,却受限于时代,几乎没有太大的进展。
这种情况还要等到五六年以后,才会有一些所谓的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研讨会陆续召开,一直磕磕绊绊,进程极其缓慢。
直至后世十几年后,经过大大小小众多灾难的洗礼,这种防灾信息体系才逐渐蹒跚积累起经验和教训。
因为他轨迹的改变,程飞扬创立了伏龙,而伏龙正好有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资源。于是在程燃看来,这就是他做些什么的时候。
酒桌这边,李明石已经喝了一杯,声音越发洪亮,可我表示疑惑,我们搞通信的,谁不知道信息在灾害面前的用处,可有用吗?灾难发生了,特别是地质灾害,电路被切断,通讯中断,没有大型机器,抢修跟不上,你就是孙悟空也没有办法!然而程燃却提出一个思路,固然没有电力就没有办法了,但能不能在灾难来临前,提前进行预警呢?
后面我研究了一下,只要有气象部门防汛地质等部门的配合,是可行的!因为每年,各防洪地区的数据,气象地质部门都是严密的监测和采集的,一个坝能抵御多少降雨量,什么时候超过库容量,泄洪地区的承受能力,这些都是有数据的。只要能有气象部门的配合,我们将数据写入模拟软件中,就可以得出超过临界点后,灾难爆发所导致的受灾面积和范围。然后只要能够通过电信平台提前预警通知这些地区的民众,就能避免大量的人员伤亡生命损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