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袁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陛下打算如何对待王家”
“朕不是已经说了吗该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既然他有功有心,那朕自不会亏待,也不会另眼相看。既然他已经走上了朕安排的这条道路,就别想再回头了。朕很想看看,他能做出什么事来,可别让朕失望。”
第八百九十五章 生育政策
拿下河北,袁术遇到最头疼的问题依旧是人口。
汉末的战争,前期拼的更多的不是士卒多寡是粮食多少。连年天灾加上战争频繁,粮食入不敷出,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多的百姓。故而饿殍遍野、流民遍地,只要你有粮食,随时都能拉出一支大军。
官渡之战时,曹操不惧袁绍兵多将广,而惧其粮多。将领谋士再厉害,没了粮食,大军不战自溃。
为了筹备粮草,就连吃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曹操都干得出来。为了减少粮食消耗,不惜屠戮掉整个徐州百姓。
而到了后期,拼的就是人口了。
粮食不够导致的便是人活不下去,百姓十不存一,自然人口疯狂下跌。而这种时候,天下三分已成稳定之势,各地皆是地广人稀,随着百姓休养生息粮食已经不再是紧要的资源。人口和地盘成了衡量各国战争实力和潜力的基础。
袁术现在麾下人口三千万有余,看似不少,能有大汉巅峰时期人口的一半,对于一个从乱世之中新建的国家而言已经很不错了,堪称奇迹。若是袁术的目标只是大汉这十三州之地,这些人口自然够用,甚至是绰绰有余。
但是袁术的目标可不仅于此,东北平原、北方草原、西南诸国、西域诸国、身毒、贵霜,这些都是袁术给自己划分的地盘。现在大楚正值崛起时期,兵甲皆足,只需小小修养一段时间便可挥军西进。
这种时候,最拖袁术后腿的不是钱粮,不是兵力,也不是管理地区的士子,而是人口。
如今大楚的富庶可谓前无古人,粮库中的粮草足以供养全国十数年之食。国内的粮价几乎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这还是袁术以官府的名义一直大力收购的结果。有了足够的粮草,畜牧养殖搞得风生水起。造船技术的提高,捕鱼业也愈发的兴盛。起码十年内根本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而兵力,大楚三千万人口,甲士百万,皆是实打实的精锐。各州郡皆有民兵、预备队、警备部队等各种形式的辅兵数量更是众多。虽不如正规部队,但同样体魄强健、饱经训练,只要袁术愿意,随时都能拉出来扩充部队。
若不考虑到路程、后勤等客观因素,如此多的精锐大军,同时正面硬刚三大帝国都够了。只可惜没有这种机会罢了。
与其他帝国之间遥远的距离以及恐怖的战略纵深,使得袁术也只能和贵霜搞搞事了。攻打安息或罗马不是不能胜,但却没有意义,既没有任何好处徒费兵力,而且绝对是一场旷日持久绵延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拉锯战。
在管理政务的士子方面。袁术有底气将世家赶出大楚,自然是有所凭仗的。金陵书院、鹿门书院、颍川书院等,大大小小的书院遍布大楚,培养出的各种人才不可数计。从最基础的行政统计司法等人员,到熟读经略深谙政务的管理人员,皆是多如牛毛。
光是最大的金陵书院,已经开办十数年了。每年招收年轻聪慧、才情不错的士子数以千计,累计起来数量极为惊人。这些人本来底子就好而且颇有天分,经过深造之后皆是栋梁之才,放在汉朝当个郡丞太守之类的中层官员都有些屈才了。
金陵书院毕业的门槛可是很高的,除了百家之人独立安排之外,其余的士子要想毕业,非但要精通儒学、熟读经书,而且君子六艺也要达到标准,不能是个病秧子。另外,在政务方面的知识也须得掌握,要亲自实践过耕种、经商、匠造等,深入了解百姓生活。
这些都是袁术对于金陵书院、鹿门书院等顶尖书院的硬性要求。除了一些怪才可以允许偏科外,其余的都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反正乱世已过,袁术也已不缺人才,自然要优中选优。唯才是举早已不适用,德才兼备、能力出众的才是上上之选。
其中甚至还有不少是专门攻读南蛮话、身毒话、贵霜话、安息话等语种的,将来若有需要,这些士子也可随时掌控他国政局。准备的不可谓不充分。
“陛下,除去袁绍、曹操、刘备三人所属士卒和人口,我大楚现如今人口约三千四百三十余万,且比之去年自然增长了一百零五万的人口,今年预计自然增长人口会达到一百三十万以上。现如今平均每对夫妻约有六七个孩子,不过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毕竟天下才刚刚平定。只要政策得当,每对夫妻达到一生平均个孩子并非难事。”田丰将统计好的信息扫了一遍之后,向着袁术汇报道。
封建社会的执行力可远比追求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要强上太多了。袁术提出鼓励生育并给予补贴奖章之后,百姓原本就居高不下的生育率再次猛涨。
毕竟这个时代又没有多少娱乐项目,也没有电灯,就连油灯有很多家庭都不舍得点。晚上一片乌黑有没有别的事情做,只能关起门来玩一玩生孩子的游戏。
一家生个五六个孩子完全是属于正常情况,这还是因为好多夫妻才刚刚过上安定的日子没多久,一年一个娃的出来。
听到田丰的话,袁术眉头微皱。他是重视人口,但却还没有丧心病狂到失去底线的地步。
“不行,现在的政策已经是极限了。女子十八岁以上方可出嫁生产,否则身体会容易出问题,过早生产易致使一尸两命,即使我大楚不缺医师也不能如此草菅人命。十八岁是底线,四十五岁以上的女子不可再催促生育,道理也是一样。”
“陛下,何必如此在意难产问题我大楚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足以将难产发生死亡的概率降低到两成以下。只要放开口子,虽然会死伤些许女子,但算下来我大楚的生育率起码会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提高一到两成。”田丰忍不住劝阻道。
在他看来,女子生育乃是职责,难产只能说明运气不佳。没必要为了些许女人的安危和痛楚降低国家发展的速度。
“些许女子的生命对于一国而言确是无关紧要,但这个口子确是一定不能开。我大楚立国的初衷便是以民为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固然重要,但也要保证我大楚会下的百姓能够得到应有的待遇,能过上好日子。提高待遇、奖励生产可以,但是以人命为代价来谋求利益却是不可。我大楚女子也是大楚子民,可以为国而死,但只能死在战场上,而不是死在和亲亦或者这种残忍的难产之上。”袁术沉声道。
说是执着也好、幼稚也罢,袁术本身对于人命的原则性非常强。战场上该死多少人命袁术从不犹豫后悔。但是这种不必要的牺牲,是袁术所不能忍受的。让女子于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生产,袁术觉得这样已经十分的过分了,不可再延长一年。
“一个国家,若是连自己的子民都要算计坑害,那就太失败了。为了大楚,可以牺牲任何人,但却不是这种无谓而又不耻的牺牲。”
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迁移
“可是陛下,河北人口不足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田丰轻叹道。
从曹操到刘备再到袁绍,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麾下的人口都让祸祸的差不多了,尤其是青壮,简直十不存一。
一路北征过来,从中原到河北都是十室九空,人口匮乏之极,而且还要让三人带走一大部分去西迁,剩余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偌大的河北三州之地,算下来人口还剩不到三百万。要知道,光是一个金陵人口就逾百万了,整个扬州近六百万人,是河北三州加起来的两倍。这让田丰如何管理
曾为天下最富庶的冀州,如今被袁绍搜刮之后,人口还没一个金陵城多。那么多的良田宝地,总不能都荒了吧,必须得要人口补充。
“人口匮乏也是没有办法,留给袁绍曹操和刘备的人口不能削减,那就只能从南方下手了,再迁移一部分人过来。”袁术咬牙道。
“自凉州至豫州,再到徐州青州和兖州,已从南方迁移人口多次。南方百姓对此抵触情绪很大,而且南方各州开发较深,对人口的需求也很大。再行迁移,有些艰难。毕竟河北这些地方根本无法与江南的富庶相比,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差太多了,没人愿意去。”田丰微微摇了摇头,表示难办。
袁术闻言一阵无语,看来让百姓过得太好也不是件好事。这事也确实是这样,在大城市小县城扎根了,有多少人愿意回去落后的农村
现在想迁移人口,和西部大开发、让大学生西北支教差不多。若是不采取硬性手段,很难达到目的。
“这样啊。”袁术低头沉吟“这样,你先甄别一下南方四州的百姓,挑选出适合迁移到河北来的百姓。比如说原本祖籍便是河北的,或者原本生活于此的,在当地没有工作、主要从事务农的。将他们统计一下,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告诉他们河北将来也会如南方一般富庶,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条件也会迅速跟上,消除他们的抵触、取得他们的支持。若是实在不行,人数不够,那就强行摊派。”
“另外,对于迁往河北的百姓予以优待。包括税收上的减免,免费分配房屋,高薪工作,给予荣誉奖励等,表现好的甚至可让其入仕为官。”袁术拿出了杀手锏。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愿意前往西北,除了自身的责任感和善心外,更多的是冲其待遇优厚和后续对于考研、就业或者公务员方面的优待。精神鼓励感染固然重要,物质保障基础也必须得跟得上。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另外,在河北再建一个顶尖学院,请几个当世大儒镇场子。再建个顶尖军校,把皇甫嵩请出山充当教师负责培养将帅。医疗和道路基建等也都要和江东靠齐。”
田丰闻言点头道“主公英明,如此一来,此次人口迁移的难度应该会降低不少。”
“关于河北的建设,还是按照当初扬州的那种模式,以工代赈。不过有一些还需要注意。其一,黄河两岸泥沙淤积,若不治理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因此,须得派人于黄河两岸多种植树木,并且梳理重整河道,沿岸多设水库和防洪设施。其二,天下已然在手,许多大工程也该开始展开了。”
“将大汉十三州的水系统计一下,标注明细,对于水网水渠水库等系统建设须得逐步开展。从而极大的避免旱涝灾害,同时方便水上运输。一些相距不远的水系可人工开凿河道将之勾连。”
说到这里,袁术忽的想起了隋炀帝开辟的京杭大运河。暗中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抛在脑后。现在大楚百废待兴,各处缺人,暂时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浩大的工程。
“其二,各地道路建设必须要完善。尤其是各大城市州郡之间的道路,必须严格按照当初制定的最顶级标准铺设,确保我大楚军队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每一个州郡。一些地势闭塞险要的地方,就是开山裂石也要打通道路,绝不能留下一丝隐患。务必保证整个天下的道路通畅,以避免割据出现和发展经济。跨江跨河大桥都需要修建,益州与凉州之间道路需扩建平整。”
“其三,北方诸胡如今只剩下南匈奴还在苟延残喘。不过有伯符和子龙在,料想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拿下。针对羌、鲜卑、乌桓和南匈奴等胡人的问题,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的制度。既要约束这些胡人部落,避免其坐大,也要派遣大量儒生前往教化,将之融入我汉人之中。相应的文化融合必须尽快完成,将他们的文化体系和神话信仰融入到我汉人文化之中,不过必须以我汉人文化为主体,以大家皆为炎黄子孙为核心。”袁术沉声道。
北方草原的胡人一直是困扰汉人的最大难题,数千年都无法解决。袁术对此自然是极为重视。
“待局势稳定之后,可根据各胡人部落的情况将胡人部落分散,划分成诸多中小型部落,规定其活动区域,禁止相互攻伐,同时也限制其部落人数。当然,这一点暂且不需施行,待日后再说。因为我们现在急缺人手,若是有人口过多的,甄选一部分让其南下,融入我汉人社会,为农夫或者工人,搭桥铺路。”
“陛下此计甚妙”田丰眼睛一亮道“此乃绝户之计,只要胡人无法相互吞并壮大,便不足为虑。人口限制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因人口过多而缺乏粮食生活不下去,从而逼得他们南下劫掠。我等也可居中调和,操控草原局势,确保草原的平静祥和。就是遇到雪灾,大不了征调一些粮草即可。如此基本可彻底解决北方之患。”
袁术点了点头。他的这个方法其实是借鉴了清朝的做法,也正是游牧民族自身才最清楚如何处理这种问题。
“胡人仰慕汉人文化,我们就让其学习。胡人羡慕汉人生活,喜欢汉人的美酒美食,那么我们就给其机会。表现好者让其南迁,给其公平的待遇,让他们也能有升迁之路。只要有能,就是在我大楚为官也是可以。不歧视、不轻视,真心接纳,悄无声息的使其文化消融。令其说汉语、读汉书、书汉字,待下一代成长起来之后,这天下就再无胡人了。”
想要征服一个民族,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消灭其文化。
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匈奴乞降
北方,草原。
寒冷的北风似顽皮的孩童一般在营寨之中穿来穿去。
南匈奴聚集地,位于最中心的大帐之内,刘豹的心中冷若寒冬。
“唉,我南匈奴真的气数已尽了吗”刘豹深深地叹了口气。
此时的他,无比的怀念起当初的大汉来。
十数年前,大汉内部争端不断,黄巾之祸、羌人之乱层出不穷。曾经高高在上的大汉仿佛垂危的老人一般,外强中干。当时,他的父亲还曾率军援助大汉,征讨黄巾。但实际上,只是想试探大汉的虚实,想趁机占占便宜。
结果,果不其然,董卓叛乱,他的父亲自称单于,趁并州空虚,劫掠并占据了并州。甚至驻扎河内,窥伺汉庭。
可惜好景不长,天下大乱。本以为大汉已亡,各路诸侯纷争正好他们浑水摸鱼。结果哪曾想,这些诸侯一个比一个难惹。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比曾经的大汉感觉还难对付。
尤其是幽州的公孙瓒,那真是魔鬼一样的存在。周边的异族一个个被杀的胆战心惊,根本不敢靠近幽州半步。
看到这些诸侯如此凶猛,他们自不敢惹事,只是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而南匈奴当时占据并州,毗邻的袁绍还好。性情温和,对并州这片苦寒之地没有太大兴趣,不愿招惹他们。
可是这种好日子很快也到头了。袁绍不知发的什么疯,一封分封政令下来,整个河北的世家都疯狂了,纷纷往并州而来。
在那时,刘豹才亲眼见证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世家。
原本平静的并州,一夜之间烽烟四起。曾经在他们麾下软弱的汉人们,仿佛换了个人一般,变得极为恐怖。
杀一胡人,田五亩、钱一千。生擒一胡人,田十亩,钱一万。
与冉闵的杀胡令如出一辙,兴奋起来的河北世家们之中不乏智谋之士,直接团结起来明码标价。虽然他们暂时无权分封官职,但是钱和田地对于普通百姓的吸引力也不差多少,甚至尤有甚之。
这样一来的结果便是,南匈奴在并州各大城之中呆不住了。每天晚上都会有不少族人莫名消失,人心惶惶。汉人百姓看待他们的眼神不再是畏惧,而是贪婪,仿佛在看待金山一般,弄得他们心中发慌。因为这种眼神太熟悉了,当初他们南下并州之时看待这些汉人也是这种眼神。
南匈奴不是没想过遏制这种情况,甚至曾经有族人被逼急了准备展开屠城,彻底灭绝城内的汉人。
但结果便是,城内数万汉人灭了,城内的南匈奴自身也损伤殆尽,士卒折损大半。若不是周围的族人见形势不妙前来支援,怕是谁灭谁还说不定。
这些汉人不但比原来更加的凶狠,甚至其中还出现了武艺不俗的领头人。看那壮硕的身体就知道,肯定不是本地被欺压已久的汉人,绝对是世家们派来的。
有此前车之鉴,他们再也不敢做这种事情。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将族人尽数迁至城外,安扎营寨。
高耸的城池,对于汉人而言是保护,对于他们这些胡人而言却是囚牢。本身善于骑射不善守城,驻守城池反而是束手束脚,不如移居城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