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袁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这也是袁术最无奈的地方。古人对于自己毕生所学的传承问题太过藏私了,基本上除了传给自己的后人,大多数人宁愿把一切带到棺材里也不愿传下去。
袁术对此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尽量引导,以名利诱之,慢慢改变这种风气。类似的这种不良风气还有很多。
比如厚葬的问题,曹操为什么提倡薄葬因为大汉的财富大半都陪葬埋地下去了,是个人都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但为了不留下骂名,没几个人敢站出来提倡薄葬。
袁术却不在乎这些,早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向天下人陈明了厉害。而且从自身做起,薄葬了自己的父亲。(反正袁逢也没死,装个样子而已。)
袁术麾下这些谋士可都是些顶尖人才,哪个手里没有一些私货可袁术也不能强逼着他们留下传承啊!只能慢慢的诱导。
给他们出书、让他们流芳百世,反正纸张在袁术这里不要多少钱,印刷虽然麻烦一些但一人两本还是很轻松的。
亦或者就像现在这样,给他们找徒弟。什么法正、周瑜、陆逊,你们随便教。这些都是一点就透的天才,不怕他们学不好,就怕你们拿不出压箱底的东西,很快就教不了。
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诱惑这些大佬把自己的私货全部掏出来,传承下去。
长安,自从刘协死后,最伤心的除了诸多的汉室宗亲和心向汉室之人外,就数弘农杨家了。
随着刘协的死去,这个曾经丝毫不逊于袁家的世家现在已经处在了悬崖的边缘。
“唉!一步错、步步错,本以为凭借汉室之强,再撑个两百年不成问题,却不曾想局势转变如此之快,我杨家竟然落到了这种地步!”
杨彪心里苦涩无比。如果说汉室的衰微还算在杨彪的掌控之中,那么刘协的死就彻底毁了杨彪的算计。
弘农杨家的祖先是西汉丞相杨敞。杨敞玄孙杨震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
弘农杨家有多么厉害随便说几个人名就明白了。不说司马迁的女婿杨敞,西晋“三杨”,隋朝的宰相杨素和其子杨玄感,唐朝杨贵妃这些人,就是隋文帝杨坚,武则天的母亲和北宋杨家将等都是弘农杨家的后代。
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世家,这话用来形容弘农杨家丝毫
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气傲的杨彪
..,
“父亲,为何你让我带领族人前往江东投奔舅父刘协虽死,但一切不还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吗”杨修对于自己被派往江东十分的不解。
“这次刘协的死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难保日后会不会出现其他意外。派你前往江东也是为了保全家族、留下一条后路。”杨彪语重心长的说道。
“可为什么是江东南方起兵难夺天下,这么浅显的道理父亲都看不出吗”
杨彪看着自己这个才华横溢但是性情骄纵的儿子,叹了口气。
“德祖,你想的太简单了。”
看到杨彪眼中的失望,杨修心中充满了不忿。
论及地位和身份,同龄人之中自己一直高高在上。而论起智慧,自己也不逊色于任何人,但为什么父亲对自己永远持一种失望的态度?殊不知并非杨彪看轻与他,而是太了解他这个儿子了。出身名门、一生顺风顺水的他是很聪明,但性格缺陷太过明显,而且多是一些小聪明,根本看不清大势。
杨彪把他派出去一方面是为了留条后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全这个儿子。
若是按照杨彪制定的计划,自己能忍,自己的这个儿子肯定忍不住,十有会死在自己的小聪明上。
所以把这个蠢儿子抛给袁术这么一个靠谱的小舅子才保险。袁术的性情杨彪摸的透熟,最然脑子有点坑,但真的是重情重义。即使是现在的袁术依然不改这种本性。
当初杨彪为什么选择结好袁术而不是袁绍一方面是因为袁术才是袁家嫡子,另一方面,他是看出了结好袁绍没什么用,结好袁术才是真正靠谱的选择。
袁绍虽然各方面都比袁术优秀,堪称是雄才大略,但是为人薄情寡义,结好了也没什么用。只要你对他有用处他就会把你捧得高高的,可一旦你失去了价值或者引起了他的不满忌惮,他就会把你狠狠的摔在地上。
从整个杨家的角度来开,对于这种人结不结好没意义,保持中立、维持自己的态度和气节就可以了。靠着杨家的实力和关系网,怎么都不能吃亏。
历史上对于曹操杨家就是这么干的。虽然经常反对曹操的一些做法,但确实什么错事都不做,让曹操对他们恨之入骨却又没办法,最后逼得曹操没办法,找了个杨彪和袁术有姻亲的借口,才罢免了他的官职,之后被释放依然当上了太尉之职。
能让曹操恨得牙痒痒却又没办法的世家之人也就这货一个了。但最后呢就算杨修死了、杨彪老了,等到曹了后,杨家照样继续飞黄腾达。
所以说对于袁绍曹操这种非常理智的英主,靠关系是靠不住的。索性不如直接安安分分的不要露头,熬死这货就好。
而对于袁术这种爱憎分明的二货就不一样了,若是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更好。投资这种人才能有更大的收益,虽然这货的性格难以成事,但毕竟老袁家底蕴深厚,也不是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
像孙策,为什么能够发家、打下江东的地盘除了孙策作战勇猛外,就是因为袁术念及旧情,感觉对于孙坚有所亏欠,麾下大半的地盘都交给孙家人来管理,而且对于他们信任之极。
换个正常一点的主公谁能干这种事万一麾下有反心,大半的地盘说没就没。结果果然孙策反叛了,直接带走了麾下一半的地盘和物资。
历史上的袁术不是一个好主公,但确实是一个讲义气可结交的人。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性格直率、脑子有坑的侠义之士。
“德祖,你觉得谁有可能一统天下”杨彪不疾不徐的问道。
“袁绍!”杨修毫不迟疑的答道。
&n
第一百九十四章 杨彪训子
..,
“真没想到,我那个傻叔父竟然都能够成为一方霸主!只可惜我生不逢时,若是早生十年,这天下也当有我的一席之地!”握着手中的信件,杨修有些不甘的说道。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话说的就是杨修。生活在杨彪的护佑之下,大智慧没学到多少,小聪明倒是一大堆。
“德祖,就冲你这句话,你就不适合作为人主。”杨彪面无表情的说道。
“父亲,这是为何”杨修皱着眉头不解的问道。他认为父亲对于自己太过小看了,充满了偏见。
“我现在给你足够的钱财粮草,让你在天下寻得一地作为根基争霸天下,你敢干吗”杨彪并不正面回答,而是换个方式问道。
“父亲说笑了。如今天下纷乱、各地有主,我如何能再另起炉灶难不成要以贫瘠的西凉亦或者并州为根基如此做根本不可能夺得天下的。”杨修怪异的看了眼自己的父亲,这局势基本上稍微有点眼力的人就能看得出来。
杨彪冷冷一笑:“那么袁公路占据江东就能一统天下了你清楚江东之地割据有余、争霸不足,袁公路就不知道难道袁公路傻放着淮南富裕之地不要,偏偏去扬州那个偏远的地方”?“德祖,你太过自以为是了!”
杨修一愣,随后有些激动的争辩道:“父亲此言何意我只不过是说明形势罢了。而且袁术此举确实愚蠢,若是我就会在一开始就选择冀州或者豫州,随后迅速一统河北或中原,继而一统天下,轻而易举。所以说袁公路一开始就选错了,他放弃了能够迅速一统天下最好的机会。”
杨修一直看不起袁术这个叔父,认为他一无是处,只不过是投了个好胎而已。对于袁术放弃豫州一事,他只觉得自己这个叔父真的是愚蠢至极,根本看不清形势,放弃豫州那么富饶的一个地方,却选择了扬州那个穷乡僻壤。
听了杨修的反驳,杨彪面色越发难看了:“你真以为天下众诸侯和世家傻吗你能看出来的他们看不出来你能想到的你叔父的谋士也都能想到。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袁术若是在冀州举兵,现在的情况不会比袁本初好到哪里去。而且就是现在的河北,有公孙瓒牵制,五年之内袁本初绝对统一不了河北四州。”
“而若是袁术在豫州举兵,不壮大则已,一壮大周围的诸侯必然对他群起而攻之。袁术现在只不过是被困在江东而已,靠着长江之险自保无虞。若是当初他选择以豫州为根基,就他现在的这个惹祸能力,早就被周围的诸侯灭掉或者打跑了。真以为起点高就能为所欲为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千金难得一平衡,乱世之中太早冒头可不是件好事。最先冒头的基本只有一个结局,为王前驱。像袁术历史上被群起而攻之,称帝固然是一方面,但袁术当时势力过分的强大才是主要原因。
战国时期强秦之所以能够不疾不徐的吞并六国,是因为有函谷关的存在。
六国不是没有一统攻打过秦国,但由于函谷关难以攻下,而且还基本是进入秦国的必经之地,所以才失败了。
强秦有了函谷关自保无虞,这才能够如此强大还不受削弱,有机会将六国逐个击破。
若是袁术当初选择了豫州,就凭他强大的根基和势力,再加上弑帝一事,早就被曹操等人甩个罪名群起而攻之了。双拳难敌四手,到时候袁术最好的结局估计就是将豫州让出来自保,退守江东。毕竟豫州虽然强大,但无险可守,而且四面皆地。
袁术选择的道路注定他不得不站在风口浪尖之上,所以一开始他就选择了江东这么一个易守难攻的边缘之地。
选择了豫州又怎样最终的结局要么就是向一些人妥协、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要么就还是得灰溜溜的把豫州让出来。
所以说不是袁术傻,而是杨修太自以为是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下跌的粮价
这一日,金陵城内十分的热闹。法正按照贾诩的吩咐在金陵城内搞调研,看看百姓对于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现在的政策法律还有什么不妥的。
实践出真知!
这是袁术麾下谋臣信奉的铁则。
袁术颁布的的一些政策固然有些惊世骇俗,但在历史上可都是经过实践的优秀的政策。不过由于年代
&
第一百九十六章 法正对杨修
“俺们也知道,自从袁州牧来了以后,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前不要说卖粮食,连吃都不够吃。今年粮食大丰收,粮价跌是正常的,能只跌三成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老者倒是颇为乐观的说道。
人老成精,老者心里很清楚今年这个粮食产量,粮价只跌了三成已经是很神奇的了。要是搁在往年,这种情况下粮价最少还要再下降一倍。
老者明白是谁造成了这种结果。除了他们那个傻大款的州牧,谁会高价收购粮食谁会为了他们拉高粮价
江东百姓对于袁术的认同感还是很高的,虽然头上挂了个傻大款的牌子,袁术在百姓心中依然是个仁德英明的州牧。
在袁术的治理下,现在江东百姓一个个都富得不行,家家有余粮、人人有新衣。在这战乱年代,却是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也怪不得曹操他们对于袁术忌惮无比,实在是江东太过富裕了。
“老丈所言极是,却不知老丈家中一年需要上交几成的粮食”法正继续追问道。
之前的调查他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想要确定一下。
老者怪异的看了一眼法正,疑惑道:“你问这个干什么”?早就预料到会遭受这样的质问,法正随口道:“小子家中准备包一个小农场,却不知税率几何,所以特此来询问一二。”
老者看法正和善近人的样子,应该不是什么坏人,更何况这也不是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的事情,随口说道:“三成半。”
果然!
法正心中暗恨,这群不知收敛的家伙!
“小子听说江东的粮税一直都是十税二,为何现在老丈所说却是三成半”
老者坦然道:“粮税十税二没错,但借用耕牛和农具还需再交半成。”
“那还有一成呢”
老者轻叹了口气:“当地豪绅和官府勾结,还需多交一成耕种费。”
“耕种费”法正有些咬牙切齿地问道。什么耕种费,不就是勒索嘛!这群家伙是在找死!
“小子,老头我可提醒你一句,做人该低头的时候就得低头。多交一成粮税也没什么,反正现在也饿不死。可要是不交的话,那些豪绅可是会勾结一些官府中人和地痞来教训你。到时候恐怕就不是一成粮食的问题了,弄不好命都没了!”
老者看着法正一脸愤恨的样子,以为对方是在对自己表示不平,语重心长的说道。
心中暗暗将这件事记下,法正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平静道:“多谢老丈的指教。另外,我还想问一下江东商税的问题。”
“你家不是包农场的吗你问这个干嘛”老者面色怪异的问道。
“小子家中还有一长兄准备经商,还望老丈不吝赐教。”法正再次随口撒谎道。
“好,那我就和你说道说道......”老者也是个心宽的话痨,滔滔不绝的和法正聊了起来。
一番言语过后,意犹未尽的老者被他赶着上工的儿子拉走了,临走前还问法正叫什么,住在什么地方。看那架势还想有空再去找他唠唠嗑。
远离了这个热情了老丈,法正满是愤怒的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汇报总结。狠狠的给一些人记上一笔。
刚写完,迎面就看到了一个极其庞大车队缓缓驶来。领头华丽的马车上飘扬着旗帜,上面斗大的“杨”字证明着其身份。
“杨家吗”
法正玩味似的看着领头那个华丽的马车。
来的正是以杨修为代表的弘农杨家分支。当然,现在应该成为江东杨家了。
虽说杨修是杨家这分支的代表,但不等于管事的是杨修。
杨修虽说能力不错,但毕竟年龄放在那里,怎么可能成为领头人杨彪不可能干这种蠢事。
杨彪把他派来,一来是为了保护他。二来,也是因为他是袁术的亲侄子。杨修的的母亲是杨彪的正妻,也是袁术的姐姐。
杨彪把杨修推出来只是为了拉近和袁术的关系,当个纽带罢了。
感受到领头马车中不弱的精神力量,法正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低声喃喃道:“终于有个能够被我欺负的了!小师弟,师兄我一定会好好关照你的!”
话音刚落,法正脑海中精神力量涌动,直接轰向马车内。
“砰!”
原本正在思考人生、有些心事重重的杨修只觉得脑子一昏,往后一倒撞到了车厢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