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未知
这时小姐已经进来了,浓妆艳抹,衣着暴露。老吕呆愣愣地坐在那里,眼珠子都绿了。
茂生悄悄带上门走了。
在外面转悠了大约一个小时,茂生回来了。
老吕不在房间。
——奇怪了。他会去哪里?
这时电话又响了起来,一位很温柔的女声问是否需要小姐。茂生一本正经压低声音说:“——请问需要先生吗?”估计小姐从来没有遇上过这种情形,大约停顿了几秒钟后恼怒的说::“要,要你个头呀——神经病!”把电话挂了。
茂生来到大厅里,到处找不见老吕。回到房间后电话又响了。
茂生拿起来说:“你们有完没完?还让人活不活!?”
电话里老吕说话了:“茂生,你下来一下,我在二楼按摩室。”
茂生来到二楼,一个浑身长满肥r的中年女人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地看着老吕。老吕灰溜溜地坐在椅子上,好像犯了什么错误。茂生突然后悔自己跟他开这样的玩笑,有些过头了。如果老吕出事了,回去怎么向厂里交代?
女老板看见茂生,说:“你是他的领导吧?带这种人出来丢人现眼?玩了小姐不给钱,准备耍赖——门都没有!老娘没本事就不在这里开按摩房,今天你不给钱,休想从酒店出去!”
茂生说:“怎么回事?”
老吕说:“我又没动那个小姐,凭什么给钱?”样子很委屈。
女老板说:“你怎么没动?奶都摸了,还说没动!几十岁的人了,亏你说得出口!”
茂生说:“老吕你到底动没动人家小姐?”
老吕说:“我根本没想摸她,是她把我的手放在那里的。我让她走,她不走。接着就要钱。”
“——多少钱?”茂生问。
“五百!”老板娘咬牙切齿地说。
“什么!?——小姐说是二百,怎么又成五百了?”老吕大喊起来。
“我们一直都是五百!从来没二百那个价!”老板娘一脸怒气,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争执了一会,老吕最后还是乖乖把钱给了。
“日他妈!摸了一下就五百!一个月工资没了。这小姐也太黑了!”老吕愤愤不平地说。
“谁让你让她们上来!”茂生这会其实也后悔了。
“回去千万别告诉你嫂子。她知道可就全完了!”老吕沮丧地说。
“明天去派出所告他们!”老吕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歇了吧!上哪告去?凡是弄这事的哪一个和当地公安没关系?”茂生已经开始迷糊了,被老吕一说,睡不着了。
外面的城市灯火辉煌,宛若星辰。城市的街道车水马龙,物欲横流。
第110节
酒店自带早餐。老吕和茂生起来后来到餐厅,那里的人已经很多了,每人拿着个盘子,寻找自己喜欢的美食。老吕没见过这种场面,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看见茂生拿起盘子往里面夹,他也拿着筷子给自己放。茂生夹什么他就夹什么,一样不多一样不少。
吃完后老吕左顾右盼找不到餐巾纸,于是就问服务员:“有卫生巾没有?”服务员眼睛瞪得很大:“——什么?”老吕又重复了一遍:“——卫生巾!”服务员满脸通红地说:“先生,我们这里没有,如果您需要的话我现在去买。”茂生很纳闷,搞不清老吕要卫生巾干什么。老吕忿忿不平地说:“这么高档的饭店,咋连卫生巾都没有!?”茂生还在纳闷,服务员用铮亮的托盘端上来一包“安而乐”,对着老吕毕恭毕敬地说:“先生,这是您要的东西,请拿好。”
餐厅里传来哈哈哈的笑声。
老吕当场就晕了过去!
同老吕一起出差的机会并不多,因为他们两个不能同时走,厂里需留下一个懂生产工艺的才行。但是出去一次就会有很多笑话产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柄。
六十七(4) 令人啼笑皆非的老吕
那次一起出去还是市长的意见,让他们一起去山东接一批大订单。
那是九五年的冬季,央视黄金段位正在热播“喝秦府宴酒,做天下英雄”的广告,小小的秦县酒厂一夜成名,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适逢秦宴酒厂长来榆城交流,在市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当时的明星企业,榆城工艺厂是重点参观的对象。
听说秦宴酒供不应求,缺少包装,紫砂是一种高级保健材料,做酒瓶是上好的选择。在市长的动员下,那位厂长同意跟他们合作。欣喜之余,市上派了一个挂职副市长跟他们同行,一起去山东秦县。同行的除了副市长还有市委办公室的主任,工艺厂去了茂生和老吕。
车子是一辆七成新的斯柯达轿车,车身狭隘,后面坐三个人很挤,那个办公室主任又胖,老吕被挤在中间,很难受。他是个爱抽烟的人,忍不住便要抽一根,被办公室主任训斥了好几回,像个孩子似的灰溜溜的,样子很尴尬。
早晨天不亮就出发了,至中午时大家都饿了,主任让停车吃饭。老吕找了一家小餐馆,每人要了一碗挂面,清汤寡水,大家面面相觑,相顾一笑,无奈地吃了起来。晚上到郑州的时候已是十一点多,大家又饥又累,主任让司机把车停在一家三星级酒店门口,老吕进去一问,一个标准间每晚要二百多元,摇着头走了出来,说太贵,必须重找。副市长生气了,说今晚就住这里,他不想走了。回去单位报不了,市上报!老吕扭头就走,气得副市长和主任自己登记了房子,其余三人在附近的一家黑猫旅社凑合了一夜。
那天晚上司机没休息好,第二天上路后便打瞌睡,车子在收费站差点撞上路桩,令人心惊胆颤。第二天下午他们便进入秦县,一路上想象着酒厂的规模。老吕则在算计着工艺厂的产量如何才能供上他们的需求。厂外排了很长的车队在等待拉酒,生意果然兴旺,他们都很高兴,心想这下不用愁没活干了。酒厂派了三辆豪华车送他们去招待所,分别是加长林肯、卡迪拉克和美国大道旗,榆城副市长的斯柯达寒碜地被搁在那里,满身的灰尘,象叫花子一样丢人现眼。招待筵席豪华丰盛,许多东西他们都没有见过。老吕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敢动筷子。
晚上住在豪华的招待所,老吕感慨万分,说这辈子没白活!
秦县之后他们又来到了潍坊。潍坊与榆城是友好城市,他们受到热烈的欢迎。那晚主任和副市长都喝多了,想让老吕代几杯,老吕坚决不代,说要是我们厂长我没办法,你们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解决。潍坊的干部奇怪地看着老吕,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个副厂长怎么比副市长还牛。那天晚上市长和主任都喝醉了,主任更是现场直播,弄得地毯上到处都是,一片狼藉。
第二天,副市长严厉地批评了老吕,老吕不以为然,我行我素。接下来的事情更让大家尴尬:市长和主任要去威海,老吕要去青岛,谁也不让谁。因为是企业花钱出来,钱在老吕的身上带着,老吕不同意,谁也走不了。
茂生说:“你这人咋能这样?郝书记走的时候怎么给你交代了?我们出来的目的就是陪好领导。”
老吕驴眼圆睁:“企业赚一分钱不容易,他们花起来一点也不心疼。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我自己有主意!”
茂生说:“领导说去哪咱就去那,青岛以后再去也不迟。”
老吕说:“小时候我就想到青岛去,一直没机会。你们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我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这次不去,以后再也去不成了!”态度很坚决,弄得市长和主任都笑了,说老吕真是小孩脾气,说什么就一定是什么,好吧,去青岛。
老吕高兴得一下就崩了起来,挨着给大家发烟。
六十七(5)还是老吕的故事
到青岛后,主任对茂生说你给老吕说一声,看买什么纪念品?茂生知道这些人的规矩,每到一处地方,都要买一些土特产什么的,蹭企业的油水。老吕见说,说没问题没问题,于是就跑到路边的小店里买了几串贝壳项链,每串五角钱!
纪念品拿来了,主任铁青着脸一句话不说。副市长说那些东西你拿回去送人吧,我们不要!老吕很高兴,全装在自己的腰包里了。
青岛结束后主任还想去威海,老吕说没钱了,大家只好匆匆地往回赶。
胶州湾的海风硬硬地吹着,裹着一股浓浓的鱼腥味,呛得人合不拢嘴。公路依山傍海,一路好风景。
车子在经过日照后进入徐州地区,已是正午时分。这时,老吕说快看,只见前面一个农民在快速地跑动着,好像在追赶什么东西。顺着公路往前看,原来路中央有一箱东西,一看就知道是前面车上掉下来的。老吕说一定是什么好东西,也许是一箱香烟。司机于是一踩油门,霎那间便超过了农民,老吕俯身将箱子拣了起来,那个农民不跑了。看时,原来是一箱农药!一车人长叹一声,都很失望。副市长说我们快追,兴许那辆车就在前面。结果刚转过一个弯道,一辆满载农药的货车便被他们追上,老吕把农药递了过去,人家笑了笑,也没说声谢谢,大家于是都很失望,一时无语。
几分钟后,茂生他们的车子越来越慢,最后不得不停了下来。那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们于是推着车子前行。老吕说看来这好人是做不得的,我们刚做了好事,上天却要惩罚我们。副市长说你居心不良,如果那是一箱香烟,你肯定不会追着给人家还。刚才如果让那个农民拣了去,对他可是大有用处的。
老吕无言以对。
那时已是腊月将尽,就到年关了。车子彻底坏死在路边,推也推不动了。大家又渴又饿,主任让老吕到附近村子买点东西,老吕和茂生一块去了。商店里有香肠面包,也有方便面饮料,老吕不同意买,每人只给买一包廉价的饼干,说这些天都花超了,不敢再花钱了。茂生当时就用自己的钱给大家买了面包,并一些火腿肠。老吕说你买的可不能报销。茂生说不要你报销。结果那些饼干谁也没有吃,都留给老吕了。
第111节
后来他们请人把车拖到贾旺,由于缺少配件,一时半会是修不好的。一行人来到徐州火车站,正值春运高峰,车站里人山人海,一些新疆人说他们在那里都等了一个星期了,还没有票。车站有卖高价票的,老吕坚决不同意,气得副市长和办公室主任七窍生烟,一点办法也没有。茂生说你们先自己买吧,回去后再说,大家才最后分了手。
那天他们是从窗子爬进去的,车上的人挤在一起,谁也动不了,茂生只觉得一阵阵恶心,浑身是汗。上车时买的水果副食早就不知挤到哪去了,老吕也不知去向。正喘息不定,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一辆拉白灰的车子与火车相撞,司机被撞得飞出好远,血流如注。幸亏刚刚出站,车速不高,要不就酿成大祸了!
那次出差回来后,老吕的故事在市里被传为美谈,连郝书记都被逗乐了。
六十八(1)集资建房
入冬的时候传来好消息:工艺厂准备集资建房。
老吕住的窑d是免费分配的,许多人都没赶上这趟末班车,以后的住房都要个人出钱的。那时集资建房刚刚开始,许多人抱着观望的态度。效益好的单位说是集资,实际上都是单位在出钱。工艺厂没钱,所有的费用都需要自己贴。
建房地址选在半山上,因为平地上根本没有可供建造的空间。茂生跟随郝书记和老吕察看地址,那里离厂区很近,有一些简易的旧房子,摇摇欲坠的样子让人看着揪心,里面住的都是工艺厂的工人。
事情八字还没一撇,许多人都开始活动了。大家为了分到好楼层不惜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房子问题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
老吕因为已经享受了福利住房,要集资必须把窑d空出来。那孔窑d虽然一年四季见不上阳光,地上潮湿得能铲起水,但是住在里面没任何费用,时间长了也有感情了,老吕于是主动放弃了集资名额。茂生是技术厂长,工龄也好几年了,又是双职工,因此条件十分有利。
张工按工龄和资格都够了,就住在山上那一片破房里。儿子女儿都大了,一家人还挤在一起,不足十平方的小屋里支了三张床——一张双人床,一个上下铺的架子床。晚上睡觉中间用帘子拉住,谁有个啥动静一家人都知道,放个p大家都能听见。
茂生刚来的时候住在张工办公室,那时候张工的儿子还小,有一次他很认真地问:“为什么我爸爸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拍我妈妈的p股?我妈妈哎呀哎呀地不让拍,可是我爸爸还要拍!”“爸爸牛牛上长胡子了,妈妈那里也长着胡子……”茂生说大人的事情你不要乱讲,讲出去大家会笑话的。小孩就不说了。
按说上次分窑的时候就应该给张工了,本来窑d就紧张,他连争取都没有,气得婆姨直骂他,张工一笑了之。不料这次集资他又主动放弃了,大家都感到很惋惜。茂生问他为什么不集资?张工哈哈大笑:“广厦千间,夜卧不过八尺;良田万倾,日食不过
房事 第 25 部分
,大家都感到很惋惜。茂生问他为什么不集资?张工哈哈大笑:“广厦千间,夜卧不过八尺;良田万倾,日食不过三餐。钱财房屋乃身外之物,我住在这里感觉很好,晚上睡得一点也不比那些别墅里的人差——房子再多也只能占一张床!哈哈哈。”张工笑得开心,婆姨却不开心。婆姨看着茂生不满地说:“你听他在胡说!集资房要钱呢,供两个孩子上学,家里一分钱存款没有,拿啥要?!”张工便显得有些尴尬,点点头说:“还是老婆了解我!没有钱就不要了,哈哈。”
张工的女儿不答应了。
女儿已经上初中了,长得跟母亲一般高。她嘴噘得很高,说:“——别人家都住平房和楼房,就我们家住这种破地方!我们同学要来家里我都不好意思哩!爸爸你还觉得住在这里好哩!”
儿子也蛮有意见:“爸爸,你就不能想想办法借点钱集资?我们都大了,总不能一辈子住这样的房子吧?”
张工听后没有笑,把脸板了起来。茂生第一次见他虎着脸严肃起来。张工说:“我能给你们提供这样的住宿已经很不错了。你没看见现在有许多人连这样的房子都没有吗?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然后参加工作,自己赚钱买房子。别指靠父母给你们弄地方!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我们老了也不要你们管!”
两个孩子低下了头,不说话了。
茂生东拼西凑交了一万元钱,两人便翘首以待,每天下班后都要去那里看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有动静,茂生问老吕,老吕说手续没办下来,不能开工。又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动静,大家都坐不住了,纷纷询问怎么回事?接着在准备盖楼的地方就圈起了一堵墙——原来地方是革命纪念馆的,人家不让在那里修,把工艺厂告到市上,工艺厂不占理,革命纪念馆于是就在那里圈起了围墙。
厂里退了一部分人的钱,郝书记说不让在这里修就换别的地方,楼是一定要修起来的。一些人于是就抱着幻想,希望楼早点修起来。
茂生没有去退钱。
六十八(2)孩子的烦恼
没房子是许多人的问题,大家习以为常。工艺厂这种情况,猪不嫌乌鸦黑——谁也不会笑谁。可是没有孩子就不正常了。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经常问起,后来人们就懒得再问了,投过一丝不解甚至是怜悯的目光。
在工房里,女工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你的孩子生病了,愁死人了!她的孩子不好好吃饭,没办法管;张的儿子很调皮,把父亲买的玩具弄坏了;李的女儿很聪明,学会了不少新儿歌……
大家说到动情处便哈哈大笑,笑得肆无忌惮。秀兰默默地听着,一句话也不c入。于是便会有人给大家使眼色,大家偷偷地看着秀兰,工房里霎时就静了下来。
这后来,他们两个人已经和好。虽然没了婆婆的唠叨,秀兰还是觉得很郁闷。看着人家儿女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两个人回到家里冷冷静静,茂生也因此常常叹息。
一些人于是劝他们先抱养一个小孩。许多不育夫妇婚后多年无子,抱养别人的孩子后就怀上了。茂生觉得很麻烦,自己生的没办法,抱养别人的长大后还是别人的,j孵鸭子枉c心。
秀兰不这样认为。抚养孩子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孩子抚养一段时间就会有感情,长大后他有心对你好也行,没心也无所谓。许多亲生的也不管父母,想那么多干啥?
茂生有一些犹豫。这时秀兰的弟弟带媳妇来这里躲计划生育,两家人住在那孔窄小的窑d里很热闹。晚上没事的时候大家一块聊聊天,打打牌,很长时间没这样悠闲过了。因为是娘家来人,秀兰每天都很高兴,茂生也尽最大的可能让大家吃好,玩好。周末的时候抽时间带他们去旅游景点,两个月下来,都快成一家人了。
媳妇快生的时候在对面的沟里租了一间房子,最后还是生了个女孩,就给他们留下了。茂生不要,兄弟媳妇说我们回去先应付上面的人,回头就来带孩子,结果一去几个月,秀兰只好请假在家照看孩子。后来媳妇和娘家人上来带孩子回去,秀兰对孩子已经有了感情,孩子哭哭啼啼不认她妈,秀兰也落泪了。奈何兄弟媳妇已经做了手术,孩子肯定是要带回去的。
孩子离开后屋里显得更孤清了,秀兰也没心思上班,整天恍恍惚惚的,看来没孩子真的不行了。
主意拿定后,他们便去医院找人。医院里的弃婴很多,大多是女孩。
茂生有个同学在那里上班,于是给他找了一个。孩子的父母来自农村,已经是第三胎了,因为是女孩,所以就不要了。
第112节
对方提出要一千元钱,茂生毫不犹豫就给了。十月怀胎不容易啊,一千元不多的。医院的同学嫌他给的太多,说现在的女婴到处都是,有些人白给还没人要呢,你倒大方!小心以后人家缠你,那可是没完没了的。孩子的父母样子很猥琐,茂生心里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不想要了。孩子父母见他犹豫,悄悄溜走了。孩子在茂生的怀里大哭起来,眼睛紧闭,粉红色的小脸涨得通红,样子丑极了。
小心翼翼地抱着她回到家中,秀兰高兴得不得了,马上给孩子冲了一壶奶,抱在怀里嗷嗷地哄。孩子吃饱后就睡着了,秀兰坐在跟前左看右看,琢磨着给她起个什么名字。
六十八(3) 作母亲的滋味
做母亲的滋味让秀兰好像年轻了许多,每天忙出忙里,显得精神焕发。看见厂里的同事,别人还没开口她就开始说孩子的事情。茂生说你以前最讨厌别人提孩子,现在每天把孩子挂在嘴上,离了她一会都不行了。
秀兰白了他一眼说:“以前咱们没孩子,拿什么对人说?人前处处都觉得比别人矮半头。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宝宝,出去的时候感觉扬眉吐气多了——你瞧,小家伙笑了,呵呵,她会笑了!——贝贝来看,这是你爸爸,叫爸爸,啊?”秀兰在孩子的脸上亲呀亲的,亲不够。
茂生说:“看把你美得,如果是我们自己生的孩子,还不知道你要怎样哩!”
秀兰说:“她就是我们的孩子呀?跟亲生的有什么区别?”
茂生说:“没区别没区别。”嘴上这样讲,心里感觉还是不是滋味。
毕竟,那不是他们的爱情结晶呀!
有了孩子后秀兰终于肯回家了。三年了,第一次回家。
婆婆热情地问长问短,秀兰显得很不耐烦,爱理不理的样子。婆婆要抱孩子,秀兰不让,怕她把孩子弄哭了。茂生说咱妈生了十几个孩子了,比你懂得多。秀兰脸色马上就沉了下来:“懂得多有什么用?懂得多就知道害人!”茂生说:“你怎么能这样说话?!”秀兰说:“怎么了?光景过成这个样子,还有嘴说人了?这个家我受够了,不想再看谁的眉高眼低!”说完便抱着孩子去了娘家,在兄弟家里住了下来。
婆婆对抱养这个孩子是颇有意见的。茂华、茂云都几个娃,要抱也不能抱别人的孩子呀!私下里她甚至跟茂强商量,把茂强的儿子给茂生,让茂强再生一个。茂强考虑再三,最后都同意了。儿子两岁了,都会跑了,茂强也开始喜欢儿子了。喜欢归喜欢,给哥哥两口子都愿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跟着他大爸肯定比跟着他们有出息。茂生抱养这个孩子跟谁也没商量,以前工艺厂也有人想把孩子给他们,一来秀兰贤惠,二来茂生脾气好,他们不会生育,孩子到家后肯定会跟亲生一样对待的。然而秀兰不同意。她不想要亲戚或同事的孩子,整天跟亲生父母粘在一起,怎么会对他们产生感情?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开始走路,摇摇摆摆地不知跌了多少跤,秀兰心疼得没办法。茂生说你就放手让她走吧,不跌跤是长不大的。孩子依着墙,一不留神就爬到房东屋里去了。房东屋里的台阶很高,有一次她就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把头也磕破了。最令人难堪的是房东的儿子不喜欢小孩,看见贝贝就骂,让她滚出去,秀兰眼泪汪汪地把孩子拴在屋里,不让她出去。
转眼两年过去,贝贝已经会说很多话,看见人就叫叔叔阿姨,每天活蹦乱跳,爸爸妈妈地叫个不停,长得也可爱起来。茂生每天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抱孩子。有时她睡着了,就悄悄地在脸上亲,结果把孩子弄醒了,哇哇一阵大哭。秀兰于是就埋怨他,说归说,心里是高兴的。他们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去上城,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两人心里很惬意。逛上一天回来就给孩子买一堆衣服和玩具,孩子在茂生的怀里早就睡着了。
有一天晚上孩子发高烧,秀兰吓得哭了起来,茂生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在急症室护士给孩子扎针,扎了几次都没扎进去,孩子哭得满头大汗,茂生心疼得鼻子都酸了,秀兰眼泪汪汪地要医生轻点,护士不耐烦地看着他们,说你们心疼孩子,我还不愿意给她扎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