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我乃路易十四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九鱼

    亚瑟王对于梅林的厌弃完全在情理之中,虽然他从未表露过,不过诺森柏兰的王女薇薇安又如何会让梅林为之神魂颠倒,让他惟命是从,最后一举将他囚禁在岩石里,这个谁也说不清,而亚瑟王之后又默许教会对巫师们展开大规模的打击又是一个谜?至于宫廷开始驱逐巫师究竟是在这之前,还是在这之后,更是无解。

    现在表世界的君王们乐意豢养与驱使巫师,也是因为里世界正在日益衰弱,原先迁徙到里世界的家族又开始谋划着回到表世界——曼奇尼家族可不是唯一向外界伸出触须的家族,而罗马教会在不断地宣扬自己的无上崇高之位的时候,也正在逐步放开对宗教裁判所的桎梏,至少在几百年前,裁判所要继续为新教服务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儿——那么教会为什么又突然变得和善起来的呢?还不是因为他们意识到,里世界的修士与其后裔们没有了表世界的支持,就无法继续对抗巫师与黑暗生物们,既然能够掌握得住他们,他们也不吝于在一些地方稍稍松开锁链。

    所以说,如果费利佩对主教先生坦白,他要对安茹公爵使用一些下作的手段,尤其是与巫术有关的手段,主教先生是绝对不会允许的,但主教先生问起的时候,他只是笑吟吟地说,安茹公爵,王弟殿下已经对他有了十二万分的好感,他们之间的感情或许会比朋友更深厚一些,到那时,他再请求王弟为他在国王面前美言几句,一个公爵的爵位唾手可得。

    主教先生对此没有任何怀疑,玛利当时只是在狼人突袭车队,无可奈何的时候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就让她的父亲和叔叔亲自来责备了她一番,费利佩比玛利大上好几岁,他应该更懂得家族的趋向,应该不会做出那样愚蠢的行为。

    ……

    但他做了。

    想到这里主教先生就不由得头痛欲裂,在见到曼奇尼家长和他的兄弟时更是没了好声气,奇妙的是他们都在为对方的不尽责而生气——曼奇尼的家长不敢去诘问国王,被主教先生反唇相讥了一番后更是颜面扫地,他们气势汹汹地跑到卢浮宫去责问玛利的时候,却根本无法靠近——他们上一次来责问玛利的时候,国王还在流亡,宗教裁判所的大审判长以拉略还在待价而沽,凡尔赛的狩猎行宫简直就是一个漏斗,别说巫师,就算是一个平民也能大摇大摆地走进来。

    现在国王身边一直有着裁判所的修士随行,在费利佩事件之后,国王就让玛利.曼奇尼搬迁到与自己邻近的房间居住,这个举动引起了许多流言蜚语,不过现在国王也顾不得了,据玛利说,费利佩是她父亲最宠爱的孩子,很难说她父亲会做出什么来——也许他不敢对国王怎么样,但除了玛利,他还有很多个女儿。

    主教先生在听到这些流言的时候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之所以纵容费利佩也是因为路易始终没有表现出一个十六岁男孩应有的对女性的爱慕,他担心……是的,对另外一个性别也是如此,他的身边更多的是他的仆从,他的元帅和他的大臣,这点实在令人忧心,相对的,王弟费利佩也已经到了可以成婚的年纪,主教先生不想看着王弟先于国王有孩子——即便是私生子女,所以他……他只是想稍微拖延一下王弟的“真成年”年龄。

    虽然说,王弟或许真有可能产生了某种不好的偏好,但没关系,贵人中也不是没有这种情况,他们还是会有一桩称心如意的婚事,有妻子,有继承人,这虽然不能公开,但也不会变成令人不安的把柄。

    但他能这样对国王,对王太后说吗?

    不能。

    ——————

    最后还是国王请了主教先生到自己的书房里去,他们在只有两人的情况下只谈了十来分钟,就决定了对曼奇尼家族的赔偿。

    玛利的姐姐,曼奇尼的长女,劳拉.曼奇尼正在与摩德纳公爵商议婚事,国王将会派遣使者祝贺并送上价值十万里弗尔的礼物,而孔蒂亲王与此女的婚事也已经基本商定,国王一样会送上价值十万里弗尔的礼物,并将枫丹白露宫借给他们,好让他们有个体面的地方缔结婚约与完成仪式。

    “还有玛利.曼奇尼……”主教先生说:“他们一样希望她能有一门显赫的亲事。”

    这次国王没有回答他。




第八十三章 克里斯蒂娜夫人忧心忡忡
    正如之前所说,个人的情感永远要为国家大事让步,虽然安茹公爵菲利普还是郁郁寡欢,玛利.曼奇尼心事重重,国王也只能先给前者一个一同去凡尔赛游猎的允诺,再给后者一个被允许随时出入国王书房的许可,然后继续为了法兰西而忙碌不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大概就是马扎然主教提到过的,有心让克里斯蒂娜.亚历山德拉夫人被推举为那不勒斯女王的谋划。

    这里首先要提一下那不勒斯的历史,那不勒斯是一片位于南意大利的地区与西西里岛的结合体,被拜占庭人,伦巴第人与突厥人们共同占有,后来诺曼人把他们都赶了出去,将其划分为一个国家,就是那不勒斯,但它始终没能得到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承认,数十年后,这个地区又被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夺得了所有权,但在1266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弟弟,安茹的查理应教皇的请求获得了这个国家——当然,那个时候的克雷芒四世正是一个法国籍教皇,这个请求大家都很清楚来自于哪里——当时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最后一人,小康拉丁毅然举兵对抗查理,结果兵败被擒,然后在教皇的默许与人们的哗然中,查理毫不犹豫砍了小康拉丁的头,让这个家族就此绝嗣,也消弭了他们可能带来的最后一点麻烦。

    在这之后,查理将都城从西西里移动到那不勒斯,展露出他的勃勃野心,但就像是每一个统治者,他对那不勒斯的人民并不友好,横征暴敛,肆意妄为,引发了著名的西西里晚祷暴动事件,西西里就此从那不勒斯分裂,成为西班牙阿拉贡王室的囊中之物——十四世纪初,那不勒斯曾经短暂地繁荣过一段时间,但从十四世纪后期到十五世纪初,安茹王室内战不休,结果西班牙的阿方索五世成了鹬蚌相争中的渔翁,他在1443年使用了两西西里的称号,同时指向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在1495年的时候,它又被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夺回,可短短十年不到,西班牙又取得了这两地的统治权,之后西班牙也一样没有一丝怜惜地对其敲骨吸髓,引发了马萨尼爱罗事件——就在不久之前,也就是47年的7月。

    那时候若不是法国也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马扎然主教倒真是有心插手,现在也一样,那不勒斯人对西班牙人充满了愤怒和怨恨,只要稍加挑拨,西西里晚祷与马萨尼爱罗事件想要重演不是什么难事,然后他们就可以推出前瑞典女王,在贵族中,克里斯蒂娜的名声并不坏,因为她一直热衷于册封贵族,以此来稳固自己的统治,但商人与官员们不喜欢她,或许还有平民,也许是因为她在作为女王时奢靡太过——她确实很爱挥霍,不过当时每一位君王都是如此。

    她要成为那不勒斯的掌控者很简单,法国的支持,罗马教会的认可,向那不勒斯人承诺绝不肆意征税,或许还要结婚生子,这几件事情都不难,问题在于法国国王和主教先生的态度,她在卢浮宫有一个自己的房间,但她更多的留在王太后身边,以此取得王太后的欢心,她也有意逢迎国王,她没有送给国王昂贵的礼物,而是送给了他一个人——勒内.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作为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深受前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宠爱,但罗马教会却很讨厌他,因为他虽然一直坚称自己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始终在宣扬秘密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信仰,法国的数学家,国王的老师之一,布莱士.帕斯卡就指责过这个老头儿,说他的哲学中没有上帝,他也不需要上帝,但天啊,他是在不该说这样的话,因为他这么一提就让路易有了兴趣,他让马扎然主教给他找来了笛卡尔的书,其中《几何学》与《屈光学》以及《气象学》就放在了国王的书架上,克里斯蒂娜夫人看到了,就对国王说,她很愿意让笛卡尔先生来法国,因为他是难得的一个又诙谐,又渊博,又有趣的学者——国王听了,就让她写信给笛卡尔先生,并让可信的两个人作为使者去迎接这位老人。

    笛卡尔是1596年生人,他在博得了瑞典女王的赏识后,就决定移居瑞典,哪怕女王陛下提醒他瑞典天气寒冷,并不适合一个老人也是如此,但在数年前,他还是生了一场重病,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回到了荷兰,只是因为教会对他的敌视,他过得也不是那么开心——有了法国国王的邀请,他自然欣然从命,往巴黎而来,达达尼昂伯爵给他在卢浮宫外找了一处住所,国王给了他一笔钱安置——他没有妻儿,所以他一下就变得异常阔绰,更别说有国王的青睐,他马上就成了各个聚会的座上宾,有仆人服侍,有精美的食物和暖和的衣物,笛卡尔先生的身体很快就好转了,虽然还比不上年轻人,但也能够骑马和打网球,不过多数时间,他还是宁愿躺在那张舒适的大床上,任凭思想到处驰骋。

    这份礼物很得国王喜欢,国王由此和她长谈了几次,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路易觉得,克里斯蒂娜夫人在作为一个君王方面,堪称心有余而力不足,她的情绪过于丰富,思想过于复杂,很容易被自己的个人感情驱动,她的性格也过于偏执,这些对一个贵女来说只是一些细小的瑕疵,但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些弱点将会被她的敌人无限地放大。

    他和马扎然主教说了,然后主教先生理所当然地说:“正是因为她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才需要她成为那不勒斯的女王啊。”

    这句话让路易也不禁哑然失笑,是的,他们的初衷可不是为那不勒斯寻找一个真正的,有权威与能力的君主,而是要在法国与西班牙之间架起一道坚实的壁垒。

    ——————

    但他们最不想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就在克里斯蒂娜即将动身前往佩萨罗,在那里等待那不勒斯与法国人谈判的最后结果时,一队来自于西班牙的使者突然出现在了巴黎,他们的到来让马扎然主教立刻中止了计划,并且有夭折的可能。

    克里斯蒂娜对此当然愤懑不已,是谁泄露了这个秘密?她来到巴黎,名义上时为了请法国国王就她的年金事宜与她的表兄,现在的瑞典国王斡旋,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少之又少,几乎屈指可数。

    “我要找出那个人来。”她这么对国王说,然后以朝圣的名义,往阿维农去了。



第八十四章 笛卡尔先生忧心忡忡(上)
    路易以为克里斯蒂娜.亚历山德拉夫人不管怎么说,也曾身为一国之主,但他还是低估了这位夫人的执拗与暴戾,就在他与主教先生正在忙于对付西班牙人的时候,从阿维农返回到枫丹白露的克里斯蒂娜夫人做了一件令人惊骇万分的事情——她处死了她的骑士统领以及爱人蒙纳尔德西。

    虽然国王与主教都知道,这位骑士统领先生只怕就是出卖了前瑞典女王的叛徒,但这位女士显然做错了——首先,因为她已经不再是瑞典国王了,她现在只是一个拥有领地的贵夫人罢了,更别说她现在身在法国,哪怕蒙纳尔德西做出了再大逆不道的事情,她也应该将之付之于法律的绳索,而不是自行处置;其次,她就算做了,也不该承认这件事情由她主导,她完全可以将此事推到那些被雇佣的官员身上,但她拒绝了,她承认就是她策划了这个事件;最后,克里斯蒂娜夫人迄今为止依然是个未婚女性——虽然此时的欧罗巴对婚后的男性与女性十分宽容,但对于还未涉足婚姻的少女们却堪称严苛,尤其是那些有身份的贵女,就像路易屡次拒绝玛利,也正是因为她需要一个洁白无瑕的好名声才能有一门好婚事——当然,对于克里斯蒂娜夫人,几乎没人能够公开地指责她,但她处死蒙纳尔德西的行为可不像是一个国王处死叛逆那样光明磊落,反而带上了拂之不去的粉色阴影,当人们提起她的时候会说“就是那个杀死了自己爱人的女人”,这让马扎然主教在那不勒斯为她宣扬的好名声一下子都落了空,只怕没人会相信一个不但在婚前失了贞节,又残杀了枕边人的年轻女性能够宽仁地对待与她之前毫无干系的臣民——事实上,她的残酷与耻辱已经将她彻底地推离开了王位,无论是瑞典还是那不勒斯的。

    马扎然主教也是十分生气,他甚至与国王商议,是否应该予以惩处——已经有大臣在建议这么做了,毕竟在任何一个法治的国家都不应该出现这样草菅人命的行为,若是在英格兰,这位夫人即便不会被斩首,也会被勒令进入修道院,用余生来为自己的莽撞行为忏悔。

    路易还没做出决定,一个人就来向他为克里斯蒂娜夫人求情了,这个人也没让国王感到意外,因为他正是勒内.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自从来到法国,精神与身体就好了很多,几乎看不出数年前差点因为贫弱死去的模样——笛卡尔在遇到克里斯蒂娜的时候,他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但他也不是一直如此的,笛卡尔出身于一个法国的低等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法官,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法官,所以他在大学里学习的课程是法律与医学,但他在数学方面也有着惊人的天赋——问题就出在这儿,一方面,笛卡尔确实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因为他的大学就是隶属于耶稣会的,但另一方面,对数学的痴迷与掌握,让他有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也就是,他想要用数学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真的这么去做了,然后他初步得出的结论是:魔鬼是不存在的!具体步骤大概就是——人类不完美→但上帝必然是完美的→上帝创造世界→对于世界来说,魔鬼是邪恶的→所以完美的上帝绝对不会创造出魔鬼来……

    想也知道,这种理论立即激怒了教士与主教们,他被质疑,被苛责,几乎被绝罚,他能够安然无恙还要感谢教会的日益衰弱与裁判所的轻视——但也因为被教士们厌恶,所以他虽然才识出众,却一直未能得到贵人们的青睐,所以他的《哲学原理》在被女王看到之前,这位学者已经快要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了,也难怪一听说瑞典女王对他颇感兴趣,他就立刻收拾行囊跑到斯德哥尔摩去了。

    不幸的是,他的思想能够适应斯德哥尔摩,身体却不行,尤其是因为女王国事繁忙,他的课程被安排到了每天早上五点,可以想象,这么个老人,气喘吁吁地每天三四点就要从床上爬起来,整理衣装,收拾课案,早餐只能草草了事甚至不用,赶到三皇冠宫殿里去苦苦等待女王陛下——女王的时间总是不固定的,有时候是为了公事,有时候是为了私事。

    这样下来,没几个月笛卡尔就病倒了,他不得不回到荷兰休养,但他对于女王陛下还是怀抱着几分感激的,毕竟克里斯蒂娜是第一个愿意正视他的贵人,他也从她那里获得了可观的酬劳——只是没想到,就在他初初痊愈,要回到瑞典去的时候,女王退位了,这对于笛卡尔不谙为晴天霹雳,而且克里斯蒂娜之后又离开了瑞典,往罗马和法国去了,他失望地以为自己就要继续沉寂下去了(当时他的多本书都被教会列为了**),谁知道克里斯蒂娜又把他引荐给了法国的国王呢?

    要说,笛卡尔更喜欢法国,法国是他的故乡,路易是他的国王,而且他年轻,通达,聪慧,又是毋庸置疑的正统,他对笛卡尔也很尊敬,笛卡尔在他这里拿到了每年三千个里弗尔的年金,还有一幢距离卢浮宫不远的住宅,对这位年长的学者来说这些已经相当令他满足了——毕竟他最喜欢的也只是躺在一张舒适的大床上阅读与思考,当他听说了克里斯蒂娜夫人的事情后,也考虑了一段时间——因为他不知道擅自去为夫人求情会不会招来国王的恶感,会不会让他失去国王的眷宠,他年纪大了,实在是经不起又一次颠沛流离,但最后他还是决定要去尝试一次,只一次,他对自己说,他不是马扎然主教,和国王可没那么大的情分。

    在邦唐转来笛卡尔的觐见请求时,路易并不如人们以为的那样不快,克里斯蒂娜夫人的妄为确实给他们增添了不少麻烦,但路易是个温和的人,也不会高兴看到身边的人薄情寡义,勒内.笛卡尔曾经在贫寒的时候受到克里斯蒂娜的恩惠,又是克里斯蒂娜将他引荐给路易,若此时他也和其他人那样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对克里斯蒂娜夫人不闻不问,国王倒真要厌弃这个人了。

    勒内.笛卡尔今天装扮得格外肃穆,他向国王摘下帽子的时候,鞠躬鞠得格外深而迅猛,就连稀疏的白发都在空中激烈的舞动着,邦唐都忍不住上前扶了一把,免得这位有些时候并不怎么擅长谄媚讨好的学者先生直接跌倒在地上——他向邦唐道了谢,然后又向国王微微弓身……

    看到他这个样子,路易想起了他在刚到卢浮宫的时候,宫廷中流传的一个绯闻——就是这位笛卡尔先生与前瑞典女王的,据说笛卡尔先生也曾是这位女王的裙下之臣,当然,这纯属谣言,也许就是为了诋毁克里斯蒂娜夫人,因为笛卡尔先生与克里斯蒂娜相差整整三十二岁,他们初遇的时候,克里斯蒂娜女王二十六岁,笛卡尔先生已经五十八岁,克里斯蒂娜还是一位未婚的年轻女性,而笛卡尔先生已是垂垂老矣,还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好先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女王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女王确实欣赏他的才能,但也只是才能而已,而且比起数学,她对笛卡尔的哲学理念感兴趣,所以罗马教会真不该对笛卡尔如此薄情,毕竟谁也不知道克里斯蒂娜从新教倾斜向天主教,有没有笛卡尔的影响。



第八十五章 笛卡尔先生忧心忡忡(下)(三江推荐加更)
    至于国王为什么会这样想,是因为从勒内.笛卡尔先生的嘴里,他能够完全复原这个恶劣事件的整个面目,可能要比那位等候着听取叛徒临终祈祷的乐贝尔神父还要多。

    勒内笛卡尔先生的叙述被一位守候在门外,听力敏锐的侍从尽数记下,在他不再担任这个荣幸的职位,回到他的故乡里尔之后,他在回忆录里提起了此事,因为描写的异常详细还一度被认为是有意杜撰,直到克里斯蒂娜.亚历山德拉夫人的忏悔录重现于世,人们相互比照,才发现这两者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笛卡尔先生的叙述,因为他确实怜悯着这个显赫而又悲哀的学生,在一些措辞上有所偏向。

    济安.里纳尔多.蒙纳尔德西侯爵,不必多说,自然是个不容置疑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情和善,善于诗歌与决斗,被许多贵女倾慕,有人说,他身上唯一的缺点就是他做了克里斯蒂娜夫人的情人,这点实在是太糟糕了,因为这位前女王身上背负着很多罪名,像是贪婪、虚荣、喜好挥霍就不去说她了——这是事实,前瑞典女王曾经在即位以来的十年间册封了十七个伯爵、四十六个男爵和四百多个低级贵族,并卖掉或抵押了价值一百二十万瑞典银币的财产来缴付他们的俸禄——在退位后她依然纵情享乐,在音乐与艺术上抛费了几乎所有的收入,她来到巴黎,名义上是请求法国国王作为中间人,向瑞典国王追讨她的领地收入,也并不全都是为了掩饰。
1...3839404142...1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