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极品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壮乡小仨
对于萧风投资‘镜湖牧场’,老太爷一直都没有太多的表示,毕竟家里的事务已经全部交给萧风处理了。不过,自从镜湖牧场开工以来,也就开垦了5000英亩的草场,连一头牛都没有买回来,这让老太爷有些奇怪。
他也没有想到,萧风一下子买入12000头种牛,这种大手笔让老太爷也是觉得有些惊人。
“孩子大了,有主见是好事!”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看着满地乱跑的牛群,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除了在帮忙的村民之外,像老太爷这样年纪的老人也是三三两两地站在附近,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自从萧风把‘萧家农场’第一年的承包费交给村委会,并且做出了向60岁以上老人支付养老费之后,银杏村的老人们生活就过得越来越好了。
随着游客不断涌入,村民们的收入在增加,老人们再也不需要帮家里干活,每天在老年活动中心打打牌,在村里溜溜弯,聊聊天,日子挺滋润的。
今天,镜湖牧场的种牛运回了银杏村,老人们自然要出来看看热闹了!
…… ……
“张老师,你看那边!我们过去采访一下?”结束了一个片段的拍摄之后,刘小柔指了指那群老人说道。
虽说刘小柔和张远私人关系挺好,不过在这种工作场合,刘小柔合适拎得清,不会公私混淆。
刚才在拍摄的时候,刘小柔就注意到了这群穿着相当整洁干净的老人,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素材。
在刘小柔的印象中,滇西北地区应该算是一个贫困山区,但是这里不仅仅出现了一家财大气粗的牧场,而且这里的村民穿着得体、面色红润,这多少颠覆了刘小柔的一些观念。
“这倒也是不错的想法!”张远托着下巴想了一下,点头同意了。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银杏村的老人们自然把村子里最近半年多所发生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地在镜头面前说了出来。
镜湖景区的建设、游客的涌入、萧家农场的规模、镜湖牧场的发展、养老金的发放等等,给刘小柔和张远上了一课。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简直就是农村翻身致富的一个缩影,颇有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因素。
作为新闻人,张远的政治嗅觉自然是相当敏锐,知道这种西部农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的题材最是受到电视台以及更高层领导的青睐。
张远和刘小柔相对一看,发现了对方眼中的精光,意识到这一次撞大运了!
仅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杏村发展旅游业、高新农业和无污染牧场,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又将会是一个主旋律新闻题材的一个重要元素。
当即之下,张远决定把摄制组放在银杏村三天时间,深入采访,了解银杏村的发展状况,做出一个专题!以银杏村的情况,做出一个符合当今舆论要求的主旋律报道,应该不成问题。
不得不说,张远是一个很有敏锐性的媒体人,他的决定让他受到了台里领导的欣赏,而刘小柔也由此脱颖而出,成为了央视新闻频道的正式记者,并且还拥有了不错的上镜率。
…… ……
不提张远、刘小柔这些媒体记者的拍摄、采访,随着‘镜湖牧场’工作人员和村民的熟练度增加,卸货、驱赶牛群的速度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种牛被赶到了牧场。
对于已经在狭窄、颠簸的挂车上呆了将近90个小时的种牛来说,当它们来到镜湖牧场一望无际的草场时,内心的感动自不待言!
牛群们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在草地上奔跑,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这几天时间里积攒的疲惫一扫而空!
尽情奔跑之后,牛群们终于可以安静地低下头,吃一口汁多肥美的牧草,喝上一口清甜可口的山泉水。
这时候,这些种牛才发现,和镜湖牧场的牧草和山泉水相比,自己以前吃过的草料和清水简直就是一坨牛粪!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这些牛立刻喜欢上了在这片蓝天白云下的牧场,对它们来说,有好草、好水,就是‘牛生’最大的享受!
.全部章节





极品地主 【046章 】 后续事宜
. .
ps:
ps: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
当萧风跟着最后一辆挂车赶回银杏村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卸货过程整整持续了7个小时,才宣告结束!
12000头牛,可不是1200头,更不是120头,从400辆挂车上放下,又要驱赶到5公里之外的镜湖牧场,其难度可想而知。.
若不是银杏村上下全体出动,再加上大姐夫杨红星、二姐夫范中兴、三姐夫李卫国等姻亲发动了他们家族的人手,短短七个小时,还真的不一定能够把所有的牛群都赶到牧场。
萧风代表‘镜湖牧场’向到场帮忙的乡亲们道谢之后,也顾不上太多,和马万里又赶往牧场,把种牛安顿在牛舍里。
按理说,萧家应该准备晚餐款待乡亲们,只不过今天实在是忙不赢了,萧风决定在第二天在老宅大摆流水宴,请村民、亲戚们大吃一顿。
现在的‘镜湖牧场’还没有建设围栏,整个山谷就和碧罗雪山的余脉相连,山谷里时常还会出现独狼、云豹等猎食动物,萧风可不放心把这些宝贵的种牛放在山谷中过夜。
在过去的这个冬天,镜湖牧场在马万里的带领下,已经建设了大量的牛舍,足以容纳两万头以上的牲畜,安置这一万多头牛,自然不在话下。
现在,‘镜湖牧场’的员工总数已经达到了300人,再加上萧家上下几十口人,终于在天黑之前把所有的种牛赶入了牛舍。
“累死我了!”萧强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大喘一口气。
这也难怪,萧强这一次跟着车队从北平一路赶回银杏村,平时车队休整的时候还要给种牛们添加草料和清水,吃饭都是在车上进行,正儿八经的一餐饭都没有吃过。
“终于搞定了!”萧大志更是不堪,躺在草地上不想动弹了。
在他们的周围,包括萧晋昊等人都是不顾形象地坐着或者趴着。似乎想要把这些天积累的疲惫全部清除干净。
虽然100个小时看似简短,但是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清楚,这3600公里的途中,究竟有多么辛苦?
每天要往300辆挂车上添加两次草料,需要萧强等人用人力完成,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若不是萧强等人长年干农活没体力不错,还真的有点吃不消。
你不看萧涛这个平时养尊处优的家伙,已经累得瘫在地上了!
“辛苦大家了!”萧风站在人群中拍拍手,提醒大家的注意,接着说道:“明天我和三爷一起下厨。整治流水席犒赏大家!”
萧风的话音一落。在场的所有人顿时发出欢呼声!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吃过萧晋昊执掌的流水席。知道这可是难得的上等宴席,辛苦干活,除了拿到薪酬之外,不就是为了这张嘴吗?
看到大家的情绪还不错。萧风也不太管那么多,收拾一番就和萧强等人回到了老宅。
顾不上吃饭,一般人一个二个都抢着冲进了浴室,好好洗个热水澡,把这几天的汗臭味、疲惫全都洗干净,连续四个晚上没有洗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 ……
就在萧家上下以及‘镜湖牧场’的员工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张远率领的摄制组正在房间里对今天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挑选。通过银杏村的宽带网络发回北平。
当然了,发回台里的资料更多的是关于运输车队的状况,银杏村的采访细节将会在完善各种细节,编辑成一个专题之后才会正式亮相。
在张远看来,银杏村的各方面非常符合目前国家所倡导‘建设新农村’、‘科学发展观’等主旋律相当契合。只要深入发掘其中的各种细节,制成一个让领导喜闻乐见的主题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因此,在‘镜湖牧场’转移牛群的行动结束之后,张远的摄制组非但没有离开,反而在村子里住了下来!
把素材传回台里,回到房间的刘小柔洗完澡后躺在床上,还是觉得这几天的经历恍然如梦。
自己只不过是跟着摄制组到详细采访一个矿难事故,却在路上碰见了‘镜湖牧场’的车队,一路跟随两千公里,来到了滇西北。而让刘小柔更感到惊讶的是,原本以为贫穷落后的山区之中,却隐藏了一个堪称富裕的村落。
眼前装修精美的标准间,还有刚才速度极快宽带,都让刘小柔产生了这是在北平高档酒店的错觉。
虽然刘小柔还不太清楚银杏村太多的情况,但是从目前她的所见所闻,银杏村是一个型的滇西-山区农村。在这里,或许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需要人们去发现。
萧风自然不知道,在距离他不足三百米的一家农家客栈中,一群记者正在琢磨着把银杏村的底子翻出来,放到电视台上让人观摩。
已经在外面奔波了整整一个星期的他饶是体力、精力比一般人要强得多,也是有点撑不住,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回到卧室呼呼大睡。
大姐、二姐也知道萧风肯定是累坏了,把捣乱的宝石和悟空都抱走,让萧风能够安稳地睡一觉!
…… ……
刘小柔是在一阵悦耳的鸟鸣声中醒了过来,这让她恍然产生了在江南乡下老家的错觉,一直在床上躺了半晌,她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银杏村。
穿戴整齐的刘小柔推开房门,发现院子里的桂花树上起码有七八只喜鹊正在鸣叫、跳跃,就如同是开了一场清晨的音乐会一般。
银杏村很奇怪,在路边、广场和其他的公共用地上,生长着大量的银杏古树,而在村民的庭院中,大多都种着桂花、香樟、槐树等等树种。这使得银杏村除了银杏树之外,村子各个角落到处都是各种颇有些年头的数目,绿树成荫,鸟雀成群。
“真舒服呀!”刘小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顿时感觉到自己整个肺部好像都被清洗了一番。
银杏村地处毫无污染的碧罗雪山范围,背靠着众多的原始森林,可谓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对于生活在雾霭之都的刘小柔来说,这里的空气和北平存在着天壤之别,不舒服就怪了!
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再联想起镜湖景区宣传广告里的那句台词——‘世外桃源,你我共有’,刘小柔意识到,银杏村背后肯定有高人。
吃过清新爽口的农家早餐之后,刘小柔一行在张远的带领下,开始在村子内外进行拍摄、采访,为接下来制作的专题收集素材。
或许是因为央视的这块金字招牌,摄制组刚刚在村子里露面,就被银杏村委会主任萧晋旭通知听闻,带着村委会的干部们过来了。
昨天,倒也是有滇南卫视以及其他的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记者在银杏村拍摄采访,不过银杏村上下都忙着处理牧场的事务,谁也顾不上招待这些记者。
根据萧晋旭收到的消息,几乎所有的媒体记者在昨天傍晚已经连夜离开了银杏村,但是他没有想到最重量级的央视摄制组居然没有走,而且他们正在村子里进行采访。
一听到消息,萧晋旭立刻暂停正在进行的银杏村2009年度财务预算会议,带领着村里的干部,找到了正在采访的摄制组。
村支书只不过是共和国政治体系中最基层的‘官员’,甚至距离股级、科级的头衔还拥有着一亿光年的距离,但是这并不妨碍萧晋旭拥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
在银杏村村支书的位置上呆了三十几年,萧晋旭做梦都想着银杏村能够发家致富,实现小康生活。萧风带着大笔投资回到银杏村,让萧晋旭看到了希望,这大半年银杏村的变化更是说明了一切;而央视摄制组的到来,为萧晋旭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若是银杏村被央视报道,这对于提升银杏村在县市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许到时候,银杏村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上级支持!
以萧风正在筹建的银杏村学校为例,如果仅仅是依靠银杏村和镜湖公司的力量,倒也是能够吸引足够的优秀师资力量,只不过会相当麻烦。若是有了上级政府的关注,银杏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软硬件建设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自然会迎刃而解!
因此,萧晋旭特意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为摄像组充当起了向导,在村子里里外外继续最详细的拍摄、采访!
萧晋旭清楚,银杏村露脸的机会来了!
…… ……
就在萧晋旭带着央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满村子乱转,逮住人就进行采访的时候,萧风和萧晋昊正在为今天帮忙继续的超大型流水宴忙活呢。
为了答谢乡亲们的无私帮忙,萧风决定在老宅和坝子上大摆流水宴席,请村民和亲戚们大吃一顿!
银杏村全体村民、镜湖公司、镜湖牧场的员工,在加上附近村寨前来帮忙的乡亲、亲戚,总人数超过了1500人。以每桌10个人计算,起码要准备150桌酒席,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若是让萧风一个人来处理,恐怕他就是焦头烂额也无法搞定;不过有萧晋昊这样的行家里手担当主持,150桌流水宴席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这不,萧晋昊早上一起来,立刻有条不紊地下达各种命令,井井有条地安排了起来!
这时候,萧风才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萧晋昊的组织能力!
.全部章节




极品地主 【047章 】 流水大席
. .
ps:ps:3号第一更,一会还有一更!
早上一起来,萧晋旭就拿起手机,开始通知玉集镇以及附近村寨的朋友、老伙计往萧家老宅送东西。.
萧风早餐都还没有吃完,几辆小型货车就拉着锅碗瓢盆、火灶锅炉来到了萧家老宅。也不用萧风动手,随车而来的伙计以及闻讯赶来的村民三下五除二就把桌椅板凳都卸下来,在坝子上安装好蒸饭的锅炉、烧火的灶台,再把一排排的案板安装完毕。
就在萧风的恍惚之间,原本空无一物的坝子上就已经变成了一个露天储厨房和餐厅的综合体!
这还不算,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之内,玉集镇上的商家送来了几扇猪肉、鸡鸭三百多只、活鱼无数,银杏村和附近村寨的村民也送来了新鲜的时令蔬菜,立刻就把今天流水宴的食材准备充足了!
“三爷,你这戏法怎么变的?”萧风目瞪口呆地看着正在卸货的小皮卡,一脸讶异地问道。
从萧晋昊开始到电话到这里商户、村民送货过来,也不到一个小时,效率实在太高了!
“所有的东西都是昨天晚上就安排好了,今天的电话只是通知他们而已!”看着侄子惊讶的表情,萧晋昊暗自得意,说道:“我们这里可是乡下,市场上自然不一定会有足够充足的食材,很多时候都要提前预定!”
这大半年以来,自己的这个侄子表现异常出色。让萧晋昊逐渐失去了当长辈、教育后辈的乐趣,萧晋昊也没有想到,萧风居然还有目瞪口呆的表现。
昨天晚上,确定了要大开流水席之后,萧晋昊立刻就给相熟的商家、农户等等打去了电话,预定今天需要使用的厨房器械以及各种食材。
萧晋昊作为滇西县数一数二的总铺师,自然有足够的人脉关系,整治流水大席,易如反掌。
“姜还是老的辣!”一听三爷的解释,萧风不由地赞叹道。
昨天晚上。虽然自己做出了今天举行流水宴款待、犒赏乡亲、亲戚的决定。但是萧风却累得什么都不管不顾,早早睡觉了。他没有想到,萧晋昊当即联系各个商家、村民,准备流水宴所用的各种材料。
通过此事。萧风发现自己身上还是有不少缺点。考虑事情不够全面。目光不长远。
叔侄俩聊天的时候,平时帮着萧晋昊负责各种食材点收的族弟萧晋光已经带着手下的人把各种食材都接手完毕,开始把各种食材分派给参加流水席制作的相亲、亲戚们。
在农村。制作流水席别看场面乱糟糟的,但是其中却拥有着相当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分工合作,丝毫不比大饭店的后厨差到哪里去。
以萧晋昊手下的这支队伍,以萧晋昊作为大厨为核心,旗下一共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负责人,手下管着不少的人手。
以萧晋光为例,他专门负责各种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灶台菜刀的租借归还,还要负责各种食材、调味料的采购等等工作。他的任务就是根据萧晋昊给出的桌数,租借相应的器材,购买食材,这也是整个流水席团队的核心工作之一。
在乡间宴席的领域中,除了萧晋昊这样的总铺师之外,萧晋光这个采买也拥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一个好的采买,不仅仅可以挑选出最优质的食材,还可以根据桌数的多寡,来确定各种食材、调料的数量,确保宴席场面得体又不至于浪费。萧晋昊的流水宴席团队之所以深受滇西县乡村地区的极大欢迎,除了萧晋昊的高超厨艺之外,萧晋光在采买方面的才能也是不容小觑。
食材买回来之后,各个小组就开始分头行动起来了,择菜洗菜、淘米蒸饭、生火炖肉、杀鸡拔毛等等,整个坝子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听说萧家要举办流水宴席,闻讯赶来的村民们也自动加入了帮忙的行列,一时间,萧家老宅周围一片欢声笑语!
…………
萧风倒是希望能够参加今天的流水宴席制作过程,不过作为‘镜湖牧场’的幕后老板,放着一万多头种牛不管,留在家里做饭怎么都说不过去。
萧风只能回头看看热火朝天的坝子,骑上电动自行车往牧场的方向驶去。
镜湖牧场距离老宅足足有四公里的路程,银杏村中又严格限制内燃机动车的数量,牧场员工往来村里,只能通过电动自行车了,一些物资的运送则是动用了电动三轮车。
为此,萧风特别在孵化房旁边的地块上,建了一个停车棚,既可以停放车辆,又能够充电。
4公里的水泥路一晃而过,不到十分钟,萧风就已经来到了镜湖山谷之中,正好赶上了牛群从牛舍从出来的壮观场面。
有人说,人一过万无边无沿,其实这句话放在牛群身上也是相当适用的。
当一万头穿着花衣服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从牛舍中迈着步子走出来的时候,萧风立刻感觉到是无数的花布在自己的眼前闪过,仿佛出现了重影一般!在草场的另外一个方向,两千头黑色的安格斯牛就好像一块块乌云一般,出现在草原之上,和周围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万两千头牛种,母牛占据了绝大部分,因此牛群显得相对安静,它们就好像是融入水中的油滴一般,慢慢地适应牧场的状况。
当然了,其中的有一百多头公牛,也不是什么好相与,三不五时制造一点点摩擦,弄得整个牛群陡然骚乱起来。
看着正在牧场内安然吃草的牛群,萧风是相当满意!
“马叔,情况还不错吧!”萧风找到马万里,他正站在山坡上看着牛群傻笑呢。
从牧场开始筹建以来,出力最多的莫过于马万里了,这一点萧风也是心知肚明。
萧风自己虽然是牧场的老板,但是他除了提供资金、做出规划,耍耍嘴皮子之外,还真的没有做过什么具体的工作。
牧场办公区、牛舍的建设工程,草场的翻耕、播种、维护工作,牧场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等等,都是马万里一力承当了起来。可以说,如今的‘镜湖牧场’正在走向正轨,最大的功臣就是马万里。
“何止不错?!”马万里有些兴奋,拳头锤了一下左手掌心,说道:“一万多头牛没有发现任何病牛,一点都看不出经过了8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而且这些种牛对草场的牧草相当喜欢,适应能力也很好!”
作为一名资深的牧场管理者、畜牧专家,马万里经手过的牲畜数目没有一百万也有八十万,对于大型牲畜的各种情况可谓是了若指掌。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挂车上迁徙了数千公里之后,即便是最健康的公牛,也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疲乏、水土不服等状况,甚至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拉稀、进食困难等情况。但是,镜湖牧场这一次大规模迁徙,却对种牛们丝毫没有影响,这些牛只不过是在牧场中休息了一个晚上,就开始生龙活虎了。
这让马万里实在无法理解,他哪里知道,这些种牛之所以有如此好的表现,是因为‘空间灵泉’的功效在起作用!
更让马万里欣喜的是,这些种牛对牧场的特种牧草相当喜欢,使得马万里对于牧场的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
一次性投入2个亿购买牛种,算是镜湖牧场的最大手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镜湖牧场不再有可能对外大规模购入种牛,牧场要逐渐朝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努力。
“接下来,牛奶厂和奶粉厂的建设也将提上议程,马叔你把精力都放在牧场的建设和管理之上,这样可以吗?”提起这个,萧风还是颇有些担心马万里不愿意放权。
本来说好了让马万里全权负责‘镜湖牧场’的各项事宜,但是如今萧风却要把牛奶生产企业从牧场中出来,这种变动无疑是对马万里的一种不信任。
为了牧场的发展,萧风也只好如此了。
“这个没有问题!”马万里点点头,说道:“牧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也不是三头六臂,把牛奶的生产划出去也是应该的!”
出乎萧风的意料,马万里并没有太多的迟疑,点头答应了萧风的要求。
其实马万里心里也清楚,即便萧风让自己负责牛奶厂的筹建和管理,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毕竟‘镜湖牧场’的规模可是会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1...5051525354...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