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南海归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天下霸唱
海蛇的蛇身卷起一大片白花花的海水,蛇身在水幕中潜了下去,我们知道它被这圆月所惊,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果然不消片刻,船后的海水又翻滚起 来,白色的巨大海兽再次浮水现形,顾不上喘息和庆幸船体没有大破,急忙两臂叫力拽动缆绳,把阮黑师徒救回船上,阮黑和多玲全身湿透,过度受惊,使他们脸上 惨白,没有一点血色,我们连推带搬,将这两个大难不死的蛋民移进船中。
明叔为了将珠宝人鱼带出大海,竟是出人意料地仍在坚守岗位,咬紧牙关战天斗海、脸上表情咬牙切齿,格外地悍然坚决,颇有一副海上苍狼的风范气 概,我暗骂一声这港农老贼真是见钱眼开,为了发财真能把生死置之度外,倒也难能可贵,于是立刻用手比划着,告诉明叔那海蛇又浮上来了,赶紧回避,尽量闪出 炮击角度,眼下只能依靠震海炮将它轰回深海。
刚刚一翻冲撞,使性能卓绝的三叉戟号也受创不轻,虽未大破、但最要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轮舵失灵,只能朝着深无一个方向不停地前进,海蛇卷动水势紧追不舍,明月照耀的海面上,海兽海船展开了舍生忘死般地追逐。
我正忙着帮明叔跟那舵盘较劲,却发现正在大骂舵盘不停使唤的明叔忽然住口,脸上神色竟是呆若木鸡,便也抬起头来,顺着他大目光向前一望,顿时感 到心胆皆寒,刚刚的一片混乱中,三叉戟号便象鬼使神差一般,又转回到了珊瑚螺旋东侧的海面,只见无数的海漏正在逐渐合拢,聚成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海 洞,那恐怕就是传说中的南海海眼归墟。
大海终于露出了它那疯枉的獠牙,无穷无尽地海水旋涌着陷进归墟深处,海蛇和我们的座船都已被乱流卷入其中,海洞中的水势森森壁立,吸卷吞噬着天地,此时纵然插上翅膀,也是万难逃脱。
海柳船三叉戟号被陷落的海洞涡流吸住,海上的巨大旋涡越到中心吸力越强,翻涌的海水转着圈被抽进漆黑的深渊,众人见舵盘失灵,座船直直地冲那海洞撞去,心下都谅了一多半,知道几分钟之内便会大难临头。
.
鬼吹灯之南海归墟 25.乾坤一跳(上)
.
第二十五章 乾坤一跳上
此时就算立刻弃船逃生,也已经来不及了,而且一旦放下橡皮救生艇,皮艇自重太轻,立刻会被周围海水轻易卷走,在海底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中,海柳船转眼间就驶进了旋涡边缘,被激流一带,船头打斜,随着海洞周围的旋涌歪歪斜斜地晃动着。
在杨和明叔竭尽全力握住失控的三叉戟号,果断地抛去一部分压舱物,让船体减低航速避免过快冲进海洞,趁着海波起伏把船身带得侧移,便立即开足马力,一停一冲之的作用下,终于使刚才失控的轮舵稍稍稳定,在最后的时刻恢复了对船体的控制。
但三叉戟号在海洞毁天灭地的庞大威力中,如同一片被狂风卷集的败叶,一旦被旋涡状的海水吸住,哪里还能驶得出去,明叔见大势已去,抱着舵盘瘫在地上,杨让我将明叔拖开,她接过舵盘,驾着海柳船冲波破浪,几番起落,竟渐渐离那海洞中心越来越远了。
我和胖子等人见三叉戟号似是能有脱险的迹象,精神为之一振,可是我随即在颠簸摇摆的船上,发现海洞周围的海水漆黑无比,黑色的大水中一匹白练逐浪隐现,那大海蛇仗着在水中怪力无边,它定是将海柳船当做鲸鳌一类可以捕食的海兽了,一味地穷追不舍。
我暗自叫苦,看来这南海海底中的秘宝,果然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采去的,诚然应了欺山莫欺水这句话,山与水一静一动。青乌风水一道中惯常之理 便是天地有真性情,宇宙有大关合,山川大地都与人一样,是有生命有灵气的,就连静止凝固的山体都有生命,何况这汹涌澎湃地汪洋大海珊瑚螺旋里地明珠 是南龙精气所钟的天造灵物,如今被我们这伙捞青头的蛋民采了去,造成海气失衡,这才引得阴火烧海,看来那狰狞的海兽被阴火所惊,从深海浮上海不顾一切地面 追逐采珠船,这祸头追根溯源恐怕还是采蛋引起的。
我知道这世上没有买后悔药的,现在不是考虑海象异常起因的时候,而且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到了我老胡手里的东西,就没有再扔回去的道理,现下若想脱困,就必须确保杨能把船安全地驶离海洞吸的范围,这正是生死较量的紧要关头。三叉戟号被吸在海洞边缘
苦苦挣扎不脱,想要离开这片海面谈何容易。海流卷动之势有如万马奔腾,船身正处于海水卷在海洞外围的旋涡里打转。虽然急切之间难以抽身逃出,但 只要维持住现状,不让船身再接近海洞中心,尽量拖延时间,支撑得久一些,等海洞平复消失归于平静,眼下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行得通了。
不过若想在海洞边缘拖延时间,便不能让那条大海蛇接近我们的船只,否则被它碰撞,即便船身承受得住,可一旦失去重心和平衡,必定会立刻落进海洞 里的深渊,我急忙对胖子打个手势,让他下舱准备金毗卢水神炮,利用装填钵罗藻的子母弹将大海蛇炸回海底,或是干脆用钢芯弹丸把它射杀。胖子见到手的南珠有 可能带不会去,早就憋了一肚子邪火,脸上肌肉抽触跳动,连眼珠子都红了,他见要用震海炮,就拉着明叔去帮手,不过明叔三魂早己没了两魄,胖子连抽了他几个 耳光也没半点反应。此时蛋民阮黑和他的女徒弟多玲刚刚死里逃生,也不知是否受了伤,金鱼眼古猜正在船中照料他们,没有多余的人力作为炮手,他只好下般去找 古猜帮忙搬运炮弹。
中夜时分地诲面上,明月当头,一轮满月将银光撒遍海面,我们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这么圆的月亮,当时都产生了一种恍然的错觉,不免惊疑是海洞 中无穷地吸力,竟将天上的月光都抽了下来,海象确如明叔先并所言,没有一丝的海风,可海洞四周海诵大作,声势惊人,就在这诡异到难以形容的海面上,我们一 面拼命驾驶三叉戟号摆脱着海洞产生的巨大旋涡,一面还要连连发炮,轰射追逐船只的大海蛇。
以漆黑轰鸣的海洞为中心,海面上的海水旋转翻滚,海柳船与狰狞的海兽如同在圆盘上兜圈,船身上下起伏,颠煎晃动得桩为剧烈,在舱中想站稳脚根都很困难,眼看海蛇破浪而来,离船越来越近,震海炮却无法击中迹目标,脱膛的炮弹带着一串火星,空自划出一道道抛物线落入海中。
随这一阵黑浪冲起,在滚动汹涌地旋涡中,海蛇终于赶上了我们的三叉戟号,在船身左舷露出形如牛首地蛇头,裹携着冰冷的海水从半空中压向船身。我 看得真切,情知不妙,对着船内的传音筒声嘶力竭地大叫,通知胖子和古猜赶紧开炮,但海涌波涛的巨响中,连我自己都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好象张了半天嘴嗓子都 喊破了、喉咙中也没发出半点声音。
这时暮地里一股硝烟从船侧喷出,穿甲弹象个火球般射向大海蛇从海波中探出的身躯、这一炮距离很近,我和杨在手中捏了一把冷汗,只盼一发命中,可炮弹恰似流星赶月,从海蛇身躯的空隙间射破水幕,差了一两米的距离,偏离了目标。
我见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一炮落空,急得连连跺脚,可震海炮的炮弹虽未命中,那条大海蛇仍被刚刚擦身而过的炮弹惊得转身没入海中,只见海波中白影闪动,瞬间绕至船头,进入了炮火的死角。
我心想这回可要玩完了,没被海洞吸进去卷碎,最后却是被海兽撞碎船身落水而亡,看来隔行如隔山,硬要让摸金校尉来学这蛋民采蛋捞青头的勾当,确 是赶鸭子上架,这回要是妈祖保佑还能让我等脱身,将来再不可做这无照经营的买卖了,由于船身不停地随着海洞無周围的旋涌跡在海面转圈,人人都觉得头晕眼 花,胸中烦厌欲呕,生死关头脑中仍是一片混乱,止不住要胡思乱想。
.
鬼吹灯之南海归墟 25.乾坤一跳(下)
.
第二十五章 乾坤一跳下
海面上海涌扬波,海蛇弓起怪躯拦在船头,我们正没理会间,却见它突然掉头猛蹿,看那架式竟似要争分夺秒地遁入海中逃命。我心中一动,便知大事不 好,原来海洞已经彻底形成,在不知不觉间,三叉戟号与那条大海蛇都被吸了进去。大海蛇似乎明白那海洞中心的厉害,一旦被卷进去,即便是钢筋铁骨也会被旋涡 里的离心力撕成碎片,顾不上再追逐舟船,立即就要夺路逃生。
我耳中全是耳鸣般的回响,任何声音都听不到了,但毕竟眼睛还能使用,一见到海蛇行动有异,便紧接着发现船体忽然不再随着旋涡转动,海洞中的海水 似乎没有任何浮了,虽然水流旋动翻卷,但船体则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开始逐渐下沉,船后的螺旋桨打着空转,四周所见全是墨黑的海水,眼看大祸迫在眉睫,就连 杨也不由得花容失色。
但我们这伙摸金校尉,久历艰险,都知道如果真有一线生机,往往都会出现在最危险的最后关头,事到临头绝对不能放弃求生的希望,只有镇定下来,才 能寻找到逃出生天的机会。杨大概知道舵盘已经没有用了,放手冲出驾驶舱,对我打了个一同出去的手势,就抢先直奔船头。
我见船身在悬壁而起的水幕中被慢吞吞的吸进海洞,舱外尽是阴风黑水,如临万丈深渊,实不知她冒死,跑向船头想做什么、但我也知道她绝不是吓昏了 头想要投海自杀,甲板上即便是刀山火海我也只好跟她同去。一出船舱便觉空气海水中有股无形的力场,压得人喘息不得。船并非是停住不动,而是被那股在逐渐失 去浮力的黑色海涌带得缓缓旋转。在神秘的力场作用下,这一刻仿佛就连海水都已经凝固在了虚无地黑暗之中。
我秉住一口气,抓牢缆绳跟在杨身后。船头处白影朦胧,那大海蛇也正在拼命挣扎着想要从海洞中游出去,原来杨想要置 之死地而后生,如今船体已经失去了一切动力,这艘三叉乾号船头有捕鲸的渔跑飞叉,虽然这船并不能捕鲸,但英园人在船头设置这种利器也是为了防备不时之需, 这时候恰好派上了用场。杨把带有倒勾的捕鲸标枪填入渔炮里,射到海蛇身上,倒勾后边有极粗的鱼索相连,连鲸鱼都可贯入,只要勾住海蛇,便能 借着它的怪力把海柳船拖出海洞。
船体下沉的速度正在加快,身处海洞的力场当中,谁也无法张口说话,杨对我指了指前边不远处的海蛇,孤注一掷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一 次,我更不迟疑,射出了船头的捕鲸枪,枪头带着粗索猛地插进海蛇的脊背,白鳞密布地蛇身飞起一片鲜血,捕鲸枪后连接的粗索立即绷得笔直。
海蛇毕竟不象船体只能依靠螺旋桨的推动,它全身都是海洋巨兽的怪力,背脊中枪吃疼,猛地里朝前一蹿,硬是把被海洞牢牢吸住的三叉戟号从黑色海水 中拽出一截,船头绳索中的每一根纤维都被巨力拉扯到到了极限。虽然里面混合了胶麻与人发,是最坚固耐磨的捕鲸索,可在海洞深渊与海底巨兽的拉扯下仍显薄 弱,随时都有可能断裂。
海蛇自身也被海洞吸住,全凭精熟水性,又兼有一身怪力,才勉强挣扎着没被立即吞没,但它庞然大物,终究是血肉之躯,劲力再强也有其极限,拖着海 柳船在涡旋中几圈游下来,已尽虚脱。但被归墟卷入海底必定有死无生,在一股强烈求生欲望的支配下,它奋起躯壳内最后残留的全部力量,巨龙抖甲般地将身躯狂 扭,弓身射月,海蛇破浪猛蹿之势,直如乾坤一跃,竟然挣脱了海眼的吸噬之力,在一瞬间超出了生存与毁灭纠缠不下的界限,从海面上穿破层层水幕乱流凭空跃 起,拖拽着三叉戟号跃离海面十余米,飞腾上了半空。
圆月辉映之下,数十米长的大海蛇犹如御空行龙,我和杨在船头抱住船主上最粗的缆绳,根本不敢稍动,猛然间觉得脸侧呼呼生风,眼前 忽明忽暗,似乎是乘着一艘飞艇奔向了天际的广寒月宫,恍惚中只见头顶上明月当空,蟾宫玉兔仿佛已经触手可及,还以为这是在临死前的幻境当中,忽地一下天旋 地转,怎么突然就上青天了一时不知身心飘到了何处。还没等我们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海蛇挣脱乾坤的一腾之势已尽,自半空里重重落下,同三叉戟号一并坠入 海洞下虚无的深渊。
海洞中漆黑的乱流,正自慢慢消失,也许在支撑半分钟,三叉戟号就能脱离魔海的吞噬,这时拖着船身的海蛇,腾身跃上海面,可它终究是血肉之躯,在如此巨力之下,不免全身筋骨寸寸折断,如同一匹风暴中的白练,从半空坠了下来。
海柳船三叉戟号与海蛇脊背连接的捕鲸索虽是结实,这会儿也到了极限,从中崩断开来,我和杨抱着船主上绑缚的缆绳,刚刚还恍惚看见 明月清辉闪动,身体直如腾云驾雾,可猛然间船身急速坠下,船体几乎整个竖了起来,我们登时被甩出船外,眼靠一黑掉进了无底深渊。
海洞中产生的乱流虽是已尽尾声,余势仍然惊人,感觉身体好象掉进了水龙卷的暴风眼中,水流带动的风压都快把身体扯成了碎片。好在慌乱中我还和 杨互相拉扯着,两人的体重相加,还不至于在海洞中被旋涡卷飞。这时脑子已经彻底懵了,耳中尽是恶风盈鼓之声,五脏六府似乎也跟着翻翻滚滚, 根本不知道身在何方。
.
鬼吹灯之南海归墟 26.归墟
.
第二十六章 归墟
下落的身体,猛然间撞上一股非常灼热的气流,坠落之势顿减,但这阵热风温度极高,一瞬间令人窒息欲死,只消再过得片刻,人体中的水份就会被这热 风淘尽,烘为干尸,可忽地里身上又是一凉,身体却已落入水中,我连灌了几口海水,在水下寻到杨的身影,她熟悉水性,坠入水中也未失去神智, 我们都呛到了水,也无暇细想为什么落进这里,急忙分水浮上。
头部一出水,就立即连咳几声,张大了口贪婪地呼吸着水面的空气,睁开眼朝四周看了看,放眼所见,全是清冷皎洁的光芒,但却并非是天上的月光,我 们大概是被吸入了海眼,而这海眼正是海底山脉中的一个无底洞,令人惊奇的是,周围全是无边无跡的海水,仿佛置身于一片地底的海洋,头顶穹隆,嵯峨倒悬,万 象罗目,直径数里的海眼
在上方十几米处,有一股混沌般的热风上生凝聚,已经将珊瑚螺旋的海水堵塞,大海似乎在一种神秘的力量下保守着它的秘密,在将船只吸入海洞之后,又立刻抹去了海漏陷蚀的痕迹,如果不是落进里面,很难发现这双层之海的秘境。
我双脚踩水,好半天也难以从天旋地转的眩晕中回过神来,回头看到三叉戟号也落在不远处的水面上,船身破了几个大窟窿,正在慢慢下沉,海柳船本身 有十六个小型隔水舱,一处船体漏水根本不会影响航行,可见现在船体已经大破,不得不选择弃船了,船上的人也都摔得不轻,胖子正指样古猜把伤者从漏水的船舱 拖上甲板。
胖子见到我和杨游出水面,先自松了口气,对我们连连招手,可能是让我们游回船上,帮忙搬东西放救生艇,我见状就要过 去,杨忽然在水中拉住我,我顺着她的目光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见已筋断身死的大海蛇尸体盘伏在侧,尸身旁平静的水面上露出几道鲨 翅,就象贴近水面发射地渔雷,穿开水波,正悄然迅速地朝我们逼近。
我和杨都未曾携带驱鳖剂,在水中遇鲨非同小可,这片地下的大海中,海面露出许多突起林立的砖柱铜人,大概都是海底残存的古时遗 迹,被海眼吸入此地,有些部分露出水面,水下更是层层叠叠如同废墟。这些巨大粗硒的石柱石人,常年遭到落下海水的冲刷,大多都环绕在海眼正下方的周围,幸 亏刚才我们落水的时候、没有一头撞上,否则早就头破血流脑浆崩裂死在水里了。
见水中鲨鱼接近,杨在水中对我指了指前方,那里有根青石巨柱,斜没在水下,只露出两米多高的一个斜角,正可暂时栖身。形势紧急, 又怎容多做考虑。我立即同她游过去先后攀上石柱,我们在倾斜的石柱顶端抽出随身的潜水刀。以防鲨鱼突然跃出水面伤人,并且大声呼喊着,让船上的胖子等人注 意水面动静。
杨见鲨鱼就围着石柱在脚下徘徊,那边的三叉戟号也彻底完了,被卷入海洞下的深渊虽得不死、但座船沉没,只凭两艘橡皮救生艇在茫茫大海上求生,却又谈何容易,况且能不能回到真正的海面都不好说,不禁轻叹了一声:老胡,我看这回咱们算是出局了
我见眼下的状况真可谓是坐困愁城,有这么多鲨鱼,就甭想从水中游过去与船上众人汇合,也只能等胖子等人划着救生小艇来接应我们,远远的望见船上 那五个人都在行动,看来便是受了些损伤也并不严重,此时听得杨为大伙目前的处境忧心仲仲,便劝她说:从一开始出海我就觉得事情太过顺利 了,太容易使人产生麻痹心理,都快被胜利冲昏头脑了,现在这样也好,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是咱们摸金校尉习惯应付地局面,你看这地方究竟会是哪里
杨举目向远处看了看,这片汪洋之水,其宽广纵深皆未可知,也不知是湖是海,但这里的水应该都是海水,刚才被海眼吸进来的时候,若 不是被一阵热流挡得一挡,把从百米高空落下的力量消去,否则直接落到这地下的海面上,即使没一头撞上废墟的石块,也跟直接撞上水泥墙的力量差不多,海眼似 乎是一种有时间规律的自然现象,月满有阴火出现的时候,海洞就会漏下,但时间不久又会被地下升腾的热流重新闭合,若是晚上片刻落下,那逐渐增强的灼热气流 也回将人和船都烧为灰烬,但早得片刻,又不免被海洞中地乱流卷成碎片,掉下来的时间之巧竟然能得不死,也算是奇无迹了。
我心想陷入归墟不死,可不是什么奇迹,要是采了蛋不落进海眼,而是平安回去,那才是奇迹,掉进来了不死又出不去,实属倒霉,不过我并没有对 杨这么说,我只是跟她讲,这归墟中没有天空,但星月清光与外界无异,我看这些都是南龙形势使然,龙脉中海气凝结产生地阴火附在岩层中,才会 产生这种月色如水的异象,海气散发地阴光犹如月光,特殊的光源照得归墟之水一片墨绿,但用手掬起海水,水色仍呈透明,可见是海水太深,辉映成暗绿之色。
杨听了我说的理由,却摇头道:海眼所通之水,必定是归墟无疑,相传归墟在古时有数座城池,其中的居民们掌握着龙火的秘密,青铜 文明非常发达,但留存于后世的文物和遗迹太少,至个没有太多的学者愿意承认海外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善于治炼青铜的迷踪之国,我看所谓南龙余脉中的龙 火,实际上应该是海下的一座巨大矿山,咱们现在看到的清光如月,还有封住海眼的热流,都是矿层效应所至,这归墟恐怕就是一个矿洞。
我奇道:果然还是工人阶级有力量,不对那时候好像还没产业工人,大概都是奴隶之类的,他们竟然挖得开这么大的矿山不过随即一想,也觉 得杨说得极有道理,在那个生产力相对原始的时期,青铜乃是国之重器,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核心物质,为了追求炼铜的高温,当时砍伐 了大量的原始森林,比如近代所发现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司母戊鼎,要造那样一口铜鼎,所需要烧掉的木材,至少是能覆盖北京颐和圆那么大区域的一片万年原始 森林,也许所谓的龙火,正是一种蕴藏在海底岩层中,并可以在水里燃烧的特殊矿石。
我对杨说:珊瑚螺旋海域中诸岛蹋陷,可能就是和在海底大规模的采矿行为有关,咱们既然走背字陷进着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 境之中,在这干呆着怨天尤人也是于事无补,想发财想活命还得靠自己,我看先把人员装备收拢清点起来,然后再想办法摸清归虚里的地形和洋流走向。
我们商量了几句,计议已定,便招呼船上的胖子明叔等人,尽快划艇过来接应,但他们在三叉戟号上的行动进展缓慢,一是由于船身已经漏水倾斜,在甲 板上走动比较困难,二是除了必要的各种生存装备,还要把底船里的青头货都带上,而且阮黑似乎伤得不轻,可能是臂骨撞折了,胖子给他做了些应急处理,接上断 骨用夹扳固定,胖子手底下没轻没重,疼得阮黑接连昏过去两次,多玲正抹着眼泪想找止疼麻醉一类的药品,她自己头上也无自流血不止,而明叔则想把底船的石棺 拖上来带走,但终因力薄做罢,只抱着那尾合珠的人鱼,以及装着月光明珠的背包匆匆爬回甲板,被胖子当面撞上,一把将包裹抢将过来,挎在自己肩上。
我见船上乱做一团,虽是有心相助,但苦于水中群鲨阻隔,难以过去帮忙,只好望水兴叹,盼着三叉戟号沉得再慢一些,也许是头顶上的海水停止灌入, 归墟中的水正自渐渐下落,水面上露出的古城废墟更多了,数不清的沉船和石柱、铜人、铜鼎之物的残骸渐渐浮出,远处海平线上更有一片灰蒙蒙的山影显露出来, 宛然有座依山而建的古时宫阀,在我们的视线中扰如海市蜃楼一般变幻陆离,忽远忽近。
.
鬼吹灯之南海归墟 27.海之渊 鲸之腹(上)
.
第二十七章 海之渊 鲸之腹上
随着归墟之中水位的下降,远处一片被淹没的古城废墟露出水面,城池依山而起,几千年的岁月似乎并未将它彻底摧毁,远远看过去,其大体格局依旧保 留了下来。城后是一条条黄中带红的烟雾在海平线上飘动,我和杨在石柱残骸上观望许久,都觉这地下之海离奇诡异,前方去路吉凶难卜。
我心想被海眼吸进归墟的都是海面建筑物的残骸,绝不会有整座古城都陷进来,除非它本身就是建在这里,便随口对杨说:恨天古城怎么会在海眼下边这地方可真够隐蔽,要是没汉奸带路,可能连鬼子都找不着。
杨秀眉微蹙,望着海面上的古城似是若有所思:我小时候听一位老船长讲过巨鲸吞没城市的传说,此后古城里的人们就生活在鲸腹里 面,可你看归墟中的地形,便似象极了鲸腹,天地造化之奇,真让人难以思量。古书所载,一入归墟,则见海象随阴风聚散,有如舟行鲸葬冥海,舵失迷航,水色茫 茫,莫知所措。这一描述虽然并不完全准确,但身临其境,其如置身混沌虚无的冥海,也多少与古时地理学者所言有些吻合。
猜你喜欢